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谏逐客书

发布时间:2019-09-17 21:37:58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4《谏逐客书》

一、单项选择
  1.《谏逐客书》中的指的是(  D  )。
  A 客商      B 看客      C 游客       D 客卿
  2.在《谏逐客书》一文中,作者先列举缪公广招贤才,孝公用商鞅,惠王用张仪,昭王用范雎的历史事实,然后得出此四君者皆以客之功的结论,这里所采用的方法是( A )。
  A 归纳法      B 演绎法       C 类比法      D 对比法
  3.在《谏逐客书》一文中,李斯用五帝三王地无四方,民无异国的做法来论证秦王的错误,这里采用的论证方法是(  B  )。A 归纳法     B 对比法      C 演绎法       D 类比法   
  4.《谏逐客书》能够说服秦王取消驱逐客卿成命的主要原因是(  A  )。
  A、论点紧扣秦王急于统一天下的心理,切中要害。  B、反复运用正反对比论证方法,是非昭彰。
  C、论据十分充足,事实胜于雄辩。         D、排比对偶联翩,气势充沛。
   5废穰侯,逐华阳中的的正确读音是(  C 
  Ahuá       Bhu?        Chuà       Dhuā

二、多项选择
  1.《谏逐客书》一文中所列举的辅成秦国帝业的客卿是(   ABD    )。
  A、百里奚      B 商鞅      C、孙武       D 张仪       
  2.《谏逐客书》大量运用的修辞手法是(   BC   )。
   A、比喻      B 排比       C、对偶       D 夸张      
   3.在《谏逐客书》中,李斯批评秦王重外物轻人才,秦王所重的外物包括( ABC
    A、色        B、乐        C、珠        D、士 

 2、下列有关《谏逐客书》说服力来源说法正确的有(  )
  A、从着眼点看,重在攻心      B、从论据看,主要是事实论据
  C、从论证方法看,主要是对比论证  D、从语言看,主要是铺陈排比
  E、从写作角度看,主要是由大到小


三、词语解释
  1.此四君者,皆以客之功。               以:依靠,凭着。
  2向使四君却客而不内。                向使:当初假如。
  3.王者不却众庶,故能明其德。            明:使……彰明。
  4.今乃弃黔首以资敌国,却宾客以业诸侯。    黔首:百姓。
  5.藉寇兵而赍盗粮。                    藉:借。    赍:给予、赠送。
  6.服太阿之剑。                       服:佩带。

四、翻译句子
  1.臣闻吏议逐客,窃以为过矣。            我私下认为这样做是错误的。
  2.民以殷盛,国以富强,百姓乐用。        百姓乐于为国立功。
  3.遂散六国之众,使之西面事秦,功施到今。  功劳一直延续到今天。
  4.今乃弃黔首以资敌国,却宾客以业诸侯。    驱赶客卿去帮助各国诸侯建立功业。
  5.举地千里,至今治强。                占领了千里之地。
   
五、作品分析
  1、昔缪公求士,西取由余于戎,东得百里奚于宛,迎蹇叔于宋,求丕豹、公孙支于晋。此五子者,不产于秦,而缪公用之,并国二十,遂霸西戎。孝公用商鞅之法,移风易俗,民以殷盛,国以富强,百姓乐用,诸侯亲服,获楚、魏之师,举地千里,至今治强。惠王用张仪之计,拔三川之地,西并巴、蜀,北收上郡,南取汉中,包九夷,制鄢、郢,东据成皋之险,割膏腴之壤,遂散六国之从,使之西面事秦,功施到今。昭王得范雎,废穰侯,逐华阳,强公室,杜私门,蚕食诸侯,使秦成帝业。此四君者,皆以客之功。由此观之,客何负于秦哉?向使四君却客而不内,疏士而不用,是使国无富利之实,而秦无强大之名也。  
  (1)以本段为例,分析李斯高超的说服技巧。
  言之有理,从理论上阐述纳客的力和逐客的弊,是非分明。反客为主,站在秦王的角度,着眼统一天下的大目标劝说秦王。针对性强,处处考虑秦王的心理,举例历数四位秦王的功绩。对比鲜明,善于正反对比,古今对比。
  (2)本段在使用论据上有何特点?
  论据典型充分,举例有古有今,有正有反。
  2、臣闻地广者粟多,国大者人众,兵强则士勇。是以泰山不让土壤,故能成其大;河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王者不却众庶,故能明其德。是以地无四方,民无异国,四时充美,鬼神降福,此五帝三王之所以无敌也。今乃弃黔首以资敌国,却宾客以业诸侯,使天下之士退而不敢西向,裹足不入秦,此所谓藉寇兵而赍盗粮者也。
  (1)这一段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驱除客卿就是损害了自己而帮助了敌国。
  (2)这段话可以划分为两部分,请概括这两部分的大意。
  这一段可分为两大部分:前一部分论证了不却众庶、广纳人才方能取得成功的道理;后一部分论证了驱除客卿就是损害自己而帮助敌国的道理。
  (3)这段话总体上采用了什么论证方法?
  总体上采用的是对比论证的方法。
  (4)这段议论的前一部分采用了什么论证方法?
  前一部分用的是类比法。
  (5)这段话采用了哪些修辞方法?
  比喻、排比、对偶。

 
    1 文章如何说明逐客的弊病?
    本文第四段是从理论上直接阐明逐客之害。逐客的结果必然是弃黔首以资敌国,却宾客以业诸侯。这样做简直就是借武器给敌,送粮食给强盗!这样说明逐客的弊病,一针见血,抓住了要害。这个结论对于雄心勃勃的秦王来说,具有振聋发聩的作用。

    2 指出文中的铺陈部分,并说明其表达的作用。
    本文采用了铺陈的手法,说明客卿之功。事实胜于雄辩,在第二段作者列举了历史上四位国君与当今秦王的大量事实作论据,第三段作者详细铺述秦王重外物轻人才的事实,文气饱满,大大增强文章说服力。

    3 举例说明本文所采用的正反对比的说理方法。
    为了指出逐客的错误,李斯既从正面论述客在秦国历史上所起的重大作用,又从反面推断缪公、孝公、惠王、昭王等四君假如却客而不内,就会使秦无富利之实无强大之名;既从正面阐述秦国能拥有和使用产自异国的珠、玉、色、乐,又从反面说明如秦国对物采取必秦国之所生然后可的态度,则必然是夜光之璧不饰朝廷,犀、象之器不为玩好,郑、卫之女不充后宫……既以纳客、用客之缪公、孝公、惠王、昭王与逐客的秦王赢政对比,又以秦王重异国的色、乐、珠、玉与轻异国的民人相比,并在此基础上,推断出逐客是弃黔首以资敌国,却宾客以业诸侯的决策,是有百弊而无一利的。可以说全文处处交织着昔与今重物与轻人纳客与逐客利与害损与益已与仇统一与亡国等多方面的对  4、李斯《谏逐客书》的写作目的是什么?

比。一正一反,一利一害,两相对照,是非昭然。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a244671755270722192ef747.html

《4谏逐客书.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