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一级MSOffice理论部分复习资料 doc

发布时间:2019-12-29 12:54:03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一级MS Office理论部分复习资料

考点1 计算机发展简史

1、第一台电子计算机ENIAC(电子数字积分计算机)于1946215诞生于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是为了计算弹道和射击表而设计的,主要元件是电子管,每秒计算5000次加法、300多次乘法。

2、美籍匈牙利数学家冯.诺依曼:在研制ENIAC过程中总结出两点改进意见。其一是计算机内部采用二进制数进行运算;其二是将指令和数据存储起来,由程序控制计算机自动执行。

3、根据计算机采用电子元件的不同,把计算机划分为四代:

Ⅰ、大型计算机时代

①第一代是电子管计算机。基本元件是电子管,体积大、内存小、运算速度低,尚无操作系统,编程采用机器语言。20世纪50年代出现了汇编语言。

②第二代是晶体管计算机。基本元件是晶体管。其特点:体积小、成本低、重量轻、功耗小、速度高、功能强且可靠性高,内存由几千字节扩大到几十万字节,出现了高级程序设计语言。

③第三代是小规模和中规模集成电路计算机。其特点是:体积、重量、功耗进一步减小,运算速度、逻辑运算功能和可靠性进一步提高;出现了操作系统。

④第四代是大规模和超大规模集成电路计算机。其特点:存储器采用集成度很高的半导体存储器,开始引入光盘,运算速度可达几百万次至上亿次/每秒,性能价格比每18个月翻一翻,操作系统向虚拟操作系统发展,数据库管理系统不断完善和提高,程序语言进一步发展和改进,计算机的应用领域不断向社会各个方面渗透。

Ⅱ、微型机时代

随着集成度更高的超大规模集成电路技术的出现,1971年第一片4位微处理器4004Intel公司诞生。以为微处理器核心的计算机属于第四代计算机。

4、我国计算机技术的发展

1958年,第一台电子管计算机103机;1959年,运行速度1万次的104机;1964年研制功晶体管计算机;1971年,集成电路计算机;微机方面开发了长城、紫金、联想等系列微机。

1983年第一台亿次巨型机“银河”诞生;1992年:10包次的“银河Ⅱ”;1997年速度达1117亿次的“曙光2000—Ⅱ”超级服务器;1999年速度高达3840亿浮点结果的“神威”并行计算机投入运行。

5、计算机的特点:处理速度快;计算精度高;存储容量大;可靠性高;工作全自动;适用范围广,通用性强。

考点2 计算机的应用

(1)科学计算;(2)信息处理;(3)过程控制;(4)计算机辅助设计(CAD)与辅助制造(CAM)(4)现代教育;包括:计算机辅助教学(CAI)、计算机模拟、多媒体教室、网上教学和电子大学。(6)家庭管理与娱乐。

考点3 计算机分类

①按数据形态:数字计算机、模拟计算机、混合计算机;②按范围:通用计算机、专用计算机;③:按性能:超级计算机、大型计算机、小型计算机、微型计算机、工作站。

考点4 R进制计数制

(1)基数 一个计数制所包含的数学符号的个数称为该数制的基数

(2)位值() 任何一个R进制数都是由一串数码表示的,其中每一位数码所表示的实际值大小,除数码本身的数值外,还与它所处的位置有关,由位置决定的值称为位值或位权

(3)数值按权展开 任何一个R进制数的数值都可以表示为:各位数码本身的值与其权的乘积之和。

说明:R进制数N的两种表示方法:一是记做(N)R ;另一种方法是在一个数后面加上字母:D(十进制)B(二进制)Q(八进制)H(十六进制)

考点5 二、十、十六进制数及其之间的转换

(1)十进制整数转换成二进制整数。 方法采用“除二取作余”法。

上述方法同样适用于十进制数对十六进制数转换,只是使用的基数不同

(2)二进制数与十六进制数间的转换。二进制数转十六进制数的方法是从个位数开始向左按每4位一组划分,不足4位的组以0补足,然后将每组4位二进数代之以一位十六进制数字即可。十六进制数转换成二进制数的方法相反。

常用计数制表示

十进制

二进制

十六进制

十进制

二进制

十六进制

十进制

二进制

十六进制

0

0000

0

6

0110

6

12

1100

C

1

0001

1

7

0111

7

13

1101

D

2

0010

2

8

1000

8

14

1110

E

3

0011

3

9

1001

9

15

1111

F

4

0100

4

10

1010

A

5

0101

5

11

1011

B

(3)非十进制数转换成十进制数。 方法:按权展开后相加

考点6 西文字符的编码

计算机中常用的字符编码有EBCDIC码和ASCII码。IBM系列的大型机采用EBCDIC,微型机采用ASCIIASCII是美国标准信息交换码,被国际化组织指定为国际标准。它有7位码和8位码两种版本。国际的7ASCII码是用7位二进制数表示一个字符的编码。共有27=128个不同的编码。

ASCII码值的比较是考试常见题型,所以记忆ASCII码是非常重要的,但128个编码不好记忆。重点记忆如下:

(1)数学“0~9的起始ASCII码值为“48;大写英文字母“A~Z”的起始ASCII码为“65,小写英文字母的ASCII码值比对应的大写字母多32,即大写字母ASCII码加32 即为对应的小写字母的ASCII码值。

(2)ASCII码值的大小顺序是:数字、大写英文字母、小写英文字母

考点7 汉字信息交换码(国标码)

汉字信息交换码简称交换码,也叫国标码。规定了7445个字符编码,其中有682个非汉字图形码和6763个汉字的代码。有一级常用字3755个,二级常用字3008个。两个字节存储一个汉字。

区位码和国标码之间的转换方法是将一个汉字的十进制区号和十进制位号分别转换成十六进制数,然后再分别加上20H,就成为此汉字的国标码:

汉字国标码=区号(十六进制数)+20H位号(十六进制数)+20H

汉字机内码=汉字国标码+8080H (机内码是为计算机内部对汉字进行存储、处理和传输而编制的汉字代码)

考点8 汉字字型码

汉字字型码也叫字模或汉字输出码。在计算机中,8个二进制位组成一个字节,它是度量空间的基本单位。可见一个16×16点阵的字型码需要16×16/8=32字节的存储空间。

汉字字型通常分为通用型和精密型两类。

考点9 计算机指令

一条指令必须包括操作码和地址码两部分。一台计算机可能有多种多样的指令,这些指令的集合称为计算机指令系统。

考点10 程序设计语言

程序设计语言通常分为机器语言、汇编语言和高级语言3

考点11 计算机系统概述

(1)计算机系统由硬件和软件两大部分组成。硬件是指物理上存在的各种设备;软件是指运行在计算机硬件上的程序、运行程序所需的数据和相关文档的总称。硬件是软件发挥作用的舞台和物质基础,软件是使计算机系统发挥强大功能的灵魂两者相辅相成。

()美籍匈牙利数学家冯.诺依曼撰文提出通用计算机EDVAC方案:①计算机的五个部件:运算器、控制器、存储器、输入设备和输出设备;②采用二进制;③存储程序控制。

考点12 计算机的硬件组成及功能

1、运算器是计算机处理数据形成信息的加工厂,主要功能是对二进制数码进行算术运算或逻辑运算。运算器主要由一个加法器、若干个寄存器和一些控制线路组成。

2、控制器是计算机的神经中枢,由它指挥全机各个部件自动协调地工作。控制器的主要部件有:指令寄存器、译码器、时序节拍发生器、操作控制部件和指令计数器。

3、存储器是计算机的记忆装置,主要用来保存程序和数据,具备存数和取数功能。存数是指往存储器里“写入”数据,取数是指从存储器里“读取”数据。读写操作统称对存储器的访问。存储器分为内存储器(内存)和外存储器(外存)。中央处理器(CPU)只能访问内存中的数据,外存中的数据只有先调入内存,才能被CPU访问和处理。

4、输入设备的用来向计算机输入命令、程序、数据、文本、图形、图像、音频和视频等信息的。其主要作用是把人们可读的信息转换为计算机能识别的二进制代码输入计算机,供计算机处理。

5、输出设备的主要功能是将计算机处理后的各种内部格式的信息转换为人们能识别的形式表达出来。

考点13 计算机软件系统

软件是指为方便使用计算机和提高使用效率而组织的的程序以及用于开发、使用和维护的有关文档。软件系统可分为系统软件和应用软件两大类。

()系统软件

系统软件包括:操作系统、语言处理系统(翻译程序)、服务程序、数据库管理系统。系统软件可以看成是用户和计算机的接口,它为应用软件和用户提供了访问、控制硬件的手段。

1、操作系统是管理、控制和监督计算机软硬件资源协调运行的程序系统,由一系列具有不同控制和管理功能的程序组成,对文件进行排序、检索,将程序语言翻译成机器语言等。它的主要目的有二:一是方便用户使用计算机,是用户和计算机的接口;二是统一管理计算机系统的全部资源,合理组织计算机工作流程,充分合理地发挥计算机的效率。

操作系统的五大功能:处理器管理;作业管理;存储器管理;设备管理;文件管理。

操作系统的种类:依功能和特性分为批处理操作系统、分时操作系统和实时操作系统;按管理用户数分为单用户和多用户操作系统;另外还有网络操作系统和微机操作系统。

单用户单任务操作系统如DOS;单用户多任务操作系统如WINDOWS;多用户多任务操作系统如UNIX

2、语言处理系统(翻译程序),在计算机上运行高级语言程序就必须配备程序语言翻译程序。不同的高级语言都有相应的翻译程序。高级语言的翻译方法有两种:一是“解释”,例如早期的BASIC语言源程序,在运行时调用的BASIC解释程序对源程序语句逐条解释并执行,不保留目标程序代码,不产生可执行文件,此法运行速度慢。二是“编译”,它调用相应语言的编译程序,把源程序变成目标程序(扩展名OBJ),然后再连接程序,把目标文件与库文件相连接形成可执行文件(扩展名EXE)

3、服务程序,为用户提供常用的服务性功能,为用户开发程序和使用计算机提供方便。如诊断程序、高度程序、编辑程序等均属此类。

4、数据库管理系统,是能够对数据库进行加工、管理的系统软件。

()应用软件

1、通用软件:这类软件通常是为解决某一类问题而设计的,而这类问题是很多人要遇到和解决的。例如文字处理、表格处理、电子演示、电子邮件收发等等,常见的如:WPS officeMicrosoft office 2000\PhotodhopAutoCAD等等。

2、专用软件:专门为一些具有特殊功能和需求(如自动控制车床)而开发的软件。

考点14 微型计算机的硬件系统

微型计算机通过系统总路线把CPU、存储器、输入设备和输出设备连接起来,实现信息交换。通过总路线连接计算机各部件使微型机系统结构简洁、灵活、规范,可扩充性好。

1CPU(中央处理器)主要包括运算器(ALU)和控制器(CU),此外,还包括:若干个寄存器和高速缓冲存储器(Cache),用内部总线连接起来。高速缓冲存储器是为了协调CPURAM之间的速度差在Pentium及以后的芯片中出现的。

2、存储器分为两大类:一类是主机中的内部存储器(简称内存),也叫主存储器;另一类是属于计算机外部设备的存储器,叫外部存储器(简称外存),也叫辅助存储器。存储器的最小单位是一个二进制位,8位的二进制位组成一个存储单元,称为字节,并给每个单元编上一个号码,称为地址。

3、存储器可容纳的二进制信息量称为存储容量。其基本单位是字节(B),此外还有KB(千字节)MB(兆字节)GB(吉字节)。它们之间的关系为:1B=8个二进制位;1KB=1024B1MB=1024KB1GB=1024MB

4、内存储器分为随机存储器(RAM)和只读存储器(ROM)RAM有两个特点:一是其中的信息可以随时读出和写入,写入时,原来存储的数据被冲掉;二是加电使用时其中的信息会完好无损,一旦断电,EAM中存储的数据就会消失,而且无法恢复。对于ROM,只能做读出操作而不能做写入操作。

5、辅助存储器:与内存相比,外部存储器的特点是存储容量大、价格低,而且在断电的情况下也可以长期保存信息。常用外存储器有:软盘、硬盘、USB移动硬盘、USB优盘、光盘等。

6、磁盘片是目前最常用的外部存储器。为了能在盘面的指定区域上读写数据,必须把每个盘面划分为数目相等的同心圆,称磁道,每个磁道又分成若干个弧段,称为扇区,一个扇区的容量为512B。以3.5英寸双面高密度磁盘片为例:它有80个磁道,每磁道划分为18个扇区,每扇区容量为512B,所以其容量=80×2×18×512=1440KB.

7、输入设备:微机最常用的输入设备是键盘和鼠标器,其它还有:扫描仪、条形码阅读器、光学字符阅读器、触摸屏、手写笔、麦克风、数码相机等。

8、输出设备:显示器是微机最重要的输出设备之一。另外还有:打印机、绘图仪、声音输出设备、视频投影仪等等。

9、微型计算机的技术指标:①字长指运算部件一次能同时处理的二进制数据的位数。字长总是8的整数倍,如8位、16位、32位、64位等;②时钟频率是指CPU的时钟频率。它的高低一定程度上决定了计算机速度的高低;③运算速度是指每秒钟所能执行加法指令的数目,常用百万次/秒(MIPS)来表示;④存储容量主要指内存容量,内存越大,处理能力就越强;⑤存取周期就是CPU从内存中存取数据所需要的时间。目前在77ns之间。

补充:CPU的性能指标主要有:字长和时钟频率。

考点15 多媒体技术

1、多媒体的特点:数字化、集成性、交互性、实时性。

2、多媒体的应用:教育和培训、商业和服务行业、家庭娱乐和休闲、影视制作、电子出版业、Internet上的应用。

3、多媒体计算机(MPC)是一种能对多媒体信息起先获取、编辑、存取、处理和输出的计算机系统。

考点16 计算机病毒及其防治

1、计算机病毒是一种特殊的计算机程序。它有自我复制能力,可非法入侵而隐藏在存储媒体的引导部分、可执行程序或数据文件中。当病毒被激活时,源病毒能把自身复制到其它程序体内,影响和破坏程序的正常执行和数据的正确性。

2、计算机病毒的特征:寄生性、破坏性、传染性、潜伏性、隐蔽性。

3、计算机病毒的分类:引导区型病毒、文件型病毒、混合型病毒、宏病毒、Internet病毒(网络病毒)。

4、计算机病毒的预防:①专机专用;②利用写保护;③固定启动方式;④慎用网上下载的软件;⑤分类管理数据;⑥建立备份;⑦采用防病毒卡或病毒预警软件;⑧定期检查;⑨严禁在计算机上玩电脑游戏。

考点17 计算机网络的分类

1、 计算机网络的分类

按网络覆盖的地理范围(距离)分为3类:局域网(LAN)、城域网(MAN)、广域网(WAN)

2、 局域网的拓扑结构 主要有星型、环型和总线型等几种。

3、 组网设备和互联设备

组网设备包括:传输介质、网络接口卡、集线器(Hub)

互联设备包括:路由器(Router)、调制解调器(Modem)

考点18 TCP/IP协议

因特网是通过路由器或网关将不同类型的物理网互联在一起的虚拟网络。凡是所有连入Internet的计算机都要使用TCP/IP协议。TCP/IP协议是用于计算机通信的一组协议,而TCPIP是众多协议中最重要的两个核心协议。。TCP/IP由网络接口层、网间网层、传输层、应用层等4个层次组成。TCP是指传输控制协议;IP是指互联网协议。

考点19 IP地址和域名

1、 一台主机的IP地址由网络号和主机号两部分组成。IP地址是一个4字节的32位的数字。为了便于管理,将每个IP地址分为4(1个字节1),用3个圆点隔开的十进制整数表示。每个十进制整数的范围是0255

2、 域名 域名就是一组具有助记功能的代替IP地址的英文简写名。为了避免重名,主机的域名采用层次结构,各层次结构的子域名之间用圆点“.”隔开,从右至左分别为第一级域名(也称最高级域名),第二级域名,直至主机名(最低级域名)。其主要结构如下:主机名.…….第二级域名.第一级域名。

常用的第一级子域名是标准化了代码,GOV(政府机关)COM(商业组织)EDU(教育机构)MIL(军事部门)INT(国际组织)NET(主要网络支持中心)ORG(其它组织)

例如:北京大学的网站地址为http://www.pki.edu.cn (pku是是北京大学的英文缩写,edu表示教育机构,cn是中国代号)

3、 因特网的接入方式 4 分别为专线连接、局域网连接、无线连接和电话拨号连接。

考点20 浏览器的相关概念

1、 万维网(WWW) 是一种建立在因特网上的全球性的、交互的、动态的、多平台的、分布式的、超文本多媒体信息查询系统。它是建立在因特网上的一种网络服务。网页用超文本标记语言(HTML)编写的,并在超文本传输协议(HTTP)支持下运行。一个网站的第一个Web页称为主页,它要体现网站的特点和服务项目。第一个Web页都有唯一的地址(URL)来表示。

2、 统一资源定位器(URL)

格式:协议://IP地址或域名/路径/文件名

考点21 电子邮件

1、 电子邮件的概念 电子邮件(E-mail)是因特网上使用最广泛的一种服务。

2、 电子邮件地址的格式 <用户标识>@<主机域名>

3、 电子邮件的构成 两个基本部分:信头和信体

补充说明:智能ABC输入法中键面符与中文标点之间的对应关系

键面符

中文标点

键面符

中文标点

.

。句号

(

( 左圆括号

,

,逗号

)

) 右圆括号

‘’单引号(自动配对)

\

、顿号

“”双引号(自动配对)

-

——破折号

;

;分号

@

·间隔号

:

:冒号

!

!叹号

<

$

¥人民币符

>

^

……省略号

?

?问号

&

连接号

赠送以下资料

计算机基础》课程标准

一、管理信息

课程代码 制订人:赵

所属系部: 批准人:

制订时间:2015.09.05

二、基本信息

4

时:64学时,其中理论教学:32 学时,实践教学:32 学时

课程类型:公共基础课

适用专业会计、市场营销、电子商务

先修课:大学计算机基础

后修课:计算机网络技术、数据库、C语言基础

、课程定位

本课程是大学入学教育的一门重要课程,是各专业教学的必修公共课程,是学生基本计算机操作技能的基础课程。根据教学大纲的教学目的和要求,其目的在于让学生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能够深入了解计算机基础知识,熟练掌握计算机的基本操作,了解操作系统互联网办公软件、多媒体技术等计算机应用方面的知识和相关技术,具有良好的信息收集、信息处理、信息呈现的能力。本课程也是为后续课程和专业学习奠定坚实的计算机技能基础。课程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对于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都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

四、课程设计

)课程设计思路

由于本课程是一个实践操作很强的课程,我们的教学指导思想是在有限的时间内精讲多练,培养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自学能力、开拓创新能力和综合处理能力。所以我们在制订的教学计划时,理论学时和上机学时的比例设置为1:1,让学生有更多的时间练习操作性的知识。通过实验指导给出详细的操作步骤,锻炼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自学能力。通过向学生提供课余免费的上机时间,布置实用性强的上机练习内容或课外实验大作业,进一步提高学生使用计算机的技能,锻炼学生独立思考能力以及通过网络获取知识和整合知识的能力。为增加学生得兴趣将整本书中的内容分成七个独立模块进行组织教学。

(二)教学设计思想与实践

1.实践教学目标

  进一步提高学生使用计算机的技能、提升学生运用计算机的能力、培养学生掌握网络获取知识的各种方法,加强对信息处理分析的能力的训练。通过自主学习,培养学生学习计算机的主动性,加深对计算机概念知识的理解,从而进一步理解计算机的工作原理和计算机解决问题的过程和方法。

2.实验内容安排具有连贯性

  在实验内容的安排上,注重连贯性,改变以往实验内容彼此独立的弊端,在window7操作、网络应用、文字处理、电子表格、演示文档的实验内容上,分别设计一个大的题目,尽可能覆盖该章应知应会的知识点,布置成连贯性的实验作业,使学生对计算机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有显著提高。除完成实践教程中要求的全部实验外,还提供学生一定的空间,让学生上传自己制作的网页,提高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和创新水平。

3.小组协助学习

  从教学形式上,采取教师精讲与学生自学相结合的方法;在学习组织形式上,为了实现学习过程的协作,将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并引入项目的概念,每个小组为一个项目小组,项目小组在整个学期内既是学习小组又是工作小组。教学过程中主要以实验指导书为主线,以学生上机操作为主,教师辅导和阶段性评测为辅来完成,以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真正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知识的迁移能力。

4.实验课考核

  本课程的前身考核都是采用笔试,为了引起学生对实验课的重视程度,强化学生的动手能力,本课程的考核改革为:理论考核+实验考核,其中理论考核卷面成绩占30%,平时成绩占70%;实践考核作品和平时上机成绩各占50%。参加计算机相关竞赛获奖的成绩也算入创新能力加分。课程作品则重点考核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和培养学生信息素质的重要环节。

(三)教学目标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具备以下知识-能力-素质。

a)知识目标

1、掌握计算机的初步知识;

2、了解计算机系统的基本组成;

3、了解操作系统的功能,掌握Windows 2010的基本操作方法;

4、掌握可以实现文字图表混排的实用文字编辑软件Word2010 的使用方法;

5、掌握使用电子表格处理软件Excel2010 处理各种报表的基本方法,掌握一种常用的汉字输入方法;

6、掌握使用演示文稿制作软件Powerpoint2010制作各种演示文稿;

7、掌握计算机病毒的防治知识;

8、了解计算机网络的基础知识及操作。

b)能力目标

通过学习,使学生深入了解计算机基础知识,熟练掌握计算机的基本操作,了解网络、数据库、多媒体技术等计算机应用方面的知识和相关技术,具有良好的信息收集、信息处理、信息呈现的能力。本课程旨在培养学生的信息技术理论水平和运用信息技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和加强学生自主学习探索学习的意识,相互协作解决问题的意识。

c)素质目标

1)培养学生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和严谨细致和工作作风;

2)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

3)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

4)培养学生诚实守信意识和职业道德;

5)培养学生创新意识;

6)使学生信息化处理工作的意识和能力。

五、课程教学内容

前言概述 计算机基础知识

主要教学内容

1. 计算机的产生与发展;

2. 计算机的特点、分类与应用领域;

3. 计算机中的信息表示(数制与编码);

4. 微型计算机的硬件、软件系统组成;

5. 微型机的使用;

教学要求

1. 了解计算机的发展简史、计算机的特点、应用领域及性能指标;

2. 掌握数制的基本概念,二进制数与十进制、十六进制、八进制数之间的转换;

3. 掌握基本术语及概念:位、字节、字长、容量、内存空间、微处理器、微型计算机、微型机计算机系统;

4. 掌握计算机的组成与工作原理;了解计算机系统的硬件组成,了解主要硬件部件的功能与性能参数;

5. 掌握计算机软件的分类,理解系统软件、应用软件、程序设计语言、语言处理程序的概念,掌握操作系统的基本功能;了解程序设计的基本思想以及数据库的基本概念。

第一章 Windows7中文操作系统

主要教学内容

1. Windows操作系统的概述;

2. Windows系统的界面;

3. Windows 系统的基本操作;

4. Windows系统的文件及资源管理器;

5. Windows系统中应用程序管理;

6. 控制面板的功能;

教学要求

1. 了解Windows 7系统的安装、特点、运行环境、启动和退出方法;

2. 熟悉Windows 7系统中键盘与鼠标的用法,窗口与菜单的基本操作;

3. 熟悉Windows系统“我的电脑”与“资源管理器”中文件及文件夹的管理与操作;

4. 了解应用程序的安装与卸载过程,掌握常见应用软件的使用;

5. 了解Windows系统中磁盘管理;

6. 掌握Windows 7环境设置和常见系统配置。

第二章 文字处理软件Word2010

主要教学内容

1. Word2010文字处理功能概述;

2. Word文档的基本操作;

3. Word文档的排版;

4. Word表格制作与图形设置;

5. Word页面排版及文档打印。

教学要求

1. 了解Office办公软件的构成及其功用;

2. 掌握文字处理软件Word的界面操作;

3. 熟悉Word文档的基本操作,包括文档的新建、打开、保存与关闭,文字的录入与编辑等;

4. 熟悉掌握字符格式、段落格式的设置;

5. 掌握表格的制作处理、图形的处理;

6. 掌握文档的页面的处理,理解“所见即所得”的含义,了解文档打印设置等。

7. 了解Word2010一些高级功能的使用,如邮件合并,样式与模板,题注与脚注、尾注,域和宏等用法

第三章 电子表格处理软件Excel2010

主要教学内容

1. Excel2010概述;

2. Excel2010的基本操作;

3. 公式与函数的使用;

4. Excel的数据库功能;

5. Excel2010的数据与图表。

教学要求

1. 理解Excel中常见名词和术语;

2. 熟悉电子表格处理软件Excel2010的基本操作;

3. 掌握数据的输入技巧及数据格式设置;

4. 掌握单元格的引用,熟悉公式与常用函数的使用;

5. 了解Excel2010的数据库功能,掌握常见数据管理操作,如排序、检索、分类汇总与统计分析等;

6. 掌握数据图表的建立、编辑与格式处理等;

7. 了解Excel数据表格的打印输出设置。

第四章 中文演示软件PowerPoint2010

主要教学内容

1. 演示文稿的基本操作;

2. 动画及超链接技术;

3. 演示文稿的放映;

4. 演示文稿的打包及打印。

教学要求

1. 掌握演示文稿处理软件PowerPoint 2010的基本编辑操作;

2. 掌握动画及超链接技术在演示文稿中的应用;

3. 了解演示文稿的放映设置与放映操作;

4. 了解演示文稿的打包操作以及打印设置。

第五章 计算机网络基础及Internet应用

主要教学内容

1. 计算机网络的基本概念、分类、服务功能;

2. 局域网的组成与应用;

3. 因特网的基本概念和接人方式;

4. 因特网的应用;

5. 电子邮件的管理。

教学要求

1. 掌握计算机网络的定义、组成、功能以及分类;

2. 掌握局域网的特点、拓扑结构,局域网组成中各硬件设备的功能与使用;

3. 了解OSI参考模型与网络协议的概念;

4. 了解IP地址与域名的概念,Internet在我国的使用情况;

5. 掌握Internet的接入方式及其服务与应用;

6. 掌握IE浏览器的使用、电子邮件的管理与使用;

7. 了解网络安全的重要性。

六、实践教学

1.实验实训基本要求

本课程的实验实训项目安排是根据计算机水平考试大纲要求,结合学校多媒体机房的软硬件环境配置,通过学生实践操作加强其对计算机技术综合运用的能力。

整个实践项目的设计分为课内实验训练项目和课外独立设计项目两大类。其中,课内实验项目安排学时为16学时,设计目的是为了配合相关章节的展开,巩固所学理论知识,同时也针对计算机水平考试的要求强化训练;课外独立设计项目的建议安排学时为9学时,设置目的是为了适应相关专业岗位群需要,让学生在今后的工作岗位上,能够灵活运用所学计算机知识处理工作及生活中碰到的事务。

2.实验实训项目一览表

课内实验训练项目一览表

序号

实验实训项目名称

章节

学时

备注

1

Windows 7基本操作

1

2

Word文档基本编辑

1

3

Word表格制作、文档基本格式设置

1

4

Word文档图文混排

2

5

页面格式、高级功能及综合排版练习

1

6

Excel2010的基本操作

1

7

Excel基本操作(公式&函数)

1

8

Excel数据处理

1

9

Excel电子表格综合练习

2

10

演示文稿的基本操作及格式设置

1

11

动态演示文稿制作、放映与发布

1

12

PPT2010演示文稿综合练习

2

13

多媒体组件的使用与素材采集

1

14

Internet资源搜索

1

课外独立设计项目一览表

序号

独立实践项目名称

建议学时

备注

1

Word2010的图文混排与表格设计

3

2

Excel2010的数据处理与分析

3

3

Powerpoint2010的文稿演示排版与设计

3

3、习题与要求

本课程各章均有一定数量的课后习题,建议在授课的同时督促学生完成相应的习题任务;另外,围绕计算机水平考试还有一套考试模拟软件,里面提供了大量的选择题和操作题题库,可以供学生复习考使用,在相应章节课程内容完成时,也要督促学生加强模拟考试的训练,以便为水平考试打下基础

七、考核与评价

课程学业成绩由平时成绩和考试成绩两部分组成,通过对学习过程和学习结果的评价,对学生知识、技能和能力进行综合考核。具体考核与评价见以下实施方案:

1)总成绩=平时成绩×60%+考试成绩×40%

2)平时成绩由以下二部分组成:

①课内实验、课外独立实践设计占50%

②到课考勤情况,课堂讨论、发言情况占50%

3)考试成绩指期末考试成绩。

、教材及参考书选用

1、所选教材: 《计算机应用基础任务化教程》 吴秀锦 熊锡义 国防科技大学出版社

《计算机英语那个基础实验指导》 吴秀锦 熊锡义 国防科技大学出版社

2、参考资料: 计算机信息技术基础》丁爱萍等 编著 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

大学信息技术基础 梁钜汎 编著 中国科学技术出版

九、附:

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一级MSOffice

考试大纲(2013版)

基本要求

  1. 具有微型计算机的基础知识(包括计算机病毒的防治常识)

  2. 了解微型计算机系统的组成和各部分的功能。

  3. 了解操作系统的基本功能和作用,掌握Windows的基本操作和应用。

  4. 了解文字处理的基本知识,熟练掌握文字处理MSWord的基本操作和应用,熟练掌握一种汉字(键盘)输入方法。

  5. 了解电子表格软件的基本知识,掌握电子表格软件Excel 的基本操作和应用。

  6. 了解多媒体演示软件的基本知识,掌握演示文稿制作软件PowerPoint 的基本操作和应用。

  7. 了解计算机网络的基本概念和因特网(Internet)的初步知识,掌握IE浏览器软件和Out-lookExpress 软件的基本操作和使用。

  考试内容

  一、计算机基础知识

  1. 计算机的发展、类型及其应用领域。

  2. 计算机中数据的表示、存储与处理。

  3. 多媒体技术的概念与应用。

  4. 计算机病毒的概念、特征、分类与防治。

  5. 计算机网络的概念、组成和分类;计算机与网络信息安全的概念和防控。

  6. 因特网网络服务的概念、原理和应用。

  二、操作系统的功能和使用

  1. 计算机软、硬件系统的组成及主要技术指标。

  2. 操作系统的基本概念、功能、组成及分类。

  3. Windows操作系统的基本概念和常用术语,文件、文件夹、库等。

  4. Windows操作系统的基本操作和应用:

  (1)桌面外观的设置,基本的网络配置。

  (2)熟练掌握资源管理器的操作与应用。

  (3)掌握文件、磁盘、显示属性的查看、设置等操作。

  (4)中文输入法的安装、删除和选用。

  (5)掌握检索文件、查询程序的方法。

  (6)了解软、硬件的基本系统工具。

  三、文字处理软件的功能和使用

  1. Word的基本概念,Word的基本功能和运行环境,Word的启动和退出。

  2. 文档的创建、打开、输入、保存等基本操作。

  3. 文本的选定、插入与删除、复制与移动、查找与替换等基本编辑技术;多窗口和多文档的编辑。

  4. 字体格式设置、段落格式设置、文档页面设置、文档背景设置和文档分栏等基本排版技术。

  5. 表格的创建、修改;表格的修饰;表格中数据的输入与编辑;数据的排序和计算。

  6. 图形和图片的插入;图形的建立和编辑;文本框、艺术字的使用和编辑。

  7. 文档的保护和打印。

  四、电子表格软件的功能和使用

  1. 电子表格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功能,Excel 的基本功能、运行环境、启动和退出。

  2. 工作簿和工作表的基本概念和基本操作,工作簿和工作表的建立、保存和退出;数据输入和编辑;工作表和单元格的选定、插入、删除、复制、移动;工作表的重命名和工作表窗口的拆分和冻结。

  3. 工作表的格式化,包括设置单元格格式、设置列宽和行高、设置条件格式、使用样式、自动套用模式和使用模板等。

  4. 单元格绝对地址和相对地址的概念,工作表中公式的输入和复制,常用函数的使用。

  5. 图表的建立、编辑和修改以及修饰。

  6. 数据清单的概念,数据清单的建立,数据清单内容的排序、筛选、分类汇总,数据合并,数据透视表的建立。

  7. 工作表的页面设置、打印预览和打印,工作表中链接的建立。

  8. 保护和隐藏工作簿和工作表。

  五、PowerPoint 的功能和使用

  1. 中文PowerPoint 的功能、运行环境、启动和退出。

  2. 演示文稿的创建、打开、关闭和保存。

  3. 演示文稿视图的使用,幻灯片基本操作(版式、插入、移动、复制和删除)

  4. 幻灯片基本制作(文本、图片、艺术字、形状、表格等插入及其格式化)

  5. 演示文稿主题选用与幻灯片背景设置。

  6. 演示文稿放映设计(动画设计、放映方式、切换效果)

  7. 演示文稿的打包和打印。

  六、因特网(Internet)的初步知识和应用

  1. 了解计算机网络的基本概念和因特网的基础知识,主要包括网络硬件和软件,TCP/ IP协议的工作原理,以及网络应用中常见的概念,如域名、IP地址、DNS服务等。

  2. 能够熟练掌握浏览器、电子邮件的使用和操作。

  考试方式

  1. 采用无纸化考试,上机操作。 考试时间为90分钟。

  2. 软件环境:Windows 7操作系统,Microsoft Office2010办公软件。

  3. 在指定时间内,完成下列各项操作:

  (1)选择题(计算机基础知识和网络的基本知识) (20)

  (2)Windows 操作系统的使用。 (10)

  (3)Word操作。 (25)

  (4)Excel 操作。 (20)

  (5)PowerPoint 操作。 (15)

  (6)浏览器(IE)的简单使用和电子邮件收发。 (10)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9cb8af14fc0a79563c1ec5da50e2524de418d07b.html

《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一级MSOffice理论部分复习资料 doc.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