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山月艺术的主题转换

发布时间:2019-08-06 08:25:55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关山月艺术的主题转换
作者:马明宸
来源:《中国美术》2015年第02

        关山月先生是岭南画派的代表人物,也是中国当代书画大家。虽然从事传统绘画,但关山月先生是一位关注时代、关怀民生的艺术家,他的艺术紧扣时代主题,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他都用自己的艺术作用于时代,作用于民众。关山月的艺术生涯几乎与整个20世纪同行,同时他的艺术主题也几乎与时代同行:从20世纪30年代的抗日战争到1999年的澳门回归祖国大陆,都成为关山月艺术表现的主题,他引领岭南画派艺术精神近六十载,其创作每次与时代的碰撞都会引发巨大的社会影响,被载入文化史册,这种现象在20世纪的中国美术大家中实不多见。

        1935年,关山月入春睡画院拜师岭南画派宗师高剑父先生学画。1937年抗战爆发后,师生离散。1938年广州沦陷,关山月、方人定、黄独峰等人陆续寻高师到澳门,包括杨善深等春睡画院同仁,复又汇聚在澳门普济禅院,丹青风雅,萃集一方。但是在民族蒙难的时代背景下,寓居禅院的关山月并没有超然物外吟咏风月;在逃难途中所见到的人民颠沛流离、惨不忍睹的场景,深深触动了画家的民族自尊心和爱国情怀。1939年,关山月用自己的画笔表现了民族同胞遭受异族侵略暴行的惨状,创作了《从城市撤退》《兰灶岛外所见》《渔民之劫》《中山难民》等作品,并于1940年在澳门濠江中学举办了抗战画展。展览在民众中引发了强烈的共鸣;后又应叶浅予、张光宇之邀,作品移至香港展出。这是关山月进入艺术的起点,他在这里以笔代戈,宣传抗日杀敌,鼓舞抗战士气,从此奠定了自己为人民、为时代的艺术基调。

        之后,关山月又辗转进入了抗战的大后方,陆续在西南三省边写生、边创作,并在桂林、贵阳、成都、重庆、昆明等城市继续举办抗战画展。1943年,关山月与赵望云、张振铎从成都出发,沿西安、兰州、青海一线深入祖国的大西北,一路写生办展,交游了一大批抗战文化名流。这个时期,关山月的艺术创作已经逐渐突破了抗战主题;他把目光转向了国统区民众的现实生活,用写生的笔墨直面现实,创作了描绘西北少数民族生活的《祁连牧居》,表现大后方民生的《嘉陵江码头》《都江堰》,以及反映知识分子生存窘况的《今日之教授生活》,另外还有《接受后的军马》《平价膳堂》等等。在这批作品中,关山月遵循笔墨当随时代的艺术方向,所关注的都是普通民生,他的写生并不是冷静客观的场景描摹,也不是游离于时代主题之外的浪漫情怀,作品中流淌出艺术家悲天悯人的深邃情怀和现实批判。这种艺术求索方向秉承了岭南画派的艺术主张,与民国时期众多以传承国粹为己任的传统主义者笔下的寒山瘦水和高士隐居相比起来,尤显难能,更见胆气!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8ea7a9ada36925c52cc58bd63186bceb19e8edb8.html

《关山月艺术的主题转换.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