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上市案例:腾讯、蒙牛、国美

发布时间:2011-06-12 16:33:27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当公司步入鲤鱼跳龙门阶段时,只靠自有资金滚动发展很有可能会错失良机。此时,创业者都希望能与境外成熟的战略投资者牵手,完成国际化的蜕变。

  得与失的平衡

  2004616日,腾讯QQ正式在香港挂牌上市,上市简称为腾讯控股。在此次上市中,其超额认购的首次公开募股(IPO)将带来总计14.4亿港元的净收入,拥有公司14.43%股权的马化腾个人资产接近9亿港元。腾讯此次IPO成功无疑是国内民营企业牵手境外资本的成功范例。

  从1998年注册资本仅为50万元人民币的腾讯计算机(腾讯控股的前身)到今天价值约60亿港元的腾讯控股,国际投资机构功不可没。20004月,IDG和香港盈科共投入220万美元风险投资,分别持有腾讯控股总股本的20%,马化腾及其团队持股60%。正是这220万美元的风险资金,为腾讯日后的迅速崛起奠定了基础。

  20016月,在以110万美元的投资,不到一年即获得1000余万美元的回报后,香港盈科又以1260万美元的价格将其所持腾讯控股20%的股权悉数出售给MIH米拉德国际控股集团公司。起源于南非的MIH传媒巨头不满足于从盈科手中购得20%腾讯股权,MIH又从IDG 手中收购了腾讯控股13%的股份。此后的20026月,MIH又从腾讯控股其他主要创始人购得13.5%的股份。此时,MIH的连连出手使得腾讯的股权结构变为创业者占46.3%MIH46.5%IDG7.2%MIH成为腾讯最大的股东。

  显然按常规来看,一旦看清了腾讯的成长潜力,MIH下一步将不甘仅仅成为一个参股投资的角色。可后来的事实却又证明MIH最终仍然扮演着参股投资的安分角色。这就会引出一个疑问:在曾经占据股权优势的背景之下,MIH为何放弃绝对控股而接受与腾讯创业团队各占50%的股权安排?腾讯又有什么杀手锏让对方没有对自己进一步蚕食鲸吞呢?

  曾有业内分析人士认为,尽管MIH拥有强大的资金实力,但对于腾讯控股而言,一旦没有马化腾及其他主要创办人的努力,公司的运营和进一步发展就会失去方向,甚至对公司的运营和财务状况都会产生很大影响。

  而引起笔者注意的是,除了马化腾创业团队的不可取代的地位外,腾讯控股自身的技术支持也成为MIH不敢仅仅凭借股权优势就对腾讯控股实施绝对控股的掣肘之一。

  也许正是因为腾讯在深谙如何正确取悦投资者的同时,仍然不放弃保持和发掘自身的优势,从而掌握了与境外天使们较量的底牌。得与失的平衡,自身优势才是致胜砝码。

  天使还是恶魔

  2004610日,蒙牛乳业登陆香港股市,在香港获得206倍的超额认购率,共募集资金13.74亿港元。蒙牛承销商之一摩根士丹利称:蒙牛首次公开发行创造了2004年第二季度以来,全球发行最高的散户投资者和机构投资者超额认购率。。尽管如此,蒙牛携手境外资本的发展路径也仍是毁誉参半。

  摩根、英联和鼎辉三家国际机构分别于200210月和200310月两次向蒙牛注资。首轮增资,摩根、英联和鼎辉三家国际机构联手向蒙牛的境外母公司注入了2597万美元(折合人民币约2.1亿),同时取得49%的股权;二次增资注入3523万美元。此举等于三家投资机构承认公司的价值为14亿元人民币,两次市赢率分别为107.3倍。对蒙牛来说,出价公道。

  正所谓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只不过对于蒙牛而言,并不是一笔划算的买卖。

  第一次注资后,蒙牛管理团队所持有的股票在第一年只享有战略投资人所持股票1/10的收益权,而三家投资机构享有蒙牛90.6%的收益权,只有完成约定的表现目标这些股票才能与投资人的股票实现同股同权。二次增资中,三位天使的要求却是更加贪婪了。三家投资机构提出了发行可换股债券,其认购的可换股债券除了具有期满前可赎回,可转为普通股的可转债属性,它还可以和普通股一样享受股息。可换股文件锁定了三家战略投资者的投资成本,保证了一旦蒙牛业绩出现下滑时的投资风险。三家国际投资机构还取得了所谓的认股权:在十年内一次或分多批按每股净资产购买开曼群岛(蒙牛上市的主体)股票。此般设计正说明了三家老牌投资者把玩风险的高超技艺。

  摩根、英联、鼎辉约4.77亿港币的投入在本次IPO已经套现3.925亿港元。巨额可转债于蒙牛上市十二个月(20056月)后将使他们持股比例达到31.1%,价值约为19亿港元。与三大国际投资机构的丰厚收益相比,蒙牛的创始人牛根生只得到价值不到两亿的股票,持股比例仅为4.6%2005年可转债行使后还将进一步下降到3.3%,且五年内不能变现。牛根生还被要求做出五年内不加盟竞争对手的承诺。更严重的是如果蒙牛不能续写业绩增长的神话,摩根最终对牛根生团队失去耐心,完全有能力像新浪罢免王志东那样对待牛根生。

  面对如此的苛刻条件,蒙牛一味盲目取悦投资者接受的做法大有为他人作嫁衣之嫌。诚然,企业在发展的路上离不开资金的支持,可缺钱并不是寻找天使的充分条件,还要看企业是否具有谈判中步步为营的王牌。以笔者之见,蒙牛是不是到了与天使共舞的火候?如果不到,不如稳中求发展。换言之,如蒙牛具有了与天使叫板的王牌,又怎至于让别人牵着鼻子走?

  尴尬的独角戏

  200467日,中国鹏润集团有限公司(简称中国鹏润,0493HK)在香港复牌,国美上市的悬念至此解开。

  国美电器此次借壳上市主要经历了三个步骤:第一步,重组国美电器。先成立一家北京鹏润亿福网络技术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鹏润亿福),由黄光裕拥有100%股权,然后,国美集团将北京国美在北京的资产、负债及相关业务和天津、济南、重庆等地共18家公司全部股权装入国美电器,由鹏润亿福持有65%股份,黄光裕直接持有国美电器剩余35%股份;第二步,把国美电器转型为一家中外合资企业。先在英属维尔京群岛注册成立一家离岸公司Ocean Town,黄光裕通过在该地注册的国美控股100%掌控Ocean Town。自2004420日起,鹏润亿福将国美电器的65%股权转让给Ocean Town,国美电器也由此转型为一家中外合资企业;第三步,中国鹏润收购Ocean Town公司,从而持有国美电器65%股权,实现国美电器借壳上市的目的。

  黄光裕左右手置换的操作不仅造壳成功,也避开了香港交易所针对反收购行动规定。但此举一毕,也引发了颇多疑虑。国美能否通过上市公司源源不断融得资金呢?局势仍不乐观。80多亿溢价按20年摊销每年要冲掉4亿利润,而上市公司从国美电器赢利中的65%仅能分享到1.69亿。在竞争激烈、利润微薄的趋势下,国美电器对上市公司的利润贡献还有多大增长潜力?黄光裕一股独大,其握有的10倍于已发行股票的代价股和可换股票据犹如笼中猛虎。稍有减持的传闻,股价马上报以大跌,这种情况下套现融资谈何容易。黄光裕如果急于取得现金只有靠股权质押了,这样做的风险是股价跌到一定幅度质押的股票会被斩仓,从而引发连锁反应。

  这里,笔者并没有月是西方明的偏念,可是在明明只适合集体舞蹈演出的舞台上演独舞,舞姿再精妙,也难免让人感觉危机四伏。以国美现在的局面,正规的国际投资机构和产业机构都已经难以进入了。可这场独角戏又能够上演多久?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a41fcf42be1e650e52ea9925.html

《公司上市案例:腾讯、蒙牛、国美.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