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九江市2020-2021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末考试道德与法治试题(1)

发布时间:2021-01-22 01:23:07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全国市级联考】江西省九江市2020-2021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末考试道德与法治试题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单选题

1曾有人问一位哲人:“一滴水怎样才能不干涸?”哲人回答说:“把它放到大海里。”这简短的对话,揭示的深刻道理是

A集体与个人是相互影响的

B个人的成长离不开集体

C集体的发展离不开每个人的参与

D个人的力量是渺小的

2面临重要考试时,不少同学容易出现焦虑不安的情绪和自卑的心理。在心理老师出辅导下,这些同学通过听音乐、做运动等缓解了负面情绪,逐步树立了自信。同学们调节情绪的方法是

A认知改变法 B转移注意法 C情绪升华法 D尽情倾诉法

3漫画《特权》违背了(  )

A权力至上的原则

B权大于法的原则

C法律的强制性原则

D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原则

4喜怒哀惧,人之常情;人非草木,孰能无情。前后的“情”分别指(  )

A情感、情绪 B情绪、情感、 C情绪、情操 D情操、情感

5有人说:“青春是一颗星星,总是给人无尽的遐想,世界上最美好的就是青春了,什么东西都赶不上青春的宝贵。”这启示我们( )

A青春是美好的,也是烦恼的

B青春是人快速成长的时期

C规划青春路径,思考如何走好青春之路

D残酷的现实不能使人感悟到青春的美好

6.义务教育阶段学校积极心理环境指数调查显示,学校积极心理环境指数每提高10%,学生焦虑、孤独、违规违纪等负面情绪和行为平均降低约6%。这启示我们

A.人青春期的心理矛盾是不正常的心理现象

B.青春期的心理矛盾有助于我们健康成长

C.学会克服青春期的烦恼,培养积极心理

D.我们要正确看待青春期正常的身体变化

7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制定5部法律,修改37部法律和出台1个有关法律问题的决定,这体现出我国法律是(  )

A由国家制定或认可的 B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

C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约束力的 D由全体社会成员共同制定的

8古语说:“千人同心,则得千人之力;万人异心,则无一人用”。对这句话的理解有误的

A集体的力量源于成员共同的目标

B集体的力量就是来自成员力量的简单相加

C集体的联结度与集体力量的大小密切相关

D团结的集体才有凝聚力和战斗力

9教室,没人督促不扫;黑板,老师不来不擦;垃圾,班委不叫不倒。一些勤快的学生往往被冷嘲热讽为“假积极”、“爱出风头”。这些现象表明

A好学生就是要把精力全部投人到学习冲去,其它事情可以不用管

B集体中的一些小事情必须有监督才能实行

C部分学生的责任意识比较淡薄,没有承担起关爱集体的责任

D勤快的同学为班级出力,目的就是为了得到老师的表扬

10“法律是根高压线,谁碰上它谁触电;法律是个守护神,惩处违法保护好人。”对这句话理解不正确的选项是

A法律规范全体社会成员的行为

B法律制裁违法犯罪行为

C法律保护公民的一切利益

D法律维护正常的社会秩序

11进入青春期后,我们的运动系统、心血管系统、消化系统等不断成熟,这些变化属于( )

A身体内部器官的完善 B身体外形的变化

C心理变化 D性机能的成熟

12相信自己行,才会“我能行”;正视有“不行”,也是”我能行”。这些话主要体现的是

A自负 B自尊 C自信 D虚荣

13假期结束了,同学们回到了久违的学校,大家互相问候,起玩耍,一起打扫教室,领新教材,感到温馨而又快乐。这种感觉是

A集体荣誉感 B集体归属感

C集体安全感 D集体自豪感

14巴尔扎克说过:“打开一切科学的钥匙都毫无异议的是问号。”这里强调了批判思维的重要性。下列对于批判性思维的认识,你认为不正确的是

A批判思维有助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

B批判思维有助于从不同角度去思考问题,探索解决方案

C我们中学生的学习也应该独立思考,遇到问题多问几个为什么

D只要不断提出问题,就是求疑思维,就具有批判性

15“早恋让我们不再快乐,让我们青春的脸上写满忧伤。错过今天所谓的爱情,还会有明天的芳草;如果错过了青春这段学习的最佳充电时间,我们将抱憾终生。”这段话启示我们面对生活中出现的朦胧的情愫,我们不恰当做法是(   )

A慎重对待,理智处理 B学会拒绝,把握分寸

C尊重对方,自重自爱 D勇敢接受,积极面对

二、多选题

16小团体主义与集体主义的宗旨相背离,它往往因缺乏全面、客观地看待问题,容易产生一些狭隘的和片面的想法,从而对集体、他人,甚至小团体内部的个人都可能造成负面的影响。面对小团体主义的不良影响,我们应做到

A学会明辨是非 B坚持正确的行为

C坚持集体主义 D反对小团体主义

17漫画告诉我们

A人的情绪是容易反复变化的

B情绪与个人的人生态度紧密相连

C人与人之间的情绪会相互感染

D要以乐观的态度保持积极情绪

18下列关于未成年人保护的说法不正确的有

A司法保护是未成年人保护的基础

B宪法是对未成年人进行保护的专门法律

C未成年人保护法充分体现了对未成年人的关爱

D社会保护只包括社会团体对未成年人的保护

19人是能思想的苇草。虽然生命有时像苇草一样脆弱,但思想使我们强大。只有当思维日渐成熟,我们才能真正长大。以下对青春期思维独立性认识有误区的是

A一味追求独特,不人云亦云

B有自己独到的见解,同时接纳他人合理、正确的意见

C敢于和别人争辩,一切按照自己的想法去做

D只要有自己独到的见解,就可以不倾听他人的意见

20卢梭说过,“一切法律中最重要的法律,既不是刻在大理石上,也不是刻在铜表上,而是铭刻在公民的内心里。”这句话启示我们

A法律的权威源自人民的内心拥护和信仰

B法律主要依靠人们内心的信仰保证实施

C只能用法治的方式表达自身的诉求和愿望

D要尊崇法律,信赖法律、遵守法律和捍卫法律

三、分析说明题

21[法律与生活]

  我们经常听到这样的说法:法律就在我们身边;生活离不开法律的规范和保障;法律已经深深嵌入我们的生活之中,渗透到社会的方方面面;法律与我们每个人如影随形,相伴一生......

  (1)请阅读下列表格内容和法律,并将它们对应起来。(将选项填入表中)  

A.劳动法   B.宪法、选举法

C.婚姻法,老年人权益保障法  D.户口登记条例、居民身份证法

E.未成年人保护法、义务教育法 F.未成年人保护法、劳动法

G.宪法、兵役法   H.婚姻法、未成年人保护法

(2)阅读并填写完成上述表格后,由此,我们可以进一步明确这样的结论:生活与法律是息息相关的!

你是如何理解这个结论的呢?运用课本知识,说说你的理由。

22[耻善相连终须行]

  青春的我们,乐于实践,敢于尝试,希望证明;但青春并不意味着效纵,总有一些基本原则不能违反,一些基本界限不能逾越。

   孔于说:“行已有耻”。朱喜说:“人有耻,则能有所不为”......

于是,我们明白:一个人行事,几自己认为可耻的就不去做。

(1)请说说我们如何做才能“行己有耻”呢?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

一(大学》”

“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虽不能至,心向往之”

一(史记》

   “止于至善”,有时是一种“虽不能至,心向往之”的实践过程,有时是一种向往美好、永不言弃的精神状态。对于“止于至善”这种精神境界,我们也应该有自己的格调,有我们的“至善”追求。

  (2)在“止于至善”的过程中,我们该如何行动?

四、情境探究题

23[特别的爱给特别的你]

  材料一: 2021年12月27日,由教育部等11个部门联合印发《加强中小学生欺凌综合治理方案》,目的旨在形成防治中小学欺凌的长效机制,确保把中小学欺凌防治工作落到实处。

  材料二:一些家长看到校园欺凌的报道后,对自己的孩子提出要求;“不惹事,也绝不要怕事,要学会正确应对”。

   材料三2021年3月14日通过的刑事诉论法修正案,将未成年人轻罪获罪记录封存制度写入我国刑事诉论法,该制度坚持了对来成年人“教育为主,惩罚为辅”的原则,对未成年犯罪人顺利重返社会产生重大影响。

  (1)材料一和材料三“筑起”了未成年人保护中的哪两道防线? 请对材料二中家长对孩子提出的要求谈谈你的认识。

  (2)1959年,联合国大会通过了《儿童权利宣言》,明确了各国儿童应当享有的各项基本权利。后来,又制定了《儿童权利公约》,截至2021年,《儿童权利公约》已获得包括中国在内的196个国家的批准,是世界上最广为授受的公约之一。

  结合对前面三则材料的阅读和理解,请运用课本知识回答:为什么要对未成年人进行特殊保护?


参考答案

1B

【解析】题文中的这句话,强调的是集体对个人的作用,即个人离不开集体,所以B符合题意;C强调的是个人对集体的作用,与题意不符故应排除;题文并没有体现出集体与个人的相互影响,A与题意不符,故排除;D说法错误,故应排除;所以本题选择B。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对个人与集体关系的认识,主要考查学生的理解能力。集体给我们温暖和力量激励我们不断前进,给我们力量。

2B

【解析】依据题文描述,在心情不好的时候,通过听音乐、做运动等缓解了负面情绪,逐步树立了自信这是在通过转移注意力的方法来调控情绪,所以B符合题意;其余选项均与题意不符,故应排除;所以本题选择B。

点睛:本题考查对调控情绪的方法的正确认识,主要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识记。对于识记类问题要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识记可以避免知识的混淆。

3D

【详解】

根据教材所学,法律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约束力,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所以《特权》违背了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原则,观点D正确;在我国,政府应该依法行政,依法办事,不能权力至上,观点A错误;任何组织和个人都要遵守宪法和法律,不能权大于法,观点B错误;法律的强制性原则,在题干中没有体现,观点C不符合题意;所以本题选D。

4B

【详解】

本题考查人的情绪是多种多样的,也是复杂多变的,最常见的情绪有四大类:喜、怒、哀、惧。情感是在多次情绪体验的基础上形成的稳定的态度体验,如对一个人的爱和尊敬,可能是一生不变的。依据教材知识:人的情绪是多种多样的,也是复杂多变的,最常见的情绪有四大类:喜、怒、哀、惧。所以喜怒哀乐,人之常情指的是情绪;情绪是人和动物共有的,但只有人才会有情感。情感是在多次情绪体验的基础上形成的稳定的态度体验,如对一个人的爱和尊敬,可能是一生不变的。所以人非草木,孰能无情指的是情感。选项B观点正确,故应选择之;选项ACD不符合题意,故应排除之。故选:B

【点睛】

解答本题的关键是审清题意,依据教材知识做出正确选择。

5C

【详解】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激扬青春的认识和理解。对于刚刚步入青春期的我们,有很多梦想等着我们去实现,美好的未来需要我们去创造。激荡的青春活力,自信的青春热情,自强的青春态度,会给我们飞翔的翅膀,助力青春成长,C符合题意。AB不符合题意,D观点错误,排除。故选C。

6.C

【解析】

试题分析:学校积极心理环境指数每提高10%,学生焦虑、孤独、违规违纪等负面情绪和行为平均降低约6%。——这说明积极心理环境对学生的积极影响,所以,C选项符合题意。

考点:克服青春期的烦恼,培养积极心理

7A

【解析】

全国人大常委会制定和修改法律,体现了法律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的。A说法正确且符合题意,应入选。BC中的说法都是法律的特征,且说法正确,但不符合题意;D的说法错误,法律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的,不是由全体社会成员制定的。

8B

【解析】题文中的材料说明了集体的团结能给每个成员带来鼓舞和信心,使每个人的能力得到充分的发挥集体的团结可以把每个成员的长处集中起来,形成一股强大的合力,使集体具有凝聚力和战斗力;只有集体成员拧成一股绳,拥有共同的目标,才能形成集体的力量。所以A、C、D均为正确的认识,与题不符,故应排除;集体的力量不是来自成员力量的简单相加,B说法错误,符合题意,本题选择B。

9C

【解析】题文以一些同学的不同表现为背景主要考查学生对关爱集体的正确认识。学习是学生的主要任务,但我们更应该关心与呵护集体的利益,A说法错误,故应排除;建设美好集体靠大家的团结协作积极主动,B说法错误,故应排除;我们承担关爱集体的责任,并不是为了获取回报,D说法错误,故应排除;C符合题意,本题选择C。

10C

【解析】本题考查是对法律的正确认识。法律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约束力这是法律的特征,A说法正确,与题不符;法律以国家强制力保障实施作为后盾,制裁违法犯罪行为,保持社会稳定,B说法正确,与题不符;法律保护的是公民的合法权益,而不是公民的所有权益,C说法错误,符合题意;法律通过规范公民的行为维护正常的社会秩序,D说法正确,与题不符所以本题选择C。

11A

【详解】

依据教材知识,青春期的生理变化主要表现在:身体外形的变化,身体迅速长高长大、长宽长壮,身体内部器官的完善,运动系统、心血管系统、消化系统、内分泌系统和神经系统不断成熟、性器官发育成熟。我们的运动系统、心血管系统、消化系统等不断成熟,这些变化属于身体内部器官的完善,A正确。运动系统、心血管系统、消化系统不属于身体外形,B错误。运动系统、心血管系统、消化系统不属于心理系统,C错误。运动系统、心血管系统、消化系统不属于性机能,D错误。故本题正确答案选A。

【点睛】

本题考察青春期的特点。依据教材知识,辨析题肢选项,做出正确选择。本题考察对基础知识的识记能力,难度一般,牢记教材知识即可正确作答。

12C

【解析】题文中的内容分向我们说明了人要有自信。相信自己行是一种信念,也是一种力量。我能行体现了相信自己、必定成功的态度,是一种强烈的自信精神。所以C符合题意;其余选项均与题意不符,故应排除;所以本题选择C。

13B

【详解】

依据题文描述,开学了,同学们又回到了久违的学校,大家互相问候、一起玩耍,一起打扫教室,领新教材,感到温馨而又快乐。这种感觉是对班级和学校的归属感,所以B符合题意;其余选项均与题意不符,故应排除;所以本题选择B

14D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思维的批判性有助于我们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从不同角度去思考问题,探索解决方案,能调动起我们的经验、激发我们新的学习动机,促使我们解决问题,改进现状。所以我们中学生的学习也应该独立思考,遇到问题多问几个为什么所以A、B、C均为正确的认识,与题不符,故应排除;D的说法过于绝对,说法错误,符合题意,所以本题选择D。

15D

【详解】

本题考查青春萌动的理解。步入青春期,一股从未有过的心潮悄然涌动,带给我们一种特殊的情感体验,这是青春期的心理萌动。与异性相处,有助于我们了解异性的思维方式、情感特征,使我们能从对方身上看到某些优秀品质,取长补短,让自己变得更加优秀。但是异性交往要掌握分寸,慎重对待,理智处理学会拒绝,把握分寸尊重对方,自重自爱。所以ABC说法正确;D.说法错误,早恋不利我们健康成长,要学会拒绝。据题意要求,故选D。

16ABCD

【解析】依据题文描述,题文向我们说明了小团体主义的危害性这启示我们要正确对待小团体主义明辨是非,坚持正确的行为,坚持集体主义,反对小团体主义等。所以题文中的选项均是正确的,所以本题选择ABCD。

17BD

【解析】

仔细观察漫画,抓住漫画中的关键语句瞧!树枝又发芽啦!”“叶子总是要落的”,由此可以看出,情绪和个人的态度是紧密相连的,积极的态度会产生积极的情绪,消极的态度会产生消极的情绪所以,我们要以乐观的态度保持积极情绪所以B、D符合题意;A、C与题意不符,故应排除;所以本题选择BD。

18ABD

【解析】依据所学知识,我国高度重视对未成年人的保护工作,制定了《未成年人保护法》和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专门保护未成年人的法律。依据未成年人保护法的相关规定,家庭保护是未成年人保护的基础,A说法错误;B说法错误,符合题意;国家制定对未成年人进行保护的法律,充分体现了对未成年人的关爱,C说法正确,与题不符;《未成年人保护法》为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设置了四道防线,主要有家庭保护、学校保护、社会保护以及司法保护,D说法错误,符合题意;所以本题选择ABD。

19ACD

【解析】

思维的独立并不等同于一味追求独特,而是意味着不人云亦云,有自己独到的见解,同时接纳他人合理、正确的意见。所以A说法错误,符合题意;B说法正确,与题不符;一切按照自己的想法去做,并不是思维的独立性的体现,C说法错误,符合题意;D的说法过于绝对,符合题意;所以本题选择ACD。

20AD

【解析】题文中的这句话,主旨是在强调法律的权威来自赢得人民的内心拥护和信仰,只有获得人民的真心支持,法律才有真正的权威所以A符合题意公民要增强法治观念做到尊崇法律、信赖法律、遵守法律和捍卫法律,D符合题意法律是靠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B说法错误,故应排除;C的说法过于绝对,故应排除;所以本题选择AD。

21(1)

1.D 2.E  3.H  4.F  5.B  6.G  7.A  8.C

(2)我们在生活中形成的各种社会关系,以及由此产生的矛盾和纠纷,不仅需要道德、亲情、友情来协调,而且需要法律来调整。每一部法律都是应生活的需要而制定和颁布的,又对生活加以规范和调整。作为社会关系的调节器,法律不仅服务于人们的当前生活,而且指导着人们未来的生活。我们一生都享有法律规定的各项权利,同时必须履行法律规定的各项义务,法律为我们每个人提供了自由生存和发展的空间。

【解析】(1)法律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主要表现在我们享有法律规定的权利,履行法律规定的义务,我们的生活依靠法律得以保障。本题是要求我们从选取的生活片断中,让我们判断出这与哪一法律法规直接相关联。1.题文中,我的出生、申报户口、办理居民身份证,这是关于公民的户口登记和身份证办理的相关法律条文规定,具体来说,对应的法律应该是户口登记条例、居民身份证法所以,1应该和D相连;2. 到了上学年龄父母必须送我去上学这是公民享有受教育权的表现,说明我国实行义务教育。具体来说,对应的法律应该是义务教育法和未成年人保护法等。所以,2应该和E相连;3.父母有抚养教育未成年子女的义务,这是婚姻法未成年人保护法等的规定。所以,3应该和H相连;4. 年满16周岁需要就业这是公民步入劳动年龄以后对社会的要求,体现了公民依法享有劳动的权利,这与劳动法以及未成年人保护的规定紧密相连。所以,4应该和F相连;5.年满18周岁享有选举和被选举权,这是公民依法参与政治生活的表现,是根据宪法与选举法的相关规定紧密相连;所以,5应该和B相连;6.年满18周岁依法服兵役这是公民积极保卫祖国的表现,是公民积极履行依法服兵役的表现,是我国公民的基本义务。所以,6应该和G相连;7. 劳动者享有平等就业、取得劳动报酬、休息休假等权利这是公民步入劳动年龄以后应该享有的权利,是劳动法的规定。所以,7应该和A相连;8.成年子女有赡养扶助父母的义务,这样才能使社会稳定和谐,这是老年人享有的权利,是老年人权益保护法的相关规定。所以,8应该和C相连。这样,逐一进行分析,得出问题的结论。

(2)本题主要考查法律与生活息息相关的内容。这是课本中的重要知识点属于基础知识部分。我们在回答时可以这样进行思考。我们知道法律是调整社会关系的,社会关系中总会有矛盾发生,法律就是用来调整社会关系之中的矛盾的;法律不仅对人们当前的生活具有指导作用,而且对人们未来的生活也具有指导的作用可以说,我们的一生都与法律息息相关;公民的权利和义务是法律的重要内容,法律通过规定公民的权利和义务来和我们的生活紧密关联。等等 我们就这样从法律调整社会矛盾”“法律服务与我们现在的生活,也服务于未来的生活”“法律规定公民的权利和义务”等角度具体进行说明。

22(1)“行己有耻”需要我们有知耻之心,不断提高辨别“耻”的能力。 “行己有耻”意味着我们要真诚面对自己,闻过而终礼,知耻而后勇。“行己有耻”要求我们树立底线识,触碰道德底线的事情不做,违反法律的事情坚决不做。“行己有耻”更需要我们磨砺意志,拒绝不良诱惑,不断增强自控力。总之,“行己有耻”要求我们要知廉耻,懂荣辱;有所有,有所不为

(2)从点滴小事做起,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积少成多,积善成德。善于寻找好的榜样,向榜样学习,汲取榜样的力量,做到见贤思齐。养成自我省察的习惯,检视自身的不足,不盲目自责,积极调整自己,通过自省和慎独,端正自己的行为。

【解析】

(1)如何做才能“行己有耻”是课本中的重要知识点,属于基础知识部分。首先,需要我们清楚,行己有耻的意思是,一个人行事,凡自己认为可耻的就不去做。这样,我们要做到行己有耻”,就需要懂得哪些是的行为需要我们有知耻之心,不断提高辨别“耻”的能力这是前提;其次,我们还要树立底线意识,遵守道德和法律的要求;最后,“行己有耻”不是体现在一件事情上,而是要求能持久的努力,需要我们磨砺坚强的意志,提高自己的自控能力。等等 围绕上述内容具体组织答案

(2)根据所学知识,“止于至善是人的一种精神境界,我们应该有自己的格调,有我们的至善追求。“止于至善是一种虽不能至,心向往之的实践过程,是一种向往美好永不言弃的精神状态。每个人都可以从点滴小事做起。“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积少成多,积善成德。为此,我们要做到止于至善”,就应该从上述内容中得到启示,具体围绕着从点滴小事做起、善于向榜样学习不断自我反省等角度具体进行回答。这样我们在理解止于至善内容的基础上,结合我们的实际生活体验,得出问题的结论更能使我们加深对止于至善的理解,从而落实到具体的行动中来。

点睛:本题通过生活中的具体事例,向我们说明了珍惜青春、让青春年华闪光等内容,既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也考查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回答本题,一方面要紧密联系教材知识,另一方面也要结合具体情境,二者相结合得出问题的结论。

23(1)材料一,社会保护;材料三,司法保护。A、这些家长的要求是正确的,他们以健康的思想和适当的方法教育和影响未成年人,履行了家庭保护的责任。B、家长的要求告诉我们,要自觉遵纪守法,尊重他人权利,不侵犯他人的合法权益。C、还启示我们,当自己的合法权益被侵犯时,不能忍气吞声,也不能非法报复,应当积极寻求家庭、学校和社会的帮助,学会自我保护,依法维权。

(2)未年人身心发育尚不成熟,自我保护能力较弱,辨别是非能力和自我控制能力不强,容易受到不良因素的影响和不法侵害,需要给予特殊的保护。未成年人的生存和发展事关人类、各个国家和民族的未来,对未成年人给予特殊关爱和保护,已经成为人类的共识。保护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是人类文明和社会进步的应有之义。对未成年人实行特殊保护,是国家、社会和各种组织机构、未成年人监护人和其他成年公民的共同责任。

【解析】(1)①依据所学知识,我国的《未成年人保护法为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设置了四道防线:家庭保护、学校保护、社会保护以及司法保护。具体来说我们区别材料体现了对未成年人的什么保护,应该根据材料,看材料中对未成年人实施保护的主体是谁,就是提供的什么保护。材料一中,由教育部等11个部门联合印发《加强中小学生欺凌综合治理方案》,目的旨在形成防治中小学欺凌的长效机制,确保把中小学欺凌防治工作落到实处。这是在创造一种有利于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社会环境,这需要动员全社会的力量,加强对未成年人的保护,所以这体现出的是对未成年人的社会保护材料三中将未成年人轻罪获罪记录封存制度写入我国刑事诉论法,该制度坚持了对来成年人“教育为主,惩罚为辅”的原则,可以看出这是司法部门在司法的过程中对未成年人实施的保护,主体应该是国家的司法部门,所以体现出的是司法保护。②材料二中看到校园欺凌的报道后,一些家长对自己的孩子提出要求是在履行家庭保护的职责题目让我们针对此事件谈认识我们应该围绕着对材料中家长的做法进行判断(是否正确,并需要简单的说明理由家长的做法告诉了我们什么,这启示我们以后应如何去做等方面具体进行回答。

(2)我国高度关注对未成年人的保护工作,究其原因,应该从青少年的角度来看,主要应该围绕着青少年的身心发展特点、其肩负的振兴中华的伟大历史使命以及社会中存在着侵犯未成年人合法权益的现象,还有就是关爱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是全人类的共同愿望等角度进行说明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938a3addaa114431b90d6c85ec3a87c241288a1f.html

《江西省九江市2020-2021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末考试道德与法治试题(1).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