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工工艺管理制度

发布时间:2019-04-21 12:31:46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xx

工艺生产管理制度

技术部

二〇一二年十二月三十日

化工工艺管理是化工企业管理的最重要组成部分,是指导企业生产能否正常进行、产品质量能否合格达标、原材料和能源消耗能否降低、生产工况条件能否确保安全、环保排放能否符合要求乃至企业能否取得良好经济效益的重要环节和有效保证。为在化工企业内建立良好、正常的生产秩序和创造较好的生产工况运行条件;为确保在生产产品的过程中实现高产、优质、低消耗、安全平稳和努力生存环境,进一步加强化工企业的工艺管理工作是十分必要的。

按照xx关于“加强工艺管理”的文件和规定的精神,对企业化工产品生产全过程实施工艺技术的有效管理,重在对生产现场的有效监督、检查以及各级责任制的落实、考核、进一步消除工艺管理工作中的盲区和误区,进一步推动工艺管理工作的深入开展,不断提高工艺管理水平,由xx公司技术部特编写此“化工工艺管理制度”,以供集团公司所属企业的领导参考学习。

“化工工艺管理制度”将化工企业的工艺管理工作中的所有环节和各项工作内容基本都作了罗列,对工艺管理工作人员的职责及职能作了阐述;并重点将“工艺纪律”及“操作纪律”作了单列,旨在强调其重要性。希望各企业的领导认真学习“化工工艺管理制度”,按“化工工艺管理制度”的要求完善和提高本企业的工艺管理水平。

xx技术部

20121230

一、 化工工艺管概况

1 工艺管的任务

2 化工工

3化工工艺理的组织形式

二、 化工工理基本要素

1化工工艺术文

2 中间工技术控制指标管理

3 产品材料、能源资源消耗定管理

4 工艺定管理

5 纪录管理

6 工艺技术统计管理

7 工艺律及操作纪律管理

8 化工艺技术资料及信息管理

9 化工艺管理计划及总结

10 生产设的工艺管理

11 工艺巡检查管理

12 产品质的工艺管理

13 技能培训的艺管理

14 安全环中工艺管理

15 工艺管理中息管理

三、 纪律管理

1 管理内容

2 工艺律的检查与考核

四、操作纪律

1 纪律管理内容

2 交接及相关纪录管理

3 操作纪律查与考

五、贯标的工艺管理

1 企业标和认证的重要性

2 控制在质量体系中占重要地位

3 过程控与工艺管理的关系

4 贯标中其要素与工艺管理的关

4.1 合同

4.2 原料购控制及合格分承包方评定

4.3 不合品控制

4.4 统计技术

4.5 和预防措施

5 在贯标进一步提高工艺管理水平



一、化工工艺管理概述

我们知道,化工产品的生产是按一定的生产路线和流程进行的,一旦工艺路线确定之后,希望生产过程能保持良好的工况条件,实现高产、优质、低消耗、安全平稳、无环境污染、在市场中实现化工产品的自身价值,那么在所有的要素中工艺管理就是决定的因素。由此可见,所谓“化工工艺”就是指列入生产计划、使用各种原材料及辅助材料、能源资源在一定的生产工况条件下将其转化为可用于销售的化工产品的方法和技术。而指导、维持化工产品生产流水线全过程、各环节、各要素能有一个良好运转工况条件和正常的生产秩序的管理;就属于化工工艺管理的范畴。

1 化工工艺管理的任务

化工工艺管理的任务是:认真贯彻执行国家的技术工作方针、政策,搞好企业工艺技术管理工作,实施企业技术进步和技术改造规划,努力使产品的各项技术经济指标达到先进水平,不断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努力实现产品高产、优质、低消耗、安全平稳、无环境污染,确保生产任务的全面完成。实际上从原、辅材料的质量把关、生产设备的选型、生产能力的调整、工艺参数及中间过程的控制、中间体及产品的质量把握直至为用户的服务、产品使用过程中的信息反馈乃至进一步工艺改进等无不属于工艺管理的职责之列。

2 化工工艺管理的内容

2.1 制订或修订以“产品工艺规程、岗位操作法”为中心内容的五项技术文件,包括产品工艺卡片、产品质量标准和产品分析规程等。

2.2 中间工艺控制指标和操作控制点的管理,包括二级或三级中控工艺台帐的建立、 检查、考核与评比。

2.3 工艺纪律和操作纪律的管理。(包括技术培训)

2.4 根据“产品单耗管理条例实施细则”进行产品原材料、能源资源消耗定额管理。

2.5 制订、贯彻执行原始记录管理制度及组织原始记录考核评比。

2.6 组织关键工序(尤其是瓶颈部位)的工艺查定。

2.7 收集、了解国内外与本企业产品有关的工艺技术资料和技术进步等信息,组织和参与各类工艺技术交流。

2.8 制订化工工艺管理计划及按时进行月度、季度及年度的总结。制订或完善各项工艺技术管理制度。

2.9 组织二级或三级工艺巡回检查、考核及评比。

2.10 确定工艺条件及生产设备选型。

3 化工工艺管理的组织形式

按照国家有关技术管理工作的文件精神和规定,化工企业的工艺管理按企业规模采取二级或三级管理的组织形式;并设置二级或三级工艺管理网络。

3.1 厂级管理

厂级工艺管理由企业或公司总工程师或技术负责人归口领导,由企业专业常设机构和专业工艺管理人员具体负责日常工艺技术管理工作。

3.2 车间级管理

车间级工艺管理由车间技术主管负责,由各生产工序和各生产产品的专业工艺管理员或分厂、分公司的技术部门具体负责日常工艺技术管理工作。

3.3 工段级管理

工段级工艺技术管理由工段领导(如:工段长,分厂或分公司的车间技术主任等)负责,由工段领导或工段兼职工艺员完成各类技术经济台帐及月报等工艺技术资料的统计和核算工作;落实和实施各类工艺管理工作。

3.4 工艺管理的机构设置

工艺管理的机构设置应按企业的管理实际情况而定,对设置的人员数目、资质的要求、工作面及工作量的要求等均没有十分明确的规定,因位、因需而定。原则是:“产品的工艺管理必须纵向到底、横向到边;工艺管理的各要素均要涉及而不留空白。”

二、化工工艺管理的基本要素

1 化工工艺技术文件管理

化工工艺技术文件的管理是企业工艺管理工作的基础管理内容之一。也是对生产过程实施全过程控制的有效手段,化工工艺技术文件管理旨在使各产品在生产过程、操作中的所有工艺技术文件贴近生产实际,符合生产需要,能有效地指导生产实践;使工艺技术文件保持权威作用、法规制约作用和生产智囊作用。由此可见,确保工艺技术文件的有效性是工艺技术文件管理最为重要的基石和确保生产工况条件有序控制的根本所在。

1.1 “产品工艺规程”的制订或修订

工艺技术文件的制订或修订是工艺管理中最基本的要素,是一件十分严肃、认真的事情,必须十分重视。要求工艺技术文件“语言文字规范、表达内容准确、用词达意易懂”;工艺技术文件充分体现生产过程的真实性、控制的可操作性、工艺技术的先进性。

1.1.1 “产品工艺规程”的编写或修改

“产品工艺规程”是产品生产工艺的指导性文件,应由企业主管工艺管理的部门组织制订或修订。“产品工艺规程”原则上是由产品所在的生产车间部门、分厂或分公司的技术部门负责编写,也可以由熟悉该产品的工程技术人员起草撰写;其格式和内容必须按照上海华谊(集团)公司规定的“工艺规程内容”执行,见(附件)

1.1.2 “产品工艺规程”的审批和实施

“产品工艺规程”撰写或修订完成后必须有“化工产品工艺规程批准书”,见(附件二),经企业相关的职能部门审阅和企业主管工艺管理的领导最终批准后才能生效、才能付诸实施。“产品工艺规程”经批准生效后,由产品所在的生产车间部门、分厂或分公司的技术部门负责人贯彻执行和组织实施。

1.1.3 “产品工艺规程”的更改

由于生产工况运行条件的变更,而使处在有效期内的“产品工艺规程”不适应生产秩序需要进行变更和改动时,可由产品所在的生产车间部门、分厂或分公司的技术部门负责人按照“技术文件、中控指标”修改申请单(附件)的要求提出修改申请,经相关职能部门审核及企业主管工艺管理的领导批准同意后,进行单列归档(作为以后到期修订的依据)

1.1.4 “产品工艺规程”的有效期限

按照xx的规定,“产品工艺规程”有效期限为三年。为了对生产第一线实施可靠的指导和监督,确保“产品工艺规程”的有效性是十分重要的,从事工艺管理工作的同志务必十分重视。

1.1.5 责任划分

“产品工艺规程”的制订或修订工作由企业主管该产品的厂级工艺管理人员、产品所在的生产车间部门、分厂或分公司的技术部门负责人具体负责。如果“产品工艺规程”处于失效期、制订或修订不及时、文件不符合审批程序、相关规定不符合生产实际等,该二级工艺管理人员均必须承担责任。

对每年企业“产品工艺规程”的制订或修订情况均应在年终由企业主管工艺管理的常设机构发文公布和登记在册。

1.2 “岗位操作法”的制订或修订

1.2.1 “岗位操作法”的编写或修改

“岗位操作法”是产品生产操作的依据,是根据“产品工艺规程”的原则而制订或修订的技术文件,由生产车间部门、分厂或分公司的技术部门负责组织制订或修订。“岗位操作法”可由该产品所在车间部门、分厂或分公司的技术部门负责该产品的工艺员或熟悉该产品操作的技师进行编写;其格式和内容必须按照上海华谊(集团)公司规定的“岗位操作法内容”执行,见()

1.2.2 “岗位操作法”的审批和实施

“岗位操作法”撰写或修订完成后必须有“化工产品岗位操作法批准书”,见(附件五),经企业相关的职能部门审阅和企业主管工艺管理的领导最终批准后才能生效、付诸实施。“岗位操作法”经批准生效后,由产品所在的生产工序负责人(如工段长)贯彻执行和组织实施。

1.2.3 “岗位操作法”的更改

由于生产工况运行条件的变更,而使处在有效期内的“岗位操作法”不适应生产秩序和生产活动的需要进行变更和改动时,可由产品所在的生产车间部门、分厂或分公司的技术部门负责该产品的工艺员按照“技术文件、中控指标”修改申请单(附件三)的要求,提出修改申请,经相关职能部门审核及企业主管工艺管理的常设机构负责人批准同意后,进行单列归档(作为以后到期修订的依据)

1.2.4 “岗位操作法”的有效期限

按照xx的规定,“岗位操作法”有效期限为三年。为了对生产第一线实施可靠的指导和监督,确保“岗位操作法”的有效性十分重要,从事工艺管理工作的同志务必十分重视。

1.2.5 责任划分

“岗位操作法”的制订或修订工作由企业主管该产品的厂级工艺管理人员、产品所在的生产车间部门、分厂或分公司的技术部门负责人具体负责。如果“岗位操作法”处于失效期制订或修订不及时、文件不符合审批程序、相关规定不符合生产实际等,该二级工艺管理人员均必须承担责任。

对每年企业“岗位操作法”的制订或修订情况,均应在年终由企业主管工艺管理的常设机构发文公布和登记在册。

1.3 “产品工艺卡片”的制订或修订

“产品工艺卡片”(附件六)实质是产品的技术概况,根据工艺管理和技术经济管理的需要而制订或修订,旨在对照国内外同行业同类产品与本企业生产技术水准,以达到努力赶超先进水平的目的。它包括:产品名称、产品概况、质量控制、工艺过程(工艺路线、工艺流程、工艺控制)主要设备、主要原料(消耗定额)、主要用途等内容;国外先进技术概况。

“产品工艺卡片”必须有详实的国内、国外技术资料作为制订或修订的依据;由企业的主管工艺管理常设机构的工艺管理员在广泛调研的基础上负责进行编制。“产品工艺卡片”可供从事该产品工艺管理的工程技术人员、企业决策层及主管工艺管理的领导等作为决策参考。

“产品工艺卡片”有效期限为三年;编制完毕后应有企业主管工艺管理常设机构的负责人及企业主管工艺管理的领导审阅盖章批准才能生效。

“产品工艺卡片”的编制由企业主管工艺管理的常设机构负责产品的工艺管理人员负责编制,每年年终由此工艺管理常设机构发文公布和登记在册。

1.4 “产品标准”及“产品分析规程”的制订或修订

“产品标准”又称“产品技术标准”,是企业组织生产和交货的依据,是企业引进国内外先进产品标准实施生产产品上等级的有力措施。“产品分析规程”是按照“产品标准”的要求实施产品分析的规范和操作程序。

“产品企业标准”及“产品分析规程”是由企业主管工艺管理部门及企业主管质量管理部门共同组织制订或修订的;由此两个部门的工艺管理人员和质量管理人员共同起草、编制;或由主管标准化的工程技术人员进行撰写;由产品所在的生产车间部门、分厂或分公司的技术部门负责人贯彻、督促和检查执行情况。

企业“产品企业标准”和“产品分析规程”的制订、修订和内容需要更改和变动,需按照“技术文件、中控指标”修改申请单(附件三)办理申请手续,需经相关部门审阅和企业主管工艺管理的领导批准同意后实施。其中“产品企业标准”还需经企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的审批。

“产品企业标准”及“产品分析规程”有效期限为三年。另外“产品企业标准”需向上级主管部门备案。

另外,原材料及产品中间体的质量标准的制订或修订也参照“产品技术标准”的制订或修订方式进行。

1.5 新产品试生产的工艺技术文件

“新产品的试生产”或“新工艺的试车”的工程项目实施是企业不断科技创新、开拓发展的需要。由于从事“试车”和“试生产”的作业人员对全新的工艺过程及操作内容熟悉不够和“试车和试生产”过程可能发生的各类问题的不可预测,因而工艺技术文件就显得十分重要。作为“新产品试生产”或“新工艺试车”过程中的操作控制依据,必须在化工试车或试生产前由项目负责人或设计部门制订出“暂行工艺规程”、“暂行岗位操作法”、“原始记录”、“产品质量标准”和“产品分析规程”等技术文件;这些技术文件也需经过申请,由有关部门的审阅和经过企业主管工艺管理的领导批准同意后才能生效。全体参与“试生产或试车”人员必须经过“模拟试车”的培训和经工艺技术文件学习考试合格通过后,才能上岗参与工作。

在新产品鉴定、投产试生产一年之内,由企业的主管工艺管理部门组织有关的生产部门编制正式的“产品工艺规程”、“岗位操作法”等完整的五项技术文件,进行归档立项。企业“新产品试生产”或“新工艺试车”的暂行技术文件及正式编制完整的五项技术文件工作由企业主管工艺管理的工艺管理人员全权负责完成。

1.6 新配方、新工艺试验的工艺技术文件

利用现有生产设备、生产装置进行“新配方、新工艺”的投产试验是企业产品更新上等级、生产工艺改革进步的一大举措。在投产试验(又称扩试)之前,应由试验部门提出试验申请,详细报告试验方案,填报“新配方、新工艺”生产扩试申请表(附件七);经有关职能部门及主管工艺技术管理部门的审核,最后由企业主管工艺技术管理的领导批准同意后,该投产试验方案方能有效和组织实施。

对“新配方、新工艺”的投产试验实施以后,试验部门需将此投产试验结果进行总结,并将试验总结上报主管工艺技术管理部门归档备案。

在完成了阶段投产试验并达到目的后,试验部门和试验所在部门必须提供试验报告、用户使用试验产品的意见和分析规程等技术文件。由企业主管工艺技术管理的部门依据试验结果和试验的技术含量,及时组织试验所在部门和相关的职能部门;或请上级主管科技成果部门、有关专家做好该项“新配方、新工艺”试验成果的审查、鉴定,最后经企业主管工艺技术管理的领导批准,将该项试验成果移交正式投入正常生产。经过鉴定的“新配方、新工艺”试验成果按企业有关保密规定进行归档保管;相关的工艺技术文件可单列制订或对原工艺技术文件进行修订,补充“新配方、新工艺”试验内容,确保文件的完整性。

“新配方、新工艺”投产试验的工艺技术文件;试验成果审查、鉴定以及鉴定后的正式工艺技术文件制订或修订等工作由企业主管工艺技术管理部门的工艺管理员负责。

2 中间工艺技术控制指标管理

2.1 中间工艺技术控制指标的制订与修订

生产过程中的工艺技术控制指标是保证生产按预定的工艺过程和目标进行正常运转的关键,是确保产品在生产过程中高产出、优质量、低消耗的重要环节,也是“产品工艺规程”和“岗位操作法”等工艺技术文件的重要内容。中间工艺技术控制指标的管理就是要对各产品生产过程的所有操作控制参数实施有效管理,包括指标的制订或修订、分级落实管理等。

中间工艺技术控制指标由企业主管工艺管理部门的工艺管理员、车间工艺技术负责人及产品工艺管理员共同确定、制订或修订;并由车间工艺技术负责人贯彻执行。其制订或修订要按照“技术文件、中控指标”修订申请单(附件三)的修改程序要求进行,由产品所在部门向企业主管工艺管理部门提出申请,经主管工艺管理部门审查,并经相关部门审阅,最后由企业主管工艺管理的领导批准,方为有效。中间工艺技术控制指标按上级规定有效期为三年,过了有效期必须进行修订,同时颁发《中间工艺技术控制指标一览表》;每年初发文公布中间工艺技术控制指标的修订情况。中间工艺技术控制指标的修订工作由企业主管工艺管理部门的工艺管理员负责。

2.2 中间工艺技术控制指标的管理

中间工艺技术控制指标分为厂级(或公司级)控制指标、车间级(或分公司、分厂级)控制指标和工段级(或分厂车间级)控制指标,形成二级或三级中间工艺技术控制指标管理网络系统;二级或三级中间工艺技术控制指标台帐有效覆盖全部中控指标。

各级中间工艺技术控制指标的划分与管理:(若不设工段实施二级管理的单位,不适用2.2.1可使用2.2.2)

2.2.1 工段级(或分厂车间级)中间工艺技术控制指标是指生产产品所在的生产工序或整个生产过程中所有工艺技术控制指标,每天由工段负责人或工段工艺员负责工艺技术台帐的记录;每月进行中间控制指标合格率的核算和工段级中间控制小结。每天由工艺员及工段长负责对中间工艺技术控制指标的执行情况进行检查和分析。

2.2.2 车间级(或分公司、分厂级)中间工艺技术控制指标是指车间用于掌握生产产品或生产工序的节能降耗、优质高产、工况安全、无污染等主要经济运行情况的中间控制指标。每天由车间技术负责人或工艺员负责车间级的中间控制指标台帐的记录、分析;每周由车间工艺员和技术负责人向车间生产调度会议汇报本车间部门中间工艺技术控制指标的执行情况;每月由车间技术负责人对中间工艺技术指标完成情况进行小结,在下个统计月第3天之前,将台帐、小结上报企业主管工艺技术管理部门。

2.2.3 厂级(或公司级)中间工艺技术控制指标是各生产工序和产品较难完成的,对全厂节能降耗、优质高产、工况安全、无污染等主要经济运行有较大影响的中间控制指标。每天由主管工艺技术管理部门的工艺管理员及时做好厂级的中间工艺技术控制指标台帐的记录与分析;发现不正常的情况随时与有关部门联系,尽快解决各类影响中间工艺技术控制指标合格率的问题。对悬而未决的老大难中间工艺技术控制指标需及时向企业主管工艺技术管理的领导汇报,并协助督促车间及时拟订对策和采取措施。每月企业主管工艺技术管理部门召开技术例会,分析探讨企业中间工艺技术控制指标的当月完成情况和指标的完成趋势,以便采取措施去完成指标,不断改善生产的工况条件。

2.2.4 中间工艺技术控制指标的合格率列入各车间部门的工艺管理工作考核内容,考核细则必须单列,作为工艺技术管理制度的补充。

3 产品原材料、能源资源消耗定额管理

产品在生产过程中的原材料、能源资源消耗定额是降低产品成本、实施节约增效、实现产品价值的重要经济技术指标,加强对产品原材料、能源资源消耗定额的管理是企业工艺技术管理工作重点之一,产品原材料、能源资源消耗定额管理就是要使所有产品的单耗处于受控状态,不断地降低产品在生产过程中的原材料、能源资源的消耗,尽可能地做到以最少的原材料、能源资源消耗,去获取最多的生产产品才是工艺管理的最终目的。

3.1 原材料、能源资源消耗定额的制订

产品的原材料、能源资源消耗定额的制订要贯彻“定额的合理性、实际性、先进性、可操作性”的原则。制订产品原材料、能源资源消耗定额的依据是:

企业在生产该产品过程中,近三年完成定额的平均值;

企业历史上的定额先进水平;

国内外同行完成的先进水平。

根据上级部门关于《节约增效》的文件精神,按照企业经济效益的实际目标以及经济核算中的各项经济技术指标“环比、同比、定比”的要求制订出切实可行的产品原材料、能源资源的消耗定额。定额的制订过程实际上是产品单耗“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不断完善过程。

产品原材料、能源资源消耗定额制订程序:

每年初,由企业主管工艺管理部门制订出全年的各产品初步的原材料、能源资源消耗定额标准,后由各产品所在部门的领导进行审核与磋商,统一意见后,形成最终的产品原材料、能源资源消耗定额标准,作为全年对各产品单耗的考核指标,并与经济责任制挂钩,并上报企业管理办公室、企业主管工艺管理工作的领导和企业生产负责人。

3.2 产品原材料、能源资源消耗定额的修正

由于各种原因(包括除去人为因素之外的各种不可预测的因素在内)使产品的原材料、能源资源消耗定额无法实现,就要进行修正。修正的程序是:

生产产品所在的车间部门提出书面申请,内容包括:申请理由、完成的实际情况、希望修正更改的定额数、该修正定额选用的理由及经济效益预测等方面。由企业主管工艺管理的部门进行核实和审批,同意后将新修正的指标作为进行考核的依据,并将修正结果报企业管理办公室、企业主管工艺管理的领导及企业生产负责人。

定额指标修正的原则:不允许选用无效益的定额指标;不允许选用高于去年同期的定额指标。

各产品原材料、能源消耗定额的制订或修正均由企业主管工艺技术管理部门的工艺管理员负责。

3.3 产品原材料、能源资源消耗定额的考核

产品原材料、能源资源消耗定额的考核是与各产品所在部门的经济责任制承包相结合的。考核的定额指标可以实施“月考月结算、月考季结算、月考半年结算、月考年终结算”,定额指标可以分为“按季度考核指标、按年度考核指标,或按夏、冬季考核指标”等。

为了将产品的消耗定额考核落到实处,特将个别产品举足轻重的单耗指标作为单列,另订立承包小合同进行重点扶持。在实施产品消耗定额考核时一定要制订完整的考核细则,作为对企业的产品单耗管理人员和产品所在部门单耗完成情况的双重制约手段。

4 工艺查定管理

工艺查定工作是企业工艺技术基础管理工作内容之一,是寻求生产工序最佳生产工况条件和寻找影响生产正常进行的薄弱环节(又称瓶颈口),实现较好经济效益的途径;而工艺查定的管理正是在生产工序出现异常现象的情况下,能及时组织开展工艺查定工作,找出影响因素,使生产工序较快恢复正常的系列管理。

4.1 工艺查定的对象

工艺查定的对象大致有三类:

较长时间无法完成制订的原材料、能源资源消耗定额的产品生产过程或生产工序,并且很难找出原因;

在产品生产过程中较长时间处于中间工艺控制指标完成的合格率较低状态,尽管调整了操作仍无济于事,同时也讲不出原因;

新设备装置、新配方、新工艺项目投入生产运行后,完成的产品各项指标达不到项目设计的期望值,急需寻找最佳生产工况条件和最佳工艺控制点,或者寻找原因。

4.2 工艺查定的组织和实施

工艺查定项目的确立是由产品生产工序所在部门的工艺管理人员和企业主管工艺管理部门的工艺管理人员进行充分讨论、磋商后定夺。由产品生产工序所在部门的工艺管理负责人或工艺管理人员提出申请,填报《工艺查定项目申请表》(附件八),并由企业主管工艺管理部门组织有关工程技术人员和有关部门商讨制订《查定方案》,上报企业主管工艺管理部门。经过有关部门的审核及企业主管领导审查批准后进行《查定方案》的实施。《查定方案》的内容必须包括查定的部位、查定的工艺流程、查定的数据采集方式、查定的协调、查定的预测等方面。工艺查定参加的人员基本上以产品或生产工序所在部门的工程技术人员为主,吸收部分有关人员一起参加。具体实施步骤为:

工艺查定前的准备

工艺查定前的准备工作要视查定项目的难度而定,有的数据采集要等大修停车时进入设备进行实地测取(或大修时开好预留孔以供开车后进行测定),有的数据要在生产流水线上进行连续数天的实测,有的数据要采取局部停车时测取等。各种参数的采集还要有相应的测试仪器和设备作配合,如:测温仪、测速仪、测压仪、小型真空泵、小型过滤设备等等;甚至还要自制一些特殊设备和装置,如要测试物料中某一组分时,则需要更为复杂的设备和装置,包括需要一些试剂和溶剂等,另外一些分析设施和仪器也是必不可少的。还有,自行设计一些表式作记录之用…总之,工艺查定的一切所需都应该考虑到。

工艺查定的实施

工艺查定的实施要有明确的分工,必要时可请示领导组织一些操作人员协助进行。工艺查定的实施实际上是各种生产一线数据的采集和综合,要求各种采集到的数据绝对真实、可靠,各种分析数据应及时和准时获得。在完成生产现场的测试工作后,要对采集获得的数据进行各种计算和分析,包括生产工序的物料衡算、热量衡算及各种测算,从计算的结果进行周密的分析,找出症结所在,进行生产过程的诊断,提出改进措施和意见。在改进后实现了《查定方案》中预测的要求,才能确定这次工艺查定是否达到预期效果。

工艺查定的总结

有时积重难返的问题靠一次查定是无法解决的,不管成功与否,在查定工作结束后进行系统的总结。全面地总结这次工艺查定的得失,以利再战。如实现了预期的效果,取得良好的收益成果,可由产品生产工序所在部门填报《工艺查定成果申报表》和《改进方案》上报企业主管部门审核后,上报上级公司,也可作为科技成果候选项目或双革奖候选项目备案和上报。凡是在工艺查定中需修改工艺控制指标的话,要按照中间工艺控制指标的修改程序办理。

工艺查定从计划、组织、实施及总结全过程;具体的实施进度、资料归档和登记在册等工作均由企业主管工艺管理部门负责和督促完成。

5 原始记录管理

对于化工企业来说,产品的生产过程可以分为连续性作业和阶段连续性作业两种,后者实际上是间歇性作业。不管如何作业,在产品生产的过程中总会出现各种工艺参数的变化,这就需要作业者经常调整操作,以满足生产工艺的要求;而这种真实的各种工艺参数的变化就需要真实的及时的记录下来,这就是原始记录的原始涵义。为了确保生产过程中工艺参数变化的原始性,为了直接获取真实反映各个时段的生产工艺和生产活动的第一手资料,就需要对原始记录进行监督管理。

5.1 原始记录的设置

化工各单元生产操作中的原始记录设置应符合有关规范要求:

依据《产品工艺规程》等工艺技术文件中的生产工艺控制要求;

所有中间工艺技术控制指标应有效地覆盖在表式中;

符合生产操作实际,记录参数具有可操作性;

原始记录表式应力求科学、合理,不开“天窗”。

原始记录表式的设置应由产品所在部门的工艺管理负责人与工艺管理人员共同设计制作,其初稿样式应交企业主管部门审阅,同意后,才能交付印刷。

5.2 原始记录的填写

原始记录的填写应与生产运行同步,生产运行不停,原始记录的填写不能结束。值得指出的是:原始记录的填写是一件十分严肃、认真的事情,应力求“准时、准点、准确、可靠和真实”,尤其是在生产不正常和发生故障时的各种参数更是相当有价值的数据,它可以为工艺管理员和有关人员分析原因,寻找排除故障的方法提供参考依据。因此原始记录的填写是容不得半点掺假的,决不允许将操作原始记录填写成“回忆录”、“备忘录”或随意填写;实际上原始记录的真实与否体现出操作人员的责任性和职业道德水准,这些就是原始记录的“严肃性”。另外,原始记录的填写有一定的书写要求。力求用仿宋体填写各种数据,并且不允许填写数据出格、漏填和涂改;原始记录表式必须保持整洁,不能有污迹;严禁在原始记录表的正、反两面随意涂写与乱写;原始记录表上必须有记录者及当班班长签名,这些就是原始记录的“认真性”。

5.3 原始记录的检查

为了保持原始记录能真实反映生产工序的实际生产情况,就必须经常对原始记录进行检查。检查方式可以采取突击抽查和定期检查相结合,产品工艺管理员必须每天深入生产现场对原始记录进行检查,企业工艺管理网也要不定期的组织抽查,发现原始记录不合格者要按照企业《原始记录管理条例》,由所在部门对违反管理条例者进行教育和按照相应的经济责任制进行考核和处罚。

5.4 原始记录的保管

原始记录的保管没有统一的规定,一般来说,由工艺管理员或生产工序的统计员每天收取隔天的原始记录,用于做工段级的工艺统计台帐,并作保管,每月原始记录装订成册后交至所在部门作统一保管。按上级的规定,涉及厂控的工艺控制指标原始记录的保管期为五年以上;其余的原始记录则按企业有关规定处理,但是处理之前必须经企业主管部门同意;特别是有关保密管理部门的同意。

5.5 原始记录的修改

随着生产工序的不断完善,原始记录不适应不断变化的生产工况的情况时常会发生,甚至出现了较大板块的“天窗”,这就需要进行原始记录的修改。

修改的内容包括:原始记录表式的重制;记录工艺参数的变更;原始记录的记录时间的调整等。

原始记录的修改手续为:由生产工序所在部门提出原始记录修改申请报告,并附上修改的内容或表式,由企业主管工艺管理的部门进行审核和广泛征求意见,经同意后才能付诸实施。修改原始记录要本着“求实性、完整性、可操作性”的原则,应该越修改越完善;绝不能在原来的原始记录表式上进行涂改或指定某项指标作替代。

原始记录管理的各项工作由企业主管工艺管理部门及相关车间部门的工艺管理人员共同负责完成。每年应组织一次原始记录的评比活动,也可以配合工会部门作为技术练兵项目进行评比;以推进原始记录管理工作的进一步完善。

6 化工工艺技术统计管理

工艺技术统计管理是指企业对产品生产活动中各种中间控制指标完成情况、各种原辅材料和能源资源的单耗指标完成情况以及其他经济技术指标完成情况的统计、核算管理。也是全面核算企业成本和实施对车间部门进行经济责任制考核的基础管理工作。

6.1 工艺技术统计台帐的建立

作为工艺技术统计管理的基础和依据,企业工艺管理网络下必须建立二级或三级的工艺技术统计台帐。工艺技术统计台帐包括:中间工艺技术控制指标台帐、产品原材料和能源单耗台帐、节约增效统计台帐等。

6.2 工艺技术统计台帐的内容

由于实施二级或三级工艺技术统计台帐的管理体系,其统计台帐的内容应该有所侧重。其中厂级的工艺技术统计台帐应包括:

企业主管部门必备的“企业中控指标台帐”,应对整个企业的所有产品的中间控制指标进行分类统计。每日由分管工艺管理分支机构(或称区域管理)的工艺管理人员统计记录各自分管部门产品生产工序的厂级中间工艺技术控制指标完成值,并在月末统计出各项厂控指标的合格率。每月初由企业主管部门对企业所有产品生产工序的各级中间控制指标的合格率进行统计和核算。

企业主管部门必备的“产品原材料、能源资源消耗台帐”,应对整个企业的所有产品原材料、能源资源单耗进行核算统计。每月由主管工艺管理部门的产品原材料、能源资源单耗的管理人员按照企业的《产品原材料、能源资源单位消耗核算规程》进行统计核算。

企业主管部门必备的“企业节约增效台帐”,应对整个企业的所有产品的节约增效完成情况进行核算统计。每月由主管工艺管理部门的工艺管理员对各自分管的部门节约增效完成情况进行“同期比、平均比”的核算统计。其中核算价格按产值统计不变价及现行价两种方式进行核算,统计出节约增效的完成情况之优劣,并作为对分管部门的考核依据。

车间及工段一级的工艺技术统计台帐也应包括以上三类台帐,只不过范围仅限于本车间部门的产品,其中“车间节约增效台帐”只在分析和考核时作为参照依据。

6.3 工艺技术统计台帐的监督

工艺技术统计台帐是有效监督和控制生产工序经济运行的手段,也可作为及时调整生产运行以达到最佳状态的依据。如何发挥工艺技术统计台帐的作用是十分重要的。

按照生产运行的要求,工段一级的工艺技术统计台帐要每天在工段中公布(即班组经济核算和班组劳动竞赛的需要);车间一级的工艺技术统计台帐应每周在车间的调度会上公布;而各产品的原材料、能源资源单耗预测要每旬一报至企业主管部门;厂一级的工艺技术统计台帐应在每月一次的技术例会上公布。其中,各级中间工艺技术控制指标的合格率;各产品的原材料、能源单耗以及各产品的节约增效指标的完成情况等是每月技术例会分析讨论的主题。

6.4 工艺技术统计报告

各车间部门的当月工艺技术统计台帐必须在下一个统计月第3日之前上报企业主管工艺管理部门;企业主管部门的工艺技术统计台帐必须在下一个统计月第5日之前上报结企业主管领导;在下统计月第7日之前上报给上级部门。

各级工艺技术统计台帐是属于各级管理部门的工艺管理负责人及工艺管理人员负责实施的范围,各级工艺技术统计台帐每年末上交主管部门归档保管。

7 工艺纪律及操作纪律的管理

工艺纪律及操作纪律是确保产品生产过程严格按照生产工艺的要求,实现高产、优质、低消耗和安全生产目标,建立企业正常的生产秩序的目的,所制订的行之有效的工艺技术规章制度规范和具有企业规章制度的约束机制规定。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违反工艺纪律和操作纪律实际上就是触犯了企业的规章制度,必须按照企业的奖惩条例予以严肃惩处。工艺纪律和操作纪律的管理就是要严格执行企业的工艺管理规章制度所制订的规章和规定,全力维护生产秩序,坚决与违章违纪行为作斗争,确保企业来之不易的经济效益。详细的管理内容请见(三、工艺纪律管理;四、操作纪律管理的有关章节)

8 化工工艺技术资料及信息管理

为了随时掌握国内外同行业的工艺技术的最新状况、最新发展动态、技术进步的各类信息以及各种引进技术(包括各类新工艺、新设备、新技术)的应用情况等。这就需要随时掌握大量的化工工艺技术资料及信息,供企业自身发展的需要和参考,以达到进一步推进企业技术进步的目的。

化工工艺技术资料和信息管理也是企业工艺管理的内容之一,“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掌握了国内外的同类技术信息、资料为我所用就可以拓展企业工艺管理的思路,触类旁通,将管理的共性内容不断充实丰富,不断提高自身的管理水平。

参加和组织工艺技术交流、查阅相关刊物是十分必要的,这也是从事工艺技术管理工作必须掌握的基本技能知识的重要一环。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今天,特别要重视收集整理国内同行业单位的各种经济技术指标,生产工艺路线的变更动态,关键工序的工艺参数控制手段等;在入关以后更要密切注意国外同类型企业的生产工艺、经济技术指标、控制手段等不断地充实和修正企业自身的同类产品的生产工艺,不断提高自身产品的价值、降低产品的成本。这样的产品才能发挥质优、价廉,经得起市场冲击的优势,才能在波涛汹涌的市场上站稳脚跟,占据一席之地。

化工工艺技术资料和信息管理的另一个重要任务是为企业不断开发新产品、新品种,发挥“人无我有,人有我优”的优势,提供工艺技术资料和信息。而这些资料、信息的获得则通过查阅资料、刊物、参加交流、出国考察、购买专利等途径;当然也需得到企业领导和有关部门的工程技术人员的支持和帮助,总之,“运用之妙,存乎一心”。资料和信息的获得要靠点滴的积累和必要的技术贮备。值得指出的是:参加行业协会的活动,在不经意之间也能获取一些信息也是资料信息采集的一种方式。

在进行各类工艺技术交流及资料信息采集活动中,参与者要按照企业有关保护知识产权的规定和相关的保密规定认真执行。收发上级及各管理条线发来的各类文件、信件和资料,必须落实各类文件和文档资料的处理,并登记在册;也要落实企业内部的工艺技术管理条线的发文以及登记造册工作。

随着计算机网络的普及,上网获取信息不失为一种快捷的方式;这也为企业工艺技术资料信息的获取开创了新路,企业工艺技术资料和信息的管理又上了新的台阶。

9 化工工艺管理计划和总结

为了使工艺管理更有效地开展工作,必须使企业的工艺管理有计划、按步骤有条不紊地进行,制订工艺管理计划和定期地进行总结是十分必要的。

9.1 工艺管理的计划制订

一般来说,每年年底应由企业的主管工艺管理部门布置下属各车间部门制订下一年度的工艺技术管理计划;并上报企业下一年度的工艺技术管理计划。

工艺管理计划的制订内容包括:

确定下一年度工艺管理目标和方针;这要围绕企业厂长方针、目标,按照工艺管理条线的具体要求而制订出来的;管理目标应明确、有新意,管理方针应中心突出、具有可操作性。

制订主要产品的原材料、能源消耗定额计划;依据当年各产品原材料、能源消耗定额的完成情况预测,依据生产该产品的生产工况条件的变化和下一年度的生产量计划,确定各产品较为实际的原材料、能源消耗定额计划和完成进度。计划制订应考虑留有充分的各种不可预测因素产生的余地,以便随时对计划进行恰当地修正。

“产品工艺规程”、“岗位操作法”等工艺技术文件的制订或修订计划;“产品质量标准”及“产品分析规程”的制订或修订计划。这要围绕工艺技术文件的是否属于有效版本这一宗旨来制订修订工艺技术文件计划。

年度的工艺查定计划,这要取决于上一年的中间工艺控制指标的完成情况、各产品的生产工况条件、各产品的原材料、能源消耗定额的完成情况、生产能力发挥及产品质量的完成情况等来制订计划和确定工艺查定项目。

年度节约增效计划,这是企业对主管工艺管理部门考核计划的一部分,每年初由财务部门对各产品的成本进行指令性的目标下达,作为对企业主管工艺管理部门的主要经济责任制考核内容。主管部门按照下达的考核指标进行全面制订计划,并分解、落实这些考核指标到各车间部门,作为对车间部门的经济责任制考核内容。

为了细化企业全年的工艺管理目标和落实各类工艺管理计划,还需要制订本企业下一年度的“工艺管理工作要点”,让企业所有从事工艺管理的部门和人员能够认真贯彻年度工艺管理要点精神,均了解全年的工艺管理工作具体、详实的安排。

9.2 工艺管理的计划中途管理

为了将年初制订的各类工艺管理计划真正落到实处,有必要进行工艺管理的计划中途管理。中途管理的内容包括:

年度工艺管理计划目标中途管理

年度的工艺管理计划目标要分解为季度和月度目标,在每月一次的工艺技术例会上,对工艺管理计划月度及季度目标的完成情况进行检查和分析,随时按照企业的实际经营情况进行修正,并纳入每月的工艺技术小结。

②.各产品的原材料、能源消耗定额计划的中途管理

年度的产品原材料、能源消耗定额计划同样要进行分解为月度及季度计划,并实施全面的监控。每旬要有产品原材料、能源单耗的预报(即所谓的“旬报”),以便掌握产品单耗的完成动态,发现异常就可以随时采取措施。每月进行各产品的单耗核算以后,一定要在每月的工艺技术例会上进行分析和研讨改进措施。

工艺技术文件修订计划的中途管理

由于工艺技术文件修订的特殊性,修订时间相应比较长,因此每季度组织对各产品的工艺技术文件修订计划的完成情况进行检查,把检查的情况作为当月的工艺技术小结内容的一部分。

工艺查定项目计划的中途管理

由于工艺查定工作受到生产条件的限制,工艺查定项目计划的滞后现象是经常发生的,但是为了有效地实施年度工艺查定项目计划,就必须对项目的实施进度进行检查。一般是每半年检查一次,检查结果也作为当月或上半年度工艺技术小结内容之一。

节约增效计划的中途管理

由于各产品的节约增效计划的执行直接同企业主管部门和下属各产品所在部门的经济责任制考核挂钩,每月应对各产品的节约增效计划完成情况进行认真核算;并与该产品的计划目标相对比,测算出每月每个产品的节约增效数额,进行考核。可以是月度结算、月度考核兑现;也可以是月度结算、季度考核兑现;也可以是月度结算、半年考核兑现或年终结算考核兑现等。

9.3 工艺管理计划的总结

在工艺管理计划的实施过程中,为了实施有效的计划管理,有必要进行计划的阶段性的总结,总结计划执行的得失、成败,以便及时地修正计划和目标,使工艺管理计划真正落到实处。工艺管理计划的总结应按阶段进行,可分为月度、季度、上半年度及年度总结。总结内容应包括有完成指标的对比,即与同期比、与去年平均比、与企业历史先进比等。

阶段性的总结内容有:工艺管理目标完成情况及分析,中间工艺技术控制指标完成的合格率,各产品原材料、能源消耗定额完成的合格率,节约增效指标的完成情况和实现的节约增效数额,完成的各项相应的工艺技术管理工作等。(包括:工艺技术文件的修订完成情况、工艺查定项目完成的进度、工艺纪律及操作纪律的检查执行情况、工艺巡回检查的情况、原始记录的检查情况、工艺技术交流等事项) 其中,月度的工艺管理总结必须上报企业各级领导及下属各车间部门,相关的技术月报必须上报上级有关公司或部门,季度的工艺管理总结分送范围同月度,上半年度及年度的工艺管理总结则还需有关上级部门。

工艺管理的计划和总结由企业主管工艺管理的各级部门领导和工艺管理人员负责制订或撰写。

10 生产设备的工艺管理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生产设备是进行化工生产必不可少的条件之一。从生产产品的工艺路线确定之后,生产设备能否符合生产工艺之要求、能否满足生产过程之需也是个决定的因素。了解和掌握生产设备的性能原理、设备的用途、设备的构造,是从事工艺管理的技术人员最起码的基本功之一。在管工艺和管设备的职责分工来看,有一点是十分清楚的,即“工艺指导设备、设备为工艺服务”;从责任划分来看,提供的设备不符工艺条件,管设备的负责;选用设备的工艺条件不符合生产的要求,管工艺的负责。可见,工艺和设备是密不可分的。加强生产设备的工艺管理是工艺管理人员十分重要的工作职责。

10.1 生产设备选型中的工艺管理

生产设备在更新或选用新设备时倩况下,需要从事生产工艺管理的工程技术人员提出生产设备的工艺条件,这样就进入生产设备选型中的工艺管理程序。

首先,生产设备的选型要有依据。这一依据就是“设备更新”或“采用新设备”等缘由,前提条件就是需要有诸如:“会议纪要、决策层决定”等文本作为设备选型的依据。对于一般设备这些文本由设备所在使用部门归档保存;对于重大设备则应由企业工艺管理部门归档保存。(当然设备管理部门也需备案)

其次,生产设备选型时的工艺条件提出也需相关管理部门组织有关人员经过专门的会议讨论,形成书面文件程序。尤其是有关工艺参数的确定必须经过有关的物料衡算、热量衡算及有关测算等(要有计算书)作为依据,然后提出选购设备的原始数据及设备的工艺参数提供设备选购需要。这里有两种选型方式:①对于定型设备,可按照这些工艺参数直接寻找该设备生产厂家进行选购;②对于非定型设备,则需将这些工艺参数提供设备设计,进行制作。

最后,当所选用的设备在未安装前,需要由有关部门的工艺管理人员参与进行验收。可按照设备图纸,一一查验确认,经过验收确认后,进入安装程序(对于重大工程项目设备,其安装时还需有工艺管理人员绘制设备安装图、管道图等)。然后进行机械试车、化工试车等直至正常交付生产使用。验收合格后必须形成有关技术文件。

10.2 生产设备大修时的工艺管理

生产设备的大修是化工企业特有的维修、保养设备的措施,也是从事工艺管理的工程技术人员了解设备构造、学习设备知识最佳时机,这也就是进入生产设备大修时的工艺管理状态。在年度的全厂生产装置实施大修期间,企业主管工艺管理的部门要按照企业工艺管理制度进行发文,重申加强大修期间工艺管理的有关要求,包括物料的处理、置换等安全技术措施,确保大修顺利进行。

配合生产管理部门制订停车方案

对于连续性的大规模生产装置来说,制订周密的停车方案是做到大修安全的第一步,这也是人们常说的“一次停车成功”的涵义。对于全厂大修停车来说,各车间部门的工艺管理人员都应该做好停车方案的制订工作,并在停车现场指导停车工作,努力做到“一次停车成功”。

配合生产管理部门制订排放方案

对于连续性的大规模生产装置来说,停车后设备管道内的剩余气体、剩余物料,按照环保条例是不能随便排放的,必须将其处理掉,达到合格的排放要求,为大修作好准备工作。这排气方案同样应由工艺管理人员来制订,并在排气现场具体指导排气工作,努力做到“一次排放合格”。并办理有关验收交付大修的有关手续。

配合设备管理部门做好大修质量的把关工作

设备大修“原拆原装”是件不容易的事,发生大修后开车不正常是屡见不鲜、常有的事。严格把好设备大修的质量关,做好大修设备的监督,也是设备大修中工艺管理的最为重要的一环。尤其是各管接口法兰的紧固;有关液封的检查;更换设备管道的材质选用;塔器设备的参数核对;相应管道连接对位;塔、炉设备及容器内部清理的质量等等,均是工艺管理人员需要重点关心的。甚至于阀门方向的安装正、反都会影响正常生产……这一切都是工艺管理人员要操心的地方。

机械试车及带物料试压时的现场指导

化工泵、机在大修后都要进行机械试车,其车头的正反向运转、异声、输出的压头变化以及其密封性能等都需要工艺管理人员在现场进行指导。在顺利完成机械试车以后,就需要进行带物料试压联动试车,而带物料试压联动试车是化工设备和装置在大修以后必须进行的步骤。带物料试压联动试车需要有化学物料进入装置和整个流程系统,这就需要以安全为前提,工艺管理人员必须和设备管理人员一起进行磋商,制订出带物料试压联动试车方案,确保试压过程万无一失。

配合生产部门做好化工试车和系统开车

大修后的设备(尤其是关键部位的泵、机等)在带物料试压确认其无泄漏以后,就开始进入化工试车和系统开车程序。在执行此程序时要严格按照岗位操作法所规定操作步骤,工艺管理人员必须在操作现场进行督促、检查,确保系统顺利开车和“一次开车成功”,尽快各系统恢复生产。在大修开车期间,工艺管理的重点在于各项工艺参数要达到生产工艺要求的水平。

10.3 生产设备部分参数变更的工艺管理

生产设备由于不适应生产之需或是其他原因需要对生产设备的部分参数进行变更时,工艺管理人员必须严格把关。防止设备参数的变更造成生产过程中工艺参数也随之改变,甚至不适应生产工况条件的需要的情况发生。生产设备的工艺参数变更必须经过工艺管理人员的审核,特别是工艺管理人员要依据设备变更的参数进行详细的物料衡算、热量衡算和其他的测算。工艺把关的原则是“设备参数的变更不影响生产过程的正常进行”。关键设备的参数变更必须经设备所在的工艺管理部门审核,在交企业主管工艺管理部门的审核认可及企业主管领导的批准。

11 工艺巡回检查管理

工艺巡回检查是企业工艺管理人员的最基本的管理职能之一。是对各产品生产全过程实施监督的基本手段,也是工艺管理人员深入生产现场、掌握生产第一线资料的方法。工艺巡回检查的管理就是要把对生产现场工艺管理要求执行情况的监督、检查,制度化、经常化,并将管理的优劣、好坏与工艺管理职能人员的经济责任制考核挂起钩来,以确保企业工艺管理工作的正常开展。由此可见,企业的工艺巡回检查管理是十分重要的。

11.1 工艺巡回检查的内容

工艺巡回检查是工艺管理人员深入产品生产现场检查工艺管理要求执行情况。其内容应包括:

中间工艺技术控制指标的执行情况,是否有操作指标的不稳定波动,造成工艺指标波动的原因,该如何调整操作来克服波动。各项工艺参数是否符合生产工艺的要求,是否超出控制范围,造成的原因,该如何处理和排除故障使之恢复正常控制范围。

原始记录的执行情况,有否“不准时、不准点、不准确”记录的情况发生;原始记录的数据与所显示的仪表指示数据是否吻合,有否“回忆录、备忘录”。

生产过程中是否发生过的不正常情况,如何处理和排除;若是班上无法处理,工段、车间又是如何设法处理的;交接班是否交代清楚。

各类分析数据是否到位,分析数据反映的生产工况条件情况是否正常(包括产品或中间体的质量情况、中间控制的效果、三废的达标排放情况等);有否漏检不分析的情况发生。

生产现场的工艺巡回检查挂牌制度的执行情况,有否“不准时准点、不按正常工艺巡回检查路线、不挂牌”的情况发生。

生产操作现场有否违反劳动纪律,有否发生各种离岗、窜岗、脱岗,上班看小说及与生产无关的其他书籍杂志等,听“随身听”,吃零食等。处理各种故障或上岗不穿戴劳动保护用品等情况发生。

11.2 工艺巡回检查的执行

工艺巡回检查分为重点岗位和非重点岗位两种。

重点岗位(又称重点监控部位)由企业的主管工艺管理部门按照岗位的性质、重要性及安全系统工程结构重要度的要求而指定的。每一个重点岗位的工艺巡回检查都应有“工艺巡回检查要点”,属于企业主管工艺管理重点监控的部位。重点工艺管理监控部位由企业主管部门及重点部位所在部门的工艺管理人员规定每天不间断地进行检查,并在重点监控部位都设有“工艺巡回检查记录本”,执行检查者在检查完毕后一定要签上姓名以示检查过。同时工艺管理检查人员必须在每人发给的《工艺巡回检查记录本》上,把生产现场的工艺巡回检查情况详尽记录在本上。对重点监控部位的工艺巡回检查每天两次 (同时还应不定期地的组织夜间突击检查)

非重点岗位的工艺巡回检查由岗位所在部门的工艺管理人员每天两次的进行工艺巡回检查,也必须将检查情况详尽记录在《工艺管理记录本》上。每位工艺管理人员每月发给的《工艺巡回记录本》在月底完成本人的技术小结后一起上交给本部门的工艺主管领导审阅、签字,然后汇总到企业主管工艺管理部门进行登记、评比和考核。

不管是重点监控部位还是非重点岗位,工艺巡回检查还需三班的操作人员实施全天候的24小时进行。操作人员的工艺巡回检查必须“定时、定点、定路线”,按照工艺巡回检查牌设置的路线每个小时进行工艺巡回检查。(“工艺巡回检查牌”的设置由部门工艺主管领导及工艺员设定,报企业主管部门同意)每到一个点,就必须对该点现场的压力、温度、液面、流量、视镜等工艺参数及生产现场的设备、管道、阀门等进行检查,有排气、排液、排渣的也需定期排放,待该点现场的检查内容完成以后,在检查牌上挂上与时间相应的数字牌以示工艺巡回检查完成。

11.3 工艺巡回检查的评比和考核

工艺巡回检查的执行情况按照企业工艺管理条例的规定是要按月进行评比和考核的,每月企业各部门的所有工艺管理人员都应义无返顾的进行此项工作,认真记录和进行每月的技术小结,经本部门的主管领导审阅签字后上报至企业主管部门。在每月的技术例会上都会把上月的工艺管理巡回检查评比结果予以公布结合工艺巡回检查执行情况,要在当月的经济责任制考核中进行考核。

12 产品质量的工艺管理

产品质量是企业的一种品牌和信誉,也是企业取得良好经济效益的重要手段。产品质量之优劣是生产流水线中原材料质量、生产过程的中间控制、作业人员之熟练程度、生产负荷的波动、能源供给的稳定以及生产设备的完好等因素的综合,流水线上任何一个环节有了问题,就会影响产品质量。由此可见,产品质量的优劣也直接反映出生产工序的工艺管理情况,因此,产品质量的工艺管理也是相当重要的。

12.1 原材料质量的工艺管理

原材料质量的好坏对产品质量的影响是非常明显的,原材料进厂的质量把关是十分重的。企业主管工艺管理部门同质量管理部门共同制订的原材料质量标准是原材料质量把关的标准。质量管理部门对进厂的原材料进行随机抽样检验,符合质量标准的原材料交付生产使用;一旦发现原材料质量异常,质量管理部门就应将检验报告及不合格处理申请一并上报主管工艺管理部门,由企业主管工艺管理部门进行仲裁处理。如果因原材料质量导致产品质量不合格,应作退货或更换处理;如果原材料质量影响较小,应相应调整作工艺配方或工艺条件;但是不管如何处理,均应由企业主管工艺管理部门将原材料质量不合格信息反馈结生产厂家,由供销部门具体进行索赔处理,工艺管理部门全面参与和介入解决原材料质量争端全过程,以确保企业产品质量信誉。

原材料(包括各种中间体的助剂、催化剂等)的供给来源发生变更,必须由供销部门出具新来源原材料生产厂家的质量证明,由产品生产部门提出试生产申请,经企业主管工艺管理部门审阅后上报企业主管领导审批同意后,进行试生产。在试生产的产品质量合格达标后,由工艺管理主管部门批准正式采用新来源的原材料;并将这一原材料供应渠道变更的所有资料进行归档保管;并把正式使用的技术文件交质量管理部门和产品生产部门作为依据。

12.2 中间体产品的工艺管理

作为连续性的大型化工流水线生产作业,中间体的产品质量同样不能掉以轻心,工艺管理决不能留下盲区。中间体的产品质量发生了问题,首先由质量检验部门检查分析程序、分析试剂、分析仪器等是否处于正常状态;然后由质量管理部门提出中间体不合格处理申请报告,将中间体的分析检验结果附在申请报告后。由企业主管工艺管理部门紧急召开“中间体质量专题会议”,找出影响中间体产品质量的各种因素,具体商讨对策和措施;在各种对策和措施尚未落实之前,必要时,可提议停止中间体产品生产或不合格中间体产品的返工重制,以确保出厂产品质量和信誉。

在落实各种对策、措施的过程中,工艺管理主管部门要及时组织工艺管理人员进行跟班操作,严格按照产品工艺规程及岗位操作法执行全过程生产,尽快解决可能产生的各类问题,使中间体产品质量尽快恢复正常。

在解决中间体质量问题之后,应将生产操作、中间工艺技术控制指标以及原材料质量等对策措施进行标准化,填写《“技术文件、中控指标”修改申请单》(附件三),作为工艺技术文件的补充;并备案单列,为以后修改《产品工艺规程》及《岗位操作法》作好铺垫准备。

12.3 产品质量的工艺管理

正常的产品质量考核和管理由质量管理部门负责,一旦发生产品质量问题;同样先必须排除质量分析、检验环节中的问题,而后由质量管理部门用书面形式反映某一产品存在的质量问题。由厂主管领导组织有关工艺管理部门及有关部门的工艺管理人员紧急召开产品质量会议。对某一产品存在的质量问题进行研究和磋商,找出造成产品质量不正常的症结所在以及产品生产过程中从原材料进厂、生产过程中中间工艺技术指标的控制以及突发的故障等各个环节的影响产品质量的因素,并商讨出对策和应采取的措施,以及责成产品所在部门的工艺管理负责人及时组织实施和工艺管理人员按照会议制定的对策措施跟班操作(必要时可以组织工艺查定)生产,尽快恢复生产的正常进行和产品质量的合格达标。

对于用户反映或投诉的产品质量问题,企业主管工艺管理部门必须迅速协同质量管理部门及产品供销部门共同派员前往用户厂家,实地了解本厂产品的批号(或生产日期)、实地采样带回、了解用户对本厂产品的分析情况,并作出退赔、更换、补偿等承诺,以挽回本厂产品的声誉。将带回的样品分析后确认质量合格或不合格以后,由主管工艺管理部门向企业领导汇报,作出处理意见。主管部门应将处理意见反馈给用户单位,由供销部门作好用户的安抚工作,对不合格的批号产品应对用户有个明确、满意的说法。同时应对该批号产品的最终出厂检验者和主管产品质量管理部门追咎责任,对产品所在部门的工艺管理领导和产品中间分析检验者追咎责任。在对用户进行妥善处理后,要对用户进行回访。对用户反映或投诉的产品质量问题的整个处理过程应由企业主管工艺管理部门用书面报告的形式记录在案。

另外,企业主管工艺管理部门从即日起要对该产品生产过程进行阶段性的重点监控,产品质量标准要从严掌握,直至较长时间该产品质量稳定无波动为止。

13 技能培训的工艺管理

企业各类生产的产品是完全依赖于操作人员精心的生产活动,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从事三班、全天候作业的第一线工人是产品生产的主体,也是企业创造经济效益和财富的主力。不断提高三班操作工人的操作技能水平和处理紧急故障的应变能力、不断提高生产第一线作业者的自身素质和职业道德是企业加强管理、服务生产第一线的需要,也是加强操作者技能培训所必须的工艺管理要求。

按照操作者的技能要求来看,无非是要做到“四懂、三会”,即:懂工艺原理和设备用途、懂工艺规程和设备构造、懂工艺控制和设备性能、懂产品性能用途;会中间控制操作、会使用保养设备、会排除各类故障。

为了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批准的《工人考核条例》和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人技术等级标准·化学工业》,企业职工技能培训具体展开可分为:“必备知识”、“技能要求”两大部分。其中,“必备知识”包括:工艺技术知识、分析检验知识、设备知识、电器仪表和计量器具知识、安全防护知识和三废处理知识等。“技能要求”包括:工艺操作能力、应变和事故处理能力、设备及仪表使用维护能力、工艺计算能力和识图制图能力等。

13.1 技能培训内容

按照企业《职工技能培训规划》的要求,每年除了企业教育部门制订专门的职工专业技能培训计划之外,企业各部门的每年工艺管理工作计划中必须列入本部门职工技能培训内容。技能培训的内容各部门可以有所侧重,其主要内容包括:

每年度生产一线职工的应知、应会考核之前的技能培训;

应工作需要调动的生产一线职工的转岗技能培训;

新进厂从事一线操作的职工的上岗技能培训;

生产一线职工升级考核的技能培训;

企业定期实施职工增资前考核的技能培训。

由于以上所列内容的要求不同,因此技能培训的深浅程度也各不相同;作为工艺管理部门的技能培训计划应有侧重。

13.2 技能培训的实施

技能培训的实施是由企业主管工艺管理部门及主管教育培训部门共同全权负责。技能培训的原则是:“要不断提高职工的操作技能,使其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技能培训的思路是:“触类旁通、融会贯通”。

按照《国家技术工人等级标准》和各产品工艺规程、岗位操作法的要求,技能培训所需的教材编写、授课、考试(面试与笔试)、包括阅卷评分、写评语等等技能培训工作,基本上均由各级、各部门的工艺管理人员负责。至于课程的安排、授课地点的落实、考卷的印刷、组织阅卷、考核统计等项工作均由企业教育部门负责。

由于操作人员的技能水平不同,各岗位的技能要求也不一样。工艺管理人员在进行应知和应会方面的授课时,讲授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操作深度也不一样,基本上可以参照《化工工人考工试题丛书》的内容,按照初级工、中级工和高级工的不同等级进行技能培训上课。而对于应会实际操作方面的知识,可能工艺管理人员不太精通,可以聘请工人技师来上课和参加考核,具体由教育部门安排。

按照等级标准的规定,其中的“必备知识”基本上属于操作人员应知内容部分。“工艺技术知识”必须将各产品生产过程中涉及的化学常识、化学反应方程式、原材料及化学助剂的性质、产品及中间体的化学和物理性质、生产工艺流程、中间工艺技术控制指标、产品及中间体的质量指标及规格、产品及中间体的用途等知识讲述清楚。

“分析检验知识”必须将产品生产过程中的中间控制分析检验、产品及中间体的质量分析检验以及原材料及化学助剂的质量分析检验等方法、分析检验原理以及所需的分析检验试剂性能等讲述清楚。另外,对“产品标准”、“原材料及中间体标准”等也要讲清楚。

“设备知识”必须将产品生产过程中所使用的设备原理、性能、构造、规格、作用以及防腐、保温等知识讲述清楚;特别是诸如:塔器、泵机、各种密封(料封、液封等)、阀门管件等要尤为关注。

“电器、仪表、计量器具知识”必须将各种高低压电器设备的性能及作用、准确使用方法等;各种在线显示、控制仪表(包括计算机程序控制系统)的性能及作用、准确使用方法等;各种计量器具的性能及作用、准确使用方法等详尽地讲述清楚。尤其是对电器设备的定期检测、仪表及计量器具的周期检定要特别强调和重申。因为电器设备、仪表和计量器具是生产过程的眼睛,要永远保持其明亮、清晰状态。

“安全防护知识”必须将生产过程中的各个环节应十分注意的安全事项、安全注意点以及各种可能会发生事故的防范措施讲述清楚。对于易燃、易爆、有毒、有害的生产工序及岗位更需重申安全防护的重要性和严格遵守安全操作规程、安全纪律的必要性以及提高操作人员高度的责任性。必须将操作人员如何进行物料毒性防护以及燃烧、爆炸的防护知识讲述清楚。

“三废处理知识”必须将生产过程中产生的有害物及三废排放标准、各种处理手段和严格禁止“无组织排放”,努力保护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的重要性等讲述清楚。并讲述本生产工序向无公害化方向发展的具体做法和努力方向。

国家等级标准中的“技能要求”基本上属于操作人员应会部分的内容。

“工艺操作能力”必须将产品生产过程中的物料配方、配料;中间工艺技术控制指标及其作用;主要生产工序的控制手段和控制方法;成品及中间体的技术条件以及不合格品的处理方法;原材料、能源动力消耗定额等讲述清楚。

“应变和事故处理能力”必须将产品生产过程中可能会发生的各类事故可能性、如何进行判断的方法及其应该如何处理的方法讲述清楚。尤其要强调“隐患 事故发生”有个转换过程,应该如何掌握可利用的有限时间去正确处理故障和隐患,将可能发生的事故消灭在萌芽状态。强调“艺高人胆大”,要多掌握一些事故处理知识,不断提高自身的应变力和事故的判断能力,果断、准确地去处理各类故障和隐患,既保护了企业更保护了自己。当然这也取决于操作人员有否高度的责任性和职业道德。

“设备及仪表使用维护能力”必须将如何准确使用设备和仪表、如何判断和排除设备及仪表的各类故障、如何对设备和仪表进行维护保养等知识讲述清楚,尤其是对运转设备的润滑、保养等应着重讲述。

“工艺计算能力”必须将工艺过程的化学反应的平衡计算方法;产品原材料、能源动力消耗定额计算方法;产量、中间控制得率、其他工艺参数等计算方法;以及其他经济核算方法详尽讲述。还可以讲授物料衡算和热量衡算的方法。

“识图制图能力”必须将带工艺控制点的工艺流程图、设备结构图、物料走向图、工艺参数关系图、供电示意图等予以详尽介绍。

14 安全环保中的工艺管理

安全环保是企业赖以生存的生命线,对于这一点,从事化工生产活动的企业职工是形成共识的。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人们对安全环保的要求日益提高,以前的“质量第一”已改成“安全第一、环境保护第一、质量第一”相并列。生产过程中确保生产装置和生产活动安全无事故、确保无任何三废环境污染事件这也是工艺管理的内容之一,也是每个工艺管理人员必须关注的事。当然事故和有毒有害物污染环境事件的发生有其偶然性,也有其必然性。工艺管理人员有责任去努力做好生产工况的稳定工作,努力杜绝、消除各种生产活动中的隐患,努力化解、降低各种事故发生的概率。发生各类安全环保事故时,工艺管理人员必须全力配合事故的调查,找出发生事故的原因,以促进工艺管理工作的改进。

14.1 生产安全的工艺管理

生产过程的各环节和生产活动中各种隐患、故障及事故的发生有三种可能:即不可预见的突发性故障事故、人为失误的偶然性故障事故(当然人为破坏、故意制造故障事故例外)和生产工艺落后、生产操作控制原始的必然性故障事故等。工艺管理人员应全力以赴参与防止各类故障和事故的发生,协助生产管理人员、安全管理人员,积极“查源堵漏”、积极推行以“安全系统工程”为中心的系统管理手段,对各类产品的所有生产装置和一切生产活动实施科学管理,尽可能找出各生产部门可能产生各类故障和事故的各种因素,消灭直接造成各类故障、事故发生的“活门”严格把住诱发各类故障、事故产生的“与门”;把各类故障、事故消灭在萌芽状态中。下面把工艺管理所涉及的工作内容予以简单罗列;

14.1.1 突发性故障、事故的预防

一般来讲,生产过程中产生突发性故障、事故的原因较为常见的是生产装置的动力源突然失去或突然断水源等,造成生产装置中各种化工物料反应一下子加剧,装置内压力突升,造成爆呜事故(或大量易燃易爆物料外泄,发生爆炸或燃烧)。发生这类故障、事故具有较大的突然性,可以说是瘁不及防,因而有较大的危险性,是企业重点予以防止的内容之一。工艺管理人员应配合有关部门,从下列几个方面着手做好防止工作:

首先,提议在重要的关键生产工序实施多路电源供电,即在常用电源发生故障时,备用电源或其他电源可自动切换上去,可以有效地防止生产装置失去动力源后造成不必要的麻烦。此举是从根本上防止“电源跳闸”的发生。

对于断水源是由于经常发生在供水部门故障造成的话,这就必须改进企业内部的供水体系,确保供水正常。

其次,为防止易燃易爆物料发生外泄,在生产装置上设置安全阀;并与空容器相连(如气柜、缓冲罐等)一旦发生生产装置升压,可通过安全阀将易燃易爆物料及时压送至空容器,实现生产装置的减压,以确保安全。

为防止生产装置突发性断水时情况发生,可以在生产装置的最高处设置贮水高位槽,并在进水处设置止逆阀,防止“回水现象”发生。

最后,必须加强和提高操作人员的应急、应变能力,防止各类误操作发生或贻误处理时机的情况发生。

其中安全阀放空的压力参数确定、空容器容积参数的设置、操作人员的技术练兵等均是工艺管理人员当仁不让的职责。平时应将本生产部门的“危险性分析”和“结构重要度”,本工序的“活门”和“与门”所在,用图表展示在操作室内;经常与操作人员讲解如何控制和防止事故的发生。工艺管理人员对自己分管的生产工序可能会发生的隐患和事故应该十分了解,在“岗位操作法”中应该在“应急处理”的有关章节中详细说明内容,并且有可操作性;否则的话,发生此类事故,没有如何处理章节,工艺管理人员是要承担一定责任的。

另外对本工序所必须使用的各种易燃易爆物料(如各类溶剂、各类助剂、引发剂等)在生产装置现场的用量应有严格规定,绝对不允许超过规定的使用量。一般规定,当班只能放置本班用的量或随用随取(放多了实际上是在生产工序安放了一个定时炸弹,何时会炸,谁都不知)。按照上级的要求,这些化学危险品、易燃易爆物品只能存放在“化学危险品仓库”内,要有专人保管,并要有专门的贮藏条件(如冷冻贮藏等)

当然企业实施多种电源供电是个较长时间才能实现的措施,也有无法实现的可能;这种突发性的故障、事故几乎随时都有可能发生,千万不能掉以轻心,千万不能抱着侥幸的心理;因此工艺管理人员必须立足于本工序的改进才是脚踏实地的。

14.1.2 偶然性故障、事故的预防

在生产运行一切正常的情况下,由于操作人员的不慎、偶然失误,造成一场灾难的降临也是有所耳闻的。化工生产操作经常是以开关阀门、调节阀门为主的,配合以打开、关闭“倒门”等作业。所谓的偶然失误,或许就是不该开的阀门打开了、不该放的放掉了;该打开的阀门没有打开、该放的恰恰没有放等。而化工生产的生产装置中经常是有毒有害物料或是易燃易爆物料占主角;这样误操作的结果,危害是相当大的。操作工常说:“误操作实质,害人又害己”,这句话一点也不假。

分析发生偶然性故障、事故的原因绝大多数是操作人员不精心操作或粗枝大叶造成的,但是归根结蒂,是操作人员责任性还不够强。这类事故对用DCS集散系统控制的生产装置是绝对不会发生的。因为一个操作程序不对,下一个程序是绝对不会执行的,即使你要打开这一不该打开的阀门,也是不可能打开的。现在的实际情况是化工系统的绝大多数生产操作基本上还是以人工操作为主的,这种偶然性故障、事故还是有可能发生的几率,作为工艺管理人员该如何着手预防呢?操作人员的操作失误咎其原因大约有以下几点:

首先,操作人员对生产装置、生产操作不熟悉,这是生产工序安全生产之大忌。尤其是新上岗的同志(尽管通过上岗培训,但是操作的经验是相当缺乏的)。对于这类同志,工艺管理人员应该特别关照(开小灶),多讲一些操作控制调整的实际例子,多讲一些本工序可能发生的不正常故障及造成事故的应急处理。并建议有专门的操作较为熟练的师傅进行帮带和传教。对于某些接受能力特别差的操作人员,则建议调离本岗位,去从事技术性较低的工作。

对于重要生产工序,工艺管理人员必须配合开展经常性的技术培训和技术练兵,定期进行考核。可在生产工序的操作现场设置《技术练兵卡》,操作人员可在班前、班后开展“每日一题”的兵教兵活动;工艺管理人员可以通过工艺巡查随时抽查和提问;工艺管理主管部门定期开展年度的“技术练兵”竞赛;旨在推动操作人员学技术、学本领活动。

其次,操作人员违反操作纪律、误操作,这也是企业生产安全的致命点。这类原因的故障、事故的发生,基本可以无需召开事故分析会就能找出原因,这类事故完全是责任性不强造成的或者是操作人员魂不守舍、心不在焉,偶然性极大,防不胜防。操作人员技术素质不低,但是就是会误操作,造成思想不集中的原因,往往是上夜班未休息好(家里来了客人……);家里生活遇到了困难等等;一言以蔽之,“思想问题”。这不是工艺管理人员所能解决的问题,而是目前企业政治思想工作普遍出现滑坡造成的恶果,这需要企业通过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和政治思想工作来逐步解决。这类事故的发生使“一粒老鼠屎坏了一锅汤”、“一人的随意性操作几乎毁了一个厂”,必须采取“宁可负你一人,也不能让你一人负全厂职工”的果断措施。

14.1.3 必然性故障、事故预防

企业经过多年的技术进步和工艺变革,生产装置的安全生产系数大为增加,但是由于多年的欠帐,企业还会存在很少量的生产工艺比较落后、操作比较原始的生产装置。相对来讲在生产安全方面的隐患就比较多,往往会引发必然性的故障和事故的发生,这也要引起工艺管理人员的足够重视。

此类故障和事故的发生是意料之中的,这是因为这些落后的生产工艺是作为即将淘汰的工艺,企业不会在此多化钱作投资,这类生产装置是作为榨干剩余价值之用。工艺管理的作用就在于设法延长其使用周期,设法预防各类故障、事故的发生。

工艺管理的中间控制就可以设法降低所得产品的质量等级,(使物料反应留有余地)以防止有害物的外泄事故发生。另外,上一些针对性的技术临时措施,以确保生产装置的安全。如:对作坊式的反应池,在其上方增设吸风装置,将有害气体收集起来处理掉等。对生产操作控制来说要增加监测、分析次数,有关的控制参数要进行调整和跟踪等等。

经过工艺管理人员努力和操作人员的精心作业,落后生产工艺的生产装置可能产生的故障和事故可以做到:“化必然为不必然、化可能为不可能”。实践证明,即使是必然性的故障和事故也是可以预防和避免的。

14.2 环境保护的工艺管理

有人认为,“化工厂发生环境污染是天经地义的、不可避免的。”曾经有人说:“烟囱就是用来冒烟的。”但是随着环境保护意识、力度的加强和时间的推移,这种观念是千万要不得的;化工企业发生环境污染是不允许的,是违反“环境保护法”的;“达标排放”是制约化工企业的唯一标准。为了企业求生存的需要,工艺管理必然要涉足环境保护领域是不容置疑、也是义不容辞的职责。工艺管理必须从现有的生产工艺实际出发,将生产过程中产生的三废尽可能消灭在工艺过程之中和将环境保护落到实处。

首先,要实施生产工艺的变革,努力贯彻清洁工艺生产的思想,要将产生三废的生产工艺进行变革是工艺管理的重点之一。要充分吸取国内外先进工艺的长处,为我所用。

其次,要建立和健全企业的环境保护体系;即环保装置联网成片,集中处理;特别是要建立企业在应急情况下的有毒有害物的集中处理体系。当然建立企业的污水集中处理系统和固体废弃物处理系统是能够接受的,但是建立企业的废气有害物处理系统的难度就较大了。恰恰是这些有害气体的外逸危害最大、影响最坏、企业的声望毁誉一旦。从企业的决策层和工艺管理层来说,有害气体的外逸是非解决不可的求生存的头等大事。这是一个系统工程,先得把各个产品生产装置所产生的废气处理装置用上去;然后将各个处理装置联网成片,配以安全电源,集中使用。这样就可以解决在任何情况下都能将生产装置产生的废气进行全天候的处理,即使是突然停电也丝毫不用惧伯有害气体外逸情况的发生。这中间又得付出工艺管理人员的心血,各种处理装置的上马,从设计、施工、验收投产以及各种处理装置的使用是否得当,操作规程是否详实,操作要点制订是否合理、各种处理参数是否到位、各种技术文件的编制是否及时等全都是工艺管理人员为之绞尽脑汁的工作。

最后,就是淘汰落后的三废严重又无法根治的生产装置,这完全符合有关环境保护法规明确规定对三废严重的产品实施“关、停、并、转”的原则和要求。

15 工艺管理中的信息管理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传统的企业管理体制己显得跟不上时代前进步伐的要求;传统的工艺管理同样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而显得滞后、局限和不适应。管理层次的不断提高,各类信息的电脑联网,各种信息源为工艺管理展现了新的广阔前景和新的用武之地。目前国内信息网络在企业的管理上应用还不是相当广泛,据了解不少企业的劳动工资管理、财务管理及销售信息管理等己应用了电脑信息联网系统,有的企业建立了自己的区域网络并有自己的网址,对外联络也经常应用电子信箱,重要的生产装置也应用了DCS集散控制系统。作为工艺管理人员除了要迅速接受这一新事物以外,还应该在计算机应用,建立工艺管理的系统网络上下功夫。尤其在各项工艺控制指标的在线数据分析、趋势方面下功夫。由于高科技创新技术正在国有企业中崭露头角,工艺管理、科技开发如果滞后于信息管理的话,也就失去了管理的职能和科研的效能。

三、工艺纪律管理

1 工艺纪律管理内容

工艺管理是企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直接关系到产品的质量、物质消耗、安全生产及经济效益。工艺纪律是保证工艺技术管理工作得以正常实施的重要措施,工艺纪律的管理涉及到工艺技术管理工作是否到位和执行工艺技术管理制度是否落实两个方面。也就是说在制订工艺纪律规章制度管理的职能部门是否尽到自己的管理职能;而执行工艺纪律规章制度的工艺管理人员是否将工艺纪律的遵守落到了实处。工艺纪律管理的重心和对象是企业整个工艺管理网络成员、整个工艺管理层。工艺纪律管理应包括如下内容:

1.1 工艺技术文件的有关管理规定

“产品工艺规程”、“岗位操作法”、“工艺卡片”等五项工艺技术文件是制订工艺纪律的主要依据,工艺技术文件所制订和规定的条款在企业内具有法律制约作用,因此工艺技术文件所规定的修订和编制时限和期限是不能改变的,这也是工艺技术文件严肃性所在。

工艺纪律管理规定:在工艺技术文件的修订和编制过程中,无论是修订和编制者,还是各级有关部门的审定者都必须对文件的修订和编制内容负责。这就是说企业主管工艺管理部门的工艺管理人员和各级工艺管理人员要对修订和编制的工艺技术文件负主要责任;各级有关部门的审核者也要对技术文件中本部门管辖的内容负责;企业各级工艺管理负责人也要对工艺技术文件承担领导责任。值得指出的是:工艺技术文件处于失效期而未及时修订、工艺技术文件出现严重错误等均要视作违反工艺纪律行为,并追究失责处理。

1.2 设立的各级工艺控制点管理的有关规定.

各级工艺控制点是保证生产按预定工艺过程和预定目标正常运行的关键所在,因此,各级工艺控制点的控制参数就是工艺技术控制指标。工艺技术控制指标合格率就是衡量各工艺控制点工艺控制情况是否正常的标志。

工艺纪律管理规定:各级工艺控制点和工艺技术控制指标的制订、修订、审批和颁布必须按照规定的程序执行,每年初企业的主管工艺管理部门应当颁布企业的各级工艺控制点的调整情况和工艺技术控制指标的完成情况。各级工艺管理人员有责任对各级的工艺控制点和各级工艺技术控制指标进行监督和检查。按《工艺巡查记录本》的要求,每个工作日都必须对工艺控制点和重点监控部位进行工艺巡查,及时纠正不合理操作,努力使控制指标达标,不断提高中间工艺控制指标合格率。对工艺控制点中出现有较长时间中间控制指标合格率低于85%的指标,要查请原因,采取相应措施或组织开展“工艺查定”,这也作为对工艺管理人员的基本考核内容之一。凡是末按照工艺纪律管理的规定,出现诸如:指标修订未办手续、未设立工艺控制点、不进行工艺巡回检查、工艺控制点较长时间中控合格率不达标也不采取措施等行为均是违反工艺纪律行为,要追究工艺管理人员的责任。

1.3 技术月报及各类技术台帐的有关规定

技术月报及各类技术台帐是在原始记录和工艺台帐的基础上,对生产装置运行情况和工艺状况进行综合统计分析的结果,属于工艺管理的重要内容之一。

工艺纪律管理规定:作为健全企业工艺管理制度的补充,技术月报及各类技术台帐必须符合生产实际,客观反映生产流水线和生产工艺装置的动态变化,严禁在技术月报及各类技术台帐上作假、仿真。对于逐级上报的技术月报及各类技术台帐,上报至企业主管部门的,由车间部门的负责人全权负责;对于上报至上级公司部门的,由企业主管部门的领导全权负责。

2 工艺纪律的检查与考核

工艺纪律的检查和考核主管部门是企业主管工艺管理的常设机构,也是企业工艺纪律归口的管理部门,统一管理整个企业的工艺纪律管理全过程。包括工艺纪律管理的组织、检查、考核等一揽子工作。

按照责任制的划分,各生产装置的工艺管理人员应对分管的生产装置工艺管理工作负责;各车间部门的工艺管理负责人应对本车间部门的工艺管理工作负责;企业主管工艺管理部门的负责人及主管领导应对整个企业的工艺管理工作负责。按照“责、权、利”相结合的原则,各级工艺管理部门的工艺管理人员应享受同等级待遇、应拥有同等级的权限、应承担同等级的责任。

2.1 工艺纪律管理的检查与考核内容

企业主管工艺管理部门要每月对各车间、部门的工艺管理工作及工艺纪律管理的执行情况组织检查和考核评比,并制订出《企业工艺技术管理工作的考核评分办法及说明》作为整个企业各级工艺管理部门的工艺纪律管理考核依据。在每月各级的技术例会上,各生产装置的工艺管理人员应对自己分管的工艺管理内容(包括工艺纪律的执行情况)进行汇报;各车间部门的工艺管理负责人应对自己分管部门的工艺管理内容(包括工艺纪律)进行分析汇报;企业主管部门负责人应对企业工艺管理情况及工艺纪律执行情况进行分析汇报及讲评考核。

企业主管工艺管理部门每月要检查考核各级工艺管理人员执行工艺纪律的情况,检查内容包括各级工艺台帐、技术月报、工艺巡回检查执行情况、工艺技术控制指标合格率、工艺技术文件及操作指标的修改情况和修改程序执行情况等。除此之外,主管部门还应经常组织不定期的工艺纪律抽查,记录在案。

企业工艺技术管理考核应包括两个部分,即岗位操作纪律部分和工艺纪律部分;其中,岗位操作纪律部分的考核内容列在后面详细介绍。

一般工艺纪律部分应在考核评分中占居一定比例,考核内容包括:工艺技术台帐、工艺巡查记录、中控台帐、产品质量及单耗台帐、技术月报、技术小结及单耗旬测预报、中控指标合格率>85%的合格率、布置的技术工作完成等。

考核评分:是依据各类台帐完成情况得分;技术月报等的分析程度、准确真实和及时得分;合格率完成情况得分;布置工作完成情况得分等。

考核方法:由车间部门自评,企业主管部门复评,企业主管领导批准。

2.2 违反工艺纪律的处理

企业中各级从事工艺技术管理的人员都必须自觉用工艺技术文件和各种规章制度的各种规定约束自己,努力完成自身应负的职责和职能。

作为一名工艺管理人员来说,在工艺纪律的遵守上具有双重身份;一方面是制订各项技术文件和规章制度的参与者,另一方面又是各种规定的执行者;理应模范执行各项规章制度和遵守工艺纪律。在具体执行文件和遵守规章的过程中,对具体生产工艺的操作规定和具体执行生产操作效果具有监督职能;而对如何正确反映生产过程实际却只有服从职能。因为所有的台帐、技术报告的是否真实有效、生产现场是否履行监督职能等却是对管理者的考验。

从工艺纪律的遵守规范中可知,凡是工艺管理人员及从事生产活动者发生与工艺技术文件和工艺技术规章制度中规定的条款相左的行为均是违反工艺纪律的行为,必须受到处理和追究责任。

发生违反工艺纪律的情况,由企业主管工艺管理部门开出《职工违纪处理信息单》或《职工违纪处理通知单》交违纪者所在部门执行处理。每月在技术例会上公布当月的工艺纪律遵守情况,并进行归档备案。

本着一级对一级负责的精神,工艺纪律的管理中规定:各车间的各生产装置工艺员要对生产装置所在部门的工艺纪律执行情况进行检查;并提出考核意见,在车间对工段的经济责任制考核中兑现。而各车间的工艺管理负责人要对各生产装置的工艺管理员的遵守工艺纪律时情况进行检查和提出考核意见;并在经济责任制中兑现。企业主管工艺管理部门的负责人要对本部门的工艺管理人员的遵守工艺纪律时情况进行检查和提出考核意见;并在经济责任制中兑现。

四、操作纪律管理

1 操作纪律管理内容

在生产装置上从事连续化生产活动的第一线操作人员是企业生产的主体,肩负着创造企业经济效益的重任,必须有高度的责任性和良好的职业道德。化工连续化生产必须按照一定的生产规律,使其生产工况条件始终处于安全平稳有序的受控状态,才能达到稳定、稳产,才能生产出合格的产品,才能实现良好的经济效益。

操作纪律即生产操作人员必须严格遵守的工艺技术文件中的中间工艺控制指标和生产过程操作规范等的要求和相应规章制度的规定。操作纪律的管理就是各级部门对操作人员从事生产活动的过程中遵守技术法规进行监视、督促、检查和考核。

1.1 操作纪律管理的内容

1.1.1 作为从事化工连续化生产活动的一线人员有责任去严格按照“产品工艺规程”、“岗位操作法”等工艺技术文件的要求和相应规章制度的规定;按照规定的中间控制指标范围严格控制、调整工艺参数;并按照规定的格式和要求按时、真实、准确地把自己从事的一切生产活动记录下来;(包括认真、准时地作好中间工艺技术控制指标、操作参数的原始记录,完整地记录处理不正常故障的全过程等)原始操作记录的抄录时间规定为:正点土5分钟。

1.1.2 作为操作人员的基本职责之一,应按照生产装置流程的工艺控制参数设定的走向,按照工艺巡回检查牌的检查要点,由操作人员定时、定点、定路线对生产工艺装置现场设置的工艺控制参数进行工艺巡回检查;每小时一次巡检完每个点后就在工艺巡回检查牌上挂上与时间相应的数字牌以示工艺巡回检查完成;并在巡回检查本上作好记录。工艺巡回检查挂牌的时间规定为:正点±10分钟。

1.1.3 按照操作人员职责范围,按照生产调度的指令,认真做好生产系统的开车、停车(临时停车、局部停车等)等生产负荷的调整工作。认真地处理生产过程中发生的各类故障,及时排除可能影响生产的隐患,全力维持生产系统的正常秩序。

1.1.4 按照操作人员的职责范围,从事三班连续化作业的操作人员必须做好生产作业的交接工作。交接班是确保生产作业连续正常运转的重要环节,生产操作人员必须十分认真地执行交接班制度,努力按照“交班清、接班严、集体交接”的交接班原则做好生产装置的交接工作。

2 交接班及相关记录的管理

操作记录是生产装置的原始凭证,是直接反映生产技术和生产活动的原始资料,操作记录的表式应力求科学、设计合理和规范。应将所有技术文件所要求的中控指标有效地覆盖于操作记录之中,不应有明显和大版块的空挡出现。

2.1 操作记录的管理

操作记录的核心问题之一是所填写的数据必须有可靠性、准确性以及填写内容的完整性。操作人员必须对自己所填写的操作记录负责,必须做到数据准确、真实,严禁弄虚作假。操作记录的填写必须按规定的日期、时间进行,不得提前或拖后;操作记录的填写必须按栏目、顺序如实进行,不得偏项或不填写;操作记录的填写必须字迹端正,严禁马虎潦草,所填写的数据不得涂改、更正数据应按照规定在数据下方划线;操作记录的填写必须保持整洁,其正面及反面均不准有污迹,更不准乱划乱写;操作记录的填写者必须签名。

2.2 交接班记录的管理

从事生产操作的岗位及生产工序均应设置交接班记录本,用于交接生产班组从事连续生产活动内容的书写之用。其交接班的内容应包括:生产装置的运行情况,本生产岗位或工序的重要操作控制指标的实施情况,当班的产品质量、产量完成情况,发生的生产装置不正常处理情况以及产生不正常情况发生的原因分析,其他重要事项的交代和关照等。在交接班的过程中,交接双方均需签名认可。

3 操作纪律的检查与考核

操作纪律的检查和考核是对生产一线岗位和生产工序的操作纪律执行情况进行监督和促进。操作纪律的检查应该由企业主管部门及各车间部门组织每天进行、定期和不定期进行、白天和夜间进行,通过强化操作纪律的检查可以了解企业各部门的生产秩序是否处于正常状态;了解不同班次操作人员配备力量之强弱;了解第一线操作人员技能素质之高低;了解操作人员责任性之优劣;可以促使操作人员不断提高安全生产意识;不断提高企业主人翁的责任感;可以改善干群关系、加强沟通。总之企业要维护较好的生产秩序和获得稳定的生产工况,经常性地组织操作纪律检查将会大有裨益。

3.1 操作纪律的检查

按照操作纪律管理的内容,操作纪律的检查基本上均采用突击抽查形式,这种不通知、不定时、不定点的突击检查最能反映真实的生产秩序。在组织操作纪律检查时应有侧重地对重点监控部门予以关注,对较为不起眼的岗位予以关注,对操作人员较少的岗位予以关注。检查人员的构成以各级工艺管理人员为主,企业的主管领导及各相关车间部门的管理人员均可派员参加。开展操作纪律检查活动,组织者应由企业主管工艺管理部门的领导及各车间工艺管理部门负责人担任,可以分成若干个检查组分管检查内容中的一部分,进行有重点、有准备、有针对性地检查。操作纪律的检查内容应包括:

中间工艺控制指标的执行情况

重点要关注中间工艺控制指标的波动范围是否在技术文件要求的控制范围之内,如果发生越出控制范围的情况必须讲清原因,必须立即纠正操作和进行调整各种参数,以求恢复控制范围;否则视作违反操作纪律。

工艺巡回检查挂牌的执行情况

重点要关注是否执行了“定时、定点、定路线”的巡回检查方式,各巡回检查点所示的巡回检查牌时间与巡回检查时所挂的数字牌是否一致,有否漏检、漏巡;否则视作违反操作纪律。

生产操作现场的原始记录的执行情况

重点要关注是否“准时、准点”进行各种显示数据的记录,记录数据是否与现场仪表显示一致,有否漏填、漏写、提前填报,数据填写有否涂改、出格,报表是否整洁,书写是否规范;否则视作违反操作纪律。

交接班执行情况

重点要关注交接班记录本中,交接双方是否有签名,交接内容是否完整,有否漏交或不交现象发生,有否将交接内容事先写好,是否实行集体交接方式;否则视作违反操作纪律。

岗位操作法的执行情况

重点要关注在执行生产调度命令时进行加减生产负荷、开停车等操作步骤和顺序是否符合岗位操作法的要求,按照岗位操作法要求该做的分析是否按时完成,能本班处理的不正常故障是否己处理,否则视作违反操作纪律。

3.2 操作纪律的考核

企业主管工艺管理部门是企业主管操作纪律管理和考核的部门。

操作纪律的考核是在操作纪律检查的基础上实施的,分为:操作原始记录、巡回检查挂牌、交接班及其记录、操作技能及其它等四项,每一项均有一定分值。操作纪律的考核办法分为厂级和车间级的两级考核,其中车间一级操作纪律考核范围为本车间部门所属的各生产装置和生产工序的操作纪律执行情况。而企业主管部门一级操作纪律考核范围是企业所有生产装置及生产工序的操作纪律执行情况。每月一次操作纪律考核结果必须在每月的技术例会上予以公布。

鉴于操作纪律的严肃性,生产装置的操作纪律是否认真执行是安全正常生产能否保证的重大问题。每个岗位操作人员都要对操作纪律负全责,养成遵章守纪的良好习惯;尤其是班组长等班组骨干都要对本班组认真遵守操作纪律作出承诺,有责任去督促、检查本班组操作人员遵守操作纪律的执行情况。凡是发生与岗位操作法要求相左时情况,就视作违反操作纪律。发生违反操作纪律的事件,企业主管部门或各级工艺管理部门对违纪者开出《职工违纪处理信息单》或《职工违纪处理通知单》,按照企业奖惩条例,对违纪者作出处理和经济惩罚。同时违纪者所在部门也将承担管理不严的责任,按照企业经济责任制考核实施细则,也应对该部门进行一定经济制裁,以示警告。

五、贯标中的工艺管理

1 企业贯标和认证的重要性

一九九六年,国务院颁布的《质量振兴纲要》中一项重要内容是大力贯彻GBT19000IS09000标准,提高企业质量管理水平。近几年来,很多企业通过贯彻实施IS09000族系列标准,推动了管理工作逐趋规范有序、科学严密。不少企业经质量认证后,呈现了产品市场占有率提高、成本下降、利润增长、质量和工作效益提高,从而增强了企业的竞争能力和信誉。开展质量认证己成为世界各国对企业产品质量评价的通用做法,也是国际贸易交往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因而,积极贯彻IS09000族系列标准、争取质量认证,己成为企业自身提高的迫切需要。

2 过程控制在质量体系中占重要地位

化工系统生产企业在贡标中较普遍采用的是ISO9000(1994)族系列标准中的IS090021994标准:该标准的质量保证要求是供方的生产、安装和服务。其规定了必须具备的质量体系及19个管理要素。

2.1 质量体系是指为实施质量管理所需的组织结构、程序、过程和资源。其包含了产品从原料进厂、生产过程控制、检验和测试、售后服会的全过程。

质量体系文件是贯标和质量认证所必需的工作内容,其结构分三个层次(呈△)

层次A(第一层次文件):质量手册——按规定的质量方针和目标及适用的标准描述质量体系。

层次B(第二层次文件):程序文件——描述为实施质量体系各管理要素所涉及到各职能部门的活动(管理内容和方法)

层次C(第三层次文件):其它质量文件——详细的作业文件。

2.2 过程控制是组成IS09002标准19个要素中的一个要素。

相应的过程控制程序文件属第二层次文件。过程控制是对从原料输入经加工转换至成品输出的过程中影响产品质量特性的各个因素进行有效的控制,是实现生产安全有序、产品优质低耗,确保并满足用户对产品质量要求的必要保障。因而,过程控制在质量体系中占很重要的位置。

3 过程控制与工艺管理的关系

3.1 从质量体系文件结构层次看:二者为上、下层次关系。

过程控制的程序文件为第二层次文件,而工艺管理的有关文件为第三层次文件。

3.2 从内容和要求看

过程控制的对象是直接影响质量的生产、安装和服务过程。因而,要对影响过程质量的所有因素,包括人员、设备、材料、加工、测试方法、环境和工艺参数等加以控制并确定使过程处于受控状态所采取的控制技术和活动(如:制订并实施控制计划等)

在过程控制程序文件的管理内容与方法中,包含了对生产计划制订、工艺技术管理原料管理、设备管理、原料质量验收、计量保障、人员技能培训、环境保护等方面的控制而工艺管理则是过程控制的一个重要组成。

过程控制中阐明了对工艺管理的要求,但并不替代工艺管理的具体工作和全部内容必须由工艺管理详细的作业文件(包括相关的质量记录、表格、报告等)的实施来保证

3.3 为进一步理解过程控制与工艺管理的相互关系,附件九:

按生产过程中的工序分类有:一般工序、关键工序、特殊工序。

特殊工序指:生产过程中当某一工序结束后其制品(中间品)的质量特性值不能通过检验和试验来完全验证确定,而往往要在后续工序才能反映出来,或是无法测量、或是需实施破坏性测量才能获得结果,甚至有的缺陷仅在使用后才能暴露出来。

对特殊工序必须采取特殊的监控措施,如:要求有具备资格(技能和知识)的操作人员,要对影响过程质量的重要因素加以严密控制,强调进行连续监视和对过程参数的控制,保存人员、工艺和设备的认可鉴定记录等。

4 贯标中其他要素与工艺管理的关系

4.1 销售合同评审

一般情况下,产品的销售合同可分为:年度合同、特殊合同、临时合同。按规定在供方与客户签订合同前,必须先经合同评审。合同评审的内容主要是供方能否满足客户提出的对产品质量、技术要求、供货数量、价格、交货期及方式、包装、付款期限等的要求,在特殊合同中还会涉及到客户对产品质量的特殊技术要求,如:产品质量标准中未包含的项目。或对产品的包装材质及规格有特殊的要求,有的要求签订销售技术协议书等。

合同的评审均需有主管工艺技术管理部门的工艺技术人员参加。评审中特别是与常规工艺或管理不同的特殊要求,必须提出相应的措施,对不能满足的部分能力要制订相应的解决措施,用工艺控制或工艺操作改进来保证,以满足客户对产品质量的特殊要求。在改进措施的实施前后和验证过程中,都必须遵照工艺管理的要求和相应的申请、审批程序。

4.2 原料采购控制及合格分承包方评定

4.2.1 按质量体系中程序文件规定,产品生产用的原料标准和品种,由企业主管工艺技术管理的部门负责确定。采购部门负责按要求执行原料的采购,质检部门负责质量检验,车间负责验收使用。

4.2.2 为保证采购原料的质量符合产品生产工艺技术要求,原料应组织定点供应。因而必须先对相关的原料供货单位(分承包方)进行合格分承包方评定,在评定合格基础上选择、确定定点供应的单位。企业主管工艺技术管理部门在参加评审中,负责对供货单位(分承包方)提供的原料品种、规格、技术参数资料,以及生产过程的质量保证、工艺管理等方面进行审核。在化工原料使用中,对企业最终产品具有关键性影响,或具有特殊要求的:必须加强对供货单位的监控,包括进行现场评定和采取有效的进厂验收方式。

一般由采购部门定期组织对己确认的定点供货单位进行质量审核(~二年一次)。当供货单位的原料连续二次发生质量问题,可随时进行质量评审或取消合格供应商资格。

4.2.3 对原料供应点或原料规格、品种的改变等,应按工艺管理的规定,必须先对提供的原料样品检验和试验。涉及用于生产性试验前,应由使用车间(部门)提出书面申请,经企业主管工艺技术管理部门组织审查,报总工程师批准后实施。

4.3 不合格品控制

4.3.1 原料进厂后和产品入库前,必须由企业质量检验部门负责检验和判定。凡被判为不合格的原料或成品,均由质检部门出具不合格品信息单(一式二份),送企业主管工艺技术管理部门签收,并应由质检部门通知原料采购部门对该批不合格原料进行标识和隔离,或通知生产部门对该批不合格成品进行标识,之后,由企业工艺技术管理部门组织不合格品评审,提出处置及纠正措施,参加评审的主要为:质检、供销、生产车间等部门。

4.3.2 原料不合格评审后的处置方式一般为:退货、降级使用、处理使用。处置意见及纠正措施必须报总工程师批准后,由质检部门通知采购部门或车间实施。对降级或处理使用的原料投用,车间要跟踪记录,成品单独存放,由质检部门检验。凡退货的原料由采购部门负责处置。

4.3.3 成品不合格评审后的处置方式一般为:返工、让步、报废。对返工的产品,生产车间要做好跟踪记录。返工后的产品必须再经质检部门检验,合格品可办理入库手续,若仍不合格则再应组织不合格品评审。凡让步的产品应由销售部门征得客户同意,接受让步后出售。凡报废的化工产品考虑到产品的特性(如:涉及安全、环保等因素),应由车间提出方案,经总工程师同意,厂长(总经理)批准后实施。

4.3.4 原料紧急放行

在贯标中,一般不允许未经检验合格的原料投入生产使用,但由于化工生产连续性的特点,原料的突然断供会造成生产系统突然被迫停车,从而会对产品质量、设备安全运行、环境保护等带来很大影响。故在特殊情况下,原料在还未经质检部门检验的情况下,经批准后可先投入生产使用的称紧急放行。

所谓特殊情况是指:因原料采购困难,库存基本用完,或因原料运输过程发生意外,原料到厂时间延续等因素,而生产又处于“等料”状态,原料取样检验又需一定时间。

紧急放行的原料必须按工艺管理的规定申请办理审批手续。车间(部门)使用时要做好原料留样、标识和生产记录,并通知质检部门检验原料质量。若检验结果被判为不合格品,应按不合格品控制程序处理。

4.4 统计技术

统计技术在工艺管理工作中的应用,能够使工艺管理工作的开展得到有效的控制。统计技术是分析和控制生产过程中的工艺参数的一种有效手段,特别是在一些关键岗位、特殊工序中对一些影响产品质量、安全生产、环保排放的重要指标,采用合理有效的统计技术能够及时分析生产中出现的问题,以便尽快采取对策解决问题,同时统计技术的应用能够通过数理统计的原理,定量地分析生产过程中出现问题的症结所在,抓住主要矛盾,采取相应措施,故统计技术的应用是加强工艺管理的一种有效工具。

4.5 纠正和预防措施

4.5.1 纠正和预防的区别

纠正 对已产生的不合格或缺陷采取纠正。

预防 对潜在不合格的原因采取预防。

纠正和预防措施对企业的质量体系改进,包括对工艺管理工作的改进,管理水平的提高有很重要的促进作用,实质上工艺管理的改进提高过程是一个不断落实纠正和预防措施的过程。

4.5.2 在正常的生产运行从原料投入经反应合成或加工转换成可用于销售的产品的过程控制中会由于各种因素,如:原料、设备的缺陷,环境、操作人员的影响而造成工艺参数、工艺过程出现波动。

当产品生产过程中出现不合格时,生产车间应根据产生的原因,立即采取纠正措施,由企业工艺技术管理部门负责督促检查车间纠正措施的实施,并组织验证,做好记录。

当生产过程中工艺指标有倾向性波动时,生产车间应及时分析原因,采取预防措施,以消除潜在不合格因素,由企业工艺技术管理部门负责验证,并做好记录。

当对最终成品检验中指标偏向极限时,企业质检部门应将信息传递至车间和工艺技术管理部门,由车间负责组织分析原因,采取预防措施,直至恢复正常,工艺技术管理部门负责验证,并做好记录。

5 在贯标中进一步提高工艺管理水平

贯标工作目的是推动企业实现规范有序、科学严密的管理。工艺管理是企业管理的基础和重要组成。在质量体系的建立中,明确了工艺管理的主管领导、归口部门及职责。设置相应的工艺管理岗位和工作标准,配备专业人员,形成从上到下的管理网络,以有效地组织和开展工艺管理工作,确保质量体系的正常运行。

企业在通过IS09002标准的认证后,为不断提高质量体系的运行质量,除由企业内部定期组织质量体系审核(内审)和管理评审外,认证公司还每隔半年左右对企业进行一次监审:对照标准和文件规定,查文件的执行情况,查供、产、销现场,查质量记录,查对运行中出现的各种不合格因素的纠正和预防措施,以及效果验证,不允许重复问题的发生,因而经反复的自查和复审,必定会促进企业质量体系运行的质量不断提高,无疑必定带动工艺管理水平的进一步提高。

附件一: 《产品工艺规程内容》

一、产品概述

1产品名称、化学结构式、主要理化性质

2技术标准、产品质量规格、包装贮运方式

3主要用途、使用方法须知

二、原辅材料

1原材料名称、规格及其主要指标检验方法

2辅助材料名称、规格及其主要指标检验方法

3其它材料名称、规格及其主要指标检验方法

三、生产工艺过程

1工艺沿革(包括装置能力、技术进步等内容)

2化工工艺路线及其技术依据

3主要化学反应及副反应

4主要物料的平衡及流向

5工艺过程及流程图

四、生产控制技术

1配方和配料(可列配方编号、配方另立)

2工艺控制点示意图

3各项工艺操作指标

4主要生产工序的控制方法

5中间控制技术及检测手段

6其它

五、原材料动力消耗定额

六、安全生产技术

1使用、产生有毒有害物质一览表

2易燃易爆工序岗位一览表

3安全生产的贮存、运输要点

4可能发生的事故及处理方法

5工业卫生与劳动保护措施

七、环境保护

1三废排放示意图

2三废排放及其治理

3三废排放地方标准与现状对比

4副产品回收的综合利用

八、劳动组织和生产管理

1工段岗位划分示意图

2工段岗位的定员

3单位产品所需工时、产品生产周期

4原始记录和工艺台帐的表式

九、设备一览表及主要设备生产能力

十、仪表计量一览表及主要仪表规格型号

附录

1有关的理化常数、曲式、图表、计算公式等

2工艺操作指标修改情况(年份、修改内容、技术依据等)

3工艺查定的情况(年份、查定内容、查定结果)



附件二: 化工产品工艺规程批准书》

产品名称:

工艺规程编号:

编写(修订)人:

日期:

编制部门:

编制部门技术负责人: 日期

审核部门:

生产管理部门: 日期

质量管理部门: 日期

安全管理部门: 日期

环境保护部门: 日期

技术管理部门(区域工艺员): 日期

技术管理部门: 日期

生产车间 日期

批准人(总工程师或企业技术负责人): 201×-××-××批准

201×-××-××实施



附件三: 《“技术文件、中控指标”修改申请表》

申请

部门

文件名称

及编号

申请部门技术负责人

有关职能部门审核

审核人签名

审核日期

技术部门审核

审核人签名

审核日期

总工程师(或企业技术负责人)审批

审核人签名

审核日期

填表人



附件四 《岗位操作法》

一、岗位任务、岗位编号

二、工艺操作指标一览表

三、中间体和苯岗位制成品的质量标准或规格

四、原辅材料或其他材料规格、性能

五、岗位工艺流程图(带控制点)及叙述

六、生产操作方法和要求

1开车

1 开车前准备

2 正常开车及操作

2停车

1 正常停车

2 临时停车

3 紧急停车

3生产操作

4原始记录格式和要求

七、常见不正常现象及其处理方法

八、生产控制与分析

九、交接班制度、巡回检查制度和重点操作复核制度

1 交接班制度

2 巡回检查制度

1 巡回检查制度

2 巡回检查内容

3 重点操作复核制度

十、安全生产

十一、工业卫生与劳动保护

十二、三废处理与环境保护

十三、设备仪表一览表

十四、计量器具及仪器仪表的检查及校正



附件五: 《化工产品岗位操作法批准书》

产品名称:

工艺规程编号:

岗位操作法编号:

编写(修订)人: 日期:

编制部门:

编制部门技术负责人: 日期

审核部门:

生产管理部门: 日期

质量管理部门: 日期

安全管理部门: 日期

环境保护部门: 日期

技术管理部门(区域工艺员): 日期

技术管理部门: 日期

生产车间 日期

批准人(总工程师或企业技术负责人): 201×-××-××批准

201×-××-××实施



附表六: 《产品工艺卡》

产品名称

工艺编号

产品标准编号

产品概况

结构式

生产能力(设)

生产能力(实)

产品概况

主要项目名称

技术指标

艺过程

工艺路线

工艺流程

厂控指标名称

单位

指标

主要设备

名称

规格

主要原料

名称

主要规格

先进单耗

主要用途

总工程师(或企业技术负责人): 技术科长:

主要生产国

公司名称

产品名称

生产能力(吨/年)

公司同类产品先进工艺举例

质量控制

主要项目名称

工艺过程

线

工艺流程

要原料

主要规格

实际单耗

资料来源

填卡人: 填卡日期:



附件七: 《“新配方、新工艺”生产扩试申请表》

申请部门

项目名称

日期

申请扩试内容和依据

申请部门技术负责人

有关职能部门审核

审核人签名

审核日期

技术部门审核

审审核人签名

审核日期

总工程师(或企业技术负责人)审核

审审核人签名

审核日期



附件八: 《工艺查定项目申请表》

企业名称

项目名称

项目负责人

查定目的:

工艺简介(用框图说明):

项目实施进度:

协作部门:

实际经济效益预测:

查定项目特点与难易程度:

查定审批部门意见:

注:每一项共一查定填表一分。

填报部门: 填报人:

填报日期:



附件九

过程控制程序文件

工艺管理相关文件

()产品工艺文件编制

(1)组织制、修定和审查产品的工艺规程、岗位操作法等有关技术文件。

(2)新产品、新工艺、新装置投产前的工艺技术文件。

(1) 规定工艺规程、岗位操作法编写格式。

(2) 编写负责人、审查部门、审核批准程序与权限,及必须具备的批准书。

(3) 规定产品工艺技术文件有效期3年。3年内必须组织审查或修订一次,并重新按程序办理审批手续。

(4) 新产品、新工艺、新装置投产前及投产后一年内必须有正式有效的产品工艺规程、岗位操作法等技术文件。

()现场工艺管理

(1)生产现场工艺管理的检查考核。

(2)产品生产必须按有效工艺文件组织生产,应严格执行岗位操作法、 遵守工艺纪律。

(3)按工艺文件确定岗位原始记录,并按要求认真填写。

(4)对生产中异常情况应采取措施处理,并做好记录。

(1) 明确工艺操作纪律归口管理部门及检查、考核办法。车间工艺员开展现场工艺巡检,查岗位操作及工艺操作指标执行情况,查计量、仪表及设备运行情况,查原始记录。要求:准确、齐全、及时、整洁、文字要端正,并做好检查记录,列入考核。厂部技术部门抽检并考核。

(2) 工艺操作指标实行三级或二级管理,指标合格率列入考核。

(3) 规定工艺操作指标、工艺配方等制、修订的程序及审批权限。

(4) 生产现场岗位操作必须具备有效期内的岗位操作法或作业指导书。

(5) 车间对生产工艺过程异常情况应立即采取处理措施,做好记录,重大问题上报厂部主管部门,由主管部门组织分析研究,提出的措施由车间实施。

() 建立关键工序及控制点

(1) 关键工序控制点管理纳入工艺管理范围。

(2) 建立关键工序及控制点的原则:

①影响产品质量特性的关键部位;

②工艺上有特殊要求的关键部位;

③质量信息中发现不合格或不良品较多的项目。

(3)关键工序控制点的运行

(1)规定确立关键工序、组织关键工序控制点的评议是工艺管理的一项基本任务,并开展日常工作和管理。

(2)按建立关键工序及控制点的原则:规定申请(变更)、组织评议及审批的程序及权限。

(3)确定关键工序的控制指标,关键设备及统计技术的应用。

(4)设立生产现场的控制图表(X—R图),由车间工艺员负责日常管理,进行检查和数据记录,对异常波动要及时分析原因,采取纠正措施,重大问题报厂主管部门组织研究解决。

(5)定期进行工序能力指数计算、分析和效果评价。

(6)组织对从事关键工序工作的人员培训、考核。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9956c6df26284b73f242336c1eb91a37f0113273.html

《化工工艺管理制度.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