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知识点分类练习卷魏晋至隋唐时期的经济和思想文化岳麓版

发布时间:2019-05-20 20:16:57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魏晋至隋唐时期的经济和思想文化

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8)

1(2017·广东汕头期末)魏晋南北朝时,一些佛寺侵夺细民,广占田宅”,招揽农民,建立起规模很大的庄园,产品主要供内部享用,政府按惯例对其免征徭役、兵役和赋税。这些庄园内的农民被称为“佛图户”。后来,北周武帝开展了大规模的灭佛禁佛运动,北周实力大大增强。这说明(  )

A.佛教冲击了儒家思想的正统地位

B.佛教庄园不利于商品经济的发展

C.佛寺庄园的存在影响国家财政收入

D.佛教势力的膨胀威胁到中央集权

解析 据题干材料信息说明佛寺庄园的存在影响国家财政收入,故选C项;材料信息没有提到对儒家思想的正统地位的冲击,故A项错误,材料信息也不能说明佛教庄园不利于商品经济的发展,故B项错误;材料信息没有提到佛教势力的膨胀威胁到中央集权,故D项错误。

答案 C

2(2018·江西九江十校联考)东汉末年,由于中央集权的衰落,少数民族开始进入中原,农牧经济格局逐渐受到冲击。西晋灭亡后,游牧民族大批进入中原,畜牧带大幅度向南推移。由此推断魏晋时期(  )

A.北方形成农牧并重局面 B.南北经济的互补性增强

C.少数民族完成汉化过程 D.北方生态环境相对恢复

解析 少数民族以游牧经济为主,大举南迁,农业经济会造成土地过度开垦,生态环境遭到破坏,但发展畜牧业,可退耕还牧,恢复生态环境,故选D项。

答案 D

3(2018·湖南师大附中月考)北魏时期政府多次下诏,规定:百工技巧,驺卒子息,当习其父兄所业,不听私立学校。违者师身死,主人门诛。”这主要反映出(  )

A.政府注重保护传统的手工业技艺

B.世袭制有利于手工业技术传承

C.北魏政府严格限制私立学校发展

D.官府对工匠人身控制非常严格

解析 材料当习其父兄所业,不听私立学校。违者师身死,主人门诛主要反映了政府注重对工匠的管控,说明官府对工匠人身控制非常严格,故选D项。

答案 D

4(2017·广东珠海模拟)从唐朝起,钱就不再以重量为名称,而改称宝。唐高祖武德四年,铸造开元通宝。开元意思为开创新纪元,通宝的意思是通行宝货,以后历代沿用,并常在通宝二字前冠以年号、朝代或国名。通宝的出现说明(  )

A.钱币成为政府聚敛财富的工具

B.以金银钱币为主所以珍贵为宝

C.商品经济发展使货币影响增大

D.古代货币制度出现了根本变化

解析 据题干材料从唐朝起钱就不再以重量为名称而改称宝通宝的意思是通行宝货”可知由于商品经济发展,货币的作用越来越重要,故称为“宝”或“宝货”,故选C项。

答案 C

5(2018·四川资阳模拟)唐朝继承发展前代均田制,将无主土地分配给流民及王公、贵族、官僚。《通典·田制》规定,十八岁以上的中男和丁男,每人受口分田八十亩,永业田二十亩。老男、残疾受口分田四十亩,寡妻妾受口分田三十亩;杂户受田如百姓。工商业者、官户受田减百姓之半。受田民户要承担租庸调。这一措施(  )

A.是农业生产力提高的结果

B.化解了土地兼并带来的矛盾

C.实现了土地的平均分配

D.有利于土地和人口资源的开发利用

解析 根据题目中将无主土地分配给流民及王公、贵族、官僚信息,可知均田制把无主土地分配给各阶层的人,有利于实现土地和人口资源的有效利用,故选D项。

答案 D

6(2017·湖北荆、荆、襄、宜四地七校联考)唐朝时已出现白瓷,邢窑白瓷名满天下。《匍说》记载:古代烧制白瓷,必先用磁石在釉水中搅动,吸走铁屑,这样烧制出的白瓷才不会有黑斑,这种方法开创了现代磁法选矿的先河。这表明(  )

A.中国古代科技推动手工业发展

B.南青北白两大制瓷系统形成

C.中国古代手工业水平享誉世界

D.中国古代科技应用十分广泛

解析 据题干材料用磁石吸走铁屑,这样烧制出的白瓷才不会有黑斑,表明中国古代科技推动手工业发展,故选A项;材料没有反映出唐朝制瓷业的成就,故B项错误;材料没有体现唐朝瓷器的世界影响,故C项错误;材料只反映出中国古代科技应用于制瓷业,并没有体现十分广泛,故D项错误。

答案 A

7(2017·湖南长郡中学月考)汉代长安东西两市规模比后世更大,商贾多居住于市内,唐朝的市逐步变成单纯的营业区,商贾日常生活散落到各居民坊区了。这主要反映了(  )

A.坊市制度逐渐被打破 B.坊市结构的变迁

C.抑商政策逐渐在加强 D.市场监管的加强

解析 据题干可知,汉代商贾多居住于市内”,唐代“商贾日常生活散落到各居民坊区”,但都是坊市制度,故选B项。

答案 B

8(2017·湖南十校协作体调研)唐代中前期,朝廷对在各级官市内列店肆经营的工商业者建立专门的市籍,责令市场主管部门详细登录入籍工商业者的财产。唐代采用市籍制度意在(  )

A.限制商人势力过快发展

B.为征收资产户税服务

C.实现对工商业者的管理

D.保证市场秩序的稳定

解析 根据对在各级官市内列店肆经营的工商业者建立专门的市籍,责令市场主管部门详细登录入籍工商业者的财产,可知国家对工商业的造籍登记,本质就是强化对其管理,故选C项。

答案 C

9.(2018·甘肃兰州模拟)魏晋南北朝时期,中国文化结构更新主要表现为一个方面:主导文化从儒学式微转变为儒、释、道三教并立;胡汉两种异质文化从冲突渐进到兼容;地域文化从中原一脉发展成南北分明。这主要说明魏晋南北朝时期(  )

A.中国古代文化向多元化的格局发展

B.佛教文化传入中国并获得迅速发展

C.道家思想实现宗教化以后才被认可

D.少数民族的文化与汉文化相互吸收

解析 据题干材料中儒、释、道三教并立;胡汉两种异质文化从冲突渐进到兼容;地域文化从中原一脉发展成南北分明表明文化多元化,故选A项。

答案 A

10(2018·山东淄博模拟)下图为唐代襄阳城内外里坊示意图,从中可以看出其命名的主要特点是(  )

A.强调内外有别 B.注重风水迷信

C.侧重地理因素 D.彰显教化功能

解析 据题干材料,可以看出这些内外里坊的命名,崇教”“明义”“旌孝”“靖安,都流露着明显的儒家教化色彩,故选D项;内外有别,这并不能由材料中的命名来看出,故A项错误;注重风水迷信,材料中同样没有体现,故B项错误;地理因素只是襄阳城的选址考虑因素而非命名考虑条件,故C项错误。

答案 D

11(2017·广东清远期末)唐太宗:朕今所好者,惟在尧舜之道,周孔之教,以为如鸟有翼,如鱼依水,失之必死,不可暂无耳。神仙事本是虚妄,空有其名。从材料中可看出(  )

A.儒学长期受到唐朝统治者的重视

B.道教在唐朝遭到灭顶之灾

C.唐太宗重视儒学

D.唐朝实行三教并行政策

解析 根据题干材料朕今所好者,惟在尧舜之道,周孔之教,以为如鸟有翼,如鱼依水,失之必死,不可暂无耳”而“神仙事本是虚妄,空有其名”可知唐太宗重视儒学,故选C项。

答案 C

12(2018·陕西榆林模拟)唐代,陈藏器的《本草拾遗》中说人肉治羸疾,中唐以后割股疗亲成为普遍现象。孝子们割股千年,清代的《江南通志》记载了2 000多个受到朝廷旌表的孝子,其中有过割肉(含割肝,剜眼等)疗亲行为的多达500个以上。导致材料所述孝子行孝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

A.政府、社会鼓励

B.儒家思想尊崇孝道

C.陈藏器的《本草拾遗》影响

D存天理,灭人欲的理学推动

解析 在古代,朝廷推行孝道,往往还有配套的物质刺激,被公开旌表的孝子不仅直接受赏,还能终身免税,例如材料中清代《江南通志》记载了2 000多个受到朝廷旌表的孝子,故选A项。

答案 A

二、非选择题(1325分,第1412分,共37)

13(2018·湖南常德模拟)重农抑商是中国古代基本的经济政策,然而中国古代商业在特定时期仍取得长足发展。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汉兴,海内为一,开关梁,弛山泽之禁,是以富商大贾周流天下,交易之物莫不通,得其所欲,而徙豪杰诸侯强族于京师。

材料二 (唐代开元十三年)东至宋、汴,西至岐州,夹路列店肆待客,酒馔丰溢。每店皆有驴赁客乘,倏忽数十里,谓之驿驴。南诣荆、襄,北至太原、范阳,西至蜀川、凉府,皆有店肆,以供商旅,远适数千里,不持寸刃。

——《通典·食货七·历代盛衰户口》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概括指出汉代商业发展的基本状况和原因。(10)

(2)结合材料一、二,概括唐代商业与汉代相比有何发展。结合所学知识,列举唐代在商业市场上的新变化。(15)

解析 第(1)问,第一小问,依据材料一中是以富商大贾周流天下,交易之物莫不通信息来概括作答;第二小问,从材料一中汉兴,海内为一,开关梁,弛山泽之禁”来归纳总结。第(2)问,第一小问,依据材料二夹路列店肆待客……每店皆有驴赁客乘,倏忽数十里,谓之驿驴来概括;第二小问结合所学知识,从夜市、草市的出现来回答。

答案 (1)状况:商品运输活跃,富商众多,商品交易广泛。(4)

原因:国家统一;疏通交通,有限度地开发山林川泽。(6)

(2)发展:具有较为健全的商业保障措施(或交通发达、店肆众多)(5)

变化:出现夜市;草市发展为地方商业中心。(10)

14(2018·四川南充调研)解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唐代经过百余年的经营与发展,学校教育制度已相当完备,在我国和世界学校教育发展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附:《唐代学制系统图》

解读《唐代学制系统图》,围绕唐代学制的特点提炼出一个观点并简要阐述。(12分,要求观点合理,史论结合,逻辑清晰)

解析 根据材料唐朝教育体制分为中央和地方官学,结合所学不同学校的学生的前途不尽相同,体现出唐代官学封建等级性强,如观点一。根据材料国子监、中书省下学习门类的多样性和中央到地方的学校系统,得出教育体制系统化和学校形式多样化的特点,如观点二。

答案 观点一:唐代官学封建等级性强。(3)

唐朝时中央地方各级都办有学校,如中央贵族学校崇文馆和弘文馆,公侯卿大夫学校国子学、太学等,地方州县也有相应学校。弘文、崇文学生的门荫地位优越,仕进多途;国子监学生通过科举考试可以入仕;而职业教育诸学校的学生,大都从事所学专业工作。因此,唐朝前期仍盛行重贵族士族的风气,强化了等级性。(9)

观点二:教育体制系统化,学校形式多样化。(3)

唐代教育已经形成体系,分中央和地方两大层次。县州府学业优胜者参加科举考试或进入国子监的中央学校深造;儒学经典成为各学校教育的主要内容;出现了卜筮、医学、兽医、天文等实用性的职业教育,为社会输送了各种实用性人才。(9)

(言之有理,酌情给分)

日月崇拜是原始宗教的重要内容之一,中国古代很早就有祭祀日月的宗教礼俗。殷人将日月称东母与西母,周代依据日月的时间属性行朝日夕月的祭礼,“夕月”即秋分日的晚上在西门外祭月。春秋战国时,日月神被称为东皇公、西王母。沂南汉画像石中东王公、西王母分坐在柱收物(昆仑山)上,西王母两旁跪有捣药的玉兔,由此可知,晋代郭璞《<山海经>图赞》中“昆仑月精”的说法言之有据,而后世的月神嫦娥即由西王母演变而来。秦汉时期日月祭祀仍为皇家礼制,此后直至明清历代都有秋分祭月的礼仪。

上古时期祭月列入皇家祀典而例行祭祀后,民间缺少了祭月的消息,这可能与古代社会的神权控制有关,像日月这样的代表阴阳的天地大神,只有皇家才能与之沟通,一般百姓无缘祭享。隋唐以后,随着天文知识的丰富与文化观念的进步,人们对月亮有了较理性的认识,月亮的神圣色彩明显消褪。这时皇家也逐渐失去了对月神祭祀的独占权。对一般平民来说,月亮不再是那样“高不可及”。唐朝虽没有中秋节,但唐人精神浪漫,亲近自然,中秋赏月已成为文人的时尚,吟咏中秋明月的华章丽句寻常可见,如许浑《鹤林寺中秋夜玩月》云:“中秋云尽出沧海,半夜露寒当碧天。轮彩渐移金殿外,镜光犹挂玉楼前。”

在宋代,中秋节已成为民俗节日。文人沿袭赏月古风,但其情趣大异于唐人。唐人大多由月亮的清辉联想到河山的壮美,友朋千里,邀赏明月,诗酒风流,如白居易《八月十五日夜禁中独直,对月忆元九》“三五夜中新月色,二千里外故人心”,就借秋月抒发了感物怀人的情思。宋人常以月之阴晴圆缺,喻人生变化无常,苏轼《中秋月》“暮云收尽溢清寒,银汉无声转玉盘。此生此夜不长好,明月明年何处看”就寄托着这种浩叹。似乎中秋明月的清光,也难掩宋人的感伤。不过对于宋人来说,中秋还有另一种形态,即世俗的欢愉。北宋东京中秋夜,“贵家结饰台榭,民间争占酒楼玩月”(《东京梦华录》)。南宋杭州中秋夜更是热闹,在银蟾光满之时,王孙公子、富家巨室,莫不登楼,临轩玩月,酌酒高歌;中小商户也登上小小月台,安排家宴,“团圆子女,以酬佳节”(《梦梁录》);市井贫民“解衣市酒,勉强迎欢,不肯虚度”。

团圆是中秋节俗的中心意义。宋人的团圆意识已与中秋节令发生关联,宋代城市居民阖家共赏圆月,就体现了这一伦理因素。明清时期,由于理学的浸染,民间社会乡族观念增强,人们对家庭更为依恋,中秋节正是加强亲族联系的良机。“中秋民间以月饼相连,取团圆之义”(明代田汝成《西湖游览志奈》),月饼在宋代已经出现,但以月饼为中秋特色食品及祭月供品的风俗大概始于明朝,小小的月饼在民间生活中作为团圆的象征与联系亲族情感的信物互相馈送。

节日是日常生活的亮点,节俗文化是时代精神的聚焦。中秋经历了文人赏月的雅趣,民间拜月的情趣,以及有心吃月饼而无心看月的俗趣,节俗形态从古至今发生了重大变化。一部中秋节俗形态演变史,也是一部中国民众心态的变迁史。

               (摘编自萧放《团圆饼与月亮节——中秋节俗形态的变迁》)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对于日月,殷人称东母与西母,春秋战国时称东皇公、西王母,汉代称东王公、西王母,从这些称呼可以看出,中国古人的日月崇拜有一脉相承之处。

B.唐宋两代都有文人赏月的风尚。唐人多借月表达对自然美景的欣赏赞美,体现出诗酒风流的情趣,而宋人常因月抒发感伤之情。

C.南宋时的都城杭州,中秋夜热闹非凡,不仅富家巨室、中小商户宴饮赏玩,“以酬佳节”,连财力匮乏的市井贫民也勉力寻欢,足见中秋在当时已是非常重要的节日。

D.中秋的节俗文化经历了不断丰富与演变的过程,如宋人赋予中秋节阖家团圆的意义,明人则将月饼引入中秋节,作为团圆的象征与联系亲族感情的信物。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弦、望、晦、朔是月亮在运行过程中被人观察到的不同形态,是中国大多数节日设定的基准,如中秋节的设定就与“望”有关。

B.中秋节源于原始宗教中的月亮崇拜,但形成较晚。唐代文人已有中秋之夜赏月的风尚,到宋代,中秋则成为重要的民俗节日。

C.沂南汉画像石中的西王母为月神,居于昆仑山,后演变为月神嫦娥。晋代郭璞《<山海经>图赞》中“昆仑月精”的说法即以此神话为依据。

D.唐朝的一般民众将月亮视为欣赏的对象,而不再觉得它高不可及,这跟天文知识的丰富、文化观念的进步和皇家丧失对祭月的独占权大有关系,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月为天地大神,在宗教祭祀中地位重要,上古时期统治者独占祭月权之后,直至隋唐以前,一般民众无权祭月,中国民间也没有祭月的风俗。

B.尽管唐宋文人赏月的情趣大异,但白居易《八月十五日夜禁中独直,对月忆元九》和苏轼《中秋月》都是借月抒怀的感伤之作,表达了对友人的思念之情。

C.在宋代,中秋已是团圆佳节,到明清时期,理学的影响增强了民间社会的乡族观念和人们对家庭的依恋,于是中秋节更成为共享天伦与联系亲族的良机。

D.中秋节俗形态丰富,从文人雅士赏玩明月,到民间阖家团圆共赏明月,再到以月饼相赠加强亲族联系,这些习俗的演变折射了时代精神的变迁。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14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百年震柳
梁衡

19201216日,宁夏海原县发生了一场全球最大的地震。是日晚8时,风暴大起,四野尘霾,大地颤动,山移、地裂、河断、城陷。黄土高原经这一抖,如骨牌倒地,土块横飞。老百姓惊呼:“山走了!”有整座山滑行三四公里者,最大滑坡面积竟毗连三县,达两千平方公里。山一倒就瞬间塞河成湖,形成无数的大小“海子”。地震中心原有一大盐湖,为西北重要的产盐之地。湖底突然鼓起一道滚动的陡坎,如有人在湖下推行,竟滴水不漏地将整个湖面向北移了一公里,称之为“滚湖”。所有的地标都被扭曲、翻腾得面目全非。大地瞬间裂开一条237公里长的大缝,横贯甘肃、陕西、宁夏。裂缝如闪电过野,利刃破竹,见山裂山,见水断水,将城池村庄一劈两半,庄禾田畴被撕为碎片。当这条闪电穿过海原县的一条山谷时,谷中正有一片旺盛的柳树,它照样噼噼啪啪,一路撕了下去。但是没有想到,这些柔枝弱柳,虽被摇得东倒西歪,断枝拔根,却没有气绝身死。狂震之后,有一棵虽被撕为两半,但又挺起身子,顽强地活了下来,至今仍屹立在空谷之中,这就是那棵有名的震柳。
我不知道这株柳,该称它是一棵还是两棵。它同根,同干,同样的树纹,头上还枝叶连理。但地震已经将它从下一撕为二,现在两个半边树中间可穿行一人,而每一半也都有合抱之粗了。人老看脸,树老看皮。经过百年岁月的煎熬,这树皮已如老人的皮肤,粗糙,多皱,青筋暴突。纹路之宽可容进一指,东奔西突,似去又回,一如黄土高原上的千沟万壑。这棵树已经有500年,就是说地震之时它已是400岁的高龄,而大难后至今又过了100岁。
看过树皮,再看树干的开裂部分,真让你心惊肉跳。平常,锯开一根木头,无论从哪个方向切入,那剖面上的年轮图案都幻化无穷,美不胜收,以至于木纹装饰成了我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风景,木纹之美也成了生命之美的象征。但是现在,面对树心我找不到一丝的年轮。如同五马分尸,地裂闪过,先是将树的老根嘎嘎嘣嘣地扯断,又从下往上扭裂、撕剥树皮,然后再将树心的木质部分撕肝裂肺,横扯竖揪,惨不忍睹。但是这棵树并没有死。地震揪断了它的根,却拔不尽它的须;撕裂了它的躯干,却扯不断它的连理枝。灾难过后,它又慢慢地挺了过来。百年来,在这人迹罕至的桃源深处,阳光暖暖地抚慰着它的身子,细雨轻轻地冲洗着它的伤口,它自身分泌着汁液,小心地自疗自养,生骨长肉。百年的疤痕,早已演化成许多起伏不平的条、块、洞、沟、瘤,像一块凝固的岩石,为我们定格了一段难忘的岁月。
柳树这个树种很怪。论性格,它是偏于柔弱一面的,枝条柔韧,婀娜多姿,多生水边。所以柳树常被人作了多情的象征。唐人有折柳相送的习俗,取其情如柳丝,依依不舍。贺知章把柳比作窈窕的美人:“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但在关键时刻,这个弱女子却能以柔克刚,表现出特别的顽强。西北的气候寒冷干旱,是足够恶劣的了,它却能常年扎根于此o在北国的黄土地上,柳树是春天发芽最早、秋天落叶最迟的树,它尽力给大地最多的绿色。当年左宗棠进军西北,别的树不要,却单选中这弱柳与大军同行。“新栽杨柳三千里,引得春风度玉关。”柳树有一种特殊的本领,遇土即根,有水就长,干旱时就休息,苦熬着等待天雨,但绝不会轻生去死。它的根系特别发达,能在地下给自己铺造一个庞大的供水系统,远远地延伸开去,捕捉哪怕一丝丝的水汽。它木性软,常用来做案板,刀剁而不裂;枝性柔,立于行道旁,风吹而不折。
我想,海原大地震的震波绕地球三圈,移山填河,夺去了28万人的生命,而这一株裂而不死的古柳却能够存活下来,它肯定是要对后人说点什么。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935c506b6e1aff00bed5b9f3f90f76c661374caf.html

《2019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知识点分类练习卷魏晋至隋唐时期的经济和思想文化岳麓版.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