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织行为学论文

发布时间:2018-06-30 13:10:04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组织行为学论文

乌合之众

摘要:群体内行为,特别是群体思维,它的存在会给群体带来很多消极性。

关键词:群体思维 群体决策 消极

正文:

《乌合之众:大众心理研究这本书是由法国著名社会心理学家、群体心理学创始人古斯塔夫·勒庞所著。作者层层分析,逐步推进,明确指出个人一旦融入群体,他的个性便会被湮没,群体的思想便会占据绝对的统治地位,而与此同时,群体的行为也会表现出排斥异议,极端化、情绪化及低智商化等特点。进而对社会产生破坏性的影响。所以这篇文章我借“乌合之众”一名,东施效颦,再联系课内书中的知识,仅仅说说群体思维的一些消极性。

群体思维,或者称“小集团思维”,它是指参与一个统一群体中的人们的一种思想作风,在这个群体中,认为追求思想一致比现实地评价各种可能行动方案更为重要。所以群体思维有以下几个特点:

第一个特点是顺从性思维。在这种群体中顺从作风占主导地位。如果某一群体成员不接受领袖人物或多数人的意见,会受到鼓励、嘲笑或排斥。在这种条件下,即使群体成员对采取的决策有怀疑也不敢公开发表自己的意见。二战时期纳粹德国的空军大元帅,希特勒的指定接班人赫尔曼·戈林,对人民与领袖间的权力从属关系,说过一番深刻的话:“一般人当然都不愿意有战争,不论是俄罗斯、英国、美国、或德国。那是当然。但是,做决定的总是政治领袖,把人民拖着走是个简单不过的事,不管是民主还是法西斯专政,不管是议会制还是共产独裁。不管有没有声音,人民是很容易被领袖使唤的,实在是太容易了。你只要告诉他们外面有敌人威胁,然后把反对战争的人全打为‘不爱国’或说他们使我国陷于危机,就行了。这一招可是在哪个国家都一样啊。”这样想来,二战中为什么很多纳粹国家的人民拥护散尽天良的纳粹党们,多半是受领袖人物的蛊惑,产生顺从性思维,堵住自己的不满和怀疑,渐渐地,思想被侵蚀,行动上俯首帖耳。

第二个特点是有倾向地选择信息。它是指在具有“小集团思想”的群体中,其成员往往会封锁怀疑群体决策的正确性的信息,尤其是对领导人封锁这种信息。这个会严重影响群体决策的质量。有实验发现,群体决策的冒险水平要高于个人决策冒险水平,我想其中和倾向性地选择信息不无关系。

第三个特点是盲目乐观情绪。在这种群体中往往过高估计成功的概率,过低估计失败的概率,认为本群体的决策一定会成功,其结果却往往适得其反。虽然说三个臭皮匠赛过诸葛亮,但是有时候人们会夸大群体的作用,过分自信。一个人的决策或许欠全面欠开放,但或许比较理性一些,比较保守一些。所以 群体的领袖应该努力避免群体在决策时存在盲目乐观的情绪。

第四个特点是相信群体无所不能。在这种群体中的成员往往认为,一切都取决于他们的行动,过高估计自己拥有的物质手段、自己的组织专长,而对外部条件、敌方力量估计过低。为什么会这样,我个人觉得群体总会存在一种激励人心的作用,这样就会像催化剂一样,使人们容易失去自我思考的意识,太过依赖群体,甚至潜意识地忽略群体存在的不足,得过且过,认为天塌下来总会有其他人顶着的。

最后一个特点是首创精神的假象。这种群体认为自己在解决经济或政治问题上具有首创精神,人们或社会组织的命运取决于它的决策。而这种信念只不过是一种假象。这里不再多加赘述。

在《乌合之众:大众心理学》一书中,勒庞概括出领袖煽动信众的三个最为重要的手法。当这些领袖们打算用各种社会学说影响群体的头脑时,他们需要借助"断言法、重复法和传染法"。他说,"群体因为夸大自己的感情,因此它只会被极端感情所打动。希望感动群体的演说家,必须出言不逊,信誓旦旦"。根据勒庞的观察,夸大其辞、言之凿凿。不断重复、绝对不以说理的方式证明任何事情,是说服群众的不二法门。这个可以说明群体比个人少了一些理性,助长了盲从,容易受控制。

群体的作用固然很多,但我想说,日常生活中,我们也别忘了它常会带来的一些消极性。这就需要我们在此意识的基础上能够扬长避短。

参考文献:

《组织行为学》第四版 张德主编

《乌合之众:大众心理学》古斯塔夫·勒庞(法)著

《目送》龙应台著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9206fa198e9951e79b8927e0.html

《组织行为学论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