文言文阅读考点突破 专题三 题型四文句意义辨析题和内容分析概括题 - 披沙拣金,细心比对

发布时间:2014-09-18 10:29:45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题型四 文句意义辨析题和内容分析概括题

——披沙拣金,细心比对

用比对法识破内容分析概括题的命题陷阱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题目。

陈性之

 

往尝论乡之富人以陈性之为第一余尝款性之门阒然如无人声顷之一僮出问客姓氏已而肃客入主人相与为礼已而杯盘罗至终不见喧嘈之声性之面目严冷与人寡合虽大会集率不过三数客遇有所往虽百里夜半亦疾驰竟归一日与乡士大夫过予自命行庖具饭食毕从容言曰某素不解饮一饱之外虽留何用予亦不强也衣食取足不为分外经营不交涉邑官吏谒入县庭则不问可以知其令之贤矣盖其自为过多为人过少若有取于杨朱之道者

然予闻性之官剑浦乡人陈公质且老而羁置在焉性之曲意抚存之使之自忘其为罪戾也居亡何公质死性之还自旁郡道逢兵马都监者往验其死性之嘱以徐行有檄止君矣性之亟趋郡白事得追还其都监者又为治其后事颇悉盖古之义侠所谓不以存亡为解者大率亦此类繇此言之士之素守里闾曾不得少自概见于世者岂必曰乡称善人而已乎性之以赀补迪功郎尝主南剑之剑浦簿以忧去官而不复调矣

性之家故多竹不以与人多美器用不轻以假人居厚每笑于余无所不可墓上之铭宜颐之有请也颐尝从予游郡以其名上礼部而性之死矣盖癸卯十有二月七日得年凡七十岁(选自《陈亮集》卷二十七,有删节)

 居厚:指徐居厚,陈性之的亲家,作者的朋友。颐:陈性之的儿子。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陈性之富甲乡闾外表严肃冷峻家风严谨仆人对待来客恭敬而有礼貌做事小

心谨慎不发出声响

B陈性之做客时自命厨师准备饭食可见其率直不需打探就能看出县令是否贤能

可见其善于辨别官吏

C乡人陈公质死于他乡性之将其后事料理得很周到作者认为性之是社会上没名望

不为人所察知的义士

D郡里把陈性之的名字上报到礼部但就在这时他却死了性之的儿子与作者熟识

请作者为性之写墓志铭

现场答案 C

存在的问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提示 该答案之所以选C,可能与两点有关:一是先入为主,有人为陈性之作传,他怎么可能没名望呢;二是对C项所涉及的原文区域(盖古之义侠……调矣)理解不透,因为该段文字是以议论为主,句意较难懂。其实,仔细比对,就会发现这两句议论显然是针对陈性之为乡人陈公质料理后事而发。后面的记叙文字暗含没名望之意。

请修改为正确答案 __D__

解析 郡里上报礼部的是陈颐而不是陈性之。

参考译文

以前曾经谈论乡里的富人,认为陈性之是首富。我曾经敲性之的门,静悄悄的,好像没有人回应。过了一会儿,一个奴仆走出来,问我姓什么,不久就恭敬地把我带进去,主人以礼接待了我,没过多久,杯盘都摆出来了,始终听不到喧闹嘈杂的声音。性之外表严肃冷峻,与人很少来往,即使是大聚会,也只不过三四个人。遇到有外出的情况,即使半夜还在百里之外,终究也是骑马快速返回家里。一天,他和乡里的士大夫拜访我,自命厨师准备饭食。吃完饭,他从容地说:我向来不喝酒,除了吃饱,即使留下来,又有什么用呢?我也就没有再勉强。性之只满足于有吃有穿,不会额外再去赚钱。他与当地官员没有交往,如果到县衙有事禀告,他不用问,就可以知道县令是否贤能。这大概是因为他考虑自己太多,考虑别人太少,就好像向杨朱学习一样。

然而我听说当性之在剑浦做官时,乡人陈公质年岁将老,却因犯罪而被关押在这里。性之故意迎合、抚慰他,使他活下来,让他忘记自己是犯罪的人。过了没多久,公质死了。当性之从隔壁郡县回来时,在路上恰逢兵马都监前去验证公质的死,性之嘱咐他们慢慢地前行,说:有官府公文阻止你们啊。性之急速赶往郡县将此事禀告给官府,还能够追上并将公文交给了那些都监,又将公质的后事详尽地部署给他们。大概那些所说的不因为生或死而被察知的古代侠义之士,大都也是这个样子吧。由此推之,一直住在乡里,很少为世人所了解的士人,难道一定是乡人说的善人而已吗?性之用钱买了迪功郎这个官职,曾经掌管南剑的剑浦簿,后因父母去世辞去官职,却没有再被调任。

性之的家以前有很多竹,他从不把它们给人;用的大多是华美的器物,他从不将它们轻易借给人。居厚经常笑我没有什么不可以。墓志铭,理应是陈颐请我写的。陈颐曾经跟着我外出求学,郡县将他的名字上报给礼部,然而性之却死了,大概死于癸卯年十二月七日。享年七十岁。

内容辨析题(分析概括题)是文言文阅读的关键题其选项多是命题者对原文进行的翻译转述和分析在这一过程中命题者有意识地设置错误干扰让考生进行判断而比对法则是对付它的较好的方法之一其实质是把选项与原文进行仔细比对分析从中发现它与原文意思是否一致进而识破命题者的干扰之处那么比对分析什么内容呢主要应在时间地点人物细节信息有无和因果关系等方面比对分析

一、比对时间:命题者常把事件发生的时间故意颠倒、搞错。考生作答时,要了解以时间、地点叙写的文言材料的顺序特点,要善于抓住表示时间的词语,注意敏感的时间顺序,识破时间错误的陷阱。

阅读下面的原文与选项认真比对看看选项分析概括是否有误

1 (2010·课标全国)(花云)还驻太平,陈友谅以舟师来寇。云与元帅朱文逊结阵迎战,文逊战死。贼攻三日不得入,以巨舟乘涨,缘舟尾攀堞而上。城陷,贼缚云。

6题选项B花云与贼寇奋力抗争至死不屈花云驻守太平时陈友谅率水师攻破城池元帅朱文逊战死他被俘花云临危不惧在被杀害的当口仍高声痛骂贼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时间有误原文是文逊战死之后贼攻三日不得入而后城陷该项中攻破城池元帅朱文逊战死表述错误

2 (2010·山东)于是庶吉士刘公之纶、金公声知事急,遂言甫于朝。愍帝召致便殿,劳以温旨,甫感泣,叩首殿墀下,呼曰:臣不才,愿以死自效。遂立授刘公为协理戎政兵部右侍郎,金公以御史为参军,而甫为京营副总兵。

12题选项C申甫到京师后屡遭挫折后得到刘之纶金声等人的举荐被皇帝召见后授予京营副总兵的官职申甫非常感动表示誓死为国效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比对选项与原文可以发现申甫是在感动后才被授予京营副总兵而不是在授予京营副总兵后才感动授予官职的时间弄错了

二、比对地点:比对选项中人物行为、事件发生的地点与原文是否一致,识破命题者所设地点概括误的陷阱。

阅读下面的原文与选项认真比对看看选项分析概括是否有误

1 天保三年,为冀州刺史、六州大都督,有惠政,得吏民之心。尹思令率众万余人,谋袭盱眙。三军咸惧。韶(指传主段韶)谓诸将曰:霸先等智小谋大,政令未一,外托同德,内有离心,诸君不足忧,吾揣之熟矣。乃自将步骑数千人倍道赴泾州。途出盱眙,思令不虞大军卒至,望旗奔北。

选项段韶擅长统众面对敌人的侵扰时善于鼓舞士兵的士气泾州一战段韶亲自率领步兵骑兵几千人突袭尹思令败逃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地点有误泾州一战应为盱眙一战

2 (萧燧)出知严州。严地狭财匮,始至,官镪(成串的钱)不满三千,燧俭以足用。二年之间,以其羡补积逋,诸邑皆宽。上方靳职名(吝惜授予官职),非功不予,诏燧治郡有劳,除敷文阁待制,移知婺州。

选项萧燧出京管理严州严州面积狭小财物匮乏他勤俭理政以盈余填补拖欠各地都感到宽松皇上升迁萧燧的职位调他去治理婺州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正确无误

三、比对人物:高考文言文所选的材料大都是记叙性的,除全文记叙的中心人物,还会写到另一些人物。这类命题陷阱往往将强接在上,张冠李戴。辨析时应抓住是谁,在何时、何地,说过什么话,做过什么事等信息,尤其要看主语、谓语与原文是否一致。

阅读下面的原文与选项认真比对看看选项分析概括是否有误

1 (2012·广东)道光五年,调江苏。先是洪泽湖决,漕运梗阻,协办大学士英和陈海运策,而中外纷议挠之。澍(指传主陶澍)毅然以身任,亲赴上海,筹雇商船。

8题选项C道光五年在漕运受阻的时候陶澍首先倡导了以海运代替漕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选项错误张冠李戴首先倡导以海运代替漕运的是协办大学士英和

2 京师并河居人,盗凿汴堤以自广,或请令培筑复故,又按民庐侵官道者使撤之。二谋出自中人,既有诏矣。存(王存,传主)曰:此吾职也。入言之。即日弛其役,都人欢呼相庆。

选项京城沿河居住的人家偷挖河堤来扩大住址侵占官道王存请求朝廷命令他们恢复大堤原貌撤离官道受到百姓的欢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请求朝廷责令修复河堤的不是王存而是中人(朝中之人)原文是王存为民请命解除了百姓的差役

四、比对关键细节:命题者对原文关键细节(关键词语)故意错解以迷惑考生。这种曲解文意的方式正成为设题的主要陷阱。因为错误极其细微,故要认真、细心比对。

阅读下面的原文与选项认真比对看看选项分析概括是否有误

1 (2012·新课标全国)萧燧字照邻,临江军人。燧生而颖异,幼能属文。绍兴十八年,擢进士高第。授平江府观察推官。时秦桧当国,其亲党密告燧,秋试必主文漕台,燧诘其故,曰:丞相有子就举,欲以属公。燧怒曰:初仕敢欺心耶!

6题选项A萧燧天分很高为官不畏权贵他自幼能文进士及第后进入仕途其时秦桧当权与其亲党密告萧要他主持秋试录用其子秦熺遭到萧的拒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关键细节有误原文说秦桧当权秦桧的亲信私下里向萧燧说情选项A改为秦桧当权与其亲党多了个使原文中的一个人亲信变成两个人秦桧和亲信从而改变了原文意思

2 (2013·大纲全国)慧度(指传主杜慧度)布衣蔬食,俭约质素,能弹琴,颇好《庄》《老》。禁断淫祀,崇修学校,岁荒民饥,则以私禄赈给。为政纤密,有如治家。

10题选项D杜慧度生活俭朴治事有方平日里他布衣蔬食只管弹弹琴读读《庄》《老》而为政却细致绵密有如治理家庭遇上饥荒常以私人薪俸赈济灾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关键细节有误原文能弹琴曲解为只管弹弹琴颇好《庄》《老》曲解为读读《庄》《老》

五、比对添加内容:添加就是通过无中生有的方式,在选项中故意添加一些貌似合理的内容制造出错误选项来。辨析时应将原材料中未涉及的内容与原文仔细比对,从而识破无中生有(或于文无据)的陷阱。

阅读下面的原文与选项认真比对看看选项分析概括是否有误

1 (2013·新课标全国)文升(指传主马文升)有文武才,长于应变,朝端大议往往待之决。功在边镇,外国皆闻其名。尤重气节,厉廉隅,直道而行。卒后逾年,大盗至钧州,以文升家在,舍之去。

6题选项D马文升文武全才声名远扬朝廷大事往往等他决断又有显赫边功外国皆闻其名为人重气节品行端正以至于大盗各处骚扰也不去钧州他的家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于文无据原文只是说大盗至钧州并没有各处骚扰骚扰一说没有根据

2 (2012·重庆)王公桢,济阳公孙也。济阳死靖难,公死贼,获赠于朝,任一子广,吉水称忠义家莫过之。至其战马事,有足为世戒者。

10题选项A王桢是济阳公的孙子济阳公死于靖难王桢死于贼寇之手他们都获得朝廷的封赠承担过很多重任在吉水以忠义之家著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承担过很多重任于文无据

六、比对句间因果关系:这类干扰项往往把没有因果关系的事件硬说成是因果关系,或者颠倒了两者之间的关系。辨析时要注意选项中因此”“以致等表因果的词语。在遇到涉及因果关系的选项时,一定要与原文中相关的句子比较一下,仔细分析因果关系是否恰当。

阅读下面的原文与选项认真比对看看选项分析概括是否有误

1 (2012·四川)(贺钦)晚更好《易》,究心象数,手不释卷,大臣荐引相属,终不起。少尝隐居医无闾山,因以医闾自号,人遂称为医闾先生。

10题选项D贺钦晚年好《易》不愿做官因年轻时曾隐居

学医大家称他医闾先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因果不当原文意思是贺钦以医闾自称人们才把他称为医闾先生贺钦隐居医无闾山并非学医

2 (2013·辽宁)元昊反,西边用兵,以公(指王尧臣)为陕西体量安抚使。是时,边兵新败于好水,任福等战死。今韩丞相坐主帅失律,夺招讨副使,知秦州;范文正公亦以移书元昊不先闻,夺招讨副使,知耀州。公因言此两人天下之选也,其忠义智勇,名动夷狄,不宜以小故置之。且任福由违节度以致败,尤不可深责主将。

6题选项B王尧臣在陕西体量安抚使任上当现今的韩丞相因好水之战指挥失当致使任福等人战死而被贬官时敢于仗义执言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因果不当作者认为任福战死的直接原因是任福不听指挥导致的(违节度)而主帅韩丞相因失律(军队出师不利)罪而遭免职选项对这两个人的原因解释是不当的

信息筛选题和内容辨析题的审题答题规范指导

文句意义辨析题的审题答题规范

()客观选择题

1 审题

(1)看清题材不同题材的文章考查的内容会有区别写人考查人物的性格或相关事件写物了解与物相关的特征写景赏析特定地点的独特景色叙事分清事件的种类

(2)审清题干做文言信息筛选题审读题干特别重要因为题干明确了筛选的标准答题的方向题干一般由三部分构成标准限制语人物标准条件标准试以2008年江苏卷第7题为例加以说明

下列句子中 的一组是

标准限制语常见限制语有全都表现意味着直接表现和间接表现都符合信息标准要求直接表现意味着间接表现不在其中

人物(或事理)标准即行为性格的主语用此标准可以衡量哪些选项非其所为

条件标准一般用非常准确而简明的语言交代筛选最主要的条件这是审题的着力点特别要理解关键词语的内涵2011年江苏卷第6题的题干条件严而不残这四个字其实是含有两个标准严厉(严肃)不残忍(残暴)所选句子必须同时符合这两个标准才行

审题练习 读读下面的题干画出标准限制语”“人物标准”“条件标准三部分(可在题干中圈出)并说明条件标准的含义

(1)下列各组句子中全都表明何灌行事有成的一组是

答案 下列各组句子中 的一组是

条件标准的意思是行事有成意谓做事成功重在强调结果做事的手段方法或过程均不在其中

(2)下列各组句子中全都表现颜斶士贵于王思想的一组是

答案 下列各组句子中 的一组是

条件标准的意思是士贵于王意谓士比君王高贵

(3)下列各组句子中全都直接表现张讷张诚兄弟情深的一组是

答案 下列各组句子中 的一组是

条件标准的意思是兄弟情深是指兄与弟之间的深厚情义

(4)下列各组句子中分别能表现彻里爱护百姓廉洁无私的一组是

答案 下列各组句子中 的一组是

条件标准的意思略

2 答题

(1)步骤

回归原文看清主体将选项句放入原文分清并对照主体客体识清谁是当事人文言文中常有主语省略现象要结合上下文语境明确主语辨明事件行动语言是由谁发出的

依照标准辨别筛选依照题干的信息筛选的三个标准对所有选项运用排除法选出正确答案

(2)方法一析两非

如何使用一析两非法排谬

做文言信息筛选题的基本方法是在明确筛选标准后将选句代入原文进行比对排除排除不符合要求的选项从而确定正确答案比对排除的过程其实质就是用一析两非法排谬的过程

一析就是辨析题干要求是直接表现还是间接表现所谓直接表现就是正面描述人物的语言动作心理所谓间接表现就是指侧面描述作者评论等题干未出现直接表现词语的往往包括直接和间接两方面

两非就是非其人非其事

非其人就是首先排除不合人物标准的选句命题者在设置错例时往往用张冠李戴法把不同人物所言之语所为之事混在一起而且在摘取选句时又多隐去主语因此解题时可先将选句代入原文找出主语即选句内容的发出者是谁把那个()不合人物标准的选项排除掉非其人的前提是题干要求选出直接表明()的句子

非其事就是在满足人物标准后再看其人其事是否合乎条件标准非其事排除那个()不合条件标准的选项这项工作最关键因为命题者在设置错例时往往利用考生缺乏语境意识的通病故意选择貌似正确实际上脱离语境的似是而非的选句进行干扰因此考生一定要有语境意识把选句代入原文仔细分析揣摩不可只看表面意思而要看到句子的深层含意

答题练习 尝试用一析两非法做下面的题目

王章字仲卿泰山钜平人也少以文学为官稍迁至谏大夫在朝廷名敢直言元帝初擢为左曹中郎将与御史中丞陈咸相善共毁中书令石显为显所陷咸减死章免官成帝立征章为谏大夫迁司隶校尉大臣贵戚敬惮之王尊免后代者不称职章以选为京兆尹时帝舅大将军王凤辅政章虽为凤所举非凤专权不亲附凤会日有蚀之章奉封事召见言凤不可任用宜更选忠贤上初纳受章言后不忍退凤章由是见疑遂为凤所陷罪至大逆语在《元后传》

章为诸生学长安独与妻居章疾病无被卧牛衣与妻决涕泣其妻呵怒之曰仲卿京师尊贵在朝廷人谁逾仲卿者今疾病困厄不自激乃反涕泣何鄙也

后章仕官历位及为京兆欲上封事妻又止之曰人当知足独不念牛衣中涕泣时耶章曰非女子所知也书遂上果下廷尉狱妻子皆收系章小女年可十二夜起号哭曰平日狱上呼囚数常至九今八而止我君素刚先死者必君明日问之章果死妻子皆徙合浦

大将军凤薨后弟成都侯商复为大将军辅政白上还章妻子故郡其家属皆完具采珠致产数百万时萧育为泰山太守皆令赎还故田宅章为京兆二岁死不以其罪众庶冤纪之号为三王(选自《汉书·卷七十六》)

 封事:古代臣子上书奏事,防有泄密,用袋封缄,称为封事。牛衣:给牛御寒用的覆盖物,多用乱麻、草编织。三王:指王尊、王骏、王章三人。

下列各句编为四组全都能直接表现王章刚直不阿性格的一项是 (  )

迁司隶校尉大臣贵戚敬惮之 与御史中丞陈咸相善共毁中书令石显 稍迁至谏大夫在朝廷名敢直言 章虽为凤所举非凤专权不亲附凤 书遂上果下廷尉狱妻子皆收系 召见言凤不可任用宜更选忠贤 死不以其罪众庶冤纪之

A①②⑦ B①③⑥

C④⑤⑦ D③④⑥

(1)一析直接表现

(2)非其人①⑦(只写序号)

解析 句主语是大臣贵戚,属间接表现。句主语是众庶,属间接表现。

(3)非其事②⑤(只写序号)

解析 是王章所为,但表现的是官吏之间的争斗,非刚直不阿只是叙述王章上书的结果,属间接表现。

答案 D

参考译文

王章字仲卿,是泰山钜平人。青年时代凭着擅长文化知识做了官,逐渐就升任到谏大夫,在朝廷里他因敢于直言进谏而出名。汉元帝初年,他被提拔做左曹中郎将,和御史中丞陈咸很友好,一同抨击中书令石显,后被石显陷害,陈咸免了死罪却遭受了髡刑,王章也被免去了官职。汉成帝即位,征召王章担任谏大夫,接着升任他担任司隶校尉,大臣和皇亲国戚们都敬畏他。王尊被免官后,接替他职务的人不称职,王章被选为京兆尹。当时皇帝的舅舅大将军王凤辅佐皇帝处理日常政务,王章虽然曾被王凤举荐,但他仍批评王凤独断专权,不亲近依附王凤。恰逢又发生了日食,王章上书奏报封事,皇上召见了他,他进谏说王凤不可以再继续任用,应该重新挑选忠诚贤能的人来辅政。皇上刚开始接受了王章的进言,后来又不忍心辞退王凤。王章因此开始被王凤怀疑,于是就被王凤陷害,得了大逆不道的罪名。这件事记载在《元后传》里。

当初,王章还是学生在长安求学的时候,只有他一人和妻子居住。王章得了疾病,没有被子盖,只好躺在给牛御寒用的覆盖物中,哭着与妻子诀别。他的妻子愤怒地斥责他说:仲卿!京城中那些在朝廷里的达官贵人(的才学)有谁能超过你?现在你身体得了疾病,处境困顿不堪,不想着如何激励、振作自己走出困境,反而哭哭啼啼的,你是多么浅陋啊!

后来王章做了官,等到做京兆尹,要向皇上上书奏报封事,他妻子再一次阻止他说:做人应当知足,难道你就没有回想当年睡在牛衣里哭哭啼啼的时候吗?王章说:这不是你们女人能懂的事。奏章于是就送上去了,不久王章果然被关到廷尉府监狱里,他的妻子和儿女都被捉拿关押。王章的小女儿年龄才十二岁,夜间起来哭叫着说:平常监狱里呼喊囚犯(姓名)(连我父亲在内的)那数字一般是数到了九才停止,今天数到八就停止。我父亲一向性情刚强,那先死掉的一个人一定是我父亲了。第二天询问情况,王章果然死了。他的妻子儿女都被迁居到合浦。

大将军王凤死后,他的弟弟成都侯王商又担任了大将军,辅佐皇上处理日常政务,他禀告皇上让王章的妻子和儿女回到故乡泰山郡。王章的家属都健在,已经因采买珍珠置办了价值几百万的巨额家产。当时萧育担任泰山郡太守,让王章的家属赎回自家过去的田宅。王章做京兆尹才两年,他死不是因为他的罪行,当时的人都认为他遭受冤屈而怀念他,把他和当时的王尊、王骏放在一起并称为三王

()主观表述题

1 审题

(1)审清要求其要求有两部分一是筛选的标准包括人物标准和条件标准二是具体要求如是用原文回答还是用自己的话回答或者两者皆可

(2)确定信息区间

2 答题

答案要准确因为要回答的多是具体的事例(事件)所以表述时还要注意其完整性清晰性如人物时间地点原因经过结果等要素的齐全另外语言要简明扼要

规范训练 (2013·上海)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题目。

史弼传

史弼字公谦陈留考城人也为平原相时诏书下令举钩党郡国所奏,相连及者多至数百。唯弼独无所上从事[]责曰诏书疾恶党人青州六郡其五有党平原何理而得独无弼曰先王疆理天下画界分境水土异齐风俗不同它郡自有平原自无胡可相比若承望上司诬陷良善淫刑滥罚以逞非理则平原之人户可为党相有死而已所不能也济活者千余人

迁河东太守受诏当举孝廉弼知多权贵请托乃豫敕断绝书属中常侍侯览果遣诸生赍书请之积日不得通生乃以它事谒弼而因达览书弼大怒曰太守忝荷重任当选士报国尔何人而伪诈无状命左右引出楚捶数百府丞掾史十余人皆谏于廷弼不对遂付安邑狱即日考杀之侯览大怨遂诬弼诽谤槛车征吏人莫敢近者唯前孝廉裴瑜送到崤渑之间大言于道旁曰明府摧折虐臣选德报国如其获罪足以垂名竹帛愿不忧不惧弼曰“‘谁谓荼苦其甘如荠昔人刎颈九死不下廷尉诏狱减死罪一等

刑竟归田里称病闭门不出数为公卿所荐出为彭城相会病卒(节选自《后汉书》)

 从事:官名。

1 段中史弼反驳从事的理由可概括为(1)________________(2)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各地情况不同不能强求一致 (2)不能为迎合上司而违背事实

解析 本题考查筛选并概括文中信息的能力。解答此题的基础是读懂文意,并能用精练的语言概括。

2 用一个四字短语概括史弼的主要品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刚正不阿

解析 本题从人物形象角度考查对文章内容的把握能力。解答此题的基础是读懂文意,并抓住史弼的品质特点用精练的语言准确概括。

内容分析概括题

1 全面理解,整体把握

不管做哪一类题首先要能够从宏观上对全文有个整体了解和认识重点掌握一些关键信息如重要的时间点文中表达重要意思的词句文章的主旨观点作者的立场态度等等

对于人物传记我们要注意人物的语言事迹和性格故事的来龙去脉对于游记要注意游的顺序和时间写了哪些景物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心情等等

另外在阅读时不能贪快不能急于下手而跳读漏读同时需要有足够的耐心细心以应付隐秘而细小的错误点

2 关注细节,依文索义

错误选项通常是把某一情节通过添加转移曲解等方式作了细微的改动所以我们在审读选项时再细微的情节包括人物的言行对人物的品评动作的施动与受动时间空间上的顺序等等都不能忽略选项对文中信息的描述有两种方式直述或转述如果是转述我们要注意转述的句意与原文是否保持一致判断选项正误时一定要在原文中找到原句再结合上下文语境准确理解词句的意思切记不可凭印象主观臆断有的选项可能牵涉到原文的多处细节这些都要准确找到不能想当然要判之有据如果说某一分句在文中根本找不到相应的句子那十有八九是无中生有

3 仔细比对,反复推敲

概括分析题的解题关键是比对就是把每一个选项都与相应的原文作逐字逐句的细致对比重点关注人物与事件是否一致时间上有没有颠倒空间上有没有混淆用词是否妥当有没有故意拔高或降低对人物或事件的评价有没有错误理解某个关键词或关键句找到某处存疑的地方后再比对原文中的句子反复阅读结合上下文语境仔细推敲一般说来只要找到判断出选项是否错误应该是不难的(参见前面核心突破部分)

规范训练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题目

武阳县君程氏墓志铭

司马光

治平三年夏苏府君终于京师光往吊焉二孤轼辙哭且言曰今将奉先君之柩归葬于蜀蜀人之祔也同垄而异圹日者吾母夫人之葬也未之铭子为我铭其圹因曰夫人之德非异人所能知也愿闻其略二孤奉其事状拜以授光

光拜受退而次之曰夫人姓程氏眉山大理寺丞文应之女生十八年归苏氏程氏富而苏氏极贫夫人入门执妇职孝恭勤俭族人环视之无丝毫鞅鞅骄居可讥诃状由是共贤之或谓夫人曰父母非乏于财以父母之爱若求之宜无不应者何为甘此蔬粝独不可以一发言乎夫人曰以我求于父母诚无不可万一使人谓吾夫为求于人以活其妻子者将若之何卒不求时祖姑犹在堂老而性严家人过堂下履错然有声已畏获罪独夫人能顺适其志祖姑见之必悦

府君年二十七犹不学一日慨然谓夫人曰吾自视今犹可学然家待我而生学且废生奈何夫人曰我欲言之久矣恶使子为因我而学者子苟有志以生累我可也即罄出服玩鬻之以治生不数年遂为富家府君由是得专志于学卒为大儒夫人喜读书皆识其大义辙之幼也夫人亲教之常戒曰汝读书勿效曹耦止欲以书生自名而已每称引古人名节以厉之汝果能死直道吾亦无戚焉已而二子同年登进士第又同登贤良方正科辙所对语尤切直惊人由夫人素勖之也

始夫人视其家财既有余乃叹曰是岂所谓福哉不已且愚吾子孙因求族姻之穷者悉为嫁娶振业之乡人有急者时亦周焉比其没家无一年之储夫人以嘉祐二年四月癸丑终于乡里享年四十八轼登朝封武阳县呜呼妇人柔顺足以睦其族智能足以齐其家斯已贤矣况如夫人能开发辅导成就其夫使皆以文学显重于天下非识虑高绝能如是乎古之人称有国有家者其兴衰无不本于闺门夫人益见古人之可信也 (选自《苏洵集·附录·卷上》)

3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苏洵在京城去世后苏轼和苏辙兄弟二人告诉前去吊唁的司马光他们要将父亲的

灵柩送回四川老家安葬

B有人劝说程氏向苏家父母求得一些财物而程氏认为虽然可以求得但是害怕有人

说自己的丈夫而没有接受这个建议

C苏轼和苏辙兄弟小时候都是由程氏亲自教育的程氏常常引用古人的事例来勉励

他们后来他们同一年考中进士又同登贤良方正科

D司马光认为女子如果能做到使家庭和睦善于治理家事就已经很贤惠了而程氏

在此基础上还能做到勉夫教子可谓见识高远

答案 B

解析 应为向程氏自己的父母求得一些财物。

4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苏氏兄弟把父亲的灵柩运回四川与母亲同葬按风俗俩人是同一坟冢而不同的墓穴

兄弟俩请司马光为母亲写墓志铭

B程夫人嫁入苏家秉持妇道孝顺恭谨勤劳节俭同族人从各方面观察她

没发现她有丝毫嫌弃苏家清寒

C苏辙因为家庭负担所累二十七岁学无所成所幸的是后来程夫人主动挑起家庭重

支持他读书

D程夫人告诫儿子们读书的目的不是仅想要让人知道自己是个读书人并且教育他们

做人要恳切率直要有正义之气

答案 C

解析 不是苏辙,而是苏洵。

参考译文

治平三年的夏天,府君苏洵在京城逝世,我前往吊唁。他的两个儿子苏轼、苏辙边哭边说:我们将护送先父的灵柩回四川安葬。四川人合葬的风俗是同一座坟冢而不同的墓穴。从前,我母亲安葬时,没有为她写墓志铭,请您替我们为她写一篇墓志铭吧。于是我说:夫人的贤德,不是别人所能知晓的,希望你们能告诉我有关她的大概事迹。苏轼、苏辙两兄弟便把记录母亲事迹的事实材料恭敬地拜送给我。

我恭敬地接受,回到家中,撰述如下:夫人姓程,是眉山大理寺丞程文应的女儿,十八岁时嫁到苏家。程家家境富裕而苏家极其贫穷。夫人嫁过来以后,秉持妇道,孝顺、恭谨、勤劳、节俭。同族人从各方面观察她,没发现她有丝毫不快、傲慢等可以指责的样子,因此大家都认为她很贤惠。有人对夫人说:你父母并不缺少钱财,凭借你父母对你的疼爱,假若你去向他们请求资助,应该没有不答应的。为什么甘心吃这样的粗食呢,难道不能够说一句话吗?夫人说:是的。如果我向父母请求资助,父母确实没有什么不能答应的。但万一有人说我的丈夫是向别人求取财物来养活妻儿的,那又将怎么办呢?最终也没有向父母开口请求。当时苏洵的祖母尚在世,年老而性情严厉,家人经过堂下时,都非常小心谨慎,即便这样发出脚步声,他们也害怕被责怪。唯独夫人能顺从迎合她的心意,祖母见到她就

高兴。

苏洵到二十七岁还不知道学习,有一天,感情激昂地对夫人说:我看自己现在还是可以发愤求学的。然而全家要依赖我生活,如果我求学,将会断绝生活来源,怎么办呢?夫人说:

我很早就想说这件事了,只是不想让你认为是因为我才学习的!你如果有志向,就让我来承受生活的劳累吧。于是拿出所有服饰器玩,卖掉它们来经营家业,谋求生计,没有几年就成了富裕之家。苏洵因此能够专心致志完成学业,最终成为一位学问渊博的人。夫人喜欢读书,能理解书中的大道理。苏轼、苏辙小时候,夫人亲自教导他们,经常告诫他们说:你们读书,不要效仿同辈人仅仅想要让人知道自己是个读书人罢了。常常称述援引有关古人名誉节操的事例来勉励他们,她说:你们如果能为正道而死,我也没什么忧愁悲哀的。不久,二子同年考中进士,又同时考进贤良方正科。苏辙答辩语言尤其恳切率直,使人惊异,这都是夫人平时对他勉励的结果啊。

先前,夫人看自家的财物已经有盈余,就感叹说:这难道就是所说的福气吗?这种情况不停止的话,将会使我的子孙被钱财蒙蔽啊。于是寻求生活困窘的族人和亲戚,都为他们嫁女娶妻,救济他们,使他们有产业。对于有急难的同乡人,也时常周济他们。等到夫人逝世的时候,家中没有可供一年使用的财物储备。夫人于嘉二年四月癸丑在家中去世,享年四十八岁。苏轼进入朝廷,夫人被追封为武阳县君。唉,作为女子,如果她的温柔和顺从能够使家族和睦,她的聪明才智能够治理家事,这就已经是贤能了;更何况像夫人这样,还能启发开导教育帮助成就了自己的丈夫、孩子,使他们都能凭借文学才能为天下人所知、尊重,如果不是见识思虑高超过人,能像这样吗?古人说君和士大夫们的兴盛衰败没有不来源于妻子的,今天夫人来看,更可见古人的话是可信的。

文句意义辨析题和内容分析概括题题组训练

一、基础题组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题目。

李仕鲁字宗孔濮人少颖敏笃学足不窥户外者三年闻鄱阳朱公迁得宋朱熹之传往从之游尽受其学太祖故知仕鲁名洪武中诏求能为朱氏学者有司举仕鲁入见太祖喜曰吾求子久何相见晚也除黄州同知朕姑以民事试子行召子矣期年治行闻十四年命为大理寺卿帝自践阼后颇好释氏教诏征东南戒德僧数建法会于蒋山应对称旨者辄赐金襕袈裟衣召入禁中赐坐与讲论吴印华克勤之属皆拔擢至大官时时寄以耳目由是其徒横甚谗毁大臣举朝莫敢言惟仕鲁与给事中陈汶辉相继争之汶辉疏言古帝王以来未闻缙绅缁流杂居同事可以相济者也今勋旧耆德咸思辞禄去位而缁流憸夫乃益以谗间如刘基徐达之见猜李善长周德兴之被谤视萧何韩信其危疑相去几何哉伏望陛下于股肱心膂悉取德行文章之彦则太平可立致矣帝不听诸僧怙宠者遂请为释氏创立职官于是以先所置善世院为僧录司设左右善世左右阐教左右讲经觉义等官皆高其品秩道教亦然度僧尼道士至逾数万仕鲁疏言陛下方创业凡意指所向即示子孙万世法程奈何舍圣学而崇异端乎章数十上亦不听仕鲁性刚介由儒术起方欲推明朱氏学以辟佛自任及言不见用遽请于帝前陛下深溺其教无或乎臣言之不入也还陛下笏乞赐骸骨归田里遂置笏于地帝大怒命武士捽搏之立死阶下(节选自《明史·李仕鲁传》,略有改动)

1 下列句子中全都表现李仕鲁刚介的一组是 (  )

足不窥户外者三年 惟仕鲁与给事中陈汶辉相继争之

伏望陛下于股肱心膂悉取德行文章之彦 奈何舍圣学而崇异端乎 章数十上亦不听 遂置笏于地

A①②④ B②④⑥

C①③⑤ D③⑤⑥

答案 B

解析 句是说李仕鲁三年不出家门,潜心读书。第句与李仕鲁无关,是说陈汶辉上奏疏力求皇帝选用道德、行为、文章、才德杰出的人。

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李仕鲁少年时聪明好学潜心研究学问又得到了鄱阳朱公迁的教导终于成为明

初著名儒士参加科举考试顺利进入朝廷为官

B明太祖很赏识李仕鲁见到李仕鲁后大有相见恨晚之感于是先任命他为黄州同

后来因政绩卓著又让他担任大理寺卿

C明太祖登基之后崇尚佛教重用僧人委以高官把他们当作亲信以至于那些

僧人为非作歹进谗言诋毁大臣

D对于佛道二教的盛行李仕鲁深感忧虑他竭力上疏劝谏皇帝但是皇帝没有采纳

他的意见于是李仕鲁坚决辞官

答案 A

解析 A项错在参加科举考试顺利进入朝廷为官。文中说诏求能为朱氏学者,有司举仕鲁,可见李仕鲁是在官吏举荐下入朝做官的。

参考译文

李仕鲁,字宗孔,濮地人。年少时聪颖灵敏,专心好学,三年不出大门一步。听说鄱阳朱公迁得到宋代朱熹的真传,前往跟随他学习,全部学到了他的学问。太祖知道仕鲁的声名,洪武年间,皇帝下诏寻求通晓朱氏学说的人,有司推荐仕鲁。仕鲁入朝受到皇帝的接见,太祖高兴地说:我寻找你很长时间了。为何到现在才能见到你?任命他为黄州同知,说:我暂时拿民事来考考你,等你展现才能后再召见你。一年后,治理的政绩显著。十四年,任命他为大理寺卿。皇帝自登基后,对佛教很爱好,下诏征寻东南戒德僧,多次在蒋山建法会,对应答皇帝当庭提出的问题符合皇帝心意的人就赐给他金袈裟衣,召入宫中,赐坐和他谈论佛教之事。吴印、华克勤这些人,都被提拔为大官,他们经常被皇帝当作耳目监听时事,因此这批人十分蛮横,用谗言诋毁大臣。满朝官员无人敢说,只有仕鲁与给事中陈汶辉相继为此事和皇帝争辩。汶辉上疏说:自古有帝王以来,没有听说官员和僧人共同任官成为同事,可以相互帮助的。现在劳苦功高的故旧老臣都考虑辞去俸禄和爵位,而僧人和一些耳目竟更加用谗言诬陷。如刘基、徐达被猜疑,李善长、周德兴被诽谤,和萧何、韩信相比,其危害疑忌相去能有多远呢?真心希望陛下任用辅佐帝王的亲信,全部选取德才兼备的俊才,那么国家太平很快就可以实现了。皇帝不听从。那些依仗受到宠幸的僧人,就请求为佛门创立专职官员。于是把原先所设置的善世院改为僧录司,设置左右善世、左右阐教、左右讲经觉义等官职,都提高他们原先品级俸禄。对道教也是这样。估计僧尼道士超过几万人。仕鲁上疏说:陛下正在创建千秋功业,凡是意图所指的方向,就应是指示给子孙万世的法规章程,为什么舍弃儒家圣人之学而崇尚异端呢?奏章上了数十次,均不被皇帝采纳。仕鲁性格刚直耿介,是从学习儒术起家的,正要推崇发扬朱氏之学,把排除佛学作为自己的职责。等到上疏的建议不被采纳,就向皇帝请求说:陛下深深沉溺于佛教,怪不得我的话听不进去!归还陛下的笏板,请求允许我告老还乡,回归故里。于是把笏板放在地上。皇帝大怒,命令武士击打他,当时就死在大殿上。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题目。

虞翻字仲翔会稽余姚人也太守王朗命为功曹孙策征会稽朗拒战败绩亡走浮海翻追随营护朗谓翻曰卿有老母可以还矣翻既归策复命为功曹待以交友之礼身诣翻第

策好驰骋游猎翻谏曰明府用乌集之众驱散附之士皆得其死力虽汉高帝不及也至于轻出微行从官不暇严吏卒常苦之夫君人者不重则不威愿少留意策曰君言是也

翻出为富春长策薨诸长吏并欲出赴丧翻曰恐邻县山民或有奸变远委城郭必致不虞因留制服行丧诸县皆效之咸以安宁

翻与少府孔融书并示以所著《易注》融答书曰闻延陵之理乐睹吾子之治易乃知东南之美者非徒会稽之竹箭也

孙权以为骑都尉翻数犯颜谏争权不能悦又性不协俗多见谤毁坐徙丹杨泾县吕蒙图取关羽以翻兼知医术请以自随后蒙举军西上南郡太守麋芳开城出降蒙未据郡城而作乐沙上翻谓蒙曰今区区一心者麋将军也城中之人岂可尽信何不急入城持其管籥乎蒙即从之

权既为吴王欢宴之末自起行酒翻伏地佯醉不持权去翻起坐权于是大怒手剑欲击之侍坐者莫不惶遽惟大司农刘基起抱权谏曰大王以三爵之后手杀善士虽翻有罪天下孰知之且大王以能容贤畜众故海内望风今一朝弃之可乎翻由是

得免

翻尝乘船行与麋芳相逢芳船上人多欲令翻自避先驱曰避将军船翻厉声曰失忠与信何以事倾人二城而称将军可乎芳阖户不应而遽避之后翻乘车行又经芳营门吏闭门车不得过翻复怒曰当闭反开当开反闭岂得事宜邪芳闻之有惭色

翻性疏直数有酒失权与张昭论及神仙翻指昭曰彼皆死人而语神仙世岂有仙人邪权积怒非一遂徙翻交州虽处罪放而讲学不倦门徒常数百人(节选自《三国志·吴书》,有删改)

3 下列句子中全都属于虞翻性疏直的一组是 (  )

至于轻出微行从官不暇严吏卒常苦之 翻与少府孔融书并示以所著《易注》 翻数犯颜谏争 失忠与信何以事君 彼皆死人而语神仙 虽处罪放而讲学不倦

A①②⑤ B①③④

C②④⑥ D③⑤⑥

答案 B

解析 写虞翻的学问,写虞翻的讲学。

4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虞翻先后两度担任会稽郡功曹先是侍奉太守王朗后是归附孙策并受到了孙策

的礼遇孙策还亲自到虞翻家看望他

B虞翻兼有多方面的才能担任地方长官能够审时度势随军作战又能出谋划策

且知晓医术擅长音乐精通《易经》

C虞翻的学问受到了孔融的赏识被称为东南之美而他的才干也受到了同僚的

肯定大司农刘基就认为他是个善士

D虞翻常直言进谏孙权早就心怀不满在酒宴上竟要杀了他后来又因虞翻讥评谈

论神仙之事将他流放到了偏远的交州

答案 B

解析 擅长音乐的是延陵而不是虞翻。

参考译文

虞翻字仲翔,是会稽余姚(今浙江余姚)人,会稽太守王朗任命他为功曹。孙策征讨会稽,王朗抵抗孙策,被打败,逃到海上。虞翻一直追随并保护着他,王朗对虞翻说:你家里还有老母亲,你可以回家了。虞翻回来以后,孙策依然任命他为功曹,用对待朋友的礼节对待他,并亲自到虞翻的家里探望他。

孙策喜欢骑马打猎,虞翻劝谏说:您聚集乌合之众,统领散兵游勇,竟使得他们都对您效死力,就算是汉高祖也比不上您。至于您随便地微服出行,侍卫来不及戒备,官兵们经常为这事苦恼。做君主的如果不持重就无法展示威严,希望您稍微注意。孙策说:你说得对。

虞翻调出会稽担任富春县长。孙策去世,各县官员都打算出城奔丧,虞翻说:()担心邻县的山民可能有变乱,官员远离城池,一定会导致动乱。因此留下来制作孝服服丧。各县效仿他,都得以平安无事。

虞翻给少府孔融写信,并把自己写的《易注》给他看。孔融回信说:听延陵(人名)整理的音乐,看你写的《易注》,才知道东南地区美好的,不只是会稽的竹箭。

孙权任命虞翻为骑都尉。虞翻多次冒犯孙权极言劝谏,孙权很不高兴。虞翻又生性不合世俗,经常被诽谤陷害,因此被贬到丹杨泾县。吕蒙图谋打败关羽,因为虞翻也懂医术,请他跟随自己。后来吕蒙带领大军向西进发,南郡太守麋芳打开城门投降。吕蒙还没有占领郡城就在沙场上作乐,虞翻对吕蒙说:如今和您一条心的只有麋将军一人,城中的人怎么能都相信呢,为何不赶紧入城收缴他们府库的钥匙呢?吕蒙马上听从了他的建议。

孙权做了吴王以后,有一次宴席快结束的时候,亲自起来劝酒,虞翻趴在地上装醉,不端酒杯;孙权离开后,虞翻又直起身坐下。孙权于是大怒,拔出佩剑要杀他,在座的都很惶恐,只有大司农刘基起身抱住孙权劝说道:大王在酒过三巡之后竟要杀掉良臣,就算虞翻有罪,天下人谁相信?况且大王因为能容纳贤才,所以天下才俊都来投奔,如今一下子舍弃了这个美德,怎么行呢?虞翻因此得以免死。

虞翻曾经乘船出行,和麋芳相遇,麋芳船上人大多想让虞翻主动避让,前面开路的人说:给麋将军让路!虞翻大声骂道:丧失了忠信,拿什么侍奉君主?献出人家(蜀国)两座城,还称将军,行吗?麋芳关上船窗不应,赶紧回避了。后来虞翻乘车出行,又经过麋芳的军营大门,军官关上营门,虞翻的车马过不去。虞翻又大怒说:该关城门的时候反而打开,该打开营门的时候反而关闭,哪能算得上为人处世恰当呢?麋芳听到后,露出惭愧的表情。

虞翻生性疏狂直率,多次酒后失礼。孙权和张昭谈论神仙,虞翻指着张昭说:他自己都是死人,你们还谈什么神仙,世上怎么会有神仙!孙权恼恨他不止一次了,于是把他流放到交州。虽然他被流放,但是依然讲学不止,来听讲的门徒常常多达好几百人。

二、核心题组

()文句意义辨析题之主观表述题

5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题目

陶庵[]国破家亡无所归止披发入山骇骇为野人故旧见之如毒药猛兽愕窒不敢与接作《自挽诗》每欲引决因《石匮书》未成尚视息人世然瓶粟屡罄不能举火

始知首阳二老直头饿死不食周粟还是后人妆点语也(选自张岱《陶庵梦忆序》)

 陶庵:张岱,号陶庵,出生仕宦世家,少为富贵公子,明亡后不仕,入山著书以终。著有《陶庵梦忆》等。

从第一段可看出张岱国破家亡后的生活状况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用自己的话回答)

答案 避居山中经常断炊

参考译文

陶庵国破家亡,无可归宿之处。披头散发进入山中,形状可怕地变成了野人。亲戚朋友一看到我,就像看到了毒药猛兽,愕然地望着,不敢与我接触。我写了《自挽诗》,屡次想自杀,但因《石匮书》未写完,所以还在人间生活。然而瓮中经常无米,不能煮饭充饥。

我这才懂得首阳山的伯夷、叔齐二老实在是饿死的,说他们不愿吃周粟,还是后人夸张、粉饰的话。

6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题目

吾丘子行者太末人也其先为宋太学生遂家钱塘至子行比三世子行嗜古学通经史百家言工于篆其精妙不在秦唐二李下而于音律尤精然性放旷不事检束眇左目右足跛而风度特蕴藉一言一笑皆可喜对客辄吹洞箫或弄铁如意或援笔制字旁若无人僦居陋巷中教生徒常数十人未成童者坐之楼下宾客谈笑喧动邻舍而楼上下之徒常肃然达官贵人闻子行名款门候谒非其意斥弗与见或从楼上遥与语弗为礼或与为礼矣送之弗下楼也东平徐公子方海内大老也所蓄古器物款识多莫能辨咸以为非子行无能知者徐公即命驾访子行子行为一一鉴定之徐公未尝不叹服其精敏于是人皆谓徐公能下士而子行非果于傲世者矣

阅读选文用自己的话分条概括子行性放旷不事检束的表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对一般客人子行随心所欲专注己事旁若无人

(2)对达官贵人如不合心意子行就斥退他们不肯相见

参考译文

吾丘子行,是太末(今属浙江)人。他的祖父是宋朝的太学生,于是在钱塘安了家。到了子行(这一辈)()连续三代了。子行喜爱古代的学问,精通经学、史学、诸子百家之学,善于篆书、籀文,书艺精妙不在秦朝的李斯、唐朝的李阳冰之下,尤其精通音律。但是性格豪放不羁,不奉行检点约束(的处事规则)。左眼失明,右脚有疾,然而举止仪态有风致,一言一笑都令人喜爱。有客来访(的时候)也还是吹洞箫,或玩弄铁如意,或执笔题字,就像旁边没有人一样。在一个简陋的巷子中租屋居住,教授的学生常常达数十人,年龄小的学生坐在楼下。客人们谈笑,喧闹之声影响到了邻居,但是楼上下的学生一直严肃认真。达官贵人们听说子行的名声,敲门等候拜见,(如果这些客人)不合子行的意愿,(子行)就斥退不和他们相见。(子行)有时从楼上远远地与(来访的客人)对话,不以礼相待。有时以礼相待了,送来访的客人,()不下楼。东平的徐子方,是国家资深望重的大官,()所收藏的古器物,上面铸刻的文字,大多不能辨认,大家都认为除了子行没人能辨识出它们。徐公就乘车拜访子行,子行给他一一做了鉴定,徐子方也叹服子行的精细敏捷。对此,人们都称赞徐子方能礼贤下士,认为子行不是真的轻视所有人啊!

7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题目

重修盘门双忠祠记

余观建炎之事宋之不亡者幸耳方金兵破扬州于时高宗驻平江去敌尚远平江固可守也蹙蹙焉去之临安而越而明不暇一夕息已而敌破建康道广德趋临安由越入明纵掠海上而归使其时平江诸将帅以劲旅遏其冲俾只轮不反无难者奈何兵不战而溃城不攻而下坐使五十万人并命于锋刃而莫之救

相传金兵从盘门入有二士者拒敌于门外一死于阵一死于水而盘门破矣呜呼彼守城者或则侍郎或则宣抚使非不显且要也委而去之若弃涕唾而独遗二士者以殉国之烈此不可为发愤而深痛者哉

然自二士之死里人神而祀之迄今六百余年而灵爽益著二士俱汴人从高宗南渡守平江其一刘姓鼐名盖死于阵者也其一张姓鳌名盖死于水者也祠有明永乐中俞祯碑以鼐为顺国明王职天坛传奏司以鳌为顺济龙王职盘溪守御司其封爵莫知何昉要其来也则远矣近者祠久不修里人聚金千两新其宇既成属予记祠在盘门外灵岩乡俗名双土地祠余更之曰双忠夫其忠也乃其所以自神也遂书而记之

 盘门:江苏吴县城南门。建炎:宋高宗年号。建炎三年,金军连陷南京、临安,帝航海走。平江:江苏吴县。越:今浙江绍兴。明:今浙江宁波。俾:使。反:同灵爽:指神灵精气。永乐:明成祖年号。:曙光初见,引申为开始。

(1)作者为之发愤而深痛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自己的话回答)

(2)综观全文本文所的主要内容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君臣偷生将帅弃战反是两位小卒以身殉国(要答出对比的两个方面)

(2)重修盘门双忠祠的由来 盘门之战两小卒的忠烈之事

8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题目

光武帝纪

 

世祖光武皇帝讳秀字文叔南阳蔡阳人高祖九世之孙也光武年九岁而孤养于叔父良

六年春正月辛酉诏曰往岁水蝗虫为灾谷价腾跃人用困乏朕惟百姓无以自赡恻然愍之其命郡国有谷者给禀高年独及笃癃无家属贫不能自存者如《律》

七年春正月丙申又诏曰世以厚葬为德薄终为鄙至于富者奢僣贫者单财法令不能禁礼义不能止仓卒乃知其咎其布告天下令知忠臣孝子慈兄悌弟薄葬送终之义

二月戊戌帝崩于南宫前殿年六十二在位三十三年遗诏曰朕无益百姓皆如孝文皇帝制度务从约省刺史二千石长吏皆无离城郭无遣吏及因邮奏

帝在兵间久厌武事且知天下疲耗思乐息肩皇太子尝问攻战之事帝曰昔卫灵公问陈孔子不对此非尔所及每旦视朝日仄乃罢数引公卿将讲论经理夜分乃寐皇太子见帝勤劳不怠承间谏曰陛下有禹汤之明而失黄老养性之福愿颐爱精神优游自宁帝曰我自乐此不为疲也虽身济大业兢兢如不及故能明慎政体总揽权纲量时度力举无过事退功臣而进文吏戢弓矢而散马牛虽道未方古斯亦止戈之武焉(节选自《后汉书卷一》)

(1)光武帝如何推行他的殡葬改革措施(用自己的话概括)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最后一段叙述光武帝与皇太子的对话其用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先将殡葬从俭的国策布告天下后立遗嘱以身垂范

(2)刻画光武帝能体恤百姓勤于治国

参考译文

世祖光武皇帝刘秀,字文叔,南阳蔡阳人,高祖刘邦第九代孙。光武九岁丧父,被叔父刘良抚养。

建武六年春正月辛酉日,光武帝下诏令说:往年水、旱、蝗灾,谷价暴涨,百姓贫困。我念及百姓不能养活自己,心里难过怜悯他们。命令存有谷物的郡国,赈济老人、鳏夫、寡妇、孤儿、老而无子、病重困苦,以及无家可归无法自立的人,一切遵照《汉律》的规定。

七年春正月丙申日,又下诏令说:世人都把厚葬作为美德,鄙视那些从俭办丧事的做法。以致富人奢侈无度,穷人耗尽家财,法令禁不住,礼义止不了,要等到遇到非常事变(厚葬的墓被偷盗时)才认识到错误。现在布告天下,希望大家明白做忠臣、孝子、仁兄、贤弟为死去的人薄葬送终,才是合乎道义的行为。

中元二年二月戊戌日,光武帝在南宫前殿逝世,享年六十二岁,在位三十三年。留下遗诏说:我无益于百姓,一切都遵从孝文皇帝时的制度,(丧事)务必从俭。刺史及郡守都不要离开自己所在的城邑奔丧,不要派官员或因此上书吊唁。

当初,光武帝长年驰骋沙场,对打仗十分厌倦,并且深知百姓疲于战事,国家不堪损耗,都向往和平安定的日子。皇太子曾向他请问打仗的事,光武帝说:过去卫灵公向孔子咨询布阵用兵的事,孔子并不回答,这不是你所要考虑的。每日早晨上朝办公,直到太阳西斜才退朝。屡屡召集公卿、郎和将领们议论经典理义,半夜才睡。皇太子见皇上勤劳不知疲倦,趁空隙劝谏道:皇上有夏禹、商汤的英明,却没有黄帝、老子所倡导的修身养性之福,但愿您保养爱护精神体力,求得自身悠闲安宁。光武帝说:我乐于这样,不觉得疲倦。光武帝虽然成就了光复汉朝的大业,却始终兢兢业业,唯恐自己做得不够,所以能明智谨慎地处理政务,总揽朝政大权,审时度势,决策没有什么失误。不用功臣而重用文官,收藏起刀剑,遣散战马,虽治国方略不能与古代圣贤相媲美,却也践行了止戈为武的武德精

髓了。

()比对法专项训练

比对下面的原文与选项看看存在什么问题属于哪类设题陷阱

9 (原文)辛毗字佐治,颍川阳翟人也。初,毗随兄评从袁绍。太祖为司空,辟之,毗难贰其主,不应命。绍薨而辅其长子谭。(《三国志·辛毗传》)

(选项)辛毗跟随哥哥投奔袁绍袁绍死后辅佐其长子袁谭虽然觉得袁氏兄弟不和睦有违天道但不愿背弃故主所以没有接受太祖征召

比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张冠李戴辛毗不愿背弃的是袁绍而不是袁谭根据上下文毗难贰其主中的是袁绍

10(原文)先君讳镇,字某。居德清君(指柳镇之父)之丧,哀有过而礼不逾,为士者咸服。服既除,吏部命为太常博士。(柳宗元《先侍御史府君神道表》)

(选项)柳镇为父亲德清君守丧期间悲哀得非常厉害却行为不失礼数有见识的人都非常佩服他吏部还任命他担任太常博士

比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时间有误吏部任命他担任太常博士是在其守丧期满以后而不是期间

11(原文)弘治元年春,中官郭镛请豫选妃嫔备六宫。迁(指传主谢迁)上言:山陵(指皇帝陵墓)未毕,礼当有待。祥(xiánɡ dàn,丧祭名)之期,岁亦不远。陛下富于春秋,请俟谅阴(指服丧)既终,徐议未晚。尚书周洪谟等如迁议,从之。(《明史·列传七十二》)

(选项)谢迁做官后曾以皇帝过于年轻为由建议皇帝居丧期满后再商议选妃嫔充实六宫的事

比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因果不当以皇帝过于年轻为由不对应该是以为主因

12(原文)(指徐渭)知兵,好奇计,宗宪(指胡宗宪)擒徐海,诱王直,皆预其谋。藉宗宪势,颇横。及宗宪下狱,渭惧祸,遂发狂。(《明史精华·文苑》)

(选项)胡宗宪采纳徐渭的计谋擒获徐海诱捕王直徐渭凭借胡宗宪的权势态度很蛮横导致胡宗宪被关进监狱

比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强加因果胡宗宪下狱与徐渭无必然联系

13(原文)余惟知自元以前,琅琊之山川寂寥无闻,至文忠(指欧阳修)而始著。自文忠以后,琅琊之山川虽著,久而渐以废,至今日而始复。计其时世,皆当国家熙隆,久道化成之日。方宋之盛,滁介江淮,舟车商贾之所不至,而今日之滁则南北冠盖之所经。

(《滁阳志》)

(选项)琅琊山因欧阳修名扬天下其扬名之时都处在国运昌盛之时滁阳地理位置特殊历来是南北交通必经之地

比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历来是南北交通必经之地于文无据

14(原文)马光祖为制置使,辟(王登)充参谋官,迁军器少监、京西提点刑狱。登威声日振。有余思忠及徐制几谗于光祖曰:京湖知有王景宋(王登,字景宋),不知有马制置,非久易位矣。光祖疑焉,出登屯郢州,后以干办钟蜚英调护,情好如初。

(《宋史·王登传》)

(选项)马光祖为制置使时随着王登威名扩大余思忠和徐制几进谗言挑拨结果王登被贬出京城屯郢州后经人调解他们才情好如初

比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被贬出京城于文无据

15(原文)当明末造知天下将乱,公(指传主姚珠树)留意当时事,与老弁(旧时称低级武职)知兵者游讲,求防御贼寇之策。火器火药,皆与邑令谋而预备之。崇祯甲戌,流寇攻桐城,以有备而获免。乙亥,贼张献忠聚数万众,围桐者三次,蕞尔孤城与贼相拒数旬,卒以无恙,则公与守同心守御之有道也。(·张英《姚珠树公传》)

(选项)明朝末年姚珠树积极谋划御敌之策并且精心准备在他的率领下当地百姓战胜了强敌保全了桐城邑

比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以偏概全在他的率领下夸大了姚珠树的作用抹杀了守令的功劳

16(原文)论曰:宗棠事功著矣,其志行忠介,亦有过人。廉不言贫,勤不言劳。待将士以诚信相感。善于治民,每克一地,招徕抚绥,众至如归。论者谓宗棠有霸才,而治民则以王道行之,信哉。(选自《清史稿·列传一百九十九》)

(选项)左宗棠清廉勤政爱护百姓每攻克一座城池都要将俘虏放回家去评论说左宗棠有霸才治理百姓以仁义安抚的方法实行

比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细节有误原文众至如归意为人归附他就如同回到自己的家

17(原文)高祖为丞相,尉迥作乱,使人诱致仲文,仲文拒之。迥又遣其将宇文胄渡石济,宇文威、邹绍自白马,二道俱进,复攻仲文。仲文自度不能支,弃妻子,将六十余骑,开城西门,溃围而循。为贼所追,且战且行,所从骑战死者十七八。仲文仅而获免,达于京师。 (《隋书·于仲文传》)

(选项)于仲文受到贼兵两路合击被迫率领六十多个骑兵突围而逃而贼兵穷追不舍十七八个骑兵为狙击贼兵而战死最终只有于仲文一人死里逃生到达京师

比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细节叙述错误原文所从骑战死者十七八中的十七八意思是十之

七八

三、综合题组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题目。

张特立字文举东明人中泰和进士为偃师主簿改宣德州司侯州多金国戚号难治特立至官俱往谒之有五将军率家奴劫民群羊特立命大索闾里遂过将军家温言诱之曰将军宅宁有盗羊者邪,聊视之以杜众口。潜使人索其后庭得羊数十遂缚其奴系狱其子匿他舍捕得之以近族得减死论豪贵由是遵法民赖以全

正大初迁洛阳令时军旅数起郡县窘迫东帅纥石烈牙兀又侮慢儒士会移镇陕右道经洛阳见特立淳古不礼之遽责令治糗具期三日足后期如军法县民素贤特立争输于庭帅大奇之既而拜监察御史首言世宗诸孙不宜幽囚尚书右丞颜盏石鲁与佃民争田参知政事徒单兀典谄事近习皆当罢黜执政者忌之会平章政事白撒犒军陕西特立又劾其掾不法白撒诉于世宗言特立所言事失实世宗宥之遂归田里

特立通程氏易晚教授诸生东平严实每加礼焉岁丙午世祖在潜邸受王印首传旨谕特立曰前监察御史张特立养素丘园易代如一今年几七十研究圣经宜锡嘉名以光潜德可特赐号曰中庸先生壬子岁复降玺书谕特立曰白首穷经,诲人不倦,无过不及,学者宗之,昔已锡嘉名今复谕意癸丑特立卒年七十五特立所著书有《易集说》《历年系事记》(节选自《元史·张特立传》)

18张特立在难治之州时是怎样让豪贵遵纪守法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他先是挨家挨户拜访国戚五将军带着家奴抢百姓的羊张特立用计叫人搜查后院将五将军的家奴捆绑起来关进监狱并把他的儿子抓获这样豪贵之家就变得守法起来了

19文章用了哪些事例来说明张特立敢于直言不畏权贵(用原文回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其子匿他舍捕得之

首言世宗诸孙不宜幽囚

参知政事徒单兀典谄事近习皆当罢黜

20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将军宅宁有盗羊者邪聊视之以杜众口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白首穷经诲人不倦无过不及学者宗之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将军家里难道还会出盗羊贼吗不过随便看看免得别人说闲话

(2)()钻研一辈子经典诲人不倦时刻保持中庸之道学者都敬仰他

21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张特立做事很讲究策略先稳住五将军再命人暗中搜查于是将将军绑起来关

进监狱

B东帅纥石烈牙兀向来对读书人不尊敬故意刁难张特立令他在三日之内备足军粮

器械

C由于张特立直言进谏得罪了权贵致使白撒到金世宗那里告状他因此解官回到

了家乡

D晚年张特立隐居田园朝代变换也始终如一被元世祖封为中庸先生

答案 A

解析 A项中是将将军绑起来关进监狱,而文中是将将军的家奴捆绑起来关进监狱,犯了移花接木的错误。

22第二段叙述东帅不礼之遽责令治糗具期三日足后期如军法这件事对于表现张特立这个人有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东帅对读书人极不尊敬对张特立不以礼相待责令他三日之内备足军粮器械并且逾期依军法处置这里一方面是东帅对他的刁难另一方面是洛阳全县百姓纷纷抢着将军需物品运送到县府表现了对张特立极大的支持这就非常有力地说明了张特立受到百姓的拥护是个受百姓爱戴的好官

参考译文

张特立,字文举,东明人。泰和年间考中进士,出任偃师县主簿。后来又改任宣德州司侯。宣德州内金朝皇亲国戚众多,号称难治之州。张特立上任后,都去拜访他们。有一位五将军带着家奴掠抢了百姓的一群羊,张特立下令在村里进行大规模搜查,于是路过五将军家,张特立用温和的语气诱哄他说:将军家里难道还会出盗羊贼吗?不过随便看看,免得别人说闲话。暗地里派人搜查他家后院,查获几十只羊。于是,把将军的家奴捆绑起来关进监狱,将军的儿子躲藏到别人家里,(张特立)派人将他抓获,因为是皇帝近族才得以免于死罪。豪贵之

家因此变得守法起来,百姓依赖他有了安全感。

正大初年,改任洛阳令。当时战事频繁,军队来往很多,地方郡县穷于应付,东帅纥石烈牙兀又对读书人极不尊敬。适逢这支部队移防到陕右地区,途经洛阳,看见张特立一副读书人的儒雅模样,不以礼待他,立刻责令他准备军粮器械,限令三天之内备足,逾期则依军法处置。洛阳全县百姓一向称道张特立的贤明,纷纷抢着将军需物品运送到县府,使得东帅万分惊奇。等到后来晋升为监察御史时,他第一个提出金世宗的诸孙不应被关押;尚书右丞颜盏石鲁和百姓争夺田产,参知政事徒单兀典阿谀奉承,都应当罢免。当权者忌恨他。适逢平章政事白撒到陕西犒劳部队,张特立又弹劾他的部属不守法。白撒向金世宗告状,说张特立所说的事情和事实不符。金世宗饶恕了他,于是解官回到了家乡。

张特立精通程氏易学,晚年教授学生,东平的严实时常对他以礼相敬。丙午年间,元世祖在王府接受王印,首先传旨告诉张特立说:前朝监察御史张特立,隐居田园,朝代变换也始终如一,现在已年近七十,认真研究探索古代圣典,应当赏赐美名,以弘扬其潜在品德,可以特别赐号为中庸先生壬子年间,再次向张特立下诏书说:()钻研经典一辈子,诲人不倦,时刻保持中庸之道,学者都敬仰他,以前已赏赐了美名,今日再表达这个意思。癸丑年间,张特立去世,享年七十五岁。张特立所著的书籍有《易集说》《历年系事记》。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ac634278a5e9856a561260be.html

《文言文阅读考点突破 专题三 题型四文句意义辨析题和内容分析概括题 - 披沙拣金,细心比对.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