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晓霞:引路者、叛逆者、完美情人

发布时间:2013-10-20 12:02:49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田晓霞:引路者、叛逆者、完美情人

姓名:冯博文 指导老师:王建光

摘要:在路遥《平凡的世界》中,给我们塑造了众多个性鲜明的女性形象,这些女性形象都具有纯真善良,勤劳贤惠,自强自立和忠于爱情的优秀品格。而田晓霞无疑是具有现代女性独立特质的一名女性。她不仅大胆泼辣,活泼聪颖,对知识的追求有一种韧性,具有较高的现代意识和较为开放的心态。而且在感情上,她的爱情也是让人感动的。笔者在本文中着重通过对田晓霞形象的分析探究田晓霞的完美性以及作者的创作情结。

关键词:田晓霞 女性形象 完美恋人

一、孙少平眼中的田晓霞 :引路者——作为《平凡的世界》中的女性形象之一,她是路遥心目中的女神。在她的身上,我们看到了具有独立意识的现代女性的知识美。在整部作品中,她与其他的女性形象形成鲜明对比,他不仅继承了父辈们善良的品格,同时也接受了现代文明的陶冶,在她的性格中,充溢着生命的力量。

(一)在与孙少平的爱情中,她是他的精神支柱。他们的爱情简单而动人,更让人惋惜,他们之间的差距是如此之大,这在他们第一次见面时就深深的表现出来。当田晓霞问孙少平:“你和润生是一个班的?”此时的孙少平可能是因为胆怯或者害羞或者是陌生,只是“嗯”了一声。文中写到“少平一下子感到脸炭火一般发烫,他首先意识到的是他的一身烂脏衣服。他站在这个又洋又俊的女同学面前,觉得自己像一个叫花子到她家门上讨吃来了。”孙少平觉得在这样的处境下,自己很尴尬,而田晓霞则是很热情很大方的给他泡茶,在少平不喝的情况下她又开玩笑的说道:“我这个老乡真是太不像话了。田晓霞是很开朗的一个女生,而且活泼大方,后面又写道田晓霞外面的衫子竟然像男生一样披着,这让孙少平感到无比惊讶。也许孙少平的心里还保持着那种对传统女性的审美标准和道德规范,而田晓霞是在干部家庭和城市环境中长大的,又喜欢读书,善于思考,具有洒脱的男孩子般的性格。

随着时间的推移,他和田晓霞之间的接触也变得多了起来,从一起参加文艺宣传队到后来出于对知识的共同追求,无疑使他们之间那种简单的关系稍稍拉近了一些。由于田晓霞的个性和对事物非同一般的认识,孙少平佩服田晓霞,并且开始和她交流自己的想法,当然这种交谈只是对报纸上文章的一些看法而已。由于田晓霞父亲的缘故,孙少平经常能从田晓霞那里读到一些内部刊物,或者说是在他看来比较先进的,包括后来的《天安门诗抄》,这无疑使孙少平变成了田晓霞在追求知识道路上的同路人。当田晓霞请孙少平吃饭时,孙少平觉得自己只有和田晓霞在一起的时候,他这个年龄和女同学交往的羞怯心理,才不至于成为一种严重的障碍。在毕业的时候,田晓霞不忘嘱咐孙少平不要放弃读书,当孙少平结束了教师生涯,回家当农民的时候,他想起了田晓霞,而每次想起她,他总会感到一种惆怅和苦涩,他下定决心去外面闯荡,靠自己的双手去奋斗。当他在黄原县城的电影院门前碰见田晓霞时,并没有因为两人的巨大差距而相互变得陌生,反而变得更加自然和亲切。而这次两人因精神上的共鸣和志趣相投,迸放出绚丽的爱情之焰,一切都水到渠成田晓霞始终表现出的是活泼聪颖,美丽大方。在孙少平的眼中,她是他精神的导师,他们的爱情虽然简单,却很美,没有过多的见面机会,没有多少时间约会,有的只是彼此间的书信和深深的思念。这在世俗的眼里,他们是绝对不般配的,但田晓霞却不以为然,在建筑工地上,她不顾揽工汉们粗鲁的叫喊,很自然的去找少平,给他更换被褥。她甚至计划好他们的将来,她骄傲她那掏碳的男人通过这些我们不难看出田晓霞对孙少平的感情之深。他们之间的爱情没有身份地位的差距,这与传统的恋爱观念形成鲜明对比,将田晓霞现代独立知识女性的特点体现的淋漓尽致。

在路遥的笔下,曾有两个人物和田晓很相像,一个是《人生》中的黄亚萍,另一个是《在困难的日子里》的吴亚玲。黄亚萍思想现代,个性开朗,这一点同田晓霞相象,但黄亚萍对高加林的爱专横而主动,且黄亚萍和加林二人思想上虽有相通的地方,但黄亚萍却并不完全理解高加林,这同田晓霞少平相知相印有很大的区别。吴亚玲曾在马健强最困苦之时竭力帮助他,但仅限于生活上的资助,谈不上精神层面上的相互辉映。

田晓霞作为路遥塑造的一个较为完美的女性形象,更多的体现出的是作为知识女性在爱情中的人格美,爱情对于她来说,是两个人一起对人生意义进行追寻的长途,是与力量相当的对手开展的一场愉快的思想博弈。她对爱情的执着不单单是精神的契合和感情的共鸣,也是对孙少平生活的一种体悟与理解,因此她的选择是以双方建立平等对话为标准。尽管她和孙少平的道路是不同的,但她完全理解孙少平的所作所为,让孙少平意识到尽管生活上处于窘境,但在人格上与任何人都平等。她打破城乡等级观,与一个农家子弟建立爱情关系,就是最有说服力的方式,证明了孙少平男性的魅力和生命的价值,在一个不平等的社会里赢得精神上的平等。通过孙少平与田晓霞的爱情,路遥很巧妙的将田晓霞这一形象的完美性表现了出来。

(二)在生活中,田晓霞是一个热心,而且大胆泼辣,自我意识极强的女性,温和,自由,平等的家庭环境为她的个性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氛围。由于父亲的影响,她从小就喜欢读书,并且受过完整的教育,感触着现代文明的气息,具有较高层次的文化修养,由于她父亲的支持,再加上自己的努力,使她分析事物的能力逐渐成熟起来,有时竟然不同意报纸上的说法,这一点使孙少平颇为吃惊。而且能对当时的报纸,作家有自己的看法,现代女性的知识美在田晓霞身上得到了完美体现。在她上学期间,始终保持着待人热情,刚强自立的品性,并且喜欢冒险,大胆泼辣,具有男孩子般洒脱真率的性格,这使她对待生活一如既往的积极,正是这种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和她自己的不懈努力,使她顺利的考上大学。她作为孙少平的精神导师,存在的意义不单单是启发引导孙少平,还有在八十年代城乡巨变的环境下去充分展示自己的才华,实现自身的人生价值。在田晓霞的身上,我们始终能看到作为一名现代知识女性的社会责任感和新时期的激情,这与作品中的其他人物形成对比。她的生活是优裕的,可她并没有因此而觉得满足,再加上她读到的东西比较多,使她的思想变得开放前卫,她不得不担起作为新时代女性的责任,去完成自己赋予自己的使命。

(三)田晓霞作为一名记者,她有思想,喜欢冒险,而这些都是作为记者所必须的。天性的驱使使她不甘心做一名教师,从黄原师专毕业后,她对自己的事业做出了规划,她希望自己的一生充满火热的情调,因此她抓住了偶然的机遇当了记者 。在工作中,她总是表现出积极上进的一面,很快便成了省报的优秀记者,强烈的事业心的驱使使她对待工作的态度如同对待人生一般。作为记者的冒险精神又使她果断的下矿井去了解煤矿工人的劳动情况和真实生活,同样,不顾一切的冲锋精神使她在暴雨中奔赴前线捕捉洪水灾情的第一手消息,最终在陕南抗洪前线采访时,为救落水的小孩而献出自己年轻可爱的生命,也给自己超凡脱俗的爱情划上了句号。“她几乎想都没想就跳入水中,最后一瞬间,她眼前只闪过孙少平的身影”,[1]书中这样写道,路遥在写到田晓霞去世后,曾痛哭流涕,喃喃自语:“田晓霞死了,田晓霞死了。”是的,她为了自己热爱的工作献出了生命,却换得另一个生命的继续,这不得不使我们感动和惋惜。

二、平凡的女性群像中的田晓霞:叛逆者

《平凡的世界》中,女性占有重要的位置,她们在作品中所占的笔墨虽不多,但却各其性,形象鲜明而生动。田晓霞就是这众多女性中的一个,她作为知识女性的代表,将新时期女性的完美体现得淋漓尽致。

(一)农村女性的传统美德与现代城市女性的知识美在《平凡的世界》里,路遥为我们塑造了三类女性形象,传统的农村女性形象,从农村走向城市的女性形象,城市女性。在对传统女性形象的塑造中,除了一部分涉及她们的劳动,工作外,大部分集中在她们对待爱情婚姻的态度以及围绕这一中心时间所采取的行动上。《平凡的世界》里,有很大一部分是传统女性,她们生长在农村,由于家庭的贫困以及传统思想的影响,她们很少接受现代的学校教育,缺乏独立自主的意识,认为女人的存在时属于男人的,她们的存在只是为了更好的证明别人生存的意义。这些女性形象中比较有代表性的是孙兰花和贺秀莲,她们是风格很相近的一类传统女性,都以一个看似简单又让自己终身恪守的理由选择了一个男人,无怨无悔的为自己的选择去承受苦难。孙兰花和贺秀莲正是中国广大传统女性形象的真实写照,“生活在新时代的孙兰花和贺秀莲并没有摆脱传统女性的生活方式,她们得到社会和男性的认可,被认为是具有传统美德的贤妻良母”[3]不管生活多么苦,多么累,她们依然死心塌地的追随着自己的选择,她们心甘情愿的居于从属地位,为了自己的男人和家庭她们吃苦耐劳,无怨无悔无私的奉献着自己,默默的承受着苦难。

在《平凡的世界》里,除了像贺秀莲和孙兰香这样的城乡交接地带的女性外,还有一部分现代城市女性,她们生活在城市,接受现代教育,从而具有明显区别于传统伦理道德的现代意识和比较开放的心态。这些女性负载着时代的气息,“她们是时代的新人,完全摆脱了传统女性性格上的懦弱成分,屈服于命运、屈服于传统道德、逆来顺受等落后观念已从她们身上彻底消失,取而代之的是中国现代知识女性自我意识的觉恶性与成熟,是思想的深刻和眼界的广阔,是对于自身命运的很好把握。她们对自身幸福真心追求的信念和勇气,对事业尽心尽责的态度与作为,在改革大潮中的独立与自尊,深切的感动着每一位读者,也演绎出了一段为世人瞩目的更为精彩的人生。”田晓霞是这类形象的典型代表,她思想开放,敏锐,个性鲜明,散发出时代的气息和新时期的激情,给人一种焕然一新的感觉,她与传统农村女性形成鲜明对比。田晓霞从小生活在城市,接受现代文明思想的熏陶,较为完整的接受了现代教育,是与封建传统思想相对而立的 ,她大胆泼辣,刚强自立,具有极强的独立意识。家庭物质条件也比较优越,父亲是原西县的革委会主任,母亲是人民医院的大夫,从未有过物质上的困惑,所以对生活充满了理想化。同时,她的父亲作为一个有着深厚意识的改革家,对她的思想产生了重要影响,再加上她从小爱读书,这种环境下,培养了她善于思考,对事物有着独到见解和不凡的分析能力。后来她在黄原师专毕业后当上了记者,就像她父亲田福军想的:他都没有想到最适合女儿的职业就是记者,她思维敏捷,知识面广,而且性格泼辣又爱跑动,不怕苦——这些都是做记者必须的因素,况且天性中的闯荡和冒险精神支配她不喜欢做平淡的教师。

(二)对爱情的思考与选择对于田晓霞现代女性形象的塑造,作品表现她对事业追求的同时,主要集中表现在对她与孙少平爱情的思考和选择上,这与传统女性构成了鲜明对比。孙少平和田晓霞两人思想上的沟通往往使他们在阅读同一部作品是能产生共鸣,没有一个男人像少平一样,使她在情感上有种亲近感。在麻雀山上他们前一后唱着《白轮船》,激发了两人的爱情种子,这位地委书记的掌上明珠向到处流浪揽工的孙少平开启了那扇芳菲的心门。当田晓霞以记者的身份到煤矿看望孙少平,并向他解释她与男同事的误会时,他们紧紧抱在一起痛哭,这让他们的心更是贴在一起。田晓霞抛开了世俗婚姻“门当户对”的观念,她注重的是与孙少平精神的契合和感情的共鸣,把男女双方是否相爱作为衡量婚姻是否成功和美满的标准,她是一个爱情至上主义者,她的爱情是在物质之上的,因此她抛开物质寻求精神的契合,只要她与孙少平精神上相通就是了。以她的靓丽、气质、职业、家庭,身边不乏优秀的男人作为她的人生伴侣,但她的选择确实孙少平,并且从未动摇,即便后来当了记者,她对孙少平的爱意也不改初衷。在孙少平、田晓霞的爱情中,田晓霞一直处于主动的位置,这样的主动一方面源自田晓霞洒脱的性情,另一方面也与田晓霞的爱情理念有关。她在日记中写到:“爱情对我虽是‘初见端倪’,但已使洗尘泥,飘飘欲仙了,我放纵我的天性,相信爱情能给人制造力量,我为我的‘掏碳丈夫’感到骄傲。是的,真正的爱情不应该是立利己的,而应该是利他的。是心甘情愿与爱人一起奋斗并不断自我更新的过程,是融合在一起——完全合在一起的共同斗争!

《平凡的世界》中孙少安、田润叶、贺秀莲的爱情属于身份差异所导致的情感回归,那么,孙少平、田晓霞的爱情就是勇敢而理性地超越了物质身份的差异“不必见怪,不必见外”这八个字是田晓霞对孙少平的真情表白。田晓霞领着孙少平的哥哥少安去找少平,烛光映照下浮现在眼前的是孙少平因过度的体力劳动留下的痂纵横的脊背,以及地铺上破烂不堪的被絮。田晓霞早有心理准备,将少平的生活想象得极为艰苦,但一见之下,竟比想象更充满“苦难”的色彩,于是第二天清早,就给孙少平送去了一床格子床单和绿底白花的新被,并留下了这八个字。在《平凡的世界》里,润叶给少安、金秀给少平都递过小纸条,润叶写的是“少安哥,我愿意一辈子和你好”,属于传统式的含蓄;金秀则比较直白,“哥,我爱你……”,体现了现代青年的主动出击。相形之下,唯有田晓霞的八个字,饱吸着情感,蓄势待发,率真而蕴蓄。两个“不必”,既彰显晓霞坚定的个性,又拉近了与少平之间的距离,透露着亲近的情意。而且四字短语,前后同一结构,只有一字之差,纯出天然,没有雕琢,没有做作,但自然地渗透着她对孙少平的情感,极为雅致。透过这些,我们不难看出田晓霞在与孙少平爱情中所表现出的独特个性,的书、她对事情的看法、洒脱的性情以及在物质上的关怀,都让少平意外地获得精神满足和心灵愉悦,所以少平怀着做一个城里人的梦想向晓霞靠近并渐渐进入一种亲密关系是极其自然的。他们俩的精神世界相互敞开、相互温暖、相互照亮。他们的爱情是有感情基础和精神根基的,不容易被外力所击垮,即使少平因地位悬殊而心理彷徨,但对如此坚固的爱情堡垒来说并不是致命的

路遥眼中的田晓霞:完美恋人

)作者的遭遇与其创作路遥的人生情感经历是影响他笔下主人公的爱情遭遇必然因素,抑或说是路遥小说主人公的爱情遭遇折射出作家婚姻的不幸福。童年留给路遥影响最深的恐怕是饥饿了1949年,他出生在陕北黄土高原清涧县一个贫苦的农民家庭生活的异常艰辛,父母养不了他,为减轻负担,七岁的路遥被父亲带着一路乞讨来到两百华里以外的延川县过继给伯父。在《早晨从中午开始》里,路遥描述了当时的情景:这时候,我有两种选择:一是大喊一声冲下去,死活要跟我父亲回去……我那时才是个七岁的孩子,离家乡几百里路,到了这样完全陌生的地方我特别伤心,觉得父亲把我卖了。就这样,路遥离开了父母的关爱,来到一个完全陌生的地方一个完全陌生的家庭。饥饿似乎暂时没有了,但随之而来的则是情感的缺失。这种缺失给路遥留下了终身的阴影,直到他弥留之际还喃喃低语:爸爸妈妈可重要哩……爸爸妈妈可亲……这两句话背后凝聚了多少感情、多少思考、多少人世沧桑,而又凝聚了多少无言的苦难?也许,只有从他留下的作品中探寻了。苦难的经历孕育了路遥悲苦的人生,这些直接或间接影响到了路遥的生活层面,然后内化为心理因素,直接影响到路遥的创作风格和爱情取舍。

路遥最美好的初恋对象是来自清华附中的女知青林琼(一名为林红),路遥把自己一生中最纯真、最美好的情感都献给了她。路遥曾经对朋友说过,为了林琼,死都值得! 当时有一个铜川二号信箱的招工指标,路遥和林琼都被大队、公社推荐到县上,指标有限,就给了路遥。路遥却背着林琼把自己的指标让出来,让林琼先进工厂。有过上山下乡经历的人,都知道招工指标在那个年代是何等重要刚刚被免了县革委会副主任的职务不久,处在生命旅程中最为困难的时期的路遥,情感应该是他唯一的寄托了,哪知道这个时候,他的恋人又通过内蒙古的一个知青向他转达决裂的意思。仕途失意,爱情失恋,使年轻的路遥非常痛苦,他第一次伤心地痛哭

后来经朋友介绍路遥认识了女知青林达,林达也是清华附中的学生,又同在关庄公社的沟村插队。林达先在关庄公社当妇干,后来被调到县革委会通讯组应该说,路遥与林达的恋爱也是非常热烈的。1978年元月25日,恋爱了六七年的路遥与林达,在延川县结婚了。在十多年的家庭生活中,路遥和林达后来闹起矛盾。路遥夫妇两人都是强性子,路遥以生命作抵押投入文学创作,无论对于自身还是对于家庭都很难顾及,而林达也是一个事业心极强的女性,让她放弃事业心甘情愿地去做一个家庭妇女,那是万万不可能的。特别要命的是,林达又时时事事极为敏感地保护着她的自尊心和独立人格意识,比如单位派她出门办什么事,别人介绍她这是路遥夫人,关照点吧!她就特别反感,似乎她办事必须凭借路遥的面子,而不是凭借自己的能力。两强相遇,日常磕磕碰碰的事自然难免,其实早在路遥去世前十年,两人的矛盾就曾闹得厉害,甚至考虑过是否分手——这实在是他们性格的悲剧。

从路遥的人生遭遇,我们不难看出其创作的影响,孙少平是路遥作品中塑造的主人公,他苦难的人生经历和不屈不挠的抗争不能不说是路遥苦难经历在作品中的定格与显现。在路遥的人生旅程中,除了不堪回首的苦难童年外,还有的就是坎坷而不幸的爱情婚姻生活。年少因家境贫寒,七岁就被过继给伯父收养的路遥,在成长的历程中无可避免地带上悲苦和伤感的情素。青年时期又被深爱的恋人抛弃,使路遥孤苦悲凉的心境再一次被撕裂,这样的结局,不得不使路遥自卑起来,但路遥不同于他人,自卑的背后,他内心反而变得异常的坚硬,这是反思的结果,也是他不断探索后的冷静。

(二)作者的个人处境与田晓霞的关系在中年的创作事业上,路遥还是孤苦无依的,尤其是在创作《平凡的世界》时,妻子林达在他艰难的创作过程中,并没有陪伴在作家身边自己作品里漂亮女人们是他最好的情人,而田晓霞是他的完美情人悲凉凄苦的生活经历,早早就夭折的初恋,百孔千疮的婚姻,在创作《平凡的世界》的路上艰难行走的路遥,感到异样的凄冷和孤单,漫漫的创作长路里,作家急需要一种力量来支撑和慰藉。这样孙少平和田晓霞的爱情便应运而生了!这是一种作家想象中的爱情——它纯洁、它善良;它不管社会地位的悬殊,也不论门当户对;它是一种完美的组合,更是一种心心相印的自然流泻路遥是忠于现实的,他知道自己演绎的理想爱情在现实生活中是不可能存在的,孙少平与田晓霞的爱情只能活在想象中,像海市蜃楼,可望而不可企及。最后狠下心来,安排了田晓霞的最后归属——让她在一次救人途中牺牲。

通观路遥的文学作品再结合他的人生情感遭遇,我们不得不承认在《平凡的世界》里,孙少平和田晓霞凄美的爱情故事,是作家路遥在自己不幸的爱情婚姻生活下寻求的一种精神慰藉和情感解脱。孙氏兄弟在爱情婚姻上的追求和最后归属体现了路遥对爱情婚姻的探索和反思,孙少平和田晓霞绝美的爱情故事凸显作家爱情的坎坷和婚姻的不幸福。

路遥的悲剧性生命体验是形成他小说悲剧意识的基础。但他并不是一个彻底的悲观主义者,而是一个生活的不幸者,是一个情感的受伤者,也是一个思想的敏锐者。他在短暂的生命旅途中领略了人生的苦难,并把个人的人生经验上升为艺术的生命体验,把生活中最富有诗意的部分抽取出来,以文学艺术的形式表现他对生活的感悟和理解。因此才有了众多个性鲜明的人物形象,才有了田晓霞——她是路遥在作品中的“情人”,同样,她是完美的。她身上有鲜明的时代特色,引人深思,催人奋进,使读者在崇高美的精神激励下更积极地面对现实和人生。

参考文献:

[1]路遥.《平凡的世界》[M].人民文学出版社,1993.

[2]路遥.《人生》[M].北京: 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2009.

[3]魏汉武.路遥小说中的女性形象评析.文学教育,2009.

[4]刘增杰. 中国现当代作家作品专题研究.南开大学出版社,2002.

[5]李建军.《路遥十五年祭》.新世界出版社,2007.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a7288648caaedd3383c4d3dd.html

《田晓霞:引路者、叛逆者、完美情人.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