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试卷8套

发布时间:2019-08-06 11:43:32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三、论述题(共 40 分,每题 8 分)

1、试述可持续发展的涵义。

答案要点:

2)可持续发展的两个最基本的要点:一是强调人类不能采取耗竭资源、破坏生态和污染环境的方式来追求自己生存和发展权利的实现;二是强调当代人在创造与追求今世发展与消费的时候,应承认并努力做到使自己的机会与后代的机会相平等。

1)可持续发展还包括以下几层含义:可持续发展强调了发展;可持续发展认为,发展与环境保护相互联系,彼此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可持续发展认为,在环境保护方面,每个人都享有正当的环境权利,享有在发展中合理利用自然资源的权利的享有清洁、安全、舒适的环境的权利;可持续发展呼人们放弃传统的生产方式和消费方式;可持续发展要求加快环境保护新技术的研制和普及,并提高公众的环境意识。

2、生态学具有哪些一般规律?这些规律对于指导人类的生产活动和环境保护有何意义?

答案要点 :

1)相互依存与相互制约规律:该规律反映了生物间的协调关系,是构成生物群落的基础;人类的任何活动都要充分认识到“物物相关”“相生相克”规律。

2)物质循环转化与再生规律:一方面要严格防止污染物质进入生态系统,以免这些物质经多次循环富集后危及人类;另一方面,要设计能量利用率高的系统,以充分利用各种能量。

3)物质输入输出的动态平衡规律:这里所指的物质输入输出的平衡规律即是协调稳定规律,它涉及了生物、环境和生态系统三个方面。当一个生态系统不受人类干扰时,生物与环境之间的输入与输出是相互对立的关系,生物体进行输入时,环境必然进行输出,反之亦然。

4)相互适应与补偿的协同进化规律:生物给环境以影响,反过来环境也会影响生物;人类对大自然无限制的开发利用,势必会遭到大自然的报复,因而人类的每一项活动都要充分估计到环境的反作用。

5)环境资源的有效极限规律:任何生态系统中作为生物赖以生存的各种环境资源,在资源、数量、空间和时间等方面,都有一定的限度。人类要清楚地认识到每一个生态系统对任何的外来干扰都有一定的忍耐极限。

环境学基础课程期末考试试卷(B卷)及参考答案

一.判断题(对下列一些说法,你认为对的在括号内划“√”;你认为错的在括号内划“×”。)(每小题1分,共20分)

1.在生态系统的同一食物链上,某种元素或难分解的化合物在机体中的浓度随营养级的降低而增大。(

2.城市生态系统是经过人类充分改造过的人工环境。(

3.我国水资源按人均占有量计,相当于世界人均占有量的1/2。(

4.臭氧主要存在于大气圈中的电离层。(

5.中国人口年龄结构属于年轻型,但已开始向成年型过渡。(

6.形成烟雾型大气污染的最不利的气象条件是温度高。(

7.两噪声的声压级均为69分贝,叠加后的声压级为69.3分贝。(

8.引起骨痛病的重金属污染物是Hg。(

9.水资源是指地球上自然水的总体。(

10.生物多样性是指地球上生物群落多样性。(

11.中国人口问题所面临的最严重挑战是年龄结构呈老龄化。(

12.我国大气污染的主要特征是大气颗粒物污染。(

13.导致温室效应最为明显的温室气体是二氧化碳。(

14.环境科学道德观的核心是尊重自然。(

15.有机氯农药易于富集在动物的骨骼中。(

16.“环境状态”“环境容量”可列入资源范畴。(

17.藻类→甲壳虫→小鱼→大鱼这种食物链属捕食性食物链。(

18.导致米糠油事件的污染物是多氯联苯。(

19.铅、镉、汞元素可随食物链富集。(

20.水俣病的成因是由于人食用了被污染的鱼、贝,从而使机体中富集了铬。(

参考答案: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二.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24分)

1.在以下列举的自然资源中,属于可更新的自然资源是[a ]

A. 水资源 B. 铁矿 C. 石油 D. 古生物化石

2.从生物学的角度分析,如果人类只能获取地球上植物总产量的1%,那么地球只能养活[a ]

A80亿人 B. 100亿人 C. 500亿人 D. 800亿人

3.根据大气圈中大气组成状况及大气在垂直高度上的温度变化而划分的大气圈层,自地球表面各层依次为 [b ]

A 电离层、中间层、平流层、对流层

B 对流层、平流层、中间层、电离层

C 对流层、平流层、过渡层、逸散层

D 中间层、对流层、平流层、电离层

4.稳定人口的主要措施是 [ b]

A. 发展生产 B. 降低总和生育率

C. 提高人口素质 D. 优生优育

5.世界上公害事件中,哪一类的污染事故最多 [d ]

A.水污染事故 B.食品污染事故

C.土壤污染事故 D.大气污染事故

6.可适用于人类饮用的淡水和河流的水量占地球上水资源总量的比例不到[a ]

A1% B2% C3% D4%

7.排放污染物种类最多、数量最大、对环境危害最严重的污染源是 [ b]

A.生活污染源 B.工业污染源

C.交通污染源 D.农业污染源

8.我国环境保护三大政策是 [ c]

A.预防为主防治结合,强化环境管理,环境影响评价

B.谁污染谁治理,排污许可证,污染集中控制

C.预防为主防治结合,谁污染谁治理,强化环境管理

D.强化环境管理,城市综合整治定量考核,污染限期治理

9.有机物在水中的主要降解作用是 [ d]

A 化学氧化 B.光化学氧化

C.化学氧化和光化学氧化 D.生物化学氧化

10.新文明时期的新发展观主要表现在 [b ]

A 资源观和价值观; B.道德观和资源观;

B 道德观、资源观和价值观; D.道德观、环境发展和价值观

11.酸雨的pH值范围是 [d ]

A. 7.0以下 B. 6.5以下 C. 6.0以下 D. 5.6以下

12.破坏臭氧层的主要物质是 [d ]

A. 二氧化碳 B. 二氧化硫 C. 硫化氢 D. 氟利昂

13.《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正式颁布于 [c ]

A1979 B1983 C1989 D1999

14.反映人口自然变动的综合指标是 [d ]

A.人口出生率 B.人口死亡率;

BC.机械增长率 D.自然增长率

15.环境科学与其它学科相比,在研究对象和研究内容上的两个显著特点是 [c ]

A 整体性和特殊性 B.区域性和综合性

C.整体性和综合性 D.系统性和变动性

16.人口长期自然增长率下降和平均寿命延长的结果是 [ b]

A.人口稳定 B.人口老化 C.人口减少 D.人口增长

17.若人口年自然增长率r=10%,则人口增长一倍所需的时间为 [b ]

A17 B7 C35 D70

18.属于物理污染的是 [b ]

A.汞污染 B.放射性污染 C.霉菌污染 D.染料污染

19.有机物好氧分解过程中产生的气体是 [c]

ACH4 BH2S CCO2 DNH3

20.下列人类活动中造成SO2排放量最大的是 [a ]

A.热电厂 B.炼油厂 C.石油燃烧 D.燃烧天然气

21.生态系统中低位营养级被上一个营养级所利用的能量仅占其能量的 [b ]

A5% B10% C15% D20%

22.人类关于环境必须加以保护的认识可以追溯到人类社会的早期,但一般认为,环境科学产生于 [c ]

A. 19世纪90年代 B. 20世纪40年代

C. 20世纪50-60年代 D. 20世纪70年代

23.一般认为,人口增长的类型属于 [ d]

A.直线增长 B. 负指数增长 C. J型增长 D.指数增长

24.物种灭绝的最主要原因是 [ d]

A.食物来源不足 B.天敌繁殖过快

C.盲目过度捕杀 D.生存环境破坏

参考答案:

1A 2A 3B 4B 5D 6A 7B8C 9D 10B 11D 12D 13C 14D15C 16B 17B 18B 19C 20A 21B22C 23D 24D

.论述题(28分)

中国可持续发展目前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是什么?你认为这些环境问题应该怎样解决?

答案要点:

中国可持续发展目前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第一大问题是人口问题;中国要实现可持续发展必须注重控制人口数量和提出人口质量;计划生育政策不仅是一项成功的人口政策,而且也是我国必须长期坚持的基本国策。第二大问题是资源问题,在分析中国“地大物博”的同时,应清醒地注意到我们所面临的以下几方面的资源问题:我国人均的耕地、森林、草地和淡水拥有量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33%20%25%28%矿产资源较丰富,但矿产的品位低、开采难度大以及分布格局与消耗格局不相对应等原因决定了我国还是一个矿产资源缺乏的国家。可再生类的植物、动物产品的人均产量和拥有量水平远在世界平均水平之下。资源的利用率低。第三大问题是生态问题,虽然环境污染状况已在总体上得到控制,但局部地区仍在持续恶化。SO2 、烟尘污染仍较严重,如全国600多座城市大气质量符合国家一级标准的不足1%;华南、华东和华北地区酸雨仍未等到彻底控制;机动车造成的污染在加剧。水的污染更为严重,全国七大水系中,近一半的河段遭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生态恶化的第二个方面是生态平衡被破坏。由于人口膨胀和自然资源的不合理利用,造成生态平衡失调。

解决这些环境问题的途径: (1)注重环境保护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2)把环境保护规划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3)实行计划生育努力减缓人口对环境的压力;(4)制定和实施环境保护法律法规;(5)调整产业结构进行技术改造和防治工业污染的主要内容;(6)合理开发和利用自然资源;(7)加强环境管理;(8)依靠环境技术进步,搞好环境保护工作;(9)开展环境教育提高全民族的环境意识。



环境学基础课程期末考试试卷(A卷)及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每小题1, 25分)

1.在生态系统的同一食物链上,某种元素或难分解的化合物在机体中的浓度随 [ ]

A. 营养级的提高而增大; B. 营养级的降低而增大;

C.有机体个体增大而增大; D. 有机体个体减小而增大

2.在以下列举的自然资源中,属于可更新的自然资源是 [ ]

A. 水资源 B. 铁矿 C. 石油 D. 古生物化石

3.城市生态系统是 [ ]

A 自然环境与社会环境的加合; B.与外界没有联系的孤立体系;

C.经过人类充分改造过的人工环境; D. 是孤立的自然环境

4.《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试行)》颁布于 [ ]

A. 1976 B. 1978 C. 1979 D. 1982

5.我国水资源按人均占有径流量计算,只相当于世界人均占有量的 [ ]

A. 1/4 B. 1/5 C. 1/6 D. 1/3

6.臭氧主要存在于大气圈中的 [ ]

A. 对流层 B. 平流层 C. 中间层 D. 电离层

7.中国人口年龄结构属于 [ ]

A. 年轻型; B. 年轻型,但已开始向成年型过渡;

C. 成年型; D. 成年型,但已开始向老年型过渡

8.形成烟雾型大气污染的最不利的气象条件是 [ ]

A. 低温 B. 风速小 C. 温度大 D. 逆温

9. 有两个噪声,其声压级均为69分贝,叠加后的声压级为 [ ]

A. 69分贝 B. 69.3分贝 C. 70分贝 D.72分贝

10.稳定人口的主要措施是 [ ]

A. 发展生产; B. 降低总和生育率; C. 提高人口素质; D. 优生优育

11.引起骨痛病的重金属污染物是 [ ]

AZn BHg CPb DCd

12.水资源是指 [ ]

A.地球上自然水的总体; B.淡水; C.地表水; D.工农业用水和饮用水

13.新文明时期的新发展观主要表现在 [ ]

A 资源观和价值观; B.道德观和资源观;

C.道德观、资源观和价值观; D.道德观、环境发展和价值观

14.中国在人口问题上所受到的最严重挑战是 [ ]

A 庞大的人口基数和过快的增长速度; B.年龄结构呈年轻化;

C.性别比不平衡; D.人口素质低

15.导致温室效应最为明显的温室气体是 [ ]

ACO2 BNOx CO3 D.氟利昂

16.环境科学道德观的核心是 [ ]

A.征服自然 B.改造自然 C.利用自然 D.尊重自然

17.有机氯农药易于富集在动物的 [ ]

A.肌肉中 B.脂肪中 C.骨骼中 D.毛发中

18.下列名称中属于资源范畴的是 [ ]

A.环境科学 B.环境状态 C.环境规划 D.环境评价

19.藻类→甲壳虫→小鱼→大鱼这种食物链属于 [ ]

A.捕食性食物链;B.碎石性食物链; C.寄生性食物链 D.腐生性食物链

20.导致米糠油事件的污染物是 [ ]

A.多环芳烃 B.苯并(a)芘 C.多氯联苯 D.二苯并蒽

21.下列元素中可随食物链富集的元素为 [ ]

ANa BPb CCl DS

22.有机物在水中的主要降解作用是 [ ]

A 化学氧化; B.光化学氧化;

C.化学氧化和光化学氧化; D.生物化学氧化

23.水俣病的成因是由于人食用的鱼、贝机体中富集了 [ ]

A.镉 B. 多氯联苯 C. 砷化合物 D. 甲基汞

24.从生物学的角度分析,如果人类只能获取地球上植物总产量的1%,那么地球只能养活[ ]

A80亿人 B. 100亿人 C. 500亿人 D. 800亿人

25.根据大气圈中大气组成状况及大气在垂直高度上的温度变化而划分的大气圈层,自地球表面各层 依次为 [ ]

A.电离层、中间层、平流层、对流层; B.对流层、平流层、中间层、电离层;

C.平流层、对流层、是间层、电离层; D.中间层、对流层、平流层、电离层

参考答案:

1A 2A 3C 4C 5A 6B 7B 8D 9. D 10B11D 12A 13C 14A 15A 16D 17B 18B 19A 20C21B 22D 23D 24A 25B

四、论述题(15分) 注:从下面两题中选做一题

1 江泽民总书记要求:西部大开发要“坚持预防为主,保护优先,搞好开发建设的环境监督管理,切实避免走先污染后治理、先破坏后恢复的老路”。对此,你是如何理解和认识的?

答案要点:

1 从区划和规划入手,以合理的生态功能区划和生态保护规划指导经济布局和生态建设。

2 切实加强生态环境建设和保护,超越开发与环境冲突的传统模式。

3 将发展特色经济与绿色经济相结合,建立环境友好型经济体系,超越粗放型农业和大规模面源污染阶段。

4 从开发、建设的源头控制生态破坏,实行工程建设与生态建设和恢复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验收。

5 污染防治实行由单纯靠点源治理向依靠产业产品结构调整转变。

6 实行城市建设与环境保护同步发展,工业污染控制与生活污染控制相结合,城区环保与郊县环保相结合,超越城市建设长期滞后的发展阶段。

7 ……

2 简述我国的三大环境保护政策及其意义。

答案要点:我国的三大环境保护政策是: 预防为主防治结合、谁污染谁治理和强化环境管理。

1)预防政策保证了把环境保护纳入到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中去;通过城市综合整治,推动城市环境建设的发展;通过加强对新建、扩建和改建工程项目的环境管理,严格控制污染源。

2)执行污染者负担的治理政策,一可以明确环境污染或破坏的责任者:二是可落实环境污染或破坏治理的资金承担者。

3)执行强化环境管理的政策,一是有利于针对主要环境领域和主要污染源的法规制定和实施,二是有利于通过建立环境管理机构,加强监督管理;三是可以通过广泛环境保护宣传,提高全民族的环境意识。

环境学基础课程期末考试试卷(B卷)及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每小题1.5, 30分)

1.在以下列举的自然资源中,属于可更新的自然资源是[ ]

A. 水资源 B. 铁矿 C. 石油 D. 古生物化石

2.水俣病的成因是由于人食用的鱼、贝机体中富集了 [ ]

A.镉 B. 多氯联苯 C. 砷化合物 D. 甲基汞

3.从生物学的角度分析,如果人类只能获取地球上植物总产量的1%,那么地球只能养活[ ]

A80亿人 B. 100亿人 C. 500亿人 D. 800亿人

4.我国水资源按人均占有径流量计算,只相当于世界人均占有量的[ ]

A. 1/4 B. 1/5 C. 1/6 D. 1/3

5.根据大气圈中大气组成状况及大气在垂直高度上的温度变化而划分的大气圈层,自地球表面各层 依次为 [ ]

A.电离层、中间层、平流层、对流层; B.对流层、平流层、中间层、电离层;

C.平流层、对流层、是间层、电离层; D.中间层、对流层、平流层、电离层

6.臭氧主要存在于大气圈中的[ ]

A. 对流层 B. 平流层 C. 中间层 D. 电离层

7.形成烟雾型大气污染的最大不利的气象条件是 [ ]

A. 低温 B. 风速小 C. 温度大 D. 逆温

8.稳定人口的主要措施是 [ ]

A. 发展生产 B. 降低总和生育率 C. 提高人口素质 D. 优生优育

9.引起骨痛病的重金属污染物是 [ ]

AZn BHg CPb DCd

10.受人类活动干扰和影响最大的大气圈层是 [ ]

A.对流层 B.平流层 C.电离层 D.中间层

11.世界上十大公害事件中,哪一类的污染事故最多 [ ]

A.水污染事故 B.食品污染事故 C.土壤污染事故 D.大气污染事故

12.可适用于人类饮用的淡水和河流的水量占地球上水资源总量的比例不到[ ]

A1% B2% C3% D4%

13.排放污染物种类最多、数量最大、对环境危害最严重的污染源是 [ ]

A.生活污染源 B.工业污染源 C.交通污染源 D.农业污染源

14.我国环境保护三大政策是 [ ]

A.预防为主防治结合,强化环境管理,环境影响评价

B.谁污染谁治理,排污许可证,污染集中控制

C.预防为主防治结合,谁污染谁治理,强化环境管理

D.强化环境管理,城市综合整治定量考核,污染限期治理

15.下列名称中属于资源范畴的是 [ ]

A.环境科学 B.环境状态 C.环境规划 D.环境评价

16.有两个噪声,其声压级均为69分贝,叠加后的声压级为 [ ]

A. 69分贝 B. 69.3分贝 C. 70分贝 D.72分贝

17.我国大气污染的主要特征是 [ ]

A.光化学烟雾;B.大气颗粒物污染; C.煤烟型污染;D.温室气体污染

18.导致温室效应最为明显的温室气体是 [ ]

ACO2 BNOx CO3 D.氟利昂

19.环境科学道德观的核心是 [ ]

A.征服自然 B.改造自然 C.利用自然 D.尊重自然

20.有机物在水中的主要降解作用是 [ ]

A 化学氧化; B.光化学氧化; C.化学氧化和光化学氧化; D.生物化学氧化

参考答案:

1A 2D 3A 4A 5B 6B 7D 8B 9D 10A11D 12A 13B 14C 15B 16D 17C 18A 19D 20D

四、论述题(15分)

结合我国的情况,谈谈怎样才能实现城市环境质量的根本好转?

答案要点:

1.工业污染源的治理:加强环保监督法制化建设,加大环境执法检查的力度。加强达标企业的监督管理,防止企业污染反弹。加强“一控双达标”宣传和推行的力度。要着重对重点流域和区域的冶金、石油、化工、轻工、建材等重点行业的污染治理工作进行跟踪检查;其次是要坚决控制新污染。 要严格执行产业政策,对不符合国家产业政策、明文淘汰和落后工艺、技术等项目一律不批,做好“三同时”和“三关”制度。加强环境监测工作。

2.结构调整:

1 产业结构的调整:要从根本上改变我国大中城市产业混杂、布局不当、污染严重的局面。要下决心淘汰和异地改造一批技术落后、浪费资源、质量低劣、污染环境和不符合安全生产条件的企业,对国家要求禁止的“十五小”乡镇企业实施坚决的关、停措施。

2 能源结构的调整:强制推广低硫、低灰份优质煤,解决中高架源燃煤污染。改固体燃料(煤)为气体燃料(天然气或煤气)。 炊事电气化。这不仅是减少污染,改善环境的根本措施,也是合理利用能源,提高经济效益的措施。

3 工业布局的调整:国内外的经验和教训都告诉我们,工业布局对环境影响很大。西方国家把改变不合理布局作为一项重大环境政策来推行,收到了很好的效果。我国不少地区环境污染严重,工业布局不合理就是一条重要原因;因此应该把实行合理的工业布局作为保护和改善环境的一项重要政策。

3.城市建设与管理 发展城市轨道交通,大力发展轨道交通,既有助于解决城市的道路紧张问题,又有利于城市大气环境质量的改善。进一步提高工业和城市污水的处理率。建立多功能、立体化的绿化系统,一方面提高绿地(植被)覆盖率,另一方面在更大程度上发挥绿化调节城市空气、温度以及美化城市景观的功效。保护、恢复甚至增加城市的水面、湿地面积。加强对建筑施工工地的管理,有效地防治建筑扬尘。提高道路的硬化质量,有效地降低道路杨尘;杜绝不科学的道路清扫方式。

4.以“循环经济”思想指导城市可持续发展和环境建设:循环经济倡导的是一种建立在物质不断循环利用基础上的经济发展模式。它要求把经济活动按照自然生态系统的模式,组成一个“资源-产品-消费-再生资源”的物质反复循环流动的过程。



环境学基础课程期末考试试卷(B卷)及参考答案

一.判断题(对下列一些说法,你认为对的在括号内划“√”;你认为错的在括号内划“×”。)(每小题1分,共20分)

1.在生态系统的同一食物链上,某种元素或难分解的化合物在机体中的浓度随营养级的降低而增大。(

2.城市生态系统是经过人类充分改造过的人工环境。(

3.我国水资源按人均占有量计,相当于世界人均占有量的1/2。(

4.臭氧主要存在于大气圈中的电离层。(

5.中国人口年龄结构属于年轻型,但已开始向成年型过渡。(

6.形成烟雾型大气污染的最不利的气象条件是温度高。(

7.两噪声的声压级均为69分贝,叠加后的声压级为69.3分贝。(

8.引起骨痛病的重金属污染物是Hg。(

9.水资源是指地球上自然水的总体。(

10.生物多样性是指地球上生物群落多样性。(

11.中国人口问题所面临的最严重挑战是年龄结构呈老龄化。(

12.我国大气污染的主要特征是大气颗粒物污染。(

13.导致温室效应最为明显的温室气体是二氧化碳。(

14.环境科学道德观的核心是尊重自然。(

15.有机氯农药易于富集在动物的骨骼中。(

16.“环境状态”“环境容量”可列入资源范畴。(

17.藻类→甲壳虫→小鱼→大鱼这种食物链属捕食性食物链。(

18.导致米糠油事件的污染物是多氯联苯。(

19.铅、镉、汞元素可随食物链富集。(

20.水俣病的成因是由于人食用了被污染的鱼、贝,从而使机体中富集了铬。(

参考答案:

1.×; 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

四、论述题(本题共 20 分,每小题 10 分)

1.谈谈你对可持续发展的理解和认识。

1)可持续发展的两个最基本的要点:一是强调人类不能采取耗竭资源、破坏生态和污染环境的方式来追求自己生存和发展权利的实现;二是强调当代人在创造与追求今世发展与消费的时候,应承认并努力做到使自己的机会与后代的机会相平等。

2)可持续发展还包括以下几层含义:可持续发展强调了发展;可持续发展认为,发展与环境保护相互联系,彼此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可持续发展认为,在环境保护方面,每个人都享有正当的环境权利,享有在发展中合理利用自然资源的权利的享有清洁、安全、舒适的环境的权利;可持续发展呼人们放弃传统的生产方式和消费方式;可持续发展要求加快环境保护新技术的研制和普及,并提高公众的环境意识。

2.你认为中国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是什么?应该如何解决?

第一大问题是人口问题;中国要实现可持续发展必须注重控制人口数量和提出人口质量;计划生育政策不仅是一项成功的人口政策,而且也是我国必须长期坚持的基本国策。第二大问题是资源问题,在分析中国“地大物博”的同时,应清醒地注意到我们所面临的以下几方面的资源问题:我国人均的耕地、森林、草地和淡水拥有量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33%20%25%28%矿产资源较丰富,但矿产的品位低、开采难度大以及分布格局与消耗格局不相对应等原因决定了我国还是一个矿产资源缺乏的国家。可再生类的植物、动物产品的人均产量和拥有量水平远在世界平均水平之下。资源的利用率低。第三大问题是生态问题,虽然环境污染状况已在总体上得到控制,但局部地区仍在持续恶化。SO2 、烟尘污染仍较严重,如全国600多座城市大气质量符合国家一级标准的不足1%;华南、华东和华北地区酸雨仍未等到彻底控制;机动车造成的污染在加剧。水的污染更为严重,全国七大水系中,近一半的河段遭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生态恶化的第二个方面是生态平衡被破坏。由于人口膨胀和自然资源的不合理利用,造成生态平衡失调。

解决这些环境问题的途径: (1)注重环境保护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2)把环境保护规划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3)实行计划生育努力减缓人口对环境的压力;(4)制定和实施环境保护法律法规;(5)调整产业结构进行技术改造和防治工业污染的主要内容;(6)合理开发和利用自然资源;(7)加强环境管理;(8)依靠环境技术进步,搞好环境保护工作;(9)开展环境教育提高全民族的环境意识。

单纯的课本内容,并不能满足学生的需要,通过补充,达到内容的完善

教育之通病是教用脑的人不用手,不教用手的人用脑,所以一无所能。教育革命的对策是手脑联盟,结果是手与脑的力量都可以大到不可思议。

单纯的课本内容,并不能满足学生的需要,通过补充,达到内容的完善

教育之通病是教用脑的人不用手,不教用手的人用脑,所以一无所能。教育革命的对策是手脑联盟,结果是手与脑的力量都可以大到不可思议。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9637eec75e0e7cd184254b35eefdc8d376ee14a7.html

《环境试卷8套.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