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历史月考试题及答案-河南省滑县第二高级中学2015-2016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二周周考试题

发布时间:2019-04-26 21:15:57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高一年级历史试题

(全卷两个大题,共33个小题;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注意:1、请按题号顺序在答题卷相应位置作答;2、答案书写在答题卷相应位置;

3、在试题卷、草稿纸上答题无效;4、考试结束后,请将答题卷收回。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

1、史料记载:“所种之地,惟以伐木,纵火焚烧,用竹锥地成眼,点种苞谷。”这反映的耕作方式是

A.铁犁牛耕 B.个体农耕

C.刀耕火种 D.石器锄耕

2、杰里·本特利的《新全球史》记载:“从公元前6世纪开始,铁制农具在中国骤然增加,铁犁、铁镐、铁锹、铁锄、铁镰刀、铁刀和铁耙在乡村成为日常用具。”这一现象突出表明

A农作物产量大幅度提高 B.水利事业的发展,人口数量的增加

C.土地私有制度开始出现 D.精耕细作农业生产模式日益完善

3、以下四幅图片中,与商朝经济活动相关的有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4、粮食收获量与播种量之比,据罗马时代《克洛米拉农书》记载为4~5倍,据十三世纪英国的《亨利农书》记载为3倍,而从《齐民要术》看,我国六世纪粟的收获量为播种量的24~200倍,麦类则为44~200倍。这主要是因为中国古代

A.科学技术领先世界 B.农业的精耕细作技术发达

C.水利灌溉技术先进 D.粮食的单位面积产量居世界领先地位

6、《耒耜经》记载:“进之则箭(犁评)下,入土也深;退之则箭(犁评)上,入土也浅。……江东之田器尽于是。”这一农具

A.由西域传入 B.属水力灌溉工具

C.在东汉时普遍使用 D.最早出现于江南地区

7、有统计显示,北宋时期的72位宰相中,北方(河南、河北、山东、陕西、山西)共41位,江南(安徽、福建、江苏、江西、浙江)共26位;南宋时期的62位宰相中,北方仅仅5位,江南47位。上述数字不能说明

A.南宋时期经济和文化重心的南移

B.经济中心南移推动文化重心南移

C.和江南相比,北方文化已经完全没落

D.这与南宋偏安江南有关

8、下列有关男耕女织式小农经济产生的不利影响中,不正确的是

A.狭小的生产规模和简单的性别分工导致难以扩大再生产

B.阻碍了精耕细作技术的发展

C.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

D.抵御天灾人祸的能力有限

9、“男耕女织”式小农经济产生的不利影响有

①狭小的生产规模和简单的性别分工导致难以扩大生产

②阻碍了社会分工和交换经济的发展

③严重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

④抵御天灾人祸的能力有限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10、董谓在《救荒活民书》中说:“自田制坏而兼并之法行,贫民下户极多,而中产之家(相当于自耕农)赈贷之所不及,一遇水旱,狼狈无策,只有流离饿殍耳。”该材料所述现象反映了小农经济的

A.封闭性 B.分散性

C.连续性 D.脆弱性

11、长期以来,我国古代冶铁技术一直领先于世界,南北朝时期,我国冶铁技术取得的最重要成就是

A.高炉炼铁 B.炒钢技术

C.灌钢法 D.水力鼓风冶铁

12、两千年前中国的“名片”是丝绸,一千年前中国的“名片”是陶瓷,五百年前中国的“名片”是茶叶。在古代两千年多的中西方交往中,丝绸、瓷器和茶叶在西方广受欢迎。这主要表明古代中国

A.古代手工业发展水平世界领先 B.自然经济取得了根本性突破

C.东西方的交流渠道不畅通 D.对外贸易一直居出超地位

13、中国古代的陶瓷制作技术不断进步,以下我国瓷器品种出现的先后顺序正确的是

①珐琅彩 ②五彩瓷 ③青花瓷 ④白瓷 ⑤青瓷

A.①②③④⑤ B.⑤④③②①

C.⑤③④①② D.⑤②③④①

14、明末清初之际,广东佛山镇,以冶铁业发迹;江西景德镇,以陶瓷业扬名;湖北汉口镇,以“船码头”著称;河南朱仙镇,以集商贾繁兴。材料反映的当时经济发展趋势是

A.农产品的商品化

B.农业生产形成专业化生产区域

C.新兴的工商业市镇出现专业化趋向

D.资本主义萌芽进一步扩大

15、有人认为,中国古代某种对外贸易“在下只是些和平民众小规模的商贩活动,在上只是政府借以表示中国文化传播之—种光荣礼节而已。”下列符合这一认识的经济活动是

A.汉朝的丝绸之路 B.宋朝的海上丝绸之路

C.明朝的朝贡贸易 D.晚清的中英鸦片贸易

16、右图是元代王祯所著《农书》中的水力冶铁鼓风工具,该工具最早发明使用于

A.西汉

B.东汉

C.北宋

D.元朝

17、纵观整个中国历史,春秋战国是中国古代社会发展的重要转型期。下列有关该时期经济发展特点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农用动力和农业耕作方式发生变化 ②小农经济开始出现

③土地所有制发生根本变化 ④“工商食官”

⑤铁制工具开始在农业上使用

A.①②④⑤ B.①②③⑤

C.②③④⑤ D.①②③④

18、电视剧《汉武大帝》中有些故事情节跟长安的“市”有关。以下场景在剧中不会出现的是

A.“市”的四面建有围墙 B.“市”的内外店铺林立

C.“市”门按时开关 D.“市”里有专职管理的官员

19、明朝中叶以后,民营手工业在很多行业后来居上超过了官营手工业,甚至在江南一些手工业部门开始出现了资本主义性质的生产关系。其主要原因是

A.民营手工业与市场的联系更为密切

B.民营手工业的技术精良、经营灵活

C.民营手工业主要分布于江浙沿海地区

D.明清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腐朽

20、宋代词人邦彦在《少年游》中提到“并(太原)刀如水,吴(苏州)盐胜雪”。这反映宋代

A.经济重心已经南移 B.手工艺的提高和专业市镇兴起

C.商帮势力崛起 D.太原、苏州成为著名都会

21、《新唐书卷54·食货志》“(唐)宪宗以钱少,复禁用铜器。时商贾至京师,委钱诸道进奏院(地方的驻京办事处)及诸军、诸使富家,以轻装趋四方,合券乃取之,号‘飞钱’。”对材料认识不正确的是

A.增加了政府货币的供应量

B.减低了铜钱的需求,缓和了钱币的不足

C.便利了商品流通

D.“飞钱”实质是一种汇兑业务,不行使货币的职能

22、宋人诗云:“东家打麦声彭魄,西家缫丝雪能白。……东家麦饭香扑扑,西家卖丝籴新谷。”诗中反映了宋代

A.产品商品化程度提高 B.手工业仅在乡村发展

C.开始出现独立的手工业家庭 D.手工业者脱离农业生产

23、明万历年间“瓷镇(景德镇)上佣工,皆聚四方无籍游徒,每日不下数万人”。这一记载包含的历史信息主要有

①流动人口众多 ②制瓷业发达

③官营手工业占主导地位 ④出现资本主义萌芽

A.①② B.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④

24、下图为春秋时期铸造的牛尊,许多历史学家以它来证明春秋时期我国生产力有了很大提高。持这一观点的学者在观察此器时,必然要把注意力集中在

A.牛尊的制作材料上 B.牛尊的腿上

C.牛尊的鼻子上 D.牛尊的背部

25、有人从《辉煌繁荣的宋代商业》一书中,找出三个错误,其中不包括

A. 汉阳镇、佛山镇、景德镇、朱仙镇是四大商业名镇

B. 市坊界限被打破,开封城内出现“草市”和夜市

C. 南宋时期通过朝贡贸易扩大了国库财政来源

D. 商业环境相对宽松,但重农抑商思想仍占主流

26、康熙皇帝任命曹雪芹的祖父曹寅主持江宁织造局的生产。根据当时的制度,该局生产

A.全部投放市场,收入归皇室

B.部分用于纳税,部分投放市场

C.全部供皇室使用,不投放市场

D.部分供皇室使用,部分投放市场

27、 明代中期以后,私营手工业在许多行业取代以前占主导地位的官营手工业。这主要是因为

A.官营作坊产品有限 B.私营作坊工人增加

C.资本主义的萌芽 D.商业经济的发展

28、东汉南阳太守杜诗“造水排,铸为农,用力少,见功多,百姓便之”,“水排”主要应用于

A灌溉 B冶铁

C耕种 D制瓷

29、沈括《梦溪笔谈》载:“世间锻铁所谓钢铁者,用柔铁屈盘之,乃以生铁陷其间,泥封炼之,锻令相入,谓之团钢。”这项技术最早出现于

A.春秋时期 B.西汉

C.南北朝 D.北宋

30、2007年12月,宋代沉船“南海一号”的打捞吸引了全球的目光。考古工作者已经从南海一号上整理出大量珍贵的文物。下图是从“南海一号”打捞起来的各种瓷器,其中不可能有

①青瓷 ②白瓷 ③珐琅彩 ④青花瓷

A.②③ B.①④

C. ③④ D.①②

二、材料分析题(本大题共3小题,第31题15分,第32题14分,第33题11分,共40分。)

31、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天仙配》是中国的一个美丽神话故事,它寄托着下层劳动人民对自由纯真爱情的向往。其中脍炙人口的歌词唱道:

七仙女:树上的鸟儿成双对,

董永:绿水青山带笑颜。

七仙女:从今不再受那奴役苦,

董永:夫妻双双把家还。

七仙女:你耕田来我织布,

董永:我挑水来你浇园。

七仙女:寒窑虽破能避风雨,

董永:夫妻恩爱苦也甜。

材料二 “徐州古丰县,有村曰朱陈。去县百余里,桑麻青氛氲。机梭声札札,牛驴走纭纭。女汲涧中水,男采山上薪。县远官事少,山深人俗淳。有财不行商,有丁不入军。家家守村业,头白不出门。”

(1)结合材料一、二,上面反映的古代农业生产模式是什么?(3分)

(2)这一生产模式有什么特点?(8分)

(3)根据以上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归纳我国古代农业发展需要哪些条件?(4分)

32、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天子之六工,曰土工,金工,石工,木工,兽工,草工,典制六材 。

—— 《礼记•曲礼》

材料二 (官府工匠)相语以事,相示以功,相陈以巧,相高以知。

—— 《管子•小匡》

材料三 西周工匠集中在官府设立的作坊内,职业世袭,世代为官府劳作。长期以来,官营作坊的工匠主要来自官奴婢、刑徒和征调来无偿服役的民间工匠。元代实行匠籍制度,官府工匠世代不得脱籍,不允许从事私人生产。

材料四 明初,瓷都景德镇有官窑58座,资金充足,设备先进,民窑不过20座。但官窑管理腐败、成本高昂,很快衰落下去。为完成上贡任务,只好改行“官搭民烧”,由民窑烧造,官府给予报酬。与此同时,从事商品生产的民窑迅速崛起,明末达到二三百座,窑身比官窑大三四倍。清代御窑仅6座,沿袭“官搭民烧”,到乾隆以后就衰败了。而民窑的规模和产量都远胜官窑,工艺水平也大为提高,产品畅销海内外。

(1)根据上述材料分析古代官营手工业有哪些优势和劣势?(8分)

(2)材料四反映出手工业生产发生了怎样的变化?结合材料和课文思考为什么会发生这种变化?(6分)

33、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中国古代饮茶之风始于唐,盛于宋。到宋代,茶叶已成为中原及周边各族人民“一日不可以无”的日常消费品,对宋代的社会生活产生了重大影响。

材料一 西戎茶马之市,自宋已然。盖土蕃潼酪腥膻,非茶不解其毒,……(中原)藉之可以得马。以草木之叶,易边场之用,利之最大者也。

——谢肇制《五杂俎》

材料二 蜀中旧使交子(纸币),惟有茶山交易最为浩瀚。

——苏辙《论蜀茶五害状》

材料三 宋榷(专卖)茶之制,择要会之地,曰江陵、曰真州(江苏仪征)……初数户,后繁之。市中荼坊林立,徽人、晋人荟萃,五音杂语。……输之于边,数倍利之,骤富焉。

——庄季裕《鸡肋编》

材料四 (东京)朱雀门外除东西两教坊,余皆居民或茶坊。……茶坊每五更点灯,博易,买卖衣物、图画、花环、领抹之类,至晓即散,谓之鬼市子。……又北山子茶坊,……仕女往往夜游吃茶于彼。 ——孟元老《东京梦华录》

(1)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分析宋政府茶叶专卖的主要原因。(3分)

(2)据材料二、三、四和所学知识,分析茶叶贸易对宋代商品经济的影响。(4分)

(3)茶坊、瓦肆等大量兴起,乃宋代开创之新气象。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宋代在城市商业布局、文学等方面的新变化。(4分)


高一历史答案卷

一、选择题

01——05CDBBA 06——10DCBDD

11——15CABCC 16——20BBBAB

21——25AADCD 26——30CDBCC

二、材料分析题

31.(1)(3分)生产模式:“男耕女织”式的小农经济。(或自耕农经济)

(2)(8分)

特点:①以家庭为生产、生活的基本单位,(分散性)

②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自给自足(封闭性)

③精耕细作

④相对简单的生产工具、长期不变的生产技术和容易满足的社会心理状态,(落后性)

(3)(4分)

条件:①生产工具的不断改进、生产技术的不断进步、水利的兴修。

②政府要减轻对农民的剥削。③优越的自然环境。④稳定的社会环境。

32.(1)(8分)

优势:国家扶持;资金充足;设备先进;经营规模大;分工细密;工匠技术水平高

劣势:管理腐败,成本高昂;工匠劳动积极性低。

(2)(6分)

变化:明朝中叶后在制瓷等行业中,私营手工业超过官营手工业,占据主导地位。

原因:①官营手工业自身的弊端;②明清时期生产力及商品经济的发展。

33. (1)(3分)增加财政收入;促进贸易发展;增强军事力量。

(2)(4分)促进纸币流通;经济城镇兴起;城市商业繁荣(市井生活繁荣);地域商人出现。

(3)(4分)城市商业布局:打破市坊界限;文学:出现一种更易抒发感情,表现市井生活的新体裁(宋词)。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9ff9a44b8ad63186bceb19e8b8f67c1cfad6ee9a.html

《高一历史月考试题及答案-河南省滑县第二高级中学2015-2016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二周周考试题.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