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综合知识考试试题

发布时间:2020-05-14 00:31:42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教育综合知识考试试题 简答题》

1. 现代学制的变革有哪些趋势?根据我国实际,参照现代学制变革的趋势,你认为我国的现行学制需要怎样进一步改革?

现代学校教育制度改革的(或发展的)趋势

1)加强学前教育及其与小学教育的衔接

2)强化普及义务教育并延长义务教育年限

3)普通教育和职业教育朝着相互渗透的方向发展

4)高等教育的类型日益多样化

5)终身教育受到普遍重视,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的界限逐渐淡化

6)教育制度有利于国际交流。

根据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发展的需要,我国现行学制还要进行下述改革:(1)适度发展学前教育;(2)全面普及义务教育;(3)继续调整中等教育结构;(4)大力发展高等教育。

2. 联系实际谈谈在教学中如何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

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是指教学要以学习基础知识为主导,从理论与实际的联系上去理解知识,注意运用知识去分析和解决问题,达到学懂会用、学以致用。

贯彻这一原则的基本要求:(1)书本知识的教学要注重联系实际;(2重视引导学生运用知识(首先,要重视教学实践;其次,要组织学生进行一些参观、访问、社会调查,参加一些课外学科或科技小组的实际操作活动,或组织他们从事一些科学观察、实验与小发明以及生产劳动等。);(3逐步培养与形成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4)补充必要的乡土教材。

3. 结合学校审美教育实际谈谈审美教育的实施

1)要了解美育过程。

a通过审美感知,形成审美感受,为鉴赏美和创造美奠定基础

b通过美的鉴赏活动,理解美的本质特征,发展审美判断力

c通过审美创造活动,发展创造美的能力

2)要贯彻美育的原则

形象性原则;情感性原则;差异性原则;活动性原则;创造性原则

3)要掌握美育的途径和方法

a通过课堂教学和课外文化艺术活动进行美育。即通过科学文化基础知识教学进行美育;通过艺术学科教学和课外文艺活动进行美育(艺术是美育的主要手段)

b通过大自然进行美育

c通过日常生活进行美育。即利用家庭环境进行美育,组织学生参加美化学校环境的活动,引导学生在日常生活中体现美。

4. 简述德育的途径和方法。

答:我国中小学德育的基本途径有:思想政治课与其他学科教学;劳动和其他社会实践;课外活动和校外活动;学校共青团、少先队活动;心理咨询;班主任工作;校园生活。

我国中小学德育的一般方法有:说服、榜样、锻炼、修养、陶冶、奖惩和制度等。

5. 简述加德纳的多元智力理论及其给我们的启示。

答:多元智力理论是由美国哈佛大学发展心理学家加德纳于1983年在《智力的结构》一书中提出的。

他认为:人的智力不是单一的,而是体现为多个方面,主要包括言语——语言智力、逻辑——数理智力、视觉——空间智力、音乐——节奏智力、身体——运动智力、人际交往智力、自我反省智力、自然观察智力和存在智力等九中智力。

多元智力理论从新的角度阐述和分析了智力在个体身上存在的方式以及发展的潜力。

首先,多元智力理论直接影响教师形成积极乐观的“学生观”。每个学生身上都存在着不同的智力,每个学生都是独特的,学校里没有所谓“差生”,只有不同学生间的差别;它同时为现代教育的多元评价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其次,多元智力理论影响了教育工作者对“智力”的认识。传统的智力理论是以语言能力和数理——逻辑能力为核心的,培养的学生主要是语数等学科文化知识方面的才能;多元智力理论启示我们,不但要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同时更应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尤其要重视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再次,多元智力理论帮助教师树立新的“教育观”。多元智力理论认为,教育是赏识教育,每个学生都有发展的潜能,都能成功,教育要帮助其实现自我价值;教育是个别化教育,教学要因材施教,促进每一个学生在不同层面上获得不同的发展。

6. 简述促进迁移的条件和如何在教学中促进迁移

答:促进知识迁移的条件即影响学习迁移的因素,包括个体因素和客观因素两个方面:(1)个体因素。第一,学习者的智力水平。第二,学习者的年龄。第三,学习者的认知结构特征。第四,学习者对学习和学校的态度。第五,学习者的学习心向和定势。(2)客观因素。第一,学习材料的特征。第二,学习情境的相似相。第三,教师的指导。

教学中可以从以下方面促进迁移:

1)精选材料。(2)合理编排教学内容。(3)合理安排教学程序。(4)创设与应用情境相似的学习内容和学习情境。(5)教授学习策略,提高迁移意识。

7. 何谓皮格马利翁效应?它对教师工作有何启示?

答:皮格马利翁效应又叫罗森塔尔效应,指人们基于某种情境的知觉而形成的期望或预言,会使该情境产生适应这一期望或预言的效应。

教师如果根据对某一学生的了解而形成一定的期望,就会使该学生的学习成绩和行为表现发生符合之一期望的变化。

该效应说明了教师的期望和爱对学生的重要影响。

通常,教师是在不知不觉中表现出自己的期待,而对学生的影响也是潜移默化的。皮格马利翁效应已经证实,受到教师高期待的学生会得到充分的发展,而受到教师低期待的学生则不能够充分地发展所具备的潜力。

为了充分发挥教师期待的积极影响,教师应该注意以下两点:第一,要认真了解每个学生的特点,发现他们的长处,对每个学生都建立起积极的期待;第二,教师要不断反省自身的行为和态度,不要由于自己的不公正而延误了学生的发展。

8. 为什么要因材施教?依据因材施教原则,你认为应当如何进行教学改革?

答:因材施教是我们应该遵循的最基本的教学原则。

依据因材施教原则,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教学改革:

1)改进教学组织形式。采用分层教学;分组教学(内分组或外分组);双重进度教学;打破年级限制,根据兴趣爱好自由组织班级;试行留级、跳级制;鼓励各种教学形式并存,发挥其各自的优势。

2)改善教学方式方法,努力实现个别化教学。提倡目标教学(即掌握学习);采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如程序教学、计算机辅助教学或网络学习(魔灯教学)等形式。

3)改革教学评价,鼓励学生个性发展。建立发展性评价体系,促进每个学生生动活泼地、主动地学习,个性全面发展。

4)关注特殊学生。对待学习困难学生不能放弃、更不能抛弃,采用随班就读或设立特殊班等形制,让每个特殊生都受到应有的教育和发展。

9.你认为我们应该树立怎样的学生观和教学观?

答题要点:

学生观:1)学生是发展的人。学生的身心发展是有规律的;学生具有巨大的发展潜能;学生是出于发展过程中的人。

2)学生是独特的人。学生是完整的人;每个学生都有自身的独特性;学生与成人之间存在着巨大的差异。

3)学生是具有独立意义的人。每个学生都是独立于教师的头脑之外,不以教师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存在;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学生也是法律上、伦理上的责权主体。

教学观:1)全面发展的教学观。现代教学以人为本位,旨在促进人的发展。新课程把发展的内涵界定为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以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者(三维目标)的统一。

2)交往与互动的教学观。教学是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的统一,这种统一的实质是交往。把教学本质定位为交往,是对教学过程的正本清源。以交往和互动为特征的教学,常常要借助“对话”实现。

3)开放与生成的教学观。教学是预设与生成、封闭与开放的矛盾统一体。

这三种教学观是从不同的角度提出来的,彼此间却是相互联系、相辅相成的。

10. 结合工作实际,谈谈应该建立怎样的师生关系?

答:首先要明确良好师师生关系具有教育功能、激励功能、调控功能和社会功能。

其次,要掌握良好师生关系的建立的因素。影响师生关系的因素有教师,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作为教师要主动。学

其三,良好师生关系的特征是民主平等;尊师爱生;教学相长;心理相容。

最后,构建良好师生关系的要讲究策略:a.了解和研究学生;b.树立正确的学生观;c.发扬教育民主,采取正确的教育态度和教育方式;d.主动与学生沟通,善于与学生交往;e.提高教师自身的素质。

11.为什么说教育在人的发展中起主导作用?

1)教育是一种有目的的培养人的活动,它规定着人的发展方向;(2)教育,特别是学校教育给人的影响比较全面、系统和深刻;(3)学校有专门负责教育工作的教师。

12.教师应具有什么样的能力结构?

1)必须具备组织教育和教学的能力,表现在善于制定教学计划,编写教案,组织教学,与家庭、社会配合等方面;(2)具备语言表达能力,教师语言应具有科学性、逻辑性和启发性,并善于结合姿态、表情、手势,使语言更具表现力;(3)具备组织管理能力,表现在善于组织和管理班集体,对学生和班级日常工作良好地组织管理方面;(4)具备自我调控能力,对于出现的新情况,教师能及时分析调整,使工作达到最优化的程

13.简述我国学制改革的基本原则。

1)教育结构必须适应经济结构和社会结构,以利于国民经济和社会的发展;(2)统一性与多样性相结合;(3)普及与提高相结合;(4)稳定性与灵活性相结合。

14.一名合格的人民教师应具备怎样的知识素养?

①教师应具有比较系统的马克思主义理论修养,以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观点统率各科教学。

②教师应具备精深的专业知识,对本学科的历史、现状、未来等有精湛研究、独特的见解、深厚的功底。

③教师应具备广博的文化基础知识,因为各学科知识并非孤立的。

④教师应具备必备的教育科学知识,包括教育学、心理学以及各科教材教法等方法的知识。

15.联系实际,谈谈加强教师职业道德建设的意义与具体内容。

教师职业道德,简称师德,是指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应当遵循的道德准则和行为规范。加强教师职业道德的建设,

它的意义是:1、有利于提高教师的素质。2、有利于强化教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3、有利于净化教育行业风气,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4、有利于推动素质教育的实施。

16.为什么学校教育工作必须要坚持以教学为主

(1)以教学为主是由学校教育工作的特点所决定的; (2)教学是实现教育目的的基本途径 (3)教学为主是由教学自身特点决定的; (4)历史经验已经表明学校工作必须要以教学为主,如我国建国以来教育实践能说明这一点。

17.简述学校教育产生的条件是什么

(1)社会生产水平的提高,为学校的产生提供了必要的物质基础; (2)脑力劳动与体力劳动的分离,为学校产生提供了专门从事教育活动的知识分子 (3)文字的产生和知识的记载与整理达到了一定程度,使人类的间接经验得以传递 (4)国家机器的产生,需要专门的教育机构来培养官吏和知识分子。

18.简述德育工作的新形式。

通过开展社区教育进行德育;创办业余党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建立教育基地。

19.教育本质上是一种培养人的社会活动,教育的社会属性表面在哪些方面?

教育具有永恒性。教育是人类所特有的社会现象,它是一个永恒的范畴。

教育具有历史性。这种历史性在阶级社会中表现为阶级性。

教育具有相对独立性。具体表现在:教育具有自身的继承关系;教育要受其他社会意识形态的影响;教育与社会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不能将其独立性绝对化。

20.简述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的主要内容

旧式分工造成了人的片面发展;机器大工业生产提供了人的全面发展的基础和可能;社会主义制度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社会条件,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惟一途径。

21.教学过程中贯彻直观性教学原则有哪些基本要求?

1)根据教学任务、教学内容以及学生的年龄特点恰当地选择直观手段。

2)直视手段的运用必须与教师的讲解密切配合。

3)重视运用语言直观。教师要善于运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帮助学生掌握知识。

22.试论教师主导作用和学生主体作用相统一的教学规律。

1)教学过程是教师和学生共同活动的过程,是教师领导下的学生的学习过程,既要有教师的主导作用,又要有学生的主体作用。

2)教师是教育者,他要将国家社会规定的知识内容传授给学生。在这一过程中,教师闻道在先,是已知者,而学生是未知者,所以,教师要对教学过程起主导作用。

3)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是教育的对象,又是学习的主体。文化知识要内化为学生自身的智力才能,要通过学生自己的独立思考和实践活动,因而,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发挥其学习主动性。

4)我们既不能片面地强调教师的绝对权威,也不能主张儿童中心主义,而要把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调动学生的自觉积极性正确地结合起来。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9c2b8ea81611cc7931b765ce050876323012745f.html

《教育综合知识考试试题.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