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经济发展视角的“天人合一”与“可持续发展”

发布时间:2018-09-05 10:13:40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基于经济发展视角的天人合一可持续发展
作者:王丽丹
来源:《消费导刊》2015年第08

        摘要:本文主要从中国古代人与自然关系中天人合一思想的提出到现代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提出,分析了天人合一思想的闪光点,即整体和谐的观念,生态伦理观念,尊重自然规律,知天命尽人事统一协调的光辉思想,并对可持续发展的实施提出了一些看法。

        关键词:中国 天人合一 可持续发展

        引言

        中国人最基本的思维方式,具体表现在天与人的关系上。它认为人与天不是处在种主体与对象之关系,而是处在一种部分与整体、扭曲与原貌或为学之初与最高境界的关系之中。天人关系在中国古代哲学史上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所谓天人关系,实质上指的就是人与自然的关系。尽管古代思想家对人与自然关系问题的看法不尽相同,但其中大多数人都倾向于认为人与天地万物之问,存在着

        种普遍的联系和相互作用关系。针对目前国际国内的环境问题,从中国古代人与自然关系中天人合一思想的闪光点,即整体合谐的观念,生态伦理观念,尊重自然规律,知天命尽人事统一协调的光辉思想。为推动人口、经济、环境可持续发展起先导作用。

        一、天人合一思想的提出和发展

        1.最早的关系。早在中国传统养生理论的奠基作《黄帝内经》中就明确提到:人与天地相参也,与日月相应也。所谓人与天地相参强调的正是人与自然界的统一关系。在中国思想史的长河中,不同时代和不同学派所说的有着不同的内涵,不能简单地把它们等同于自然与人类。甲骨文中的字是大头人的形象,表示人之顶巅,作解。大约商末周初,被用以指称人们头顶上的苍天。由于浩淼的苍天被认为是至上神的住所,于是又成为至上神的代称。西周初年已逐渐代替殷人的(拥有主宰人问吉凶祸福的无上权威的至上神)的称呼,而也作为相互对应的概念同时出现在当时的文献中。可以通过龟、向人问发号施令,赐福降祸,而夙夜畏天之威则匍伏在天帝的脚下。这大概是中国历史上天人合的最初形态,西周晚年,史伯阳用天地阴阳二气的失序来解释地震的产生,春秋时期又出现了天有六气地有五行之说昭公元年。这样,作为无所不在的、流动的精微物质的的概念介入了之中,使也物质化了。从此,对的理解呈现多元化,有自然之天,有神性之天,有理念之天,有本然之天,有命运之天等等。不同学派问,同学派中的不同学者间,乃至同学者在不同场合下,也存在不同的天人关系论。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9bba86bd250c844769eae009581b6bd97e19bc1f.html

《基于经济发展视角的“天人合一”与“可持续发展”.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