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外阅读】黎明之前最黑暗

发布时间: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黎明之前最黑暗”
地球的运动产生了白天和黑夜,由于大气的散射作用白天和黑夜之间总有个过渡的阶段,详细的情形如下:日出之前和日落之后,太阳高度角低于0",太阳处于地平线以下,太阳光照射到大气高层,大气中各种气体分子浮尘等对光线有一定的散射作用,使地面获得一定的照度,气象学上称之为曙暮光日出之前称为曙光,持续的时间也称黎明,日落后称为暮光,其持续的时间也称为黄昏)。日落后随着太阳在地平线以下的角度增大,受到太阳照射的大气层越来越高,而大气中的气体分子也随着高度的增加迅速减少,致使天空中散射光的强度越来越弱,地面的照度越来越小相反,日出前,天空散射光的强度逐渐增强,地面照度也逐渐增大。人们一般把曙暮光分为三种:其一是民用曙暮光,在晴朗的日子里,太阳没入地平线下时便是暮光开始,随着太阳在地平面以下角度的增大,到达地面的散射光也不断减少,当太阳在地平面以下6“时,天空中一等星开始可见,户外看书受到限制,这时民用暮光结束;其二,当太阳在地平面以下12“时,天空中明亮的星已可见,航海船只需使用信号灯,此时航海暮光结束;其三,当太阳在地平面以下180时已经能对六等星进行观测了,这时天文暮光结束。从暮光开始到暮光结束称为暮光持续时间。曙光的出现顺序恰与日光相反。曙暮光的持续时间因季节和地理纬度而异:夏季大于冬季,低纬小于高纬。
“黎明前的黑暗”正是和曙光的关系较为密切,当漫漫长夜将要结束,旭日将要东升的时候,地平面以下的太阳光照射到地球上空2000千米--3000千米的高层大气,这一照太阳光的散射光就把原来的星光冲淡了,由于高层大气较为稀薄,它所散射的阳光不能充分透过稠密的低层大气传到地面上来。这样地球上既没有星光的照射,又受不到大气的散射光,没有照耀的阳光,于是就变得一片黑暗。因此,这时比一昼夜中其它时间更黑暗。
有人认为:在黄昏之后,也有象黎明前的那样一段黑暗的时刻,只不过黄昏时分的情况是这样,由白天转向黑夜,天就该越来越暗,不象黎明时天该大亮却突然有阵子黑暗那样引人注目。实则不然,二者之间还是有一定的差别。通过对气温的分析,我们可以了解到:黎明前是一天中气温最低的时刻,气温低时,各层大气中的水汽都最大程度地凝结成液态水或者固态水,大气中的水汽含量很少,从而散射的质点减少,而使散射作用减弱,对太阳光的散射也达一天中最少,故黎明前是一片黑暗的。对于我国的东南沿海而言,东部濒临太平洋,一般情况下大洋表面较陆地表面先受到太阳光的照射。大洋洋面犹如一面硕大无比的镜子,能反射太阳光。黎明之前,由于大气的散射作用,天空中出现了浅浅的鱼肚白,而后太阳渐渐升起,对大洋而言,太阳高度不断增大,大洋面这个镜子对太阳光的反射角越来越小,导致到达陆地高层大气的光线减少,使得散射越来越弱。这也是黎明前黑暗的原因之一。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a62938da5cf7ba0d4a7302768e9951e79b8969a1.html

《【课外阅读】黎明之前最黑暗.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