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谣言参考答案

发布时间:2014-12-22 14:22:47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第一题

一、根据“给定资料1-4”,概述“网络谣言”的主要形式及其危害性。(20分)

要求:内容准确,简明,有条理,不超过400字。

【答题思路方法】

本题是一道概括题。概括对象有两方面:“网络谣言”的形式和危害性,所以答案布局上,首先要分为两大层,每层之下再分条分点作答;最后材料内容大多以案例形式呈现,则我们需要从表象案例抽象出其形式,分门别类组织答案。另外,“内容准确”提示考生作答需切中要点,避免不着边际,且资料里与题目相关的规范言语要优先使用;“简明”要求内容上要有一定的概括性,避免啰嗦;“有条理”则提示考生尽量分层分条分点作答,以利于阅卷人快速定位答案关键词。

【答题过程演示】

1、定位材料

题目明确要求“根据给定资料1-4”,因此只需阅读资料1-4,寻找答案即可。

2、提取材料要点

(1)资料1为有关“网络谣言”的政策文件内容,与题目无关,跳过资料1,进入资料2阅读。

(2)资料2第1段:......7.23动车事故发生后,故意编造、散布中国政府花2亿元天价赔偿外籍旅客的谣言,2个小时就被转发1.2万次,挑动民众对政府的不满情绪;(概括推理出:谣言形式——攻击政府的谣言;危害性——“挑动民众对政府不满”,加重政府与民众对立情绪。)

(3)资料2第1段:编造雷锋生活奢侈情节,污称这一道德楷模的形象完全是由国家制造的;(概括推理出:谣言形式——1、攻击公众人物的谣言 2、攻击国家的谣言;危害性——1、损毁公众人物名誉形象2、损毁国家形象,影响政府公信力3、不利于优秀文化的传播弘扬4、民众社会信任感降低。)

(4)资料2第1段:利用郭美美炫富事件蓄意炒作,编造了一些地方公务员被要求必须向红十字会捐款的谣言恶意攻击中国的慈善救援制度;(概括推理出:谣言形式

——攻击政府公务人员、中国慈善组织的谣言。 )

(5)资料2第1段:捏造全国残联主席张海迪拥有日本国籍;李双江之子并非其亲生的......(概括推理出:谣言形式——攻击公众人物的谣言。 )

(6)资料2第1段:......他的理念是:必须要煽动网民情绪与情感,才能把那些人一辈子赢得的荣誉、一辈子积累的财富一夜之间摧毁。 (概括推理出:危害性——摧毁他人荣誉和财富。 )

(7)资料2第2段:......9月14日、15日,网民骚年少玩杜蕾斯辉哥就高某意外死亡先后多次通过QQ空间、腾讯微博编造虚假信息质疑高某死因,并发布必须得游行了!等煽动性言论。其编造的虚假信息被大量转发,引发一些群众被误导参与聚集概括推理出:谣言形式——与社会危害有关的谣言 危害性——破坏社会和谐、稳定;降低政府公信力。)

(8)资料2第4段:告诉家人、同学、朋友暂时别吃橘子!今年广元的橘子在剥了皮后的白须上发现小蛆状的病虫。四川埋了一大批,还撒了石灰……”2008年的一条短信这样说。从一部手机到另一部手机,这条短信不知道被转发了多少遍。此间,又有媒体报道了某地发现生虫橘子的新闻,虽然语焉不详,但被网络转载后再度加剧了人们的恐慌概括推理出:谣言形式——攻击食品安全,商业性质的谣言;危害性——造成社会恐慌。)

(9)资料2第4段:自2008年10月下旬起,它导致了一场危机:仅次于苹果的中国第二大水果柑橘——严重滞销。在湖北省,大约七成柑橘无人问津,损失或达15亿元。在北京最大的新发地批发市场,商贩们开始贱卖橘子,21日还卖每斤0.8元1元,次日价格只剩一半。山东济南,有商贩为了证明自己的橘子无虫,一天要吃6至7斤示众概括推理出:危害性——造成企业和生产商经济损失。)

(10)资料2第5段:2010年2月20日至21日,关于山西一些地区要发生地震的消息通过短信、网络等渠道疯狂传播,由于听信地震传言,山西太原、晋中、长治、晋城、吕梁、阳泉六地几十个县市数百万群众2月20日凌晨开始走上街头躲避地震,山西地震官网一度瘫痪。概括推理出:谣言形式——与灾难有关的谣言;危害性——造成社会恐慌,影响社会安定,打乱正常的经济生活秩序。)

(11)资料3第1段:......2008年10月,韩国女星崔真实不堪网上谣言困扰上吊自杀。概括推理出:谣言形式——攻击公众人物的谣言;危害性——损毁他人声誉,对其造成巨大精神压力,危害他人生命安全。)

(12)资料3第2段:2009年,泰国曼谷一位股票交易员在互联网上散布泰国国王普密蓬阿杜德健康状况不实谣言,引发国内股市大跌。概括推理出:谣言性质——借捏造公众人物谣言,达到经济目的,属于商业性质谣言;危害性——破坏正常的经济秩序,引发社会动荡。)

(13)资料3第3段:2011年8月,英国伦敦发生大规模骚乱并一度蔓延到全英7个城市,英国首相卡梅伦要求严惩肇事者,超过3000人被拘捕,其中两名青年因在互联网上散布谣言、煽动骚乱而被判刑4年。概括推理出:谣言形式——社会危害性质谣言;危害性——造成社会恐慌,影响社会安定、和谐。)

(14)资料3第4段:2012年9月,墨西哥中部墨西哥州尼萨市内一起司机争抢拉客事件被一些年轻人在社交网站上渲染成黑帮杀手的重大暴力犯罪新闻,夸大其词的博文和照片被广泛转载,最终造成附近几十万居民惶恐不安,几百家商店临时歇业,数所学校被迫停课。概括推理出:谣言形式——社会危害性质谣言;危害性——造成社会恐慌,影响社会安定和谐,扰乱正常经济生活秩序,造成财产损失。)

(15)资料4第2段:北京市第27中中学的党支部书袁利军说,网络谣言扰乱社会秩序,危害青少年的成长,更为严重的是混淆社会价值观。......作为媒体工作人员应严守道德底线,如为国捐躯的先烈不容亵渎,良好的社会公德不能质疑等等此类底线不可突破。概括推理出:危害性——扰乱社会秩序;危害青少年成长;混淆社会价值观;亵渎精神楷模;危害社会公德。)

(16)资料4第3段: .......网络谣言及网上负面信息对青少年影响巨大,尤其是以自媒体形式传播的网络谣言,严重影响青年少的社会价值观。(概括推理出:危害性——危害青少年成长;混淆社会价值观。)

(17)资料4第5段:......小而言之败坏个人名誉对受害人造成极大的精神困扰。大而言之,网络谣言影响社会稳定,对正常的社会秩序带来现实或潜在危害,甚至损害国家形象。概括推理出:危害性——损毁个人名誉;造成受害人精神困扰;影响社会稳定;危害正常的社会秩序;损害国家形象。)

(18)资料4第6段:作为网络监督志愿者,我对网络谣言深恶痛绝,它散播不真实的信息,在社会造成恐慌情绪;它挑拨群众对官员的矛盾,加剧群众对党和政府的不信任感损害政府公信力;它否定人性的真善美,传播金钱万能、奢靡享乐的价值观念;它容易被人为地操作利用,成为牟取利益、要挟他人、抹黑打击对手的工具。概括推理出:危害性——造成社会恐慌情绪;加剧政府和民众对立情绪,加剧民众对政府的不信任感,损害政府公信力;否定人性真善美,传播错误价值观念;易被人为操作利用,成为谋取个人利益,攻击他人的工具。)

3、分类归纳要点

即按“谣言形式”和“危害性”整理材料要点,形成答案。注意同类要点合并,异类要点并列。

1)谣言形式(1)有关政府、国家、公务人员的谣言;(2)商业性质谣言;(3)与社会危害有关的谣言;(4)与公众人物有关的谣言;(5)与灾难有关的谣言;

2)危害性:(1)加剧民众对政府不信任感,增强对立情绪,影响政府公信力,损害国家威信、形象。(2)造成社会恐慌,影响正常的经济生活秩序,危害社会和谐、稳定,造成生命财产损失。(3)损毁他人声誉、财富,对他人造成精神困扰,危及他人生命安全,损害社会公德。(4)危害青少年健康成长,否定人性真善美,传播错误价值观念,混淆社会价值观。

【参考答案】

谣言形式:

1、政治谣言。对政府政策、行为等进行攻击,谣言针对的对象指向政府。

2、与社会危害有关的谣言。针对社会问题进行捏造、夸大等,引发社会不安。

3、与灾难有关的谣言。通过传播不实灾难谣言,破坏正常生活秩序,引发社会动荡。

4、商业谣言。捏造食品安全问题、股市等谣言,以达到经济目的。

5、与公众人物有关的谣言。通过捏造、歪曲事实,对公众人物的人格进行攻击。

危害性:

1、加剧民众对政府的不信任感,增强对立情绪,影响政府公信力,损害国家威信、形象。

2、造成社会恐慌,危害社会和谐、稳定,影响正常的经济生活秩序,造成生命财产损失。

3、损害他人名誉、形象,造成其精神困扰,危及生命财产安全,损害社会公德。

4、危害青少年健康成长,传播错误价值观念,混淆社会价值观。

【赋分说明】

1、本题分条分点给分。

2、“谣言形式”部分。每点中关于谣言形式的归纳1分,解释1分。共10分。

如:政治谣言。(1分)对政府政策、行为等进行攻击,谣言针对的对象指向政府。(1分)

3、危害性部分,每点2分。共8分。

4、同义表述给分,表述不全面、表意不足酌情给分。

5、逻辑、卷面、错别字共2分。整体作答逻辑条理混乱减1分,不够清晰酌情减0.5分;错别字每个减0.5分,但最多减2分。

第二题

(二)“给定资料5”中提到“整治网络谣言是限制言论自由”,请根据给定资料反驳这一观点。(20分)

要求:观点明确,分析透彻,论据充实,不超过400字。

【答题思路方法】

这是一道典型的分析题中的观点评价题,其新颖之处在于要求考生采用驳论的方式进行论证。本题作答,首先需要摆明观点,即先指出该观点的片面之处,再分条进行论证。“观点明确”,要求考生首先摆明观点。“分析透彻”是分析题的典型要求,需要考生能够更深一层理解资料;“论据充实”,则要求考生能够采用资料中的案例、数据等加以佐证。最后,一般观点评价题会简要给出几点对策。

【答题过程演示】

1、定位材料

本题没有明确指定作答依据资料,但是该观点“整治网络谣言是限制言论自由”出现在资料5中,一般情况下,离观点愈近的资料,给我们提供的有效信息愈多,所以我们首先从资料5看起,再通篇浏览其它材料,准确定位。

2、提取材料要点

(1)资料5第1段:由于网络媒体的传播特性,这种多样化、迅捷化、大众化的信息交流方式,以及相对隐秘的表达途径,让一些小道消息或谣言,甚至诽谤攻击有机可乘。遭遇抵制的不良信息,往往会言论自由做狡辩,把言论自由当做散布谣言或用诽谤进行人身攻击的挡箭牌。其实,这种伎俩是十分荒唐的。最简单的道理是,如果自由失去边界,就谁都没有真正的自由。中国互联网协会行业自律工作委员会秘书长杨君佐对于网民最关注的言论自由问题表示言论自由是相对的。(概括推理出:1、“言论自由”是“谣言”、“诽谤”的挡箭牌,并不体现真正的“言论自由”;2、言论自由是相对的。)

(2)资料5第1段:我国宪法也明确规定,公民的言论自由应该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行使:不得利用言论自由煽动群众反对政府,危害国家和社会安宁;不得利用言论自由对他人的人格尊严进行侮辱诽谤。(概括推理出:言论自由应该在法律规定范围内行使,诽谤、谣言属违法行为,不在法律允许的“言论自由”之内。)

(3)资料5第2段:......因此,言论自由不应当理解为绝对自由,而是一种在规矩下的自由。用一句简单的话归纳就是,你的自由不能影响别人的自由。(概括推理出:言论自由不是绝对自由,不是想说什么就说什么。 )

(4)资料5第3段:言论自由为谣言或诽谤辩护,是一种拙劣的偷换概念手段。......一旦受到限制或打击,就抬出言论自由当做挡箭牌。那么,笔者不禁想问,这些高举言论自由大旗的胡言乱语者,你是不是想真正享受言论自由给予的民主权利?但滥用这种民主权利的后果,就是谁都没有真正的自由。概括推理出:用言论自由为谣言辩护,是偷换概念,会损害真正的自由。 )

(5)资料5第4段:因此,法律必须对言论自由作出限制。......(概括推理出:对策——法律需对言论自由作出限制。 )

(6)资料5第5段:近日,一些不法分子在互联网上无端编造、恶意传播所谓军车进京、北京出事等谣言。少数网站违反国家相关法律法规,疏于管理,致使网上谣言传播,造成恶劣社会影响。如果将这种无端编造、恶意传播谣言的违法行为视作言论自由而不加以抵制和惩处,其造成的恶劣社会影响,将严重损害国家和人民的利益。(概括推理出:网络谣言就有社会危害性,损害国家和人民的利益,不是具备法律保护的真正的“言论自由”。 )

(7)资料5第6段法律对言论自由的限制是,一不得侵犯他人的权利与名誉,二不得危害国家安全或公共秩序、卫生或道德。那么,法律对言论自由的限制,是为了保证国家、社会和其他公民的利益,也是对所有公民行使言论自由民主权利的切实保障。概括推理出:网络谣言超出法律对言论自由的限制范围,其目的与法律限制下的“言论自由”相悖。 )

(8)资料2—4中的“谣言”案例可适当采用,加强论证。

3、分类归纳要点

即对该观点“整治网络谣言是限制言论自由”的反驳论据进行整理,分类归并。注意同类要点合并,异类要点并列。

1)“网络谣言”具有社会危害性,损害国家和人民的利益。

2)“言论自由”是相对自由,是在法律限制范围内行使,而“网络谣言”因其社会危害性不在其限制范围内,属违法行为,应当予以整治。

3)“言论自由”是“谣言”、“诽谤”的挡箭牌,并不体现真正的言论自由。

4)用言论自由为谣言辩护,是偷换概念,会损害真正的自由。

【参考答案】

该观点是不科学的,不合理的,“网络谣言”应当予以整治。理由如下:

1、“网络谣言”具有社会危害性,损害国家和人民的利益。如“秦火火”事件,错误引导大众舆论,混淆社会价值观。

2、“言论自由”是相对自由,是“法律”和“道德’允许下的自由,不具有社会危害性。“网络谣言”因其社会危害性,不体现真正的“言论自由”,属违法行为。

3、用“言论自由”为谣言辩护,是偷换概念,是造谣者达到个人目的的工具,民众应予以分辨。

4、“网络谣言”不予以整治,会损害真正的言论自由。“谣言”盛行会压缩“真话”空间,使真正的言论自由遭受损害。

【赋分说明】

一、得分要点:(加粗字为“得分关键词”)

该观点是不科学的,不合理的,“网络谣言”应当予以整治(2分)理由如下:

1、“网络谣言”具有社会危害性,损害国家和人民的利益。如“秦火火”事件,错误引导大众舆论,混淆社会价值观。(4分)

2、“言论自由”是相对自由,是“法律”和“道德’允许下的自由,不具有社会危害性。“网络谣言”因其社会危害性,不体现真正的“言论自由”,属违法行为(4分)

3、用“言论自由”为谣言辩护,是偷换概念,是造谣者达到个人目的的工具,民众应予以分辨。(4分)

4、“网络谣言”不予以整治,会损害真正的言论自由。“谣言”盛行会压缩“真话”空间,使真正的言论自由遭受损害。(4分)

二、以上允许同义表达,要点表述不全面、语意表达不足的酌情扣分。

三、逻辑、卷面、错别字共2分。整体作答逻辑条理混乱减1分,不够清晰酌情减0.5分;错别字每个减0.5分,但最多减2分。

第三题

(三)根据给定资料6-7,对于改善“网络谣言”问题,提出您的对策和建议。(20分)

要求:条理清楚,全面准确,字数不超过400字。

【答题思路方法】

这是一道对策题。对策题的答题方法包含“抄对策”(资料中现成的对策)、“提对策”(针对问题,或问题的原因提出对策)、学习对策(经验借鉴)、套对策(根据自身背景知识补充对策,用的较少)。通过浏览资料6和资料7,我们可发现资料6主要是描述问题或分析问题的原因,资料7主要是外国经验,由此,我们本题主要采用提对策、和学习对策的方式进行作答。另外,考生需注意,申论一些题目要求中经常会出现提出“您“的对策建议、观点等,但是无论是对策还是观点都不应仅仅是考生个人纯主观性的,还是要依据材料,揣摩命题人观点,提出“您”的客观性观点。“条理清楚”要求我们能够分条分点作答;“全面准确”要求深挖材料,避免要点遗漏,且语言表述切中要害,避免不着边际。

【答题过程演示】

第一步 定位材料

题目明确要求“根据给定资料6-7”,因此只需阅读资料6-7,寻找答案即可。

第二步 提取材料要点

(1)资料6第1段:......这个时期,我国政府虽然大力推进依法行政,化解矛盾,但由于各种原因,依法行政工作仍有待加强,服务质量、办事效率未能满足公众期待,个别地方行政管理机关为人民服务的意识不强,个别基层行政执法人员执法作风粗暴、方法简单,导致一些不合理、不公平社会现象未能及时消除,甚至长时间存在,在人民群众中产生了不合理、不公平社会现象的存在是合理’”的错觉。在此情况下,一旦网络社会谣言出现,相当部分人宁信其有,不信其无,甚至还传谣。(分析推理出:分析原因:依法行政工作不到位,不公平社会现象长期存在,民众产生不公平社会现象存在是“合理”的错觉,“谣言”出现,宁信其有。——提出对策:改进行政机关作风,加强依法行政,避免不公平现象发生。)

(3)资料6第2段:受成长环境、教育条件等因素影响,当前社会仍有个别人的心态极不正常,他们对社会某一现象、某一群体持有不满情绪。这些人一旦看到或听到一些不合理、不公平事件或现象,就紧抓不放,见风是雨,利用公众的猎奇心理将事件或现象搬上网,并对事件(现象)进行加工、捏造,或歪曲事件,或添油加醋,以发泄不满,抨击世道。

分析推理出:分析原因:少数对社会不满群体,利用公众猎奇心理,捏造、传播谣言。——提出对策:加强宣传教育,加强民众分辨、抵制谣言意识。)

(4)资料6第3段:......但在疫情灾情、群体性冲突等突发性事件公开方面仍有所滞后,一些人民群众关心的重大问题、疫情灾情、群体性冲突等方面突发性事件,未能第一时间公开。由于问题(事件)产生(发生)后,没有在第一时间通过正常的渠道给予群众明确、透彻的解释,致使群众对问题、事件的认识模糊,并产生了迫切了解真相的心理。这在无形中给网络社会谣言的产生提供了条件,将人们的首位效应心理位置(第一印象)让给了网络社会谣言,为网络社会谣言的进一步传播、泛滥留有舆论空间。(分析推理出:分析原因:政府信息公开不及时,公开机制不健全。——提出对策:健全政府发言人机制,及时公开信息。 )

(5)资料6第4段:网络一种开放性、互动性强的媒体,......它们提供了一个允许人们以匿名的身份自由发表言论的空间。......这给网络社会谣言的滋生、传播提供了良好环境,使网络社会谣言可以轻易地在BBS、E-mail、OICQ、Blog等多个网络工具上流传。......(分析推理出:分析原因:网络的开放性、互动性、隐匿性为谣言滋生、传播提供便利。——提出对策:加强网络监管,提倡文明上网。)

(6)资料6第5段:......但由于网络是一种发展迅猛的新生事物,法律条文本身所讲究的严肃性、庄重性,注定了网络法规跟不上网络的发展,对网络特别是网络工具的监管缺乏行之有效的方法和途径。(分析推理出:分析原因:网络法规建设滞后,缺乏有效监管方法。——提出对策:加强网络法规建设,提升网络监管技术,健全监管机制。 )

(7)资料7第1段:在英国,谣言治理是整个社会危机管理的一部分。为此,英国在社区设立了公民咨询局,主要职责就是向民众答疑解惑,对社会问题正本清源。公民咨询局是政府免费提供法律咨询的机构,工作人员大多是来自社会不同领域的、具有专业知识的志愿者。公民咨询局与政府、议会等各方面联系密切,因此能保证在提供咨询时具有权威性。同时,民众通过公民咨询局,还能更直接找到相关部门,提高民众与有关部门的沟通效率,扩大知情权。分析推理出:借鉴经验——将“谣言治理”纳入社会危机管理,建立专门咨询机构,扩大公民知情权。)

8)资料7第2段:为有效管理互联网,美国国会及政府各部门先后通过了《联邦禁止利用电脑犯罪法》、《电脑犯罪法》、《通讯正当行为法》、《儿童互联网保护法》等约130项相关法律、法规,对包括谣言在内的网络传播内容加以规制。美国各州、市也相继通过相关法规。纽约已通过立法惩治散布有关银行金融状况谣言的行为。2012年1月1日,美国加利福尼亚州正式生效的一项新法规定,校方有权将有利用互联网散布谣言等欺凌行为的学生予以停学或开除。分析推理出:借鉴经验——健全网络法规,依法从重打击造谣者。 )

9)资料7第3段:1996年,新加坡广播管理局被相关法规授权管理网络信息。2003年,根据修改的互联网相关法规,新加坡媒体发展管理局接替广播管理局,履行网络信息管理的职能。该局鼓励网络行业建立自己的评判标准。如果发现网络谣言,该局会适时查处,严重造谣的还会被以诽谤罪起诉。分析推理出:借鉴经验——建立评判标准,加重惩罚。 )

3、分类归纳要点

即整理针对“网络谣言”的对策建议。注意同类要点合并,异类要点并列。

1)行政机关改进工作作风,加强依法行政,避免不公平现象发生。

2)加强宣传教育,提高民众分辨、抵制谣言意识。依法从重打击造谣者。

3)健全政府发言人机制,及时公开信息。

4)加强网络监管,提倡文明上网。

5)加强网络法规建设,提高网络监管技术,健全监管机制。

6)成立专门咨询机构,扩大公民知情权,便利政府、民众沟通。

【参考答案】

1、改进行政机关工作作风,加强依法行政,避免不公平现象发生,消除谣言产生的社会根源。

2、加强宣传教育,增强公民分辨、抵制谣言意识,提倡文明上网。

3、健全政府发言人机制,成立专门咨询机构,及时公开信息,扩大公民知情权。

4、加强网络监管,健全网络监管机制,提高网络监管技术,建立网上辟谣机制。

5、加强网络法规建设,依法从重打击造谣者。

【赋分说明】

1、得分要点:(加粗字为得分关键词)

1、改进行政机关工作作风,加强依法行政(3分)避免不公现象发生,消除谣言产生的社会根源。

2、加强宣传教育(3分)提高公民分辨、抵制谣言意识,提倡文明上网。

3、健全政府发言人机制,成立专门咨询机构,及时公开信息(3分)扩大公民知情权。

4、加强网络监管(3分)健全网络监管机制,提升网络监管技术,建立网上辟谣机制。

5、加强网络法规建设(3分)依法从重打击造谣者(3分)

二、同义表述给分,表述不全面、表意不足酌情给分。

3、逻辑、卷面、错别字共2分。整体作答逻辑条理混乱减1分,不够清晰酌情减0.5分;错别字每个减0.5分,但最多减2分。

第四题

(四)结合给定材料,联系社会实际和自身体会,围绕“网络谣言”的话题,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议论文。(40分)

要求:

1、主旨突出,分析深入,论述深刻。

2、语言流畅,内容充实,结构清晰、完整;

3、字数800-1000字。

【答题思路方法】

题目要求围绕“网络谣言”话题,自选角度,写议论文,文章写作范围较为宽泛,只要在“网络谣言”的话题内,任一角度即可。可以专写网络谣言的危害性,如“网络谣言是互联网安全一大毒瘤”;也可以专写互联网安全治理,可以写一方面,如“遏制网络谣言,法治不可缺位”,也可以写两方面或多方面,如“‘双管齐下’整治网络谣言”、“谣言甚‘毒’,需多方治理”;还可以写网络谣言与某方面的关系,如“网络谣言与互联网安全”。

“主旨突出”要求文章的中心论点和分论点突出;“分析深入,论述深刻”,要求文章要有一定的思想性,不可流于假大空话的简单堆砌。“结构清晰、完整”要求文章整体架构清晰,即中心论点和分论点所组织起来的骨架清晰,能够让阅卷人在短时间内一目了然,“完整”,是指文章各个部分都有,开篇,正文,结尾等,缺一不可。

本次范文,我们所选主题为“网络谣言的危害性,给定资料中关于网络谣言危害性的案例也较多,我们可以拿来作为论据加强论证,且可以结合第一题,对危害性的所有形式有所了解,不同的危害形式可以作为不同的分论点出现,当然,文章写作中不必要把所有危害形式都一一呈现。

【答题过程演示】

第一步 定位材料

本试卷给定材料2-4主要谈及了“网络谣言”的危害性及相应案例,与我们此次所选范文主题直接相关,所以将材料定位于2-4。

第二步 提炼中心论点和分论点,找出论据,草拟文章框架

1)给定材料2-4均在讲“网络谣言”的形式及危害性,由此我们提炼出我们本次文章写作的中心论点为“‘网络谣言’危害范围广,且危害性强”。

2)以下,我们将从材料中提炼出“网络谣言”的危害性体现在哪几个方面,将几个方面作为我们文章的分论点出现。

(1)资料2第1段:......7.23动车事故发生后,故意编造、散布中国政府花2亿元天价赔偿外籍旅客的谣言,2个小时就被转发1.2万次,挑动民众对政府的不满情绪;(得出分论点1:网络谣言影响政府公信力,加剧民众与政府的对立情绪。可将以上案例作为论据。)

(2)资料3第1段:......2008年10月,韩国女星崔真实不堪网上谣言困扰、上吊自杀。

得出分论点2:网络谣言损毁个人名誉,造成个人精神困扰,威胁他人人身安全。可将以上案例作为论据。)

(3)资料3第3段:2011年8月,英国伦敦发生大规模骚乱并一度蔓延到全英7个城市,英国首相卡梅伦要求严惩肇事者,超过3000人被拘捕,其中两名青年因在互联网上散布谣言、煽动骚乱而被判刑4年。

得出分论点3:网络谣言扰乱正常的生活秩序,造成社会恐慌,影响社会安定,和谐。可将以上案例作为论据。)

3)文章框架。

(1)开篇可先总体介绍网络谣言现状,引出文章主题“‘网络谣言’危害范围广,危害性强”。

(2)正文部分。3个分论点引领3段。布局上由“个人”危害到“社会”危害再到“国家危害,层层递进。

(3)结尾可采用“呼吁式”,收束全文。

第三步 下笔成文:标题——开头1段——正文3段——结尾1段。

1)标题:“网络谣言”伤害了谁?

2)开头:总体介绍“网络谣言”现状,引出文章主题“‘网络谣言’危害范围广,危害性强””。

3)正文:

(1)网络谣言损毁个人名誉,造成他人精神困扰。例证......

(2)网络谣言扰乱正常的生活秩序,造成社会恐慌,影响社会安定。例证......

(3)网络谣言影响政府公信力,加剧民众与政府的对立情绪。例证......

(4)结尾:“呼吁式”结尾,呼吁大家抵制网络谣言,收束全文。

【参考范文评析】

网络谣言伤害了谁?

点睛式题目,揭示文章内容为网络谣言的危害性,使阅卷人从够从文章题目窥见文章主题,比较受阅卷人欢迎。

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网络谣言几乎充斥了我们生活的角角落落,但谣言并没有走“网上来网上去”的寻常路,而是从网上走进了人们的心里,走进了人们的生活。【总体介绍网络谣言现状。从韩国女星崔真实不堪谣言困扰自杀,到初中生口无遮拦煽动游行,引发集聚,再到“军车入京,北京出事”,【排比式谣言案例引出文章主题,且此种形式(排比)能够使开篇增彩。网络谣言影响范围之大,危害性之严重令人瞠目结舌。【直接点明文章中心论点,内容上简洁、明了,位置上位于段尾,更突出中心论点。

“秦火火”,几乎一夜之间,这个名字就蹿红了网络,进入到人们的视线。之前,对于这个名字,大众并不熟悉。但是,对于他的杰作,大家基本都略知一二,雷锋生活奢侈,张海迪有日本国籍,李天一非李双江亲生子......【案例引入法,引出文章分论点;采用例证法,排比论证法增强行文气势。正是他一手捏造了这些谣言,重磅敲击大众耳膜。谣言攻击的对象直指公众人物,不仅有现在仍然活跃在舞台的,还有我们曾经的精神楷模。【分为两类人,论证网络谣言对于个人的危害性,便于文章展开。对于故去的人,大肆损毁其名誉,是一种大不敬行为,为了吸引大众眼球,增加点击量,谋一己私利,这些造谣者无所不用其极。逝者无法言,但生者压力之大,可想而知。俗话说“唾沫淹死人”,很多民众对于谣言是没有免疫力的,再加上自身对于公众人物的潜在嫉妒心理,他们往往对谣言听之信之,甚至接力成为谣言传播者。【简单分析谣言传播背后的原因。漫天的诽谤言论必然给被造谣者造成极大的精神困扰,打乱其正常的生活秩序,甚至出现有女星不堪其扰的自杀事件。谣言制造者恬不知耻的理念便是“必须要煽动网民情绪与情感,才能把那些人一辈子赢得的荣誉、一辈子积累的财富一夜之间摧毁”。网络谣言之于个人之“殇”,有目共睹。【段尾直接摆明分论点1,内容上简单明了,位置上突出。

2011年3月,在国内多个城市出现了抢盐现象,市民纷纷涌向超市、便利店和农贸市场抢购食盐,一时间食盐销量猛增到平日十几倍。而这一波及全国大多城市的现象仅仅源于一条造谣短信:“据有价值信息,日本核电站爆炸对山东海域有影响,并不断地污染,请转告周边的家人朋友储备些盐,干海带,暂一年内不要吃海产品。”【案例引入法,引出文章分论点。同时也是论证方法中的“例证法”。这一谣言造成人心恐慌,随之演变成社会恐慌,严重影响了民众正常的经济生活秩序,危害了社会稳定、和谐。谣言的危害性就此从“个人”上升到了“社会”,其带来的危害辐射范围更广,影响更为恶劣。【论证网络谣言对于社会的危害性。这种现象不仅限于国内,国外亦有,2011年8月,英国伦敦两名青年在互联网上散步谣言,导致大规模骚乱,一度蔓延到全国7个城市。【引入国外案例,加强论证。网络谣言之于社会之“毒”,触目惊心。【段尾直接摆明分论点2,内容上简单明了,位置上突出,且与分论点1形成对账,便于阅卷人快速定位。

“7·23”事故,中国政府2亿天价赔偿外籍游客”,蓄意炒作郭美美事件,攻击中国慈善制度,凭空捏造城管与小贩冲突,并大肆渲染......【案例论证、排比论证引出文章分论点。这次,“谣言”的矛头的直指政府,其目的很明确,就是抹黑政府,挑动民众对政府的不满情绪,谣言的危害从“个人”上升到“社会”,又上升到了“国家”。为何发布这类谣言?目的昭然若揭。就是要加剧民众与政府间的对立情绪,就是要影响国家政府的公信力,削弱政府权威。更深远点儿,此类谣言甚至会影响一个国家的外交形象及政策。此类谣言有的可能是无心之祸,而有的很可能是一场阴谋,是一些图谋不轨之人,借煽动民众搞反党反政府之事。【递进法层层解释网络谣言的危害性之大。网络谣言之于国家之“祸”,阴森恐怖。段尾直接摆明分论点3,内容上简单明了,位置上突出,且与分论点1、2形成对账,便于阅卷人快速定位。

网络谣言伤害了你我,伤害了社会,伤害了国家。【呼应题目,是对题目问题的简答。“它”是互联网安全的一大“毒瘤”,同时也是我们大家心中的“毒瘤”,要想“祛毒”,需个人与政府联动,抵制网络谣言,共建清洁网络环境。【呼吁式结尾,收束全文。

【整体说明】:文章由一个中心论点和三个分论点做为骨架,三个分论点层层递进,由“个人”到“社会”到“国家”。文章的精彩之处,在于较多采用例证法,文章内容充实、丰富。另外,中心论点和分论点无论是在内容上,还是位置上都非常明确。

【赋分说明

一类文(30-40分)紧扣主题,结构完整,逻辑严谨,观点明确,论述详实,联系材料。

二类文(20-29分)比较符合主题,结构比较完整,逻辑比较严谨,观点比较明确,论述较为详实,联系材料。

三类文(10-19分)基本符合主题,结构基本完整,逻辑基本严谨,观点基本正确,论述比较苍白,没有联系材料。

四类文(10分以下)不符合主题,结构不完整,600-1000字之间每50字扣一分,600字以内只可得7分。

阅卷人具体操作细则:

1、阅卷先定档再定分。定档主要看是否扣题;整体逻辑结构是否清晰;观点是否正确、明确;内容深度、广度、高度如何;是否联系材料;前三点中任何一点出现问题,文章均停留在三档;如满足前三点,再参照第四、五点,即内容深度、广度和高度及是否联系材料考虑文章是否可以升级到二档。

2、阅卷时需要注意的两个问题:

主题正确、明确。所选主题不可大于话题。需结合给定材料。要加入材料中的一些例子和事实,加强论证或紧紧围绕材料来组织文章。

以上任何一点出现问题,文章定档结合其内容不得超过二档下(20~25分)。

3、卷面分2分。

4、其它减分项目:

(1)无标题扣3 分,标题不切合题意,酌情扣1-2 分;

(2)每3 个错别字扣1分,重复错的字不另扣分,最多扣2 分。

五、参考资料

1、李妍:《红十字会副会长再谈郭美美事件:3天毁掉100年》,载《中国经济周刊》2011年11月15日。
2胡凌:《网络隐私保护:信息生产与架构的视角》,载苏力主编:《法律和社会科学》2009年第5卷,法律出版社2009年版。
3、张小龙:2014国家公务员录用考试系列用书《申论》(最新版),教育科学出版社。

4、钟君:2014国家公务员录用考试系列用书《申论万能宝典》(最新版),教育科学出版社。

5、华图申论教研中心:2014国家公务员录用考试系列用书《内部教案》(最新版),

6、张小龙:《申论80分真题解析》,红旗出版社。

7、刘建明:《舆论传播》,清华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页128。

8、人民·新华网时评,半月谈评论。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967cd50a9b6648d7c0c7461f.html

《网络谣言参考答案.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