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教师发展性评价问题的探讨

发布时间:2018-09-25 07:27:04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关于教师发展性评价问题的探讨

  摘要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以新的课程理念、新的课程内涵成为课程改革的一大亮点,教师在综合实践活动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如何通过发展性评价,激发教师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提高教学质量,是当前改进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深化教师评价改革的重要内容。

  关键词 课程 综合实践活动 教师 发展性评价

  分类号 G760

  2001年新课程改革以来,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以新的课程理念、新的课程内涵成为课程改革的一大亮点。对综合实践活动中教师发展性评价问题的研究,是新课程改革研究的一项重要内容。本文着重从评价的目标和原则、评价维度和行动策略三个方面,对综合实践活动中教师发展性评价的科学实施进行分析探讨。

  1 教师发展性评价的目标和原则

  教师在综合实践活动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如何通过发展性评价激发教师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提高教学质量、实现自我发展,成为课程改革的重要环节。

  1.1 教师发展性评价的目标

  综合实践活动教师发展性评价的主要目标是为综合实践活动教师提供信息反馈,帮助他们总结、反思教学的优劣,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研究实践活动过程中各因素的作用,实现专业发展。教师的发展性评价应体现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倡导的“立足过程,促进发展”的评价理念。

  1.2 教师发展性评价的原则

  综合实践活动教师发展性评价立足教师专业发展,除了具备教师评价的科学性、导向性、客观性、教育性、可行性、民主性、改进性,应当坚持以下原则:(1)发展性原则:要求不同层次的教师都能够根据学校规划、教师发展计划以及学生发展的需求,在原有基础上有所发展。(2)自主性原则:要发挥教师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尊重教师主体地位,挖掘教师自身潜能,不断提高教师自我反思、自我完善和自我发展的能力。(3)三全原则:即全员评价、全程评价和全面评价。(4)激励性原则:注重教师自身发展的纵向比较,改变以往教师与教师之间横向比较的评价方式。(5)保密性原则:教师评价的材料应视为教师个人的保密文件,严格限制无关人员的接触。(6)双向性原则:要求评价过程是双向的,包括学校领导与教师、教师与教师、教师与学生、校内与校外之间的沟通。

  2 教师发展性评价的基本维度

  2.1 教师课程开发和设计的评价

  教师课程开发和设计的评价,主要立足以下几个方面。

  2.1.1 依照国家课程指导纲要。教师进行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开发和设计,要体现综合实践活动的性质特点:实践性、开放性、自主性、生成性;要体现综合实践活动的基本理念:一切以学生为中心,学生的体验和实践是课程设计需要注重的方面,给学生提供个性化发展的空间和开放的环境,加强学生的主动参与和自主选择,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促进其全面发展;要遵循综合实践活动的目标:提高学生对社会和自然的认识,提升自我的知识、能力和素养,通过实践活动获得积极的亲身体验,在实践中发展良好的个性品质。

  2.1.2 根据学校需要,体现学校特色。教师进行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开发和设计,要根据学校自身的特点和校内外教育资源的状况,构建有区域文化特点和学校特色的研究性学习内容体系,为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和具体条件自主选择研究项目提供条件;要依靠学校的校外教育资源;所选择的劳动与技术教育的内容,要与当地的生产实际、社会实际和学生的生活实际紧密联系,体现一定的地方性特色和区域性特征,要和学校的财力、场所、师资有机结合起来。

  2.1.3 以学生为核心,适合学生年龄特点。教师进行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开发和设计,应主要围绕学生与自然、学生与他人和社会、学生与自我的关系三条线索进行。尊重学生的兴趣、爱好与特长,符合学生实际,源于生活,回归生活。开展研究性学习,要引导学生从生活实际出发,发现和提出问题;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活动的实施,应从学生接触的生活世界出发,从学生熟悉和关注的社会实际中选取主题,把学生所学知识与社会生活联系起来;劳动与技术教育内容的选择要贴近学生,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学生的年龄特征和已有基础相适应。

  2.1.4 重视学科整合,引领前沿科技。教师进行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开发和设计,要与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建立联系;要重视与各科知识的联系;要注意创设各种情境和条件,加强与各科知识内容的联系,促使学生从不同角度去观察和思考问题;要体现各科知识的整合,有利于内容的横向沟通和纵向联系;要发挥多种教育技术和手段的作用,以提高指导效果;要重视与现代科技发展的联系,可以有效地激发学生参与研究的兴趣和热情,开拓学习的领域和思路。

  2.2 教师课程指导和实施状况的评价

  综合实践活动中需要对教师进行有效指导,主要体现在确立主题、主题探究和总结交流三个方面。

  2.2.1 主题确立阶段。包括:主题的确定和活动方案制定。教师从学生的实际出发,考虑到学生的年龄特征、兴趣爱好、知识经验等,帮助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主题。只有符合学生的兴趣和能力,才能使学生有不断探究的内在动力。研究对象在主题确立阶段,很好地做到了依据学生的年龄特点、知识结构等方面来确定研究的问题。教师指导学生制定活动方案,应包括主题目标,活动所需要的具体方法、相关材料与工具,活动的流程,如何验证等。

  2.2.2 主题探究阶段。包括:形成小组、方法指导和随时指导。要根据学生的自身情况,遵循主题与方案的相关要求,合理分组,并设置相关人员的分工,如小组长、记录员、协调员等。教师在活动前将相关的必备方法讲明,带领学生排查活动中的辅助条件等。针对学生活动过程中随时出现的问题,把握指导时机,注意指导策略,鼓励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式解决问题。

  2.2.3 总结交流阶段。要根据学生实际情况与活动具体特征,特别针对活动中出现的问题与好的个案,引导学生交流反思;指导学生表达交流,分享成果,注意成果的展示是载体,学生的感悟提升是重点;注重对学生的发展指标的评价,引导学生自评与互评,主动积极交流。教师的总结性评价以激励为主。   2.3 教师课堂教学的评价

  课堂教学评价目标是评价者判定活动课堂教学效果优劣,并通过搜集和交流信息、资料以及成果,判断活动过程的价值。

  2.3.1 树立为学生发展服务的新观念。教学评价是为学生发展服务,为了调动学生积极性、促进教学的作用,需要对评价形成全面科学的认识:一是要将评价作为教学活动的一部分。评价应积极地促进教学过程,成为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重要手段,而不是消极地对教学结果进行测量和描述。二是要让学生成为评价的主体。评价要成为学生广泛参与的过程,要重视学生的自我评价,使学生在评价中学会为自己的学习主动承担责任,使评价成为促进学生形成主体意识、提高自主学习能力、完善自我的活动。三是要重视教育价值的多元性。采用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评价方式,综合采取师生互评、教师自评、学生自评等多种评价方法。

  2.3.2 从发展的角度确定评价内容。综合实践活动课堂教学评价包括学生评价、教师评价和课堂教学评价三个部分。

  (1)学生评价的主要内容。学生评价的主要内容包括:活动的基本态度和方法,活动的基本能力,已达到的认知水平、情感水平和行为发展水平等方面。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更加注重学习过程,在评价学生的活动时,注重学生参与活动的意识,如兴趣爱好等;注重学生参与活动的质量,如参与度、自主性、创造性等;注重学生参与活动的过程,如应变、合作、协调等。

  (2)教师评价的主要内容。主要包括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设计能力、指导能力、驾驭课堂的能力,对学生的态度以及教学过程中的精神状态等。这区别于传统的课堂教学评价。在进行评价时,从传统的评价教师教学过程,到评价学生学习情况,从评价学生的知识水平到评价学生的发展水平。在评价课程过程中,注重活动是否丰富、教学时间是否得当、学生学习是否积极、活动材料是否鲜明等,来考察教师的教学思想是否发生了转变,引导教师关心学生素质的提升,加强对学生的信任,通过学生评价教师的手段,让学生成为课堂主体,使得教学活动更有开放性。

  (3)课堂教学评价的主要内容。包括学生参与情况、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的设定、教学方式的采用、活动的操作过程和实际效果以及教师的行为活动等。

  2.3.3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课堂教学评价指标。评价指标包括:课堂指导过程的评价、集体进步的评价、教师个体发展的评价和学生个体发展评价。一是课堂指导过程的评价。考察教师的指导过程、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是否能促进学生成长,是否能够帮助实现教育目标。二是集体进步的评价。指学生团体、班级有明显进步。三是教师个体发展评价指标。指教师专业发展情况,包括教育教学素质提升、教科研成果等。四是学生个体发展评价指标。指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提升、学习过程参与度的提升。

  3 教师发展性评价的行动策略

  3.1 教师发展性评价的基本理念

  综合实践活动教师发展性评价以发展教师专业水平和素质为宗旨,帮助教师认识自我,改善综合实践活动教学行为,提高专业素养,提高综合实践活动教育教学质量,对教师在综合实践活动中的组织、规划、管理、指导等方面的能力和实效进行评价。它不仅为了提高综合实践活动教育教学质量,同时也关注综合实践活动教师的专业、职业和个人发展。其主要特征为:学校领导注重综合实践活动教师的未来发展;强调综合实践活动教师评价的真实性和准确性;注重综合实践活动教师的个人价值、伦理价值和专业价值;实施同事之间的教师评价;由评价者和教师组成团队,促进综合实践活动教师的发展;发挥全体教师的积极性;提高全体教师的参与意识和积极性;扩大交流渠道;制定评价者和综合实践活动教师认可的评价计划,由评价双方共同承担实现发展目标的职责;注重综合实践活动教师长期发展目标。

  3.2 教师发展性评价行动的程序设计

  3.2.1 评价组织机构的设置。为提高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教师发展性评价效能,必须进行科学的组织设计,建立合理的组织结构、确定相应的组织系统、规定各部门的职权和职责。为使组织设计合理有效,要掌握以下内容:组织机构与工作目标相符;明确职责范围;合理使用人才;完善监督系统。根据普通中小学实际,可以设置如下评价组织机构。

  (1)学校专家委员会。主要职能:组织学术委员会;评价教师教学态度与学生指导;评价人际关系和沟通;评价资料的汇总情况;协助教师改进综合实践活动教学,制定专业成长计划。

  (2)教务部门,包括年级组和教研组。主要职能:评价综合实践活动设计与准备;评价综合实践活动实施和评价;评价综合实践活动学期计划、教案、总结;评价课堂观察与记录;评价学生成长发展变化;评价综合实践活动成果展示及后期活动策略。

  (3)学生管理部门。主要职能:组织学生进行评价。

  (4)教科研部门。主要职能:评价专业发展与综合实践活动研究;组织教师自评、互评。

  3.2.2 教师发展性评价的操作程序

  (1)准备与规划阶段。成立综合实践活动评价规划小组、选定评价委员;制定综合实践活动教师评价标准;设计评价工具;进行评价人员培训;组织召开评价说明会,取得各方共识。

  (2)执行阶段。每学期前教师制定综合实践活动教学计划;组织领导评价、学生评价、同事评价、专业人员评价;组织自我评价;收集综合实践活动教师档案袋。

  (3)结果分析阶段。评价结果汇总;评价委员会进行总结性评价;提出意见及建议,并完成评价报告。

  (4)反馈阶段。评价报告送交综合实践活动教师,作为改进教学参考;根据评价结果,规划和设计教师专业成长活动;举行评价研讨会议;进行后续追踪评价。

  3.3 形成教师发展性评价的行动机制

  3.3.1 建立有利于提高教师教学水平的评价机制。建立综合实践活动教师自我评价制度。为了帮助综合实践活动教师完善自我,组织教师建立个人成长档案,包括在综合实践活动教育教学工作中所有的材料。   (1)建立综合实践活动教师、其他学科与综合实践活动教师之间教学相互评价制度。教师之间的评价主要是采取互相评课的方式。这其中的重点包括:是否能够把学生放在主体地位,关心学生的自身发展,实践活动的目标是否贯穿于活动始终,实践活动的内容和方式是否贴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是否能够促进学生能力的提升,活动效果是否达到预期。互相评课就是让教师之间相互了解、相互提出课程内容的改进之处,从而帮助双方共同提高。综合实践活动教师之间可以集中组织“综合实践活动质量提升月”等活动,集中听课,集中讨论。

  (2)建立学校领导评价综合实践活动教师制度。学校领导对于综合实践活动教师的评价主要是通过检查活动方案和导学案、听课、检查学生活动记录、组织学生开展集中展示交流和学生整体素质发展监测等进行评价。

  3.3.2 确定有利于发展教师综合素质的评价内容。评价内容包括教师道德修养、教学基本技能、业务水平、学术科研能力、科学文化素养、社会交往能力等。

  3.3.3 采取有利于激励教师积极进取的评价方法。

  (1)自我评价。突出综合实践活动教师的主体地位,鼓励综合实践活动教师进行自我评价。

  (2)谈话式评价。与综合实践活动教师进行当面交流,聆听教师的自我评价,对教师的优点和成绩进行肯定。和教师一起探讨其进步与特长、分析存在的问题和不足,研究问题的解决办法和措施,计划未来发展的方向和目标。

  (3)讨论式评价。教研组或项目组内的教师,根据综合实践活动教师在平时备课、听课、教研、培训活动中的表现情况,通过相互讨论、协商做出实事求是的评价。

  (4)问卷式评价。学校通过问卷调查,广泛听取学生、家长对综合实践活动教师工作的看法;通过学生活动成果等教学资料,了解综合实践活动教师的工作表现。

  (5)展示性评价。学校组织学术委员会定期开展综合实践活动教师经验交流展示活动。在活动中,主要展示两方面的内容:一是用PPT展示一学期综合实践活动的设计、活动的开展、活动的评价及活动的成果等方面的活动情况;二是用档案夹展示学生活动档案。学术委员会现场进行赋分评比,这种方式既对综合实践活动教师做出了客观公正的评价,又对一学期的工作进行了交流分享,有效促进了学校综合实践活动的开展。

  3.4 建构综合实践活动教师发展性评价模式

  建构综合实践活动教师发展性评价模式,是通过建立相应的模型,运用相应的评价措施与方法,对综合实践活动教师的教育活动进行价值判断与认定。以综合实践活动教师发展性评价的“三四五”模式为例。

  3.4.1 制定素质、职责、绩效三维评价标准。由三个维度构成评价模式指标系统:素质评价指标、职责评价指标和绩效评价指标。综合实践活动教师素质评价指标,包括:思想道德素质,对教育事业的责任感,对工作的事业心,热爱学生,为人师表;文化理论素质,有现代教育观念,有文化科学素养,有教育教学能力和专业成长意识;身体心理素质,自尊自信,自爱自强,自我调控和民主合作。

  综合实践活动教师职责评价指标,包括:管理育人,坚持综合实践活动的活动理念,给学生以人文关怀、满足学生合理需要;教学科研,综合实践活动准备充分,活动任务适当,活动方法恰当,能承担综合实践活动科研任务,创造性解决教育课题;协同工作:合作、关怀。

  综合实践活动教师绩效指标,包括:管理育人,综合实践活动有实效,学生发展有成效,师生互动频率高;教学科研活动氛围好,资源利用率高,学生健康成长,个性发展,科研成效明显;协同工作:同事合作好,师生关系融洽,团队精神强。

  3.4.2 采取三类评价方式,即相对标准评价、绝对标准评价、个体内差异标准评价。评价者根据综合实践活动的特点采取相应的方式进行评价,用多把尺子来衡量综合实践活动教师,采用多种评价方式充分尊重综合实践活动教师个体间存在的差异,重视综合实践活动教师的未来发展。

  3.4.3 采用三阶评价方法,即诊断性评价、形成性评价、终结性评价。综合实践活动教师发展性评价模式是全过程的评价,运用诊断性评价方法,了解综合实践活动教师的原有水平和情况,对影响综合实践活动教师发展的因素进行归因,依据个体差异制定评价方案;实施形成性评价,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反馈,制定解决方案,为综合实践活动教师的专业发展提出合理化的改进建议;实施终结性评价了解综合活动目标达成度,评定综合实践活动教师的工作绩效,帮助综合实践活动教师确立进一步的成长目标。

  3.4.4 解释四类评价结果,即数量化解释、等级解释、描述性解释、归因分析。正确地解释评价结果是综合实践活动教师发展性评价模式的重要环节,为确保评价结果的公允,理应多种形式呈现评价结果,具体包括数量化解释,对评价结果以分值的形式表示出来;等级解释,将评价结果由分值转换成等级,以等级标准为基准,对评价对象做出解释;描述性解释,将评价结果以语言的形式做出定性结论,如实地反映评价对象的真实面貌,根据评价指标标准的要求,指出成绩和不足;归因分析,对评价结果进行定性分析,不仅描述评价对象的现状,还要分析导致这一状况的原因。

  3.4.5 确定五个评价主体,即教育管理者、教师同行、教师自己、学生、家长。教育管理者评价指教育行政领导、学校领导对综合实践活动教师的评价。同行评价指教师与教师之间的互评。综合实践活动教师评价是一项专业性很强的工作,尤其涉及对教师综合实践活动教学水平、教学技能等方面的评价时,同行具有较大的发言权。教师自评指综合实践活动教师通过自我分析与评价达到自我提高的过程。要求综合实践活动教师有一定的自我认识能力,包括对自己的教学工作、开设活动项目能力、专业水准、人际关系等多方面有清晰的认识,为自我成长与发展找准基点。新人职教师可以制定五年个人规划,按照规划进行自评。学生评价指综合实践活动教师的劳动成果最终体现在学生的发展上,学生对教师工作的评价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家长评价,家长对综合实践活动教师工作有期待,对孩子成长发展有期望,家长的评价更能折射出教师对学生的人文关怀,折射出教师学生问的人际关系。   3.5 建构教师发展性评价体系

  综合实践活动教师发展性评价体系包括三大层次。第一层是总目标,即综合实践活动教师的综合评价;第二层是五大领域,即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开发设计与准备、专业态度、教学实施与评价、团队沟通与配合、专业发展与研究;第三层是各领域中的具体指标。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教师评价体系的设置要依据具体综合实践活动而定,一般包括六个方面: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开发与实施的基本素质;合理开放的知识结构;良好的沟通与协调能力;活动主题的设计与规划的能力,如活动主题内容的选择能力、制订教学目标的能力、制订活动方案的能力、预测活动情境变化的能力;实践活动组织与指导能力;对活动结果的评价能力。

  具体而言,包括五个基本领域。

  3.5.1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开发设计与实施。能确定合适的综合实践活动目标;能依据活动目标设计教学活动;依据活动需要选用适当的活动方法;了解活动项目的内容与相关知识;活动准备充分、内容丰富、材料新颖;严格执行校本课程计划。

  3.5.2 综合实践活动实施与评价。能设计可以让学生有成功体验的实践活动,能有效运用各种教学手段、教学媒体等设计多种活动提高学习效果,有效安排活动时间,注意学生的个体差异并指导其学习,能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适时调整进度,可以激发和保持学生的学习注意力和对实践活动的兴趣,在实践活动过程中能提供给学生适当的反馈,依据实践活动需要设计题目并进行多元评价,教师能够做到在实践活动过程中引导学生的行为表现,适当地制止或纠正学生的不当行为且能兼顾学生的自尊,根据评价结果及时反馈给学生,能关心并辅导个别学生的实践活动和研究性学习,口语表达清楚生动,促进学生的理解和学习,形成和谐愉快的综合实践活动氛围,对学生的综合实践活动表现能建立正确的资料或档案。

  3.5.3 专业态度。能按时组织综合实践活动,不迟到、不早退;不无故缺席或调课;品德良好且能为学生表率;对综合实践活动教学工作充满热忱;遵守教育法规;具有高度的教育耐心;公平、公正地对待每一位学生;尊重学生的意见。

  3.5.4 团队沟通与配合。与学生亲切沟通且互动良好;能与教师和同行进行有效的沟通与合作;能与家长进行有效沟通与合作;能与行政人员进行有效沟通。

  3.5.5 专业发展与研究。能经常反思自己的综合实践活动教学;具有终生学习的信念,能激发学生学习能力;能进行综合实践活动研究以增进活动效果;能运用各种研究方法从事教育研究与创新;能积极参与专业发展及各种进修活动。

  (责任编校:张冲)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a9d851f00129bd64783e0912a216147917117e0d.html

《关于教师发展性评价问题的探讨.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