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掷一掷说课稿

发布时间: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猜拳游戏中的学问》说课稿
上杭县实验小学吴翠芳
一、说教材。(一)教材说明。
1、教材的地位与作用。我说课的内容来源于人教版义务教育实验教科书第五册第九单元第118-119页《掷一掷》。这部分内容属于小学数学“实践与综合应用”部分的内容。本节课是“实践与综合应用”第一学段的最后一节课,是学生在学习了可能性、组合等有关知识的基础上,以游戏形式探讨可能性、不可能性及可能性大小的实践活动。而这部分知识的学习、运用会为学生学习四、五、六年级的等可能性、游戏规则的公平性、统计与概率等知识奠定良好的基础。由此可见,本节课是促进学生思维发展,扎实其统计与概率知识学习的重要环节。
2、教材的处理。(课件展示电子书介绍编排特点)教材是这样安排的:通过让学生同时掷两个相同的骰子,把两个向上的数字相加,观察可能出现哪些和,不可能出现哪些和,使学生进一点理解可能性的知识。生活化是新课标的显著特点之一。“猜拳游戏”是我们实际生活中随处可见的生活现象,尽管这是大人们玩的游戏,但是由于学生耳闻目睹,并经过老师有效引导,也成了他们在课余时间爱玩的一种有趣的游戏活动。在教学中,基于促进有效数学课堂的构建,我在深刻研讨教材的基础上结合生活实际将《掷一掷》的内容,在知识点、目标不变的情况下,创造性处理教材,设计了这节《猜拳游戏中的学问》实践活动课。相比之下,猜拳游戏比掷一掷游戏更具生活性、趣味性和可操作性。
(二)教学目标。
《课标》指出,数学教学是学生主动发展的过程,不仅要关注数学知识技能的掌握,同时也要重视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与方法,以及在学习中表现出来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并努力地把这“三维目标”有机地统一起来。根据本课的的内容特点和学生的实际,我把本课的教学目标确立如下:
1、认知目标。通过本次活动,使学生巩固“组合”的有关知识,理解事件发生的可能性与不可能性及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大小,列出简单试验所有可能发生的结果,并能对一些简单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大小进行比较。
2、能力目标。让学生在游戏、实验、统计、分析、归纳总结过程中实践探究,,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在实践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创造性运用知识的综合能力。
3、情感目标。引导学生参与猜想、实验、小组合作等过程,培养学生的猜想意识、探究意识、合作意识。让学生获得对数学学习的积极情感,培养学生对数学问题的好奇心,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三)教学重点、难点。
因为本课的重要认知目标是让学生理解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大小,所以我把本课教学重点定为:
运用“组合”的有关知识,在活动中发现、体验01289106个和出现的可能性较小;345675个和出现的可能性较大。
另外,三年级的学生认知能力较低,不能较好地用数学意识看待生活现象,所以本课教学难点是:理解可能性大小与事件发生不确定的关系。

二、说教法。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是一个师生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教师是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设计者、合作者。“教师应积极通过自身的主导作用,为学生搭建自主探索,动手实践、合作交流的平台,使数学学习从“文本学习”走向“体验学习”所以针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特点和学生的认知背景,本课我精心设计了如下几种教法:
1、游戏教学法。
新教学理念主张:学生的学习方式或学习行为应该是有趣的,快乐的。针对中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我将学生所学的知识、技能、方法、情感、巧妙的融入游戏,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习,在游戏中学习,在玩耍中学习。如课始我设计了《猜拳游戏》;课中设计了《超级大比拼》游戏;课未设计了《转盘转转乐》游戏,从而提高了学生对学习的兴趣。
2、启导点拔法。
现代认知心理学家皮亚杰指出:小学生的数学学习不是简单的接受过程,而是通过自我努力的积极建构过程,而这种建构过程离不开教师的精心指导与点拨。因此,在本课教学中,我适时对学生的学习活动进行点拨与指导。如:在统计实验过程中,我指导学生边玩游戏边统计,并根据统计结果得出猜拳游戏中和的范围;在分析释疑过程中,指导学生把零碎的、没有按照一定顺序排列的“和的组成方式表”整理成按一定的顺序排列的表格。正是由于教师的精心指导与点拨,让学生的思维由浅入深,实现对数学知识的再创造,促进认知结构的组建与优化。
3、直观形象法。
现代教育学研究表明:对于直观形象思维占优势的小学生而言,它们认知数学世界总是建立在直接经验的基础上的。为此,我重视小学生这一认知特点,钍对本课教学内容比较抽象的特点,积极采用了直观形象方式,化难为易,化虚为实,让学生在活动中充分体验、感悟。如:通过引导学生“操作活动”,让学生用亲身实践活动经验感知猜拳游戏中“和”出现的可能性大小,让学生学习亲近的数学,现实的数学;通过适时的多媒体课件演示辅助,给学生展示猜拳游戏中“和的范围统计表”“和出现的可能性大小统计图”“和的组成方式表”等等,让学生在直观形象中验证自已的猜想,强化数学表象经验,以获得成功的体验,提升教学的有效性。
当然,在本课教学中,除了上述三种教法外,还运用了情境法、设疑法、赏识表扬法等等。
三、说学法。
数学新课标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和记忆,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动手实践也是数学学习的重要方式。”根据三年级学生好奇心强、乐于与同伴交流、动作思维占优势的特点,我在本课的教学中引导学生主要采用如下学习方式:
1、自主探究法。

新课标理念告诉我们,小学生是学习的主人,他们总是喜欢自已是一个探究者。只有他们自已探究过的东西,他们才能真正地理解,才能牢固地建构。如本课在探讨和的范围、和出现的可能性大小以及和的组成方式时,让每个学生都参天与统计、实验、讨论、合作交流等学习过程。发挥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提高学习能力,增强自信心。
2)合作交流法。
《国家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学生就是课程,要让学生在互动合作中学习数学。合作交流法在本课教学中体现为合作实践、合作研讨、合作评价等等,如,同桌合作玩《猜拳》游戏;男、女生合作玩《超级大比拼游戏》;小组合作探讨游戏中和出现的可能性大小。让学生在合作交流中,相互学习,相互促进,实现全面提高。
3)实践活动法。现代教育学告诉我们,小学生的智慧出在指尖上,正如荷兰学者弗赖登塔尔所说,对小学生来说,最有效的数学学习方式,是让学生“做”中学数学。针对本课教学内容特点,我积极引入活动化学习方式让学生参与数学学习过程。如课的导入部分,让学生进行猜拳游戏实践活动;课的新授部分,让学生进行统计实验实践活动;课的练习部分,让学生进行帮商家设计促销奖励方案实践活动;全课自始自终,让学生成为实践的主人,发现的主人,诠释的主人。
当然,在本课教学中,除了上述三种学法外,也还运用了动手活动法、经验感悟法、观察研究法等等。四、说教学建议:
新课标指出:知识的学习过程不是一个简单接受的过程,更是一个自我创造的过程。教师应立足于促进学生的自主发展,积极改进教学方式,让学生借助已有的知识经验,通过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动手实践等多样化方式、参与数学活动的“再创造”。这就要教师精心设计教学模式.我设计了如下五个环节。
(一)组织游戏,激趣引题。(二)师生互动,探疑揭秘。(三)多样练习,内化提升。(四)全课总结,知情共融。(五)布置作业,延伸课堂
(一)组织游戏,激趣引题。
我准备用3分钟来完成。我是这样安排的:课前组织学生互相玩猜拳游戏,上课后我激发学生向老师挑战,比比是老师赢还是学生赢?此时,学生的积极性一定非常高。于是我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9b518c01988fcc22bcd126fff705cc1754275f0f.html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掷一掷说课稿.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