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鄂州市城市总体规划调整(2004-2015)》

发布时间:2012-06-26 10:28:43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鄂州市城市总体规划调整(2004-2015)》

[字号:大 ]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20080721

《鄂州市城市总体规划调整(2004-2015)》(以下简称总规调整),在市委、市人大的正确领导和大力支持下,由政府主导、规划牵头、部门合作、市民参与、依法编制,历时一年,现已编制完成。20052月市政府常务会听取了专题回报,200548经专家评审会审定通过。531,经市人大常委会审议通过。

  一、总体规划调整的基本情况

  《鄂州市城市总体规划(1998—2015)》自20019月省政府批准实施以来,为我市的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发展提供了科学的依据,为建设富裕型小康城市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但是,在城市发展进程中,因国家政策,区域城镇体系规划调整以及城市自身内外因素的改变,要求对总规予以调整。

  经省建设厅及市政府批准,从20045月开始,市规划局着手组织本次城市总体规划调整的编制工作。迅速成立“总规调整项目领导小组”及“总规调整项目技术组”。并邀请省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作为技术协作单位,聘请了同济大学、南京大学及华中科技大学的教授作为顾问,以利于提高城市总体规划的科学性、合理性,保障规划成果的超前性、可行性。

  本次总规调整,市总规调整领导小组坚持倡导“出门规划”及“公众参与”的设计理念,积极上门到市相关职能部门进行座谈,收集相关资料;通过政务网站等媒体征求市民意见,组织人员学习考察外省市总规调整的作法和经验;组织技术协作单位和专家学者进行论证咨询;综合意见,集思广益。为总规调整编制方式的探索与突破奠定了科学的基础;同时,市总规调整领导小组组织课题组完成了《鄂州市总体规划实施回顾与评价》、《鄂州市城镇发展空间构想》、《鄂州市主城区城市用地布局分析专题报告》等三个专题研究报告,为总规调整编制成果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支撑。

  二、总体规划调整的重大背景

  (一)国务院《关于加强城乡规划监督管理的通知》(国发[2002]13号)文件规定:“要求城镇体系规划、城市总体规划已经批准的,要补充完善强制性内容”。

  (二)省委、省政府作出了积极构建“1+8”武汉城市圈的重大战略决策,鄂州作为武汉城市圈核心圈层的城市,必须主动接轨,借梯登高,全面推动鄂州城市跨越式发展。

  (三)区域性产业布局的影响。武钢球团厂(1000万吨)项目落户城东五丈港地区,改变了原总规确定的用地性质,并且对城东地区的用地布局也产生联动效应。要求对城市用地布局进行调整。

  (四)区域重大基础设施建设带来的影响。一是由于鄂东大桥(黄石二桥)的选址及功能确定,导致“阿深高速”不再是原设想的经过鄂黄长江大桥,鄂黄长江大桥的主要功能将作为城市间联系桥梁,原来总规考虑的大桥连接线为封闭的高速公路,两侧用地未作为城市街道用地布局,必须针对发生变化的情况进行相应调整;二是由于武九铁路扩能提速,城区段铁路大幅外迁,为鄂钢及城区工业的向西拓展,提供了大片的用地空间。

  三、总体规划调整的主要内容

  总规调整不涉及城市性质、发展方向、城市规模等重大内容,仅对用地布局进行调整。调整的指导思想是以主动接轨、积极融入武汉城市圈为主导,以创建现代山水园林城市为目标,科学进行城市发展的“谋篇布局”,坚持科学发展观,迎接区域整合,突出自身特色,改善人居环境,增强城市综合竞争力。

  (一)以主动融入“武汉都市圈”为契机,优化鄂州城镇空间结构布局。

  积极呼应武汉城市总体规划的修编和城市发展态势,以及黄石城市发展的情况,调整鄂州的城市发展规划。

  1、城市发展战略是“壮大核心,强化集聚”。

  鄂州市在推进城市化进程中,要走出“城乡一体化”的误区,“城乡一体化”不是小城镇、小工业园“遍地开花”。必须集中力量,突出重点。优先发展主城区,重点发展四大园区城镇。通过政策调控、规划引导优势产业、特色产业和招商引资项目向主城区及葛店开发区、花湖开发区、红莲湖度假区、梁子湖旅游区集聚。

  2、城市主体的空间结构形态“一主三辅”。

  本次总规调整,提出未来二十年鄂州城市发展的规划构想:即形成以主城区为核心,以葛店高新技术开发区和红莲湖旅游度假区为依托,形成西片城镇群;以花湖开发区为依托,形成东片城镇群;以梁子湖生态旅游区为依托,形成南片城镇群的开放式城市主体空间结构形态。

  3、紧密依托大武汉,规划建设鄂州特色新城。

  规划将葛店“中国药谷”融入东湖“中国光谷”,通过与武汉东湖科技新城以及葛店镇、华容镇的城镇融合,把葛店开发区逐步建成科技新城;

  红莲湖旅游度假区规划将发展成为休闲度假、康体旅游和科技研发为主导的旅游新城;

  结合鄂钢易地技改项目的逐步实施,规划将临江黄柏山地区,逐步形成现代钢城;

  梁子湖生态旅游区,地处武汉郊区及武汉城市圈的中心地带,加强生态保护,立足生态旅游,把梁子湖生态旅游区规划打造成武汉城市圈的“市外桃源”、“梦里水乡”。规划将长岭逐步建成旅游城镇。

  4、城市东翼的规划重新审视。

  充分发挥花湖开发区与黄石市主城区联成一体,而又地处黄石大桥和鄂东大桥桥头堡地区的独特优势,规划建设成直接为黄石市区提供“三产”服务和直接承接黄石市区“退二进三”部分产业转移的工贸新城。

  (二)在区域基础设施规划方面,明确提出“三个一体化”:

  首先,实施鄂州与武汉综合交通网络一体化。

  一是公路交通联系实现“快速化”。

  鄂州市要规划建设六条东西向交通干线与武汉城市环道系统相对接。即:316国道、武鄂高速、双谷大道、武黄高速公路、鄂州六十口至武汉龙泉、太和(公友、涂镇)至江夏五里界镇。这六条联系干线中,316国道应提挡升级,鄂州大湾接武汉雄楚大道应规划建设成为城市干道,鄂州六十口至武汉龙泉及太和至江夏五里界镇这两条公路,应规划建成一级公路。同时,积极创造条件,实现武汉与鄂州两市公交车推行公交IC卡“一卡通”。

  二是充分发挥长江“黄金水道“的优势,整合沿江港口群。

  以武汉枢纽港为中心,将武汉与鄂州、黄石沿江已建和将建的各种长江港口,根据物流加以整合规划,按各地的货源、集疏运条件和港口优势,建设大、中、小结合,功能分工、协作配套的区域性港口组合群。我市沿江应规划七处功能互补的港口(葛店港、泥矶港、黄柏山港、北门港、五丈港、燕矶港、杨叶港)。

  三是近期利用武九铁路开通武汉——鄂州城际列车。

  远期规划鄂州市轻轨干线与武汉轻轨交通对接。

  其次,实施鄂州与武汉信息网络一体化。

  要统筹规划,系统整合鄂州市与武汉市的移动、联通、铁通、电信及宽带等资源,实现“网络共建、资源共享”。同时,以电子政务和企业信用信息资源共享为重点和切入点,共同开发建设综合性或专业性的公共信息交换平台。

  第三,实施鄂州与武汉电网、气网(西气东送)一体化。

  鄂州规划建设成为武汉城市圈中的核心城市,使鄂州城市系统成为武汉城市圈的子系统。

  (三)以“做大做强做优”主城区为目标,调整主城区规划布局,扩展城区空间,完善城市功能,提升城市品位,增强竞争实力。使我市主城区充分展示现代山水园林城市的风貌。规划要点:

  1、主城区空间布局为“一个中心、四个组团”。

  即以洋澜湖为中心,老城区组团、城南(莲花、洋澜、小桥)组团、城东(新庙、燕矶部分)组团、城西(凡口、临江及杜山部分)组团。四个组团之间以生态绿地相隔离。

  2、主城区用地布局形态为“四个三”。

  即三个风景区(西山、洋澜湖、葛山);三个工业区(凡口加工工业区、鄂钢、吴城、程潮工业区、五丈港工业区);三个综合居住区(老城居住区,莲花、洋澜居住区,司徙、文塘居住区);三个城市中心区(凤凰广场、长江大桥桥头堡、凤凰南路与吴都大道交汇处)。

  3、主城区的主要发展方向:

  城区主要向南、向东发展,城南新区规划面积占城区总面积的一半左右。城区重心南移,势在必然!

  4、主城区主干道网络结构为“八纵六横三环”。

  八纵六横道路总长118km,其中已建成和部分实施的60km,三环道路总长80km;城区内环圈内面积9km2;中环圈内面积26km2;外环圈内面积130km2

  5、主城区绿地规划为“点、线、带、面”体系。

  “点”:即新区城市干道每隔四百米左右规划一处街头绿地,结合布置公厕、社区服务站等公共设施;

  “线”,即新区城市干道形成各具特色的绿化分车带及人行道绿地;

  “带”即沿江、沿港景观绿化带、环湖景观绿化带(环洋澜湖东、南沿岸最少50之内土地不宜作为经营性开发用地进行出让,不准搞商品房开发),沿高速公路生态绿化带;

  “面”,即在保护、开发、建设、提升西山风景区、葛山风景区、莲花山风景区的基础上,严格规划保护好主城区东部、南部的一些自然山体不再被乱挖乱采。同时,规划九处城市公园(寒溪公园、桥头公园、中心公园、体育公园、牛头山公园、城东公园、天龙山公园、卧虎山公园、桔园公园等)。

  6、深入进行洋澜湖综合整治规划。

  主要规划内容是“截污、清淤、换水、净污、护岸、环道、绿化、清卫”。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a5d60a8ed0d233d4b14e694c.html

《《鄂州市城市总体规划调整(2004-2015)》.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