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寻英雄足迹 思索力量之源-重走抗联路讲解

发布时间:2018-11-13 22:04:56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追寻英雄足迹 探求力量之源

为迎接党的**周年华诞,发扬革命传统,坚定理想信念,深入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局党委组织了“重走抗联路,永葆党旗红”主题教育活动。日前,我局**名党员干部追寻革命先烈的足迹,三天行程近***公里,在通化地区,重走抗联路。活动中,进行开班动员整编、祭拜抗联烈士陵园,抗联行军山路徒步走,听抗联英雄故事,学唱抗联歌曲,朗读抗联诗词,参观抗联野外宿营、抗联学校和重温入党誓词……当年抗联将士为民族、为国家浴血奋战、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迹,让参加者心灵受到强烈震撼。今天借上“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党课的机会,把这种心灵震分享给大家,让我们在重新认识东北抗联的同时,共同探求英雄们的力量之源。

一、“重走抗联路,永葆党旗红”党性教育培训活动的由来和经过始末

“重走抗联路”党性教育培训活动是通化市深入挖掘和充分整合东北抗联红色资源,着力打造的具有时代内涵和当地特色的知名教育品牌,通过组织党员干部“重走抗联路”,使广大党员从中接受党性教育,全面增强其责任感和使命感,弘扬伟大的抗联精神和杨靖宇精神。

***日上午,我们在通化市委党校五楼举办了“重走抗联路,永葆党旗红”党性教育培训动员会,通化市委党校纪春祥同志对“重走抗联路”党性教育培训项目进行了介绍。然后进行了体验式教学,由徐强老师组织全体学员进行了抗联队伍整编和纪律作风整顿,并在党校操场上进行了队列、口号和军歌检验和点评,然后举行“重走抗联路”授旗和出发仪式。

全体学员前往拜谒杨靖宇烈士陵园和参观东北抗联纪念馆,在杨靖宇将军铜像前,由我代表学员们向杨靖宇将军敬献了花蓝并整理了挽联,全体学员集体默哀告慰杨靖宇将军英灵。在东北抗联纪念馆里,可歌可泣的抗联故事、伟大的抗联精神,更是让学员们深受感动。学员们说,“过去对抗联历史学习和掌握的比较零散,对伟大的抗联精神理解和感触不深,通过参观和听讲解,真切体验抗联的艰辛,抗联故事可歌可泣,我们要把伟大的抗联精神永远铭记在心中。并不断传承发扬光大!”

***日下午,在通化市委党校五楼进行了专题教学,由通化市委党校党建教研室讲师王莹给学员们做了“弘扬靖宇精神,担当先锋使命”专题讲座。随后,学员们前往高志航纪念馆参观。

***日上午*时,我们乘车前往集安市清河镇东岔抗日根据地。在车上通化市委党校的**老师教学员们学唱抗联歌曲。李兆麟将军谱写的《露营之歌》,一句句感人肺腑的歌词,让每一个学员都感到兴奋和激昂:“战马鸣、振长缨、团结起、夺山河,和敌人拼到底”……“火烤胸前暖,风吹背后寒。战士们,精诚奋发横扫嫩江原……”大家学得非常认真,激昂的抗联歌曲就在车厢里久久回荡。

上午*时,我们来到了徒步抗联小路的起点,走在碎石路上,环顾四周陡峭的山峰,便来到了集安市清河镇东岔抗日根据地。通化市委党校的老师介绍,抗联以位于老岭山脉的东岔为抗日根据地,是杨靖宇领导的抗联一路军对日抗战最辉煌的时期,曾两次歼灭日伪军400多人。召开过两次重要的干部会议,汇聚了三支大军,使抗联部队和地方抗日武装都置于党的领导下,这个时期也是军民关系最为牢固时期。”

走过一座座小桥,越过一条条小溪,半山腰一块巨大的岩石上清晰可见的抗联“棋盘”,让学员们感受到了在最艰苦时期抗联战士的文化生活。通化市委党校教师讲述着它的由来。她说,这是由“农民棋”演变到“抗联棋”,当时的抗联战士有文化生活,有理想信念,他们创作诗词、歌曲,体现了热爱国家、拥护共产党,抗联战士的伟大精神力量是无穷的。

到达长岗战斗遗址时,天下起了雨而且越来越大,学员们撑着伞在雨中聆听长岗战斗故事,长岗战斗是1938年春抗联第一军勇于创新的战役,战斗历时4个小时,缴获重机枪17挺、步枪100多支,日军头目高岗武治等24名日寇被击毙,号称“满洲剿匪之花”的索景清旅几乎被全部歼灭。杨靖宇亲自指挥机枪连,掩护突击队,经过殊死搏斗,夺下了制高点,取得了长岗战斗的胜利,但28岁的杨俊恒参谋长和10多名战士牺牲了,我深刻体会到,抗联战士在艰苦的条件下特别是冬季零下40度的生存极限环境下,靠对祖国的热爱、对民族的信仰,靠每个战士的坚强意志,不怕牺牲、不惧艰苦,与敌人顽强作战,他们的壮举会激励后人牢记前辈的奋斗精神,英勇向前!

返回途中,雨大路滑,学员们相互照顾、相互激励,顺利地完成了徒步行走5公里抗联小路体验任务。

***日下午,我们乘车来到了集安市老岭抗日根据地,学员们徒步前往抗联密营进行参观。老岭抗日根据地是1938年初,杨靖宇率领抗联一军主力部队冲破敌人的冬季讨伐封锁、沿着老岭南山脉向北进发进入集安境内开辟的根据地。同年5月,与抗联第二军政委魏拯民率领的第二军军部、新编独立旅及一军一师在此胜利会师。学员们先后参观了抗联老岭根据地的密营--马架子、地窨子,听老师讲解其建造过程和功能,并介绍了当年抗联是如何解决炊烟问题。在碾盘会议遗址,通化党校老师介绍了碾盘会议的内容和作用,抗联历史上著名的袭击阳岔工区战役的作战计划就是这次会议研究制定的。

夜袭阳岔工区战役:二战时期,日本为了摆脱国内外的困境,拼命掠夺中国东北的资源,特别是东边道地区(吉林通化)的矿产等自然资源,从而加快修筑通化到集安铁路的进程,进一步扩大侵华战争。为阻止这一阴谋,抗联部队痛击了阳岔工区的敌军,拖延了工程进程,打乱了日军侵略计划。
  1938619日夜,杨靖宇魏拯民同志指挥抗联一军教导团和第二师共700余名抗联战士,兵分3路,同时向阳岔工事区今井事务所、第1112号老岭河桥梁工地、竹内丁场和土口子隧道工地等3处地方发起猛烈攻击。
  通集铁路阳岔到集安区间,一时枪声大作,杀声震天。抗联战士包围了今井事务所,进行猛烈扫射。顿时,事务所的仓库、场房、宿舍成了一片火海。阳岔工事区的对外联络全部中断,日军伤亡惨重,企图想突围或抵抗的几名日军全部被击毙。
  与此同时,抗联战士对阳岔村南3公里河边的竹内丁场及第1112号老岭河桥梁工地也进行了猛烈攻击。在阳岔方面的有力配合下,炸开了铁丝网,消灭了守备的日军,冲进了工地和居室,活捉了日伪工程和守备人员8名,解放劳工500多人,烧毁了桥梁工地,缴获了一批军用物资和粮食衣物等,竹内丁场主任竹内仁助也被俘。
  另一支抗联部队迅速包围了土口子隧道和东亚土木会社值班室,击溃了警卫人员,把土口子工地建筑材料和值班室烧毁。
  此次战斗,3处战场全部获胜。共击毙敌人9名,其中日军8人,俘虏了日本工程师竹内小林等人;解放劳工700多人;破毁铁路工程和大量器材,给敌人给造成损失达20万日元,工区足足瘫痪了 2个月。

***日上午,学员们乘车冒雨来到集安市榆林镇治安村深山处一座小山上,抗联军校遗址格外隐蔽,站在长74米、宽14米的山洞里,抗联后人从培仁讲述了军校的诞生史。他说,1937年抗联第一军一期192名战士在这里聆听了参谋长杨俊恒的军事课,连续3年,数百名抗联战士在这里接受了政治、军事和文化教育,培养了一大批优秀抗联战士和干部。

在抗联军校山洞里,学员们高声朗读了抗联诗歌。

随后学员们又来到刘金铎烈士陵园,刘金铎烈士陵园坐落在治安村山坡上。学员们列队肃立向烈士们敬献了花篮并庄严的三鞠躬。榆林镇文化站长从培仁讲述了烈士们的故事,让学员们记住了这位勇敢的抗联连长。1936年冬,刘金铎连长带着临产的妻子和一名战士,由于叛徒出卖被敌人围困在山上的窑洞里,与敌人进行殊死的战斗,3人全部壮烈牺牲,后人把刘连长殉国的窑洞取名“红军洞”。全体学员在此面对党旗和烈士陵墓举起右拳重新宣誓,铮铮誓言响彻山谷。

“重走抗联路”,着实给我们上了一堂深刻的党课,体会到了抗联精神气贯长虹,激励后人奋发图强。相信这次 “重走抗联路”是将我和参与者一辈子最珍贵的记忆,重走了抗联战士的足迹,感受到了抗联战士的坚强意志,他们对祖国的无比热爱、对党忠诚的崇高信念、艰苦卓绝的奉献品质,一定会时刻激励我们努力工作,把抗联精神继承和传承下去。

二、探索抗联精神的力量之源

东北抗联在中共党史、中共军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做出巨大、独特的贡献。东北抗日联军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一支英雄部队。同时也是中国人民解放军前身之一,它的前身是东北抗日义勇军余部、东北反日游击队和东北国民革命军 。是20世纪三四十年代中国人民抵抗日本帝国主义侵略的伟大民族解放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中国的革命史上有不可磨灭的伟大功绩。在日本侵略者的大后方,他们14年的艰苦斗争牵制了数十万日伪正规军,有力地支援了全国的抗日战争,他们可歌可泣、英勇无畏的牺牲精神,是中华民族争取独立宁死不屈精神的集中体现。

同时东北抗日和三年游击战及长征被并称为三大最艰苦的战争。在“重走抗联路”的短短几天里,我一直在苦苦追寻是什么力量让英雄们执着坚守、吃苦奉献、不怕牺牲......,初略做了归纳,与大家共同商讨。

第一,坚定信仰的力量高尚的信仰,是净化灵魂的甘露,是催人奋进的动力。东北抗联是共产党领导下的一支抗日部队,中国共产党人是具有共产主义远大理想的中国工人阶级、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中的先进分子。当时我们中国共产党的奋斗目标就是推翻三座大山,实现民族独立和解放。所以说东北抗联是一支有共产主义信仰的部队,相比物质财富,信仰是更可宝贵的财富,它指引着奋斗的方向,决定着不同的价值抉择。杨靖宇说:“一个忠贞的共产党员,民族革命的战士,为伟大的共产主义理想,为民族解放事业,头颅不惜抛掉,鲜血可以喷洒,而忠贞不二的意志是不会动摇的,最后胜利的信心是坚定的”。

信仰富有,才有矜持不苟、舍身取义的洁白朴素;信仰纯洁,方有“只见公仆不见官”的不懈斗志;信仰坚定,方有“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浩然正气。抵御诱惑有时比打仗还难,杨靖宇不为敌人许给他的“东边道大都督”的高官所动,宁可爬冰卧雪也要和敌人血战到底。而他的得力助手程斌却因母亲、妻儿被日本人所抓而变节投敌,为小孝而舍大忠大义,更为可耻的是变节投降后成立了警察大队,为了邀功请赏专打抗联,毁掉了抗联70个密营和物资储藏点,而且不分昼夜追赶抗联,使抗联战士得不到休息和补给,给抗联带来了毁灭性打击。而同样是亲人被抓的赵尚志,却舍小孝尽大忠,亲人却安然无恙。

毋庸讳言,在多元多样多变的今天,利益至上成为一些人的生存哲学,物质欲望正在侵蚀着信仰的根基。一些干部在市场冲击和利益诱惑下心为物役、贪污腐化、价值虚无、精神空虚。正因如此,我们党始终将加强理想信念教育,作为党的建设最重要的内容。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理想信念就是共产党人精神上的‘钙’,没有理想信念,理想信念不坚定,精神上就会 ‘缺钙’,就会得‘软骨病’。”

人一旦有了高尚的信仰,浮躁的心灵就有了熨帖,繁忙的工作就有了目标,人生的奋斗就有了意义。“为大多数人谋幸福”的信仰是一面永不褪色的精神旗帜,是一座抵御诱惑的精神堡垒,更是一种护佑我们到达彼岸的精神力量。坚守信仰,我们将战无不胜!

第二,赤胆忠诚的力量。现代汉语词典》的解释,“忠”是崇敬、恪守;“诚”是实在、言行一致;忠诚,即恪守本心、没有二意。在现实生活里,“忠”表现着一个人的立场,“诚”传达出一个人的态度。“忠”可以分为“大忠”和“小忠”:从大的范围讲要忠于信仰、忠于理想,具体说就是忠于祖国、忠于党、忠于人民等;从小的范围讲要忠于事业、忠于家庭、忠于亲朋好友等。“诚”亦如此,也可分为“大”与“小”:除了平日对同事、对领导、对工作的“诚”,更要求对党、对组织、人民的“诚”。“忠诚”一词,既是一种境界,更是一种行动。它是无形的,却有着改天换地、摧枯拉朽的力量;它是无声的,却像春天炸雷般轰响在亿万人的心头。“忠诚”是一个人的精神,“忠诚”是一个人的脊梁。

对于抗联英雄而言,“忠诚”,就是“服从命令、听从指挥”,在抗联英雄杨靖宇身上集中展现出忠诚于党!忠诚于祖国!忠诚于人民!没有这一片赤胆忠诚,就不会有轰轰烈烈的抗联大业;没有忠诚,就不会为抗倭寇乃至献出自己宝贵的生命!“忠诚”,是抗联英雄的精髓所在、魂魄所在,“忠诚”是支撑着抗联英雄坚持抗日的核心价值所在。

英雄杨靖宇曾说过:“‘把天将大任于斯人也’改为‘劳动人民之寄希望于共产党,党之寄希望于共产党员也’......党员对党的事业必须具备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精神”。 打开东北抗联的战争史册,每一页都镌刻着抗联英雄们对中华民族救亡图存的无限忠诚,而甘愿抛头颅、洒热血,明知不可为而为之赶走外国侵略者决心和勇气。其实当年的抗联斗争是有多选项的,可以进入长白山密林深处休整,可以取道进入俄罗斯编整,也可以化整为零等待时机,而以杨靖宇为首抗联英雄们却选择留下来打游击战,为的就是唤醒民众,为的就是让民众看到还有抗联在战斗,中华民族还有希望。把生的希望留给战友和民众,把危险和死亡留给了自己,这就是忠诚。这何尝不是“忠诚”的最高境界。

忠诚是作人最起码的道德要求。古人云:“诚,五常之本,百行之源也”。“仁义礼智信”中,“信”字也包含了忠诚之意。忠诚不仅要外在于形,更要内化于心,最终形成形神兼备的统一。忠诚要升华为一种理念,要靠平时一点一滴的积累,要靠日常工作学习的积淀。作为一名水利工作者,必须把职业当作事业做,把权力当成职责看,把名誉当作激励解。要把忠诚的观念,融入日常的工作中,用理念来指导行动。

忠诚催发执行力。一个人最大的动力,并不是来自于物质的诱惑,而是来自于精神上的追求。根据心理学家马斯洛的需求层次论,人的最高追求是自我实现的需要。而这种追求所激发的动力大小,又来自于我们的忠诚度。我们越忠诚于心中的追求,就越会全力以赴。忠诚是生命充实的理由,是生命存在的原因。当一个人缺乏忠诚对象的时候,他就会失去对生命的眷恋。忠诚的人知道在执行中创造条件,在执行中积累资源;相反,缺乏忠诚的人却只会等、靠、要,目标无法实现时就会怨天尤人、牢骚满腹。

在人生的征途中,不仅要有平日细微可见的“小”忠诚,更要有恢弘博爱的“大”忠诚。只有坚定不移地忠诚于信念,忠诚于祖国,忠诚于人民,忠诚于伙伴,忠诚于自己,才能造就成功,这就是忠诚的力量。

第三,悠久文化的力量。世界上每个成熟的民族都有属于自己的特有文化形态和文化个性,而这种特有的文化就成为民族亲和力和凝聚力的重要源泉。从重走抗联路上我们看到、听到、学到的抗联歌曲、抗联诗歌以及抗联战士学文化的特殊方式,我们都能深刻体验到抗联文化辉煌的印记,这种文化是特殊时期的文化,是中华文化的延伸和拓展,在东北抗联整个时期特别是抗击侵略者最艰苦阶段起到了凝聚人心、鼓舞斗志的不可或缺作用。

横平竖直的方块汉字承载着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文化积淀,宫商角徵羽的千古佳音述说着炎黄子孙的剑胆琴心。“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一首《静夜思》不知引来多少华夏游子回望乡关,报效祖国。一阕《广陵散》琴曲,一腔《正气歌》豪情,一段《梁祝》倾诉,一片《离骚》忧思——诗辞歌赋,丝竹管弦,所有这些意味深长的文化符码,传递着一个东方民族的侠骨柔情和勇敢担当。正是这铁骨铮铮的方块汉字,筑起了雄奇天下的精神长城;正是这“巍巍乎高山,荡荡兮流水”的鼓声琴音,在无数江河子嗣的内心引起了巨大的回响和波澜。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95b69dfe690203d8ce2f0066f5335a8102d26699.html

《追寻英雄足迹 思索力量之源-重走抗联路讲解.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