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也需要礼仪

发布时间:2020-03-22 01:36:29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家庭也需要礼仪

大冶电大社区教育讲师团 程丽果

中国是传承千年的礼仪之邦,声教播于海外。相传在3000多年前的殷周之际,周公制礼作乐,就提出了礼治的纲领。其后经过孔子孟子、荀子等人的提倡和完善,礼乐文明成为儒家文化的核心。

良好礼仪的关键,离不开家庭。家庭是一切思想与行为产生的源头,包括礼仪、教养、价值观、道德规范、社会伦理等等。孩子在家庭生活中学会如何孝敬父母和亲人,人们在家庭中寻求舒适与支撑,从而自然而然的帮助其他家庭成员,反过来,也帮助自己。

良好的礼仪和对他人的关心是家庭和谐的粘合剂,对婚姻关系来说尤其如此。婚姻不和谐的一个主要原因产生于一方开始把另一方的爱看成是理所当然。那么夫妻之间怎么相处呢?

话说东汉时期有个叫梁鸿的,他很有学问,是一方名士,可是不愿意做官,和妻子两个人隐居在霸岭山中,以耕织为生,后来梁鸿就到了吴国,就是现在无锡那一带,以给别人舂米为生,妻子孟光依然全心全意侍奉着丈夫,每当梁鸿归来的时候,这个妻子总是把做好的饭放在小木盘上,然后把这个小木盘向上举到眉毛上面一点,和眉毛相齐,所谓齐眉,送到梁鸿的面前以示敬爱。后来有一次,梁鸿的雇主一看,这个舂米的人真的不得了,能够让自己的妻子这么尊重自己,赶紧对他以礼相待,这就是举案齐眉的故事的由来。举案齐眉以外,叫相敬如宾。这个故事是什么时候呢,比东汉要早,春秋时期,晋国,有一个大夫叫臼季,奉命出使,结果到了一个乡下的地方,看到一个柳树下,有一对百姓一样的普通人,夫妻两人,在那里你谦我让,相待如宾,他就感到很奇怪,在一个农村的地方,怎么这两个人这么讲究礼数,后来一了解,那人叫郤缺,然后把他推荐给晋国的国君,后来这个郤缺就做了官,这个故事后来留下来,我们叫相敬如宾。红楼梦里面王熙凤她看到贾宝玉和林黛玉他们在一起,她说你们怎么相敬如宾,结果搞得林黛玉脸一下子红了,因为什么道理呢,王熙凤她不学无术,她不知道这是一个讲究夫妻礼仪的一个专用词。相敬如宾和举案齐眉我个人感到我更希望夫妻之间是相敬如宾,家庭平等,我认为举案齐眉的主人公梁鸿他当时可能就没有听说这个相敬如宾,我觉得定位梁鸿应该叫“超男”,超级大男子主义,我们现在还是相敬如宾比较好。另外我记得在东汉的时候,还有一个有名的儒士他叫樊英,他算是比较早的推出男女平等的这样一个人吧。根据这个后汉书记载,樊英有一次生病,结果他的妻子派丫鬟来问病,就说你身体怎么样了,那么樊英就起来给她还了一个礼,照理说在家里我是老爷,你是丫头,我怎么能够还礼呢,结果樊英说,在家庭当中,妻与夫齐等,地位平等的,今天丫鬟来是代表着我的妻子来看我的,我应该还之以礼,所以这个呢是引为美谈,你看当时就已经说了,夫与妻齐等,那时候男女平等的观念已经显现出来了,以前如果说这个人惧内,总是让人感觉这个人不咋地,我记得《笑林广记》当中说的很多笑话就是耻笑那些惧内的人,现在不太一样了,惧内好像已经成为男士的一种美德了,过去妻子要是强了厉害了那叫悍妇、泼妇,是为人所鄙夷的,现在好像倒过来了,如果说女士比较强,女强人,男士害怕你,还引以为光荣,讲到这就会想到上海男人,但是我感到上海的男人并不丢脸,虽然我们讲到围裙丈夫,讲到妻管严,实际上他们用这种方法表达了家庭夫妻之间讲究礼仪、恩爱,我觉得不管是女强男强,夫妻互相尊重、生活和美,夫妻和谐如琴瑟调和就可以了。

说到夫妻关系的时候特别容易说到古代一个词,动不动叫休妻,也叫出妻,在荀子一篇当中有这么一句话,叫“孟子恶败而出妻”,后来郭沫若因为这个写了一篇很长的小说,叫《孟夫子出妻》,这个小说是怎么回事呢,说是孟子要沿孔子的衣钵,要胸襟博大,要做圣贤,那就不能够败坏自己的身体和精神,养吾浩然之气,恰恰孟子的妻子特别漂亮,所以孟子在她身边的时候往往就会心襟动摇啊,他就矛盾了,一方面是孔子,先师在那儿,一方面是他心中的心魔,看到妻子他动心呢,两边斗争非常厉害,到最后没办法,就把妻子休掉,但是还没等他说出这个话,她妻子懂事,自己先走了,这是郭沫若的一个小说,他是有戏说成分的,在儒家留下来的书当中,确实有孟子休妻这样一件事,就是孟子有一次回家,回到卧房,看到自己妻子骑居,骑居是什么呢,就是两个腿放在前面,就是坐没有坐相,不雅观,结果孟子回去告诉自己妈妈,我妻子不礼貌,在家里不礼貌,我要把他休掉,他妈妈,就是孟母啊,孟母三迁的孟母,就骂儿子了,她说,圣人有云,家庭要讲礼制,你到了卧房应该先敲门,卧房你怎么不敲门就进去了呢,这才看到随便的东西,你应该是先招呼,妻子这样在自己的卧房当中,她不叫失礼,是你不对,结果骂了儿子一通,没有休妻成功。

夫妻相处的礼仪

下面是一些有助于婚姻和谐的行为忠告:

★无论大事还是小事,都要学会妥协。特别是在言语上,其实谈话礼仪有四个不准,不打断对方,不补充对方,不纠正对方,不质疑对方。

★确保配偶在家庭成员面前享有一定的地位,不要贬低对方。

★即使没有特殊的理由,也不时的赠送对方一份意外的小礼物。

★为对方的职业感到骄傲,并与之进行讨论。

★涉及孩子的任何问题,多和对方平等的协商,让孩子感受到来自父母的平等的爱与关怀。

刚才孟子那个故事当中,孟子的母亲,实际上是孟子妻子的婆婆,她们两是婆媳关系,由此其实我们也可以看到,家庭当中另外一个由姻亲引起来的关系,那就是婆媳关系。好像婆媳关系是现在所有关系当中最难处的,超过了翁婿这些同样对等的关系,大家觉得为什么?研究家庭学,社会学,婚姻学的,对这个问题有各种各样的说法,包括母亲和儿子之间,是一种情人关系,心理学上叫俄狄浦斯情结,还有同性相斥,异性相吸,这样的种种说法,但是我想这里面不管哪一种说法,无论是婆婆,无论是媳妇,我感到这里面都要讲究自己在家庭中的身份和地位,婆婆你是长者,媳妇你是小辈,长对小怎么样,小辈对长怎么样,另外还有一个问题,就是作为儿子,既要处理好和母亲的关系,又要处理好和自己妻子的关系,我们通俗来讲,就叫三夹板,三夹板能做好,那么就能保持婆媳关系好。我觉得做好三夹板特别不容易,经常有丈夫被妻子提问,我要是跟你妈两个人一起掉进河里,你先救谁,你得说。这可能是所有男人碰到的最难最难的一道题目了。我觉得这个问题,提的方式本身就不对,如果要我回答,我会两个人同时救,什么道理呢,我感到在这个里面,尽管一个是血缘关系,一个是姻亲关系,但是在家庭生活当中,我们不能认为血缘关系一定高于姻亲关系,如果有这个观念的话,这个家庭不会和睦的,不管是血缘还是姻缘,都是亲人,天下的妻子们注意一点,千万不要提这个问题了,注意,爱情和亲情,血缘姻缘是同样的重要。转回头我们再说婆媳之间相处,古代典籍当中就有相关的礼仪规定,《礼记》中就有记载,丈夫对妻子很好,丈夫对妻子好,但是婆婆如果说不愿意的话,你就要把她休掉,丈夫和妻子不好,但是媳妇对婆婆很好,婆婆要她的话,你要一直陪伴着她,这么看来最后的决定权主要在婆婆,也有教我们去处婆媳关系的,在《左传》中,有句叫“姑慈而从”,姑就是婆婆,“妇听而婉”,教你们怎么去相处,我觉得也有一定的参考作用,如果婆婆是慈的,应该听,如果说讲的不对的,你婉言的表示出婆婆这样做不对,但是说话的方式很重要,到了东汉,汉书作者班固的妹妹班昭写了一个《女诫》,开始提出了一个词,叫“曲从”,就是婆婆哪怕是不对的,恶婆婆,你也要委曲自己听从,这样就导致了后来有许多家庭悲剧,一个是孔雀东南飞,主要写刘兰芝嫁到焦仲卿家,为婆婆所不容而被休回娘家,后刘兰芝的哥哥又逼其改嫁,最后刘焦两人相继自尽。刘兰芝的事情,现在想起来,我们仍然为刘兰芝打抱不平,但是又埋怨焦仲卿,他没有做好两者之间的工作,没做好沟通工作,所以儿子也有责任。另外一个就是宋代大诗人陆游,他和自己的妻子唐琬,夫妻关系很好,但是婆婆不接纳唐琬,婆婆老是在儿子面前说她坏话,陆游因母命被迫与妻子离异。后来二人曾在沈园相遇,发现唐琬已经嫁人了,陆游在壁上题了一首《钗头凤》,红酥手、黄藤酒、满园春色宫墙柳,就和了这首词,世情薄、人情恶、雨送黄昏花易落。不久唐琬便抑郁而死。

与父母相处的礼仪

结婚以后,配偶的父母将成为家庭的一部分,并理应享受到相应的待遇。因此,从结婚之初你就应当给予他们爱和尊敬,这样做不仅会为你赢得他们回馈的爱和尊敬,也有利于增强你和配偶之间的关系。

★欢迎父母的造访,不要表现出勉强之意。

★尽量多的安排孩子与父母见面。

★不要把照看孩子看成是父母理所应当的责任。体谅他们也会为自己的问题而操心,不要滥用父母的关心。

★不要在孩子面前批评父母,提及他们的时候永远都要充满爱和尊敬。

★如果父母的行为超越了可接受的范围(比如在批评你和孩子的时候),你应当有技巧的、温和的让他们意识到自己的问题。保持冷静,控制情绪,积极主动将有助于事态向好的方向发展(记住,无论你与父母之间的关系僵持到怎样的程度,都不要因此断绝祖孙之间的来往)。

在中国,我们许多家庭都有一个传统,就是祖父母与子孙同住,虽然社会上对这种现象多有争论,但是一个不容忽视的事实就是,几代人共同生活的家庭团结得更为紧密,孩子们也能够从中获得更多的爱和智慧。接纳父母同住,意味着你必须“一直保持宽容”。你之所以会这样做,是因为你爱他们,而他们爱护你的时间也一定远远的超出了你的记忆。

让我们来看看与父母同住的有利方面吧:祖父母对于孙辈的成长和教育将做出超乎想象的贡献。如果几代人都能够有效的自我控制,学会合作和牺牲,宽容彼此的不同,新生活就能够有条不紊的进行下去。

★给父母留出个人空间。父母在他们自己的房间里感觉更轻松自在,另外,他们也需要空间存放私人财物。子女不应翻看老人的信件、个人财物、抽屉和衣橱,除非老人没有行动能力。如果由于健康、法律或者经济因素必须了解某些信息,你应当直接向他们询问,而不是背着他们做什么。要知道,互相信任对于两代人之间的和谐相处十分重要

★不要因为父母在,就为他们分派太多的家务或者看孩子的工作。毕竟父母不是保姆。尽管他们很可能愿意多做一些事情,来回报你在住所或者经济上的帮助,但他们也不应该被看成是保姆或者小时工。

如果父母身体健康,他们也许会在你工作、外出或者旅游的时候帮忙照看孩子,但你不应该滥用他们的劳动。无论父母对于家庭支出能否提供经济上的支援,你都不应根据他们财产的多少来决定自己对待他们的方式。作为父母,理所应当得到你的爱和尊敬,因为没有他们,就不可能有你。

★让父母的房间充满欢乐,如果有可能,为他们准备电视机。父母的房间应该是温馨的、整洁的、舒适的。在他们的房间里摆放一些珍贵的纪念物、照片,或者几件他们用过的家具。这样会让父母从独立生活到依靠子女的调整过程变得更容易些。拥有自己的独立空间,将使他们得到一种必需的尊严感。

有位朋友请他孤独的母亲与自己和丈夫同住。母亲因为患关节炎变残疾了,无法独自生活。于是,他们在原本不大的房间里为他隔开了一间小房间和一间浴室,费用由母亲支付。房间位于一楼,这样母亲就不必爬楼。当母亲迈进大门的那一刻,发现新房间竟然和自己以前的住处有着相同的色调,还使用了同样的窗帘。曾经饱受病痛折磨的母亲一下子高兴了起来,便安心的住了下去。

★尊重父母独立的意愿。父母希望拥有并且管理自己的财产。他们应当持有自己的银行卡、存折。如果你希望父母负担房贷房租和其他费用,当然他要有这个能力,应当事先书面写明,并为所有当事人明确理解,如此才能令父母明白自己的责任,且不至于认为积蓄正在被别人随意夺走。

★确保父母能够去医院检查,在适当的时候得到治疗。子女应当关心父母,尤其是在老人年龄逐渐增大,开始变得健忘的时候。不要以为老人偶尔的健忘或者某些老化特征而批评他们。你和孩子应该提醒自己,有一天你也会变成那样。因此,永远不要取笑老人和他们的朋友。面对家中的老人,所有家庭成员都应当学会宽容和忍耐。请记住这条黄金法则:“你怎样待人,人怎样待你”--因为有一天你也会变老。

父母与子女相处的礼仪

既然你已经开始扮演公婆或者岳父母的角色,就尽量做好吧。与子女保持良好关系的最重要前提就是,允许他们按照自己的方式,而不是你的方式来生活,来养育孩子。

★尽量避免批评子女,尤其是有关他们的生活方式以及抚养孩子的问题。因为,事实证明,他们对你的观点并不会有多大兴趣。

★当子女征求你的意见时,请坦率、友好的表达想法,然后把事情放下,不要期望他们会经常征求你的意见。

★如果你对子女的房间布置实在无法恭维,不妨保持沉默。你只要微笑的走进他们的房间,不必抱怨。

★像重视自己子女的生日一样重视子女配偶的生日。

★即使帮助子女看孩子,也不要让他们感到因此亏欠了你。

尊重子女房间的隐私。不擅自进入他们的房间,翻看他们的抽屉,或者偷听他们的谈话。

★不干涉子女在家中的社交活动,除非你是被邀请人之一。当子女和孙辈招待朋友时,你应当待在自己的房间里。你可以帮忙准备食物或者收拾房间,但在客人到来时最好不要出现,即使你对他们所作的事情感到十分好奇。(其实也许不知道更好)

★不要抱怨饮食。(当然,如果你感到吃不饱,就有必要和孩子们坦诚的谈一谈了)也许他们需要更多的食物预算;也许你的女儿还需要提高厨艺。你也不应该批评子女的房屋状况。如果你感觉房间不整洁,可以询问是否能够帮忙清洁。但他们若是拒绝,你也只能接受现状。无论其他房间怎么样,至少保持自己房间的整洁。因为这将影响到你的孙辈,他们能分辨房间整洁和脏乱的差别。

★在经济水平允许的条件下,偶尔款待一次家人,或者亲手制作一件礼物,为他们带来惊喜。有这样一位祖母,在每一位家庭成员过生日的时候,都会亲手烹制样式别致的蛋糕,而且每年都能创造出比往年更好的花样。

★不要在子女吵架或者为下一代发生争执的时候偏袒自己的孩子。你应当为他们提供明智的建议,尽量做到公平、不偏袒、不诱导。家庭战争爆发的时候,要学会沉默。永远都不要试图纠正他们关于原则性问题的决定。

在家庭中,成年人有责任帮助孩子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在为孩子提供合适的成长环境,促进其智力发展的同时,我们还应为孩子提供礼仪教育,使他们明确的认识对与错。当这些孩子成年以后,他们将把这份珍贵的礼物带入自己的生活中,渗透到工作、集体和家庭的每个角落。

对孩子来说,礼仪包括正确的价值观、伦理观和道德规范。孩子的品性主要通过生活中的种种经历来塑造,除此以外,还有一个重要的渠道,即亲人对他的影响和教育。理想的状态下,父母和子女对待彼此的态度应当比对待其他人更有礼貌。

礼仪和世界观、伦理道德是一个人人格的基础,要塑造美好人格,这几方面缺一不可,它们实际上是个同源的整体。我们必须尽一切努力告诉孩子什么是正确的,并给予他们充分的信任。孩子是明天的主人,他们将不得不面对并解决今天大人留下的诸多问题。孩子也是民族的希望,必将比父辈们做的更加出色。

我们应当首先教会孩子道德准则和建立牢固的是非观。你不一定是父母,但作为祖父母、叔叔阿姨、兄弟姐妹、护士、志愿者,也可以发挥教育孩子的作用。无论是以个人还是集体形式,我们都能够给孩子带来巨大的影响。

对于年轻人来说,在好人和坏人所提供的帮助之间做出正确的选择至关重要。能否与同类为伍,追随正确的领袖,决定着一个年轻的生命能否成功。

●首先,让孩子学习如何区分是非,怎么做呢?

1、父母的榜样

孩子总会模仿父母的行为。如果孩子明白做某件事是错误的,而父母偏偏那样做了,或者孩子做错了事情而父母不加干涉,那么,在孩子眼中“错误”就会立刻转化为“正确”。比如:

★当孩子听到父母为了逃票而向警察撒谎,他就会认为不遵守法律,向警察撒谎是可以接受的。

★当孩子从超市货架上拿起一袋糖和一小袋饼干,母亲看到了却没有付钱,孩子就会认为偷超市的东西也没什么。

★如果孩子在游戏中作弊得到了礼物,父母却不要求孩子承认错误,孩子就会认为作弊也不算什么,既然父母不坚持自己必须返还礼物,以后只要没被抓住就可以继续作弊。

★如果父母经常把办公室的办公用品带回家私用,孩子就会认为偷公家的东西也没什么。

★再比如,母亲在网上买了一件商品,但却寄来了两份,这时候她如果说:“太好了,他们多寄了一套玻璃餐具,我要把他作为结婚礼物送给小丽。”孩子听到后就会认为,如果以后别人失误多给了东西,最好的处理办法就是好好的把它利用起来。

当父母的所作所为与孩子们理解的“正确”完全不符,他们无异于是在激励孩子长大以后去说谎、欺骗、偷盗,或者变成勒索犯、投机者。如果作为父母不能教给孩子起码的道德伦理,哪里还能指望他们学习其他什么有用的东西呢?

2、让孩子从阅读和交流中接受道德教育

在父母的帮助下,孩子从小就可以学习区分对错。其中一个重要的方式就是通过日常的语言交流和图书阅读。比如,父亲在女儿睡前为她阅读神话故事,可能会随时加上自己的评论:“做这样事情的人是个坏人,对不对?”女儿说:“是的,他非常不听话。”父亲又会加一句:“你永远都不要那样做啊。因为那是错误的。即使你们班上的其他孩子认为没关系,你也知道是错误的,对不对?”就这样,父亲在愉快的为孩子讲故事的同时,也为她上了一堂德育课。一周又一周,父亲在讲述故事的过程中,不断强调主人公的好与坏,强调故事里的坏人最终都受到了惩罚,小女孩逐渐形成了对正确与错误的认识,明白自己永远都应当做正确的事情。

父亲还可以向女儿解释,残忍的对待他人是多么不好的行为。比如他可以这样说:“你不要做坏事,因为那是会伤人的。”这样一来,当遇到故事中特定的环节时,小女孩就会模仿父亲,对被别人伤害的人给予同情。即使孩子只有三四岁,也能够具备社会道德之心。

另外,孩子在吃饭的时候,也可以从父母谈论周围的事情上(包括在当地城市中,父母社交圈子里,或者工作环境中发生的事情),学到一些道德规范。孩子能够识别父母对于某些做法不公正的人,做了坏事并受到惩罚的人,以及因为其他人的恶行而受到伤害的人所持有的态度。当父母耐心回答孩子的问题时,孩子将从父母的眼中区分出好与坏,判断他人是否需要获得帮助。比如,孩子有可能会遇到下面的情况:

★听到父母讨论如何帮助经济上有困难的朋友。

★听说某人偷了别人的钱,被抓住并进行了赔偿。

★听到父母讨论怎样帮助生病的朋友。

★听到消防队员或者警察救助他人的事情,理解英雄行为的真正含义。

★学会在朋友发生不幸时采取一定的行为。

学习如何采取行动非常重要。比如一个男孩的朋友刚刚失去了心爱的宠物。母亲也许会这样对他说:“杰克,托尼的宠物昨天死了,他一定感觉非常难受。”“是的,他难受极了。”“那我们做点什么吧,你说呢?”“您的意思是?”“我们做点事情让托尼感觉好一些怎么样?”“好啊,不过……该怎么做呢?”“也许你可以送他一个礼物让他高兴起来。”“是啊,一个礼物!您觉得送什么礼物好呢?”“我觉得你应该自己想一想,齐齐。”“我不知道。”“如果你的宠物刚刚死掉,你希望得到什么呢?”“也许我希望得到一辆新玩具车。”“那明天下午我们一起去商店,看看有没有托尼喜欢的玩具车好吗?”“好的,妈妈,我会让托尼感觉好起来的。我要送他一辆特别棒的玩具车,可以跑个不停,或者送一只和原来一模一样的宠物。”

不可否认,这堂课非常重要。

★另外,父母还可以和孩子一起做礼仪游戏。我有一位朋友是这样做的,她为8岁的女儿设计了25道选择题,和她一起找出正确的答案,对于某些非常经典的答案,她们会打印出来保存。她的女儿三年级了,非常喜欢和同学们一起玩这个游戏。下面就是其中的两个问题:

1、如果你不小心把奶油掉在了朋友房间的桌布上,你会:

A、用手指抹掉污迹,然后用衣服擦干手指。

B、到厨房里再拿一些奶油,因为朋友的母亲希望你们能够好好享受美食。

C、向朋友的母亲道歉,询问能否从厨房拿一些湿纸巾来擦干桌布。

2、课间休息的时候一个男孩打了你,你会:

A、在下个课间休息的时候也打他,而且更使劲。

B、告诉他这样你不会和她计较,因为你认为他并不是故意要那样做的,但是他如果再这样,你会让他吃不了兜着走。

C、向校长哭诉,要求惩罚该男孩。

正确答案是:c、b

孩子到10岁的时候,应当有人帮助他们建立起一套正确的行为模式,使他们的礼仪观得到不断的发展。

●10岁以上孩子应该掌握的基本行为准则

★看到大人从外面走进屋时,主动站起身来----即使只是父母的朋友从隔壁突然走进来借东西,或者孩子当时正在做他自己的事情。当大人走进房间的时候,孩子应当主动起身,说一些欢迎的话,只要简单的几句就好:“阿姨你好。”

★用餐之前,待所有大人入座之后,自己再入座;先把食品送到客人或者父母面前,等待大人先动餐具,自己再开始。

★在大人交谈时,安静的聆听,也就是说,在交谈过程中,不要打扰,但是在中间的空隙,可以谈谈自己想说的话。

★不冲家人大喊大叫。(当然,父母首先不应该这样做!)

★任何时候都要尊敬老年人。这意味着不说无礼的话,不做出莽撞的行为,不藐视权威(父母、祖父母、老师、警察等所有具有权威的角色都应该受到尊重)

★在被问话的时候,有礼貌的回答,而不是沉默不语。

★尊重自己的家和朋友的家---不把泥踩到地板上,不把脚放在桌子或者沙发扶手上,不在地板或者地毯上留下食物碎渣;坚持每天都把自己的房间整理好。

★被分配做家务的时候,快乐、准时、高效的完成,而不是闷闷不乐。

★做个好客的主人。所作所为不是只考虑自己,而是尽量满足客人的需要;不会因个人私事把客人丢在一边;提供符合客人口味的饮食;让客人选择电视节目。

★学会守时。当家庭决定集体出行时,不拖延时间。

●维持家庭的凝聚力、保持家庭和谐

善待朋友能体现出你的慷慨和友善,但请记住,你的家庭成员需要你倾注更多的关爱。一个和谐的家庭应该是能为每位成员提供支持和帮助的有机体,如果你的家庭还没做到这一点,不妨担当起这个美好的任务吧---让每位家庭成员都能为其他成员提供更多的帮助!维持家庭的凝聚力是一份切实的工作。世界上没有哪份工作比它更重要。作为一名家庭成员,可以通过许多事情来表现的更好:

★真诚的记住每个有纪念意义的日子。其实,只要一个人就可以起到巨大的激励作用。比如,利用节假日、结婚纪念日等机会,将家庭成员团结起来。给每个人都发一条短信,让任何人都找不到借口说:“我没有听说过这件事……”

★让大家分享彼此成功的喜悦。

△孙子加入了学校篮球队,送给他一张祝贺卡片,告诉他大家是多么为他感到骄傲。

△当你听说住在其他城市的兄弟找到了好工作,打电话以表祝贺。

△当你偶然知道母亲在外面帮助了别人,当面赞扬她并表示向她学习。

可以建家族群(微信群,QQ群),把每个兄弟姐妹及其家人的好消息告诉大家。

★当你注意到某人在身体、精神、情绪或者财务方面处于困境时,想办法帮助他。在家庭成员承受痛苦时,如果其他人没有注意到,或者并不关心,就有必要引起重视了。当家庭成员采取行动互相帮助时,整个世界也会变得充满希望,灿烂无比。比如家中有人住进医院,除了经常探望,还要每天打电话问候:“今天怎么样?”并询问:“我能为你做点什么?”同时,还要多多提供一些快乐的消息、好听的故事和有意思的事情。用电话传递欢快的声音对于改善病人心情再好不过了,另外,给病人带来他最爱吃的水果糕点也不错。组织家庭成员轮流探望并照顾生病的家人。不要放弃家人--永远都不要。

最后,感谢大家,希望大家能按照家庭礼仪的要求,在生活中以实际行动来温暖我们的家。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a07603f60aa1284ac850ad02de80d4d8d15a0182.html

《家庭也需要礼仪.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