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中国发展报告

发布时间:2012-10-08 11:38:49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2012中国民生发展报告》发布

人民网北京63日电 (刘毅、孙璐)《2012中国民生发展报告》2日在北京师范大学发布,报告显示1995年至2010年中国民生发展成效显著,总体上呈现指数增长的趋势。
  《2012中国民生发展报告》显示,1995年至2010年中国民生发展呈现出三大特征:第一,省级民生指数排名区域集中度较高。按照指数由高到低,民生发展水平大致呈现出“东部东北部中部西部”由强渐弱的阶梯型分布趋势。省级民生发展指数北京、上海、天津仍排前三名。第二,在阶梯型分布总体趋势下,部分省(区、市)呈现出与其所在区域总体位次趋势不一致的情形。有的地区民生发展水平明显强于区域平均水平。第三,排名表现出较强的区域经济实力相关性。这表明“保民生”和“促发展”两者间并不矛盾,通过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在发展经济的同时,不断保障和改善民生是必要和可行的。
  报告提出当今世界发展中的三大“民生陷阱”:广大发展中国家片面追求现代化、忽视民生发展而造成的“民生缺失陷阱”;发达国家的“高福利陷阱”;金融资本主义贪得无厌、撕裂社会而造成的“贫富分化陷阱”。报告提出,面对变革的世界,作为世界上人口最多的中国,既要充分借鉴世界各国民生发展经验,更需吸取变革世界中的“民生陷阱”教训,找准跨越“民生陷阱”的着力点,寻求改善民生的发展之路。
  《中国民生发展报告》由北京师范大学管理学院、政府管理研究院组织实施,每年发布一次 

《中国民生发展报告2012》发布

者:王东亮 源:北京日报发表日期:2012-08-06

 

  20120805日,北京大学召开中国家庭动态跟踪调查研讨会,发布由北大中国社会科学调查中心完成的《中国民生发展报告2012》。调查显示,2011年全国家庭的平均总支出为3.8万元,比2010年增长了5710元。北大校长助理李强表示,将持续开展调查并发布数据,为政策决策提供依据。

  家庭支出同比增5710

  调查显示,2011年全国家庭平均总支出比2010年增长了5710元,其中食品支出增长2287元,占到全国家庭平均支出增长额度的40%。在各项支出相对于2010年都有所增长的同时,2011年家庭购建房支出和捐赠支出下降。2011年全国家庭现住房完全自有率为84.7%。住房类型上,42.2%的家庭现住房为平房,比2010年调查结果下降了8.5个百分点。全国家庭的平均住房面积为116.4平方米,人均住房面积为36.0平方米。

  已婚子女75%不与父母同住

  据调查,全国62.3%16岁以上人口处于在婚状态,未婚人口为31.2%。未婚男性比未婚女性多7%左右。北大有关负责人说,在婚和未婚人口比例都较高,离婚和同居比例较低,说明我国婚姻稳定性较强,传统的婚姻观念仍占主导地位。记者从数据中发现,全国有75.2%的已婚成年子女不与父母同住。已婚成年子女中从夫居(即住在婆家)的比例为21.1%,是同妻居(即住在娘家)的5倍还多。

  家庭类型调查结果显示,全国13.2%的家庭夫妇已生育子女但不与子女同住,即空巢家庭。而丁克家庭(尚未生育子女的家庭))为1.4%。专家认为,虽然夫妇与子女同住仍为最主要的家庭形态,但空巢家庭比例迅速上升,势必带来养老、家庭服务、情感关怀等问题。此外,家庭代际结构也发生了变化,2代户(父母和子女同住)家庭占比最高,四世同堂家庭仅占1.9%

  教育支出城市与农村相差多

  抽样调查表明,全国家庭支出中,用于孩子教育的支出均值为1803.9元。更详细的分类统计则显示,城市户口家庭教育年支出为3458.2元,农村户口家庭仅为1367.8元。正在上学的少儿工作日每天在校学习时间为6小时,而休息日在校学习时间也达到了3.4小时。69岁儿童首选书画类课外辅导班,1012岁少儿首选乐器类课外辅导班,1315岁少儿首选外语类课外辅导班。

  2011年新增的社交网络考察指标显示,QQ在不同年龄段、不同地区的青少年中使用率均超9成。社交网络和email是青少年群体使用最普遍的社交手段。青少年上网使用最多的网络功能是听音乐。尽管如此,看电视仍是青少年最主要的休闲娱乐活动。

  孩子患病近4成家长自己找药

  在《报告》中,有一项行为调查,即孩子患病处理方式。调查结果显示,全国36.8%的家长在孩子患病后自己找药或买药,而不是找医生看病。其中,城市家长更倾向于在孩子患病后自己找药,比例比农村家长高出十多个百分点。专家分析认为,这种情况出现的原因除了城市医疗成本高、到医院就诊时间长以外,家长知识结构也是重要原因。据介绍,目前全国有60.7%的少儿享有社会医疗保险,而少儿拥有商业医疗保险比例只有17.7%

  数据显示,全国有6.1%的青少年儿童肥胖,7.4%的青少年儿童超重。分年龄来看,低年龄组的少儿肥胖的比例明显更高,即小胖子大胖子更多。分性别来看,男孩比女孩肥胖和超重的比例更高,西部地区儿童肥胖比例超过中、东部。在视力方面,随着年龄增长,青少年儿童的视力逐渐下降。在3-5岁组,少儿近视的比例仅为3%;而在16-18岁组,全国有20%的少儿近视。分城乡来看,城市少儿的视力明显更差。16-18岁组城市少儿近视的比例高达38%;而在农村,这一比例仅为16%。女孩视力普遍差于男孩。而各年龄段儿童中,右眼的视力普遍比左眼差。

2012中国发展报告

《中国发展报告》是国家统计局推出的重要统计产品之一,由局长马建堂担任编委会主任,立足统计数据,体现统计特色,全面解读2011年的中国发展状况。

    2012年版《中国发展报告》利用翔实的统计数据,总结了2011年中国社会经济发展的主要变化、展示一年来在党和政府的领导下经济社会发展的各项成就,分析当前社会经济运行的各种
关系和矛盾,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和对下一年的发展展望。

    本报告分主题报告篇、地区报告篇、重要文献篇、宏观政策篇、统计图表篇和专栏文章共六个部分。主题报告文章主要对2011年进行全面总结,主题突出、观点明确、数据翔实、语言简
洁、通俗生动;地区报告篇突出地方发展特点;重要文献和宏观政策篇采集了一年来国家出台的重要政策法规和文献;统计图表篇则发布了国民经济重要数据;专栏文章则紧扣发展主题和出
台的相关政策,突出专业性,分析2011年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进程中的重大热点、新特点或新动向。 

     本书内容丰富,观点明晰,图文并茂,装帧精美,既是了解国情的窗口,也是决策的依据,更可以作为重要历史资料永久收存。

2012中国区域经济发展报告

本书研究思路和整体框架:首先,对长三角城市群同城化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分析,探讨同城化趋势下长三角城市群区域协调发展的新挑战与新举措;其次,重点分析了同城化趋势下长三角的交通联动、产业联动与空间联动;然后,分析了同城化趋势下长三角城市群的通勤就业变化,以及基本公共服务效率和基本公共服务的保障机制;再次,分析了同城化趋势下长三角城市群区域协调发展的体制与制度设计;最后,以虹桥商务区的发展定位为例,实证研究了长三角综合交通枢纽商务区建设实践。本报告的研究工作由上海财经大学区域经济研究中心负责实施。

前言
1 长三角地区同城化发展趋势及区域协调发展的新战略
1.1 同城化的理论解释
1.2 长三角地区的同城化趋势及其特征
1.3 长三角同城化趋势对不同城市(地区)的影响
1.4 长三角城市群区域协调发展的新挑战
1.5 长三角城市群区域协调发展的新举措

2 同城化趋势下长三角城市群内外交通联动
2.1 城市群交通系统的主要特征
2.2 长三角城市群综合交通体系发展现状及趋势分析
2.3 世界五大城市群内外交通联动机制的比较分析
2.4 长三角城市群内外交通系统立体化衔接探索
2.5 同城化趋势下推进长三角城市群内外交通联动的政策建议

3 同城化趋势下长三角城市群产业联动
3.1 长三角地区制造业结构变动与升级
3.2 长三角地区制造业的集聚与转移

4 同城化趋势下长三角城市群的空间联动
4.1 长三角城市群空间结构的演变历程
4.2 同城化与城市群的空间结构:一个分析框架
4.3 同城化趋势下长三角城市群空间结构的重塑
4.4 凝聚力战略:同城化趋势下长三角城市群构想

5 同城化趋势下长三角城市群通勤就业
5.1 城市群通勤就业概念的界定
5.2 国外都市区通勤就业概况
5.3 国内城市群通勤就业的发展状况
5.4 国内城市群通勤就业的必要条件
5.5 长三角城市群通勤就业面临的制约因素和发展机遇

6 同城化趋势下基本公共服务效率及其保障机制
6.1 工业化、城市化与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6.2 长三角城市基本公共服务效率现状总体评价
6.3 同城化趋势下基本公共服务效率影响因素
6.4 基本公共服务效率评估及保障机制
6.5 同城化趋势下提高基本公共服务效率的政策建议

7 同城化趋势下长三角城市群发展的体制与制度研究
7.1 同城化趋势下长三角城市群协调发展的障碍分析
7.2 国内外城市群协调发展中体制与制度建设的借鉴与启示
7.3 同城化趋势下长三角城市群协调机制与协调模式
7.4 同城化趋势下长三角城市群协调发展的体制改革与制度建设

8 同城化趋势下长三角节点型新城建设:经验与启示
8.1 长三角新城开发建设的主要做法和经验总结
8.2 长三角新城开发模式与节点型新城的基本内涵
8.3 人口导人:同城化趋势下打造综合型节点新城的必然选择

9 同城化趋势下长三角综合交通枢纽商务区建设——以虹桥商务区为例
9.1 虹桥商务区的发展定位、总体布局和建设发展
9.2 虹桥商务区在长三角城市群区域协调发展中的作用
9.3 国外先进城市群综合交通枢纽建设模式对虹桥商务区建设的启示
9.4 以虹桥商务区为依托推动长三角区域协调发展的政策思路
附录 2010年长三角城市群主要统计资料与十一五规划指标评估

《中国城市发展报告(2012)》发布

中国进入以城市型社会为主体的新城市时代

马献忠

2012-8-17 16:20:01  来源:20120817《中国社会科学报》

  814日,2012年《城市蓝皮书》发布会暨城市绿色发展高层论坛在京举行。中国社会科学院党组副书记、常务副院长王伟光出席发布会开幕式并讲话。会议正式向社会发布的《中国城市发展报告(2012)》(简称《城市蓝皮书》)指出,我国已结束了以乡村型社会为主体的时代,开始进入到以城市型社会为主体的新的城市时代。

  王伟光说,当前,绿色发展已经成为主旋律。绿色发展的内涵已经从生态建设、环境保护和低碳减排等方面,逐步扩展到绿色产业、绿色就业、绿色消费、绿色管理、绿色生活、绿色建筑等更加广阔的领域,涵盖了经济社会发展的方方面面。为顺应绿色发展趋势,近年来中国政府做了大量的工作,确定了以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为主线的科学发展战略,制定实施了生态建设、环境保护、节能减排、循环经济等一系列政策措施,中国的绿色发展尤其是城市绿色发展取得了很大的成效。但是,应该看到,当前中国的绿色发展也面临着诸多方面的挑战。从外部来看,由国际金融危机引发的全球性经济危机的影响远未结束,周边局势复杂多变,发展外部环境不容乐观;从内部来看,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仍处于攻坚阶段,高消耗、高排放的粗放发展模式一时还难以根本扭转,能源资源和生态环境压力日益加大,科技进步和创新的支撑作用还不充分,保障和改善民生任重道远,凸显各种社会矛盾和问题。在这样的内外环境和条件下,更应坚定走绿色发展之路的决心,树立“发展必须绿色,绿色推动发展”的理念,抓住经济结构转型和发展方式转变的有利时机,全面实施绿色战略,破解发展中的矛盾和瓶颈,为经济社会的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闯出一条新路。

  王伟光指出,2011年,中国城市化率达到了51.27%,城镇人口首次超过了农村人口,这是一件具有历史意义的大事,标志着中国已经结束以乡村型社会为主体的时代,开始进入到以城市型社会为主体的新的城市时代。在这一新的时代,中国的经济社会结构和空间布局正在发生深刻的变化,并呈现出新的特点,所面临的问题和挑战也具有较大差异。因此,如何采取积极有效的应对措施,有序推进中国由乡村型社会向城市型社会转型,迎接以城市型社会为主体的城市时代的到来,是一个重大的国家战略问题。进入城市时代后,我们将处于一个新的发展阶段,面对更加复杂多变的发展形势,承载着更多更高的发展要求。从发展阶段上看,目前中国还处于初级的城市型社会阶段,这是一种准城市型社会。尽管当前统计上城镇人口已经超过农村人口,但进城农民的市民化程度很低,城镇化质量不高,城乡差距较大,城市发展中的不协调、不和谐、不可持续问题还十分突出。未来5—10年,将是中国实现由乡村型社会向城市型社会转变的关键时期,而推动农民市民化、提升城市品质、促进城乡融合共享,着力提高城镇化质量,将是实现这种社会转型的关键和核心所在。

  王伟光强调,作为社会科学工作者,要重视和加强对城市时代的发展趋势和应对策略方面的研究,建立体现城市时代特点的经济、社会及环境领域的研究平台,深化绿色繁荣与城市绿色发展理论,将全面提高城市品质和城市化质量、促进中国城市的绿色发展和转型作为主攻方向,提升城市规划建设、管理体制、环境质量、公共服务、社会和谐与安全等方面的理论研究水平,加强对现代绿色产业体系,构建绿色消费模式,倡导绿色消费文明,完善绿色发展支撑、考核评价和示范体系等方面的政策和对策研究,为城市绿色发展提供坚实的理论基础和政策支撑。

  城市型社会是以城镇人口为主体,人口和经济活动在城镇集中布局,城市生活方式占主导地位的社会形态。从乡村型社会向城市型社会的转变,是经济发达、社会进步和现代化的重要标志之一。《城市蓝皮书》指出,2011年,中国城镇人口达到6.91亿,城镇化率首次突破50%关口,达到了51.27%,城镇常住人口超过了农村常住人口。人口城镇化率超过50%,这是中国社会结构的一个历史性变化,表明中国已经结束了以乡村型社会为主体的时代,开始进入到以城市型社会为主体的新的城市时代。在这一新的城市时代,城市经济将占支配性地位,城市生活方式占主导地位,城市品质受到高度重视,城市发展趋向集群化,绿色休闲空间备受关注。而现有城市在经济结构、规划建设、管理体制、环境质量、公共服务、社会和谐与安全等方面还难以适应城市时代的新要求,城市发展面临严峻的挑战。在新时期,必须高度重视城市科学发展,全面提高城市品质和城镇化质量,积极推动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深度融合,促进城市经济、社会和生态的共同繁荣,走低碳、环保、高效、和谐、安全的绿色繁荣之路。

  会议由中国社会科学院城市发展与环境研究所和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联合主办,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北京师范大学、清华大学、中国科学院等单位的专家学者出席会议。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9e81ebc19ec3d5bbfd0a748e.html

《2012中国发展报告.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