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上册语文课文讲解

发布时间:2016-03-15 13:29:42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龙文教育一对一个性化辅导教案

学生

杨雨霖

学校

黄冈中学

年级

八年级

次数

7

科目

语文

教师

高老师

日期

2015/11/28

时段

8:30-10

课题

八年级上册语文课文讲解

教学重点

三峡》《湖心亭看雪重点难点探究

教学难点

说明文考题考点

教学目标

复习目标

1、 掌握重点的字词、成语、文学常识

2、理清五篇课文的思想内容及其写作思路。

3、掌握写作手法及其作用

、教学衔接:

通过交流,了解学生知识掌握情况,让学生大体梳理自己的知识结构。

二、内容讲解:

复习本单元的重难点

1、 文言文的实词和虚词句子翻译

2、 文章的主要内容和中心思想

3、 写作手法

三、课堂总结与反思

带领学生对本次课授课内容进行回顾、总结

4、作业布置:

管理人员签字: 日期: 年 月 日

作业布置

1、学生上次作业评价: ○ 好 ○ 较好 ○ 一般 ○ 差

备注:

2、本次课后作业:

课堂小结

家长留言

家长签字: 日期: 年 月 日

八年级上册语文课文讲解

杨雨霖 八年级 语文 高老师 时间:2015.11.28 8:30-107次课

一、课内重点复习

【知识点】引用作用分析法

解题方法:引用的作用要从结构上和内容上两方面作答。

内容上首先要辨别类型,其次要点明手法(对比、衬托等),第三要明确作用(主要作用是证明观点、表达情感、营造气氛)。

具体说来引用的类型及其作用有:

1、 引用名人名言或警句,增强说服力,使读者信服

2、 引用古诗词或诗句,使文章充满诗情画意,让文章富有文化底蕴或突出主题

3、 引用神话传说、民间故事,丰富文章的内容和内涵,引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4、 引用相关人士的生平事迹,让文章富有真实感,引发读者的兴趣

5、 引用哲理故事,增强哲理性,更耐人寻味。

从结构上说往往起到总领下文、总结上文、过渡等作用。

三峡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巘 写作:山献)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重点·难点】

1、 第一段作者主要采用何种写法来写“山”?突出了“山”的什么特点?

2、 第二段写了什么内容?运用了什么写法?

3、 翻译“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并说说这句话运用了什么手法,有什么作用?

4、 第三段中“素湍”、“绿潭”是从什么角度对三峡景物进行描写的?

5、 翻译“清荣峻茂,良多趣味。”并说说这句话有什么作用?

6、 第四段中描写林寒涧肃、猿鸣凄凉的景象,有什么作用?

7、 引用渔歌在文章中有什么作用?

【课堂练习】

三峡 郦道元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①略无②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③亭午④夜分不见⑤曦月。

至于夏水⑥襄陵,⑦沿⑧溯阻绝。⑨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⑩奔御风不以⑾疾也。

春冬之时,则⑿素湍绿潭,⒀回清倒影。⒁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⒂飞漱其间。清荣峻茂,⒃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⒄肃,常有高猿长啸,⒅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⒆沾裳!”

1、解释加点字

①略无: ②“阙” ③亭午:

④夜分: ⑤曦: ⑥襄:

⑦沿: ⑧溯: ⑨或:

⑩奔: ⑾疾: ⑿素湍:

⒀回清: ⒁绝巘: ⒂飞漱:

⒃良: ⒄肃: ⒅属引:

⒆沾: (20)沿溯阻绝。

(21)绝巘多生怪柏。 (22)哀转久绝。

2、翻译。

①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②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③悬泉瀑布,飞漱其间。

④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3、一段概述了三峡的全貌。“七百里”三字点明( )“两岸连山”二句写( )“重岩叠嶂”二句写( ),“自非亭午夜分”二句写 ( ),突出了整个三峡的雄伟气象。

4、 作者从( )突出三峡夏季景色,先写了江流的浩渺险恶,然后写( )

5、 第四段写秋景,运用了( )结合的写法,其中正面描写的一句是( ),侧面描绘渲染了秋景的肃杀气氛,也融入了作者的( )。

6、 本文作者从哪些方面描绘三峡雄伟秀丽的风光?抓住了三峡的什么特点?

7、文中写江水清澈的句子

8文中有“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一句可以使我们联想李白的哪一句诗?

9、请概括出2、3两段的景色特点。



10、三峡适合修水利发电站。请从文中找出两个理由,先用自己的语言概括并写出文中印证理由的原句。

11、出自本文的成语:

二、课内重点复习

【知识点】 白描作用分析法

在文学创作上,“白描”是一种常用的表现手法,是指用最简练的笔墨,不加烘托,描绘出鲜明生动的形象。

白描手法用于写景,描摹景物的特征,反映作者的感情;白描手法用于叙事,使人感到层次明晰,言简意真;白描用于刻画人物,三言两语就能揭示人物的外貌、神态,使读者如见其人。

本文中运用了白描的手法写出了人与自然的和谐意境。

原文

湖心亭看雪 张岱

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是日,更定,余挐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余强饮三大白而别。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文章译文

崇祯五年十二月,我住在西湖。大雪接连下了好几天,湖中行人,飞鸟的各种声音都消失了。

这一天晚上八点左右,我撑着一叶扁舟,穿着细毛皮衣,带着火炉,独自前往湖心亭观赏雪景。湖上冰花一片弥漫,天和云和山和水,浑然一体,白茫茫一片。湖上能(清晰)见到的倒影,只有西湖长堤在雪中隐隐露出的一道痕迹,湖心亭的轮廓,和我的一叶小舟,船上米粒般的两三个人罢了。

我到了湖心亭上,有两个人铺着毡相对而坐,一个童子正把酒炉里的酒烧得滚沸。那两个人看见我,非常高兴地说:“在湖中怎么还能碰上(您)这样(有闲情雅致)的人?”(他们)邀请我一同喝酒。我尽力喝了三大杯后告辞。(我)问他们的姓氏,原来是金陵人,在此地客居。

等到下船的时候,船夫喃喃自语地说:“不要说相公您痴情(于山水),还有像您一样(甚至比您更)痴情(于山水)的人呢!”

文章主题

通过写湖心亭赏雪遇到知己的事,表现了作者孤独寂寞的心境和淡淡的愁绪。突出了作者遗世独立、卓然不群的高雅情趣。表达了作者遇到知己的喜悦与分别时的惋惜,体现出作者的故国之思,同时也反映了作者不与世俗同流合污、不随波逐流的品质以及远离世俗,孤芳自赏的情怀,同时也寄托人生渺茫的慨叹。

【重点·难点】

1、 标题有什么作用?

2、 第一段中“绝”字在此处有什么样的表达效果?“独”字有什么作用?

3、 第一段中作者写景运用了什么手法?有什么作用?

4、 理解第二段中的“拉”和“强”字的表达作用。

5、 文中引用舟子的话有何用意?

【课堂练习】

一、基础知识

1.给下列字词注音。

( )定 ( )衣 崇( )

( ) 砀沆( )( ) 与余舟一( )

( )对坐 ( )饮

2.解释下列加粗字的含义。



①更

②湖中人鸟声俱

③余一小船

④拥衣炉火

往湖心亭看雪

⑥雾凇沆砀

得更有此人

⑧余强饮三大而别

下船

3.填空。

本文选自《 》,作者 ,号 , 明末清初 山阴人,明亡后不仕。

4.用文中词语填空。

(1)看雪的时间:

(2)看雪的地点:

(3)看雪的人物:

(4)看雪的氛围:

(5)看雪的方式:

(6)看到的雪景:

二、阅读

5.作者写作此文时,清朝已建立二三十年,但作者仍采用明朝的年号,你能说出其中有何深意吗?

6.“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一句写出了什么意境?此句在全文结构上有何作用?

.

7“独往湖心亭看雪”一句中“独”字有什么表达作用?

8“天与云与山与水”连用三个“与”字写出了什么景象?

9.“强饮三大白而别”“拉余同饮”两句中“强”和“拉”二字表现出人物什么感情?

10.文中引用舟子的话有何用意?

11.“痴”与课文第一段哪句话相呼应?写出作者什么心情?

12.作者写雪景,为什么要着力去写堤、亭、舟、人?

13.结合全文来看,本文在表达方式上有什么特点?

14.写赏雪,却写到亭上金陵人饮酒的场面,多余吗?为什么?

、拓展延伸,归纳方法

心灵折旧费

①20元钱,大哥受益一生。

②这是五年前的事儿了。那时,大哥刚刚下岗,在县城的一个十字路口,租了一间铁皮小屋,卖些烟酒之类的东西。

③一天,夕阳沉沉地挂在天边。一位中年汉子走到大哥的铁皮屋前,汉子放下手中沉甸甸的编织袋,从口袋里摸索出五毛钱,买了一包低档的香烟。汉子抽出一根烟,点上,然后和大哥寒暄起来。从谈话中,大哥了解到,汉子就是我们县的人,刚刚从外地打工回来。汉子说,他的家距离县城还有二十几里的土路,他很犹豫地提出,能不能从大哥那里借一辆自行车,因为他已经坐了一晚上和一白天的车了。大哥看看夜幕已经降临,又打量着眼前这位陌生的民工,最后还是把他那辆“除了铃不响,剩下哪儿都响”的“东方红”牌自行车推了出来。当时的大哥,确实多了一个心眼,他本来刚买了一辆新自行车,但是大哥可不敢轻易地相信别人。汉子十分感动,说最晚明天上午就把车还回来。也许是由于匆忙,汉子并没有来得及留下他的姓名以及村名,就匆匆地骑车走了。当我的嫂子听说大哥把自行车借给一位陌生人的时候,和大哥大闹了一场。嫂子说我大哥是榆木疙瘩不开窍,这回肯定被人骗了,不信等着瞧。

④第二天上午,大哥焦急地等候在铁皮屋前,他多么希望那位汉子早点出现呀。然而,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了,大街上人来人往,就是没有那位汉子的身影。嫂子在一旁不断地敲敲打打、冷嘲热讽,大哥由沉默变得烦躁,又由烦躁变得愤怒。

⑤到了中午,太阳放着刺眼的光芒。汉子仍然没有来,大哥终于绝望了,任凭嫂子把他骂得狗血喷头。大概是在中午12点半的时候,那位汉子骑着车子忽然出现在大哥面前。汉子擦了一把脸上的汗水,连声说着:“对不起,对不起,来晚了。”大哥先是惊喜,但随之而来的是一股无名之火从心底升起。大哥厉声说:“对不起个屁!你耽误了我大事!”汉子很尴尬地站在一旁,手足无措。

⑥忽然,大哥灵机一动说:“这样吧,我不能把自行车白借给你,你得掏个钱,就算是车子的‘折旧费’吧。”大哥很为自己的聪明得意了一番。他知道,自己的这一招肯定会赢得老婆的赞许。果然,一直在旁边站立的我的嫂子,脸上顿时露出了欣慰的笑容。但是,那位汉子显然被这突如其来的变化搞懵了,他嗫嚅着说:“行……你说……多少钱?”大哥说:“你拿20块钱吧。”汉子没有说话,从口袋里掏出两张十元的纸币,递给大哥。然后,汉子又说了一声:“谢谢你了,俺走了。”说完,汉子头也不回地融入人群之中。

⑦看着汉子已经走远,大哥才转过身,把那20元钱狠狠地甩给嫂子。然后,大哥准备把车子往里推一下。忽然,大哥愣住了!因为他看到了一个崭新的车铃,用手一拨,发出一阵脆响。大哥再仔细一看,车子确实是自己的“东方红”,但是变化的不仅仅是车铃,还有两只崭新的脚蹬子、刚刚上了油的链条以及擦拭一新的车瓦。

⑧大哥一下子明白了。他一把抢过嫂子手中的20元钱,赶紧跑上街头。但是,那个汉子的身影已经无从寻觅。阳光刺痛了他的眼……

⑨如今,大哥自己开办了一家企业,企业红红火火。大哥多次对我说,那20元钱,是他一生的心灵折旧费。

1.(3分)用简明的语言按故事情节填空。

大哥借车给汉子—( )—( )—( )—大哥想要还钱

2.(2分)文中说“大哥很为自己的聪明得意了一番”,大哥为什么“得意”?

3.(4分)请你说说⑦⑧两段中加点的“甩”和“抢”好在哪里。

4.(2分)文中第⑤段“太阳放着刺眼的光芒”这句话有什么作用?

5.(3分)你是如何理解文题“心灵折旧费”的?

四、课后作业

一、基础知识(前9题,每题3,第10题17分,共44分)

1.下列加线字读音有误的一项是( )

A.沿(shuó) 道元(lì) 僦(lìn)

B.绝(yǎn) 亦未(qǐn) 雷(tíng)

C.肃(jiàn) 夕日欲(tuí) 一(gě)

D.素(tuān) 藻(xìng) 罗(qǐ)

2.下列句中不含错别字的一项是( )

A.大声如雷霆,震憾激射,吞天沃日。

B.莫说相公痴,更有痴是相公者。

C.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粼竞跃。

D.仅有“敌船”为火所焚,随波而逝。

3.下列加线字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 (绝:断绝)

B.素湍绿潭,清倒影 (回:回旋)

C.未复有能其奇者(与:欣赏)

D.自既望以至十八日为最盛 (既望:农历十六)

4.下列加线字的意义与现代汉语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倏而黄烟四起,人物不相睹。

B.怀民亦未寝,相与于中庭。

C.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俱备。

D.乘骑弄旗标枪舞刀于水面者。

5.下列句中加线的“为”字表被动的一句是( )

A.盖筒桃核修狭者之。 B.仅有敌船火所焚。

C.念无与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D.自既望以至十八日盛。

6.下列句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 )

A.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B.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

C.饮食百物皆倍穹时。 D.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

7.下列句子朗读节奏停顿正确的一项是( )

A.自康乐/公/以来/,未复能/与其/奇者

B.方其远/出/海门,仅如/银线

C.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D.余/挐一/小船,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

8.对下面这首北朝民歌赏析欠妥的一项是( )

敕勒歌

敕勒川,阴山下。天似穹庐,笼盖四野。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

A.这首北朝民歌,歌颂了北国草原壮丽富饶的风光,抒写了敕勒人热爱家乡,热爱生活的豪情。

B.“穹庐”是游牧民族的活动居室,用穹庐比喻草原天空,具有浓厚的民族和地方色彩。

C.民歌写川、山、天、四野、牛羊,由上而下,再到四野,又由近而远,有层次,有立体感。

D.一个“风”字令人欣赏,清风吹过,草浪起伏,牛羊闪现,多彩多姿,整个草原充满勃勃生机。

9.下列相关的文学常识连线有误的一项是( )

A.《三峡》——《水经注》——郦道元——北朝魏

B.《答谢中书书》——《陶庵梦忆》——张岱——明末清初

c.《观潮》——《武林旧事》——周密——宋代

D.《使至塞上》——五言律诗——王维——唐代

10.默写。

①《归园田居》中具体描写劳动情景的诗句是:

②《登岳阳楼》中化用杜甫的“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的诗句是:

③《渡荆门送别》中描写江上景色的诗句是:

④《使至塞上》描写边塞奇异风光的诗句是:

⑤征蓬出汉塞,

,江入大荒流。

⑦《归园田居》中写道“但使愿无违”这个“愿”字所表达的情感可以用他《饮酒》里的一句诗来说,这句诗是

⑧高峰入云, 。两岸石壁,

,四时俱备。 ,猿鸟乱鸣;夕日欲颓,

二、阅读理解(56分)

(一)(39分) ①到于夏水陵,沿sù( )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御风不以也。

②春冬之时,则素绿潭,回清倒影。绝yǎn( )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shù( )其间,清荣jùn( )茂,多趣味。

③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zhǔ( )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日:“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zhān( )裳。”

11.根据拼音,在文中的括号内写出相应的汉字。(6分)

12.解释文中加线的词语。(12分)

①襄: ②虽: ③奔: 疾: ⑤湍: ⑥良:

13.第①与第②都是写江水特点的,试比较这两段所写之水的特点有何不同? (4分)

14.第③段所写之景有何特点?给人以怎样的感受?(4分)

特点:

感受:

15.选文共写了三峡的哪些景物?其特点怎样(用文中一个词作答)?(4分)

所写景物有:

其特点:

16.选文是按照什么顺序来写的?(2分)

17.试用一句话概括选文的内容。(3分)

18.翻译下面两句话。(4分)

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

(二)(17分)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19.解释下面加线的词。(8分)

无与为乐者 怀民亦未 相与步于中庭 少闲人

20.翻译文中加横线的句子。(2分)

21.这段文字叙事、描景、抒情集为一体: (事),这是事之雅者; (景),这是景之美者; (情),这是情之深者。(3分)

22.文中“闲人”指谁,该如何理解?(2分)

23.整段选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2分)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96839dc7ff00bed5b8f31d33.html

《八年级上册语文课文讲解.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