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疑与学问

发布时间:2019-07-23 07:47:16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怀疑与学问

教学目的

1.学习本文先作论述后提出论点的写法和层进式论证法、对比论证法。

2.学习本文明白朴实、简洁准确、通达流畅、长短相宜的语言。

3.认识怀疑思索对做学问的重要意义。

教学设想

本文是历史学家顾颉刚写的一篇谈治学方法的短文。他根据古代著名学者的治学经验和自己的治学经验写成此文。文章写得通俗易懂,明白晓畅,短短的篇幅把几个重要的道理讲得清清楚楚,且有深度。

本文有不少值得学习的东西。论点的提出,论据的使用,论证的特点,语言的特点,都有值得学习之处。这些方面,有的在第四单元议论文中见到过,有的则是本文中比较突出的或新出现的。

教学重点可放在理清文章结构以整体把握文章、先作论述后提出论点、层进式论证、正反说理对比论证、语言特点等方面。

用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重点

理清文章的结构层次

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

教师:一个人从事学习,总是希望学有所获,学有所成的。但是,从实际情况看,并非所有的求学者其最终收效都一样,其最后成果都相同,有的人收效好,成果大,而有的人却收效差,成果小,彼此有差异,有的甚至差异很大,非常悬殊。无论历史上,无论现实中,都存在这种情况。这是什么缘故呢?我们如何才能让自己学习的收效好些,成果大些呢?研究这个问题,吸取有益的经验,对我们搞好学习是十分必要的,十分重要的。《怀疑与学问》这篇文章谈的就是这方面的问题,文中提出了一些很有启发,很有价值的见解,学好这篇文章对我们很有意义。

2.布置阅读思考题

教师:为了有重点地学习这篇文章,我提出几个阅读思考题,同学们学习课文时考虑这些问题应如何回答。

思考题一:本文的结构层次如何划分?各部分的内容是什么?

思考题二:文章的总论点是什么?总论点是如何提出来的?

思考题三:分论点是什么?分论点的提出有什么特点?分论点与总论点之间有何联系?

思考题四:哪些地方用了对比论证?

思考题五:本文的语言有什么特点?

3.学生各自阅读课文,考虑思考题的回答,着重考虑思考题一(结构层次)的回答。

4.学生朗读课文(叫两个学生朗读)

5.讲解文章的结构层次

提问:这篇文章的结构层次如何划分?各部分的内容是什么?(同学回答毕,教师酌情适当讲评。)

讲解:这篇文章有六个段,分两个部分:

第一部分(第12段)提出文章的总论点。第一段是一句引用:“‘学者先要会疑。棗程颐第二段也是一句引用:“‘在可疑而不疑者,不曾学;学则须疑。棗张载这两段全是引用,本文用以提出的文章的总论点到底是什么呢?同学们用自己的话来表达这个总论点,该怎么说呢?这两个问题,大家课后再考虑考虑,下节课来回答。

第二部分(3?段)阐明总论点,这是本文的论证部分。这个部分分两层写:第一层是第3?段,第二层是第6段。这两层各围绕什么中心来写?它们和总论点之间有何联系?这两个问题同学们在课后也考虑考虑,下节课来回答。

布置作业

完成思考题二一六

 

第二课时

 

教学重点

1.先作论述后提出分论点。

2.层进式论证、对比论证。

3.明白朴实、简洁准确、通达流畅、长短相宜的语言。

教学过程

1.逐段讲解课文

12

提问一:第12段提出了文章的总论点,这个总论点是什么?

讲解:本文的总论点是借用古代学者的名言提出的,总论点是:学者先要会疑,或者是学则须疑。如果用我们自己的话来表达,总论点是研究学问必须有怀疑精神

提问二:引用学者的名言以提出论点,这种写法有什么好处?

讲解:这种写法,既提出了论点,同时学者的名言本身也是一个证明论点的有力论据,这就使得论点的说服力更为增强。

3

教师:第三段在文章中是个重要段落,但理解起来有一定难度,同学们阅读时要多加思考。这段文章一共是四句话:“①学问的基础是事实和根据。事实和根据的来源有两种:一种是自己亲眼看见的;一种是听别人传说的。譬如在国难危急的时候,各地一定有许多口头的消息,说得如何凶险,那便是别人的传说,不一定可靠;要知道实际的情形,只有靠自己亲自去观察。做学问也是一样,最要紧最可靠的材料是自己亲见的事实根据;但这种证据有时候不能亲自看到,便只能靠别人的传说了。对这段文章,有几个问题需要弄清楚。

提问一:对这段文章四句话之间层次关系的理解,下面几种看法哪种是正确的?为什么?

A.①│② ③ ④ B.① ② ③│④

(并列) (并列)

C.①│② ③ ④ D.① ② ③│④

(因果) (因果)

讲解:D是正确的。因为学问的基础是事实和根据,而事实和根据的来源有两种(一种是自己亲眼看见的,这种可靠;一种是听别人传说的,这种不一定可靠。譬如国难危急的时候……),所以做学问所依据的材料也有两种(一种是自己亲见的事实根据,这种材料最要紧最可靠;一种是别人的传说,这种材料不一定可靠)。

提问二:第三句譬如在国难危急的时候……”,是举例论证还是比喻论证?

讲解:这句是比喻论证,设喻以说明事实和根据的两种来源,不是举例论证。如果举例论证,那就要举出做学问的实例,譬如后面所言,并非做学问的实例。

提问三:第三段在文章中起到哪些作用?

讲解:这段在文章中起到三个作用:一、引出下文,使文章上下紧紧相联。这段讲了做学问的一个必不可少的依据是靠别人的传说,自然就要出现一个问题棗如何对待这传说,而下文紧接着就谈论这个问题。二、形成层进,使文章论说深入一步,进了一层。这段讲学问的基础是什么,下面进一步讲如何对待这个基础,内容深入了。三、铺石垫基,使文章的说服力增强。做学问应该如何对待传说这个关系到全篇中心议题的问题,本段虽未加以论说,而别人的传说,不一定可靠这点已在本段得到说明,这就为后文论述做学问应该如何对待传说垫下了基石,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

4

提问一:第四段分三层意思,是哪三层?

讲解:这段分三层:第一层(开头到这是做一切学问的基本条件)指出怀疑的精神”“是做一切学问的基本条件对于传说的话,不论信不信,都应当经过一番思考,不应当随随便便就信了。我们信它,因为它;不信它,因为它’”,这种事前的思索不随便轻信的怀疑精神乃是做一切学问的基本条件。第二层(我们听说中国古代有三皇、五帝……有什么科学根据)举二例(三皇、五帝的传说、腐草为萤的记载)具体说明如何以怀疑的精神对待传说。第三层(末句我们若能这样追问,一切虚妄的学说便不攻自破了)指出怀疑的精神对做学问的重要意义。

提问二:本段的中心在哪层?为何?

讲解:本段的中心在第三层。第一层提出文章的总论点(怀疑的精神做一切学问的基本条件,第二层是举例说明在做学问中如何以怀疑精神对待传说,第三层则是在第二层说明的基础上作出结论,指出怀疑精神对做学问的重要意义在于攻破一切虚妄的学说。本文是在提出总论点后设立分论点加以论证,第三段以一个方面论证总论点,阐明为什么怀疑精神是做一切学问的基本条件,这是第一个分论点的内容,本段第三层说的就是这个内容。

5

提问一:第五段和第四段同是谈怀疑精神对做学问的意义,为什么写了第四段还写第五段?两段的内容有何相异?

讲解:一、第四段说的是对于传说要用怀疑精神对待,第五段则说我们不论对于哪一本书,哪一种学问,都要经过自己的怀疑。各种各样的书本,各家各派的学问,做学问者时时在评判,常常要弃取,这方面论及了,文章的论述才算是全面,漏掉了,将是缺陷。写了第四段,又写第五段,可见作者构思的周到。二、第四段侧重说怀疑思索是为了取,攻破一切虚妄的学说,第五段侧重说怀疑思索的三个步骤及其目的:因怀疑而思索,因思索而辨别是非;经过怀疑’‘思索’‘辨别三步以后,那本书才是自己的书,那种学问才是自己的学问。

提问二:本段用了哪几种论证方法?

讲解:本段用了正反对比(因怀疑而思索……否则便是盲从,便是迷信)和引用名言(孟子所谓尽信书不如无书)两种论证方法。

6

提问一:第六段第一句怀疑不仅是消极方面辨伪去妄的必须步骤,也是积极方面建设新学说、启迪新发明的基本条件在文章中起何作用?

讲解:这句在文章中起两个作用:一、揭示第一个分论点,提出第二个分论点。第三、四、五段在总论点提出后,先作论述,然后在这句的前一分句揭示第一个分论点棗怀疑辨伪去妄的必须步骤,这个分论点说明怀疑精神对做学问的重要意义的一个方面,从一个方面回答为什么说怀疑精神是做一切学问的基本条件,阐明了总论点;后一分句提出第二个分论点棗怀疑建设新学说、启迪新发明的基本条件,这个分论点从另一方面回答为什么说怀疑精神是做一切学问的基本条件,阐明总论点。二、承上启下,使前后部分紧密相联,全文浑然一体,而且使前后部分具有层进关系,论述深入一步。前一分句承上,是上文论述的总结,后一分句启下,提出后文要论述的论点。不仅……,也……”,分句之间是递进关系,使文章前后部分具有层进关系,论述深入一步。

提问二:本段包含几层意思?彼此如何联系?

讲解:本段包含四层意思:一、首句提出本段论点,即第二个分论点棗怀疑建设新学说、启迪新发明的基本条件。二、(对于别人的话……一切学问才会起来)讲道理论证论点。先从反面阐明:对于别人的话,都不打折扣的承认,那是思想上的懒惰。这样的脑筋永远是被动的,永远不能治学。再从正面阐明:只有常常怀疑、常常发问的脑筋才有问题,有问题才想求解答。在不断的发问和求解中,一切学问才会起来。三、(许多大学问家……要这样才能有更新更善的学说产生)举实例论证论点。这一层分两小层:第一小层是许多大学问家、大哲学家都是从怀疑中锻炼出来的,以清代大学问家戴震幼时读书向塾师发问的事例为证;第二小层概括指出一切学问家,不但对于流俗传说,就是对于过去学者的学说也常常抱怀疑的态度,常常和书中的学说辩论,常常评判书中的学说,常常修正书中的学说。四、(古往今来科学上新的发明到段末)归纳作结,照应论点。先从正面作结:古往今来科学上新的发明,哲学上新的理论,美术上新的作风,都是这样起来的。再从反面强调:若使后之学者都墨守前人的旧说,那就没有新问题,没有新发明,一切学术也就停滞,人类的文化也就不会进步了。

2.讲解两个重点

提问一:本文多次运用对比论证,一共有几处?

讲解:本文共有四处运用对比论证:一、第四段我们信它,因为它;不信它,因为它’”,从正反两方面说理,阐明我们对于传说的话,不论信不信,都应当经过一番思考,不应当随随便便就信了之因;二、第五段因怀疑而思索,因思索而辨别是非;经过怀疑’‘思索’‘辨别三步以后,那本书才是自己的书,那种学问才是自己的学问。否则便是盲从,便是迷信,通过正反两方面的结果,阐明我们不论对于哪一本书,哪一种学问,都要经过自己的怀疑的重要性;三、第六段对于别人的话,都不打折扣的承认,那是思想上的懒惰。这样的脑筋永远是被动的,永远不能治学。只有常常怀疑、常常发问的脑筋才有问题,有问题才想求解答。在不断的发问和求解中,一切学问才会起来,先从反面说理,后从正面说理,阐明为什么怀疑建设新学说、启迪新发明的基本条件;四、第六段古往今来科学上新的发明,哲学上新理论,美术上新的作风,都是这样(指对于过去学者的学说也常常抱怀疑的态度,常常和书中的学说辩论,常常评判书中的学说,常常修正书中的学说)起来的。若使后之学者都墨守前人的旧说,那就没有新问题,没有新发明,一切学术也就停滞,人类的文化也就不会进步了,先从正面概述事实,后据此事实从反面作一推理,阐明怀疑建设新学说、启迪新发明的基本条件

提问二:本文的语言有什么特点?

讲解:本文的语言明白朴实,简洁准确,通达流畅,长短相宜。如:我们信它,因为它;不信它,因为它’”。这短短两句,15个字,把对传说不信不应当随随便便就信的理由说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其理服人,无可置疑。一切学问家,不但对于流俗传说,就是对于过去学者的学说也常常抱怀疑的态度,常常和书中的学说辩论,常常评判书中的学说,常常修正书中的学说:要这样才能有更新更善的学说产生。这是一个长句,70余字,对这样才能有更新更善的学说的产生,作了准确的精辟的论述,蕴含着丰富的内容。一切学问家中的一切包括古今中外的学问家,无一例外。不但……,就是……”准确地表达了作者的意思;抱怀疑的态度和书中的学说辩论评判书中的学说修正书中的学说,具体、细致、深入、有序地说明学问家是如何才把新学说”“建设起来的;四个常常,多次重复词语,突出说明学问家是经常这样做的,表明这样做,这种精神,乃是做一切学问的基本条件要这样才能有更新更善的学说产生,这句是对上面论述的一个精当的总结,准确指出这样做是更新更善的学说产生的必要条件,阐明了分论点怀疑建设新学说、启迪新发明的基本条件更新、针对过去的学说而言,更善,说明优于过去的学说,更新更善,精当地说明了新学说的发展性,优越性。这70余字的长句,字字相宜,句句有用。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a5f28f2d0a4c2e3f5727a5e9856a561253d32159.html

《怀疑与学问.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