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灯亮了试教试用报告

发布时间:2019-02-24 21:09:45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三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电灯亮了》试教试用报告

一、教材分析

课是大象出版社三年级科学下册第五单元第二课,教材以“电路及电路控制”为主题,设计了《电灯亮了》这一主题探究活动。学生将经历一次高度开放的探究活动。他们将自选材料,自行试用各种连接方式,使小电珠亮起来,并设法控制小电珠的亮与灭。在动手动脑充分实践的基础上,再引导他们进行反思与总结,通过连接成败的对比,理解电路的组成和开关的作用,设计不同的连接方法使一个或两个小灯泡亮起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能力。

本课以学生的生活经验为切入点, 让学生从身边最熟悉的生活场景入手,借助已有的生活经验,从拆装手电筒并了解其亮起来的原因开始展开探究,主要是引导学生认识基本的电器原件及其作用,据此组装电路使小灯泡发光,探究如何组装简单的电路,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走进电的世界,探索有关电的奥秘。并为下一步学习串联和并联电路奠定基础,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

二、教学设计思路

三年级的学生能借助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对所观察的现象与问题进行假设性解释,但是学生的原有猜想是比较零散的,不系统的,因此对学生的猜想和假设能力的培养在三年级下册是重点培养目标。学生非常喜欢科学课,尤其是对亲手动手操作实验充满浓厚的兴趣,但是缺乏一定的规范性,需要在学习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科学学习的良好习惯和素质。让学生在探究的过程中培养探究兴趣,提高科学素养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根据三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对本课教学我设计以下思路:提出问题-------进行猜想--------设计方案---------实验探究-------分析实验结果------得出结论------拓展应用

1激趣导入提出问题,引发猜想

天长美丽的夜景图引入主题并提出问题,电灯为什么会亮,通过拆开并观察手电筒的构造,引发学生猜想:电灯发光的条件。

从观察生活当中常见的手电筒入手,直接将孩子们带进“电”的世界,激发学生探究新知的兴趣,在合作当中得出:常用电器的工作需要一个完整的回路。这个环节采用的是实验法和自学猜想法。

2、自主设计方案,实验探究     

教学应立足于促进孩子的发展,使他们成为学习的主人。对于简单电路,三年级大部分同学都能够自主探究发现其中的奥秘。所以教学中要体现高度的自主学习和探究学习。实验前先想一想有哪些连接方法,并预测一下各种连接方法的结果;在实验过程中自主设计电路连接方案认识电路和电流及开关;实验后再比较一下各种连接方法的相同和不同之处。同学们在实验当中会遇到很多问题,比如:导线没经过小电珠直接接到电池而出现短路;在一条回路上出现了两个小电珠后,怎样连接,两个小电珠会和一条回路上连接一个小电珠的亮度一样等等。当孩子们发现这些问题的时候,老师要给予表扬,鼓励他们继续研究下去。(对于探究没成功的同学,要给他们再次尝试的机会。)这个环节采用的是:实验法

3分析实验结果,得出结论

这个环节培养孩子的总结、分析能力。

学生通过分析实验现象,交流实验结论,比较各种连接方法,总结出:

1)、让小电珠发光的条件是有一个完整的封闭的回路(电路)

2)、当小电珠、电线和电池连成一圈时,就组成了电路,电就可以在电路里流动了,当电路被切断时,电就无法流通了,这就是开关的工作原理(控制小电珠的亮与灭)。

4拓展应用   

引导学生自主探究连接两个小灯泡的方法,课后尝试制作红绿灯,巩固应用实验结论并为下一步学习串联和并联电路奠定基础,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

3、教学实录

(一)情境导入

(师生问好)

师:很高兴能跟三1)的同学一起学习科学知识,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一份见面礼,你想不想知道是什么?现在让我们一起来欣赏一组美丽的图片。(伴随着音乐,欣赏一组美丽的天长红草湖湿地公园夜景图片)

这组图片我们欣赏完了,给你的感受是什么呢?

生:图片非常美丽!

师:那你觉得是什么让这些图片如此美丽?

生:是灯光。

师:对啊,是灯光给我们的夜晚增添了无限的美丽!

师:你觉得是谁发出来的这些美丽的光?

生:灯泡。

师:(出示一个小灯泡)这是什么?

生:小灯泡。

师:如果只有这个灯泡,它会亮吗?

生:不会。

师:为什么?

生:没有电。

生:小灯泡没有连上电。

师:噢,没有电,所以不亮。要使小灯泡亮起来,还需要什么材料?

(二)探究过程

活动一:拆装手电筒

师:仔细想一想,这种小灯泡常用在哪里?

生:手电筒。

师:对呀!今天老师带来了这个非常便捷的照明工具,手电筒上的小灯泡是怎样亮起来的?

生:把开关推上去灯泡就亮了。

师:为什么?手电筒里有什么秘密呢?猜猜看。

生:里面可能有电。

生:里面可能有线。

师:从表面上能看出来吗?

生:看不出来。

师:那该怎么办呢?

生:拆开看。

师:那好,我们就拆开看一看。

拆开之前,老师提四点建议:

第一,要注意安全;

第二,要注意按顺序摆放拆下来的器件;

第三,观察完之后,再按顺序组装好;

第四,仔细观察,看哪个小组发现的秘密最多,并把你的发现写在 “发现”记录单上。

师:发现了什么?哪个小组先汇报?

生:我们组发现手电筒内有三节电池,这三节电池都是正极和另一节的负极相接,看上去,像是一节大电池。

生:我们组的手电筒内有两节电池,安装的方法和他们的一样。

生:手电筒中电池的正极是和小灯泡底部的小圆点相连接的,负极和底部的弹簧片相接的。

生:手电筒的开关只要往上推,就和里面的小铁片连接起来了,小灯泡就亮了

生:老师我发现了电池的负极的电通过手电筒的后盖进入灯丝,正极的电通过灯泡的小圆点进入灯丝,这样正好形成一个回路。但是在开关的上方,有一段断开的铁片,只有当开关推上去,和铁片接起来的时候,灯泡才亮。

生:我们发现,只要电池中的电不断开,灯泡就亮。

师:你们认为,要让手电筒上的灯泡亮,关键要用哪些材料?

生:必须有电池、开关。

生:还必须有连接用的电线。

师:也就是说,只要有电池、灯泡、开关、电线,将它们连接起来之后,小灯泡就能亮?

活动二:电灯亮起来

师:那好,为了方便,老师给大家介绍一组辅助材料。

(出示电池夹、小灯座开关)你们知道它们是干什么用的吗?

这是电池夹,是用来放电池的;这是小灯座,安放小灯泡的;这是开关,是用来控制灯泡的亮、灭的。明白了吗?

生:明白。

师:请同学们利用你们桌上的这些材料,想办法让小灯泡亮起来,并把你们 的连接图画在第一页纸上。看哪个小组的小灯泡最先亮起来。

师:连接好了吗?发现了什么?

生:灯泡亮了。

师:请把你们亮着的小灯泡举起来给大家看一看。(学生举起连接好的电

师:棒极了!不但将灯泡连亮了,而且还画出了连接图。哪个小组先说说你们组是怎样连接的? (学生将画的图放在实物投影仪上或帖在黑板上进行展示并讲解。)

师:大家真了不起!通过以上的活动,你们发现了什么?

生:只要将开关、电池、小灯泡用导线依次连接起来,灯泡就会亮。

生:我补充一句,在开关、电池、小灯泡、导线都不坏的条件下,灯泡才 能亮。因为我们组在第一次连接的时候,灯泡不亮,换了一根导线它就亮了, 所以我们认为第一次用的导线可能是坏的。

生:连接不好也不亮。我们组的开关要用手使劲按住才行。

师:如果连接不好,也就是说谁的路被断开了?

师:对呀,路不通了,电就不能用,灯泡就不亮。还有什么发现?

生:用两节电池的时候比用一节电池的时候灯泡亮。

生:老师,我觉得电如果太足了,就会把灯泡烧了。我以前就做过这样的 实验。

师:看来,材料要完好,电路畅通,灯泡就亮。灯泡亮了,我们就说这是一 个完整的电路。

师:你认为完整的电路是由哪几部分组成的?哪个小组同学先说一说。

生:一个完整的电路是由开关、电池、小灯泡、导线四部分组成的。

生:我认为一个完整的电路包括开关、电池、小灯泡、导线四部分。

师:在电路中,电池、开关、导线、小灯泡的作用分别是什么?

生:电池供电,开关控制灯泡的亮、灭,导线是电的通道,灯泡能发光。

师:电池供电,我们也可以把它叫做电源,小灯泡通上电之后才发光,我们 也叫它用电器。所以,一个完整的电路是由电源、导线、开关、用电器四部分 组成。

师:你们认为灯泡亮的秘密究竟是什么呢?

生:组成电路的各个元件是好的,电路是畅通的,有电,灯泡就能发光。

(三)巩固提升

师:刚才我们是让几个小灯泡发光的?

生:一个。

师:如果再给你一个灯泡,你能让两个灯泡同时发光吗?

师:那好,你们试一试。看看有几种方法,并把你们的方法画在第二页纸上。(学生分小组进行连接,教师巡视指导)

师:哪个小组连接好了,上台介绍一下?

生:我们组将两个灯泡依次连接起来,灯泡亮了。

生:我们组也是这样的。

师:请同学们课下继续进行练习,比一比哪个小组连接的方法多。

(四)课后作业

师:这节课,我们不但把一个小灯泡连接亮了,有的小组还把两个小灯泡连接亮了。同学们有没有仔细观察过,马路上的红绿灯交替发光,他们又是怎样连接的呢?请同学们课下在家长的帮助下仔细观察、研究。

今天的课就上到这里。谢谢同学们。

生:谢谢老师,老师再见!

四、教学效果分析

教学《灯泡亮了》我是以手电筒的拆装和猜想激发学生的兴趣,问什么手电筒能够亮。然后让学生拆开手电筒进行观察研究。学生非常感兴趣的拆开手电筒,并且了解其内部每个部分。在学生进行拆的时候,我指导学生进行认识,思考为什么手电筒能亮和灭。学生虽然感兴趣,但是然学生通过观察手电筒的结构去理解其中的电路还是对于学生来说有点的困难。因此学生在拆和思考的时候,面临的较大的困难。因为这里的导线是手电筒的外壳,而对于外壳学生很难理解其为手电筒的导线的一部分。现在想来我认为在指导学生认识的时候必须在这里给以学生进行提示和启发,这样能够减少学生的思考难度。如果在上课时候,我想如果将手电筒的导入的部分改变为较为较为简单的其它电器,让学生拆开观察,那样有可能学生更好的理解。现在的问题是难以找一个较为合适的替代的电器。

在第二次试教的时候,我改变的策略将直接的探究手电筒的结构变为学生首先猜想,手电筒亮了需要哪些部件。这样通过学生的猜想,学生基本上猜出它的基本部件。下面接着引导学生实验验证猜想,要求学生将这些部件连接在一起,看看灯泡是否能够亮了。这样学生通过自己的组装,就能够认识基本的电路元件和电路。然后再反过来验证猜想,拆开手电筒研究其电路。学生通过这样学习取得较为理想的效果。

在学生尝试连接电路的时候,学生对于电路的动手操作还是比较的陌生。因此我在学生动手之前,教授学生怎样进行用导线连接灯座,开关等各个部件。在观察学生进行连接的过程中,学生犯了各个各样的错误。比如,没有将电池连在电路中,还有就没有连接成回路。在学生犯了这些错误的之后,提示学生这样为什么不能亮呢?学生通过思考改进电路。当一个小组最先将灯泡点亮的时候,其它的组同学非常的羡慕,都跑去看。这样通过学生的相互学习,其它的小组很快的将灯泡点亮。这样上课的效果基本达到。但是上课时间比较的长。因为在学生在不断的犯错误,然后订正错误,最终将灯泡点亮获得成功。虽然学生的用的时间很长,但是我想学生们这是实打实的进行了一场实验的探究,并且了解了基本的电路。在教学的过程中,我想一定不要为了完成教学任务去,而要在教学的过程中,随时根据学生的反应予以及时的调整,这个时候我想一定要根据学生的认知过程的特点随机应变,这样学生能够更好的去理解和学习。

最后我引导学生自主探究更具有挑战性的连接两个小灯泡的方法,课后尝试制作红绿灯,巩固应用实验结论并为下一步学习串联和并联电路奠定基础,培养学生继续科学探究的热情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96c028bc2dc58bd63186bceb19e8b8f67d1cef73.html

《电灯亮了试教试用报告.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