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沉郁顿挫”本义探原(一)

发布时间:2019-01-24 00:43:06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杜甫沉郁顿挫本义探原()



杜甫在其所作《进〈雕赋〉表》中曾云:

倘使执先祖之故事,拔泥涂之久辱,则臣之述作,虽不能鼓吹六经,先鸣数子,至于沉郁顿挫,随时敏捷,扬雄、枚皋之徒,庶可企及也。

后世论者据此便普遍以沉郁顿挫来概括杜甫的基本创作风格,但对这一概念具体内涵的阐释,却众说纷纭,十分混乱。我们举几种近年出版具有一定权威性的文学史著作为例:

1.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乔象钟、陈铁民主编的《中国文学通史系列·唐代文学史》(人民文学出版社1995年版)认为:

杜诗沉郁顿挫的风格,是集中概括了他诗歌的主要特征的。具体地说,它至少包含以下几层涵义:一、它表现了杜诗思想内容的博大深厚,生活体验的丰富真切,感情的饱满有力;二、它经过较长时间的积累、酝酿、消化、触发的过程;三、它以深厚完整的意境、锤炼精确的语言、铿锵浏亮的音调、顿挫变化的节奏表现出来。(上卷第515页)

章培恒、骆玉明主编的《中国文学史》(复旦大学出版社1997年版)认为:

杜甫诗歌的风格多种多样,最具有特征性的,也是杜甫自己提出并为历来评论家所公认的,是沉郁顿挫。所谓沉郁主要表现为意境开阔壮大,感情深沉苍凉;所谓顿挫,主要表现为语言和韵律屈折有力,而不是平滑流利或任情奔放。(中册第119页)

袁行霈、罗宗强主编的《中国文学史》(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年版)则云:

杜诗的主要风格是沉郁顿挫,沉郁顿挫风格的感情基调是悲慨。……沉郁,是感情的悲慨壮大深厚;顿挫,是感情表达的波浪起伏、反复低回。(第二卷第290页)

上引诸种关于沉郁顿挫内涵的阐释固然有部分相通之处,但其差异之大亦是非常明显不待详说的。之所以出现这种情况,在于沉郁顿挫两个概念均具有复杂的多义性,论者们各自所取义项不同,又都根据自己对杜诗风格的认识作了颇为随意的引申。在探讨过程中往往游离于杜甫《进〈雕赋〉表》及《雕赋》之外,而且对沉郁顿挫的复义把握并不全面,结论自然也难以准确。本文拟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进一步深探本原,彻底解决这一问题。



在杜甫之前,沉郁顿挫是分别独立使用的概念,未曾组合在一起。关于沉郁,论者们经常提到的例句有:

一、申旦以舒中情兮,志沉菀(同郁)而莫违(《楚辞·九章·思美人》)。

二、伊我思之沉郁,怆感物而增悲(陆机《思归赋》)。

三、非子云澹雅之才,沉郁之思,不能经年锐积,以成此书(刘歆《与扬雄书从取方言》)。

四、方今皇帝,资生知之上才,体沉郁之幽思,文丽日月,赏究天人(钟嵘《诗品序》)。

一、二两例中的沉郁含有沉闷抑郁之意,许多论者引申为悲慨,与杜甫的忧国忧民感情联系起来;三、四两例中的沉郁则是深沉、深刻或深沉之思的意思。古人运用沉郁一词,不外以上两种基本意蕴。在杜甫《进〈雕赋〉表》中,明确地以沉郁与扬雄相对应,显然典出例三,所取义项无疑是后者。王运熙、杨明先生对此作出了正确的判断(《隋唐五代文学批评史》第291—292页,上海古籍出版社1994版);安旗先生虽未能指出沉郁一词的出典,但他联系《汉书·扬雄传》默而好深湛之思,指出杜甫自比于扬雄主要在一个(《沉郁顿挫试解》,《杜甫研究论文集》第三辑,第153页,中华书局1962年版),也可谓殊途同归,抓住了问题的关键。但他们进一步将沉郁具体阐释为学力的深厚(《隋唐五代文学批评史》第292页)或构思深沉,不仅指思想观点,题材内容,也指遣词造语,结构篇章(《杜甫研究论文集》第三辑,第154页),却未免有主观臆测之嫌。笔者以为,杜甫把沉郁顿挫组合在一起使用决非偶然,要具体阐释沉郁之义必须首先弄清顿挫的意蕴。顿挫的基本意蕴本很单纯,《文选》陆机《文赋》箴顿挫而清壮张铣注:“顿挫,犹抑折也。抑折,亦即曲折之意。但因应用语境的不同,却又可派生出一系列的引申义,已被论者们论及的有:一、指作品的语言声调及情感的抑扬起伏,例如《后汉书·郑孔荀传赞》:“北海天逸,音情顿挫。二、指谈话中感情起伏跌宕。例如钟嵘《诗品上·齐吏部谢朓》:“朓极与余论诗,感激顿挫过其文。三、形容舞姿的疾徐变化,例如杜甫《观公孙大娘弟子舞剑器行》诗序:“观公孙氏舞剑器浑脱,浏漓顿挫,独出冠时。一般论者多从第一义项出发来阐释杜甫顿挫之义,或强调,或强调,或二者兼而及之。有的论者在第一义项的基础上又作进一步生发,认为“‘顿挫大抵是表示自己的诗文深于章法,也就是说文字技巧很熟练的意思(《杜甫研究论文集》第三辑,第153页),这些说法表面看来似乎均符合顿挫的基本意蕴,但论者们都忽略了关键的一点:“顿挫沉郁同样都是杜甫自比于扬雄之辞,它与扬雄又是如何联系在一起的呢?

前文列举的陆机《文赋》箴顿挫而清壮之句,王运熙、杨明先生曾以之作为顿挫用于文学,指作品语言声调的停顿转折(《隋唐五代文学批评史》第293页)的例句,应该说误解了原意。《文选》李善注在此句下注云箴以讥刺得失,故顿挫清壮,意思是说:箴这种文体是用来讽谕批评统治者举措的得失的。所以既要曲折委婉,又要鲜明有力。可知顿挫在此指的是讽谕的曲折委婉,这是一向为人们所忽略的又一引申义。

有时顿挫更成了巧妙讽喻的代词,例如:《弘明集》卷六道恒法师《释驳论》:“且众生缘有浓薄,才有利钝,解有难易,行有浅深,是以启诲之道不一,悟发之由不同,抑扬顿挫务使从善,斯乃权谋之警策,妙济之津梁,殊非诱迫之谓也。(《大正新修大藏经》第2102页)这里的顿挫抑扬互文,意义接近美刺,显然就是指佛家或警告或善诱世人,使之觉悟的种种讽喻手段。

扬雄所作的箴颇负盛名,在当时就被视为楷模。《太平御览》卷五八八《文部·箴》引崔瑗《叙箴》云:“昔扬子云读《春秋传·虞人箴》而善之,于是作为《九州(箴)》及《二十五管箴》,规匡救言君德之所宜,斯乃体国之宗也。扬雄还明确地提出:“赋者,将以讽之。(《汉书·扬雄传》)所作的赋篇也大多明显地寓有讽谕。我们认为杜甫笔下的顿挫所取义项即曲折见讽,也只有如此理解,才能与扬雄紧密地联系起来。

弄清了顿挫的确切含义,也就不难理解杜甫所谓沉郁其实是指作品讽喻寓意的深刻,而与学力遣词造语,结构篇章等并无关涉。他将沉郁顿挫组合在一起,并非称许自己的文学技巧,而是强调自己的作品具有足与扬雄作品相比的深刻的讽谕意义,有益于国家政教。《进〈雕赋〉表》接近结

尾时说:“臣以为雕者,鸷鸟之殊特,博击而不可当,岂但壮观于旌门,发狂于原隰。引以为类,是大臣正色立朝之义也。正可作为我们上述分析的参证。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96a3cda9cf2f0066f5335a8102d276a201296042.html

《杜甫“沉郁顿挫”本义探原(一).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