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一个“真实”的人

发布时间: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做一个真实的人
【摘 要】思品课堂教学中面临着一个严重的现实失真。学生往往在课堂上说一套,在日常生活中做的是另一套。这种现象反映了学生身上存在着双重道德标准。笔者对学生不愿讲真话的原因进行剖析,并思考了几种抑制假象的方法。希望通过正确的教学方法能让学生在课堂上敞开心扉说真话。

【关键词】思品课堂;说真话;回归真实

曾经看过这样一个教学案例:在思品课堂上,教师教授《助人为乐》一课。课上,教师寓情于理,循循善诱;学生热情激昂,言谈举止俨然是一位位小慈善家。最后,一首《爱的奉献》将课堂气氛推向高潮。学生在歌声中纷纷走向班中的一个贫困生,也是一个后进生,向她表达自己的爱心:以后,在学习中我会帮助你!”“以后,你碰到什么困难可以来找我!有的学生甚至还拿出了一些捐赠的物品。学生的行为给老师露脸了。他们的表现似乎说明这堂课成功极了。时,下课铃声响起,其他同学都利索地整理好东西走出专用教室。而这时,正是那个被别人援助的贫困生还在那慌乱地整理别人赠送她的礼物。她无助地望望四周,可是几分钟前还是热情善良的同学没能出现在她的面前。

这个案例让我感慨颇多,回顾以往的课堂教学,也出现过类似的情景,这是目前思品教学中面临的一个严峻的现实失真。学生在课堂上说的是一套,而在日常生活中做的是另一套。课堂讨论中,他们会按照课本教学要求的道德标准发表见解,而不是根据自己信奉的道德标准说话,也就是说学生在课堂上没有说真心话。这种现象反映了学生身上存在着双重道德标准。

在本该让学生畅所欲言的思品课堂上,为什么会出现学生不愿讲真话的情景呢?究其原因有如下两点:

一、与教师教学方法的单薄有关。有的教师单纯地追求学生认知的完善,是将一套套完美的做人规范,标准化的伦理道德授予学生。平时又喜欢例举伟人的事迹,這会让学生感觉毫无趣味,因为自身与目标人物相差甚远,也就不会有情感升华了。还有些教师喜欢在课堂上摆摆花架子,一会儿要求学生演个小品,一会儿搞个辩论……课堂形式多样当然无可厚非,但往往这些教师只注重表面的花哨,而没有走入学生的内心,一堂课匆匆而过,玩得高兴却没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心灵印记。对学生而言,很难产生强烈的道德动机。学生在教师长期灌输的统一标准下,悟性极高,他们懂得去揣摩教师的意图,按课本的道德标准发表自己的见解,因此,常常说的是一些讨人喜欢的假话、大话和空话。

二、与学生所接触的复杂现实有关。如今,随着电视、网络的普及,正处在长身体、长知识阶段的中学生,像海绵一样吸收着各种各样的社会信息。而在社会交往中,学生也看到了大量与课堂道德标准不一致的现实,这些不同的道德标准必然会影响到学生的思想,使他们对教师在课堂上所传授的道德认知产生怀疑和困惑。然而在课堂上,如果表达他们真实东的想法,可能得不到别人的认同,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a4bd7300f80f76c66137ee06eff9aef8951e480a.html

《做一个“真实”的人.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