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交场合中的

发布时间:2023-03-15 08:26:54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外交场合中的“握手艺术”
人际交往,见面和辞行时习惯相互握手。握手是人们交往中最常见的一种礼节。而外交握手既是一种礼节也是一门艺术,有着政治涵义。我国实行握手礼节才有一百多年的历史。辛亥革命后,因为孙中山先生大力提倡,握手礼很快流行起来。历史性的握手
国家元首或政府首脑之间或者国际高峰际会上,领袖们之间的握手称“外交握手”。两国关系可因拒绝握手而恶化,也可因恢复握手而由敌对转为友好。国家形势和两国关系的好恶常出自“一握”之中。
1954年第一次日内瓦会议时,周恩来是我国出席会议的首席代表。当时美国采取了敌视中国、阻止会议达成协议的立场。美国代表团团长杜勒斯亲自下令禁止美国代表团人员同中国代表团的人员握手。周恩来团长则教育中国代表团:我们不应该拒绝同美国接触。不应该放弃任何能够做工作的机会,促使美国改变其立场。
历史出现戏剧性的转折是在1972221日至28日,美国总统尼克松对华作了“破冰之旅”,标志这个转折的第一个行动就是中美两国领导人的历史性的握手。尼克松和周总理在首都机场同时伸出有力和坚定的右手,热烈有劲地紧握在一起。并亲切互致问候。周总理说:您的手伸过世界上最辽阔的海洋来与我握手。尼克松说:一个时代过去了,另一个新的时代开始了。



基辛格在其所著的《白宫岁月》一书中写道:“这历史性的一刻,到达北京,事先也经过周详策划。尼克松决定,当电视拍摄他首次和周恩来总理相会的,镜头中除他之外,应该没有别的美国人员。尼克松已看过我在7月间访华后所呈交的报告,知道在1954年国务卿杜勒斯曾拒绝和周恩来握手,周对这件无礼之事颇为耿耿于怀。总统决定,当他来纠正这件怠慢举动的错误时,不能让其他美国人员在电视镜头中出现而分散观众的注意。罗杰斯和我要留在飞机上,直至握手告成。海德曼做事万无一失。”尼克松也在他的回忆录中写道,“当我走完梯级时,决心伸出我的手,一边向他走去。当我们的手相握时,一个时代结束了,另一个时代开始了。”尼克松在他的回忆录中还这样写道:他为美国总统于19722月访华时,毛泽东主席于他抵京后的当天下午接见了他。接见时,“他(指毛主席)伸出手来,我也伸出手去,他握住我的手约一分钟之久。”
这次外交握手显得非同异常,重至“一握千钧”。握手和拥抱
19895月苏联领导人戈尔巴乔夫访华。之前,邓小平办公室通过外交部领导,向礼宾司传达小平的指示:全世界都注视中苏高级会晤,在接待戈尔巴乔夫访华的礼仪等安排上不要太热,要讲究适度,见面时“只握手,不拥抱”,礼宾司将邓小平的指示恰当、适时地转告了苏方。



516日当戈尔巴乔夫到达人民大会堂会见厅时,邓小平已在那里等候。两位领导人热烈握手,握手时间相当长,有位朋友按表计算,整整35秒钟。
“只握手,不拥抱”的含义是十分深刻。当年,在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中,各国领导人见面时常常施拥抱礼,表明彼此亲密无间。在中苏结盟的蜜月里,与中国领导人接触时也是如此。“只握手,不拥抱”的指示,不但是一个礼节问题,而是两国将来关系的定位。对于两国将来的发展前途留下极大的空间。多年过去了,中俄两国关系发生了很大的变化。1996年,中俄两国元首在北京举行会谈后,签署并发表联合声明,确认两国决定建立中俄平等信任的,面向21世纪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1997年俄罗斯叶利钦总统再次访华前夕,江泽民主席根据当时的形势,指示外交部礼宾安排上要隆重、热情,见面时按俄罗斯习俗与叶利钦拥抱,结果收到了很好的成效。
在俄罗斯很多的迎宾场合上,宾主往往以握手、拥抱、左右吻脸、贴面颊的连续动作,表示最真诚的热情和敬意。同时拥抱礼也多用于官方、民间的迎送宾客或祝贺致谢等社交场合上。见面时按俄罗斯习俗与叶利钦总统拥抱,也是一种审时度势的礼仪。具体的礼仪不是一成不变的,其变化背后体现出中俄关系情况的变化和战略考虑。礼宾官虽非战略制定者,但心中要时时装有全局和大局。
外交握手是一门艺术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a07a44b9326c1eb91a37f111f18583d048640f54.html

《外交场合中的.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