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福建省三明市第一中学2018届高三语文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含解析)

发布时间:2019-08-08 18:39:08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三明一中2017—2018学年(上)高三第一次月考

语文试题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让居民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这是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建设的要求,也戳中了一些地方城镇化的软肋。一些乡村在变为城镇的过程中,虽然面貌焕然一新,但很多曾经让人留恋的东西却荡然无存。人们或多或少有这样的担忧:快速的、大规模的城镇化会不会使乡愁无处安放?要在城镇化进程中留住乡愁,不让乡愁变成乡痛,一个重要措施是要留住、呵护并活化乡村记忆。

乡村记忆是乡愁的载体,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是物质文化的记忆,如日常生活用品、公共活动场所、传统民居建筑等记忆场所;另一方面是非物质文化记忆,如村规民约、传统习俗、传统技艺以及具有地方特色的生产生活模式等。乡村物质文化记忆与非物质文化记忆常常相互融合渗透,构成一个有机整体。这些乡村记忆是人们认知家园空间、乡土历史与传统礼仪的主要载体。在城镇化的过程中留住他们,才能留住乡愁。这实质上是对人的情感的尊重。至于哪些乡村记忆真正值得保留,这一方面可以借助一些科学的评价体系进行合理的评估,另一方面可以广泛听取民意,然后进行综合甄选。在新型城镇化建设过程中,需要做好这方面的前期规划。

仅仅留住乡村记忆而不进行呵护,乡村记忆会逐渐失去原有魅力。呵护乡村记忆,使其永葆温度,就要对相关记忆场所做好日常维护工作,为传统技艺传承人延续传统技艺创造条件,保持乡村传统活动的原有品质。比如,对一些乡土景观、农业遗产、传统生产设施与生产方法等有意识地进行整理维护。对于乡村中的集体记忆场所,如村落的祠堂、乡村的入口、议事亭、祭祀场所等,不可因为城镇化就让其全部消亡,而应对这些承载着人的情感和记忆的场所定期维修。既要让当地居民生产生活更为方便,又要让游子在故乡找到依恋感与归属感。

如果说留住和呵护乡村记忆是一种消极型的留住乡愁的话,那么,活化乡村记忆则是一种积极型的留住乡愁。活化乡村记忆,就是在新型城镇化进程中深度挖掘乡村记忆与乡村传统产业,进行精细化、产业化升级,将”“”“融合在一起,让原来的乡村记忆在新型城镇化进程中充满生机活力。这需要相应的公共设施与之配套,需要发展教育、医疗、商业、娱乐休闲产业等,使乡村记忆在新的时空条件下产生新的凝聚力。

(摘编自陆邵明《留住乡愁》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 新型的城镇化建设,如果在建设之余还能兼顾人文保护,就不会留下乡痛

B. 乡村记忆是居民情感所系和乡愁载体,在城镇化过程中,必须完好保存下来。

C. 在城镇化过程中,定期维修乡村的集体记忆场所,是呵护乡村记忆的一种方式。

D. 活化乡村记忆是指赋予乡村记忆新的文化内涵,使之成为相关产业的配套设施。

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围绕着乡村记忆的保护,文章逐层递进地论证了留住乡愁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B. 文章将乡村记忆分为物质文化和非物质文化两个方面,并论及了二者的有机联系。

C. 文章提出以综合甄选的方式选择保留哪些乡村记忆,并举例说明了甄选的标准。

D. 认为乡村与人的情感、记忆密切相关,这是文章论述城镇化与乡愁关系的前提。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如果能留住乡愁,就有可能避免城乡变迁中物质空间变化与人的情感发生冲突。

B. 如果游子在城镇化的故乡找到依恋感和归属感,就说明故乡已活化了乡村记忆。

C. 为了保护乡村记忆,在新型城镇化过程中,还应该考虑到当地居民的文化需求。

D. 能对乡村记忆进行精细化、产业化升级,说明乡村记忆的内涵并非一成不变的。

【答案】1. C 2. C 3. B

【解析】

1. 试题分析:原文在城镇化进程中留住乡愁,不让乡愁变成乡痛,一个重要措施是要留住、呵护并活化乡村记忆,选项如果还能留住、呵护并活化乡村记忆,就能留住乡愁,不会留下乡痛”推理错误。

2. 试题分析:应为文章逐层递进地论证了留住乡愁的必要性和可行性,选项中的提出具体措施无中生有。

点睛:论述类文文章的结构较为简单,围绕一个概念展开,主要的行文方式是总分总的结构,或是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的结构,在总分总的结构中的部分又有并列式和层进式之分,注意结合文章进行具体的分析。此题为总分总的方式,注意答出各部分的内容。

3. 试题分析:原文如村落的祠堂、乡村的入口、议事亭、祭祀场所等,不可因为城镇化就让其全部消亡,选项乡村祭祀场所属于封建思想残余曲解文意。

二、文言文阅读

(一)课内文言知识巩固

4. 下列各组中加点词语解释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A. ①则或其欲出者  (咎:责怪) ②声非加也,而闻者彰(疾:快)

B. ①纵一苇之所 (如:往)   ②流血漂(橹:船桨,划船的工具)

C. ①君子博学而日参乎己(省:省察) 其能行古道(嘉:赞许)

D. ①况修短随化,终于尽(期:约定) ②王好战,以战喻(请:请允许我)

【答案】C

【解析】试题分析:A疾:强;B橹:盾牌 期:至,极

5. 下列各组中加点词语意义和用法全部相同的一项是

A. 及其所既倦          ②以其求思深而无不在也

B. 孰能讥之乎          好游者不能穷也

C. 今其智反不能及         ②衡诡对而出

D. 蟹六跪二鳌          ②侣鱼虾友麋鹿

【答案】D

【解析】试题分析:A之:往,到达之:补语的标志;B其:难道其:代词,哪些;C乃:竟然以:于是D.都表并列关系

6. 下列各组加点字词类活用情况全部相同的一项是

A. 其下平旷,有泉          ②赢粮而

B. 彭殇为妄作             孤舟之嫠妇

C. 于其身也,则师焉          ②非能

D. 天下之民             庠序之教

【答案】A

考点: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B

7. 下列各句中,对文言特殊句式进行归类,正确的一项是

申之以孝悌之义      ②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而燕国见陵之耻除矣 ④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    

亦将有感于斯文 ⑥而今安在哉     

夫晋,何厌之有      ⑧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

不拘于时,学于余      ⑩是寡人之过也

A. ①⑤/②⑥⑦/③⑧⑨/④⑩ B. ①⑤/②⑦⑩/③⑥/④⑧⑨

C. ①⑤/②⑥/③⑦/④⑧⑨/ D. ①④/②⑥⑦/③⑧/⑤⑨⑩

【答案】A

【解析】试题分析:①⑤/②⑥⑦/③⑧⑨/④⑩分别是:状语后置句/宾语前置句/被动句/判断句

8. 下列各项有关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公车特征拜郎中中的公车是汉代官署名;大理寺是古代掌刑狱案件审理官署;礼部是管理全国学校事务及科举考试及藩属和外国之往来事的官署。

B. 舍簪笏于百龄中的簪笏是指代官职,其中是束发戴冠用来固定帽子的 簪,是朝见皇帝时用来记事的手板。

C. 我国古代民间把夜晚分成五个时段,用鼓打更报时,叫五更,如五更鼓角声悲壮”“夜夜达五更中的五更也叫五鼓,即十二时辰的平旦,是指凌晨3点至5点的时候。

D. 本是第一人称代词,自秦始皇起专用作皇帝的自称;先大母婢也中的 是对死去的人的尊称;春夜宴从弟桃花园序中的从弟是指一直跟随他的弟弟。

【答案】D

【解析】试题分析:D古人以共曾祖父而不共父亲又年幼于己者的同辈男性为从弟, 即堂弟。

9. 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若入前为寿,寿毕,请以剑舞,因击沛公于坐,杀之。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

2)廉颇闻之,肉袒负荆,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曰:鄙贱之人,不知将军宽之至此也。

【答案】(1)你进去上前祝酒,祝酒完了,请求舞剑助兴,趁机把刘邦击倒在座位上,杀掉他。不然的话,你们都将被他所俘虏!

2)廉颇听到了这些话,便解衣赤背,背上荆条,由宾客引着到蔺相如府上谢罪,说:我这浅薄低微的人,不知道将军宽容我到这个地步啊!

【解析】试题分析:得分点:1击沛公于坐,状语后置,在座位上击杀沛公;不者,否则;且为所虏,被动句,将被他所俘虏。(2 ,介词,通过;鄙贱,谦词,见识浅薄,地位低下;,代词,我

点睛:准确翻译文言句子的方法:要在语境中理解句子。无论何种句子,都不能脱离语境去理解,要注意作者的基本观点和感情倾向。要做到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句不离篇要注意词类活用、通假字这些文言现象,对这些文言现象的正确理解和把握,是翻译好文言文语句的前提。

(二)文言课外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翟銮,字仲鸣,举弘治十八年进士。嘉靖中,累迁礼部右侍郎。六年春,廷推阁臣。帝意在张孚敬,弗。命再推,乃及銮。中贵人多誉銮者,帝遂逾次用之。杨一清銮望轻,请用吴一鹏、罗钦顺。帝不许,命銮入直文渊阁。

銮初入阁,一清辅政,既而孚敬与桂萼入,銮皆谨事之。孚敬、萼皆所赐银章密封言事,銮独无所言。诘之,则顿首谢曰:陛下明圣,臣将顺不暇,何献替之有。帝心爱之。一清、萼、孚敬先后罢,銮留独秉政者两月。其后李时入,位居銮上,銮亦无所。帝数召时、銮入见,尝问:都察院拟籍谷大用资产,当乎?时曰:所拟不中律。銮曰:按律,籍没止三条:谋反、叛逆及奸党耳。不合三尺法,何信天下?帝曰:大用乱政先朝,正奸党也。銮曰:陛下,即天也。春生秋杀,何所不可。帝卒从重拟。丁生母忧归。服,久不召。

夏言居政府,銮与谋召己。会帝将南巡,虑塞上有警,议遣重臣巡视,言等因荐銮充行边使。二十一年,言罢,銮为首辅,进少傅、谨身殿。严嵩初入,銮以资地居其上,权远出嵩下,而嵩终恶銮,不能容。会銮子汝俭、汝孝同举二十三年进士,嵩遂属给事中劾其有弊。帝怒,下吏部、都察院。銮疏辨,引西苑入直自解。帝益怒,勒銮父子为民,而下主考及乡试主考诏狱,并杖六十,其官。

銮初辅政,有洁声。中持服家居,至困顿不能自给。其用行边起也,诸边文武大吏俱郊迎,恒恐不得当銮意,馈遗不赀。事竣,归装千辆,用遗贵近,得再柄政,声誉顿衰。又为其子所累,讫不复振。逾三年卒,年七十。

(节选自《明史·翟銮传》)

[] 献替,即献可替否,给君主提出建议。

10. 解释下列句子中的加点字

1)帝意在张孚敬,弗 2)銮亦无所

3)服,久不召 4)并杖六十,其官

5)銮初辅政,有洁声

11. 下列加点的字的用法与意义与例句不敢兴兵拒大王相同的是

A. 杨一清銮望轻 B. 孚敬、萼皆所赐银章密封言事

C. 信天下 D. 遗贵近

12. 下列各句中与遂与秦王会渑池的句式特点相同的是

A. 何献替之有 B. 夏言居政府,銮与谋召己

C. 陛下,即天也 D. 銮服阕,久不召

13.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翟銮深受赏识,得到皇帝的重用。廷推阁臣时,皇帝意在张孚敬,但群臣不赞成,皇帝要求再次推荐,翟銮得以被任用,后入直文渊阁。

B. 翟銮为人谦抑,对皇帝多有顺从。李时后入阁,地位却高过他,他没有不满;查抄谷大用资产一事,他始终赞同皇帝看法,认为可以重惩。

C. 翟銮地位虽高,仍遭到严嵩打击。他作首辅大臣时,两个儿子一同考中进士,严嵩指使别人借此弹劾他营私舞弊,以致他们父子被勒为民。

D. 翟銮有修洁声,但未能始终如一。他在居家守丧时,贫困到了不能自给的地步;被起用为行边使后,接受文武官员的馈赠多得无法计数。

【答案】10. 1)赞同 2)心情不舒畅,不高兴(3)结束(4)剥夺(5)美好的 11. D 12. B 13. B

【解析】

10. 试题分析:本题的答题思路是:先利用朗读时语音的不同或停顿辨析。一个词的词义和语音之间是有一定的关联的。一个词它的语音不同,这个词所表示的词义也必然会有所不同。再利用上下文语境辨析。词义不是单一的,它具有多义性,但当这个词语放到具体的语句中时,它的意义大都会单一化。因此,在具体的语句中,一个词的确切意义可以辨析出来。最后,比较互证法。通过词与词之间意义的关系和多义词诸义项的关系对比,较其异,证其同,达到探求和判定词义的目的。

11. 试题分析:D例句连词,表目的”“用来D项相同,A.项,动词,认为;B项,介词,用;C项,介词,凭

12. 试题分析:例句为省略句与B项相同,A项宾语前置句,C项判断句,D项被动句。

13. 试题分析:B 他始终赞同皇帝看法不准确。

参考译文:

翟銮,字仲鸣,考中弘治十八年进士。嘉靖年间,他几经迁升,做了礼部右侍郎。六年春天,朝廷推举阁臣。世宗有意用张孚敬,(群臣)不赞同。就命令再一次推举,才提及翟銮。侍从宦官大多称赞翟銮,皇帝于是越级任用他。杨一清认为翟銮名望低,请求任用吴一鹏、罗钦顺。世宗不答应,命令翟銮入直文渊阁。

翟銮刚入内阁时,杨一清辅佐政事,不久孚敬与桂萼入阁,翟銮都小心服事。孚敬、桂萼都用世宗赐给他们的银章密封上书奏事,唯独翟銮无所进言。(皇帝)责问翟銮,(翟銮)就叩头谢罪说:陛下圣明,我要顺从还来不及,(哪里)有什么建议呢。世宗心里很喜欢他。杨一清、桂萼、孚敬先后被罢官,翟銮留下独自执掌政事两个月。后来李时入阁,位居翟銮之上,翟銮也没有不高兴。世宗多次召李时和翟銮进见,(世宗)曾问他们:都察院拟定抄没谷大用的家产,合适吗?李时说:拟定的结论不合乎法律。翟銮说:按照法律,抄家的罪行只有三条:谋反、叛逆和奸党罢了。不合乎法律规定,怎么能取信于天下呢?皇帝说:谷大用扰乱先朝政事,正合奸党这一条。翟銮说:陛下,就是上天。春天让万物萌生,秋天让万物凋零,有什么不可以的呢?世宗最终从重拟罪。(翟銮)替生母守丧回家。服丧期满,很长时间内不被召用。

夏言主持政务,翟銮和他商量召用自己。正好皇帝即将南巡,担心边塞有警情,商议派重臣巡视,夏言等就借机推荐翟銮担任行边使。嘉靖二十一年,夏言罢官,翟銮担任首辅,进身少傅、谨身殿。严嵩刚入阁,翟銮因资历地位在严嵩之上,权力却远远不如严嵩,但严嵩终究憎恶他,容不下他。恰逢翟銮的儿子汝俭、汝孝一同考中二十三年进士,严嵩就嘱咐给事中弹劾其营私舞弊。皇帝大怒,交给吏部、都察院审查。翟銮上书辩解,用自己在西苑值勤为自己开脱。皇帝更加生气,勒令翟銮父子罢官为民,把主考官和乡试主考官关入钦犯监狱,并且杖责六十,剥夺官职。

翟銮当初辅政时,有廉洁的名声。中间守丧居家时,到了贫困不能自给的程度。当他以行边使身份起用后,各边镇的文武将官都全副装束到郊外迎接,常常怕不合翟銮心意,馈赠的财物不可计量。事毕之后,(翟銮)归来时装了千辆车(的财物),用这些财物赠送权贵,得以再次执掌政事,(他的)声誉立刻就衰落了。又受他儿子的牵累,最终一蹶不振。过了三年死去,终年七十岁。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张景宪,字正国,河南人。以父师德任淮南转运副使。山阳令郑昉赃累巨万,亲戚多要人,景宪首案治,流之岭外,贪吏望风引去。徙京西、东转运使。王逵居郓州,专持官吏短长,求请贿谢如其所欲,景宪上其恶,编置宿州。熙宁初,为户部副使。韩绛筑抚宁、罗兀两城,帝命景宪往视。始受诏,即言城不可守,固不待到而后知也。未几,抚宁陷。至延安,景宪言:罗兀邈然孤城凿井无水将何以守臣在道所见师劳民困之状非一愿罢徒劳之役废无用之城严饬边将为守计今朝廷令边郡召羌族,与之金帛、官爵,恐黠羌多诈,危急时或为内应,宜亟止之。陕西转运司议,欲限半岁令民悉纳钱于官,而易以交子。景宪言:此法可行于蜀耳,若施之陕西,民将无以为命。其后卒不行。加集贤殿修撰,为河东都转运使。议者欲分河东为两,景宪言:本路地肥硗相杂,州县贫富亦异,正宜有无相通,分之不便。议遂寝。改知瀛州,上书言:比岁多不登,民债逋欠。今方小稔,而官督使并偿,道路流言,其祸乃甚于凶岁。愿以宽假。帝从之,仍下其事。元丰初年,知河阳。时方讨西南,景宪入辞,因言:小丑跳梁,殆边吏扰之耳。且其巢穴险阻,若动兵远征,万一馈饷不继,则我师坐困矣。帝曰:卿言是也,然朝廷有不得已者。明年,徙同州,以太中大夫卒,年七十七。景宪在仁宗朝为部使者,时吏治尚宽,而多举刺;及熙宁以来,吏治峻急,景宪反济以宽。方新法之行,不劾一人。居官不畏强御,非公事不及执政之门。自负所守,于人少许可,母卒,一夕须发尽白,世以此称之。

(节选自《宋史张景宪传》)

14.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罗兀邈然孤城/凿井无水/将何以守/臣在道/所见师劳民困之状/非一愿罢徒劳之役/废无用之城/严饬边将为守计/

B. 罗兀邈然孤城凿井/无水/将何以守/臣在道/所见师劳民困之状/非一愿罢徒劳之役/废无用之城/严饬边将为守计/

C. 罗兀邈然孤城/凿井无水/将何以守/臣在道/所见师劳民困之状非一/愿罢徒劳之役/废无用之城/严饬边将为守计/

D. 罗兀邈然孤城凿井/无水/将何以守/臣在道/所见师劳民困之状非一/愿罢徒劳之役/废无用之城/严饬边将为守计/

15.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户部指隋唐到清末尚书省下辖的官署,管土地户口、赋税财政等,正长官为户部侍郎。

B. “路是中国古代宋、元时的行政区域名称。在宋代时的,相当于现代的

C. “蛮是先秦非华夏民族的泛称之一﹐后泛指对我们古代南部民族的称呼,字面上有贬义。

D. “仁宗为庙号。庙号源于商朝,古代帝王死后,据其生平事迹,在太庙立室奉祀时起的名号。

16.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张景宪为官正直,不畏权贵。郑昉贪赃数额巨大,虽然他亲戚多为显要之人,但张景宪依然揭发立案查办,把郑昉流放到岭外之地,震慑了其他贪官。

B. 张景宪实事求是,关心百姓。陕西转运司建议限半年让百姓向官府交钱,而用纸币交子兑换。张景宪为百姓着想,认为此举可行于四川,不可行于陕西。

C. 张景宪稳重周密,遇事谨慎。朝廷讨伐西南蛮,张景宪进言,如调动军队远征险阻之地,若粮饷不能接继,军队就要受困。张景宪就此事与皇帝有争执。

D. 张景宪信念坚定,甚有孝道。不是公事,张景宪不到宰相门上,能对自己保持信念。母亲逝世,他一夜之间,须发尽白,人们以此称道他。

17.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王逵居郓州,专持官吏短长,求请贿谢如其所欲,景宪上其恶,编置宿州。

2)今方小稔,而官督使并偿,道路流言,其祸乃甚于凶岁。

【答案】14. C 15. A 16. C

17. 1)王逵在郓州,专门抓住官员的短处,随意按照他的要求索取贿赂,张景宪上奏他的罪恶,将他编管在宿州。

2)今年刚有小丰收,但官吏督促一并偿还,道路上流言纷纷,这祸殃竟然比荒年更严重。

【解析】

14.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的是文言文的断句类试题,考生要注意结合对文句的理解,同时也要注意文句中的标志性的词语,本题中标志性的词语有”“”“”“

点睛:文言断句的题目,注意一些常见的标志性的虚词,注意结构的对称,这是基础,一般考核较少,大多集中在人称的转换和在句中充当的成分,还要注意一个事件不要强行断开,不然句子就会支离破碎,相反两个事件句子再短,也要断开。选择题答题时注意选项的对比,然后结合文意进行分析。

15. 试题分析:C. 是先秦非华夏民族的泛称之一﹐后泛指我们古代南部各民族,字面上并没有贬义。字面上并没有贬义错,字面上有粗野、凶恶、不通情理的意思。

16. 试题分析:张景宪此事与皇帝有争执错误, 原文为:帝曰:卿言是也,然朝廷有不得已者。皇帝说:你的话是对的,但是朝廷有不得已的地方。没有争执。

17. 试题分析:文言翻译是文言文考的必考的内容,翻译注意直译,把句子中的每一个字都要落到实处,不能翻译的助词等删掉,省略的内容根据上下文补充,这样才能做到不丢分。平时训练时注意自己确定句子的赋分点,翻译时保证赋分点的落实,如此题中的1 短长偏义复词、 所欲、省略2 凶岁甚于凶岁状语后置

参考译文:

张景宪,字正国,河南人,因为父亲张师德的恩荫被任命为淮南转运副使。山阳县令郑昉贪赃数额极大,他的亲戚又多为显要人物。张景宪揭发并立案查办,把他流放到岭外。贪污的官吏都望风引退。张景宪移任京西、京东转运使。王逵在郓州,专门抓住官员的短处,随意按照他的要求索取贿赂,张景宪上奏他的罪恶,将他编管在宿州。

熙宁初年,张景宪任户部副使。韩绛修筑抚宁、罗兀两座城,皇帝命令张景宪去视察。他刚接受诏书,就说城不能守,本来不必等到那里然后知道。不久,抚宁陷落。张景宪到延安,上奏说:罗兀是遥远的孤城,凿井不见水,将凭 借什么防御?臣在路上,所见士兵劳苦百姓困乏的情状不止一次,请求罢去这种徒劳的工役,废弃无用的城,严厉戒饬边关将领作守备之计。朝廷叫边州招降羌族人,给他们金帛、官爵,恐怕狡猾的羌人多诈,在出现紧急情况时可能成为敌人的内应,应当赶快停止这件事。陕西转运司 建议,想限定半年为期让百姓向官府交钱,而用纸币交子兑换。张景宪说:这办法能在四川实行,如果实行在陕西,百姓将无法生活。其后朝廷最终没有实施。加官为集贤殿修撰,担任河东都转运使。议论的人想把河东分为东西两路,张景宪说:本路的土地肥沃的和贫瘠的相混杂,州县的贫富也不同,正应该有无相通,分立两路不利。议论就停息了。改为瀛州知州,上奏说:近几年多收成不好,百姓累年拖欠租税。今年刚有小丰收,而官吏督促百姓一并偿还,道路上流言纷纷,这祸殃竟然比荒年更严重。请朝廷加以宽缓年限。皇帝听从了他的建议,便向下传递这意思。

元丰初年,知河阳。当时朝廷正讨伐西南蛮,张景宪入朝辞别皇帝赴任,因此进言说:小丑跳梁,大抵是边境官吏烦扰他们的缘故。而且他们的巢穴在地形险阻的地方,如果调动军队远征,万一粮饷接继不上,那么我军就要受困了。皇帝说:你的话是对的,但是朝廷有不得已的地方。第二年,改为同州知州,以太中 大夫去世,年七十七。张景宪在仁宗时任部使者,当时吏治还比较宽,他却多次揭发指摘他人的罪行;等到熙宁以来,官吏用法严急,张景宪反而用宽大的措施来补救。当新法实行时,不弹劾一人。他为官不怕权贵,不是公事不到宰相门上。对自己保持信念,对人很少称赞。他母亲死了,他一夜之间须发尽白,世人以此称道他。

三、诗歌阅读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小题。

编集拙诗,成一十五卷,因题卷末,戏赠元九、李二十

白居易

一篇长恨有风情,十首秦吟近正声

每被老元偷格律,苦教短李伏歌行

世间富贵应无分,身后文章合有名。

莫怪气粗言语大,新排十五卷诗成。

【注】元九、李二十:分指作者的朋友元稹、李绅,即诗中的老元”“短李。李绅身材矮小,时称短李长恨:指作者的长诗《长恨歌》。秦吟:指作者的讽喻组诗《秦中吟》。正声:雅正的诗篇。伏:服气。

18. 以下对本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A. 《长恨歌》和《秦中吟》都是白居易的得意之作,能够作为其诗歌创作的代表。

B. 元稹常常私下对白居易的诗歌进行模仿,这从侧面说明了白诗较高的创作水准。

C. 白居易在诗中称呼李绅为短李,也隐含着不太认可李绅诗歌创作的意思。

D. 作者坚信自己必将因文学成就而名扬后世,因此并不介意在当时是否得到认可。

E. 在诗的最后两句中,白居易称,自己新编出的诗集可以成为自我炫耀的资本。

19. 请从戏赠入手,结合全诗,分析作者表达的情感态度。

【答案】18. CD 19. 答案(一) ①诗人戏谑友人,夸耀自己,通过诙谐的态度表现出对文学成就的自得;诗歌并非全是戏言,也透露出一丝对自己现实境况的无奈与自嘲。

答案(二)(1)首联对自己的诗歌创作推重风情”“正声,充满自负态度,并以此态度贯穿全诗。(2)颔联由自负开始转向友人戏谑自夸,每被老元偷格律一句字写自己的作品被暗自拿去模仿,有戏谑的成分;“苦教短李伏歌行,拿朋友的短处、外号呼之,有开玩笑的意思,一字亦有自夸之意。错误!链接无效。因新编成十五卷诗集错误!链接无效。皆有戏谑自夸之意。(3)颈联应无分合有名对比,结合自己的命运遭际发牢骚,在戏言中也透露出一丝对自己现实境况的无奈与自嘲。

【解析】

18. 试题分析:C也隐含着不太认可李绅诗歌创作的意思错误,作者没有这方面的意思;D项整体表述错误,这里虽有对自己诗才的自许,但也蕴含着不平和辛酸。故选CD

19. 试题分析:此题考查分析诗人的思想情感,应当结合具体诗句分析,因此可以逐句考虑诗歌的大意,进而考虑作者的情感,另外还要结合标题中的戏赠二字以及作者的生平经历考虑。一二句首先举出自己全部诗作中最有名气、流传最广的代表作;三四句老元”“短李”“”“都是朋友之间的戏辞;五六句说世上富贵人人所羡,但我却命中无份,这里虽有对自己诗才的自许,但也蕴含着不平和辛酸;最后两句诗人更以故做自傲的语气,夸饰自己新编诗集后的得意心情。抓住这些作答即可。

点睛:本题考查诗歌的情感,对于此类题目,首先应注意审题,从题干中明确答题的方向以及涉及的范围,然后要掌握思考的角度,体悟情感一般从如下几方面入手,一是诗歌的标题,标题可以提示情感、事件、题材,而这些内容都与诗歌情感有关;二是作者、朝代、注释;三是要把握情语,即显性的情感词;四是要把握诗歌中意象的特征。

四、名篇名句默写

20.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逍遥游》中作者写斥鷃飞到最高点又回到地面的两句诗________”。

2)杜牧《阿房宫赋》中在分析秦国灭亡的原因时,指出假如国君懂得关心百姓,秦国就会得以延续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韩愈在《师说》中认为,圣明之人更加圣明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而今之众人却耻学于师,所以更加愚笨。

4)《劝学》中以车马和渡河为例,意在强调 ___________________  这个道理。

5)在《赤壁赋》中,苏轼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概括了曹操的军队在攻破荆州后顺流东下时的军容之盛。

6)《登幽州台歌》中,抒发诗人独立于悠悠天地间,孤独寂寞之情的诗句是____”。

【答案】 (1). 1)我腾跃而上, (2). 不过数仞而下 (3). (2)使秦复爱六国之人 (4). 则递三世可至万世而为君 (5). 3)(犹且)从师而问焉。 (6). 4)君子性非异也, (7). 善假于物也 (8). 5)舳舻千里 (9). 旌旗蔽空 (10). 6)念天地之悠悠, (11). 独怆然而涕下

【解析】试题分析:此类题目要注意重点字的写法,尤其是注意一些生僻字,近似字的写法,不能出现错别字或漏字、多字。如舳舻”“怆然不要错写

点睛:此题考查学生名句默写的能力。在默写名句名篇时,要做到三清”“三不三清就是卷面清洁,字迹清楚,笔画清晰;三不就是不添字,不漏字,不误写。高考所选择的名句大多出自课内所学篇目,只有少数来自课外,该如何识记这些课内的名句,需要一定的技巧。高考所考的名句,字不一定有多复杂,但一定很有迷惑性,考生经常在这些浅水滩”“翻船,原因是光背不写,光记不辨,不知道联系句意和古文的特性来区分。所以在平时对名句记忆时要立足于对诗句的理解,现在课标卷已经考核理解性默写,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既准确还不容易写错字,然后要立足于,不要背下来但得不到分数。

五、语言文字运用

21. 下列各句中画线成语的使用,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有人以为,谣言往敏感上靠,就可以占领话语权高地,谣言编得越敏感,辟谣者越会投鼠忌器  

导弹发射室内,崔玉晓果断地按下发射按钮,而碧海之上,导弹腾空而起,拖着震人心魄的尾焰一蹴而就 

市场监管局在春安行动节日食品大排查中,帮助两家脏乱差的馒头店进行规范整治、改头换面,消除了食品安全隐患。   

演讲列举了英国脱欧、美国大选陷入哗众取宠等例子,告诉同络有推波助澜的作用,切忌人云亦云,需要有自己的思考。   

对待西方文化,不可一味排斥,但也不能东施效颦,学些文化跟哲学的皮毛;应以持平的心态看待中西文化各自的优劣。   

中方对43日发生在俄罗斯圣彼得堡市地铁的恐怖袭击事件深感震惊并予以强烈谴责,对一切危害公共安全的言行不赞一词

A. ①③④ B. ①④⑤ C. ②⑤⑥ D. ②③⑥

【答案】B

【解析】试题分析:一蹴而就:踏一步就成功,形容事情轻而易举,一下子就能完成,语境不符。改头换面:原指人的容貌发生了改变。现多比喻只改外表和形式,内容实质不变。此处词语感情色彩不当,与语境不符。不赞一词:原指文章写得很好,别人不能再添一句话,后也比喻一言不发,望文生义。投鼠忌器:要打老鼠又怕打坏了它旁边的器物。比喻想打击坏人而又有所顾忌。推波助澜:比喻促使或助长事物(多指坏的事物)的发展,使扩大影响。东施效颦:比喻盲目模仿,效果很坏。

22.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 在线教师时薪过万的消息自从引发社会关注后,每一个教育工作者都应当意识到,如何与力量巨大的互联网相处正成为教育不得不直面的问题。

B. “双创特区以围绕聚集青年大学生、高校和科研院所科技人才、海外人才、企事业人员四类人才为重点,创新创业。

C. 这场专项整治行动是为规范互联网金融在迅速发展过程中的各种乱象,经过广泛征集意见,酝酿一年之久,形成最终方案。

D. 职业教育的意义不仅在于传授技能,更在于育人,因此有意识地把工匠精神渗透进日常的技能教学中是职业教育改革的重要课题。

【答案】D

【解析】试题分析:A.语序不当,自从应置于句首。B.句式杂糅,以围绕……为重点可改为……为重点围绕……的重点C.成分残缺,可在各种乱象后面加开展的

23. 下列各句中,表达得体的一句是

A. 我刚在姑姑家坐下来,她就有事失陪了,我只好无聊地翻翻闲书,看看电视。

B. 这么珍贵的书您都毫不犹豫地借给我,太感谢了,我会尽快璧还,请您放心。

C. 这种壁纸是最近才研制出来的,环保又美观,贴在您家里会让寒舍增色不少。

D. 我们夫妇好不容易才得了这个千金,的确放任了些,以后一定对她严格要求。

【答案】B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语言表达的得体。A失陪为谦辞,只可用于自己;C寒舍只可用于谦称自己的居所简陋;D千金为敬称,只可用于称别人家的女儿。

24. 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乡土文化无论是物质的、非物质的都是不可替代的无价之宝。对乡土文化的保护和延承也必须覆盖物质的、非物质的各个领域。对乡土文化最有效的保护是_____。所谓积极的延承指的是:既要继承乡土文化传统的东西,_____;既要保护好原生态乡土文化,又要创造新生态乡土文化。所谓全方位的延承指的是:既要延承乡土文化的文脉,也要有选择地延承作为乡土文化载体的人脉;既要延承乡土文化的物质表象(即形似),_____。这一点在时下的中国广大农村是要特别关注并给予妥善的保护政策。

【答案】 (1). ①积极的全方位的延承 (2). ②也要适应现代生活需求创造新的东西 (3). ③也要注意延承乡土文化的精神内涵

【解析】试题分析:这是一道补写题,此类试题一般根据上下文的语境,填上与前文或后文相照应的语句即可。语句补写题(也叫语段填句题)是新课标卷最具特色、出现频率很高的一种语言表达题型。所谓语句补写题,就是指给出一个语段,空出两至三个句子进行补写,补写后的句子与语段内容贴切,语意连贯,逻辑严密,语句通顺。

点睛:补写句子是综合考点和能力的考查,这类题目一般要求根据材料内容补写句子,要求所补写的句子内容贴切、语意连贯、逻辑严密,并且不能照抄材料,另有字数限制。所补写的句子的内容文本。具体说,所补写的句子的内容、语言要从上下文的有关材料中去提炼和概括,离开文本不可能补写正确。所补写句子与上下文关系:或引领下文,或总结上文,或与上下文衔接连贯。词语从文本中来”“引领、总结、衔接这两层意思一综合起来,我们发现答案已呼之欲出,而且答案几乎是唯一的。补句的命题规律:(1根据材料内容要求补写句子应联系前后文语境。(2)空出的句子大多有特殊位置和性质,(3)要求所补写的句子内容贴切、语意连贯、逻辑严密。(4)不能照抄材料,有字数限制。有效的答题技巧:(1)阅读全文,了解文段性质和内容,确定中心。(2)分清句间上下文的逻辑关系,确定句子的性质。(3)注意标点符号的暗示作用:含义、选词、句式。(4)结合文本,根据字数要求,概括答案。

六、作文

25.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自己的感悟和联想,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英国诗人西格里夫·萨松在诗中写道:心有猛虎,细嗅蔷薇。

人的心中总有一些坚硬的东西,也有一些柔软的东西。如何对待它们,将关系到能否造就和谐的自我。

要求:选准角度,自定立意;自拟题目;除诗歌外,文体不限;文体特征鲜明。

【答案】刚柔并济 造就和谐自我

人心有坚硬之处,成就性格的刚毅冷峻,人心亦有温柔之美,弥合凶悍锋芒。刚柔并济,是百炼钢与绕指柔的完美衔接,是人格的双重升华,是造就和谐自我的应有之义。

正如英国诗人西格里夫·萨松在诗中写道:“心有猛虎,细嗅蔷薇。我想,无论猛虎,是在需要勇敢的时候迎难而上,还是在蔷薇盛开的时候迷醉芬芳,都是我们造就和谐自我所需要的两种品质。于是,为了攀至人生的高峰,我们以坚硬之处示人,奋不顾身地逐鹿无边沙场,但也要为和谐的人生,释放出温暖与柔情,找到亦刚亦柔的最佳平衡点。

人心之坚硬,可以是对底线的坚守,对正义的执念,是外力无法摧折的刚劲。是李白挥毫写下愿将腰下剑,直为斩楼兰的铁血燕然,落笔成篇;是李贺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的铮铮誓言,回荡天际。那份骨子里的坚韧,早已使他们把刚毅不屈的追求奉为人生信条,时时恪守,刻刻遵循。

然而,坚硬并不意味着刻薄冷硬,并不意味着要始终凶狠如猛虎,任由寒光毕露的双眼,战栗世界的暖意。我们不愿再看到专制君主的暴戾恣睢,不愿再听到不古人心的日渐冷漠。只是希望,坚硬之余,人心中的柔软可以裹藏尖锐的棱角,温存人性的美好。

人心之柔软,可以是对凶顽的宽容,对世间的博爱,是任何时候无法被冰封的温暖。是特蕾莎修女给予流浪汉的拥抱,是南丁格尔提灯时的微笑,是《夜空中最亮的星》中所祈祷的拥有一颗透明的心和会流泪的眼睛。因为柔软,所以我们可以不甚苛求,尽享流年温润,因为柔软,所以我们可以在坚硬的壁垒下,重新拾得爱与感性的回归。

同样,所谓柔软,不是毫无原则地妥协退让,更不是甘愿被世事所欺却不加反抗。我们不愿看到,心的柔软之处在现实的狂风暴雨中流血受伤,更不愿意看到柔弱的心室被刚硬的外壳蹂躏的体无完肤。所以,只是希望,柔软之余,人心中的坚硬依旧可以承担起生命之重,依旧可以在疤痕遍布之后,不改初心。

心硬如钢便不可摧,刚毅冷峻,坚硬如斯,所向披靡,心软若柔则亦欣然,不失温柔,不畏凶顽,不曾软弱。亦刚亦柔,和谐人生,刚柔并济,两番精彩!

【解析】试题分析:猛虎蔷薇”“坚硬的东西以及柔软的东西都是人心中总会有的,如何对待它们,就涉及自我管理中的能正确认识与评估自我,而这看似矛盾的两个方面都统一在造就和谐的自我。每个人的内心和谐与否,关乎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人与国家是否和谐。如何对待不仅关乎,更关乎。考生必须思考自己选取的方式、方法与和谐的自我之间具有怎样的逻辑关系、是否具备可行性等问题。

点睛: 这个题目有写作的空间,每个学生都有话可说,同时也有高度可攀。从写法上,可以写统一性,培育和谐人格;也可以分开写,坚硬的力量和柔软的力量,同时兼顾另一方面。

作文题带有开放性,给学生的空间较大,容易上手,可以选择不同角度来写。既可以写成议论文,也可以写成随笔等。

从内容来说,心中的坚硬柔软以及和谐的自我,针对整个社会可能存在的心理和社会问题,内心的选择对整个人生有着非同寻常的意义,不要走极端和偏激。

当考生在某一点上站稳,却仍需要将眼光涉及另一点,将两点结合,逼迫考生深入思考:如何对待,才能造就和谐人生。如何根据自己的人生境遇去平衡柔软坚硬,造就和谐自我。挖掘矛盾背后的逻辑合理性,体现对学生思辨能力的考查。至此,什么是和谐人生?健康、快乐、幸福、自适等就是一种和谐人生。故而,无论是柔软,还是坚硬以适度为好,适度才能造就一种幸福、自适的人生。


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有利于形成学习策略,提高学习效率;有利于培养自主学习能力;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使学生终身受益Mr. Johnson had never been up in an before and he had read a lot about air accidents, 在教师讲课之前,自己先独立地阅读新课内容。初步理解内容,是上课做好接受新知识的准备过程。有些学生由于没有预习习惯,对老师一堂课要讲的内容一无所知,坐等教师讲课Mr. Johnson was very worried about accepting. Finally, however。加油就会成功。生命不息,学习不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a750cf446aec0975f46527d3240c844769eaa0b5.html

《[精品]福建省三明市第一中学2018届高三语文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含解析).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