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的几点做法

发布时间:2019-09-24 12:54:06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的几点做法

  首先从数学课堂中存在的现象入手,提出进行研究的必要性;然后对数学教学有效性这一重要概念进行界定;再结合初中数学课堂教学实践工作重点从和谐师生关系、转变备课着力点、主动驾驭教材、设计以学生操作为主的教学活动和调节课堂教学的板块设计五个方面阐述了进行有效性教学的五大策略;最后对研究的成效进行了分析说明。

一、提出问题

问题一:经常会听到有教师这样抱怨:同样的内容,我一模一样地讲了三遍,学生仍然听不懂。这些学生真笨!

分析:这里有一个教学的有效性问题。既然第一遍讲解学生没有听懂,就说明教师所采取的方法、手段或设置的教学坡度不切合学生实际,以致学生不能接受。教师再一次讲解时就应当调整教学,如果仍然按照第一遍的教法重复一遍,非但不可能达成教学效果,反而浪费时间。也就是说重复第一遍教学的做法是无效的,教育质量是低下的。而这种不反思教学、只埋怨学生的现象仍然普遍存在。

问题二:人教版一期课程改革时,学生学习整式这一节的内容之前,就先学习一元一次方程,而在解方程时用到移项,可学生还没学习整式,就不明白的定义,所以在学习这一知识点时,大大降低了学习的效率。

分析:这个案例说明课程设置和内容安排和教学有效性息息相关(现在已改变了这个内容安排)。这个案例同时引人深思的问题是,到底学生在什么年龄段学习什么内容有效性是最高的?亦即课程设置优化教学内容方面也存在有效性问题。

问题三:偶尔我们会听到学生们在私底下议论:老师整堂课都在讲解,有些题我们不没有消化,就接着讲解下一题,怎么会考出好成绩。

分析:这也是一个有关有效性的问题,初中学生的理解能力有限,可能有时候会存在这样的问题:你把长长的题目念完了,而有些学生还没通第一句话。而你在那里一直讲,能不能达到预定的效果呢?没有。这样做只能使一些本来对数学不感兴趣的同学放弃它。从这个问题也课反映出目前还存在着灌鸭式满堂灌的教学方式。

新课程改革给初中数学课堂教学带来了生命的活力。但在课程改革过程中,我们也发现,由于认识上的不够全面、不够深刻、不够透彻,致使课程改革出现了某些偏差,如:课堂上一味地培养学习兴趣,一味地尊重学生,甚至出现数学课无数学味的怪现象,结果学生该获得的数学基本素养没获得,课堂效率低下,学生没有得到较好的发展。一直以来,在我们的数学教学中非常重视知识的传授,学生的双基非常扎实,但教学以教师为主,忽视学生的主体性,忽视学生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培养。

因此,新课程是一次改革,而不是一次革命。在课程改革过程中,我们应深入学习新课程理论,深入研究课堂,深入研究学生,反思自己的教学,以新课程理念指导数学课堂教学,追求教学的有效性,促使学生得到更好的发展。

二、概念——数学教学的有效性

数学教学有效性就是在数学课堂教学活动中,教师采用各种方式和手段,用最少的时间、最小的精力投入,实现了课堂教学目标,满足了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掌握和数学素养的提升。具体来说,数学教学的有效性包含三种含义:

有效果:指对教学活动结果与预期教学目标的吻合程度的评价,它是通过对学生的学习活动结果考察来衡量。

有效率:教学效率=教学产出(效果)/教学投入或教学效率=有效教学时间/实际教学时间×100%

有效益:指教学活动的收益、教学活动价值的实现。

三、提高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教学方法

1、建立良好的互动型师生关系。

现代教学论研究表明,学生的学习心理发展存在两个相互作用过程:一方面是感觉——思维——知识、智慧(包括知识技能的运用)过程;另一方面是感受——情绪——意志、性格(包括行为)过程。前者是一种认知过程,是智力活动;后者是情感过程,是非智力活动。两者密不可分,缺一项都不称为真正合理的学习过程。

教学实践证明,在教学过程中我们教师应打破师道尊严的旧俗,与学生建立人格上的平等关系,走下高高讲台,走进学生身边,与学生进行平等对话与交流;教师与学生一起讨论和探索,鼓励他们主动、自由地思考发问、选择,甚至行动,努力当学生的顾问,当他们交换意见时积极参与者;要求我们与学生建立情感上的朋友,使学生感到我们是他们的亲密朋友。一旦课堂上有了和谐的氛围,我们就能清楚地感受到课堂教学正在师生中进行和完成。

2.由备教材转向备学生,为有效教学提供着力点。

数学新课程标准强调,目标设计应由关注知识转向关注学生。课程设计应由给出知识转向引起活动。因为学生在学习中获得的自信、科学态度和理性精神,比单纯只有知识更有价值。这就要求我们教师要改变过去备课过程重重备教材知识而轻视备学生的传统做法。如何去备学生,应该从一下三个方面入手:

1)备学生的认知基础。就是要求教师在备课时从学生知识状况和生活实际出发,更多地考虑我们如何要让学生通过自已的学习来学会有关知识和技能,在课堂上尊重学生,尊重学生的经验与认知水平。

2)备学生的认知情感。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乐知者。学生对教学内容的喜好程度对于教学效果起到非常关键的作用。所以,在备课过程中,要把握学生的认知情感,把握他们对数学课的热爱程度,如果忽视了这一点,就很容易导致教师课堂上洋洋洒洒,学生在下面昏昏欲睡。如何培养学生的乐知情感,首要是从培养兴趣开始。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众所周知的事实是,很多优秀的教师,都是从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开始一步一步取得成功的。学生对你的课产生了兴趣,认知的积极性就调动起来了。要调动学生对课的兴趣,其前提又是对教师人格和学识的情感认同,从这个方面讲,教师需要不断充实自我,以过硬的本事取得学生的佩服,从而达到让学生亲其师、信其道的结果

3)备学生的认知过程和方法。我们一般习惯于用成年人的认知方法去取代学生的认知方法,这实在是大错特错的做法。更违背新课程理念的是在学习中重视结果的好坏而忽视了学生学习参与的过程训练。青少年的认知有其年龄特点,感性思维优于理性思维,他们从内心里喜好通过参与来表现自己,来求得教师和同学的认同。所以,在新课程的背景下,教师应该让学生自己在尝试的情境中加以探索、思考、理解,而我们教师应灵活变换角色,用童眼来看问题,怀童心来想问题,以童趣来解决问题,共同参与学生的学习的学习的知心朋友·学习伙伴。

3.主动驾驭教材,优化教学内容

新课程标准指出,教师也是课程资源的开发者。因此,要改变传统教学中教教材的固定不变的做法,取而代之以能够根据学生生活实际主动地去驾驭教材、处理教材。

例如新教材七下用分式方程解应用题的教学:笔者在讲到工程问题方面的应用题时有一道练习砌完一道墙,甲独做6天完成,乙独做10天完成,两人合做几天完成?要求是让学生理解并掌握解决这类实际问题的方法,这类应用题和以前学过的整数应用题有相同的基本数量关系,即:工作总量=工作效率×工作时间,关键(或难点)在于这类应用题的工作总量要用单位“1”表示。应用题的已知条件没有直接出现,但学生如果能联系已学的分数的意义进行学习,教师就用不着按部就班地教,可以先让学生自己独立解答尝试。如学生有问题,设计这样的题目:运完360块砖,甲独运6次运完,乙独运12次运完,甲、乙两人合运几次运完?进行铺垫。在计算的基础上与工程问题应用题进行比较,便于学生找出异同,建构数学模型,抓住解题的关键,为学生主动有效学习提供保证。

由上述的实例可以看出,对于教材一定要根据学生的实际状况进行灵活处理,让教材为学生的学服务,而不是被其束缚。因此,教师应该有新的教材观,从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的主旨出发,可以打破固有的授课思路,可以对教学内容予以裁剪,可以增添新的内容,也可以放手让学生去开发教学内容。充分发挥师生的双主体地位,进而为有效教学提供弹药

4、设计以培养学生的手、眼、脑能力为主的教学活动。

教是为了学,教是为了学生会学,最后达到不需要教。新课程改变了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的能力以及交流和合作的能力。保守的静态的教学观体现在以教师为中心,采用满堂灌填鸭式的教学方法,培养出服从型接受型循规蹈矩的学生不能适应日新月异的社会变革和发展的需要。学生是教育的对象,又是学习的主体,是具有主观能动性的活生生的人,不是知识的接受器和信息储存仓库。把人类的认识成果转化为学生的知识财富智力和才能,或是把知识转化为学生的思想观点,都要经过一个内化过程,也就是说,教学中需要学生自己的积极思考和实践活动,要有学生主动积极地探索、分析和思考。教学改革不应停留在提高学生今天的学习成绩上,而应有助于学生学后阶段的发展,有助于学生将来更好地适应未来社会的发展,学生在学校所学的知识毕竟有限,在科学日新月异地发展的今天,学校教学的重要任务是教会学生如何学习,如何研究,如何创造,教会他们如何获取、精选、综合和分析有用的知识和信息,使他们具有在综合、分析、学习、研究过程中进行创造的能力,正如第斯多惠所言:一个坏的教师奉送真理,一个好的教师则教人发现真理

5、设计新的课堂教学思路。

一定的课堂教学结构决定了教学过程中教师与学生、教会与学、知识与能力的关系。传统的课堂教学以组织教学、复习检查、讲授新课、巩固练习、布置作业为基本结构,教师的束缚了学生的学。在尝试的基础上,我们认为,教学生学会学习,有效的课堂教学,应由以下几个基本环节构成:

1)学习准备:教师要创设让学生主动运用已有知识解决新问题的情境,引导学生建立解决问题的目标意识,形成学习的意向。

2)学习实践:这是课堂教学的主体。即让学生针对遇到的问题,摄取已有经验中可以利用的部分进行思考和实际操作,提出个人的见解和疑难。

3)学习反馈:让学生根据对问题的不同理解得出的不同结果、不同见解进行再学习。引导他们找出不同结果、不同见解的关键,调整思路,进行新的探索和评价。

4)学习反思:让学生反思自己在一节课里进行了什么样的活动,是用什么方式活动的,活动过程中自己是否具备良好的条件等。这是数学内化的需要,也是学生了解、认识自己获得数学学习经验、思想、方法的需要。认识、控制、调整自己的数学学习活动,是形成主体意识的重要内容,是学习能力的具体表现。

新的板块结构的定制,突出了教师所实施的教学策略、所扮演的角色是引导、推促、启发,是设置问题情境,创设师生对话、生生交流讨论、合作探究氛围的桥梁;而主体学生的全面参与,不同层面、异类的学生都能积极主动地学习,使其个性得到充分发展,才是至关重要的。

四、研究的成效分析。

经过这几年年的实践,我的课堂教学取得了初步成效,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有效性教学观念得到了初步转变。在实践中始终以培养学生的有效学习方式和有效学习能力为重点,更新自己的教育观念;始终以提高教学效益、效果为出发点,不断完善自己的教学理念。特别是在教学中,始终注意培养学生的有效学习意识,打破传统的低效,低质量的教学模式,让学生学得有质量、学得轻松。

2.改进了教学行为。通过实践探索,探索出了一些有效的在新课标下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教学的途径与策略,培养了学生在课堂上有效学习数学的能力,促进了学生数学学习课堂内外的和谐发展。在实践中教学行为也有了很大改变。通过开设有效教学专题课程渗透,进行有效教学课外辅导、学生讨论、师生讨论等多种有效教学活动形式,有效地开展学生对有效学习方式的理解和领悟,促进了学生有效学习意识和有效学习能力的和谐发展,使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能力得到均衡发展。

3.提高了自已的理论业务水平。实践中教师自觉学习相关的教育学、心理学理论,学习初中数学课堂有效性教学的相关知识,领会课改精神,在培养学生的有效学习意识的同时,积累了大量的有效教学和有效学习的素材和案例,汲取相关的成功经验丰富了自已的教学思想和理论素养。提高了理论研究水平,客观上也为新课程的即将实施做好了理论和实践上的准备。

4.创设了教师发展的平台。以总课题为中心通过本课题的研究,实践教师在自身能力与素质的发展上有了更大的空间,能参与课题论证同专家面对面交流,有了更多的培训与学习的机会,能承担一些同课题有关的公开课活动,对自身素质的提高有了极大的推动作用。

课本、报刊杂志中的成语、名言警句等俯首皆是,但学生写作文运用到文章中的甚少,即使运用也很难做到恰如其分。为什么?还是没有彻底记死的缘故。要解决这个问题,方法很简单,每天花3-5分钟左右的时间记一条成语、一则名言警句即可。可以写在后黑板的积累专栏上每日一换,可以在每天课前的3分钟让学生轮流讲解,也可让学生个人搜集,每天往笔记本上抄写,教师定期检查等等。这样,一年就可记300多条成语、300多则名言警句,日积月累,终究会成为一笔不小的财富。这些成语典故贮藏在学生脑中,自然会出口成章,写作时便会随心所欲地提取出来,使文章增色添辉。

单靠记还不行,还得,姑且称之为先死后活吧。让学生把一周看到或听到的新鲜事记下来,摒弃那些假话套话空话,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篇幅可长可短,并要求运用积累的成语、名言警句等,定期检查点评,选择优秀篇目在班里朗读或展出。这样,即巩固了所学的材料,又锻炼了学生的写作能力,同时还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等等,达到一石多鸟的效果。

语文课本中的文章都是精选的比较优秀的文章,还有不少名家名篇。如果有选择循序渐进地让学生背诵一些优秀篇目、精彩段落,对提高学生的水平会大有裨益。现在,不少语文教师在分析课文时,把文章解体的支离破碎,总在文章的技巧方面下功夫。结果教师费劲,学生头疼。分析完之后,学生收效甚微,没过几天便忘的一干二净。造成这种事倍功半的尴尬局面的关键就是对文章读的不熟。常言道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如果有目的、有计划地引导学生反复阅读课文,或细读、默读、跳读,或听读、范读、轮读、分角色朗读,学生便可以在读中自然领悟文章的思想内容和写作技巧,可以在读中自然加强语感,增强语言的感受力。久而久之,这种思想内容、写作技巧和语感就会自然渗透到学生的语言意识之中,就会在写作中自觉不自觉地加以运用、创造和发展。5.促进了学生数学学习能力的提高,培养了学生对学习有效性的理解和领悟能力,使他们意识到数学课堂学习有效性的重要性,提高了学生学习数学的能力和学业成绩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94ecd49102d8ce2f0066f5335a8102d276a261a9.html

《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的几点做法.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