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兆武与何炳棣

发布时间: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何兆武与何炳棣
作者:于述胜
来源:《中国教师》2009年第11
20057月,何炳棣的学术自传《读史阅世六十年》由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一年后,何兆武的求学自传《上学记》也由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出版。两位先生都是鼎鼎有名的大学者,国内稍知文史之学的人,大概或多或少都读过他们的作品,受过他们的影响。读其书而知其人本是中国读书人的老传统,再加上以口述史为代表的个人主义史学方兴未艾,两位老先生的自传受到学院内、尤其是中青年学者和研究生们的热情关注,自在情理之中。特别有趣的是,有些学子刻意将两人放在一起,较其高下短长。其间,俨然分成拥武拥棣派,相互攻伐,势成冰炭;作为大众学术明星的易中天等,也捎带着被学子们大大揶揄了一番。
这种计较高下短长的攻伐显然不可能分出胜负,因为论争者的学术立场本就相互殊异、难以通约。实在说来,拥武也好,拥棣也罢,如果撇开那些十分外在化的因素(如:复现传统却又有些变形的尊师卫道情结;成长于新时期的年轻学者略带偏执的自我主体性张扬——我的评价可能不妥,但这是我的评价,我就是这样认定的),论争所反映的不过是当下中国学院派知识分子的分化,彰显着人文学者与社会科学家分别所持的两种立场的殊异。何兆武、何炳棣则以其鲜明的学术个性,为人们的辩护和自我辩护提供了论说的由头。
何兆武先生(1921年生)是位典型的人文学者。他翻译过很多世界学术名著,如卢梭的《社会契约论》、柯林伍德的《历史的观念》、帕斯卡尔的《思想录》、罗素的《西方哲学史》、康德的《历史理性批判文集》等,著有《历史与历史学》《当代西方史学理论》(与陈启能主编)《中国思想发展史》(与步近智、唐宇元、孙开太合著)《中西文化交流史论》《书前与前后》等。这些作品,无论是译著还是自著,读起来都那么晓白通畅、平易近人。那晓白和平易,表达着一位人文学者广博知识与人生觉解的直接贯通,深邃哲理与审美观照的相互融合,自我对历史、对他人的理解、宽容与亲近。何先生的学术视野相当之开阔,但他关注的重心显然是历史和史学理论,这集中展现在他的论文集《历史和历史学》之中。《对历史学的若干思考》被列为该书的开篇之作,显然不只是出于文章分类和时序安排的考虑,更体现着作者对于史学神邃的把握和体认。其中有这样一段话很能让人玩味不已。
一个历史学者之理解历史,要取决于他自己的水平和能力。犹忆自己作学生时,姚从吾先生(北京大学历史学系主任)总是要我们读《资治通鉴》,我读起来总觉得满书不是老子杀儿子,就是儿子杀老子,毫无趣味可言,远不如那些缠绵悱恻的小说令人销魂。只是后来自己年龄大了些,生活体验也多了些,才愈来愈感觉到看什么小说都不如看《资治通鉴》那么真实感人,它比什么小说都更加引人入胜。……历史终究是人创造出来的,不能理解前人的思想情感(如老子杀儿子,儿子杀老子之类),那么最多只能说他知道了(kennen)历史事实,但不能说理解了或懂得了(wissen)历史。(《历史与历史学》,第2页)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9b65d8ee86c24028915f804d2b160b4e777f81e4.html

《何兆武与何炳棣.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