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在人生的边上定稿

发布时间:2023-03-26 05:12:52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读了杨绛先生的新作《走在人生边上——自问自答》我的心灵受到了极大的震撼,并非作品内容,而在于作者的态度。
杨绛,本名杨季康,祖籍江苏无锡,生于北京。作家、评论家、翻译家、学者。1932年毕业于苏州东吴大学。1935-1938年留学英法,回国后曾在上海震旦女子文理学院、清华大学任教。1949年后,在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外国文学研究所工作。主要作品有剧本《称心如意》《弄假成真》,长篇小说《洗澡》,散文《干校六记》,随笔集《将饮茶》,译作《堂吉诃德》《吉尔·布拉斯》《小癞子》《斐多》等。
这个90多岁的老人,还天天坚持读书、写作和思考,着实令人感动。而能把人生的大喜大悲大感悟叙说得那么平和与冷静,像聊家常一样,面带微笑地娓娓道来,实在不能不让人肃然起敬。读杨先生的文章,能够感受到一种文字之外的信息,感受到一种沉潜的定力,任何尘世繁华都无法令其动摇。但是,最难能可贵之处还不在此,最可贵最感人的是杨先生的真诚。无论做人还是作文,她都从不作秀,不自欺,不欺人,实事求是,朴实无华,无伪地面对一切。因此她的文章就具有了震撼力。
杨先生在她的书中,提出了一个似乎早有定论尽人皆知的问题,天真得像个孩子。这个问题肯定存在于很多人的心中,但是谁都不肯这样公然地提出来,就是怕别人笑话,怕别人说像孩子一样无知。可是,不正是一个孩子说出的真话才揭示了皇帝没穿衣服的真相吗?杨绛先生正是这样一个敢于说真话的孩子,一个90多岁的顽童。在
她功成名就的晚年,大胆地向世人袒露自己的困惑与无知,这是一种怎样的光明磊落、大智大勇!

在前言中,杨先生如此写道:“我正站在人生的边缘上,向后看看,也向前看看。向后看,我已经活了一辈子,人生一世,为的是什么呢?我要探索人生的价值。向前看呢,我再往前去,就什么都没有了吗?当然,我的躯体火化了,没有了,我的灵魂呢?灵魂也没有了吗?”这一段话点出了她要讨论的两大主题,一是人生的价值,二是灵魂的去向,前者指向生,后者指向死。我们读下去便知道,其实这两个问题是密不可分的。
在讨论人生的价值时,杨先生强调人生贯穿灵与肉的斗争,而人生的价值大致取决于灵对肉的支配。不过,这里的“灵”,并不是灵魂。杨先生说:“我最初认为灵魂当然在灵的一面。可是仔细思考之后,很惊讶地发现,灵魂原来在肉的一面。”读到这句话,我也很惊讶,因为我们常说的灵与肉的斗争,不就是灵魂与肉体的斗争吗?但是,接着我发现,她把“灵魂”和“灵”这两个概念区分开来,是很有道理的。她说的灵魂,指不同于动物生命的人的生命,一个看不见的灵魂附在一个看得见的肉体上,就形成了一条人命,且各自称为“我”据我理解,这个意义上的灵魂,相当于每一个人的内在的“自我意识”,它是人的个体生命的核心。在灵与肉的斗争中,表面上是肉在与灵斗,实质上是附于肉体的灵魂在与灵斗。所以,杨先生说:“灵魂虽然带上一个‘灵’字,并不灵,只是一条人命罢了。”我们不妨把“灵”字去掉,名之为“魂”,也许更确切。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a3ec3088c8d376eeafaa314a.html

《走在人生的边上定稿.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