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状疱疹

发布时间:2017-01-17 21:31:28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蛇串疮(带状疱疹)中医临床路径

路径说明:本路径适合于西医诊断为带状疱疹的患者。

一、蛇串疮(带状疱疹)中医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一)适用对象

中医诊断:第一诊断为蛇串疮(TCD 编码:BWP020 西医诊断:第一诊断为带状疱疹(ICD-10 编码:B02.901

(二)诊断依据

1.疾病诊断

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 ZY/T001.8-94

2西医诊断标准《临床诊疗指南-皮肤病与性病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 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

2.证候诊断

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五’重点专科协作组蛇串(带状疱疹)诊疗方案 蛇串疮(带状疱疹)临床常见证候:

肝经郁热证 脾虚湿蕴证 气滞血瘀证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

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五’重点专科协作组蛇串(带状疱疹)诊疗方案

1.诊断明确,第一诊断为蛇串疮(带状疱疹

2.患者适合并接受中医治疗。

(四)标准住院日为≤14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蛇串疮(TCD 编码为:BWP020)和带状疱疹(ICD-10 编码为: B02.901)的患者。

2.当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但不需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 施时,可以进入本路径。

3.以下情况不进入本路径:

1)合并严重心血管、肝、肾、脑和造血系统等原发性疾病且病情不稳定,首先



需要接受内科治疗者;

2)患有精神疾病、恶性肿瘤晚期、艾滋病患者;

3)合并有需要系统治疗(如:使用大量糖皮质激素或者免疫抑制剂等)的结缔 组织病;

4)妊娠期或哺乳期妇女等。

(六)中医证候学观察 四诊合参,收集该病种不同证的主症、次症、舌、脉特。注意证候的动态变化。

(七)入院检查项目

1.必需的检查项目。

1)血常规、尿常规、便常规

2)肝功能、肾功能、血糖

3)感染性疾病筛查(乙肝、丙肝、艾滋病、梅毒等)

4)胸部 X 线片

5)心电图

6)超声

2.可选择的检查项目:根据患者病情需要而定,如:电解质、血脂、免疫球蛋白、 抗核抗体系列CTMRI 检查消化道钡餐或内窥镜检查创面细菌培养及药敏试验等。

(八)治疗方案

1.辨证选择口服中药汤剂、中成药。 肝经郁热证:清利湿热,解毒止痛。 脾虚湿蕴证:健脾利湿,佐以解毒。 气滞血瘀证:行气活血,消解余毒。

2.外治法根据皮损选择抽疱液中药溶液湿敷清疮使用中药散中药膏 药油等。

3.针灸治疗:根据病情选择刺络拔罐、体针、穴位注射、火针、热敏灸、钩活术、 蜂针、埋针等方法。

4.其他疗法根据病情选择红外线照射激光微波红光照射紫外线照射 普、磁疗等方法。

5.护理:辨证施护及健康宣教。

(九)出院标准

1.皮疹痊愈:无水疱、皮疹或创面已结痂。

2.没有需要住院处理的并发症。



(十)有无变异及原因分析

1.病情加重,需要延长住院时间,增加住院费用。

2.合并有心脑血管疾病、内分泌疾病等其他系统疾病者,住院期间病情加重,需 要特殊处理,导致住院时间延长、费用增加。

3.治疗过程中发生了病情变化,出现严重并发症如面瘫、严重感染等时,需要延 长住院时间,增加住院费用或退出本路径。

4. 发生其他突发情况,如发现合并肿瘤、滋病、妊娠、药物不良反应等,退出 本路径。

5. 因患者及其家属意愿而影响本路径的执行时,退出本路径。

中国带状疱疹治疗指南

 

(草稿)

 

中国医师协会皮肤科医师分会《中国带状疱疹治疗指南》专家组

 

[

关键词

] 

带状疱疹;治疗指南

 

水痘

-

带状疱疹病毒

(VZV)

初次感染引起水痘,

愈合后残留的病毒潜伏于脊神

经后根及颅神经的神经节中,

VZV

特异性的细胞免疫下降时,

病毒重新复活发

生带状疱疹。

在所有神经系统的疾病中,

带状疱疹发病率最高。

带状疱疹发病的

基本特点是:

随着年龄的增加以及疾病、

药物等对细胞免疫的损害,

其发病率呈

显著增长趋势。

50

岁以上的带状疱疹患者及免疫功能低下的人,其生活质量可

能会明显下降。

中国医师协会皮肤科医师分会发表指南,

通过介绍带状疱疹的临

床特点及治疗方法,

来帮助医生进行诊断和治疗带状疱疹,

并确保为每一位带状

疱疹患者带来最新的治疗方法。

 

 

1. 

带状疱疹的病因学

 

带状疱疹由潜伏在神经系统内的

VZV

复活所致。

VZV

既是水痘又是带状疱疹的

病原体,属于嗜神经及皮肤的疱疹病毒,只累及人。首次感染通常发生在童年,

并导致出现水痘。在病毒血症期,

VZV

进入表皮细胞,引起典型的水痘疹。病毒

接着进入皮肤粘膜的感觉神经,

并通过轴突逆向输送到临近脊髓的脊神经背根感

觉神经节或颅神经的感觉神经节内,永久性的潜伏在神经元中。

VZV

潜伏在大约

1%-7%

的感觉神经节的神经元内,每个被感染的细胞中基因组复制数少于

10

个。

VZV

在潜伏状态中是不传染的,

随着年龄的增长,

或发生免疫抑制及免疫缺陷时,

VZV

特异性细胞免疫下降,

VZV

在受累的感觉神经元中复活,形成完整的病毒体,

接着这些病毒体会通过感觉神经轴突转移到皮肤,从一个细胞传播到另一个细

胞,穿透表皮,引起特有的疼痛性的皮肤带状疱疹,表现为簇集的丘疹水疱,密

集地分布于受累感觉神经根支配的皮区。

2.带状疱疹的流行病学

VZV

感染的复发发生于约20%的血清学阳性的个体。一般VZV感染一生只复发一次。

免疫缺陷患者可能在同一皮节发生两次带状疱疹,

极少数病例可复发数次。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60b253f30342a8956bec0975f46527d3240ca6fb.html

《带状疱疹.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