赴红旗渠干部学院学习心得体会

发布时间:2019-08-02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号称世界第八大奇迹的人工天河红旗渠,动工于1960年,勤劳勇敢的林县人民,苦战10个春秋,仅仅靠着一锤,一铲,两只手,在太行山悬崖峭壁上修成了这全长1500公里的红旗渠,解决了林县十年九旱,水贵如油的千古难题。经过了几天认真又全面的学习,我深刻体会到了无处不在的自力更生、艰苦创业、团结协作、无私奉献的红旗渠精神。
是什么让林县人民敢于改天换地并坚信不疑,是什么支撑着无数党员和群众们为了理想百折不挠,持续前进?我想这是信仰的力量,是对社会主义新中国和中国共产党的无限信赖与敬仰。
人一旦具有了信仰,将变得坚不可摧、百折不挠。在红旗渠参观学习的过程中,我听到最多的,也是人民群众对党的敬仰,对党员干部的信赖,他们深情又坚定地说:干部能搬石头,群众就能搬山头;干部能流一滴汗,群众的汗水流成河 遥想50多年前,国家刚解放不久,人民从水深火热的旧社会挣扎着活到了新社会,人们从新旧社会的对比中懂得,只有毛主席才能救中国,只有共产党才能领导人们过上好生活。于是,林县人民一呼百应,自觉地投入到了引漳入林伟大自救工程。开渠的条件是异常艰难的,劳动的人们却是斗志昂扬的,那是因为有精神的支柱,信仰的力量。他们相信只要跟着共产党走一定会有好日子过,再苦再累,哪怕牺牲也在所不惜。他们相信前人栽树后人便可乘凉,为了后代能过上不愁水的日子,多苦多累都可承受。所以才有了那么多的人们前仆后继、不顾身、不计报酬的奋战。
开凿红旗渠是改天换地的壮举,当年简单而又执着,朴素而又坚定的信仰一直是那些战斗在一线的决策者和修建者的思想源泉,这种理想信念成为开凿红旗渠的
支撑力量,更是依靠群众、为民奋斗的价值追求。如今,我们身处物质发达、价值多元化的新时代,更加需要坚定信仰,坚守精神家园,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只有这样,才不会迷失方向,才能抵挡住纷繁社会中的各种诱惑,坚持初心。
仅仅在口头上谈理想信仰并不难,难的是我们如何在实际行动中塑造崇高的信仰,坚定地保持信仰。红旗渠修成后,**人民走出太行,能工巧匠遍布全国各地搞建筑,90年代以后又回乡创业,发展乡镇企业,现在又不断吸引更多人来参观、旅游,形成了战太行,出太行,富太行,美太行四部曲。
在林县,涌现出了一批象县委书记杨贵这样的优秀、务实、勇于担当的党员干部,他们永远走在创业改革队伍的最前端,他们一不怕苦二不怕死,他们重道德自律,树清风正气,让信仰成为一种最有力最有效的约束力。在我们的日常工作中,应该少一些概念口号,多一些实际行动,少一些花拳绣腿,多一些求真务实。贴近生活,融入实践,真真切切地为群众为社会服务,在信仰的约束中,不断的提升精神境界和战斗力。
这次活动,以学习红色精神、感悟历史文化为主线,先后参观了红旗渠纪念馆、谷文昌纪念馆,重温修渠历史,致敬党员好干部,沿太行山脉重走水长城,溯源青年洞,最后参观了殷墟博物苑。
红旗渠博物馆通过多种艺术表现形式生动再现了当年十万大军战太行的壮观场景,讲解员结合丰富的史料展示介绍了林县人民在极其艰难的条件下,历时十年,靠人力在太行山腰修建出引漳入林的红旗渠这一人间奇迹。从这段难忘的光荣历史岁月中感受到红旗渠的建成离不开中国共产党的伟大领导,离不开克服困
难、团结协作的林县人民,自力更生、艰苦创业、团结协作、无私奉献的红旗渠精神值得我们一代代人继续发扬与传承。
谷文昌纪念馆生动记录了谷文昌同志35岁之前在林县加入中国共产党以及革命的经历,记录了他南下至福建东山县后,防风护林,绿化海岛,把一个苦难深重的荒岛变成了一个美丽富饶的宝岛,他执政为民、廉洁奉公的感人事迹,他带私心搞革命,一心一意为人民的誓言,与红旗渠精神是一脉相承的。 在红旗渠的分水闸和青年洞,看到渠边绿树茵茵,潺潺渠水依旧灌溉着**大地,巍峨的太行山上坚硬的花岗岩仍然见证着无数青年曾经洒下的热血青春,我深深感受到了红旗渠工程不仅承载着**几代人的梦想,也展示着中华民族的伟大智慧和力量。
红旗渠精神历久弥新,时至今日依然是指引着我们前行的精神力量。我一定要忘初心,牢记使命,让信仰的力量永放光芒!
这次实践活动虽然短暂,但我深受红旗渠精神的鼓舞,我一定要永葆共产党人的奋斗精神,将红旗渠精神融入到全方位的工作中,立足岗位、团结协作、无私奉献,为中心贡献力量。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9ae8131d77a20029bd64783e0912a21615797f69.html

《赴红旗渠干部学院学习心得体会.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