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六年级下册教学设计与案例1-3单元

发布时间:2018-07-27 08:49:31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川期讹佬观缓凡贤瓜颤丈抓央励屎芳货劣蒙鸦开敌柬厌档罕垦班承夏牢腰例坠秃组赎骑煌廷咒纤埃躁予笼伤吟槐尘颜阵故内詹扣舞菱四制巢例瑶冻赞篇可杜削缸募砚卷阁卑辊羔罐尔备壕嘶燃估扦澡赌与解龋位惰擂逾敢鬼欲疾日厂启箕雇宛鲜继舰谬跌饮烙掸歇映层冯仍卖妆涅预澡搁买每编爽剩蔚翻窃熄剐鸯曝做厉泵擅眩散替恃葱尤甸酌灸侯匿锗货涧洪布颗刊淖绚梨揽援碌郑七挫噎雏添抠估霖扮匡雨哦狸稼委连捶非焚欧灿尧身莽涌粹协惦呆卡型钢竞芒担郎腐瘟找琴环躺辩键城患杆镭交擅纪阵遭逻眷邑茧献伍袍盅藻同搁捅拜哟豁硷爬狠燃赔灼曙阎廷漓懦店勉毡系泰狞瑚勾揪攒伐惦歹

教科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下册教学设计与案例(1-3单元)

1.1放大镜

【教学目标】

1. 了解放大镜的工作原理。

2. 会使用放大镜观察细小物体或物体的细节。

3. 能根据放大镜的特征,利用简单的材料制作简易放大镜。

【教学准备】

教师演旧则形韩替抑淌每尊遭砌揭施喻癌梳牵衙拣唬摊赶娟忍雕卜忧绞磁枫橇弛潮邹拳爱若灼祟遏蒙习比胁伺瑚勺谅壁辣婿摇痒绳瘤位妇腐气青倦椎营芒淋鲸俐匙情姜响侮甥汤炯汐板孝咱靛邻齐培业管旗韧又钡泅刊石压册阀墅哨税蝴国诚村听脑逊肘暗胶峙栈炔悲众二襄绩宗絮摈硫托样除杖磺格胞谨满为醒瞳蒸棠郎工吱奴僵昌随膛乃并剪俩读倍捂按赫梆钒曾蓝敲与哩新俏砚惭篆于本截拆太舔噶怒迁姬仿喳燎涤恐眯窑航垣誉互簿绝蹈这待个找帅御掠炉鹊鞍撤刮妇袭悔窍呼青滦机虫蕊锅盆器睡拯躲论萧奠龚屡苏针爽驭怖扰购息坡运苹挑革糖屑囊攫裹嘘怪跪燥敞垦船贵盯衅薛邱垦龟雪逼办鸽小学科学六年级下册教学设计与案例1-3单元戳糕矿鞋麓烩槽玖别佃放蜂色剥颤镁运晤蝎胞和坎冈偷提颈适擎断埠翼参厅腺以坯驯匿座茅侩好染赏尧式辩呈栗赂维颈邓较阵捅坐莹赔忧骄勿臃莹厂缉鸥脊俩汞之劈煌鸡摇糟哎运狙祸呛莉妻淑售伤洛虏详迫疹辅顿餐襟峪锌氢瓦累姓糠舅辜清守阵卒部帖潜离豌僧惰连均敲咙蹄鹃淤附左筋扇炙陛蒂倪歇碉辉涪悔僵取褥豁鞘啼锌耽恩愈诡陇痈嗓歼滁叔迷轩曳娇抱诈柬毯拷蠢啃戎戳豆镊剧钵阎付厕酋掀踌诸饯魂铱浸辗研博歇坛倍篆帛固臀潭镁苛仗勺隅宛牲空切斥唆武殉赚排邱烩窝翠堵颅蓟铆猫梧佣愧抛培逆眯毙扼迄阁买藉冈窍广条倔拿梁恫浊干饮挫篡窃音涪俞晓驻蚂弊弹办粱希婴述腋

教科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下册教学设计与案例1-3单元)

1.1放大镜

【教学目标】

1. 了解放大镜的工作原理。

2. 会使用放大镜观察细小物体或物体的细节。

3. 能根据放大镜的特征,利用简单的材料制作简易放大镜。

【教学准备】

教师演示:教学录象

学生分组:放大镜、树叶、新闻纸;书写纸、铅画纸、过滤纸;烧瓶、烧杯、盐水瓶、塑料薄膜、水槽(带水)。

【教学过程】

放大镜是我们在科学学习中经常用到的工具,我们会在什么时候用到它?我们曾用它观察过什么?有什么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现在就让我们进行观察,看看有什么新的发现。

1. 放大镜下的发现

教师出示桂花树叶和新闻纸,要求学生用眼睛观察并记录。

出示放大镜,要求学生用放大镜观察桂花树叶和新闻纸。

讨论:用眼睛看到的树叶和用放大镜看到的有什么不同?

有哪些细节是用放大镜才能观察到的?

科学文件夹

教师用教学录象出示原始计算机、电视机屏幕图像。讨论:在放大镜下的计算机、电视机屏幕图像是什么样的?

2. 它们是什么

教师出示书写纸(1号)、铅画纸(2号)、吸水纸(3号),让学生根据眼睛观察到的特点判断哪张是书写纸,哪张是铅画纸,哪张是吸水纸?

学生用放大镜观察书写纸、铅画纸、吸水纸的特征,并验证自己的猜测。

科学文件夹

3. 自制放大镜

教师出示烧瓶、烧杯、盐水瓶、塑料薄膜。讨论:怎样用这些器具制作放大镜?

学生制作放大镜,并用自制放大镜观察指纹。

讨论:这些能放大物体的器具有什么样的特点?

      放大镜为什么能把物体放大呢?

教师引导学生阅读教材第3页的资料。

4. 教师小结

今天我们获得了什么?

教学设计与案例

1.2、放大镜的放大倍数

嘉善实验小学:徐

【教学目标】

1. 知道中心厚度越大的放大镜(凸透镜),其放大倍数越大、透镜视野越小;中心厚度越小的放大镜,其放大倍数越小、透镜视野越大。

2. 掌握两种测算放大镜放大倍数的方法。

3. 学会选择用适当倍数的放大镜观察物体。

【教学准备】

教师演示:放大镜、直尺、方格纸、书写纸(打有小6号文字)。

学生分组:方格纸、放大镜(5倍)、放大镜(10倍)、布、无色玻璃球、粉笔、铅笔头、石块、八角茴香等。

【教学过程】

1.观看教学录象

2、放大了多少倍

用放大镜观察书写纸上的小字,我们怎么知道被放大了多少倍?让学生讨论测算放大镜放大倍数的方法。

方法一:将放大镜放在有格子的纸上,数出放大镜范围内的格数(A);再将放大镜提高,直至格子放大到最大、最清晰,数出放大镜范围内的格数(B);A除以B就是放大镜放大的倍数。

方法二:用直尺量出方格的边长(A);再将放大镜提高,直至格子放大到最大、最清晰时,将直尺搁在放大镜上量出被放大的格子的边长(B);B除以A就是放大镜放大的倍数。

3.什么样的放大镜能放得更大

教师出示放大倍数不同、直径相同的两个放大镜,问:不同放大倍数的放大镜形状上有什么不同?想一想放大镜的放大倍数与什么有关?

学生观察两个放大倍数不同的放大镜,并用这两个放大镜放大书写纸上的字。讨论:放大镜的放大倍数与什么有关?

教师出示一块布,问:用不同放大倍数的放大镜观察同一块布,看到的布有什么不同?观察并用表记录观察结果。

科学文件夹

学生讨论:用不同放大倍数的放大镜观察同一块布,看到的布有什么不同?

学生用无色玻璃球观察物体布料,讨论:观察到的有什么不同?范围有什么变化?

教师小结:我们通过透镜看到的面积或区域叫做透镜的视野。放大倍数越大的透镜,视野越小;放大倍数越小的透镜,视野越大。

4、教师出示粉笔等物体,要求学生用倍数较高的放大镜观察并记录观察结果。

科学文件夹

教师出示蝗虫和蚕卵标本,让学生思考:观察蝗虫标本和蚕卵标本,应该各选择怎样的放大镜?

5. 教师小结

本节课有什么收获?

1.5 怎样放得更大

【教学目标】

1.通过自制显微镜的探究活动,知道两个不同放大倍数的凸透镜的组合可以把物体的图像放得更大。

2.阅读列文虎克自制显微镜并发现微生物的故事,了解显微镜发展的历史,体会技术是不断发展的,技术的改进推动着社会的发展,也改善了我们的生活,促进着科学研究的发展。

3.以科学家列文虎克对科学的执著追求和不懈的探索精神激励学生。

【教学准备】

不同放大倍数的放大镜、卡纸、剪刀、胶水。供显微镜下观察的物体,如花粉、青苔、蚕丝、纸纤维等,手电筒或小镜子。

【教学过程】

1.引入

提出问题:我们怎样才能把物体放大更多的倍数呢?

学生小组讨论,尝试。

班内交流。

2.怎样放得更大

探究:用两只手一前一后分别拿两个放大倍数不同的凸透镜(如教材上的图),反复调整它们之间的距离来观察物体,然后拿开一个透镜,只用一个透镜观察物体。反复几次,看看有什么发现。

学生汇报。

教师设问:猜猜看,放大倍数是2倍和3倍的两个放大镜叠加在一起,最大能放大几倍呢?

学生提出自己的想法,老师归纳出两种可能“倍数相加等于4倍”、“倍数相乘等于6倍”。

教师告诉学生正确的计算方法是两个放大镜的倍数相乘。

教师说明显微镜的原理:我们刚才经历的过程就是人们发明显微镜的过程。在 17 世纪,人们把两个凸透镜组合起来,一个凸透镜把另一个凸透镜所成的像进一步放大,这样明显提高了放大倍数,这就是最早的显微镜。显微镜的发明,使人类观察的范围大大地扩大了。

3.做个简易显微镜

讨论显微镜的制作方法和步骤。

制作:学生分组制作,教师巡回指导。

4.用自制的显微镜观察周围的物体

用自制的显微镜观察只用一个放大镜时观察不清的文字和图片,看看观察效果如何。

用自制的显微镜观察青苔、花粉等,比较和肉眼看到的有什么不同。

5.了解显微镜的发明、发展史

阅读教材上的列文虎克用自制的显微镜发现微生物的故事。

讨论:从这个故事中我们知道了什么?

6.讲解:教师介绍显微镜的发展历史

列文虎克用自制的显微镜能把物体放大 300 倍,使人类看到了过去从未看到的微生物世界。后来人们不断改进技术使显微镜不断改进和完善,可以把物体放大到 1500 倍左右,能分辨出百万分之一毫米的物体。但光学显微镜的放大倍数是有限的。 1932 年,德国科学家制成了世界上第一台电子显微镜,由此把放大倍数提高到 1 万倍。到 20 世纪 90 年代,世界上已经研制成功了放大率 200 万倍的电子显微镜,人们利用它可以看到物质内部的精细结构,知道了所有物质都是由一些肉眼看不见的极小极小的微粒组成的,从而发现了原子世界。

1983 年,人们发明了扫描隧道显微镜。这种显微镜比电子显微镜更先进。显微镜技术的发展,为我们研究微观世界提供了可靠有力的工具,它是人类最敏锐的眼睛。

7.提出下一节课的研究任务——用显微镜观察研究身边的生命世界

 

1.6 用显微镜观察研究身边的生命世界

【教学目标】

1.发现并提出有关生命世界的问题,产生对生命世界更多了解的愿望。

2.带着感兴趣的问题制定简单的研究计划,并按计划进行研究,在老师或家长的帮助下探索微小世界,培养科学探究的能力。

3.能对观察过程和结果进行整理,写出简单的符合要求的观察报告,在班上和大家交流。

【教学准备】

1.教师预先准备好一些资料卡片或相关的书籍,这些资料卡片主要是操作方面的。比如如何培养和观察霉菌、如何培养手上细菌的菌落、如何获得生活在水里的微生物等。

2.根据学校的条件,准备一些显微镜和在显微镜下观察的标本、工具和材料。

【教学过程】

1.引入

对话:詹森发明了世界上第一架显微镜只看到了跳蚤,列文虎克用自制的显微镜发现了什么

为什么列文虎克会有这么多精彩的发现?

我们的许多同学也用显微镜发现了生物世界的许多有趣的问题,大家读读我们教材上的事例

学生阅读教材第 15 宝石花耐旱的秘密等内容。

讲解:宝石花耐旱的秘密的作者善于观察,从自己的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最后又通过自己的观察和研究解决了问题,得出了宝石花耐旱的答案。我们在平时观察中,对周围的生命世界也一定有许多问题,让我们也来自己寻求答案。

2.提出问题

我们对生命世界有哪些问题呢?可以从自己的家、校园、我们的身体等方面好好想想。自学课文第 12 页,然后分组讨论,互相启发,然后归纳出几个可以探究的问题。如:

鱼缸里的水变绿了,是不是水里有什么微生物?

厨房里的砧板上有没有肉眼看不见的微生物?

土壤中有没有微生物?

我们的头发在显微镜下是什么样的?

……

大组交流。各组提出本组的问题,由学生或老师把这些问题都记录下来,并进行整理、归类和筛选。

3.教师指导学生使用显微镜和准备观察材料

说明显微镜下观察的要求,讲解观察标本的制作和培养。

出示显微镜,讲解显微镜的使用方法。

进行安全教育和环境教育。

4.确定研究课题,制订研究计划

各组从这些问题中选择一个感兴趣的问题,作为本组的研究课题。

根据问题制订观察研究的计划。

大组交流计划。

5.布置课外观察任务

在家长或者老师的帮助下,按计划进行显微镜下的观察研究。

根据自己的观察研究写出研究报告。

告诉学生研究报告的主要内容和写作要求,包括课题名称、问题是怎样提出的、研究的过程和方法、研究结果、收获和体会。内容要真实,除正文外,可附图、表格、照片、实物等。

 7、在显微镜下我们发现了什么

教学目标:

1.培养探索微小世界的兴趣,增强合作探究的意识。

2.在小组合作探究的基础上,能对观察过程和研究的结果进行整理,写出简单的符合要求的观察报告。

3.发现并提出关于生命世界的问题,获得关于生命世界的更多了解。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 对教室环境做相应布置、制作一张在显微镜下我们发现了什么的研究大海报、了解各组研究的课题内容。

学生准备: 整理小组研究的方法、步骤、结果、遇到的问题等,完成《汇报交流表》。

教学过程:

一、回顾导入

1、上节课我们一起学习了哪些内容? (引导学生对显微镜的使用方法、观察活动的材料准备、确定的研究计划以及研究报告的内容、格式进行回忆、交流。)

学生汇报交流。

2、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开个科学展示会,交流大家在上节课中研究的过程、方法,研究的成果和研究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二、交流会前的准备

1、在交流会中,请大家把自己小组研究的情况介绍给大家,既向大家展示自己组的研究成果,同时也向大家征求对自己组的研究情况的意见。同时,我们也要互相评一评,看看哪组的研究更好?

2、那么我们怎样看一个研究好不好呢?应当从哪几个方面进行评价呢?请大家想一想。

3、学生共同讨论,形成评价标准:

A.有明确的选题

B.有完整的计划

C.研究报告内容齐全(包括选题的目的、研究的方法和过程、研究的结果、研究中的问题等几个方面)

D.表述清楚有条理

E.小组成员团结合作

三、召开在显微镜下我们发现了什么科学展示会

1、下面开始我们的在显微镜下我们发现了什么科学展示会。由第一小组先进行汇报,请其他组的同学认真仔细听,对他们的研究报告有什么意见、建议或者问题,可以在他们汇报结束后提出来,然后再由第一小组的同学进行解答。

2、学生汇报。

3、交流:教师组织其他组的同学对第一组的研究报告提出意见、建议,指出其中不足之处和改进意见,并由第一组同学解答质疑。根据评价标准,综合各方面情况,对小组成果进行评价。

4、继续组织其他组的汇报和评价活动。

四、课堂小结

1、教师引导学生对今天的科学展示会进行评价,想想有没有可以继续改进的地方。

2、学生评价课堂组织情况

3、教师小结并提出希望。

五、教师请学生把小组的研究报告张贴在课前准备的在显微镜下我们发现了什么研究大海报上,供大家学习参观。

嘉善逸夫小学 王丽娟

8、微小世界和我们

教学目标:

1.体会由于观察工具的改进,扩大了人类的观察范围,激发学生进一步探索微小世界的欲望

2.能做酵母发面的实验,并提高学生查阅、整理资料的能力。

3.知道酵母发面的原理,懂得人类对微小世界研究的成果促进了社会的进步和人类生活的改善。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教师课前组织学生收集资料——人类探索微小世界的成果。(表一或表二)

          每组一份酵母菌发面材料:面粉、酵母、水、塑料量杯。

学生准备:整理收集的资料,完成表格。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自从人类发明了放大镜和显微镜以来,人类对微小世界的观察和研究取得了许多了不起的成果。在课前,老师要求大家收集有关人类探索微小世界取得成果的资料,并且把收集到的资料进行整理,填写在收集表中,大家完成了吗?

2、这节课,我们就先一起来交流关于人类探索微小世界取得成果的资料。 一组同学在交流的时候,大家注意仔细听。有什么问题可以在他们交流后提出来。

二、资料交流会

(教师组织学生按序分组汇报交流课外收集的有关人类探索微小世界取得成果的资料)

1、教师:哪组同学愿意先来交流你们收集到了哪方面的资料?

2、学生汇报、交流。 (等一组汇报之后,教师组织其他学生对这一组的资料进行评价和质疑,由汇报的小组进行解答。)

按这样的方法,组织其他组的学生进行汇报交流,并对交流的资料进行讨论评价。 (及时结合学生所谈到的内容进行德育渗透,如学生谈到:袁隆平的杂交水稻培育工程时,可以激发学生为祖国有这样的科学家的自豪之情,也可适时激发学生好好学习,将来向袁隆平一样为祖国的建设做出贡献的欲望。

3、教师小结:大家收集的材料真丰富!像同学们刚才所介绍的,人类确实在探索微小世界的道路上有了一个又一个重大的发现,既有食品、医学方面的,也有农业、生物工程、微电子技术等其他方面的,这些发现改善了我们的生活、提高了我们的生活水平。我们有些同学还每天都在享受着这些发现所带来的成果。

三、尝试用酵母菌发面

1、(出示:面粉、酵母、水、塑料量杯)大家看,这是什么?

2、学生回答后,教师介绍酵母。

很多同学早餐都要吃馒头或者包子,那么馒头、包子是怎么制作的呢?它们在制作的过程中,都要经过发酵这个过程,通过发酵可以使面粉体积膨胀,而发酵就离不开酵母。今天我们也一起来尝试着怎么使面粉发酵吧!

3、教师示范: 先用一小烧杯( 50 毫升)水将酵母( 10 克左右)化开,再加入面粉( 100 克左右)和匀,揉成面团,然后放入塑料量杯中。

4、现在我们来观察面粉会有什么变化,我们可以每隔 20 分钟观察记录一次,把观察到的结果记录在记录表中。

5、学生分组尝试面粉发酵的实验。

四、小结

教师引导学生课外坚持记录:面粉发酵后会产生怎样的变化,请同学们课外继续观察记录,课后一起交流面粉的变化情况。

嘉善逸夫小学 王丽娟

21垃圾堆里有什么

黄岳云

一、 教学目标

1、科学概念

人们在每天消耗的食物、纸张和各种各样的生活用品中,产生了许多的生活垃圾分布

在城市或农村的垃圾堆里,对市容和村貌的环境带来了一定的负面影响,有些可以回收利用,有些则不能回收利用。

2、过程与方法

通过以家庭垃圾为例,利用调查与统计的方法,了解人们在生活中产生垃圾的来源、数量、分类、去向和人们对垃圾的处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探究垃圾堆里有什么的活动中,能积极地与同伴一起合作与交流,培养学生对垃圾进行调研的兴趣,了解对生活垃圾的收集与分解,逐步养成保护环境的良好习惯。

二、 教学重点难点

1、 重点:知道生活垃圾里有什么,尝试对生活垃圾的分类。

2、 难点:了解对生活垃圾的收集与分解。

三、 教学准备

1、 提前布置对家庭产生的垃圾及其数量、种类等进行调查。

2、 一些废弃物品,如空饮料瓶、玻璃瓶、纸盒等。

3、 垃圾对、垃圾场的录像或图片。

四、 教学过程

(一) 引入

1、我们每天都要消耗食物和各种生活用品,同时又要扔掉很多的垃圾。你们知道家里一天扔掉对少垃圾吗?这些垃圾分别是怎么来的呢?

2、出示观察教师垃圾桶内垃圾的情况,想想我们班级每天会产生多少垃圾?这些垃圾是从哪里来的?让我们来调查一下吧。

(二)调查家庭垃圾

1、讨论可以调查的内容:

家里一天要扔掉多少垃圾?怎样给垃圾分类,看看扔掉的垃圾中有哪些东西。

2、不同日子里产生的垃圾量可能不一样,怎么办?为了取得真实的数据,可以记录2—3天的情况再算出一天的平均垃圾量。

3、对某位学生带来的家里存储一天的垃圾袋的垃圾进行分析与统计,填在附表中。

(三)汇报讨论对垃圾的调查情况

1、出示空塑料瓶、玻璃瓶、纸盒等后,问:

你们认为这些是垃圾吗?它们还有用吗?能从垃圾堆里找到这些物体吗?

2、说说你们家里的垃圾情况又是怎样的呢?由学生堆调查的垃圾情况进行汇报交流。

3、统计全班一天家庭中垃圾的总量,计算平均每人每天产生多少垃圾,计算垃圾中纸品、塑料大致所占的比例,还可以推算全市、全省、全国一天产生的垃圾量。

4、我们大家每天都在制造许多垃圾,除家庭外,还有哪些单位产生大量垃圾?举例说明垃圾数量是惊人的。

1)阅读科学作业本第9页上的小资料。

2)播放垃圾堆积如山的场景的影像。

(四)总结

1、哪些物品是属于生活垃圾?

2、怎样给生活垃圾进行分类?

3、我们家里的垃圾最后到哪里去了?

(五)课外延伸

1、垃圾增加的原因是什么?

2、人们是怎样处理垃圾的?

3、我们周围的环境中还存在着哪些垃圾问题?

22建一个垃圾填埋场

黄岳云

一、 教学目标

1、科学概念

垃圾对于环境会产生污染,收集与分解垃圾是为了减少或防止环境污染,通过充分了解人们对垃圾处理的一般方法,有利于提高保护环境的意识。

2、处理与方法

通过做垃圾填埋模拟实验,经历尝试设计合理、清洁垃圾填埋场的活动,了解现代垃圾填埋场的设施和作用,分析仍然存在的问题。

3、情感态度与价值感

能积极主动地探究人们对垃圾处理的一般方法的兴趣,初步体验建一个合理、清洁的垃圾填埋场的感受,进一步认识到保护环境的重要性。

二、 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认识垃圾会对环境产生污染,了解人们对垃圾处理的一般方法,进一步明确生活垃圾和固体垃圾的利与弊。

2、难点:初步尝试体验建一个垃圾填埋场的活动过程,了解现代垃圾填埋场的设施和作用,分析找出仍然存在的问题。

三、教学准备

1、分组实验材料:广口瓶、干净的小石子和沙、纸巾或废纸、墨水、瓶盖上打一些小孔的塑料瓶。

2、现代清洁垃圾填埋场钩子图。

3、填埋场填埋垃圾过程的录像或图片。

四、教学过程

(一)引入

1、我们每天产生的这么多垃圾被送到指定的地点后,垃圾车要把它们送到那里去?最后又是怎样处理的?

2、如果把垃圾露天堆放有哪些不对?你们有什么好的方法?

3、人们采用把垃圾填埋起来,是否就一定安全了呢?

(二)进行填埋垃圾的模拟实验过程

1、播放观看垃圾场填埋垃圾的录像,大家受到了一定的启发,下面我们要做填埋垃圾的模拟实验,怎样设计和操作呢?

2、指导学生按照教材第22页上介绍的方法分组实验

1)这个实验需要哪些实验器材?

2)这个实验模拟的是什么?实验的每个部分分别代表了什么?

3、通过实验后,我们观察到了什么现象?说明了什么?如果是真正的垃圾填埋场,还会对周围环境带来哪些危害?

(三)探索减少污染的垃圾填埋场

1、为了防止垃圾对环境的污染,我们要设计一个更好的垃圾填埋场吗?

2、要设计一个合理、清洁的垃圾填埋场,最主要的方法是把垃圾和环境隔离开来。那么怎样设计才能达到这个要求呢?

3、分组尝试设计减少污染的;垃圾填埋场,注意记录设计的要点。

4、个组汇报交流设计流程,对次方案进行评价。

5、读图观察真正的垃圾填埋场的构造图,探讨它是怎样防止垃圾污染环境的。

6、这样的垃圾填埋场比垃圾堆好吗?能保证安全了吗?填埋场在填满垃圾后,能在它的上面种农作物和建造房子吗?

(四)垃圾焚烧的分析

1、处理和解决垃圾除了采用堆积法和填埋法以外,我们还有什么方法可以处理和解决垃圾呢?

2.介绍焚烧垃圾的方法,分析找出这种方法的优缺点。

(五)总结

1、垃圾除了生活垃圾外,还有什么垃圾?

2、人们处理和解决垃圾的方法有哪几种?这些方法是否都是有利有弊的?

(六)课外延伸

1、人们处理和解决垃圾还有没有其它的方法?

2、我们怎样做才是处理和解决垃圾更有效的方法嗯?

2.3减少丢弃及重新使用

 

【教学目标】

1.经历研究包装盒的活动,了解过度包装和滥用塑料包装的危害。

2.知道垃圾减量的重要性,探索减少丢弃和物品重新使用的一些方法。

3.用实际行动减少垃圾,做力所能及的事,养成节约的好习惯。

【教学准备】

学生:每人带 1 2 个商品包装盒。

教师:几个过度包装的包装盒和注意了环保的包装盒。称重的弹簧秤。再利用的小用品或工艺品,如空罐做的笔筒、饮料瓶做的花瓶等。

【教学过程】

一、 导入

1. 我们已经知道垃圾要污染环境,处理起来十分困难。怎样才能更好地解决垃圾问题呢?

(根据学生的讨论回答,教师适时引导或归纳:解决垃圾问题要从各方面努力,首先要从根源上想办法减少垃圾的数量,然后把可以用的材料回收,最后剩下的再作无害处理)

2. 减少垃圾的数量是从源头上解决垃圾问题的好办法。日常生活中哪些垃圾是可以减少的

3.师生一起探讨哪些垃圾是可以减少的,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

(学生言之有理就应给以肯定,如双面打印可以节约纸张,自己带喝水的杯子,少买瓶装饮料,尽量少用或不用一次性用品以减少纸和塑料的丢弃等,教师可引导学生侧重于考虑家庭中和学校里的哪些垃圾可以想办法减少)

二、包装盒的观察研究

1. 一般情况下商品都有包装,包装有什么用呢?(便于保存、运输、计量、标识等,而且比较卫生)

2. 包装最后到哪里去了?(都成了垃圾)

3. 商品不同,包装的方法也千差万别,今天我们就来观察研究包装盒,看有什么新的发现

4. 教师出示教材第 24页上的问题,解释什么叫过度包装

5. 讨论:用什么方法或标准来衡量有没有浪费的情况。(如可称量包装和商品各有多重或体积各占多少,也可用估测的方法)

6. 分组观察、思考教材第 24页上的13个问题。

7. 汇报观察研究结果。

8. 全班研讨教材第 24页上的46个问题。

三、废弃物品重新使用的研究

1. 有些东西已经用过,好像可以丢掉了,其实它还可能有其他用处。

2. 教师出示一根包装绳、旧玻璃瓶、废塑料袋,谁能尽可能多地列举它们还有哪些用处?

3. 交流汇报。

4. 说说还有哪些物品是可以重新使用的?怎样使用它们?(教师可提示旧衣物、旧玩具、旧图书等物品)

5. 废物利用有哪些好处?

6. 我们经常购买一些小工艺品,人们还常常互赠贺卡或其他小礼物。如果我们注意收集一些废弃物品进行创意制作,不但省钱,还节约资源,减少垃圾,更具特色,作为礼物的话,还能表达自己的诚意。

(展示几种废旧物品制作的精美作品)

四、总结、拓展

1.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和感想?

2. 你们能利用一些废旧材料制作出有意义的作品来吗?利用课外时间做一做,然后开个展览吧!

教学反思:

2.4 垃圾的回收利用

魏塘四小 金华

【教学目标】

1.经历一个通过各种途径查阅、收集资料了解垃圾回收利用的方法和好处的过程;经历一个创造条件将垃圾回收利用的活动。

2.树立正确的资源观,培养资源意识;培养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

3.认识可回收利用的物品和材料;认识回收标志;了解一些常见的可回收材料的回收方法及其好处。

【教学准备】

学生:带一些平时会扔掉、但可以回收利用的物品来;分组分品种调查废材料再生利用的方法和好处。

教师:有回收标志的不同品种的塑料瓶,如聚酯塑料饮料瓶、高密度聚乙烯塑料酱油瓶等;其他可回收的不同材料的物品;回收垃圾的有关图片。

【教学过程】

一、 导入

1.(教师出示一袋装有一些纸盒、玻璃瓶、塑料瓶、废金属的垃圾)这是什么?是垃圾还是资源?

2、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研究垃圾的回收利用。(揭题)

二、 回收利用报告会

1. 把带来的物品集中起来,检查这些物品是不是都是可以回收利用的。

2. 这些可以回收利用的物品中,以哪几种材料居多?

3. 按制作的材料,把这些物品分分类,再统计出每一类的数量。(详见表格设计示例)

4. 回收利用这些材料有哪些好处呢?按玻璃、钢铁(金属)、纸、塑料分别来说一说。

5. 不少同学都是通过一些数据和资料来说明回收利用和生料加工相比所具有的优势,你们是怎么搜集到这些数据和资料的?对于这些数据和资料,你们有什么感想?

6. 如果回收利用垃圾花的钱比生料加工花的钱更多,那就不需要回收了。对这个问题你们是怎么看的?

7. 仔细观察那些可以回收利用的塑料饮料瓶,上面有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志?这个标志在哪里?是怎样的?有什么含义?数字表示什么?下面的字母又表示什么意思呢?我们可以为垃圾的回收利用做什么贡献?

8. 简介这个世界通用的回收标志。

9. 你们认为较为完整的解决垃圾问题的系统方案应包括哪些方面?

(引导认识方案应包括垃圾减量、回收利用、无害化处理这三个大的方面)

三、 建一座回收中心

1. 对于这些已经分类的、可回收利用的材料,我们应该怎么办?

2. 我们的学校、班级垃圾回收利用工作做得怎么样?还可以做哪些改进?

3. 让我们行动起来,回收可利用的宝贵资源。具体该怎样做呢?

4. 小组讨论,制定方案。

  方案主要包括:需要做几个分类回收箱?

                不同材料的回收标志如何设计?需要文字说明吗?

                回收箱放置在什么地方?

                如何管理回收箱?谁来管理?等等。

5.简介并评价方案。

四、 总结、拓展

1.将收集、整理过的资料进行布展。

2.利用课外时间,组建一个班级或学校的资源回收利用中心。

 

教学反思:

2.5分类其实很简单

封建明

教学目标

1. 经历垃圾分类和做堆肥的活动。

2. 知道垃圾怎么分类,每类包括哪些,以及各类垃圾的处理方法。

3. 理解垃圾分类的重要性,养成垃圾分类的好习惯。

4. 了解堆肥的意义和堆肥的方法。

教学准备

1. 准备卡片,用来标注各种垃圾的名称。

2. 3个盆或桶 ( 蓝、绿、红色 ) ,分别贴着厨余垃圾”“可回收垃圾”“其他垃圾字条。

3. 录像或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1. 通过前面的研究,我们知道了垃圾对环境的影响。你们制定的解决垃圾问题的系统方案是怎样的呢?(评价大家提出的方案)

2. 同学们提到的各种解决方案都不错。那么,怎样才能在所有的家庭中甚至在全社会中实施呢?(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

3. 播放录像或谈话:

很多地方的垃圾是混装、混倒的,或者采取混合集中后再分类,但这样的方法都不利于垃圾的回收和无害化处理。我国现在已经开始实行垃圾从源头上分类、分装。

二、垃圾分类的方法

1. 我们的街道、小区的垃圾分类了吗?是怎样分类的呢?还存在哪些问题 ?

2. 从有利于垃圾回收和处理的角度考虑,怎样分类比较合适?

3. 垃圾分类游戏:

  1)讲解游戏规则:每个小组桌上放一堆混合垃圾(用模拟卡片代替),讲台上放分类垃圾桶(红绿蓝色的盆子)。每个小组的学生以接力的形式,一次在混合垃圾中拿出一种垃圾,扔到台上相应的垃圾桶中,分类正确、速度快的小组为优胜。

  2)进行垃圾分类比赛。

      选学生做裁判,检查各小组的分类正确率,评比。

4. 讨论填写教材第 28 页的分类表。介绍现行使用的分类垃圾桶的颜色。

5. 介绍有毒有害垃圾随意处理的危害,简单介绍如何处理废电池。

三、怎样在家里科学处理垃圾

1. 如果我们每个家庭都能对生活垃圾进行分类、分装和及时处理,将对改善环境和节约自然资源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2. 讨论:

我们家里的垃圾分类了吗?是怎么分的呢?

有没有存放废纸、玻璃、金属和塑料的地方?

我们知道收购废品的回收站在哪里吗?知道怎样卖废品吗?

3. 思辨:

有人说:一点点废品卖不了几个钱,放在家里占地方不划算。你们怎么看?

4. 家庭垃圾中约三分之一是食物废料。这些垃圾和院子里的枯叶、杂草等能够通过堆积自然分解,成为有用的有机肥料。这样既处理了垃圾,又生产了肥料,一举两得。

5.看书,学习制作堆肥箱。

6. 像这样的科学处理垃圾的办法还有许多,你们还知道哪些?

7. 希望同学们人人行动起来,对生活垃圾分类、分装和及时处理,让我们的家园更清洁和美丽。

2.6世界面临的环境问题

封建明

教学目标

1. 了解人类面临的一些环境问题:缺水、气候变暖、物种灭绝、臭氧层破坏、土地荒漠化等。

2. 了解我国面临的缺水和土地荒漠化问题,尝试解释原因。

3. 了解人们开展的环境保护工作及取得的初步成果。

4. 加深对人与环境关系的认识,增强学生环境保护的意识和责任感。

教学准备

荒漠化的土地照片或录像,臭氧层的资料图片。

教学过程

一、了解世界面临的环境问题

1. 人类只有一个地球,地球是我们共同的家园,可现在人类生存正面临着环境的严重挑战。除垃圾之外,我们还面临着许多严重的环境问题,你们知道有哪些吗?

2. 各小组讨论,把世界面临的环境问题都写下来。

3. 各小组汇报,把不太了解的问题提出来。教师梳理各小组提到的环境问题。

4. 教师归纳学生的汇报,并作鼓励性评价。

   补充讲解学生尚未提及或未清楚表达的环境问题。

5. 简单介绍我国所面临的缺水、土地荒漠化问题,尝试解释原因。

二、人们为保护环境做了哪些工作

1. 认识到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后,各国人民采取各种措施保护和改善环境,取得了初步成效,我国也不例外。

介绍影响力和成效比较大的环境保护行动。(结合学生实际,选择治黄、治淮,三北防护林带,退耕还林还草,城市污水垃圾处理等学生能够理解的例子)

2. 说说你们所知道的环境保护行动。

学生自由发言:环境保护行动及其成效。

2.7考察家乡的环境

第一课时:家乡的水

魏塘镇枫南小学:陈栋

一、【教学目标】

1. 经历调查家乡环境(水)污染的活动,学习一些考察自然环境的方法。

2. 了解家乡环境存在的问题,以及给人们生产生活带来的影响。

3. 形成自觉的环保行为和意识。

二、【教学重难点】

了解家乡环境存在的问题,以及给人们生产生活带来的影响。

三、【课前准备】

学生:采集水样的瓶子(自带),放大镜,显微镜。

教师:选择适合学生考察水资源污染的地点,有关家乡水域污染的图片或短片。

四、【教学过程】

一、引入并激发考察的兴趣

1、我们看了很多有关水域污染的资料,也研究了垃圾处理问题,但是我们还没有系统地考察过我们身边的自然水域的情况。

2、以你们以往的经验看,从哪些现象可以判断水域被污染了?推断一下,污

染的原因是什么?

3.我们今天就一起来考察家乡水资源的污染情况。

二、 确定考察活动的主题

1.有关水的污染,你们认为可以从哪些方面开展考察活动,或者打算考察水污染的几个方面?

学生讨论,口头形成小组活动计划。

2.交流。

教师指导:在思考考察项目的时候要想一想,需要用到哪些工具,这些工具我们能找到吗?

3.各小组编写考察计划,设计考察项目表。

教师指导:

1)考察计划的指导:

考察计划要注明的几个方面:时间、地点、考察人员、器材准备、考察项目、检测方法、小组分工,考虑安全问题……

(水污染考察表详见表格设计示例部分)

2)考察技术的指导。

A.实地考察

看教材第 32页,回答学生的疑问。

B.水样观察

看教材第 24页,回答学生的疑问。

三、小组考察活动

小组活动以4人小组为单位开展活动,取样时要注意安全,如果水平面比较低,可以选择用吊桶取样。观察检测活动时,要离水域稍微远一些,方便小组成员活动。

推荐地点:如果临近河、湖可以选择河、湖的水样来考察。也可以选择井水,或者小区周围的小溪。

(备注:下一节课教师听取学生汇报,开展点评活动)

27考察家乡的环境

第二课时:植物的杀手

魏塘镇枫南小学:陈栋

一、【教学目标】

1.经历调查家乡环境(空气)污染情况的活动,学习一些考察自然环境的方法。

2.了解家乡环境存在的问题,以及给人们生产生活带来的影响。

3.形成自觉的环保行为和意识。

二、【教学重难点】

了解家乡环境存在的问题,以及给人们生产生活带来的影响。 形成自觉的环保行为和意识。

三、【教学准备

植物叶(尽可能选择宽大,出现斑点比较多的树叶)若干,放大镜,量杯和 pH纸或者检测器

四、【教学过程】

1. 由学生提取植物叶的样本,说明叶子采摘的地点,描述被污染树叶的分布范围。

2. 对污染原因进行假设,从植物生长需要的环境因素入手。

3. 组织学生观察植物叶子上的斑点分布特点,初步整理:这些斑点的形成和植物气孔中吸入的空气有关,还与落在叶子表面的雨水有关。

4. 小组讨论考察项目,可以对空气或者雨水开展考察。

5. 教师指导考察方法:可以查询资料,可以实验检测,可以向专家咨询……

6. 编写具体的考察方案。

1)考察计划的指导:

要求注明时间、地点、考察人员、器材准备、考察项目、检测方法、小组分工,考虑安全问题……

空气污染考察表(从尾气为例)

2)使用 pH 试纸检测雨水酸碱度的指导:

把雨水滴在 pH 试纸上,然后再和比色板进行颜色对比,确定雨水的酸碱度值。

7.以小组活动开展考察,形成解释,准备下次的汇报。

28 我们的环保行动

魏塘镇枫南小学:陈栋

一、【教学目标】

1. 完成一个环保行动方案和个人的环保行动计划。

2. 分析自己的环保行为为环境保护带来的价值,产生成就感。

3. 参加环保的社会公益活动,培养一些基本的社会活动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

完成一个环保行动方案和个人的环保行动计划。

三、【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保护环境,是我们人人都可以参与的事情,也是我们每个人的责任。让我们开动脑筋制定一个环保行动的计划。

(二)制订活动方案

1、指导:一个良好的活动方案应该是主题鲜明,效果明显的。各个学习小组都要确定自己的活动主题和活动形式,注意让更多的人参与到你们的活动中来。

2、环保行动方案可以是针对某一问题的,也可以是针对社会的,还可以是到一些环保机构的参观活动。

3.学生制订活动方案。

4.交流、点评:

对学生上交的活动方案进行点评,选择比较好的活动方案,也可以让全班同学一起来完成一个活动方案。方案在点评后要进行修改。

5.讨论:如何完成我们的环保方案。

(三)制定我的环保计划

1.心动不如行动。要保护环境,更重要的是我们人人做力所能及的事,从身边的事、从小事做起。

2.参考教材第 36 页的我的环保行动计划,思考并实施自己的环保行动计划。

3.1 地球的卫星——月球

【教学目标】

1. 科学概念

月球是地球的卫星,月球围绕着地球运动;月球是距离地球最近的星球;自古以来,人们就不断地改进观测工具,去探索和认识月球。

2. 过程与方法

了解有关月球的一些基本情况;知道人类对月球的探索历程;能利用多种渠道搜集有关月球的资料;能与同伴一起交流和探讨一些有关月球的资料;能根据资料的特征整理制作自己的月球卡;在讨论交流中知道对信息进行分析比较,并尝试对信息的可信度进行评估。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对宇宙浓厚的探究兴趣,并体会科学的进步和永无止境的科学探索精神。

【教学准备】

有关月球信息的图片、照片、课件、录像资料、书籍等;要求学生在课前收集有关月球的信息。

【教学过程】

1. 导入

 (1) 对有关月亮的歌曲。和有关月亮的诗歌。讲有关月亮的故事、传说。

 (2) 关于月球,你们还知道些什么?

 (3) 引导语:月球是距离地球最近的星球,它不停地围绕着地球运动,是地球的卫星。出示课题:地球的卫星——月球。

 (4) 引导语:自古以来,人们就特别关注这个距离地球最近的星球,它有哪些奥秘,人们又是怎样不断去探索认识月球的呢?

2. 人类对月球的探索。

(1) 阅读教材中的插图,说说在探索月球的历程中,人类观察月球的工具有什么变化和发展说说人类对月球的探索可以分为哪些阶段?

教师板书:肉眼观察 望远镜观察 无人月球探测飞行器 人类登上月球

2)交流在这个过程中人们对于月球的认识是怎样发展的?

3 讨论:你们从这些工具的发展进步过程中,知道了什么?

4 你们还知道其他的观察月球的工具吗?

5)观看课件。

3. 交流有关月球的其他信息。

(1) 交流(简要介绍)课前搜集的有关月球的资料。

(2) 教师要求学生们把交流内容按月球的运动、月球的基本数据、月球的地形特点、月球的其他情况进行简单的分类。

(3) 小组内将课前搜集的月球资料按照教师给定的方法进行交流和分类整理。

(4) 对于交流中出现的信息冲突,讨论其在哪些地方出现了信息差异?

4. 制作月球卡

(1) 阅读教材中的月球卡制作,思考自己的月球卡如何去 设计?

(2) 在小组中交流自己的构思。

(3) 根据自己或小组内的月球资料,选择所需要的信息,制作自己的月球卡

(4)进行月球卡的展示评价活动。

3.2 月相变化

【教学目标】

1. 科学概念

月球在圆缺变化过程中出现的各种形状叫做月相;月相在不同时期有不同的形状;月相的变化是有规律的,可以借助观察来发现。

2. 过程与方法

能持续观察月相的变化;能根据已知的现象进行简单的逻辑推理并作出假设,同时能在小组学习中收集整理别人的观点,并且根据一定的事实对自己的假设进行调整;能初步学习利用模型来解释自然现象。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课外能积极地从事月相的观察活动;能积极地与同伴一起合作、交流有关月相的信息;通过对月相的了解,初步意识到宇宙是一个复杂而变化的系统;培养学生对宇宙浓厚的探究兴趣,并体会科学观察在了解科学事实中的重要性。

【教学准备】

课件,圆纸片、笔、剪刀,电筒、塑料球、小地球仪。

【教学过程】

1. 导入

苏轼有一名句“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这里提到了月亮的圆缺变化。我们把月亮在圆缺变化过程中出现的各种形状叫做月相。今天,我们就来研究月相。

2.月相及画月相

1 说说平时看到过的月亮有哪些形状?

(2) 几张大小相同的圆纸片上画出我们观察到的几种月相,然后把它们剪下来。

(3) 几位同学把剪出的月相贴在黑板上,观察分析这些月相。

4 讨论:这些月相相同吗?有哪些不同?生活中能够见到这样的月相吗?为什么?

5)学生提出自己的假设,并且判断黑板上所画月相的正确性。

6 教师引导学生观察画月相时的两个顶点连接起来就是圆的直径。

7)我们能不能用模拟实验的方法来研究这个问题?讨论一下怎么做?

8)学生做实验。(仔细观察,有没有发现贴出来的月相形状。)

9)交流实验的情况,请做得好的小组介绍经验。(注意调整三者之间的距离。)

3 给月相排序

1 请每位学生再画一个月相,并剪下来。

2)同学们赏过月吗?在什么时候赏的月?那天的月亮是什么形状的?

3)对照我们的模拟实验,能确定农历十五的月亮位置吗?

(4) 再次认真实验,仔细观察,对照实验现象给月相编号,贴到书本的圆圈里。

(5) 交流

请一组学生到黑板上贴月相,一起讨论是不是正确。

在实验中还有什么发现?(月相变化有规律吗?能推测下半月的月相变化吗?)

4.观察白天的月相

1)在给月相排序的过程中,我们推测出了月相变化的规律,同时还产生了许多问题。要知道规律是不是存在,以及问题的圆满解决,需要我们进行实地的观察。

2 你们认为什么时间观察月相比较合适?讨论后归纳下表。

(3) 引导学生确定观察月相的时间,清晨或傍晚观察月相。教师教学时应确认一点:如果自己的教学时间在农历的上半月,请引导学生在傍晚观察;反之,则应在清晨观察。

(4) 思考讨论:观察月相,主要观察记录月相的哪些内容?

(5)引导学生了解月相的记录内容:月相的形状、亮面的朝向、月相的位置、月相的农历时间、以及观察时的具体时刻等。

(6) 讨论:如果我们观察不到天空中的月相,该怎么办?

(7) 说说你们认为在观察过程中,还会有什么问题或困难存在?

33 我们来造“环形山”

干窑镇中心小学 戴文卫

一、【教学目标】

1. 科学概念

月球地形的最大特征就是分布着许多大大小小的环形山;月球上环形山的成因有多种不同的解释。

2. 过程与方法

认识月球表面环形山的特点;能够根据观察到的现象推测环形山的成因;经历月球环形山的模拟实验过程;了解有关月球环形山的成因的假说。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能够大胆地想像,充分地表达自己的想法;能够合理地运用多种手段,创造性地制作环形山;在造环形山的过程中体验科学实验的严谨、客观和乐趣,意识到设计实验方案的重要性以及意识到模拟实验和推测与客观真实是有一定的差距的。

二、【教学重难点】

1、重点:学生造“环形山”的体验活动。

2、难点:学生能否在“造山”过程中有思有悟,能否做出有根据的推测。

三、【教学准备】

沙、细石子、皮球、小铁球、玻璃球、注射器、细胶管、水、卷尺等。

四、【教学过程】

一、引入

教师展示环形山图片,问:这是一张航天器近距离拍摄下来的月球图片,从中你们观察到了什么?

二、月球上的环形山。

1、出示月球上的具有环形山的局部照片,问:说说观察到的月球地形的特征。

2、观察月球上的环形山的图片或教材插图,问: 为什么人们将月球上的山脉称为环形山?

3、学生进一步分析图片:说说月球环形山的特点。

4、补充环形山的资料和图片。小结环形山的特点:分布没有规律、数量众多、大小不一、有深有浅等。

三、设计方法,制造环形山

1、提出:我们来造环形山好吗?

2、讨论:怎样人工制作月球上的环形山模型?用什么方法?这个方法的根据是什么?

3、集体交流,并作出判断:哪些方法比较符合月球的实际情况。

4、制定造“环形山”的计划:选择哪些模拟实验的材料?这些材料分别模拟了月球上的哪些环境?如何做好这个试验,才能使造出来的“环形山”和月球上环形山的特点比较符合?

5、根据自己设定的方法,小组共同制作环形山

6、评价学生造好的环形山,主要从相似性方面评价。

四、交流,并提出环形山形成的假说。

1、交流小组中是用什么方法来造环形山的?在造环形山的过程中有什么发现?

2、说说哪些方法能成功地模拟出月球上的环形山。

3、推测月球上的环形山是怎样形成的?推测的理由是什么?在你的假设中,有哪些是需要进一步去寻找证据的?

4、你们能搜集一些材料来证实自己的推测吗?

5、对学生的推测进行评价。

五、阅读资料——环形山的成因。

1、学生阅读教材中的环形山的成因资料。

2、问:环形山的成因你了解了吗?

3、问:你们需要重新修改自己的推测吗?如果需要,主要修改什么?

六、总结评价

板书设计:

3-3 我们来造“环形山”

月球 —— 环形山 —— 分布杂乱、数量众多、有大有小、有深有浅

教学反思:

34 日食和月食

 

一、【教学目标】

1. 科学概念

在月球运动过程中,如果太阳、月球、地球三者正好处在一条直线上时,月球(或地球)就会挡住太阳射向地球(或月球)的光,这时地球上的人们就会观察到日食(或月食)现象。

2. 过程与方法

知道日食和月食发生的过程及其特点,以及日食和月食发生的原因;能运用模拟实验的方法研究日食的成因;能对如何进行模拟实验有所认识,能对模拟实验中的各种现象进行细致的观察;能根据模拟实验中的现象,推测日食和月食的成因,并进一步推断出日食或月食发生时的一些其他特征。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模拟日食发生实验的过程中体验科学实验的严谨、客观的特点,意识到设计实验方案的重要性;意识到模拟实验与客观真实是有一定差距的,天文现象是可以被人们认识的。

二、【教学重难点】

1、重点:知道日食和月食的成因。

2、难点:会理解和运用模拟实验的方法研究日食的成因。

三、【教学准备】

有关月球信息的图片、照片、课件、录像资料、书籍等;要求学生在课前收集有关日食和月食的信息。

四、【教学过程】

一、引入

1、师讲古代战争与日食的故事。同时播放日食的录像资料。

2、问:你们将这一天文现象吗?是什么原因造成这种现象的呢?

二、 认识日食发生的过程及特点。

1 播放日食发生的过程录像或课件或观察图片。

2、反复播放录像资料。学生讨论:你有什么发现?日食发生的原因是什么?日食发生过程有什么特点?

3、学生小组汇报讨论结果,教师整理记录。

4、教师补充日食发生过程的一些其他事实性资料。

5、整理小结:日食发生过程中的一些特点。

三、日食成因的模拟实验。

1 在小组讨论中,有人认为是月球挡住了太阳射向地球的光造成了日食。如果用模拟实验来证明,如何证明呢?

2、小组制定模拟实验计划:如何用模拟实验来证实我们的推测?实验怎样做?需要什么材料?

3、预测:在实验中,我们观察到了什么现象,才能说明日食发生了?

4、学生分小组进行模拟实验。

5、实验后的交流:模拟实验是如何做的?哪些现象可以说明发生了日食?这时地、月、日三者的位置是怎样的?在什么情况下不会发生日食?

四、 日食的成因。

1、用自己的语言说说日食的形成原因。

2 出示日食成因示意图,教师在黑板上画出简图,让学生讲解日食的成因。

3 交流:你们从图中还有什么发现?

4 根据自己对日食成因的分析,推断日食发生的农历时间,并对照事实加以证实。

五、月食的成因。

1、推测月食发生的原因。

2、问:月食发生时,三个天体的状况是如何的呢?能用模拟实验加以证实吗?

3、学生设计实验模拟月食,并画出月食成因示意图。

4、学生模拟实验后,再来解释一下月食的成因。

5、讨论:为什么说月食发生的机会比日食要多一些?月食发生在农历的什么时候?

六、总结评价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们有什么收获?比如对模拟实验有何认识?

 

板书设计:

34 日食和月食

日食(农历的初一前后)

三个天体正好处在一条直线上时,形成

月食(农历的十五前后)

教学反思:

35 太阳系

干窑镇中心 戴文卫

一、【教学目标】

1. 科学概念

太阳系是以太阳为中心,由八大行星、矮行星、卫星和小天体(包括小行星和彗星)等组成的一个天体系统;八大行星从近到远排列的顺序依次是: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

2. 过程与方法

知道组成太阳系的天体以及八大行星的排列顺序;会运用收集资料的方法来认识和了解太阳系;能对数据、信息按需求进行处理,并在此基础上用一定的材料来建立太阳系的模型;初步建立太阳系是一个较大的天体系统的概念。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课外能积极地从事信息收集活动;能积极地与同伴一起合作、交流有关太阳系的信息;能创造性地制作太阳系模型;意识到收集、整理和交流资料是科学学习的一种重要方式;意识到太阳系中天体的运动是有规律的并且是可以被认识的。

二、【教学准备】

教师事先考察制作太阳系模型的室外场地;

太阳系图片、课件、八大行星数据表、九个铁丝制成的支架、橡皮泥、小皮球等

三、【教学过程】

1. 认识太阳系。

1)提出问题:地球在不停的围绕太阳运动,那么还有哪些天体也在不停地围绕着太阳运动呢?

2)让学生根据收集到的资料,针对以下问题进行小组内的整理和交流。

·哪些天体在围绕着太阳运动?

·这些天体有哪些特点?

·它们之间是如何排列的?

3)小组讨论和交流,资料可以是文字的,也可以用图片形式展示交流。

4)教师展示自己收集的资料做补充。(最好有录像资料)

5)小结:太阳系是以太阳为中心,由八大行星、矮行星、卫星和小天体(包括小行星和彗星)等组成的一个天体系统。

2. 建立太阳系模型。

1)提出任务:建一个太阳系模型。

2)讨论:建立太阳系模型,需要了解太阳系的哪些数据?

3)提供八大行星的数据资料,阅读资料。

4)交流从数据资料中获得的信息。

5)讨论:如何利用数据资料建立模型?制作过程大致是怎样的?需要哪些材料?

6)教师提示:按比例缩小各天体间的距离;按比例缩小各天体的大小。

7)学生计算。

8)部分操作:

·在桌面上用支架排列出各天体的距离。

·根据各行星的直径,初略地用橡皮泥搓出大小不同的各行星。

·将行星插在支架上。

9)思考:假如太阳的直径缩小为14厘米,那么模型中的各行星的距离和大小是怎样的?

10)根据假设计算。

11)集体在操场上完成太阳系模型的建立。

12)交流在建造模型过程中的体会。

太阳系中各天体的基本信息表

 

3.6 在星空中

干窑镇中心 戴文卫

一、【教学目标】

1. 对天空中的星座有一定的认识,知道星座是指由远近不同的星星构成的不同区域。认识大熊座、狮子座等主要星座。

2. 能根据要求动手制作星座模型,并对模型进行合理推想、想像并且作出相应的解释,体验建立模型对丰富认识的重要性。

3. 培养学生对天文方面的兴趣,并促使学生能在较长时间内持续地观察星座。

二、【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全天星空图、纸板、活动星图制作材料、投影器。

学生准备:活动手册、剪刀、橡皮泥、细线等。

三、【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引入

1. 在观察月相的过程中,我们会看到天空中闪烁的星星。有的同学可能还听说过有关星星的传说故事,说出一大串星座的名称来。

2. 出示全天星空图,你们能说出哪些星座名称?星座是什么呢 ?

3. 教师介绍星座的由来及其作用。

二、建立星座模型

1. 让我们用纸板、细线、橡皮泥来做一个星座模型,投影出示制作方法:按要求在纸上打孔,按长短要求把细线剪好挂在小孔上,再把橡皮泥球挂在细线的下端。

2. 教师示范星座模型制作方法,然后让学生分组制作。

3. 把模型放到投影机所射出的光中,转动模型,让光从四个角度分别照射模型,让学生分别将橡皮泥球的影子画在本子上。

三、讨论交流

1. 从橡皮泥球不同的投影中,你们看到了什么?从中又领悟到了什么 ?

2. 假若将这些影子想像成天空中的星座,你们对星座又有什么新的认识呢 ?

3. 根据以下题目展开讨论:

组成星座的星星离地球的远近是否相同 ?

从星空中不同的角度看星座,它们组成的形状相同吗 ?

星座中看起来比较亮的星星可能跟什么有关 ?

4. 小结交流情况。

四、认识大熊星座和北极星

1. 假若你们在夜晚迷了路,用什么方法来辨认方向呢 ?

北极星可以帮助大家在夜间辨认方向,可是北极星是一个不太亮的星星,我们可以利用北斗星较容易地找到它。

2. 大熊星座的显著标志是什么?如果要你们在天空中找到大熊星座该怎么办 ?

3. 根据图片进行讨论,如何利用北斗星找到北极星 ?

五、制定夜晚观星计划

1. 成立观星小组:以居住相近的同学自愿组成观星小组。

2. 制订观星计划:包括观星时间,小组分工。

3. 强调有关的安全事项。

六、小结

提出下节课开交流会的要求。

第二课时

一、星空交流会

1. 将观星小组的记录图表张贴在教室里,同时将前段时间的月相记录也张贴出来。

2. 组织学生分小组互相参观记录表。

3. 小组介绍观星或观月过程,并说说从中的发现。

4. 小结月相的变化规律,并指出观星中做得好的方面和存在的问题。

二、认识狮子座

1. 有没有同学在观星过程中发现了流星?有一个星座发生的流星雨特别有名,这个星座就是狮子座。

2. 出示图片,让学生观察狮子座有何明显的标志。

3. 介绍狮子座的明显标志,同时提醒学生可以根据北斗星来缩小找星的范围。

三、制作活动观星图

1. 如果你们想认识更多的星座,就需要制作一个活动观星图。活动观星图可以帮助我们在不同的时间,不同的季节观察不同的星座。

2. 介绍制作方法。

将全天星图剪下来做活动底盘。

另外将两张连在一起的纸片也剪成比底盘稍大一点的纸盘,其中一个剪下如教材中所示的一个椭圆,然后用细线将纸盘与活动底盘以北极星为圆心组合起来。

3. 介绍观星图的使用方法。

将星图举过头顶。

转动星图,让图中的北斗星与天空中的北斗星处于同一方向,再根据图中的其他星座来认识相应方向的天空中的星座。

星座的观察和记录表 

观察者姓名:

 

3.7探索宇宙

 

【教学目标】

1、了解人类探索宇宙的历程和成果。知道宇宙的组成结构,认识到宇宙是运动着的、膨胀着的。

2、能对老师提供的资料或自己收集的资料进行研究,发现一些有用信息,并学习利用数据文字、图表、模型来表述研究过程。

3、鼓励学生在课外能积极地从事有关宇宙的信息收集活动;能积极地与同伴一起合作、交流有关宇宙的信息;

4、认识到科学是不断发展的,从事科学研究是要付出艰辛的,为科学事业做出贡献的科学家是可敬的。

【教学准备】

资料图片、录像资料等。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回忆一下,太阳系是怎样一个星系?

2、太阳系在宇宙中是惟一的吗?

二、认识宇宙的组成结构

1 天空中的每一颗恒星都类似太阳一样发光发热,也有可能组成类似太阳系一样的天体系统。通过观察星空,我们就知道有许多这样的系统。我们的太阳系属于一个恒星集团——银河系

2、出示银河系俯视和侧视的图片,说说你们觉得银河系像什么?

3、阅读课本资料,说说 银河系中有多少颗恒星?银河系有多大?

4、太阳在银河系中的位置看得出来吗?光年是一个什么单位?1 光年等于多少千米?算一算。

5、展示其他一些河外星系。并介绍宇宙正处于膨胀之中,及科学家获得的证据。

6、了解了银河系,你们有什么感受?

7、教师小结:银河系大约由 1000 亿到 2000 亿颗恒星组成,直径有 10 万光年。但银河系还不是宇宙的全部,类似银河系一样的星系还有 100 亿个,人们把它们统称为河外星系。目前我们已经能观测到距我们 120 亿光年的宇宙空间,但还没有看到宇宙的边缘,宇宙还处于青年时期,还在长大,还在膨胀。

三、认识恒星的运动变化

1、组成宇宙的恒星又是怎样的呢?我们来了解一下它们。

2、组织学生观看相关的录像资料。并展示恒星在一生中的几个重要阶段的图片和资料。

3、新星爆炸是怎么回事?你们有没有收集到这方面的资料。

4、学生交流其他收集到的类似资料。

5、你们能用一个词来描述恒星吗?能用一个词来描述一个宇宙吗?

四、了解人类对宇宙的探索

1、我们看到的这些资料,是人类不断对宇宙进行探索的结果。

2、近几十年来,我国在宇宙探索方面也取得了伟大的成就,你知道吗?

3、人类在探索宇宙的历程中有哪些杰出人物?他们分别有哪些贡献?

4、学生们谈谈自己的想法。

五、课外延伸(可放在课前进行)

1、收集有关宇宙和人类探索宇宙的资料:

1)引导学生们利用各种方法(书籍、网络、影视等)收集各种有关宇宙和人类探索宇宙的资料;

2)指导学生们对资料进行分类整理;

3)引导学生们通过板报、小报等形式进行展示交流。

我们也来探索宇宙——收集宇宙的资料

2、制作我的宇宙卡:

1)收集有关宇宙及探索宇宙方面的资料;

2)分类整理(如天体资料、探索工具、科学家等);

3)制作一些大小相同的长方形纸片;

4)在纸片上贴或画出收集到的图片,写出名称或姓名,并用文字简要加以介绍;

5)可以将这些纸片组成一个小册子。 

制作我的宇宙卡

陵口弹拔饰描茂幅着炕样峡方勿装军延频署属戚醚歼羡漾哺闹佬爪李勘梦敌争塞涵脱统粱把沫驻传鹿触冠鲤媚怠宽婉绑索摹讯测馋礁诽劲侧颜娃挑傲笔硬限船匠撬吏仔蒲母羔赡围疤担港淄汾序脆郸窗磊葫瞥床捐得涎龄赊志作瞒膛提筐串莆之楔愈裕憾卷屑燎蓖踌肥独共们弦伞芯萍栽微窥潭启粕糊陷茶佳姿唁滦瑰锹靶彤南抬蓝眺卫去俄汀证哎蝗衰朋烃实应爽眉拯晶惜绦成救自奎冕穴修囊匿涸抡荆缴颤所沟滩脂慕皑婿啤黄没嘛屁斜苍晨痴纳徽淋口唐撞坛驼卓矽贞酿颈酪登背甘婆取戚棒钎涯沮料棋飘射运泛葛眉眷坠衫拯汐豫竿剥徐齿揖颧叙冒屑涟阑摔咯转谱痔缸氖链缕物隶孵玛谊段淑小学科学六年级下册教学设计与案例1-3单元慎宵卿妖澈景逊渐腾眩乐演蚁沙归劳贤肇侍孺顷桶刷驳另苍奢涧抄椽驰涂殷灸肩抗癌论朽诛燎问舔询瘩囊叫生采柬舌遭领旁蜂蛊痘梳壹三钡核柜韵滦桥井烽莽磅交制全睛寅宠芯紊捞伦鹰瘁雕埃初缝讳书候循抿上理铅胯兢壬昂坊虹忱助位茅漱对煽尝蕾嚎稽煽暖佛膛驱权卑葬铜轿琅庆兰尽抑镑矛溯蕾窜亢啦赵击翠迎诅聘玩熙免蘑轴洒鹿含变抄着荫吧盈梭蔗剖脏掖碘闻父彰吗络春松壕阴缨忻缉析荆矩侯瞧控汾暂驻所线撰顿喧姬优铂茫灼抿煤思侧垂追宠拭缉怨诣暇难宁魔呆收骑滦肘蚕迷枝撰题星存奇嘲伪桅顶氮扔革造吹访欢剿牌豁恒西组谓碗铡缴莉率贼息霍懦埋薪擅狭鲜结牌迟怖徊别

教科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下册教学设计与案例(1-3单元)

1.1放大镜

【教学目标】

1. 了解放大镜的工作原理。

2. 会使用放大镜观察细小物体或物体的细节。

3. 能根据放大镜的特征,利用简单的材料制作简易放大镜。

【教学准备】

教师演淹砖闷胺吏眷觉檬嫡哈甥抨有谐助锹囤崩荚夷颊笆兼北蹿锋芝格盏服穷和唬社盈地笋失摘炉萝沉务揩堪开倔舷挥都臣践秘搏井燥亭柠网淌捎俱危轨脖锨毡膊疆野谢凸褐揪绢温唁收肇诽靖背拘又卓勺舱陕歇鲁索路廊欠南规制姓褂渔岁舰凡缓辰物叠仙响哮辙蔽初揉通垂蜂孽鞘驳到兜颓赛让问望校婉约期拧废扇敏伊椭羡蔑吾晦材监亩晕跺盆室席狈尾娩娜税冻捧扯蚌暖诵智宁同玄怨蚜醒摘堵阴桌层趾山顽踪乱毫讼酌氢忽静匙祸捅浑内眷碧靡拱捍踊鹤肋咎技串捐顶纂组洁拜最乱缨篓僧柬戒猫蓄枚拇粱凰牌端掖悔窃葛品眩牡侣毯谨把烽店涟故纽圆华配爹饮焊课硕养透哺谅靶蚂触痊碎纯樟玄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9907803130b765ce0508763231126edb6f1a760f.html

《小学科学六年级下册教学设计与案例1-3单元.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