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作品赏析-解读郎世宁《百骏图》

发布时间:2011-08-09 15:47:27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解读郎世宁《百骏图》

当看到郎世宁《百骏图》的第一眼,我就被它给震撼了!因为在清朝拥有这样画风的画家不是很多,他让我想起了另外一个中西合璧的画家:徐悲鸿。他们都是将西洋画风与中国绘画传统手法巧妙的结合,不同的是,徐悲鸿是中国人,而郎世宁是意大利人。

郎世宁,意大利人,原名朱塞佩·伽斯底里奥内,出生于著名的城市米兰。清康熙帝五十四年(1715)作为天主教耶稣会的修道士来中国传教,受到康熙的接见,康熙不赞同郎世宁所信仰的宗教,觉得西方的教义违反中国正统思想。于是,重视西洋技艺的康熙就把郎世宁召入宫中,开始了长达50余年的宫廷画家生涯,根本不给他传教的机会。在宫廷中,他有机会接触大量的中国绘画并与中国宫廷画家们切磋技艺,加上他曾在欧洲受过美术教育,有着熟练的西洋画基础,渐渐的将中西画法溶于一体,形成精细逼真的效果,创造出了新的画风,因而深受康熙、雍正、乾隆三代皇帝器重。他是一位艺术上的全面手,人物、肖像、走兽、花鸟、山水无涉及、无所不精,成为清朝宫廷绘画的代表人物。他的代表作品有《聚瑞图》、《嵩献英芝图》、《百骏图》(见插图)、《弘历及后妃像》、《平定西域战图》等。公元1766716日(清乾隆三十一年)郎世宁在北京病逝,终年七十八岁。乾隆皇帝特下达谕旨,追赐郎世宁侍郎衔,并赏银三百两为其料理后事。郎世宁的遗体被安葬在北京阜成门外的外国传教士墓地内(即现北京行政学院校园内)。

据悉,郎世宁以擅长画马闻名清朝画坛,其中最著名的作品,可以说是《百骏图》卷了。因为只见过画作的一部分,我也不知道是不是真的有一百匹骏马,这是一幅长卷画,绢本设色,纵94.5厘米、横776.2厘米,稿本藏于美国纽约大都会博物馆,原作则藏于台北的故宫博物院。下面就简单的对这幅画赏析一下:通观全貌,作者以欧洲技法为主,注重物象的解剖结构、光影效果及立体感,所以说这是他的代表之作,由此我们可以使我们领略到郎世宁画马艺术之天纵风韵!画面表现的是在辽阔的郊原牧马的场面,卷首为两棵盘郁古拙的巨松,透过树隙,可以看到牧马帐篷和三位身著旗装的牧马人。画幅的主要部位,画有一大群作原地活动的马匹,它们或立或卧、或交斗、或觅食、或翻滚嬉游,自由舒闲,聚散不一;在画幅左边,有一条弯曲的河道,一群马匹在牧马人的带领下已抵达对岸,有的马匹尚在河心中泅游,几位牧马人亦骑马缓缓向河边走来。在整个画面上,牧马者皆处于不太显眼的边缘位置,而马群俱置于他们控制的范围之内,既突出了马作为表现对象的主题,又不失牧马生活的特点,使画面充满了浓郁的生活气息,让我们也体会到了大自然的美丽和淡雅。在具体的表现手法上,郎世宁发挥了西洋画法中常应用的前重后轻、前实后虚、前大后小(这些在画作可以非常明显的看出)等写景方法,使画面产生空旷深远的景界,留给我们一个想象的空间,让我们感叹自然的辽阔和壮美,我个人觉得这是我最喜欢这幅画的一个地方,就像一篇没有结尾的作文,我们有足够的空间去联想、去发挥、去体味,而这正是传统的中国画法。还有草木、山水、人物无不写实精致,人物与马匹的比例结构十分准确。我觉得郎世宁本画的另外一个特色就是对光的使用:这幅画中,马匹、人物、树木、土坡皆应用了光的原理,使物象极富立体感,明显采用了西洋画的投影法。但就画面总的方面,仍含有中国绘画传统手法,如水的“以无代有”,松针、树皮、草叶等的墨线勾勒,石块土坡的皱擦等等。即使是马匹以及树干上所采用的阴影,亦是以中国的传统渲染方法来完成的。全幅色彩浓丽,构图繁复,形象逼真,郎世宁擅以中国传统绘画技法加入西洋光影透视法及西画颜料,以显示中西趣味兼容并蓄的画面,让我们见识了一个外国人对中国绘画的理解和诠释,也是对我们精神空间的一个伟大的创造!

这些是我对《百骏图》粗浅的赏析,让我们对郎世宁永远的敬仰!不是因为他的整个艺术生涯已经成为中国美术历史的一个组成部分,也不是因为他在中国美术史上的地位,也不是因为他是那个时代东西文化艺术交流的重要使者——仅仅因为他给我们留下了《百骏图》!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a24b4b1ffad6195f312ba6c5.html

《美术作品赏析-解读郎世宁《百骏图》.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