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师格言

发布时间:2018-07-02 00:17:44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名师名家师德格言 “先生不应该专教书,他的责任是教人做人;学生不应该专读书,他的责任是学习人生之道。”——陶行知 “在教师手里操着幼年人的命运,便操着民族和人类的命运”——陶行知 “因为道德是做人的根本。根本一坏,纵然使你有一些学问和本领,也无甚用处。”——陶行知 “教师的职务是‘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学生的职务是‘千学万学,学做真人’。”——陶行知 “智仁勇三者是中国重要的精神遗产,过去它被认为‘天下之达德’,今天依然不失为个人完满发展之重要指标。”——陶行知 “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者”——陶行知 “没有爱便没有教育”。——陶行知 “我们做教师的人,必须天天学习,天天进行再教育,才能有教学之乐而无教学之苦。自己在民主作风上精进不已,才能以身作则,宏收教化流行之效”。——陶行知 “教师对自己从事的教学工作抱什么态度,对掌握业务专门知识抱什么态度,这也是师德问题。” ——陶行知 “要学生做的事,教职员躬亲共做;要学生学的知识,教职员躬亲共学;要学生守的规矩,教职员躬亲共守,深信这种共学、共事、共修养的方法是真正的教育。”——陶行知 “因为道德是做人的根本。根本一坏,纵然使你有一些学问和本领,也无甚用处。”——陶行知 “学校是为社会设立的。学校没有改造社会的能力,简直可以关门。” ——陶行知 “不运用社会的力量,便是无能的教育;不了解社会的需求,便是盲目的教育。倘使我们认定社会就是一个伟大无比的学校,就会自然而然地去运用社会的力量,以应济社会的需求。”——陶行知 “教师一要诚实无欺;二要谦和有礼;三要自觉纪律;四要手脑并用;五要整洁卫生;六要正确敏捷;七要力求进步;八要负责做事;九要自助助人;十要勇于为公;十一要坚韧沉着;十二要有始有终。”——陶行知 “教育中要防止两种不同的倾向:一种是将教与学的界限完全泯除,否定了教师主导作用的错误倾向;另一种是只管教,不问学生兴趣,不注重学生所提出问题的错误倾向。前一种倾向必然是无计划,随着生活打滚;后一种倾向必然把学生灌输成烧鸭。” ——陶行知 “培养教育人和种花木一样,首先要认识花木的特点,区别不同情况给以施肥、浇水和培养教育,这叫‘因材施教’。” ——陶行知 “我确实相信:在我们的教育中,往往只是为着实用和实际的目的,过分强调单纯智育的态度,已经直接导致对伦理教育的损 害。” ——爱因斯坦 “学校的目标始终应当是:青年人在离开学校时,是作为一个和谐的人,而不是作为一个专家。”——爱因斯坦 “学校的目标应当是培养有独立行动和独立思考的个人,不过他们要把为社会服务看作是自己人生的最高目标。”——爱因斯坦 “光用专业知识教育人是不够的,通过专业教育,他可以成为一种有用的机器,但是不能成为一个和谐发展的人。”——爱因斯坦 “使学生对教师尊敬的惟一源泉在于教师的德和才。”——爱因斯坦 学校要求教师在他的本职工作上成为一种艺术家。——爱因斯坦 “一个人的价值,应当看到他贡献什么,而不应当看他取得什么。” ——爱因斯坦 “爱是比责任感更好的老师。”——爱因斯坦 “教师的世界观,他的品行、生活,他对每一现象的态度都这样或那样地影响着全体学生。”——加里宁 “在任何学校里,最重要的是课程的思想政治方向,这完全由教学人员来决定。”——列宁 “教师在传授知识时是老师,应该做到诲人不倦;在交换思想时又是同志,应该做到心心相印;在集体活动时是兄弟姐妹,应该做到亲密无间,在关心同学时又是母亲,要做到无微不至。”——丁榕 “儿童之精神,虽以外物而有殊别:然有不可不同具者,则为中国国民应有三:德与智与美三者。所以养成之者,则有小学校与社会教育。”——鲁迅 “儿童的行为,出于天性,也因环境而改变,所以孔融会让梨。”——鲁迅 “耐心去打开潜在学生身上的知识泉源。”——夸美纽斯 “太阳底下再没有比教师这个职务更高尚的了。”——夸美纽斯 “教师必须为形成较好人类而献出一切。”——蒙台梭利 “教育者多么伟大,多么重要,多么神圣,因为人的一生幸福都操在他的手中。青年人往后的一切发展成就,直接影响他的,都以过去各种原始印象,起着强烈的作用。” ——别林斯基 “一个真正的教育音应当是学校和生活及科学之间的中介人:他应当只把科学所取得的真实的和有用的知识采用到学校中去,而抛弃那些在取得知识过程中不可避免的一切令人迷惑的东西。他应当从学校培养一代新人到生活中去,要使这一代人出污泥而不染,不为红尘中的变幻无常的诱惑所玷污,而能充分有准备地去参加等待着他们的斗争。”——乌申斯基 “教师工作不仅是一个光荣重要的岗位,而且是一种崇高而愉快的事业。它对国家人材的培养,文化科学教育事业的发展,以及后一代的成长,起着重大朗作用。”——徐特立 “教书是一种愉快的事业,你越教就会越爱自己的事业。当你看到你教出来的学生一批批地走向生活,为社会做出贡献时,你会多么高兴啊!青出于蓝,胜于蓝,后来居上,这里不也正包含着你的一份辛勤的成绩在里面吗!”——— 徐特立 “做教育工作的人,一般总是先进分子,他们继承了民族的文化遗产和经验,他们是受尊敬的人,我希望你们一生都做教师,再也不想别的。想成为专家,只能钻研一门科学,我希望你们钻研教育科学。”—徐特立 “教师必须有独创性。他对学生要成为理性和启蒙的真实的火炬,使学生得以揭穿自己的错误意见,而被引导到真理的道路上去。”——第斯多惠 “教师要使自己的教育活动真正有益于学生,有益于教学质量的提高,教师之间就要团结合作,互相配合。”——叶圣陶 “教师得先肯负责,才能谈到循循善诱,师生合作。教师不负责,有的因为对教学本无兴趣,当教师只是暂局。这种人只有严加淘汰一法。”——叶圣陶 “君子有三乐,而王天下不与存蔫。父母俱存,兄弟无故,一乐也,仰不愧于天,府不作于人,二乐也;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君子有三乐,而王天下不与存焉。”——孟轲 “要知道,我不是一个教书匠,我是受社会所信托的人。社会把培养、教育新人——未来一代人的事业托付给了我。这是我的最崇高的事业,是我的头等大事,是我的职业义务。这是我的使命。”——阿莫纳什维利 “应该有这样的教师集体:有共同的见解,有共同的信念,彼此间相互帮助,彼此间没有猜忌,不追求学生对个人的爱戴。只有这样的集体,才能够教育儿童。”——马卡连柯 “假如一个学校里有这样的教师集体,在这个集体里的每个教师看来,全校的成功占第一位,而他班上的成功占第二位,至于教师个人的成功只放在第三位,那末在这样的集体里才会有真正的教育工作。”——马卡连柯 “同志们,让我们接受这个定额——在教育工作中,百分之一不合格的都不能有。”——马卡连柯 “我们教师正面临着一项最光荣、最困难的任务:在教师身上承担着全国的希望,这就是说,我们要为共产主义社会培养人才,在我们的肩上要成长起新的人来,并且在全世界面前建立起完美的共产主义社会,——我们在创造新文化的事业中占据最光荣最显著的地位。”——马卡连柯 “有些职业是这样的高尚,以致一个人如果是为了金钱而从事这些职业的话,就不能不说他是不配这些职业的;军人所从事的,就是这样的职业;教师所从事的 ,就是这样的职业。”——卢梭 “教师不是简单地从事于训练一个人,而是从事于适当的社会生活的形成。每个教师应当认识到他的职业的尊严;他是社会的公仆,专门从事于维持正常的社会秩序并谋求正确的社会生长。”——杜威 “我热爱教育工作;因为它的主要任务是认识人,我在工作中首先去认识人,观察他们内心世界的各个方面。如果善于对待和善于琢磨,就能使人成才。教育的艺术就在于能够看到取之不尽的人类精神世界的各个方面。”——苏霍姆林斯基 “一个精神丰富、道德高尚、智力突出的教师,才能尊重和陶冶自己的学生的个性,而一个无任何个性特色的教师,他培养的学生也不会有任何特色,他只能造成精神的贫乏。”——苏霍姆林斯基 “教师是老一代人与年轻一代人之间的连结环节,他应该跳板而已。如果你们看到某一位教师在课堂上忠实地复述教科书,那就可以断定,这位教师距离教育工作的高度素养的境界还相差甚远。”——苏霍姆林斯基 “一个教师只有把为别人作出贡献视为自己的最高享受,他才能成为共产主义信念的真正培育者,才能造就出具有共产主义思想的新人。一个人为了使他人幸福而奉献出自己时精神力量,并由此享受到高尚的、无私的欢乐——这种榜样是照耀青年一代生活道路的强大的光源。让学生在刚刚开始认识生活的时候,就能遇到一位可敬爱的老师,这种学校才会具有强大的教育力量。”——苏霍姆林斯基 “我们作教师的应当在自己的集体里发扬我们的教育道德,应当把在教育工作中确立人道主义原则视为每个教师教育素养的最重要的品质。”——苏霍姆林斯基 “全体教师团结一致是数学教育工作成功的保证。”——苏霍姆林斯基 “教师的人格是进行教育的基石。”——苏霍姆林斯基 “思想好比火星:一颗火星会点燃另一颗火星。一个深思熟虑的教师和班主任,总是力求在集体中创造一种共同热爱科学和渴求知识的气氛,使智力兴趣成为:一些线索,以其真挚的、复杂的关系——即思维的相互关系把一个个终生连接在一起。”——苏霍姆林斯基 “请你记住,你不仅是自己学科的教员,而且是学生的教育者、生活的导师和道德的引路人。”——苏霍姆林斯基 “一个好教师意味着什么?首先意味着他是这样的人,他热爱孩子,感到跟孩子交往是一种乐趣,相信每个孩子都能成为一个好人,善于跟他们交朋友,关心孩子的快乐和悲伤,了解孩子的心灵,时刻都不忘记自己也曾是个孩子。”——苏霍姆林斯基 “教师的 威信是教师智慧和思想的结晶,是使集体树立尊重自己的理想、原则和信念的能力。只有和谐一致,即前面所讲的教师言行一致,才能使教师树立起成为巨大教育力量的威信。教师的活动(指成为学生榜样的活动)是建立自己威信的基础。”——苏霍姆林斯基 “整个数育过程都贯穿着一条道德义务感的红线。义务感并不是束缚人的枷锁,它能使人获得真正的自由。恪守义务可以使人变得更高尚。教育者的任务,就在于使义务感成为自觉纪律这个极其重要品质的核心,缺少了这种品质,学校就是不可想象的。”——苏霍姆林斯基 “教师对自己的事业,对自己的教育职务,并不是真正的爱好,则无论教师怎样想在学生中争取威信与爱戴,他决不会达到目的的。”——彼得洛夫 “我所谓教育就是指对儿童适当的习惯所给予善端的培养养;——当把快乐、友谊、痛苦和憎恨都适当地植根于儿童心灵中的时候,他们对这些性质固然还不能明白;但一旦获得了理性,就会发观这些都是相和谐的。这心灵的和谐达到完善的境地时,即是道德;而那种依于快乐和痛苦的特殊训练,——就是在引导着你去恨你所应恨的,爱你所爱的,——从始至终,是可以分开来的;我看这可以正确地称为教育。”——柏拉图 “教师的职业是—种责任最重大、最光荣的职业。”——克鲁普斯卡娅 “首先改造自己,然后再从事于改正托付给他的儿童的气质。”——杜勃罗留波夫 “只有不断地与有系统的从事于自身的修养,教师才能在自己的学生中得到很高的威信,尊敬与爱戴。”——彼得洛夫 “为了真正地进行教育,不仅要很好地熟悉自己的业务,而且要有纯洁的灵魂;乌申斯基把”灵魂“这两个字理解为教育者的精神面貌,教育者的道德,或者名之为良心。我认为,实际上,乌中斯基提出这样的要求是很对的。要知道,教育者影响受教育者的不仅是所教的某些知识,而且,还有他的行为、生活方式以及对日常现象的态度。”——加里宁 “在教育中,一切都应基于教师的人格,因为教育力量是只有活动的人格源泉中产生出来的。无论什么章程与计划,无论什么巧妙的设施,那伯想得怎样巧妙,都不能代替教育事业中的人格。”——乌申斯基 “教师个人的范例,对于青年人的心灵,是任何东西部不可能代替的最有用的阳光。”——乌申斯基 “如果一个教育者对时代的合理要求如聋似哑,那么,他自己就会使他的学校丧失生命力,自愿放弃他应有的对生活的那种正当合理的影响,而不能完成自己的责任。”——乌 申斯基 有人说:“师生间的最不幸的关系,是学生对教师学问的怀疑”。我还要加一句,如果儿童的怀疑涉及到教师的道德方面,则教师的地位更为不幸了。——杜勃罗留波夫 “是故善为师者,既美其道,有慎其行。”——董仲舒 “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韩愈 “教师不仅是知识的传播者,而且是模范。”——布鲁纳 “如果教师能够对学科进行热心的研究,那么他们也就会使自己的学生对这门学科发生兴趣。”——克鲁普斯卡娅 “一个有学识的、善于思考的、有经验的教师,他并不花很长的时间去准备明天的课,他直接花在备课上的时间是很少的。……但他确实一生都在为上好一节课而准备着。他的精神生活就是不断地丰富自己的头脑。他永远不会说:我的知识已经积累够用一辈子了。知识是活的东西,它永远在更新。知识也在陈旧和死亡,就象人有衰老和死亡一样。教师要成为学生的知识的源泉,就要永远处在一种丰富的、有意义的、多方面的精神生活中。”——苏霍姆林斯基 “一个教师如不经常置身于书的世界:他的使命是不可想象的。每周都得到充实的教师藏书是思想和精神力量的源泉。书本知识是教师的财富和智慧。一个真正的教师才能感受到知识是个人研究人类创造的精神财富的一种欢乐。”——苏霍姆林斯基 “教师的职业是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夸美纽斯 “ 一举一动、一言一行,都要修养到不愧为人师表的地步。”——陶行知 “教师进行劳动和创造的时间好比一条大河, 要靠许多小的溪流来滋养它。教师时常要读书, 平时积累的知识越多, 上课就越轻松。”——苏霍姆林斯基 “教人者,成人之长,去人之短也。唯尽知己之所短而后能去人之短,唯不恃己之所长而后能收人之长。”——魏源 “教师的爱是滴滴甘露,即使枯萎的心灵也能苏醒;教师的爱是融融春风,即使冰冻了的感情也会消融。”——巴特尔 “热爱孩子是教师生活中最主要的东西。”——苏霍姆林斯基 “爱,首先意味着奉献,意味着把自己心灵的力量献给所爱的人,为所爱的人创造幸福。”——苏霍姆林斯基 只有爱才是最好的教师,它远远超过责任感。——爱因斯坦 教师的人格就是教育工作者的一切,只有健康的心灵才有健康的行为——乌申斯基 教师个人的范例,对于青年人的心灵,是任何东西都不可能代替的最有用的阳光。——乌申斯基 班主任对学生发生教育影响,不只是由于他的知识,而且由于他 的道德威望。教育者的人格,他的道德面貌,对学生意识性格的形成,对他们的共产主义行为习惯的养成,都能发生决定性的影响。——包德列夫 “光用专业知识教育人是不够的,通过专业教育,他可以成为一种有用的机器,但是不能成为一个和谐发展的人。”——爱因斯坦 “想像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像力概括着世界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严格地说,想像力是科学研究的实在因素。”——爱因斯坦 “学生的思想,如一面镜子,在镜中既能看到教师的人品,也能看到社会的风尚。”——赞科夫 “一个无任何特色的教师,他教育的学生不会有任何特色。”——苏霍姆林斯基 “为了在教学上取得预想的结果,单是指导学生的脑力活动是不够的, 还必须在他身上树立起掌握知识的志向, 即创造学习的诱因。”——赞科夫 ‘教之而不受,虽强告之无益。譬之以水投石,必不纳也,今夫石田虽水润沃,其干可立待者,以其不纳故也。“——张载 “教师不替学生说学生自己能说的话,不替学生做学生自己能做的事,学生能讲明白的知识尽可能让学生讲。”——魏书生 “教育者应当深刻了解正在成长的人的心灵……只有在自己整个教育生涯中不断地研究学生的心理,加深自己的心理学知识,才能够成为教育工作的真正的能手。”——苏霍姆林斯基 “教师的威信首先建立在责任心上。”——马卡连柯 论师与学——中国典籍 君子能长育人材,则天下喜乐之矣。(《诗经 小雅 菁菁者莪 序》。育:培育。) 匪面命之,言提其耳。(《诗经 大雅 抑》。匪:不但。不但当面指教,而且提着耳朵叮嘱,希望他永不忘记。成语“耳提面命”源出于此,形容教诲殷切。) 凡学之道,严师为难。师严然后道尊,道尊然后民知敬学。(《礼记 学记》。敬学:重视学习。教师受到尊敬,然后学问才能受尊敬,学问受尊敬,才能使人重视学习。) 择师不可以不慎。(《礼记 学记》选择教师不能不审慎。) 安其学而亲其师,乐其友而信其道,是以虽离师辅而不反。(《礼记 学记》。反:与“返”通。) 既知教之所由兴,又知教之所由废,然后可以为人师也。(《礼记 学记》。既要知道教化为什么会兴盛,又要懂得教化为什么会荒废,这样才有资格当老师。一说兴是成功,废是失败。) 君子知至学之难易而知其美恶,然后能博喻,能博喻然后能为师。(《礼记 学记》。至:至善。博喻:知识很多又能讲得明白,使人理解。) 当仁,不让于师。(《论语 卫灵公》。事关仁德,就是对老师,也不必谦让。) 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论语 述而》) 夫子焉不学 而亦何常师之有 (《论语 子张》。孔夫子哪有不学的情理,而且他也没有固定不变的老师。) 温故而知新生,可以为人师矣。(《论语 为政》。复习旧知识,领悟新知识,这样就可以为人的老师。) 师术有四,而博习不与焉。尊严而惮,可以为师;耆艾而信,可以为师;育说而不陵不犯,要以为师;知微而论,可以为师。(《荀子致士》。师术有四方面,而博习不包括在内。尊严而使人敬畏的,可以当老师;六十岁五十岁而有信誉的,可以当老师;讲学不逾越,不违反师说的,可以当老师;知识精微而合乎论理的,可以当老师。) 善人者不善人之师,不善人者善人之资。(《老子》第27章。好人是恶人的老师,恶人是好人的鉴戒。) 不贵其师,不爱其资,虽智大迷。(《老子》第27章。不尊重他的教师不喜欢借鉴的作用,虽然聪明也会变成糊涂。) 圣人行不言之教。(《老子》第二章。圣人用不言而学生自明的教育方法。意指以身示范。) 教者必以正。(《孟子 离娄上》。教育一定要用正理正道。) 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孟子 尽心上》。能够发现人才并加以教育,这是人生乐事之一。) 君子有之乐,父母俱存,兄弟无故,一乐也;仰不愧于天,俯不作怍于人,二乐也;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孟子) 一年之计,莫如树谷;十年之计,莫如树木;终身之计,莫如树人。(管仲) 礼者,所以正身也。师者,所以正礼也。(《荀子 修身》。礼:泛指奴隶社会或封建社会贵族等级的社会规范和道德规范。亦指制度品节。意为社会规范和道德规范是用来端正人人们的品德修养的。而教师的作用是端正社会规范和道德规范的。) 君师者,治之本也。(《荀子 礼论》。国君和教师是治理国家的根本。) 人有师法而知,则速通。(《荀子 儒效》。人通过教师的教授与指点,可以大大缩短学习过程。) 有师法者,人之大宝也;无师无法者,人之大殃也。(《荀子 儒效》。有老师和法度,这是人的最宝贵东西;没有老师没有法度,这是人的最大不幸。) 不是师法而好自用,譬之是犹以盲辨色,以聋辨声也。(《荀子修身》。不去从师而刚愎自用,好比盲子去辨色,聋子去辨声一样。) 国将兴,必贵师而重傅,……国将衰,必贱师而轻傅。(《荀子 大略》。傅: 教导人的人。) 教也者,义之大者也;学也者,知之盛者也。(《吕氏春秋 尊师》。教乃是义理最重大的;学乃是知识中最重要的。) 义之大者,莫大于利人,利人莫大于教。(《吕氏春秋 尊师》) 疾学在于尊师。(《吕氏春秋 劝学》。要很快学到知识,重要的是尊重老师。) 为师之务,在于胜理,在于行义。(《吕氏春秋 劝学》。作为教师的任务 ,在于遵循准则,在于施行仁义。) 师必胜理行义,然后尊。(《吕氏春秋 劝学》。当教师的一定要按照道义行事,然后才会得到人们的尊敬。) 达师之教也,使弟子安焉,乐焉,休焉,游焉,肃焉,严焉。(《吕氏春秋 诬徒》。精通教学的老师教育学生,使学生学得安详,有兴味,尽善美,舒畅自如,又能尊敬师长,严格要求自己。) 经师易求,人师难得。(《北周书 卢诞传》。能讲解经书的教师易找,能教会怎样做人的老师难求。) 一日为师,终生为父。(《史记 仲尼弟子列传》。一天当过我的老师,一生是我的父亲。 ) 天下桃李,悉在公门。(《资治通鉴 唐则天皇后久视元年》。桃李:比喻人才。国家许多人才都在你的门下。后人称教师培养的学生遍布各地为“桃李满天下”。) 凡探险明珠,不于合浦之渊,不得骊龙之夜光也;美玉,不于荆山之岫,不得连城之譬也。(晋 葛洪《抱朴子 祛惑》。在得到稀世的夜光明珠,非到“合浦之渊”不可;要采到价值连城的璧玉,非到“荆山之岫”不可。喻弟子不跟高明的老师学习,就无法得到珍贵的知识。) 明王圣主莫不尊师贵道。(《后汉书 孔僖传》。开明的帝王,君主没有不尊师重道的。) 人不可以不就师矣。(汉 王符《潜夫论 赞学》。人不可以不求教于老师。) 简练于学,成熟于师。(汉 王充《论衡 量知》。简练:在学术技艺上下工夫磨练。) 一哄之市,必立之平;一卷之书,必立之师。(汉 扬雄《法言 学行》。哄:形容人声嘈杂。市:集中做买卖的场所。平:公平。) 圣人之言,不能尽解,说道陈义,不能辄行。不能辄行,宜问以发之。不能尽解,宜难以极之。(王充《论衡 问孔》) 智如泉源,行可以为表仪者,人师也。(汉 韩婴《韩诗外传》卷五。智慧像泉源,行为可以成为表率者,就可以为人师了。) 学无常师,惟德所在。(三国 魏 卞兰《赞述太子赋》。学习没有固定的老师,只要有道德就向他学。) 风标才器,实足师范。(《魏书 彭城王传》。风格高标而又才气不凡,实在可以成为人师模范。) 教无常师,道在则是。(晋 潘岳《归田赋》。接受教育,学习知识,没有固定的老师,有道的人就是老师。) 虽天子必有师。然亦何常师之有 唯道所在。(隋 王通《中论 问易》。即使是皇帝也一定要有老师。然而,哪里有“常师”呢谁掌握道就向谁学习。) 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唐 韩愈《师说》。老师担负的任务是传道理,讲学业,解疑难。) 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唐 韩愈《师说》。巫婆,乐师和各种工匠,都有不把互相学习当作耻辱。) 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犹且从师而问焉;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是故圣益圣,愚益愚。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基皆出乎此乎(唐 韩愈《师说》。出人:超过一般的人。下圣人:低于圣人。圣益圣,愚益愚:圣人更加圣明,愚人更加愚蠢。) 圣人无常师。(唐 韩愈《师说》。圣人没有固定不变的老师。) 无贵无贱,年无长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唐韩愈《师说》。不论地位高低,年岁大小,道存在的地方,就是老师存在的地方。) 今之世,为人师者众笑之,举世不师,故道益离。(唐柳宗元《师友箴》。当今世上,有人当老师的就遭众人耻笑。全社会都不尊重老师,因而人们离开道义更远。) 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 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唐 韩愈《师说》。人并非生下来就懂得一切的,谁能没有疑惑呢有疑惑而又不去请教老师,疑惑始终不能解开。) 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唐 韩愈《师说》。学生不必不如老师,老师也不必样样者胜过学生。通晓道有先有后,技术业务各有专攻,就是这样罢了。) 积德求师何患少,由来天地不私亲。(唐 吕岩《答僧见》。虚心求师,努力积德的人,就不怕成就不大,天地从来就不会偏。) 动人以言者,其感不深;动人以行者,其应必速。(唐 李贽《奉天论奏当今所切务状》。用言语去打动人的,其感染力不深;用行动去打动人的,其效应一定很快。说明言教不如身教。) 不师如之何 吾何以成 不友如之何 吾何以增 (唐 柳宗元《师之箴》。成:成材。增:增益。) 古者,自天子达于庶人,必须师友以成其德业。(宋 程颢《论十事札子》。古时候,从皇帝到老百姓,都必须凭老师同学来完成自己的品德学业。) 问学必有师,讲习必有友。(宋 陆佃《省试策问》。请教和学习一定要有老师,讲解和温习也一定要有同学。) 人 资质有美恶,得师友琢磨,知已不美而改之。(宋 陆九渊《学说》。资质:天资品质。师友:此指老师,学友。) 自古圣人亦因往哲之言,师友之言,乃能有进。(宋 陆九渊《学说》。往哲:过去的哲人。进:进步。) 学非师而功益劳,友非人而过益滋。(宋 黄 晞 《 聱隅子 生学篇》。求学而没有好的教师会疲于用功;交友没有好的朋友,只能增过错。) 君不得师,则不知所以为君,臣不得师,则不知所以为臣。(宋 王安石《请杜醇先生入县学书》。师:老师。所以为:如何去做。) 好之而欲学者无其师,知之而欲传者无其徒,可不悲哉!(宋 苏轼《书鲜于子骏楚词后》。爱好而又希望学习的又没有老师,知晓而又希望传授的又没有学生,难道不是可悲的吗) 致天下之治者在人材,成天下之材者在教化,职教化者在师儒。(宋 胡瑗《松滋县学记》。使国家能治理好在于人材,使国家的人材能培养好在于教化,掌管教化的在于教师和有学问的人。) 善之本在教,教之本在师。(宋 李觏 《广潜论》。为善的根本在于教育,教育的根本上在于老师。) 学者须先立志。志既立,却要遇明师。(宋 陆九渊《象山全集 语录》。求学的人必须首先立大志。大志已立,还要遇到贤明的好老师。) 古之学者必严其师,师严而后道尊。(宋 欧阳修《答祖择之书》。古时候求学的人一定要有严格要求的老师,老师严格了才能道尊。) 宽而不畏,严而见爱。(宋 朱熹《宋名臣言行录》。宽容而不使人畏惧,严厉而让人爱戴。) 猎者,必之山林;渔者,必之江湖;而学者,必游于贤人君子之域。(明 高启《审游赠陆彦远》。打猎的人,必须到深山野林去;捕鱼的人,必须到江河湖海去;求学的人,必须到品德高尚,知识渊博的人那里。) 善师者,学逸而功倍;不善师者,学劳而功半。(明 陆世仪《思辨录辑要》。善于教人的,学生费力少而收获多;不善于教的,学生劳苦而收获少。) 古之教者,莫难严师,师严道尊,教乃可施。(明 王守仁《严师箴》。古代的教育,最难的是严师,教师严格而所讲的道理又具权威性,教育才能施行。) 纵然有志也蹉跎,欠明师指点。(明 冯梦龙《海浮山堂词稿 醉太平》。即使是有志于学习,如果没有高明的老师指点,也是白费功夫。) 凡学校之师,不论乡学,国学,太学,决定以德行学问为主。(明 陆世仪《思辨录辑要》卷二十。凡学校的老师,不论乡学,国学,太学哪能一级的学校都决定以德才兼备为最主要。) 必以修 身为本,然后师道立。(明 王艮《心斋语录》。一定要以修身为根本,这样才能使师道树立起来。) 惟无不师者,乃复能为天下师。(明 庄元臣《步苴子 内篇》卷一。只有拜所有的人为师,才能成为众人的老师。) 教以言相感,化以神相感。(清 魏源《默觚 治篇》。教育要用言谈讲论来感染对方,感化则要精神情感来感染对方。) 身教亲于言教。(清 魏源《默觚 治篇》。身教比言教更亲切。) 立教有本,躬行为起化之原。(清 王夫之《四书训义孟子》。立教有一定的原则,教师躬行示范是化育学生的本原。) 不论男女皆得为师,惟才德是视。(清 康有为《大同书》。不论男女都可以成为教师其标准只能看他们的才能和品德。) 为学莫重于尊师。(清 谭嗣同《浏阳算学馆增订章程》求学的人最重要的莫过于尊敬老师。) 神不在乎大小,灵者为尊;人不在乎大小,达者为尊。(清 史襄哉《中华谚海》。灵者为尊:有效验的地位高。达:通达事理。) 学问无大小,能者为尊。(清 李汝珍《镜花缘》。学问是不分年长年少的,有才能就可以当老师。) 欲正天下之人心,须慎天下之师爱。(清 王夫之《四书训义》卷三十二。师受:对老师的选择。) 择师为难,敬师为要。择师不得不审,既择定点,便当尊之敬之,何得复寻其短 (清 郑燮《潍县寄舍弟墨第三书》。择:选择。要:重要。审:审慎。寻:挑剔。短:短处。) 学问难穷,故亲师取友。(清 汤斌《潜庵学案 志学会约》。故:所以。) 学贵得师,亦贵得友。(清 唐甄《潜书讲学》。学习贵在得到老师,也贵在得到朋友。) 师以质疑,友以析疑。(清 李惺《西沤外集 冰言补》。从师解答疑难,交友辨析疑难。) 闻见广则聪明辟,胜友多而学易成。(清 魏源《默觚 治篇》。听的多,见的多,就会耳聪目明脑子活;好朋友,好同学多,就有助于学问的进步。) 君子诲人不倦,而师道必严。(清 王夫之《周易内传 蒙》) 惟必有学识,方可担任教育。(近代 孙中山《提倡女子教育》。惟:只。) 人不能生而知,必待学而后知,人不能皆好学,必待教而后学,故作之君,作之师,所以教养也。(近代 孙中山《上李鸿章书》。人们只有经过学习才能通晓事理,只有经过教育才能勤奋好学,所以充当君王的和充当教师的,就是教养人们的。)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a5227680e53a580216fcfe44.html

《名师格言.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