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我国独生子女政策看公共政策的终结

发布时间:2016-07-13 22:22:27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word/media/image1.gif

作业题目:从我国独生子女政策看公共政策的终结

所修课程名称:公共政策与领导力

修课程时间:20159 月至201512

完成作业(论文)日期:201512

评阅成绩:

评阅意见

评阅教师签名:年月日

从我国的独生子女政策看公共政策的终结

政法与公共管理学院行政管理专业20143

姓名:章梦秋学号:201410230326

摘要:根据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人口与计划生育法修正案(草案)》。二胎新政策2015全面放开:2016年二孩出生均合法这就意味着我国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实行的独生子女政策的全面终结。我国计划生育政策从1978年开始到至今经历了“只生一胎”、“双独二胎”、“单独二胎”到即将实行的“全面二胎”政策。由于独生子女政策的局限性、独生子女政策自身的消极作用、我国人口红利的客观条件的变化、我国人口战略的变化多种原因我国实行多年的独生子女政策将全面终结。

关键词:公共政策;终结;独生子女

前言

20世纪以来,尤其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随着社会公共事务的日益增加以及日益复杂化、多元化和动态化,公共政策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越来越重要。政策的终结就成为一个社会良性运行的必要条件。“随着时间的推移,政策必然发生变迁。要么因为对一起的决定进行渐进的调整,要么因为重大的方向变化,昨天对意图的阐述可能与今天的不同。”当代中国正处于转型期,一个快速变冬的阶段,政治语境的快速转变必然要求政策变迁成为一种常态。我国计划生育政策中独生子女政策的终结适应了中国转型期人口战略的要求。

正文

一、公共政策终结

(一政策终结的含义

政策终结作为一种政治现象,表示由于一种政策在实施中无法发挥其既定的政策功能,或者由于该政策既定功能的完成而采取的终止多余的、不必要的、或无效的政策的一种行为过程。政策终结意味着一组期望、规则和惯例的终止,通过时也意味着新期望、新规则、新惯例和新组织的开始。

二、独生子女政策的演变历程 

(一)定国策“只生一胎”

20世纪70年代初以来中国政府开始大力推行计划生育;1978年以后计划生育成为中国的一项基本国策。生育政策推行一对夫妻生育一个子女。主要内容及目的是:提倡晚婚、晚育,少生、优生,从而有计划地控制人口。

(二)调整到“双独二胎”

中国的计划生育政策做出了一些调整。由于20世纪80年代出生的第一批独生子女已经到达适婚年龄,在许多地区,特别是经济较发达的城市,计划生育政策有一定程度的放松。符合特殊情况者,由夫妻双方共同申请,经计划生育行政部门审批,可按人口计划及间隔期规定安排再生育一个子女,这其中就包括独生子与独生女结婚的情况。

(三)提出要“单独二胎”

2010年1月6日,国家人口计生委下发的《国家人口发展“十二五”规划思路(征求意见稿)》提到要“稳妥开展实行‘夫妻一方为独生子女的家庭可以生育第二个孩子’的政策试点工作。”关于启动“单独二胎”政策,当时占主流意见包括“三步走方案”:即从2011年开始,首先开放东北地区及浙江等省试行“单独二胎”政策;第二步,放开京沪等省份;第三步,在“十二五”(2015年前)内,实现全国全部放开“‘单独’生育二胎”政策。这一方案,曾得到原国家人口计生委主要领导的支持,在2010年下半年经过修改微调后曾提交国务院。但随后这一政策设想一度遭到反对,后来搁置。

(四)全面二胎政策

2015年随着十八届五中全会的落幕,二胎新政策全面放开,独生子女政策迎来了终结。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并通过《人口与计划生育法修正案(草案)》根据全面两孩政策的新形势,草案中规定,2016年二孩出生均合法符合政策生育的夫妻可以获得延长生育假的奖励或者其他福利待遇引发热议。

三、独生子女政策终结的依据

(一)独生子女政策的消极作用

  独生子女政策引发的深层效应之一性别比失衡。1出生性别比是指出生婴儿中男性与女性之比,通常以每出生100个女婴对应的出生男婴来表示。2婚姻性别比失衡,导致大龄男配小龄女或大龄女性配小龄男性的现象,引发光棍人员的急剧增多,离婚、再婚等现象了也趋于频繁,社会不稳定因素增加。3、引发青少年教育难度加大。独生子女在家受到两代或三代人的溺爱,加大了学校对他们的教育难度。到了大学后,他们表现为高傲、自负、不合群、容不得人、心理脆弱,很容易产生各种心理障碍。

(二生育意识转变的客观条件

   生育意识是独生子女政策赖以存在的客观条件之一,随着生育意识的转变,一是群众性别偏好的倾向已经有了很大的转变,许多生育意愿调查表明,绝大多数有二孩生育意愿的育龄群众,希望生一男一女而不是一味的偏重男孩,这是因为随着客观环境的转变和社会保障水平的提高,养儿防老观念已显陈旧;二是数据充分表明性别比严重失衡。现行政策允许农村夫妇第一胎是女儿的可以生育二胎,虽有政策出台背景下历史环境的客观合理性,但十分明显对现在的社会导向起到了消极作用,特别是性别比失衡反应在二胎生育领域更为严重,虽然不能完全撇开群众性别偏好因素的影响,但无疑现行生育政策是更为直接的原因。

   

人口战略的转变

   老龄化加剧形成巨大挑战中国是在1999年进入老龄社会的,现在已经是世界上老年人最多的国家,我国老年人口(60岁及以上)1.78亿,占全球老年人口总量1/5还要多。与发达国家的老龄化特征比较,我们可谓是未富先老。随着20世纪50年代第一次生育高峰期出生人口进入老龄化,人口老龄化程度将进一步加剧。   这就意味着,我国人口总抚养比[(少儿+老人)/劳动人口],将随着老年抚养比(老人/劳动人口)的迅速提高而大幅度攀升,并最终超过50%(意味着每100名劳动人口将承担50名少儿及老年人的抚养)。由于人口老龄化的趋势不可逆转,将对今后的社会形成巨大的冲击。因此国家着眼于人口战略政策的改变,将转变过紧偏严的控制生育政策,尽快主动应对以缓解老龄化问题。

(四人口红利期的转变

    由于总和生育率低于更替水平,少儿人口一直呈下降趋势30多年来,中国依靠全球首屈一指的廉价劳动力大军,创造了令人瞩目的经济奇迹,劳动力供给充足、储蓄率高是我国经济社会高速发展的最主要动力,使我国成为世界工厂和世界经济增长的引擎。目前正处于劳动力的峰值,而后总量将开始下降,预计2030年或下降到67.42%,这意味着中国人口红利的获利期即将结束,取而代之的是老年人口负担呈累进式加重趋势的人口负债期。 

独生子女政策自身的局限性

 就独生子女政策自身来讲,虽然他适应了当时中国的发展,但就其本身而言存在局限性。20世纪80年代我国的法律制度化水平较低,民主的、科学的制定一项政策是不可能的。独生子女政策制定一定程度上违背了人道主义精神的追求。在其执行的过程中采取的结扎方式,使很多妇女遭受身心的伤害。在偏远的农村地区采取暴力执行的方式使得很多人深受其害。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9092f417f705cc175427092e.html

《从我国独生子女政策看公共政策的终结.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