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战车”发展简史

发布时间:2018-10-06 15:56:32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中国古代“战车”发展简史

在周朝乃至春秋的大部分时间里,战车作战,一直是列国诸侯争霸战的主要方式。一个诸侯国有多少辆战车,不仅仅是军事实力的象征,更重要的是其大国地位的象征。比如春秋时代的传统大国晋国、齐国,就被称为千乘之国,成语“驷马难追”,也是以战车作为形容载体的。曾几何时,战车,是奴隶制时代中国战场决胜的最主要手段。战车实力的高低,对于列国诸侯的意义,不亚于今天高科技武器对现代国家的意义。

然而,当历史从春秋进入战国时代后,翻阅浩如烟海的战争史料,我们却不得不惊讶地发现这样一个事实:中国的战车日益消失了。虽然有关战车参战的记录,依然见诸于各类战争中,但是它却越发不再以主流的身份出现,更不是战场决胜的关键武器。列国诸侯的争霸战争,不再以严密的队形,集团式的战车冲锋为主要方式,相反演变成“奇正结合”的多样化作战,兵者诡道的思想,也正是在这一时期形成。

春秋时代盛极一时的战车,究竟去哪了?

【一】

战车作战,兴盛于商周时期,到春秋早期,战车作战达到了极盛,无论从军事思想还是作战方式,都到达一个非常成熟的阶段。这是当时最有杀伤力的高科技武器,春秋时代的战车,由4匹马来拉动,每辆战车上配属3个战士,一个负责驾车,一个负责射箭,一个负责持长戈和盾牌,能站在战车上的甲士,不是一般的士兵,而是贵族成员。每一辆战车都有严密的装甲保护,在广漠的中原大地冲荡起来,可谓锐不可当。与战车配合作战的是步兵,步兵的配合作战人数,从西周到春秋也日益增多,西周时期,配属一辆战车作战的士兵,大约有10名左右,到了春秋时期,配属一辆战车作战的士兵,却已经有了100多人。

对比同时期欧洲的战车,中国战车无论是在装备的精良程度,还是设计的精巧程度上,都远远强于这时期的欧洲人。在当时的科技水平下,一辆装甲包裹的战车,具有高速的冲击力和强大的战斗力,是整个战场上的最强武器。

与战车作战方式相对应的,就是中国人在战车作战中各类军事思想的日益成熟。春秋时代的战车作战,已经形成了完备的攻防思想,包括战车的进攻防御队形,战车的扎营排列,都有非常严格的讲究。在早期的春秋争霸中,各国的军事家都在开动脑筋,考虑怎样增加战车的冲击力,比如晋国和楚国城濮之战的时候,晋国就故意用蒙上老虎皮的战车,向楚国军队发起冲击,一举冲垮了楚国的军阵,缔造了一场以少胜多的经典战例。从春秋中期开始,列国诸侯战车上的武器也日益更新换代,如楚国的战车,根据有关出土的文物和相关的历史记载,已经安装上了防护能力更好的甲胄。晋国人的战车上,在后来甚至装上了当时刚刚出现的远程弩。春秋时期许多著名的战役,都是大规模的战车决战,随着各国诸侯势力的强大,战车的数量也日益增多。晋文公在城濮之战中大战楚国时,晋国动用了全部兵力,却也只有700多辆。但到了春秋晚期吴国与楚国在郢都外围交锋时,双方动用的战车数量,竟然高达2000多辆。曾几何时,战车,是列国诸侯争霸战场上最得宠的利器,攻城拔寨,无坚不摧。

然而当历史进入战国时代后,我们却惊讶地发现,那些重大的战役中,战车的使用量越来越少,作用也越来越低,甚至在许多重大的战役中,完全不见战车的影子,这又是什么原因呢?

论原因,首先当然要从战车本身找。战车确实是一种制胜的利器,但这种利器的使用条件太苛刻,必须要在一望无际的平原上,哪怕地理优势稍微不利,出现陡坡或者丘陵,作用都会大打折扣。即使在最能发挥战车优势的平原地区,在骑兵兴起之后,战车在野战中的劣势也凸显了出来。对比灵活机动的骑兵,战车的作战方式显得日益笨重了。尤其是在春秋早期,与窜犯中原的周边蛮族作战时,中原诸侯的战车部队,时常在游牧民族的骑兵面前显得无可奈何,追追不上人家,逃也逃不过人家,很多时候,都被人家当做骑射的靶子。

打仗毛病多不说,更重要的问题是,够资格上战车的人,也越来越少。

有资格在战车上担任甲士的,不是一般的士兵,而是奴隶主阶级中的贵族,配合战车作战的步兵,多是临时征募的平民。这样的搭配方式,不止是一个军事问题,更是奴隶制度下的等级问题,但在春秋时代中国封建化的过程里,这个等级问题越发不复存在。奴隶主贵族数量的减少,使得战车的数量,也就相应的减少,平民地位的上升,也使原来作为战车仆人的步兵们,很难再听命于战车的调度支配。

而这时期中国军事科技的发展,更让乘战车冲锋越发成了找死。春秋战国时期,中国人在远程冷兵器研发上的突破成就,就是弩的成熟,从春秋晚期开始,几乎所有强大的诸侯国,都配备了精良的弩箭部队,在作战中“射住阵脚”,用杀伤力巨大的弩箭阻遏对手,成为许多军队的重要选择,而且这时期的弩箭,在射程和威力上都有了质的提升。电影《英雄》里的一幕或者虚构,但是战国早期韩国人制造的大型弩箭,就已经可以达到800米的射程。而且先前战车赖以保护的重甲,也不能阻挡杀伤力巨大的弩箭。这样的现实面前,想找死的人越来越少,战车也就越来越少了。

战车日益边缘化,还有另一个原因,就是春秋战国时期,诸侯争霸战场的扩大。西周时期的战争,大多集中于黄河平原地区,那里是最适合使用战车的地方。但是到了春秋战国时代,诸侯争霸的战场,已经由原先的单纯平原战斗,变成水战、山地战,各种作战条件并存。而且攻坚战所占的比重越来越大。列国诸侯都把修筑城墙,堡垒工事,作为战争中越发重要的部分,在野战中更能发挥用场的古战车,自然变得无用。

【二】

战国与春秋相比,在军事上的最大区别,就是规模区别。

春秋时代,能动用上万人的战役,就是大规模战役,早期称霸诸侯的齐桓公,国内能动用的最多兵马,也没有超过6万人。但到了春秋末期,齐国、晋国这样的大国,已经有了常备军数10万人,秦国和楚国甚至更能募集百万大军。作战的方式也发生转变,春秋时期的作战方式很单纯,大家把队伍拉到野地里打一场,谁输了活该。可到了战国时期,胜利方式就复杂多了,几万人规模的军事冲突,有时候更要通过漫长的消耗相持战。作战的内容,也更重视地利、堡垒、攻坚,以及在运动战中通过“兵法”,分散敌人兵力,集中优势力量打歼灭战。这样的局面下,传统战车的应用范围已经越来越窄,死抱着战车的人,只能越发迎接战败的命运。

公元前405年韩赵魏联合攻齐一战,给了所有迷信战车的军事家以教训。韩赵魏三国的军队,是最早开始“毁车”的部队,这三家诸侯的作战方式,已经转向了步兵、骑兵、战车协同作战。而齐国却依然采取步兵护卫战车的作战手段,战斗的结果就是齐国3万人阵亡,两千辆战车覆没,战车,这个曾经的沙场利器,若用不好,反而会成为行军打仗的累赘。

战国时代战争规模的扩大,范围的扩大,让诸侯们的军费开支也日益增大,财政负担更加沉重,原本的政府税收体系,早就不能满足战争的要求。几乎所有诸侯进行封建化改革的直接原因,都是要为国家增加财政收入,提供战争的钱粮支持。《孙子兵法》里认为,如果一口气调动10万军队作战,每天的军费就要有千金;《战国策》里也曾说,一场万人规模的大战,无论是胜是败,仅损失的兵甲、马匹,就是“十年之田不能补偿也”。

与战车渐渐淡出战国擂台不同的是,战国时代,两种新的兵种地位日益重要——骑兵、弩兵。在战国后期的诸侯争霸中,实力上属于当时诸侯里“老大”、“老二”的秦国与赵国,其实各自拥有其中一项兵种的优势,赵国的优势在于骑兵,秦国的优势在于弩兵。赵武灵王胡服骑射,建立一支实力强大的骑兵,但是在秦国先进的弩箭面前,赵国骑兵经常吃亏。华夏族的科技能力,在弩的研发上体现得淋漓尽致。即使是列国诸侯中相对弱小的韩国,其弓弩的制作水准也是相当高的。韩国制造的大型弩,射程达到了800米。但在这方面,体系最完善的还是秦国,秦国弩的种类,平均射程,杀伤力,都是当时列国中最优秀的,秦国弩兵的射杀能力也远远强于其他诸侯国。商鞅变法之后,秦国在历次征战中能够获胜,弩的作用是显而易见的。

随着新作战方式的产生,军事作战的理念也在发生变化。秦国在军事作战理念上的创举,就是独创了弩兵射杀与轻骑兵快速突击相结合的战法。秦国军队临阵打仗,第一轮攻击往往采取弩箭发射的形式,用密集的弩雨压制住敌人。在敌人被射得阵脚大乱时,再发动最后的总攻。同时秦国的轻骑兵往往采取奔袭敌人后路,两翼夹击的方式,完成对敌人的合围。而胡服骑射后强大起来的赵国,也有自己独特的战法,拥有当时中原最强大骑兵的赵国人,往往采取用骑兵占领战场制高点,利用步兵牵制对手,骑兵居高临下发起冲锋的方式来冲垮对手。赵国和秦国两种不同的作战风格,反映到效果上,就是秦国常常做到成功包围对手,成建制的歼灭对手的有生力量,而赵国往往能做到用迅猛的打击击溃对手,迫使对手崩溃,但是很难成建制地消灭对方。

不同国家的军事战术,也是相互间学习的,比如秦国就是很善于学习的国家,秦军之所以强大,正在于他们不断地吸收别人先进的长处。比如秦孝公变法初期,与韩国发生了战争,缴获了韩国的劲弩之后,立刻自己研究,吸收其长处,开发出了威力更巨大的秦弩。在阏与之战中败北于赵国骑兵后,秦国也积极学习骑兵战术,但他们没有照搬赵国人利用气势冲锋击垮对手的作战方法,相反开发出了轻骑兵大迂回的战法,即利用轻骑兵迂回包抄,切断敌人后路,形成对敌人的合围。在长平之战中,秦军的轻骑兵包抄合围战术,把赵国40万精锐送上了绝路。

战国时代的战争,不再以单纯地在野战中重创对手、确立强者地位为目的,战国时代的诸侯,追求的更多的是要兼并对手的国土,实现自己的独大。所以在战国时期,城防战和攻坚战成为另一个重要作战方式,为了保障自己国土的安全,各国纷纷修筑坚固的堡垒,甚至是长城、壕沟作战,长城作战等防御手段纷纷盛行起来。为了打破对手的城防,各国也纷纷开发新的攻坚武器,比如可以击垮对手城墙的投石机,以及穿透对手重甲的重型弩,也都在这一时期出现。

【三】

战国时代的军事革命,对中国之后王朝的影响,没有因为战国的结束而告终,相反更加深远。

从战国时代开始,中国冷兵器时代的主战兵种,从过去的车兵变成了骑兵,特别是强大的王朝,其军队都有一支强悍的骑兵部队。而原本作为主战武器的战车,其实并没有退出战争舞台,它很快找到了自己新的角色。战国时代之后,战车的主要作用,往往在安营扎寨,架设杀伤力巨大的重型弩以及储存辎重物资。它成为一种合格的活动防御堡垒,而不再是进攻的坦克。而战国时代战争的演变,对于中国军事思想的另一个影响是:传统的“正战”,不再是战争决胜的唯一手段,相反谋略诡道兵法,却成为战争决胜的关键。中国人在战争方面的思想理解,更加成熟。战争成了一种活学活使的学问,而不再是单纯的拼蛮力。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aa77a95a3069a45177232f60ddccda38376be1cb.html

《中国古代“战车”发展简史.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