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文《荷塘月色》评课稿.doc

发布时间:2023-05-22 13:14:42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课文《荷塘月色》评课稿
朱自清的《荷塘月色》是高中教材内的经典美文。新教材把这篇文章从高一调整到高三,其意图在于让学生感悟意境之美。张老师立足于编者的意图,把课堂重点放在体会作者的情感变化,学会用诗意的心情去面对现实生活。这是非常大胆的尝试,这种积极探索的精神也是值得肯定的。
本次工作室评课活动,我分配的观察点是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运用。在评课前我参考了徐老师制订的量表并进行了小幅修订,在听课中,我对这一观察点又调整了具体的评课指标,分别是:课前学生对应掌握的知识重难点有无具体认识;课上学生理解知识的主动性、有效性,课上学生理解和运用知识的途径和具体表现(答题统计),课后学生知识掌握情况观察。下面我就从我的这些观察角度对张老师的这堂课进行评价:
张老师在课前布置学生预习是以思考问题的形式,应该说提出的三个问题是紧扣本课的教学重难点的。但似乎并未形诸文字,从学生的课本上看,很多学生充其量不过是标注了段落序号,对于预习的问题未形成文字答案。对于高中紧凑的教学节奏而言,学生预习不够充分,必然会影响教学效果。此外,在课前老师用MTV来调动学生的注意力,如果能在同时展示思考问题或教学目标的话,个人觉得媒体运用的效果会更好。
此外,对于本堂课的知识点落实,个人还是有疑问的:对于高三的学生学习本文的意义何在?仅仅是学会用诗意的心情去面对现实生活吗?能不能让课文讲授更实在一些呢?
对于经典美文的讲授,个人认为理想的状态是艺术性与实用性兼备。对于张老师的这堂课,个人以为艺术性有余而实用性缺乏。


首先,从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而言,本堂课的大局部时间学生都能做到认真倾听,听课精神不集中(具体表现为不能紧跟老师要求做出反响)的学生绝大局部时间不超过三人次,对于高三文科班的学生而言,我认为这一数据是不错的。问题比拟大的是教师在播放录音时,大多数学生都在紧盯画面,而非关注文本。我认为这是老师运用媒体过度反而造成学生关注目标出现偏差。(授课伊始,老师出示两幅荷花图片,问学生那幅画面更符合本文意境,学生答复第二幅更具朦胧美,其实对本文的意境美的理解就出现偏差)
其次,从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而言,本堂课学生的个体学习体验(阅读思考)时间为9分钟,群体学习体验(发言讨论)时间为9分钟。总计18分钟。从数据上看,学生主动学习和被动承受的时间接近1:1,是比拟理想的。但值得注意的是群体学习体验中生生互动时间较少(仅有讨论景是如何表达情的一问且时间缺乏3分钟),并且整堂课缺少学生运用所学知识的时间。
再次,从学生答题情况统计来看,本堂课学生答复下列问题人次为11人,答复下列问题人数为9人,朗诵为2人,板书为1人。其中一位男生朗诵1次,板书1次,答复下列问题3次。显然,本堂课学生运用知识的表现形式还是比拟丰富的,但学生的参与率还是比拟低的。此外,学生答复下列问题优秀人次为5人次,答复下列问题一般人次为4人次,答复下列问题错误人次为2人次。仅从数据上看,学生理解和运用知识情况较好。但值得注意的是,学生答复下列问题优秀主要集中在对景物描写的理解上,而错误和一般的人次主要集中在对情的把握上,从这个角度而言,本文的教学重难点似乎并未得到有效突破。个人建议还是先景后情比拟符合学生认知。
课后抽查学生课本4人,根本无记录。答复下列问题正确率约50%。从抽样数据看,学生并未真正走进朱自清苦心营造的美丽世界。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9ef70a9c950590c69ec3d5bbfd0a79563c1ed4ad.html

《课文《荷塘月色》评课稿.doc.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