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公捕公判大会应当禁绝

发布时间:2019-01-30 04:03:20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浅议公捕公判大会应当禁绝

  

    目前,不时有一些关于某地司法机关举行公捕公判大会的报道见诸报端,如《邵阳公判死刑犯被罚跪》、《温州65名犯罪嫌疑人广场示众惹争议》、《山西临汾举行12?5重大瓦斯爆炸案公判大会》等。公捕公判大会是公检法机关在公众场合对犯罪嫌疑人、刑事被告人进行公开逮捕、刑拘和判决的群众大会,其目的在于威慑犯罪和宣传法制。事实上,这种杀鸡儆猴的方式不仅不能起到遏制犯罪的作用,还有悖现代法治精神,不利于对犯罪分子的教育和改造。因此,公捕公判大会应当禁绝。

    公捕公判大会有侵犯人权之嫌

    我国宪法规定:国家尊重和保护人权。公民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犯罪嫌疑人、刑事被告人的人权应当平等地得到尊重和保护。《联合国囚犯待遇最低限度标准规则》明文规定:被告人不受任何形式的侮辱、好奇的注视或者宣传;应准穿着自己的服装。公捕公判大会将犯罪嫌疑人、刑事被告人及其罪行强制暴露在公众的目光之下,这是对他们名誉权的一种公然侵犯和人格的公然贬损。最高院最高检公安部1988年《关于坚决制止将已决犯、未决犯游街示众的通知》明确指出:务必严格执行刑事诉讼法和有关规定,不但对死刑罪犯不准游街示众,对其他已决犯、未决犯以及一切违法的人也一律不准游街示众。这里虽禁止的是游街示众,但是游街示众和公捕公判并没有实质区别(都是示众),有的只是侮辱的程度的不同而已。因此,公捕公判大会不仅有侵犯人权之嫌,而且有违公正、平等、文明的现代司法理念。

    公捕公判大会有悖无罪推定的原则

    我国刑事诉讼法第12条规定:“未经人民法院依法判决,对任何人都不得确定有罪。公捕公判大会在公众场合大张旗鼓地宣传犯罪嫌疑人、刑事被告人的罪行,在场围观的人民群众误以为他们是犯罪分子,这等于在事实上给他们定罪了。要知道,犯罪嫌疑人只是涉嫌犯罪的人,还不是犯罪分子,他完全可能是无辜的。即使是刑事被告人被公判,他也可能被二审或者再审改判为无罪。如果将无罪的人示众,不仅是对他的人格的侮辱,而且是对司法权威和司法公信力损伤。

    公捕公判大会不利于对罪犯的教育和改造

    我国有着几千年的重刑轻民传统法律文化,人一旦犯罪,便被贴上罪犯的标签,成为终身的耻辱。公捕公判大会会使犯罪分子的罪行广为人知,会使犯罪分子亲属受到羞辱,这是对他们名誉权的一种侵犯。这种侵犯很容易使犯罪分子产生强烈的自卑感、被侮辱感,导致他们自暴自弃,甚至报复社会,不利于对犯罪分子的教育和改造,不利于他们回归社会。刑罚的最终目的不是为了惩罚,而是对犯罪分子进行教育改造,预防他们重新犯罪,使他们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公捕公判大会显然背离教育和改造的目的。

    公捕公判大会难以获得遏制犯罪的效果

    着名刑法学家贝卡利亚有言:“刑罚的有效性不在于刑罚的残酷性,而在于刑罚的及时性和不可避免性。 现代犯罪学的研究已经揭示:(刑罚)威吓的程度和犯罪率的高低并没有必然的。当今中国治安形势严峻,有着复杂社会原因和深刻的时代背景。最好的社会政策就是最好的刑事政策,我们不去检讨我们社会政策中的失误和执法中的疏漏,反而将治安形势恶化的责任全部归咎于犯罪人,铁腕治理犯罪,这是不公正的。司法是理性的,公捕公判大会是典型广场司法,会空费司法资源,使国民误以为违法犯罪的人可以侮辱,助长国民的以暴制暴的心态,不利于理性、宽容国民性格的养成,不利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902053a8657d27284b73f242336c1eb91b37337a.html

《浅议公捕公判大会应当禁绝.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