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广州市番禺区城市区域发展

发布时间:2011-08-31 10:50:16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浅析广州市番禺区城市区域发展

一、自然与历史发展过程

地理位置

番禺位于广东省中南部、珠江三角洲中部河网地带,在北纬22°2623°05、东经113°14113°42之间。东临狮子洋,与东莞市隔洋 相望;西及西南以陈村水道和洪奇沥为界,与南海市、顺德市、中山市相邻;北隔沥()水道,与广州市区相接;南滨珠江出海口。区人民政府设在市桥街,距广州市区17公里。

历史沿革

秦始皇三十三年(公元前214)南海郡,番禺为南海郡属下首县,并为南海郡治所在地。2000多年前,番禺就是重要的港市,《史记·货殖列传》曾称 “番禺亦其一都会也,列为全国九大都会之一。番禺建县之初,境域广阔。北隔洌江与中宿(今清远)相邻,东与博罗(今博罗、惠阳一带)相接,西与四会(今四会、鹤山一带)相连,南止于滨海之地,相当于现县境的十多倍。自汉朝建安六年(201)至清朝康熙二十五年(1686)的近1500年间,先后析出增城、东官(东莞)、怀化、熙安、南海、从化、花县(今广州市花都区) 等,并由这些县再析出龙门、香山(中山)、新安(宝安)、顺德、三水等县以及香港、澳门地区。在历史上番禺两度并入南海计有110年,三度成为南越、南汉、南明的小国之都,共148年。

历史上番禺大都为地方一、二、三级政权所在地,境处广东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清代至民国前期,番禺和南海分东西两半管治广州。1921年广州正式建市,番禺县署于 1933年迁至新造,1945年复迁至市桥。19581月,划禺东、禺北为广州市郊区。同年12月,番禺与顺德合并为番顺县,半年后,恢复两县建置,并将中山县属的大岗、万顷沙、南沙、黄阁等地划属番禺。19925月,经国务院批准撤县设市,市政府仍设市桥镇。2000521日,经国务院批准撤销 番禺市设立广州市番禺区,区政府仍设市桥镇。2006125日撤销灵山镇,将其行政区域分别并入榄核镇、大岗镇、东涌镇。

地理气候

番禺四周江环水绕,境内河网纵横,过去水路交通虽然发达,陆路交通却十分落后。改革开放以来,投资近30亿元建设公路、桥梁、港口。现在,番禺的水陆交通四通八达,已成为沟通珠江三角洲东西两岸和连接广州、深圳、香港、珠海、澳门等大中城市的重要交通枢纽。莲花山港和南沙港每日来往香港的客轮九进九出,航程一个多小时。南沙港是天然良港,已兴建1个万吨级码头和两个2.5万吨级综合货运码头。十多年来交通建设,使地处珠江三角洲中部的番禺,其地理位置的优越性逐步显现出来。

水文

市境珠江干支流21条,总长351.41公里,多自西北流向东南。其中境内干支流17条,共长221.21公里;边境干支流5条(内一条一段属境内),共长113.2公里。支流宽约100250米,河深在-2米~-6米之间;干流宽多在 300500米,河深在-4米至-9米左右。河流属平原河流,水流平缓,潮汐明显,潮差平均为2.4米。主要的河道为虎门水道、沙湾水道、蕉门水道和洪奇沥。

主要自然资源

水产资源:渔业捕捞和水产养殖业历史悠久。水产品养殖品种主要有鳗鱼、鳜鱼、加洲鲈、甲鱼、对虾、麻虾等。渔业捕捞品种主要有黄皮、马鲚、鳗鲡、蟹等。

矿产资源:矿物以花岗岩、红砂岩、玻璃砂等建筑原材料为主,储量达2.5亿立方米。

二、社会与人口发展状况

人口状况

全区96.24万人,比上年末增加1.80万人。全区人口出生率9.94‰,比上年下降0.67个千分点,净增人数4621人,人口自然增长率4.86‰,比上年下降0.76千分点。

在总人口中,占61.1%;非农业人口、自理口粮人口和未落常住户人口占38.9%。据调查统计,在农村的从业人员人中,从事农业生产的占42.7%;离开农业转到第二、三产业的占57.3%。另有已登记暂住的外来人口266354人,比上年减少80709人。他们在工企业、建筑、商饮服务业工作,也有少数受雇从事季节性的农业劳动。此外,仍有数以万计的未办理登记暂住的外来人员。

社会发展状况

1、交通:

番禺区水陆交通便利,客货运输发达。通过京珠高速、南沙港快速、105国道、华南快速、新光快速可便捷通往广州其他区、市以及周边地区;通过陆路、水路可快速到达港澳地区;广州地铁3号、4号线可方便到达广州市其他地区

2、生活保障:

社会保障体系更加完善。年末参加基本社会养老保险人数43.20万人,增长1.1%,养老金发放率达100%;全年城镇登记失业人数5348,下降20.6%;城镇登记失业率为0.5%,与上年持平,维持在较低水平;全年安置失业人员4293人,失业人员就业率80%,提高2个百分点;年末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人数55.49万人,下降0.9%;年末参加城镇居民医疗保险人数9.18万人,增长4.5%。年末参加农村合作医疗人数达52.20万人,覆盖率达100%

3、文化、卫生和体育:

文化事业欣欣向荣。各种文化设施不断完善,广场文化丰富多彩。现有区级专业艺术表演团体1个,文化馆1个,公共图书馆1间,藏书21.3万册,博物馆1个。广播电台1座,电视台1座;广播覆盖人口率100.0%,电视覆盖人口率100.0%。

医疗卫生事业有新的发展,大力整治医药市场,卫生行风有新的改进,有效地减轻了群众医疗费负担,医疗服务水平不断提高。全区共有各类卫生医疗机构109个,其中医院24间;医疗病床3590张,增长21.9%;各类专业卫生技术人员4283人,其中医生2005人。

群众体育活动蓬勃开展,竞技体育再创佳绩,取得可喜的成绩,为番禺争了光。2002年,番禺籍运动员参加国际赛获金牌12 块,银牌2块;全国赛获金牌39块、银牌20块、铜牌7块;省赛获金牌77块、银牌44块、铜牌30块;市赛获金牌50块,银牌31块、铜牌31

4、旅游业:

番禺有不少旅游景点,分别有:莲花山,宝墨园,大夫山,长隆欢乐世界,长隆水上世界,香江野生动物园,鳄鱼公园,余荫山房,祈福新村。2008年全区接待游客1208.57万人次,旅游总收入56.76亿元。近两年来,获得:中国县域旅游品牌百强县(区)中国最佳休闲旅游区中国旅游文化示范地2008中国最佳旅游品牌目的地中国生态旅游百强区国际旅游名区称号。

5、教育:

教育事业加快发展。全年投入教育经费16.33亿元,增长14.4%2009年,全区共有幼儿园325所,普通小学174所,普通中学64所,省市一级中小学校77所,各类中等职业教育学校6所,特殊教育学校1所,共24个班,在校残疾学生325人。

教学质量稳步提高。适龄儿童入学率和小学毕业生升学率均达100%。普通高校上线率达83.8%,录取率达83.1%

广州大学城云集了中山大学、华南理工大学、华南师范大学、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广东工业大学、广州大学、广州中医药大学、广东药学院、星海音乐学院、广州美术学院等十所名牌高校,为广东的高等教育作了重大贡献。

三、经济发展与产业结构状况

国民经济保持较快增长。据初步统计,2009年番禺区生产总值863.83亿元,增长12.3%。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39.81亿元,增长5.3%;第二产业增加值353.84亿元,增长9.4%;第三产业增加值470.17亿元,增长15.6%。在第二产业中,工业增加值301.85亿元,增长8.4%。第三产业比重由上年5.33:46.60:48.07调整为4.6140.9654.43。按户籍人口计算,人均生产总值为86887元,合12721美元(人民币兑美元按1美元折6.8302人民币元计算),按常住人口计算,人均生产总值为56833元,合8321美元。

各种非公有制经济发展迅速。至2009年底,全区工商注册登记个体、私营企业10.21万户,从业人员33.39万人,注册资金198.36亿元,分别增长18.0%10.0%17.2%

社会保障体系更加完善。年末参加基本社会养老保险人数43.20万人,增长1.1%,养老金发放率达100%;全年城镇登记失业人数5348,下降20.6%;城镇登记失业率为0.5%,与上年持平,维持在较低水平;全年安置失业人员4293人,失业人员就业率80%,提高2个百分点;年末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人数55.49万人,下降0.9%;年末参加城镇居民医疗保险人数9.18万人,增长4.5%。年末参加农村合作医疗人数达52.20万人,覆盖率达100%

电力供应平稳增长。全社会用电量72.46亿千瓦时,下降1.0%;工业用电47.06亿千瓦时,下降5.2%;生活用电量15.94亿千瓦时,增长13.9%

改革开放以来,番禺的各项经济建设取得了巨大成就,经济总量快速增长。1978年,番禺地区生产总值只有4.82亿元,到2008年达到727.6亿元,增加了160倍,年均增长18%:人均GDP1978年的730元增加到2008年的74083元,年均增长15%。产业结构不断优化,第三产业占GDP的比例从1978年的36.17:37.11:26.722008年变为5.33:46.06:48.07。随着经济的快速增长,城乡居民收入不断提高,呈现出稳步上升的趋势。2008年全区职工年平均工资29257元,城填居民年人均可支配收入23103;农村居民年人均纯收入11070元。

四、番禺区经济社会发展存在问题及其原因分析

改革开放30年来,珠三角地区承接全球产业转移,经济建设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成为中国经济增长最快的区域,然而在经济快速发展的背后,存在不少粗放型、高消耗、低效率的工业企业。面对能源、土地等资源制约,如何走经济内涵式发展之路是各级政府的当务之急。为重整产业布局,广州市政府发布《2008年广州市外经贸白皮书》,逐步形成12 (县级市)错位发展格局,番禺区将“建设为广州市现代化新中心城市和珠三角客运交通枢纽,以及先进制造业集群,商贸、旅游、资讯综合服务中心、知识与创意产业基地和适宜居住的生态城区”。

一、番禺的城市规划晚,起点低,执行中缺乏权威性。

番禺市规划局成立于1996年,1996年以前番禺的规划工作由番禺市建委内设的科室负责。由于当时中央编委规定,县以及县级市不设规划局以及番禺各级领导普遍缺乏规划是龙头的意识,镇村规划标准低,建设随意性大。番禺市规划局成立后,规划工作开始走上正轨,但由于机关编制人员较少,缺乏高水平的规划专业人员,城镇建设历史遗留问题多,积重难返,各级领导的规划意识不够强,没有把城镇建设与其功能定位,产业结构以及经济与社会长远发展目标紧密结合起来,发展方向不明确;城镇虽有规划,但立意、起点、标准不高,缺乏超前意识,系统性不强。此外,由于社会普遍缺乏规划意识和法制意识,城镇规划在执行中缺乏权威性,随意性大。

二、城镇建设缺乏统筹考虑,乡镇数量过多,工业布局过于分散。

广州市政府确定"南拓"战略以后,番禺尚未根据《纲要》把番禺建设成为适合居住的休闲生活区的精神,规划新的大型、超大型房地产开发区域;番禺全区特别是华南板块等房地产土地投放量过大。镇政府是我国最基层的一级政权,为了保证群众的物质文化生活需要,各镇均修建中小学、医院、敬老院、影剧院、图书馆(室)、文化中心、公园、体育场 (馆)、骨灰楼、垃圾填埋场、水厂等。由于番禺乡镇数量多达21个,各镇人口少,大多数镇的人口在35万人之间,这些公共设施很难取得良好的社会、经济效益。

三、由于粗放型经济的快速发展,城市化不断推进,环保问题日趋严峻。

1978年以来,番禺的工业快速增长,但以粗放型增长方式为主。由于各级环保意识不够强,在经济发展的综合决策以及发展工业的过程中,对环保重视不够,工业及生活污染日趋严重,至20028月为止,番禺区、镇一级还没有一间污水处理厂投入使用。

四、城市化水平相对偏低,不利于服务业多层次发展。

服务业的发展与城市化水平有着密切的关系。城市化的集中生产、集中供应、集中消费、集中流通和集中信息交流,是服务业发展的强力支撑。城市化水平越高,服务业所占的比重也就越高。去年番禺区户籍人口97.51万人,其中农业人口44.93万人,占46.1%。大量的农村人口尤其是沙田区农村人口散居在广阔的农村区域,难以达到服务业发展所需要的人口聚集程度和服务业的起点规模。

五、商品交易市场数量少、规模不大。

去年番禺区超亿元的商品交易市场6个,仅占全市(118个)的5.1%,总成交额21.94亿元,仅占全市(1388亿元)的1.6%,平均每个亿元市场成交额约3.66亿元,仅为全市平均水平(11.76亿元)的31.1%。商品交易市场数量少,规模不大,商业辐射能力相对不强。

六、现代服务业有待加强。

番禺区现代服务业虽有一定基础,但发展水平仍有待提高,主要表现在:一是信息服务行业单位数量较少。全区信息行业法人单位约90家(不含网吧),营业收入1亿元左右,户均收入仅110多万元,从事计算机及软件服务的个体户仅100多家。二是科研及其推广行业技术含量有待提高。在全区科研及其推广应用行业中,法人单位约200家,其中不少是镇街农业推广和兽医技术服务站,从事工业生产服务、高新科研推广的单位并不多,整体科技含量并不高。三是法律服务、咨询与调查、广告、职业中介、市场管理类尚待进一步发育。全区此类法人企业210多家,吸纳从业人员2000多人,营业收入2亿元,营业额最大的公司收入仅1700多万元。

七、新建社区的配套行业有所不足。

前几年,番禺区房地产业市场比较兴旺,满足了不少本地和外来购房者的需求,也创造了可观的税收。但是新建社区的配套服务却跟不上入住居民的需求,普遍房地产 开发商提供商品房后,把教育、卫生、社区服务、周边环境的开发等负担留给当地政府,而地方政府也不可能在短时间内解决新建社区的配套服务,导致新建社区的服务行业相对薄弱。

八、城乡分割的户籍制度,妨碍了农村剩余劳动力进入城镇。

由于番禺和全国一样仍实行严格的、歧视性的户籍管理制度,人为的阻隔了城乡人口平等、自由交流,阻碍了农村大量剩余劳动力向城镇转移,其结果一方面使农村人口人为地束缚在土地上,影响了城市化的正常进行。另一方面影响了农村规模经济,使农业劳动生产率难以提高,农民收入增长缓慢。

五、番禺区发展对策建议

与珠三角众多地区一样,工业化正从中期向后期过渡,这一阶段工业将向资本、技术密集型工业转变,服务业将进入快速增长期,但并不意味着服务业增加值份额将远远超过第二产业,与城市化程度较高的地区不同的是,番禺属于广州市“南拓”区域,是城市开拓区,而且工业经济有相当的基础,更加适宜工业与服务业共同推动经济发展,因此,大力发展服务业与工业优化升级应具有同样重要的意义。

一、根据《广州城市建设总体战略规划纲要》精神,科学确定番禺总体发展目标和功能定位。

根据广州中心城市的战略取向,跳出番禺看番禺,把番禺的总体发展目标放进大广州位置来考虑和进行规划,突破原来番禺市自成体系的局限,围绕广州城市空 间布局建设广州大学城、广州(番禺)新城,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珠宝产业,高起点、高标准进行规划,把番禺区建设成为经济繁荣、环境优美、交通便捷、适合创业和居住的现代化的广州新城市中心。适应广州产业调整,发挥区位、产业优势,摒弃小而全的产业体系,大力引进外资,不断优化产业结构。

二、以广州市"南拓"发展战略为依据,调整城镇建设结构体系,大力推进番禺区城市化。

要围绕将广州建设成为"最适宜创业和生活居住"的目标,着重规划好大型、超大型房地产开发区域。近年来广州市为了充分发挥华南经济中心的作用,高起点、高标准改造和建设广州航空港、海港、铁路及枢纽,优先发展城市快速轨道线,建立以南北快线为核心,常规线路为基础,市郊铁路、城际快轨为辅的都会区轨道交通运输网。

番禺区政府应加大对土地投放量与商品房开发量的宏观调控。番禺目前开发的居地产以住宅为主,买家82%为广州市民。要保持番禺区房地产持续、平稳发展,就必须根据广州居民的收入以及居住面积,各区房地产开量、销售量等情况,通过土地公开招标拍卖,适当控制用地规模,同时,番禺区政府要利用经济手段,适当控制房地产总量,以实现既增加区财政收入,又保持番禺楼价平稳的目标。

三、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加强环保工作,促进经济、人口、资源、环境协调发展。

番禺区在实施城市化的进程中,必须坚持经济、人口、资源、环境协调发展,使"-城市-自然"三者和谐共生。在发展经济中坚持"经济建设、城市建设、环境建设同步规划、同步实施、同步发展",对产生严重污染的项目实行"环保一票否决",淘汰资源消耗高、污染严重的装备和产品,加大环保的执法监督力度。区、镇各级财政应增加对环保的投入。进一步保护番禺良好的生态自然环境。

四、高标准建设有特色的商业项目,提高商业竞争力。

经过几年的建设,番禺区商业中心区已成雏形,但发展规模仍要提高。一是加大商业大项目建设力度,重点推进罗家等商业项目建设,在商业中心建设的同时,注意周边道路、交通等配套设施建设。二是发挥客运枢纽站场作用开发商业区。做好新火车站外围规划,建设配套的交通、购物、餐饮、住宿等设施。三是积极培育有特色的商业交易市场。

五、突出发展信息产业。

以应用需求为导向,突出集成和创新,依托广州大学城,加快推进“数字家庭与数字电视产学研孵化基地”建设,优先和高标准做好信息传输网路、电力供应、交通等硬件建设,支持和鼓励各部门、各单位信息系统和数据库联网,扩大网络资源的共享范围。积极发展远程教育、远程医疗、网络广告等信息业务,鼓励成立各类协会,承担行业管理职能。

六、加快物流园区建设。

照客运快速化、物流现代化、管理智能化的要求,加快物流业的发展。在规划的总体框架下,重点做好物流园区的规划以及相关政策的出台,主管职能部门应着力搭 建平台,引进外地客商来番禺区建设物流园区,发展一批专业化的第三方物流配送公司,完成物流网络体系基本框架,逐步形成高效、成熟的现代物流网络系统。

七、加快城镇建设步伐,促进农村服务业发展。

城镇是农村服务业发展主要载体。城镇建设要抓好发展定位和建设规划,增强配套功能,适度增加城镇人口容量,带动城乡人流、物流和信息流,做好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就业转移,进一步抓好“万村千乡”工程延伸,开拓农村市场,使农村服务业的发展由盲点变为亮点。

八、加快旅游业的开发与建设,带动相关行业发展。

在广州市各大旅游景点中,番禺区旅游景点优势比较突出,去年接待游客突破1000万人次。要把发展旅游业及与之配套商贸餐饮业作为发展服务业的重点,充分发挥旅游资源和文化底蕴,启动民间投资,吸引更多的社会资本投入旅游配套设施,以旅游业促进社会服务行业的发展。

九、培养和引进服务业专业人才。

市场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的竞争,对于新兴服务业来说尤其突出。为此,要把加快服务业人才的引进和培养工作提上议事日程: 是要构建人才培养、引进、使用和储备的良性机制,创造一个爱才、识才、举才、求才、用才和护才的良好社会环境;二是要建立和健全适合人才流动的人事、户籍、福利、保障和住房等政策,吸引更多的高素质专门人才向本地区流动;三是要建立健全服务业的教育培训体系,为发展服务业奠定人力资源基础。

十、争取广州市在广州(番禺)新城高标准规划、建设"广州市行政中心"

由于历史的原因,目前广州市委、市政府以及各部委办局的办公地点分散在广州市区,因土地资源紧缺,绝大多数机关的办公条件较差,办事人员前往有关部门办事 十分不便。为了提升广州的总体形象,加快番禺的城市化建设,番禺区应积极争取广州市在广州(番禺)新城高标准规划、建设"广州市行政中心"

 

综上所述,城市化是伴随工业化出现的一种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21世纪全球城市化的进程继续得到推进,每个国家的经济更加依赖城市经济。番禺通过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有力地促进了工业化快速发展,推动了城市化进程。番禺撤市改区后, 应立足广州"南拓"战略的实施,根据《广州城市建设总体战略规划纲要》,重新确定番禺总体发展目标和功能定位,通过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加快推进番禺城市化的进程,促进番禺区经济的快速、健康发展。番禺区的城市化建设离不开广州,广州"南拓"战略的实施离不开番禺。通过加快番禺城市化进程,必将进一步提高番禺区人民的生活水平,同时把广州市建设成为国际性的区域城市。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ab7fc4966bec0975f465e244.html

《浅析广州市番禺区城市区域发展.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