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中考语文总复习第二部分古诗文积累与阅读专题二文言文阅读第3篇孟子三则一鱼我所欲也练习册

发布时间:2019-03-24 22:48:53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专题二 2018文言文阅读猜押训练

猜押训练2 

①鱼,我所欲也;[1]熊掌,亦我所欲也。[2]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3]义,亦我所欲也。[4]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5]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6]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7]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8]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9]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②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10]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注】[1][3]鄂版教材为逗号;[2][4][9]鄂版教材为分号;[5][6][10]鄂版教材此处另起一段;[7][8]鄂版教材此处有逗号。

一、(2017南开中学半期考试)阅读《鱼我所欲也》,完成14题。(15)

1.解释下列加点词语。(4)

(1)故患有所不( 通“避”,躲避 )

(2)尔而与之( 用脚踢(践踏) )

(3)万钟于我何( 益处,好处 )

(4)是亦不可以( 停止,放弃(止,罢休) )

2.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

(1)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

由此可见,他们所喜爱的有比生命更宝贵的东西(那就是“义”),他们所厌恶的,有比死亡更严重的东西(那就是“不义”)

(2)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

以前(有人)宁肯死也不愿接受,现在(有人)为了妻妾的侍奉却接受了它。

3.下面对选文的理解错误的一项是(3)( A )

A.本文开篇运用对比,将“鱼”与“生”对比,将“熊掌”与“义”对比,用“舍鱼取熊掌”引出“舍生取义”的论点。

B.文中的“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与儒家的“性相近,习相远”的认识有相似之处。

C.本文与《富贵不能淫》同为孟子所作,共同点是都强调“义”,差别是后者还论述了大丈夫还应做到“仁”与“礼”。

D.文章第二段举出有人不吃嗟来之食和有人见利忘义的事例作为论据,证明无论在何种情况下都不能失掉本心。

【解析】A项开篇运用比喻,将“鱼”比作“生”,将“熊掌”比作“死”。故选A项。

4.你如何理解文中“本心”的内涵?请举出一个保持“本心”的具体事例。(4)

“本心”就是“义”,是正义、道义,是有利于国家、民族的大义(1);有利于他人,不侵犯他人的原则(1)

事例:江姐在狱中面对国民党的严酷拷打并未屈服,保守了共产党的机密,最终就义,这是未失“本心”的表现(2)

二、(2018预测)阅读《鱼我所欲也》一文,完成14题。(15)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4)

(1)贤者能勿( 丢掉(丧失) )

(2)妻妾之( 侍奉 )

(3)所识穷乏者我与( 通“德”,感激 )

(4)此之谓失其本心( 天性,天良 )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4)

(1)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

采用某种手段就能够活命,可是有的人却不肯采用;采用某种办法就能够躲避灾祸,可是有的人也不肯采用。

(2)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

(可是有的人)见了“万钟”的优厚俸禄却不辨是否合乎礼义就接受了。这样,优厚的俸禄对我有什么好处呢?

3.下列对文章内容分析不当的一项是(3)( B )

A.“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表明了作者的观点:正义比生命更为重要。

B.“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提出了作者对于如何求生的困惑。

C.“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用“廉者不受嗟来之食”的故事论述“义”的重要性。

D.“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通过今昔对比阐述人失去本心前后的不同表现。

【解析】B项意为“如果人们所喜爱的东西没有超过生命的,那么凡是能够用来求得生存的手段,哪一样不可以采用呢?”这句话指出那些贪生之人会不择手段苟且偷生,并不是提出对于如何求生的疑惑。故选B项。

4.本文以“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结尾,有何用意?(4)

这句话是对社会中人们失去本性,贪求富贵现象的痛惜和批评,是对文中人们所作所为的性质的归纳,用在文末,含有强烈的批评和感叹之意。

三、(2018预测)阅读《鱼我所欲也》一文,完成14题。(15)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4)

(1)故不为苟得( 苟且偷生(苟且获得) )

(2)则凡可以辟者何不为也( 祸患,灾难 )

(3)( 古代盛饭用的圆竹器 )

(4)为身死而不受( 通“向”,从前(通“向”,过去,从前) )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4)

(1)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

如果人们所喜爱的东西没有超过生命的,那么凡是能够用来求得生存的手段,哪一样不可以采用呢?

(2)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这种做法不是可以让它停止了吗?这就叫做丧失了人所固有的羞恶廉耻之心。

3.下列对文章内容分析不当的一项是(3)( C )

A.孟子用生活中人们熟知的事物打比方,将抽象的“生”与“义”的道理讲得通俗易懂,从而提出“舍生取义”的观点。

B.文章从三个方面论证了“舍生取义”的道理:一是义比生更珍贵;二是如果义没有生珍贵;则会不择手段地求生;三是舍生取义之心人人皆有。

C.文章以乞丐不食嗟来之食这一生动事例充分论证了羞耻是对人格的最大侮辱这一观点。

D.通过对“万钟不辩礼义”而接受的三种现实情况进行批判,文章深刻地剖析了这些人贪求物质利益的根本原因。

【解析】C项“充分论证了羞耻是对人格的最大侮辱这一观点”无中生有。故选C项。

4.孟子认为“舍生取义”之心“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请结合下面的链接材料,简要说说你对此的看法。(4)

【链接一】清末,戊戌变法失败后,康有为、梁启超逃往日本。谭嗣同坚信“不有行者,无以图将来;不有死者,无以酬圣主”,泰然赴死,留下“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的名句。

【链接二】邢仁甫是抗日战争时期我军的一名指挥员,其生活却腐化堕落,先后叛变投靠日本及国民党,积极反共,新中国成立后被抓获,山东省人民政府判处其死刑,结束了他罪恶可耻的一生。

孟子的观点有道理(1)。谭嗣同敢于牺牲,以牺牲唤醒国人,振兴民族(1),他有“舍生取义”的精神,没有丧失一个爱国者的道德情操(1)。而邢仁甫生活腐化堕落,为此而投降敌人,丧失了民族气节和爱国情操(1)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8fb65ae824c52cc58bd63186bceb19e8b9f6ec1c.html

《2019年中考语文总复习第二部分古诗文积累与阅读专题二文言文阅读第3篇孟子三则一鱼我所欲也练习册.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