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着明亮那方

发布时间:2023-07-18 15:52:21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向着明亮那方
作者:***
来源:《广东教学报·教育综合》2020年第68

教师培训分为校本培训和外出研讨学习,如果说校本培训是夯实基础,那外出研讨交流则是开拓眼界、全面发展。201912月,广东省中小学音乐学科实践活动课堂

教学转化优秀课例展示交流活动在惠州举办,作为一名音乐教师,笔者有幸参加高规格的比赛现场观课,接触到最前沿的理念和最全面的课程,无疑是幸运的、也是幸福的。
当下中小学音乐教师的教学现状是:活动做的好的老师,课不一定能上好,而课上精彩的老师,活动(特长培养)不一定拿手,长此以往,两极分化会越来越严重。根据强化美育实践活动的课程管理要求,结合新课标中所提出的:“要培养学生自信的演唱、演奏能力及综合性艺术表现能力”等等要求,我们发现教学重心在转变,注重培养音乐表现能力,强调创造探索精神。所以,以我对音乐教学颇为浅显的认识,我认为本次活动提出的理念具有前瞻性和创新精神,深表认同。
开幕式上,专家指出:前来展示的18节课上课老师都是勇士。我钦佩他们有勇气去尝试去钻研新课型,一个新事物的产生一定会伴随质疑的声音,我想,质疑一方面来自于冲击了大家的习惯性的思维(也就是授课方式),另一方面来自于新事物需要跟周围的元素进行匹配和磨合,但我认为:如果能将一个“好的”新事物实践和推广,惠及教师、惠及学生这是功德无量的。外出学习,最重要的是心态,以一个发展的眼光看待问题,以一个谦虚的姿态去探寻亮点,才能学有所获。接下来我将具体谈一谈四种课型的学习心得:
一、班级合唱课
“合唱”是每个音乐老师的规定动作,本次活动一共展示了5节班级合唱课,而给我留下印象最为深刻的是来自广州市刘希老师执教的《送别》。在这节课上,老师不仅以完成二声部合唱为教学目标,展示了多种教学方法,还能让学生理解作品内涵,感受旋

律走向,是一节成功的班级合唱课。尹爱青教授在现场提到:“课程是具有育人价值的”,这类课型带个我的思考是:1.我们在音乐演唱中要求学生“轻声”唱,很多老师并没有深挖为什么要“轻声”唱,在合唱教学中,我们知道“轻声”可以听自己的声音,同时也能听到别人的声音,合唱是一个团队合作的项目,要有团队意识;其次,“轻声”能让自己的声音变得柔美、好控制,所以,并不是学习一定要“拿来即用”,而是先在日常教学中渗透。2.合唱教学怎样融入“小学”音乐课堂,因为小学的课堂是趣味的,是活泼的,也是创造的,我们要区别于合唱排练,让学生们感受和声美妙的同时能够有创造空间、表达交流空间。
二、班级器乐课
器乐课的难度应该是四种课型中最大的,学校如果成立过管乐团或民乐团,老师们应该能体会组建乐团的不易。合唱在某些方面和器乐相似:是将人声作为一种乐器,但合唱课较好控制,器乐课要精准到技法的学习,而班级器乐课可理解为集体器乐课,从传统的器乐教学一对一变为一对多的教学模式。佛山市李卓恒老师执教的《咏鹅》使用的是中华小四弦,它既有民乐琵琶与中阮的外形,又兼顾吉他、尤克里里的音色,是针对中国传统音乐,中國音乐教育及课堂普及专门定制的适合中小学生演奏的专业乐器。上课伊始,他让学生们观察该乐器,接下来教会学生敲击、拨弦、扫弦三种方式,并让学生来选择将这三种不同的方式怎样排练给歌曲伴奏,最后在学生们的歌声和琴声的伴奏中完整的结束了这节课。这节课给我的启发是:器乐课要紧密的和音乐课结合,要给学生创作的空间,正如专家所说:音乐学院哪门课最受学生欢迎?一定是即兴伴奏。是的,不论钢琴基础是否扎实的学生都喜欢即兴伴奏,因为这门课有创作空间,大学生都是如此,更可况小学生呢?他们不需要按部就班的器乐教学,寓教于乐,让学生一点点接受,获得满足感和

成就感,才能激发进一步学习的兴趣。
三、形体律动课
在近几年的招聘中,我们发现最难招聘的是舞蹈老师,能弹能唱的老师较多,而能跳能弹且能唱的老师则少之又少,所以,一所学校能有一位优秀的舞蹈老师,校园活动都会变得活跃灿烂。但舞蹈老师在音乐教学中也许不占优势,这和大学的培养方式息息相关。本次展示的四种课型中和音乐主题课分离最大的一种就是体态律动课。上课的老师都极力想将舞蹈课和主题音乐课结合,可还是有些许不尽人意。但广州市朱慧敏老师执教的《青春舞曲》让在场的观课老师如沐春风。老师的形象瞬间将我们感受到形体律动课的俊美和灵动,老师将组合动作分解,配合节奏型让学生模仿,学生迅速的学会了几个组合,老师设置了篝火晚会的情景,最后在载歌载舞中结束了这节课。这节课最大的感受就是:让学生体会到律动之美,参与到“美”的一部分,同时让老师充分展示了自己深厚的舞蹈功底。形体律动课不是和动作和动作的关系,而是动作和音乐的关系,也许我们自己在尝试形体律动课时,都会不由自主上成一节舞蹈训练课,会忽略艺术表现和文化理解,普遍会进行正向设计,而忽略课堂生成。
四、班级戏剧课
戏剧课应是最容易和音乐课相脱离的,一节戏剧课也许老师会关注戏剧的剧情走向,戏剧形象和道具。这次一共展示4节班级戏剧课,其中印象最深刻的是来自深圳的叶梅老师执教的《蜗牛与黄鹂鸟》,最大的亮点是:叶老师用“音色”来表现戏剧形象,这一定位让戏剧和音乐环环相扣。在表演前,她将复杂的节奏型用轮唱的方式来解决难点,

演唱部分流畅后,便开始分角色去创造角色。用音乐塑造角色、令角色变得鲜活,让学生创造角色形象,充分激发了学生的参与度。这节课带给我们最多惊喜,源于老师会随着学生接受情况调整,也就是自然生态的课堂生成,老师懂得放慢速度,并不急于要展示一节完整的竞赛课,让我们体会到戏剧课的快乐和创作的乐趣。但在未来的实践中,我们要慎重的是:不要一味追求兴趣而忽略音乐课的质量。
本次活动的目的旨在将社团的经验转化至常规教学。我想用两个通俗的词来理解专家们对实践活动课堂教学转化的定义——“大显身手、各显神通”,我们用自己的优势专业为载体去育人,将实践活动渗透到主体音乐课堂中,也许我们并不需要立即呈现出一节“实践活动课堂教学转化”的音乐课例,而是要更新理念、播下种子,潜移默化的影响自己的教学行为,将音乐课作为实践的阵地,相信种子,相信岁月。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a3e5deddb6daa58da0116c175f0e7cd1852518e9.html

《向着明亮那方.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