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时候的马车

发布时间: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难忘那载满乡情友爱的胶轮马车
时至今日,故乡野外的荒摊戈壁沙土路上,还有两条平行如铁轨般的车道沟随路弯蜒,只是它们凹陷于地下,像两条小渠,那是胶轮马车的轨辙。远近几百里,它们轴距相同,仿佛还沿承着秦始皇统一六国后所订标准。那些车大小类似如出一辙,新新旧旧都沿着前车之辙由几匹马拉着缓缓前行,像庄稼人千百年来一成不变的生活。
马车作为一种古老的运输工具,虽然农村现在也有,可是远不是生产队那种四大套的马车,一马驾辕,前边三匹马拽拉,威风凛凛、气势磅礴。现在有马车也就只有一个牲口拉车了。生产队时期,胶皮轱辘木板马车是农民们生产和生活的主要交通工具,成为那个火热激情年代集体经济发展的重要标志。
农村的马车多,每个生产队都有一挂到两挂马车,那时马车是最重要的交通运输工具,生产队社员的吃穿烧用度全靠马车运输,马车在历史上有不可磨灭的功劳。短短的几十年交通工具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汽车遍地,好像离了汽车这生活就没法过了似的。
马车多是本队买木料由木匠自己设计加工制作出来的,也有专门从县城购买现成的。一般都是标准尺寸,长四米,宽两米,车辕子都是结实的木材做成。车为木制,车板像张大床,那车每一辆看上去都粗糙笨拙的像穿了厚棉裤的庄稼老汉。车把式使用的马鞭子杆长有两米多,鞭梢长也有两米,甩出去,前套里四米

外的马耳朵常常被抽出血来。马车的零部件主要是:马笼头、马鞍子、马套、夹板子,搭悠、套包子、肚带、秋盖、坐具、大挑等。马车拉着货物一气能跑出四五十里路,载物轻的话可跑出百八十里地才停车喂马。
马车驾驭中最重要的角色是辕马,必须高大健壮,骨架宽厚,干活稳当而听使唤,又有精神头。它最累,也是一辆马车阵容里的关键。好的辕马可敌好几匹普通马用,特别是遇到大下坡,往下放车,辕马坐不住坡可就坏事了。我们村有一挂马车,一匹枣红马驾辕,三匹枣红马打稍,天天的早晨晚上从我家门口路过,拉车的马脖子上挂一串铜铃铛,车把式的稍鞭“啪”地一响,跑起来马蹄嘚嘚,铃铛叮咚作响,威武壮观。
生产队常养着十多匹马,专人饲喂,小马长到四五岁就能上套了。生产队长和车把式平日对马都十分在意,早晚或雨天出不了车或没有活,就赶紧赶上草场放马,给马以适当的休息。休闲下来的马儿在草地上尽情地自由吃草,兴奋得直撒欢。当然,马还是比较皮实而耐劳的,草料好与坏都能将就,好草好料喂出的马当然油光锃亮,膘肥体壮,劲头十足。训练有素的好马总会明白人的意图,要干活时自己迅速走进车套里,等待车把式给披上夹板。拉车的马蹄子上都要挂掌,这样行走起来才不至于打滑也保护了马蹄被磨坏。
出车前,有经验的车把式总要仔细检查车的前前后后,细到每个铆钉和绳扣,看有没有什么问题,进行必要的检修,发现有

哪处破损马上到供销社买来换上;若是赶到半路上零部件坏了,只好跑去找供销社现买,不知要跑出多远。记得有一次,队里的马车坏了需要维修,要到三十公里外的邻村借一个叫“三角子”的工具维修,为了不误事,队长就派年轻力壮的尚武哥去办事。尚武哥很认真,早早喂饱骑马,把胳膊粗十米长的绳索盘起来,驮在马背上去运货。结果到了邻村,人家从钥匙扣上解下来一个小部件,尚武哥握在手心里就回来了。原来,那是一个用来调节胶皮轮胎气门的扣子。
童年时最爱站到村头矮墙上远眺。黄昏薄暮时分,倦鸟归林,牛羊和庄稼人渐次由田里归来。绚烂的晚霞似玫瑰色的锦帐悄悄从西天边垂下。这时候风是静的,缕缕炊烟直直地从茅屋草舍间缓缓升起,弥漫于密密的树枝林杈,又溶入青青暮霭漫向原野,揉和着清鲜诱人的暖烘烘的气息,让人像沐浴在温泉里,昏昏欲睡中充溢着一种暖暖的感动。
生产队的马车总是归来最晚。朦胧的田野深处先是传来它隐隐约约的呻吟,接着是赶车人沉缓悠长的吆喝,间或有一两声鞭子的脆响炸开薄暮的沉闷。许久才能看见马车从青苍如水的雾霭里缓慢漂来,车后拖一缕被晚霞染红的轻尘。车板上常坐着几个同样晚归的庄稼人。衬着暗红色的天幕,像一组慢慢移动的剪影。只有马车在吱吜吱吜单调地吟唱,像在诉说劳作的辛苦和归家的快感。
马车的用途十分广泛,人们出门赶路需要坐马车,比步行快

出四五倍呢,若是赶上有急事把马车赶得奔跑起来就更快了;起往田地里送粪、秋后拉庄稼、入冬送公粮、年前拉脚搞运输;秋天是马车最繁忙最劳累的季节,经常披星戴月,昼夜兼程。如果社员家里遇上个大灾小难,紧急情况,生产队的马车也会不辞辛苦跑一趟。磨面榨油,赶集走亲戚也免不了搭个便车。
小时候特羡慕赶马车的把式,他们端坐车前,怀抱一柄长鞭,像怀抱尘拂的神仙那般超然。他们多是中年人,都有一张枣木雕刻般深棕色的脸,表情严肃,不苟言笑,威严的像个统领着千军万马的将军,是村里受人尊敬的一群。车虽是生产队的,可鞭子握在他们手里。街坊四邻,谁想从地里捎回点啥或是盖房修瓦总要求到他们。
马车最光彩的用处是给农户娶亲,谁家要从外村娶媳妇,要使用生产队的马车。两三辆车一齐出动,而且马都要披上红彩,戴上响铃,格外装饰一番。人们坐在大马车上装扮得也很精神,喜洋洋说笑着,新娘子坐在车中抿着嘴美滋滋地偷着乐呢。马车可以一路撒欢地给人接来蒙着红盖头的新媳妇,载来满车的欢乐和希望。这时候,我们早早等在村口,新娘子一下车,我们就爬上车,把撒在车上的水果糖、红枣、核桃等装在兜里,然后围着马车捡拾没有炸响的鞭炮。
秋末时节,农田大忙,需要用马车往村里转运粮食,车板四周插上栏架,能拉山一样成垛的麦捆或秸秆。我们一帮半大小子,帮着拎麦捆,抢着扫车上的麦粒,目的是为了坐在装满麦捆的车

上来回晃悠。遇到平坦路段时,车把式把鞭子甩得叭叭作声,四匹马轻快的小跑起来。清风吹拂在我们的脸上,坐在像摇窝一样的车上,感到特别高兴、开心。队里几个三十岁上下的小媳妇专爱耍半大小伙子,收麦时在场上逮住那个嘴贱的,一齐上去解开他的裤带,拿簸箕铲上麦芒倒进他裤裆里,再把裤带扎紧,拉着满场里跑,那娃受不了求饶。苦中作乐的精神生活,消除重体力劳动的疲乏。
现在,乡村间极少再见到几匹马的大马车了,早被现代的四轮车、大挂车、面包车、小轿车等新型车辆所替代。走过一个风云时代的生产队马车,开创了那个岁月的灿烂辉煌,也记录了往日人们生活的苦痛与欢乐。笨重的马车从远古一路缓缓走来,中国农民悠远,迟缓,沉重的历史,满载了世世代代庄稼人的痛苦和哀愁,血汗和泪水,梦想和快乐,希望和失落,几百年,几千年恰如一日的不变。
沉重的车轮吱吱呀呀碾过一朝又一朝,一代又一代,哼唱着那支亘古不变的歌谣踽踽行驶在西北苍凉的黄土地上。可只要你是喝着黄河水长大,听过马车那悠扬的吟唱,它就会时常回荡在你的梦里,像儿时听过的母亲温柔的小曲,老死都难忘怀。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91c1e86af38583d049649b6648d7c1c709a10b20.html

《小时候的马车.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