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务分析与最新银行经营

发布时间:2020-05-13 00:29:49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昨天收到在外培训的老婆的一个短信,问我企业财务分析有什么用。我回信说,银行员工不会企业财务分析就如同程序员不会c语言一样。这一简短对话,引发了我想就企业财务分析与银行经营写一些东西的欲望。

在开始之前,先介绍一下自己。我本科毕业于上海交通大学,学的是管理工程企业管理,毕业后去了某国有大型银行省级分行作贷前评估工作,5年后成立资产管理公司之时,调去作了一年投资银行工作。一年后,赴北京任某通信公司财务总监,拟在国内或香港创业板上市,未果后,又在一投资公司作了一年多的投行和证券分析工作。在上述期间,于1998年获cpa资格,2003年获武汉大学mba学位。

回顾自己的工作经历,再看自己的第一份工作,有了更多的体会,想写出来和大家一起讨论。

其实,会计作为一门学科,门槛说高不高、说低不低,这也挺有意思的。说它高,是因为有很多财经类大本生,包括很多一类大本的,毕业后仍对会计一知半解。说它低,是有很多大专生甚至高中生经过一段实践,又能很好的运用它,我在银行工作期间,接触过好几位大专毕业的国有大公司的财务副总和财务部经理,都很有水平,而在企业工作期间,一名大专毕业的会计居然比好多人大毕业的学生要强很多。

对此,我是这么认为的,会计运算需要最多的是加减乘除,不需要运用复杂的函数,这是其简单的根源。而复式计帐和冗杂的会计准则则使很多人觉得会计又很难懂和运用。在这里,我想借鉴我在北大借读mba期间授课的一位会计学博士后的方式,对会计本身作一个基本阐述,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按一般的会计学授课方式,都是先讲会计学的基本原理,如复式计帐,基本原则,如权责发生制等,然后再讲会计科目,再讲会计报表。我和那位老师都有同感,这种方式没有从实际运用的角度而更多的是从作学问的角度去讲解,容易将学习者引入歧途,因此,我想先谈财务报表,再说会计科目,再讲会计核算的基本原则,这可能更符合非会计类实际使用者的需要。

主要的财务报表其实并不复杂,只有三张,即资产负债表,损益表和现金流量表,相信许多在银行信贷岗工作的朋友们每天都要接触。而且,在国内比较有意思,大多数企业一般只编前2张报表,这可能与在计划经济时代只重视利税表现有关。就这几张报表,能反应一个企业的经营状况吗?能说明企业如此复杂的经济活动吗?且听下回分解。

在讨论财务报表的时侯,想结合银行经营的特点一起分析。

第一, 了解信贷对银行的重要性。现在一谈银行,“存款立行,贷款兴行”这八个字,已经人人都会讲了,但在实际工作中,每个人的体会都不一样。这与每个人所处的时期、位置和角度是分不开的。好了,不扯远了,回归正题。国内银行的主要利润来源于信贷利差,90年代中期的统计数是95%左右,现在应该下降了,但至少也在70%以上。所以说,信贷业务就是国内银行的主营业务没有任何争议(国外银行中间业务利润已可与信贷利润一争长短了),信贷业务的好坏决定了银行经营业绩的好坏,所以现在的银行,贷款的重要性已有超过存款重要性的趋势。

第二, 信贷业务中的还款来源问题。信贷的具业务很多,如贷款合同的签订,资金划帐和借据的保管,催收通知等。在这里,我们主要讨论借款企业的还款来源。企业的还款来源可分为第一还款来源和第二还款来源,第一还款来源来自于企业的现金,第二还款来源于企业的财产抵押和第三方担保,而第三方担保的来源又可循环地来源于担保企业的现金和自身财产。

第三, 还款来源和财务报表的关系。第一还款来源主要要分析企业的损益表、现金流量表;第二还款来源中的财产抵押主要要分析企业的资产负债表。

下一次重点谈一下资产负债表的分析。

资产负债表很简单,反应的是该企业(或其他经济组织)在某个时间的资产和负债状况,是一个静态时点数。一个简单的公式就可以说明,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分析时有一个很简单而实用的方法,即左边用减法,右边用加法。

所谓资产,2001最新版会计制度如是说“资产,是指过去的交易、事项形成并由企业拥有或者控制的资源,该资源预期会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位于资产负债表的左方。

用减法去读资产是指关注资产时,要尽可能的减去“非企业拥有和控制的,不能带来经济利益”的无效资产。企业在作帐务处理时,因为“粉饰报表、错误理解、合理运用”等多种原因,有些列示出来的资产对银行而言是无效的,如待摊费用和长期待摊费用,如无特殊情况,这些资产基本上可以从资产负债表中减去。

资产又分为流动资产、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及其他资产合计。这是按资产的流动性进行划分的。如何用减法去读上述内容呢,容我从上到下一一说来。

货币资金,含现金、银行存款和其他货币资金。现金一般没有什么问题,只要与该时点的库存现金对上就行了,一般数额也不大。但我有一次遇到的一户企业报表所反应的现金数居然是负数,我到目前为止都没想明白原因(除了作帐错误外),难道是报表日前一天库存现金被盗空小偷留下字条说明天还要盗取若干余额,报表日又因报案繁忙而未取现金,会计根据谨慎性原则和权责发生制原则而在报表日预先进行处理所致?在这里请高人指点一下。银行存款,好象也不应该有问题,但请注意,在银行存款科目后面,还有一张银行存款余额调节表,反应的是企业银行存款余额和银行对帐单的差异,因此不要受报表银行存款数的迷惑,记住要看看银行对帐单和银行存款余额调节表。上述两项资产,如果核对无误,一般无大问题,但需要谨防企业伪造银行对帐单,这在上市公司中已经不是第一次出现了。其他货币资金,则更有意思了,按企业会计制度规定,已存入证券公司但尚未进行短期投资的现金,先作为其他货币资金进行处理,大家想想证券公司目前的状态,再想想什么叫挪用客户保证金,再联系一下,政府主要保护个人的保证金,就明白为什么要如此重视本科目了。

刚才lp打了一个电话查岗,我向她汇报,我在写这篇文章,她挺感兴趣的,鼓励我好好写。还说了她们上课讨论案例的情况以及代表她们小组发言的人所谈内容,我更认为有写本文的必要性了。

财务分析和会计核算是不一样的,会计核算是通过一定的方法将会计信息记录下来并通过财务报表向报表阅读者传递财务信息,要非常精通每一笔会计业务的具体核算分录。而财务分析则不一定要会作所有的分录,但一定要弄明白每一个会计科目所反应的信息。

回到主题,刚讨论完货币资金,现在想讨论一下短期投资。短期投资包括的内容很多,有股票,债券,基金,取得的方式有现金购入、投资投入、非现金抵债、非货币性交易换科,委托贷款。要说的主要有如下几点:

1、 对于一般的生产性企业,短期投资过多并不一定是好现象(用闲置资金购买货币型基金、低风险债券等理性理财除外);

2、 帐务处理的原则一般是按投入资产的帐面价值减去已到期利益(已宣告但尚未领取股息,已到付息期但尚未领取的债券利息),有补价的,按支付和接受补价作帐面加减处理即可。正因为按帐面价值入帐,所以在期未计提跌价准备时,要相当注意是否按成本与市价孰低法(通俗点说,就是从低即谨慎性原则,市价高于成本,按成本价算,不提准备,低于成本,按差价计提准备)提够了准备,未提够,用减法。

3、 对于委托贷款,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按现行法律规定,一切信贷归于金融机构,不允许企业超范围借贷,企业之间的借贷融资可通过金融机构进行委托贷款。好的贷款户,会为贷款企业带来投资收益,差的贷款人,则要考虑用减法了。

用上述的方式进行,大家满意吗?请多提宝贵意见,lp大人回来后也要看的。

接下来谈谈“应收票据,应收股利及应收利息”。

应收票据包括银行承兑汇票和商业承兑汇票,都是作银行的,这其中的差别就不用讲了,大家肯定更喜欢银行承兑汇票,有些商业承兑汇票也是要用减法的。管理好的企业会设置“应收票据备查薄”,大家在贷前调查时,可以看看。

应收股利是指因股权投资而应收取的现金股利,注意是现金股利。这里要提一个另外的话题,财务与税务的问题,好的财务人员一定要精读税法,特别是主要税种,企业所得税、个人所得税、增值税和营业税,处理得好坏差异实在太大了。按企业所得税法规定,为避免双重征税,从国内联营企业分回的利润要作已纳税额的调整。具体原则是投资方税率与被投资方一致或低于被投资方,分回利润不用交税;投资方税率高于被投资方,就差额部分征税。管理好的企业可以根据这一政策进行相关的避税。

应收利息,要注意分析利息额与本金的合理性,应收利息到帐的时间,不合理的债权投资收益就如同银行不良资产收不到利息一样。

我想多花点功夫谈一谈“应收帐款,其他应收款和坏帐准备”。

应收帐款,核算企业因销售商品、产品、提供劳务等,应向购货单位或接受劳务单位收取的款项。这是资产负债表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科目,如果余额较大,也是银行贷前应重点关注的内容。我们可以从以下分录来进行简单分析:

企业发生应收款时,一般的分录如下:

借:应收帐款-XX客户

贷:主营业务收入

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

如果本科目有问题,将在资产作减法的同时,以前确认的收入和利润也将出现水份,有可能从根本上改变对一个企业的评级。所以,非常有必要看一下应收帐款的明细帐,并进行帐龄分析。我记得有一次,去一个服装厂去作贷前调查,在查看应收帐款明细帐时,发现居然有很多长达20年的应收款,这也太。。。那个了,当场晕倒。

其他应收款,从会计科目设置的角度看,不是一个很重要的科目,主要用于反映应收的各种罚款、赔款及应向职工收取的各种垫付款项。按理说,余额不应该太大。但在我的记忆中,很多贷款企业的其他应收款和应收帐款是半斤八两,不相上下。坏就坏在这“其他”两个字上。企业在进行帐务处理时,不好处理的各种应收款项,当然会情不自禁地使用本科目,包括许多违备现行法律法规的事项,如关联企业之间的资金占用,基本上都会用到本科目。我觉得很奇怪的是,既然法律明文规定企业之间不得私相借贷,而上市公司向其大股东收取的资金占用费居然会被允许合法的入帐,真是自相矛盾。当然,不许私相借贷,对金融机构是一种准入性法律保护。

按规定,应收款项要计提坏帐准备。按照《企业会计制度》和财政部《问题解答(一)》明确规定,坏账准备采用备抵法,可以选用的计提方法通常有账龄分析法、余额百分比法、个别认定法等,各种方法各有优劣,企业也经常要根据自己的需要进行不同程度的计提。有想多提的,如上市公司重组前多提准备,次年冲回,一下子就扭亏为盈了。有想少提的,是为了实现当年的盈利目标。总之一句话,“屁股指挥脑袋”,手段是为目的服务的,作为银行信贷人员,一定不要为帐面数所迷惑,对于应收款排名前5名和超过2年的大额应收款项一定不能轻易放过,要不然,你发放的贷款,就会慢慢的变成一些帐面上的应收款,变成不良资产也就顺理成章了。

目前,国际上比较常用的一种业务,应收帐款的保理业务(应收帐款出售业务)随着跨国公司及外资银行进入中国而在国内逐步开展起来,所谓保理业务,即企业将其持有的应收账款出售给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出售以后由银行等金融机构负责向企业的债务人收款。这是专门针对应收帐款的一项服务,因此,信贷员要时刻关注应收帐款。

接下来是预付帐款,预付帐款比较简单,但也不能忽视。谈到这,我想再回到报表这个角度来谈科目。

对于银行的贷前调查而言,要关注的东西太多太多,注定了我们不可能象作审计那样对所有的科目都进行核查,一定要有重点的分析,财务分析有很多分析的方法,如资产负债率,总资产周转率等等,应该说也是挺有用的,但我个人总认为不直观,在分析资产负债表时,我喜欢用结构分析法,即计算各项资产占总资产的比重,对于比重大的资产重点分析,比重小的资产,就借签审计中的“重要性”标准予以忽略。

回到预付帐款,预付帐款所要采购的材料或资产应该是比较紧俏的,因为目前我国经济总体上仍属于“过剩”经济,大多数的生产资产都供大于求。如果,在预付帐款中发现反常,贷款企业无故存在大量预付帐款,一定要非常警惕。因为按税法规定,预收帐款是要预交流转税的,这些不明的预付帐款很有可能就是企业资产流失的一种通道。而且,也说明企业的内控机制有问题,或者企业的实际控制人有空虚化企业的可能性。对这样的企业,贷款要谨慎。不妨回顾一下以往的预付帐款的到货情况和帐期,并看一下预付对象,分析一下预付的原因是否合理。

顺便,就我所了解的国内商务中的付款条件一般惯例作个简要介绍。目前,对于较大额的采购,比较流行的付款方式有3,3,3,1。或者3,6,1。前者是指,签合同后预付30%,到货后再付30%,初验后30%,质保尾款10%;后者是将到货和初验合二为一。上述比例并不固定,将视双方的谈判和控制能力及其他商务条件而变化,仅供大家参考,下次,我们讨论一下存货,存货非常有意思,用一名比较流行的话来说,是“水很深”。

本文仅供有兴趣的人讨论。一般人若听到狂犬叫,不免本能的要保护一下自己,但若发现不过是偶尔听到的几声井底蛙鸣,我也和大家一样,是不会在意的。

我工作之初的银行和目前的银行体制还是有些区别的。当时,银行还有很多专业银行的背景,如工行注重流动资金贷款,建行注重固定资产贷款,中行注重外贸类贷款,农行注重农业贷款我个人认为,这甚至是目前各家银行资产质量差异的一个重大原因。随着大量的国有企业的亏损和机制转换,工行的资产质量直线下降,尽管到目前,工行仍是所有商业银行的老大而建行则或多或少地占了一点基本建设的便宜,给大量的电厂、高速公路和国家重点建设项目贷了款,资产质量在所有四大行中是最好的,2004年年底银监会的考评结果也说明了这一点中行的外贸企业也不行,但海外业务不错,一直是这一细分市场的老大农行因面向广大农村,不免要差了一些。上述差异,纯属闲扯,请勿对号入座。

中国银行从业人员,目前看肯定过百万人了,这是一个很了不得的数字,当年打过长江的也不过是百万大军。业内藏龙卧虎,高人不少。希望有机会和往昔的同行一起探讨业务,百家争鸣,才能提高自己的眼界和知识面。

银行员工,特别是信贷岗员工,为什么需要作财务分析呢?一句话,规避信贷风险。银行贷前关注的重中之重,企业还款能力。企业的还款能力,可以用许许多多的方法进行判断。而财务分析,了解企业实力的方法之一在作财务分析时,也不用过分注重在会计方面进行纠缠,要透过现象看本质。举一个例子,宝钢在2003年调整会计政策,加速了企业的折旧,这对企业的实力有报表反应的那么大的影响吗?换而言之,90年代,钢铁企业的日子一直不好过,但若有银行在90年代对大型钢铁企业(因为大,所以难倒,正所谓“百足之虫,死而不僵”,高科技公司除外)发放了大量贷款,也不会吃亏,即使是当时严重亏损的某特钢厂(上市公司)在新世纪仍一度是各家银行争相放贷的对象。因此,财务分析不能决定贷款的发放与否,但你会财务分析,就对你了解企业提供了帮助,是工作的很有用的一项工具。

勤奋学习、踏实作人,是我的一贯信条,写本文,也是对所学知识的一个总结,我相信犯错在所难免,欢迎大家批评指正,共同提高。

接下来继续讨论存货,我为什么说存货“水很深”呢,大家看看最近批露的吉林农发行事件就能够理解了,事情的直接起因:贷款粮库帐面上有粮食,实际亏库严重,20多亿的银行贷款就这样变成了不良资产。我们在分析存货时,要注意以下几点:

1、存货是否帐实相符。对于大型制造类企业或大型商贸企业,盘库永远是一个很另人头疼的问题。说到这,你不得不佩服DELL公司,基本上可以作到零库存,德州未毕业的戴尔真是一商业天才,这使我想起了武大商学院谭副院长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企业家是天生的和最近遭受严重批评的张唯迎提出的“要善待企业家”。库存帐实不符,不仅仅是贷前需要考虑的问题,贷后的客户经理(以前的信贷专管员)也需要随时予以关注。

2、存货的帐面价值与实际市值。存货,按会计制度规定是按历史成本入帐的,这个历史成本,就给了企业很大的操作空间。虽然,规定了在会计期未要计提跌价准备,但实际操作起来就满不是那么回事了。很多企业的存货严重贬值,特别是那些滞销的产成品,这往往直接影响企业的资产质量。有些企业如贵州茅台,则恰恰相反,往年的存货能卖一个很好的价钱,而且越老越值钱。唉,人要是这样就好了。

3、关于存货的计价方法。常见的存货计价方法有个别计价法、先进先出法、加权平均法、移动平均法、后进后出法、计划成本法、毛利率法、零售价法等。而与存货相关的科目也非常多,在作财务分析时,要跳出会计的角色,直接进入本质,关注存货的实际市场价值是比分析哪种会计政策更合适更重要的。

4、经常被操纵的存货成本。我们知道,在会计核算中,直接人工成本是要计入存货成本的,于是有许多企业就开始在这上面动脑筋了,将许多非直接人工成本如应计处管理费用的研发人员工资摊入,无形中就将费用资本化了,增加了当期的资产值,减少了当期的费用值。直接材料呢?当然也可以这么干。

5、存货的流转速度。存货周转率是规范的反映存货管理水平的财务指标,但我建议不要过于迷信财务指标所有的指标都是可以被操纵的最好到生产企业现场去看看存货仓库的进出情况和货物积灰程度往往比财务指标更直接,更有效,更有说服力。

因为工作繁忙的原因,平时没有太多功夫来进行总结。所以,我想以后的进度会慢一些,因为同时也希望能写出更多更深的体会。

接下来谈谈长期股权投资。长期股权投资也是一个很重要的会计科目,也是容易引发各类问题的一个科目。首先,要了解一下长期股权投资的背景,大企业,因为业务发展和内部建设的原因,多一些子公司是很正常的。中小企业,如无特殊原因,设置太多的子公司,就需要考虑这是否是一家以“资本运作”为主业的公司了。

1、 成本法和权益法。会计制度要求,企业对被投资单位无控制、无共同控制且无重大影响的,采用成本法,否则用权益法。成本法和权益法的一个本质区别,是被投资企业当期的盈利对企业的影响。使用成本法核算的,除追加投资、分红转股或收回投资外,帐面价值不变,所收到的红利作为投资收益处理。即:有分红就有收益,成本一直不变。这时就需要考虑长期投资减值准备的合理性而采用权益法,则要根据比例和被投资单位当年的利润状况调整帐面价值,并作为当期损益,即要共享福祸了。一般而言,20%的投资比例是一般采取的标准,之上用权益法,反之用成本法。当然,也会有公司根据自已的目的,为多报利润或少报利润,挖空心事,改变计帐方法的。我就知道有一家拟上市公司在网络公司热潮时投资了一互联网公司,股权比例约占30%,被投资公司亏损严重,为不影响当年业绩,将部分股权转让出去,变成了19%,继而向会计师所提出变更会计方法,改权益法为成本法,会计师所不同意,认为其总经理在被投资公司任董事,对被投资企业有重大影响,仍应采用权益法。这家公司立即魔术般地在第二天提交出了一份签字日期很前的董事会决议,证明总经理早已辞去了被投资公司的董事职务,于是被投资企业的当年亏损就没有并进损益表了。我举这个例子,想再次说明会计是受操控的一门语言,在一定条件下,报表利润是可以被操纵的。作为贷前分析,既要看财务报表,了解信息,又要深入分析,不被报表上的数据所迷惑。本文所讲的操纵报表,大多是指在会计制度所允许的范围内进行的,对于恶意编造会计报表的鉴别,有时间以后再专文论述。

2、 虚化的长期投资。这里所提到的“虚化长期投资”有两种情况,一是未提够减值准备的长期投资,另一种是运作出来的长期投资。我想通过一个例子来说明,某上市甲公司,为了当年利润的需要,向乙公司销售了一大笔业务,收到现金若干,然后以同等现金购乙公司旗下丙公司若干股权,并在修改的章程中对乙公司的相关权限进行限制,在这些交易完成后的多年里,丙公司每年盈亏基本平衡,当然也不会向甲公司分红了。这种情况下,甲公司拥有的丙公司股权就完全被虚化了,而且在报表上还体现不出来。

3、 简单说一下集团公司。集团公司按工商登记的要求,需要旗下有5家子公司,一些民营企业为了“拉虎皮扯大旗”,就会制造5家子公司,这样也就会人为的制造5项长期股权投资。

上文谈了许多会计以外的东西,这是因为我认为作为银行的员工,了解这些报表外的因素是作财务分析的前提,否则,基于受操纵的财务指标分析是在水中看月。要想看得更深,不妨深入了解贷款企业的背景,并根据宏观经济环境和企业行业现状进行分析,因为宏观经济和行业现状是企业很难操纵的。

我一直认为,好的银行客户经理,一定要能融入所服务的企业,根据企业的需要,提出有针对性的服务,只有这样才能真正的留住客户而且随着银行竞争的加剧,掌握了“优质客户”的银行客户经理,也一定会真正成银行的“上帝”,成为高收入和受尊重的一类群体,当然,在现行体制下,这还只是一种理想,但绝对是一种方向至少我们可以看到在企业中,优秀的销售经理总是稀缺资源,收入是最高的。而要成为好的客户经理,财务报表分析是必不可少的基本功,为了自己未来的事业,在这上面多花点功夫是值得的。

固定资产是很重要的一个科目,首先,如果为客户发放长期贷款,贷款将大多形成固定资产;其次,固定资产的增长,一般代表着客户产能的增长或者工艺的升级。再次,固定资产的抵押是第二还款来源的重要组成部分。那么,看固定资产时需要注意什么呢?

一是固定资产的入帐价值。按规定,利息是可以资本化的,但仅限于固定资产购置或建造过程中的借款费用,有的企业会将部分其借款费用偷偷地进行资本化,以达到美化报表的目的。还有一些客户,会虚增固定资产帐面值。特别是一些大型固定资产投资项目。我所知道的就有,某大型电厂在项目建设过程中,不仅为职工盖了豪华大楼,还修了一个五星级标准的游泳池,高压输电线就从池上过,也不怕电线掉进游泳池将大家煮成饺子。一些高速公路项目,也大量存在虚增固定资产值的现象。

二是固定资产的折旧政策。折旧政策是由企业自订的,但税法上关于固定资产的折旧也有一些规定,为避免会计折旧政策与税法折旧规定不一致而造成的所得税调整,绝大多数企业都会选用一致的政策。另外,还需要注意分析企业折旧提得是否足够,为了多报利润,企业可能经常人为地将已完工工程不办理竣工手续,留在在建工程科目内,以达到不提和少提折旧的目的。

是固定资产的成新率。固定资产成新率是一个很有用的考察企业固定资产技术水平的一个指标,用固定资产净值/原值可以很形象地看到企业固定资产的新旧程度,同等条件下,相对新的固定资产水平总是要高一点的。说到这,我还是要强调到企业现场了解的重要性,实地调查是信贷工作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管理严谨的企业,固定资产都管理得比较好,我去宝钢参观时听介绍说,一条生产线上的维修维护工是操作工的两倍。而管理差的企业,帐实不符,固定资产闲置的现象比比皆是。

四是固定资产的利用率,或者说是产能利用率。记得以前作贷前评估报告,常机械地在第一年50%,第二年80%,第三年100%,经常与实际脱轨。现在想想,看看企业以前的产能利用率,同等管理水平下,新项目的产能利用率也差不到哪里去。

再说一点题外话,目前银行的贷审会大都是材料审查,而实质审查则主要依赖于经办项目的基层行和客户经理,如果没有有效的手段激励客户经理,客户经理与贷款户联手造假的内控风险,仅靠专职审批人的经验(这里并不是否认专职审批人经验的作用,相反,优秀的审批人应该是银行不可缺少的高级人才)能规避吗?我就听一位兄弟说,他审查贷款项目时,发现客户提交的两份销售合同,居然甲合同盖了乙合同的章,乙合同盖了甲合同的章。我自己以前也遇到过同一个单位在两份复印件上的章不一致的情况,kao,这也太不专业了,但我们的信贷质量总不能都寄希望于这些客户偶尔的低级失误吧。

最近工作忙,没时间写这篇东西,一看,贴已经沉得不见影了,再奋起顶一下自己。

前文主要谈的是资产,看问题的角度可能与一般的财务分析角度不一样。是的,目标决定了行为的准则,我们作为银行工作人员,不需要进行帐务处理,所以我们可以不用象专业财务人员那样去讨论每一笔分录的正确与否,而是需要在阅读报表时,知道每一个科目代表的涵义,并尽可能了解每一个科目背后最容易被操纵的一些东西。

除了上述谈及的资产,我们还需要注意以下问题:

1、无形资产。无形资产需要注意三点一是以支付土地出让金方式取得的土地,在开发和建造前在本科目反映。在目前的宏观经济形势下,土地使用权这种无形资产还是比较容易处置的。二是自行开发的无形资产,根据会计的谨慎性原则,仅按取得时发生的注册费和律师费计入资产值,而为此发生的材料费、人工费和借款费,计入当期损益。三是对购入的无形资产要相当注意,这是很多上市公司向大股东输送利益的常用的一种方式。总之,对于非土地无形资产,对于银行而言,大多是没有价值的。

2、资产的评估增值问题。我们知道,资产是按历史成本入帐的,而由于通货膨胀和技术进步等原因,有些资产会严重背离资产的帐面价值,对于实际市场估值低于帐面价值的资产,现行会计制度通过计提减值准备来尽可能客观地反映资产的真实价值但对于实际市场估值高于帐面价值的资产,则按谨慎性原则不作处理。虽然,我们在读会计报表时,要尽可能的用减法,但对于需要用到加法的也要心中有数,这类资产,一般包括不动产,紧俏的原材料,帐面盈利的短期股票投资和按成本法核算的长期投资。这里补充说一句,分红情况(分红间隔,比例)往往是判断一项长期投资是否成功的关键。

3、以资抵贷问题。在银行经营最混乱的二十世纪九十年代,许多传奇在银行和企业之间上演。有走私进口汽车废旧汽车冒充新汽车抵给银行的,有将市场价每平米1500元的房子以3000元的价格抵给银行的(还通过了法院调解,这是我在资产管理公司时亲身经历的一个案例),有重复抵押和无效抵押的。各种各样,人类的聪明才智在此得到了充分的展示。每一类的背后,我都看到了内外勾结、一种默契或者说是麻木不仁,这是银行经营的悲哀,不良资产的形成,可以说是三分天灾,七分人祸。所以我认为高素质和强责任心的客户经理,是银行信贷质量的保证,也是银行提升竞争力的关键,而提高银行客户经理的待遇和相配套的奖惩机制,是培养高素质和强责任心客户经理的前提,如果客户经理不以这分职业为荣和为傲,又何以吸引人才,又何以留住人才,又何以激励人才。而高素质的客户经理,必需掌握通过财务报表了解企业资产质量的技能。

因本文是一种随笔性质的文章,想到哪说到哪,不成体系。大家有什么想法,我们可以一起讨论。说到这,资产就差不多谈完了,后文我们讨论负债。

写东西真是一件很累的事情,本想罢笔不写了。昨日,LP将其培训时的案例拿给我看,想让我分析一下。说实在的,我真不敢分析,为什么,被假报表害怕了,再能干的分析员,在面对假报表时,也都只有摇头的份,所以,“不作假帐”能够成为大家的一种希望。作为一名称职的银行工作人员,目前最重要的工作不是分析企业的财务报表,而是有无判断企业报表真假的能力。所以,我还是想沿用目前的思路,重点介绍各科目容易被操纵的地方,为大家鉴别真假提供一种思路。

为了提高信贷资产的安全,用保守的眼光看企业比用激进的眼光看企业要实用的多,这也是银行家和风险投资家的区别,银行向来就是锦上添花而不是雪中送炭的,将银行资金当作天使基金用,是我国金融机制的一种悲哀,不知道为什么改革开放那么多年,引进西方的生活方式远比引进先进制度要快许多。用保守的眼光看企业的资产负债表,就是我前文提到的,资产用减法,负债用加法。

如何用减法看资产已在前文进行了讨论,与负债相比资产要相对简单一些,借用法律术语,这有一个举证的问题,资产是由企业来举证的,债权人可以根据举证的情况进行减法处理,而对负债进行加法时,需要添加人自己来举证。

对于负债,首先需要注意看短期借款和长期借款,这往往是企业欠的银行的旧债,如有逾期,无论是哪家银行的,总是要了解一下原因吧。你个人借钱给一个人,总是需要了解一下他的信用的,这两个科目是了解其信用度的好机会。如果有预收帐款,给合其经营情况,就能判断这家企业产品的市场紧缺程度。再看看应付工资和应付福利,就知道这家公司目前的人力资源费用支出情况,一家公司盈利状态的真实性,财务报表容易造假,员工的生存状态可就不容易造假了,目前银行争相贷款的企业都是各位学子们和各级大小权贵子弟争相进入的对象,大家都有共同的目标。应交税金,也是一个极好的反映其经营状况的科目,前提是你要看到真实的税单,而不是科目,银广夏造假被揭露的一点就是其税单。预提费用要注意,这是一个藏污纳垢的地方。

以上谈的是一些原则性的东西,如有兴趣,可以再看看会计制度。至于,如何作加法,我个人认为需要客户经理对客户的理解。将来,在信用评级体系成熟时,所有的客户对债权人来说都是透明或半透明的,有可能就不需要用加法了。目前,可以考虑查询客户的贷款卡,向央行查询,或者到客户的其他债权人那去了解情况(这又往往涉及到商业机密,只能借助个人人脉在底下悄悄进行),对客户的了解和把握不仅仅是客户经理需要作的功课,基层行的行长能否成功,这也是很重要的一个环节。

今天看了一篇刊登在上海证券报上刘姝威(没错,就是那个揭露蓝田神话的)的文章,谁把上市公司拖入泥潭------上市公司违规典型案例研究,文中提到了几家上市公司违规担保,大致有以下几种情况:未经正常流程,不对外批露信息,担保前不作调查等,另外还提到了监管失控的风险,包括银行的信贷审批部门,在贷款之前,不去了解企业实际的负债和或有负债情况,并特别建议,各监管部门共享监管信息、提高违规成本,人行要将其负责企业贷款登记系统公开。

读完上文,我感触挺深的。诚然,企业的各种违规现象,有其决策人专业水平不够的原因,但我认为更深层的原因可能是故意失职及与此相关的利益,有人曾说过,如果国有企业的领导人有良心,企业没有搞不好的,我也认同这一点,除了补充一句:同时还需要管国企领导人的领导及部门也要讲良心。关键的问题是,当良心与各种利益一起放到天平上的时侯,有多少人选择良心呢?为什么我们要让大家去作这种痛苦的选择呢,为什么不能营造一种让良心和利益保质一致的环境呢,我相信,这个世界上的许多地方是可以作到或尽可能的去作到这一点的,但这需要我们每一个人的努力,民主和公平,向来不是依靠极个别强者就能达到的,需要每一个参与者的民主公平意识和由此而形成的环境,这也是我写本文的意义所在,总希望有更多的人和我一起来睁大警惕的眼睛,防止一些蛀虫来钻制度的空子,让真正有实力的企业能够获得银行的贷款支持。

前文提到了负债用加法的难度,但如果我们加法用的不够的话,就好象你驾驶的轮船有你不知的窟窿一样,在大风大浪中的危险性是可想而知的。因此,我们一定要好好的利用“企业贷款登记系统”这一工具,最好能向所有的社会大众公开,让全民一起来监督每一个经济参与者的信用。稍微早一点的银行信贷经理都知道,人行公布的黑名单对信用不佳企业的威慑力,也都知道这背后的阻力。

“信用”是市场经济的通行证,而我们现在正处于一个假证横行的时代,希望我们都能有海尔张瑞敏砸冰箱的勇气和智慧,公同创造一个空气清新,阳光明媚的信用环境。

所有者权益=资产-负债,在资产用减法和负债用加法后,我们可以知道我们认为比较实在的所有者权益了,按公司法规定,股东以其出资额承担公司的义务,了解真实的所有者权益是很有意义的。

1、需要注意实收资本。我们经常听到出资不实的说法,即实收资本不到位。反应在报表上的一般形式,就是企业控制的资产(通常是货币资金)减少,增加其他应付款等负债,通过这种方式,可以不减少实收资本帐面数而淘空企业。因为本招的简单,很多民营公司和私企是乐此不疲,而又因为本招的易查和风险性,大国企已很少玩这一招了。

2、资本公积。根据会计制度,资本公积主要包括资本溢价、接受捐赠资产、拨款转入、外币资本折算差额等。但因为中国资本市场的特殊性,为了保住上市公司的再融资资格,上市公司及其关联方采取了资产转让,关联方交易等手段来“扶持”的发展,为了真实反映上市公司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财政部于2001年底出台文件,将此类收益不计入当期损益而直接计入资本公积。虽然这些收益短期可以增加公司的利润,但企业的实际竞争能力实际上并未得到相应改善,列入资本公积非常符合“实质重于形式”的原则。

3、盈余公积。要注意其中的法定公益金是用于职工集体福利设施的公益金,使用时将转入任意盈余公积科目。

4、未分配利润。要注意和损益表进行对照分析,因为未分配利润是通过利润分配表从损益表中的本年利润转过来的,仓促伪造的财务报表容易在本科目出错。

感谢各位版友的支持,“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我昔日的前辈和师兄们教会了我如何写报告,如何与企业沟通,如何把握与人和社会交往应该把握的尺度。在我后来的工作中,又对这些有了更深的体会,希望能够写出来,对大家有所帮助。

前几天,看了台湾学生张穆庭为南京大屠杀写的1937,他说,仇恨可以放下,历史不可以忘记(请大家登录www.1937.cn),我很欣赏他的音乐和他所作的事情,很多事,只有大家一起来付出,才可能改变的。我们正面临一个变革的年代,泥沙与黄金俱下,高尚与卑劣共存,每个人都很容易迷失自己,我想借鉴张穆庭而说一句,痛苦可以放下,知识不可以忘记。让我们用知识和努力一起来改变我们的环境。

听说银行要加工资了,很高兴,“仓廪实而知礼节”,希望大家的生活越来越好。

不容易啊,终于将资产负债表谈完了,最后,我想总结一下资产负债表。

首先,资产负债表是我认为重要的一张财务报表,虽然只是一个时点数,但反映的财务信息是最全最多的,一个优秀的信贷客户经理,对比读过一个企业连续三年的资产负债表后,应该能够建立起一个企业大致的画面,就好象读小说和散文一样,真实的财务报表,能够让你感受到企业境况,类似于散文的一种意境,编造的财务报表,你会感受到一种虚假和疑惑。我想,要作到这一点,需要努力实践和经验积累,但如果有一天说,啊,我看到了,那么恭喜你,你已经很好地掌握了会计和财务分析这项技能。

其次,我想问大家一个问题。作为信贷员,看企业财务报表应该首先看什么?好的,我想肯定会有很多人告诉我,先看损益表,看企业每年挣多少钱。然,企业的盈利水平非常重要,但作为银行工作人员,我的习惯是先看企业有多少银行存款,再看企业有多少银行借款。现金为王,是每一个金融人时刻要牢记的。

再次,虽然我不喜欢用比率分析的方法,但必要的财务比率分析还是必要的。资产负债表最重要的一个比率就是资产负债率,本比率反映了企业对债权人保护的程度。从债权人银行的角度看,当然是越低越好,但过低的资产负债率也反应了企业在财务上的保守策略,个人认为30-50%左右负债率的企业是比较合适的。另外较常用的比率还有流动比率和速动比率,这两个比率的使用,受到许多具体情况的限制,如存货的可变现性,应收帐款的帐期和坏帐程度,负债的刚性与否都会对实际比率有影响,可以考虑分析一下保守速动比率(现金+短期证券+有效应收帐款净额/流动负债)。另外,与企业财务人员的沟通可能更有助于大家了解企业的短、长期偿债能力。

最后,大家要看一下数据的内在关联性、一贯性和作一下简单的趋势分析,作财务的人都知道,持续经营假设是会计的前提,各项会计科目之间是有关联的,如在建工程与固定资产之间关系,现金流量表中的各项来源和支出与资产负债表的对应,未分配利润与净利润的关联等,一般编造的报表是很容易在这些方面出错的。如果,你不幸遇到了高手,作一下宏观环境研究、同业对比和趋势分析,你也是有办法鉴别真伪的。

我一直相信,没有无法识别的假财务报表,关键看大家愿意付出的成本和与此相对应的收益,各位要有信心喔。

如何面对浮躁的环境,很多年以前,一副对联就开始流行,“上联:说你行就你行,不行也行;下联:说不行就不行,行也不行;横批:不服不行”,道尽了多少人的无奈和郁闷。不可否认,我们生活中总是存在不公平,但我们不能选择逃避,只能勇敢的面对,人生短短几十年,你奋斗过了,也许有一天,你会发现你可以自我评价自己到底行不行。自己对自己的评价才是一个人前进的真正动力。

另外,我一直认为每个人的智力差异并没有那么大,我在篇首曾调侃过某名校毕业生,并没有别的涵义,更不是贬低某名校,只是以我的亲身经历告诉大家,你如果努力,你也可以比名校生作得更好。我如果愿意,可以上国内任何大学的MBA,后来也曾有幸与北大MBA及北大研究生一起上课和讨论,也有幸与后来上哈佛MBA的牛人是大学同学,并不觉得武大有多软,如果你努力了,真正掌握了知识,不比任何人软,否则,也只是一只绣花枕头。

利润表,很简单的一张表,大体上就是收入-成本=税前利润,交完税后就是税后利润,这也是我为什么觉得资产负债表比损益表重要的一个原因,损益表透露的信息相对资产负债表而言是比较少的。如何快速地看损益表呢。

首先,毛利率分析,(主营业务收入-主营业务成本)/主营业务收入的高低是企业盈利的根基,毛利率的高低也往往反映了企业的竞争能力。当然,如果企业毛利率剧高而没有讲得清的理由,你就需要考虑这里面是否存在数字游戏了。各年销售收入增长率和毛利率的对比也有助于你更好的了解你要关注的企业发展前景

其次,净资产收益率和资产收益率,我们知道每股盈利和市盈率估值是给一只股票定价最常用也相对最易为人接受的方法,但有时也要用资产收益率分析一下,特别是对银行这类高资产负债率的行业,资产收益率比净资产收益率更有说服力

与损益表相关的,还有很多其他的周转率分析指标,如总资产周转率,应收帐款周转率等等,个人认为只能供参考,很难真正反映企业的经营管理水平。

重点关注:主营业务税金及附加/主营业务收入及所得税水平,真正盈利的企业,银行客户经理去企业核查时,在这一点上是很容易寻求到有力的证据的,因为,你很难想象一家企业会为了贷款而先去交大量的税收,相反,很多盈利的企业往往是想少交税的,我一位税务局的朋友在我们熟悉后说开玩笑你们作企业的都是贼,天天想着偷逃税收。因此基本可以说,交税多的企业一般是有实力的(为上市等特殊目的而虚增利润者除外),不交税和少交税的企业,要么是没有实力,要么是缺少诚信,与这类企业交往,防范措施一定要到位啊。曾有一家贷款户,在我去调查时就发现,他们将收入计入了其他应付款,逃避增值税和所得税,但这种方式很容易被查处,而有些企业如啤酒厂大量采用现金在帐外交易,这样,查处的难度可就大多了。

再次,营业费用率(营业费用/主营业务收入)和管理费用往往是了解企业经营管理能力和发展潜力的有效工具,营业费用率逐年上升,往往是产品市场竞争加剧的同义词,而管理费用的暴升,往往说明企业经营中的重大事项发生。

财务费用,财务费用与长短期借款的比率分析,可以有助于你了解企业利息资本化的合理性,企业还款的信用程度等信息

另外:比较损益表分析是一项很好的了解企业发展现状的工具。

最后说一点,如果你可以获得企业的财务分析报告,对于你了解企业的真实情况是很有作用的,我的经历告诉我,大多数企业都会有经营分析报告等内部财务分析材料,一般都能比较真实的反映企业的实况,如果没有,企业的经营情况,哈哈,客户经理就要问自己了,企业自己都不清楚,你调查几天就能清楚?分析损益表最有效的方法是在成本核算的基础上作量本利分析,这对企业认识自身和银行认识企业都是非常重要的。不同情况下的盈亏平衡点和宏观经济分析,产品市场分析结合起来,一个企业的前景往往可以很清晰地浮现在我们面前。

很高兴有版友和我及大家一起讨论会计问题了,这也是鼓励我写下去的因素之一。

首先,65楼版友的思路是对的,基本上抓住了一个会计利润作假的关键,即虚构收入来增加利润,因为是虚构的收入,所以往往不能形成现金收入,现金收入与销售额之间往往形成一个“黑洞”。那这种黑洞在会计上是怎么产生的呢,这要从会计的一个基本原则权责发生制说起。权责发生制是指,凡是当期已经实现的收入和已经发生或应当负担的费用,不论款项是否收付,都应当作为当期的收入和费用;凡是不属于当期的收入和费用,即使款项已在当期收付,也不应当作为当期的收入和费用。正因为有这么一个原则,就给了另有用心之人以可乘之机,虚构销售事实,虽然无法收到款项,但却可作成销售收入和利润。那为什么会计还要规定这么一个原则呢,这是因为与收付实现制(即以现金的收支与否来确定当期的收入和费用)相比,权责发生制更能准确地反映企业的实际经营状况。

其次,权责发生制也并不都是坏的,举个例子。现在欠民工薪金的很多,但要按权责发生制,只要企业与民工之间形成了事实劳动关系,并且民工履行了自己的劳动行为,无论企业是否在当月向民工发放薪水,都应在其会计报表上反应这一事实的存在。但欠薪企业大多是不会这么作的。因此,会计造假不是权责发生制的错,是编制报表的人故意扭曲事实的真相所照成的。

再次,我们怎么用会计本身来防止权责发生制的滥用呢?会计还有一个基本原则-实质重于形式原则,很好的回答了这个问题。企业应当按照交易或者事项的经济实质进行会计核算,而不应当仅仅按照它们的法律形式作为会计核算的依据。依据这一原则,虚构的会计收入和利润是不应当入帐的。所以,了解企业经营的实质是作银行信贷经营的客户经理们时时都要放在心里的。

最后,想告诉65楼版友,如果仅仅注意现金(含银行帐)的累计发生数与销售收入之间的差额,是很容易发生偏差的。首先,会计科目中的现金和银行借方数不仅仅来自于销售收入,还来源于各银行帐户及银行帐与现金帐之间的互相转移,还有应收票据,预收帐款等等。要想看销售所收到的现金,在现金流量表的第一类第一条,销售商品、提供劳务收到的现金可以比较好的反应这一点。

现金流量表也是非常重要的一张表格,即使在实际工作过程中,资产负债表和损益表要比现金流量表更常见。现金流量表按企业会计准则规定,分为经营现金流、投资现金流和筹资现金流,现金流量表作起来相对复杂一些,但我们可以从中获得另两张表中很难获得的信息。

对经营现金流,请注意:

1、销售商品、提供劳务收到的现金,上文已经提到过,在这里就不重复了。

2、支付给职工以及为职工支付的现金。本项目虽然不起眼,但往往能最真实地反映企业的经营状况。经营效益好的企业,职工待遇好是普遍规律。曾有人痛骂某证券交易所之黑心,就因为其现金流量表反应一年为职工支付现金达40多万。所以本项目数除以职工人数在同业中的排名基本可以反映其盈利能力,即使无法和同业比较,与当地平均工资水平相比,也能很客观地反应企业的实际经营状况。这就是现金流量表较损益表有优势的地方,损益表代表的是过去的一段期间,无法反映趋势,而给员工发钱的多少则最能反映企业经营者或老板对未来的信心。

3、支付的各项税费。能支付大量税费的企业,一般都是较有实力的。因为,“作企业的都是贼,天天想着偷税”。如果税费与资产负债表及损益表的各项税负能较好的符合逻辑,报表的真实性将大大增强。而且企业的税收交纳情况,还是比较容易核实的。这是一种较好的间接证明方式。

说点题外话,随着税务征收和监管水平的提高,目前个人所得税已经能作到按个人来申报和征收了,并且个人纳税证明已经逐渐成为了其他部门核实相关事项的一项重要凭据,至少在北京是这样。这也是社会的一大进步在美国,如果你在一个州交纳个人所得税满一年,就可以成为该州的正式居民,并且小孩也可以上州立的学校,义务教育啊。说到教育,美国的房产所有权是永久的,但每年得按一定比例交纳房产税,而房产税的一部分又要划给所属社区的学校。个人的税收和自己享受的福利相关性还是很大的,我们目前银行的分配体系和这已经有点相象了。因此,好的机制能够创造出好的企业和好的社会环境,而不良的机制只能使“劣币驱逐良币”。客户经理们,在考察一个企业时,除了分析企业的行业背景、财务状况外,考察企业的机制和企业家的水平也是很重要的一个环节。

对投资现金流

1、请注意投资收益收到的现金与资产负债表中长短期投资的比例关系,许多企业在处理长短期投资,特别是造成较大亏损的长短期投资时,经常采取挂帐的手法,即使投资严重贬值,也不按会计制度提减值准备,如果我们发现这种比例关系不合理时,就要考虑是否要深入调查,在分析企业时,将应提的减值准备考虑进去。

2、注意购建和处置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和其他资产所收回的现金。企业在变换会计魔术时,经常会有固定资产故意贱卖,离奇的高价,以达到影响损益表的目的。虽然对于上市公司,此类交易大多应讲计入资本公积,但这种擦边球是防不胜防的。但这种方式有一个很严重的缺陷,就是因为交易的金额巨大,多数处于困境的企业是很难拿出真金白银来进行粉饰的,也许,我们就能从这里发现破绽。

对筹资现金流

1、请注意分配股利、利润或偿付利息所支付的现金,按企业会计准则规定,不同用途的借款,其利息开支的渠道不一样,如在建工程,财务费用等,但均在本项目中反映。这点很重要,扣除利润分配的项目,就是企业支付所有借款的金额,所付利息与资产负债表中的长短期银行借款的比较,可以告诉我们客户经理太多的信息了。

2、另外,可以比较一下借款收到的现金和偿还债务所支付的现金,一般来说,在没有重大项目投资的情况下,前者大于后者,企业现金是紧张的。两者相等,企业现金流也不算太健康,只有前者小于后者时,企业现金流是充裕和健康的,因为企业的股东和经营者的一般思维就是这样的,日子苦时盼借贷,好时要还款这正好与银行的经营思维相矛盾,也许,我们的银行家和客户经理需要认真的思考一下这种合理的“悖论。”

总体来说,每股经营现金流对企业来说是非常重要的,这反映了企业自身造血能力的强弱。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a89f0173356baf1ffc4ffe4733687e21af45ffce.html

《财务分析与最新银行经营.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