门德尔松《无词歌》曲式特点分析——以《春之歌》为例

发布时间:2023-07-20 07:04:29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墨 门德尔松 无词歌 曲式特点分析 以 春之歌》为例 晶 (阜阳师范学院,安徽阜阳236037) 要:门德尔松是德国浪漫主义早期作曲家,他首创了无词歌这种钢琴小品的体裁形式。他的作品很多,而浪漫主 义钢琴小品的代表作无疑就是《无歌词》,本文介绍了门德尔松音乐创作的时代背景,分析了他的创作特征,论述 了《无词歌》的风格特点,并选取《无词歌》中最著名的一首作品《春之歌》为例,对其进行曲式分析,从而得出 《无词歌》曲式结构特点。 关键词:门德尔松;无词歌;春之歌;曲式特点 《无词歌》这首作品旋律优美、感情真挚,是典型的浪漫主义 的代表作。时至今日,门德尔松的《无词歌》在钢琴作品中仍有着较 高的地位。笔者曾弹奏过几首《无词歌》中的作品,觉得这些作品有 第二集到第四集是作者在1835—1841年期间创作完成的,作品 编号分别为3O、38和53,1832年歌德去世,策尔特去世,1835年门 德尔松的父亲去世,给门德尔松带来了沉重的打击。这些人的去世 使门德尔松的内心情感发生了变化,使得他的作品风格也发生了改 变。他的作品中不仅仅有自然风光的描绘,还有内心世界情感的展 故事、有内涵、旋律优美,所以一直深入学习,一探其中的奥秘。 门德尔松音乐创作的时代背景及创作特征 l9世纪的作曲家们,再也不愿忍受古典主义的局限和压制,想 要冲破束缚,于是在曲式结构的创作上,进行了大胆的创新,钢琴 现,形式上更加完美,内容上更具有内涵。 《无词歌》的第五集至第八集(作品号62、67、85、102)创作 于1842年至1845年间,这时门德尔松的演出邀请接连不断,莱比锡 音乐学院的创办,事业有成,又有一个美满幸福的家庭,门德尔松 的内心感到无比的幸福与成功。但是,从他的亲人和身边几位重要 朋友的离世,他的内心越来越沉重,导致在他的作品中体现出了悲 剧性。不同的时期,作曲家的人生观在发生改变,于是创作风格也 会随之变化。 (二)《无词歌》风格特点 音乐在这个时期达到了巅峰。这一时期的欧洲无论是文化领域、科 技领域社会意识、文学艺术等各个方面都得到了空前的发展。由于 当时的德国受了欧洲启蒙运动的影响,导致了19世纪的德国在艺术 领域上形成了一种新的风格一一浪漫主义风格,门德尔松正是这一 风格的代表人之一。 在l9世纪浪漫主义时期,小型且抒情的器乐体裁与声乐都发展 到了它们的顶峰时期,是音乐创作中最重要的成就。《无词歌》是浪 漫主义时期门德尔松的典型作品,作品将器乐声乐化的特色体现的 淋漓尽致,形成了器乐声乐化的特点。 他的《无词歌》把器乐与声乐完美的结合,体现出了器乐声乐 化的特点,也体现出如歌的旋律性。作品取材大多来源于生活、自然 风光等。流畅优美的旋律,清新淡雅,给听众以美的享受。结构严谨 规范,织体丰富,和声简单,作品清澈见底,让人一目了然;每首乐 二、 无词歌》创作背景及风格特点 (一)《无词歌》的创作背景 1.时代背景:在门德尔松时代,浪漫乐派的音乐更符合、更接 近当时人们的心里情感的需要,随着社会意识形态的改变,人们的 曲都有鲜明的主题,具有标题性,更显示了浪漫主义音乐的根本特 征。他常用无词歌代替文字来表达内心的情感,寄给家人和朋友。 欣赏品味也发生了改变。一批作曲家,如:门德尔松、舒伯特、舒 曼等人,开始了抒情性钢琴小品的创作,这些作品表达了人们的内 三、作品 春之歌》曲式特点分析 (一)《春之歌》创作背景 在情感,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尤其是门德尔松创造的钢琴小品。 更成为了浪漫主义音乐的重要形式, 《无歌词》应运而生受到了广 泛好评。 《春之歌》是门德尔松创作最著名的曲子之一,作品序号为 62,选自钢琴小品题材的《无词歌》。这首作品完成于1841年,是门 德尔松在伦敦旅游时所创作的,由好友葛林题名。这首乐曲描绘了 春天万物复苏,到处都是生机盎然的景象,代表着希望。整首乐曲 由大量的装饰音写成,给人的感觉犹如流水般轻快流畅,使听众陶 醉到这浪漫的气氛中。乐曲表达了对生活无尽的希望、对生命的无 限热爱。由于深受人们的喜爱,不仅用于钢琴演奏,也常常被改编 2.创作的三个阶段:门德尔松在父亲的资助下,从1830年开 始,开始了他的欧洲之旅,他的旅游创作生活历时15年,各国的民 族风情、自然风光、雄伟建筑、奇闻异事让门德尔松开阔了眼界。 他一生中创作的钢琴小品题材的作品总共49首,在《无词歌》中收 录并分为八集出版。 第一集(作品号19),写于1832年。1830年10月,门德尔松来到 为小提琴和其他乐器的独奏曲,广为流传。无论在什么时候,在什 么地方听到,心中都会涌起一股股暖流。 (二)《春之歌》曲式特点分析 《春之歌》A大调,214拍,速度为小快板,篇幅短小,全曲共 了意大利威尼斯,金色的阳光、荡漾的水波的装点,深深地吸引着 他,仿佛置身于其中,在灵感中写下来《威尼斯船歌》。接着他又来 到罗马、佛罗伦萨,意大利的自然风光,名胜古迹使他流连于此, 获得了许多创作素材,激发了他的创作灵感。第一集中的作品多为 声乐体裁,具有歌唱性。 90个小节。如果简单的从主体材料和篇幅长短的角度分析,这首曲 子很容易被误解为再现单三部曲式,但是深入分析曲目之后会发现 曲子结构中具备再现单三部曲式和无展开部奏鸣曲式的双重特色。 
我们先来进行无展开部奏鸣曲式的分析,图示结构图可表示为: 呈示部再现部尾声 主部连接部副部结束部过度句主部副部结束部 1—15 16—27 28—35 36—39 40—4950-63 64-71 72—75 76—90 A E A A 呈示部、再现部和尾声是无展开部奏鸣曲的主要组成部分。在 开始乐曲将主题引出,奠定了曲子的情感基调,起自A大调,给人 明快的感觉。主题部分由两个乐句组成,每个部分的乐句对应8个小 节。其中第一个乐句是典型的8小节构成,交替出现小跳和级进上 行,旋律轻快活泼。在第一乐句的第七个小节中,出现了重属三四 和弦,经过终止四六和弦后,在属七和弦上半终止结束。而第二 乐句将第一乐句不完全再现,并且在第七个小节处主和弦终止。中 声部小琵琶音式的装饰音,与左手八度双音伴奏交替结合,贯穿全 曲,使音乐的旋律如同微风拂过的风铃发出悦耳的响声,使乐曲更 具有流动性,旋律感。优美的旋律,丰富的和声,刻画出了春天迷 人的景象。该乐曲中,背景性的流动音型织体,在《无词歌》中具 有典型的代表性。它采用了三个层次相结合的织体结构,所以演奏 时要分清旋律的层次,突出主题;力度均衡;准确把握装饰音的时 值;触键轻巧短促。 连接部16—27d,节,18、19小节是前两个小节的完全重复,旋律 采用了半音下行,表现出来旋律的缓和,和弦则采用了主六和弦到 属二和弦的进行。20—24d,节采用了下行二度模进的手法。l2个小节 完成了主部与副部的连接。 接着从28小节开始,进入了呈示部的副部,共8小节。旋律运用 了模仿的手法,调性上也由A大调转到属调E大调上。色彩的转变, 旋律的重复,使乐曲情绪显得更加的清新,愉悦。随着旋律的上下 起伏,节奏显得更加紧凑,音乐达到了高潮。副部的音乐色彩与主 题形成了对比,如果说主部描绘了春天的景色,那么副部就是对春 天的歌颂、赞美。在35小节和弦完成了终止,结束了这一段落。 随后出现了短暂的结束部,共四个小节,分别为36、37、38和 39t,节,这四个小节是对前一段落的概述和补充。 结束部过后,作曲家省略了奏鸣曲中的展开部,由lOt ̄节的过 渡句,引出了再现部。这段没有十分明确的旋律音乐,以经过音的 形式,形成了离调模进。在大小调式中往返调性,并以E大调为基点 回到A大调,在属五六和弦上结束,奠定了调性回归的基础。 再现部中的主部出现主旋律,随后直接进入了连接部,使用了 缩减再现的手法进行情感表达,这也是该曲目的创新之处。在主部 的第一句再现主题旋律,第二句再现并补充。在作品的58小节中出 现属五六和弦,提升了曲子的气氛。进入副部,出现了与呈示部中 副部相同的材料,也是8小节。从71小节的后半拍开始了结束部,4 小节,和呈示部中结尾部相同的材料,也同样做了补充终止。结束 部将全曲引入尾声。 尾声76-90t,节,它的曲调由乐曲的主题与过渡句的材料变形而 来,再次点出了主题。作曲家利用A大调的主和弦音,进行了一连串 上行的小琵琶音的分解、转位。声音越来越轻,歌声渐行渐远,沉 浸在这无限的春意中……最难弹得不是力度最强的音,而是最弱的 音,它需要演奏者有很好的控制力。用指尖完成最后一连串的音, 轻巧且有跳跃性。演奏乐曲时,一定要用耳朵去认真聆听,用心去 感受音乐。 黄河之声2015年第6期 再现单三部曲式结构: A B连接句A’尾声 l一15l6—35 36—49 50-71 72-90 a a’b C a a”c’ A A E A A A (三)《无词歌》曲式结构 《无词歌》的篇幅短小,演奏时间通常在2-5分钟之间。它的曲 式规模并不大,近似于声乐曲的结构短小,从《无词歌》的音乐创 作中可以看出,这些小型的曲式结构也很丰富,并不是简单地单三 部曲式。《无词歌》的曲式结构可分为五种类型: 第一类:并列组合原则曲式结构 采用并列组合原则作曲的在49首中总共有两首,在整个音乐作 品体系的构成中也是数量最少的。一首是一部曲式的第38首(作品 85之2),另一首是并列单三部曲式的第6首(作品19之6)。 第二类:再现组合原则曲式结构 在《无词歌》使用最多的是再现组合原则曲式,这种形式又可 以分为两种形式,分别为再现单二部曲式和再现单三部曲式。 第三类:循环组合原则曲式结构的乐曲 在《无词歌》曲集中的作品,门德尔松并没有采用古典时期规 范的回旋曲式结构:A+B+A+C+A……但很多情况下,则是两个材料的 反复出现循,在曲式发展中体现出了循环的原则。 第四类:奏鸣组合原则曲式结构的乐曲 在《无词歌》的作品曲目中,完全采用:奏鸣组合原则曲式的 有三首曲目。分别是第五首、第十首和第三十九首,对应的作品序 号分别为19、30和85.还有一些曲目使用了奏鸣组合原则曲式和其他 曲式相结合的方式。 第五类2边缘组合原则曲式结构的乐曲 在《无词歌》中有一些乐曲结构复杂,会使用不同的曲式相结 合。这种方式的出现也表明了门德尔松对艺术创作的更高追求和创 新。以下是边缘曲式结构的主要分类:再现与奏鸣结合;循环与奏 鸣结合;再现与循环结合以及多原则结合等。《春之歌》就是边缘组 合原则中,奏鸣与再现组合原则的结合。 四、结语 门德尔松的《无词歌》体裁宽泛,内容丰富,曲调明朗,深受 世界各地听众追捧,也备受钢琴演奏家们的青睐,是钢琴教材中的 必修曲目。《春之歌》具备了再现单三部式和无展开奏鸣曲式的双 重特色,篇幅短小,抒情性强,旋律优美,是门德尔松《无词歌》 中最典型的作品之一。通过写这篇论文,我对门德尔松,对《无词 歌》都有了新的、进一步的认识了解,是我受益匪浅。一 参考文献】 [1]翟书艺.门德尔松和他的《无词歌》[D]兰州:西北师范大学,2008. [2]林旭.论门德尔松《无词歌》的“形式美”[D]济南:山东师范大学, 2008. [3]高佳佳.门德尔松一一无词歌分析与演奏[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 社,2004. 4]龙胜.门德尔松《无词歌》的研究及在教学中的运用[D].北京:首都 师范大学,2007. 5]易亮.门德尔松《无词歌》的艺术特征与教学启示[D].长沙:湖南师 范大学,2011. 作者简介:井晶(1981-),阜阳师范学院音乐舞蹈学院讲师,主要研究 方向:钢琴教学与研究。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93cda878b72acfc789eb172ded630b1c59ee9bd3.html

《门德尔松《无词歌》曲式特点分析——以《春之歌》为例.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