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南阳市2018届高三上-期中质量评估历史试卷 含答案

发布时间:2019-06-30 05:48:29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南阳市2017年秋期高中三年级期中质量评估

历史试题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分第卷(选择题)和第II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第卷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框。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回答第II卷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和草稿纸上无效。

4.考试结束,只交答题卡。

卷(选择题6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1.5分,共6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古代雅典不允许公民对城邦的利益漠不关心;哲人和学者不能遁入山野,必须到公民大会投票;任何公民不能拒绝担任官职;法律明确规定,发生政治争论时,公民不得中立,必须追随一派,反对一派,否则将予以严惩。由此可见,在古代雅典

A.必须人人参政 B.宣扬平等意识 C.强调依法治国 D.政治自由有限

2.罗马法规定:法律承认个人有独立的人格,承认个人生活中有一部分是不可干预的,在未经个人许可时,即使国家也不得干预个人生活的这一部分。这主要表明罗马法

A.强调法律至上 B,维护公民平等 C.限制公权滥用 D.追求司法公正

3.罗马法规定,在财产继承方面,若遗嘱被认为不符合人伦道德,遗嘱人的近亲可以提起遗嘱逆伦之诉,以请求撤销遗嘱。这一规定说明罗马法

A.对市民的财产自由进行限制 B.在实施过程中兼顾了社会民情

C.要求在继承关系中近亲优先 D.放松了对公民财产的继承保护

4.英国著名历史学家特里维廉在他的专著《1688-1689年的英国革命》中,特别强调荷兰执政威廉入主英国的重要性。认为它是欧洲所有的新教各族人民共同会合在一起来帮助和拯救英国,并成为英国历史上重要的转折点。这里的转折点在此主要是指

A.议会成为国家权力的中心 B.王权结束

C.国王和议会之间形成了制衡的关系 D.责任内阁制的形成

5.当美国国会将参众两院所通过的一项立法议案送交总统时,总统必须在10天之内做出反应:或者签署这项法案使之生效;或者否决这项法案,把它连同反对意见一起退回到国会下院。此材料表明

A.总统拥有制约国会的权力 B.美国总统对国会负责

C.总统与国会彼此制约 D.国会的立法权是形式上的

6.恩格斯曾说:共和国(法兰西第三共和国)的最终建立毕竟使法国工人有了一个基础,可以组织起来,成为一个独立的政党,并且在将来不是为他人的利益而是为它本身的利益进行战斗。这表明

A.法国无产阶级革命的进行 B.宪法保障公民的基本权利

c.法国已建立马克思主义政党 D.工人阶级推动共和政体的建立

7.德意志联邦议会由25个邦派出的58名代表组成,其中普鲁士占有17席。1871年帝国宪法规定,联邦议会中14票足以否决议案。以上材料说明

A.德国为君主立宪制,皇帝决策受制于各邦

B.德国是联邦制国家,普鲁士占居主导地位

C.联邦议会通过议案须得到帝国议会的批准

D.地方各邦保留了一些自治权,其权力均衡

8.巴黎公社将会议讨论的问题、形成的重要决议等及时刊登在它出版的《公报》上,公社的许多法令和施政措施都是经过各俱乐部提出,在得到民众同意的情况下陆续颁布和实施的。上述举措

A.体现了政权的民主性原则 B.反映了公社的无产阶级属性

c.保证公社政策的正确性 D.利于巩固工农革命联盟

9.英国著名思想家卡尔,波普尔认为:马克思试图用所谓阶级境况的逻辑来解释工业体系的制度运行,尽管有一定的夸张成分,也忽视了这种境况的某些重要方面,在我看来……至少他对工业体系的那个阶级所作的社会学分析,是令人钦佩的。这说明

A.西方学者对马克思主义学说持肯定态度

B.马克思主义学说是工业社会产生的结果

C.实事求是的态度是马克思主义学说的核心

D.马克思主义学说在与时俱进中不断完善

10.临时政府新任总理克伦斯基决定继续在协约国阵营里把一战打下去,以一场大规模攻势为俄国作出了选择,攻势的失败,决定了俄国的未来走向。这说明

A.战是十月革命爆发的根本原因 B.二月革命没有完成任何革命任务

c.苏俄《和平法令》受到群众拥护 D.临时政府的战争政策推动革命发展

11. 20世纪50年代,(美国)在中近东和东南亚地区散发了许多书籍和小册子,它们都以当地出版机构的名义出版,这些出版机构在经济上得到美国的补贴;美国还利用从苏联等人民民主国家逃到美国的叛徒和民族败类写文章进行污蔑。美国此举的主要目的是

A.促进当地民族文化的发展 B.展示美国的文化软实力

c.对苏联、中国进行封锁 D.以文化冷战遏制共产主义

12. 1965年,德、意等国提议把欧共体内部决策机制从一致通过’’改变为多数赞成,法国总统戴高乐实施缺席政策坚决抵制。空椅危机’’迫使欧共体通过,卢森堡协议,同意法国提出的决策机制的全体一致原则。上述历史现象实质上反映了

A.民族国家利益阻碍欧洲一体化进程

B.西欧各国联合起来摆脱美国的控制

C.德意与法国争夺欧共体领导权斗争激烈

D.超国家倾向和维护国家利益之间分歧严重

13.勃兰特政府上台后,改变了之前西德政府的外交政策,致力于改善同苏联及东欧国家的外交关系,先后签订了《莫斯科条约》(1970年)、《华沙条约》(1970)、《基础条约》(1972年)、《布拉格条约》(1973年),并与苏联等9个社会主义国家建立了外交关系。这说明A.世界多极化的格局已经形成 B.民主德国外交出现自主倾向

c.西德谋求相对独立的外交政策 D.意识形态对外交的影响消失

14.尼赫鲁深信印度最有资格成为亚洲的领袖和带头人。因而在面对两大阵营时,印度以第三世界代言人的姿态追求与美、苏平起平坐的地位。最能体现该观点的是印度

A.积极参与不结盟运动 B.与中国共同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C.致力于维护亚洲利益 D.始终与亚洲国家保持和平友好关系

15.虽然远航的目的是寻找黄金,但客观上却取得了地理上的重大发现,它不仅发现了美洲这块·新大陆,,而且通过实地考察探明了地球上的海洋是相通的,证明了地球是圆形的,

这对科学的发展和人们宇宙观念的更新具有重要意义。材料突出反映了新航路的开辟

A.把美洲纳入世界世界家庭 B.有助于近代自然科学的兴起

c.促进了欧洲的资本原始积累 D.有利于欧洲社会转型

16.1813年,英国下议院的一个委员会提出了关于限制进口谷物的提议,该议案规定当国产谷物低于每夸特80先令时,禁止进口国外谷物:1815年《谷物法》正式颁布。而到1846年,英国议会在社会压力下,最终又废除了《谷物法》。该法被废除的根本原因是

A.重商主义经济思想兴起 B.贸易保护主义政策盛行

C.工人阶级政治地位提高 D.工业革命推动自由贸易

17.19世纪后期起,大型工业企业开始在国家经济增长中扮演重要角色。在所有大型企业的新形式中,制造业无论是在资本构成、生产效率还是在技术进步、知识更新等方面都走在了前头。这说明

A.手工工场开始退出历史舞台 B.第一次工业革命影响了工业规模

C.垄断企业逐渐成为经济发展的主要推动者 D.制造业承担了大部分的科研工作

18.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前的一个世纪,大约6000万人离开欧洲。迁出欧洲的移民,1850-1940年间,移入地区有:加拿大、美国、拉丁美洲、南非、澳大利亚和新西兰、俄国亚洲部分(如下图,箭头的宽度与移民的人数相对应)。这一现象产生的重要影响是

A.欧洲丧失世界中心地位 B.加速世界经济体系的形成

C.美国确立世界经济霸主地位 D.新兴国家掀起民族独立高潮

19. 19341月,罗斯福签署《黄金储备法案》,将黄金由每盎司20.67美元提升到每盎司35美元,并下令停止美元在国内兑换黄金。布雷顿森林协定规定,美元与黄金挂钩,各国货币与美元挂钩,各国的汇率一旦确定,就不能随意变更。两次美元政策相同之处在于

A.两者皆推动了美国经济发展 B.两者皆为应对经济危机采取的措施

c.两者本质上皆为金本位政策 D.两者皆巩固了美元的国际货币地位

20.罗斯福政府提高了遗产税,征收赠予税,对数额巨大的个人净收入征收累进税。同时关怀那些陷入逆境以至不靠别人帮助就连起码的生存资料也无法获得的公民,大力兴建公共工程。这些举措

A.表明国家全面干预经济 B.加剧了美国中下层社会的矛盾

c.促进了民主政治的完善 D.具有抑制与救济相结合的特点

21.在20世纪30年代经济危机的背景下,欧洲出现了一种社会思潮,企业在自由主义和马克思主义之间,寻找中间路线。这种中间路线

A。其实质是承认资本主义制度失败 B.企图通过通货紧缩解决经济危机

c.目的是用政府权力替代市场体制 D.主张以扩大消费来刺激经济发展

22.以下为某一时期美国军费开支增长率(比上年同期增长%

从中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A.美国经济的发展状况直接影响着军费支出

B. 70年代美国政府的战略调整使增长率走低

C.超级大国军备竞赛导致军费开支居高不下

D.欧洲冷战对峙局面由激烈到缓和再到紧张

23. 20世纪70年代,美国与海湾国家相继签订协议:只用美元进行石油结算,石油价格由美元标注。这造成原油价格与美元汇率反向运动的逻辑关系。因此,布雷顿森林体系崩溃为油价上涨提供了充分的理由。由此可知,当时国际油价上涨的直接原因是

A.美元持续贬值 B.“滞涨现象的出现

c.石油危机的冲击 D.日欧经济的冲击

24. 1966年,美国仅在职人员的养老保险一项支出,就比未成年子女家庭援助计划和食品券这两项最主要的社会救济开支的总和还高出十倍。这说明美国福利政策的特点是

A.逐渐抛弃弱势群体 B.重点保护劳动人口

c.加大财政支持力度 D.增多福利保障项目

25.据统计,1996-2005年信息技术产品世界出口额年均增长率8.5%, 2005年达到14500亿美元,占世界商品出口总额的14.5%,超过农产品和服装所占比重之和。这表明90年代以来

A.传统经济结构瓦解 B.发达国家主导全球化

C.知识经济持续增长 D.贸易壁垒逐渐被消除

26. 19764月,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理事会在牙买加首都金斯敦通过了《IMF协定第二修正案》,承认固定汇率制与浮动汇率制并存,成员国可自由选择汇率制度。同时IMF继续对各国货币政策实行严格监督,并协调成员国的经济政策。这说明

A.布雷顿森林体系影响不复存在 B.各国经济发展的独立性增强

C.发展中国家经济获得双重保障 D.美国丧失了经济霸主地位

27. 1957年,欧洲煤钢共同体成员国签署《罗马条约》,建立欧洲经济共同体和欧洲原子能共同体。1960年,英国与奥地利、瑞典等国签订《建立欧洲自由贸易联盟公约》,相约逐步取消成员国内部工业品的关税和其他贸易壁垒;对其他国家的工业品仍保持不同的关税率;不谋求任何形式的政治一体化等。英国此举的目的是

A.阻挠欧洲的一体化进程 B.抗衡欧洲经济共同体

C.全力推进欧洲自由贸易 D.巩固其世界霸主地位

28.当前正在兴起的一种反全球化浪潮,从发达国家到发展中国家此起彼伏的贸易保护主义,到英国脱欧,再到推翻区域自贸协定,乃至退出世贸组织,从纯粹的民间非主流呼声变成大嘴特朗普等政客堂而皇之的说法。这些现象表明

A.全球的经济竞争更加激烈 B.经济全球化是一把双刃剑

C.南北方国家之间矛盾重重 D.贸易保护主义进一步弱化

29. 1913年俄国农业生产总值占国民收入的34.8%,工业和运输业仅占国民收入的19.3%,到1937年苏联工业总产值已达955亿卢布,已占国民收入80%以上。出现这一转变的主要原因是

A.社会主义制度的的确立 B.优先发展重工业的策略

C.两个五年计划的推行 D.高度集中的经济体制的形成

30.赫鲁晓夫改革时期,国家派出2万名有大学文化水平的干部去当农庄主席,并向农村输送了12万名农庄农机师、农艺师和拖拉机手。国家大力发展农机工业,使农村拥有的机械数量成倍增加。赫鲁晓夫这一改革的主要目的是

A.促进农业发展 B.提高农业人口的素质

C.援助集体农庄 D.改变计划经济体制

31. 20世纪70年代,苏联领导人曾说:让我们等待西方由于它的内部经济危机和它同第三世界越来越紧张的关系而自行灭亡。我们应当避免冒风险或采取危险的倡议。这表明当时的苏联

A.预见到两级格局崩溃的必然性 B.工业建设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

C.尚未认清与西方国家间的差距 D.重视与不结盟运动的团结斗争

32.智者运动是古希腊史上颇具影响的一股思潮,马克斯·韦伯认为智者运动是哲学的突破。这里的哲学的突破表现在

A.对自然界的探索 B.对道德观念的重视

C.对人类自身的探索 D.对人权应用的创新

33.文艺复兴思想家主张人追求财富和现世的幸福,启蒙思想家考虑‘‘要寻求一种结合的形式,使它能够以全部共同的力量来防御和保护每个结合者的人身和财富。从中可以看出启蒙思想家思考的问题与文艺复兴时期相比,突出强调了

A.构建民权政府 B.批判神权统治 C.鼓吹人性解放 D.主张平等自由

34.恩格斯指出,任何新的学说必须首先从已有的思想材料出发,虽然它的根源深藏在经济的事实中。最能印证其主旨的是

A.商品经济催生了欧洲近代启蒙思想 B.人文主义保留了天主教的神学色彩

C.古典文化孕育了意大利的人文主义 D.人民主权学说丰富了法国启蒙思想

35.德意志神学教授马丁·路德娶了一位修女为妻,打破了欧洲中世纪教会修女不能拥有世俗婚姻的规定,亲身践履自己提倡的正常的婚姻家庭生活。这一行为表明马丁·路德

A.否定罗马教廷的权威 B.践行因信称义

C.抛弃自己的宗教信仰 D.主张政教分离

36.“人们对基督教神学教条开始怀疑的缘由主要有两大发现:一是新大陆的发现,二是地球在围绕太阳转。《圣经》居然对这两个事实只字未提!一下子就发生了信仰危机。材料阐述了

A.新航路开辟的原因 B.文艺复兴运动的原因

C.宗教改革的原因 D.启蒙运动的原因

37.伏尔泰对中国的传统儒学推崇至极。在他心目中,奉行儒学的中国是开明的专制君主制的典范,那里有真正的信仰自由,佛教、道教、喇嘛教都可以自由传道,大家相安无事,政府只管社会风化,从不规定民间的宗教信仰。他还说中国人是所有人中最有理性的人。伏尔泰推崇中国的儒学文化主要是因为

A.儒家思想具有宽容、包容性 B.中国政治制度体现了开明君主制

C.中国古代社会的辉煌和谐 D.可以利用中国儒学文化批判西欧社会

38.爱因斯坦曾言,在我之前,人们都认为,如果把所有的东西都从宇宙中拿走,那剩下的就是时间和空间,我却证明,如果把所有东西都拿走了,什么都剩不下。爱因斯坦的理论

A.建立的信息络大大缩小时空距离 B.大大加强了人类对微观世界的研究

C.改变了人们认识世界的角度和方式 D.主要论证时间和空间可以单独变化

39.启蒙主义者宣扬的价值和浪漫主义者所追求的理想并未实现,人们必须以新的冷静的眼光重新看待现实并思考自己的命运,逐渐形成了一种新的社会思潮。下列文学作品能够反映这一思潮的是

A.《巴黎圣母院》 B.《西风颂》 C.《人间喜剧》 D.《等待戈多》

40人生是荒诞的,现实是令人恶心的,人们在生活中充满恐惧感、迷惘感和孤独感。所以存在主义特别强调个体自由创造性、主观能动性,把人的意义、人的价值归结为人的自由选择与创造。下列作品的风格符合上述观点的是

II卷(非选择题40分)

二、非选择题:4116分,4212分,4312分,共40分。

41.16分)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格局经历了由两极走向多极的演变过程。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 1943年《星期六晚邮报》发表《罗斯福的世界蓝图》一文,透露了罗斯福在战后建立以美国为核心的世界政治秩序安排的设想。1945年,杜鲁门总统在致国会的咨文中郑重宣布:胜利已使美国人民有经常而迫切的必要来领导世界了。

——选修三《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二 尼克松在任美国总统期间制订了收缩美国全球义务,调整国际关系的外交新方针,被称为尼克松主义。主要内容有:把建立同盟国的‘‘伴关系作为美国对外政策的基石,要求盟国在政策上协调一致,共同对付苏联;在经济上相互让步,帮助美国渡过难关;在军事上共同分担军费和防务责任。以实力为后盾,以谈判为手段,通过谈判制约苏联,维持美苏之间的均势。利用中国制约苏联,积极打开对华关系大门。在第三世界缩短战线、加强重点。

《论尼克松均势外交战略构建》

(1)根据材料一,指出战后美国的战略意图。结合所学知识,扼要指出当时影响这一战略意图实现的不利因素。(6分)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扼要指出尼克松主义出台的历史背景(3分),列举美国在外交上实行尼克松主义的具体表现。(3分)

(3)对两极格局解体后将要形成的世界格局,斯塔夫里阿诺斯认为更有可能出现的不是一个由自治的区域集团组成的世界,而是一个由若干传统的大国势力范围组成的世界。你是否认同上述观点?说明你的理由。(4分)

42. (1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工业革命是一个颇有争议的概念。传统的观点认为工业革命是一场突变20世纪二三十年代,工业革命惭进论,兴起。概念之争论体现的是对工业革命总体认识的分歧,这场争论势必延续。

有学者对此进行了比较研究,认为经济发展存在渐进性和连续性,工业革命时期的技术进步及生产组织形式的变化,突破了传统的生产方式,是社会生产力的一次空前飞跃。工业革命实际上是突变和渐进的结合,它不同于政治革命,但其意义绝不亚于后者。所以,开始于经济领域,继而发展到社会和政治领域的这场重要变革,完全可以称作是一场革命。

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就材料中的一个观点进行论述。(12分。要求;观点明确,论述合理,史论结合)

43.12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世纪后半期,欧洲工业革命取得成功,随着工业化的迅速发展,劳资之间的对立与冲突不断,德国的工人运动日趋高涨。俾斯麦政府迫于压力,采取了胡萝卜加大棒的政策,德国的社会保险立法就在这种环境下诞生。1883年,帝国议会通过了第一部社会保障立法《疾病保险法》,矿工、农工、仆役、船员、教师、手工业者,都必须进行强制保险。保险费的三分之二由个人承担,三分之一由雇主支付,,一个工人缴纳的保险费很少,仅占每天工资的1.5%。保险包括免费医疗、医疗护理、死亡丧葬、病中休养等。18847月颁布《事故保险法》,建立起了强制性的工伤社会保险制度;1889年颁布《伤残及养老保险法》,为退休者和伤残人士提供伤残及养老保险。此后,德国又颁布《孤儿寡妇保险法》《矿工保险法》等法律文件。

一中国劳动和社会保障法律

材料二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各国社会保障制度进入了以高福利为特征的全面发展阶段。20世纪70年代以后,随着世界经济发展速度放缓和人口老龄化问题出现,各国社会保障制度的弊端也随之显现出来,高额的社会福利开支使政府财政不堪重负,社会保险缺口日益扩大,企业也因高福利、高税收和高工资的生产成本负担而被削弱了竞争力。在福利国家中,贫困并没有完全消除,而依赖社会福利的懒人和来自贫困国家的移民却越来越多,以至于令德国总理施罗德大声疾呼:德国不能再养懒汉了!……1977年开始,历届德国政府都被迫通过开源节流等手段努力降低医疗费用,稳定法定医保的缴费率。

——财经纵横《铁血宰相创建社保制度》

(1)根据材料一,分析德国社会保险制度的特点和主要影响。(6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德国社会保障制度改革的主要趋势和原因。(6分)

南阳市2017年秋期高三期中考试历史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每小题1.5分,共60.

1--5 DCBAA 6--10 BBABD 11--15 DDCAB 16--20 DCBAD

21--25 DBABC 26--30 BBACA 31--35 CCACB 36--40 DDCCD

二、非选择题:4116分,4212分,4312分,共40分。

41. 16分)

1)攫取世界霸权。(2分)不利因素:苏联的崛起;社会主义力量和人民民主力量的增强;第三世界国家的独立和发展(或被压迫民族解放运动高涨与独立)(任答两点4分)

2)历史背景:美国在美苏争霸中处于守势;陷入侵越战争泥潭;经济发展相对缓慢;欧洲、日本的崛起;第三世界兴起。(任答三点3分)

表现:从越南撤兵;承认与欧洲的伙伴关系;实现中美关系正常化。(3分)

3)认同:当今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加强,主要表现为若干大国实力和影响的增强,并在国际舞台上共同发挥重要作用。如美、俄、日、中等大国都有可能成为多极格局中的一极。(4分)

不认同:虽然当今世界还是大国在国际事务中起主导作用,但区域集团组织在推动和平衡多极化格局中正在发挥、也必将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如欧盟的崛起并成为多极格局中的一支重要力量。(4分)

42. 12分)

示例一 观点:工业革命是一场突变,引起了西方社会的急剧变化。(2分)

论述:工业革命以机器生产代替手工工场,人类进入蒸汽时代,这是社会生产力的一次空前飞跃,引起社会经济结构的急剧变化,使人类社会由农业社会转变为工业社会;(4分)以工业资产阶级和工业无产阶级的对立为基本特点的两级社会结构取代了传统的多层社会结构,并使思想政治领域、社会观念、文化教育、人们的生活方式等都发生了深刻变化。(4分)总之,工业革命是一场突变,引发了西方社会各方面的深刻变化。(2分)

示例二 观点:工业革命是突变渐进的结合,是一个持续的发展过程。(2分)

论述:工业革命促进了生产力的提高,引发了西方国家经济和阶级关系的深刻变化;(2分)在工业革命的推动下,资产阶级改革和革命浪潮在欧美广泛展开,资产阶级代议制逐步完善;(2分)同时工业革命也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和思想观念;(2分)工业革命浪潮进一步席卷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和地区,促进了当地的发展和进步。(2分)总之,工业革命是突变渐进的结合,是一个持续的发展过程,引起了世界的深刻变化。(2分)

其他观点,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43.12分)

(1)特点:立法保障;强制保险;保险覆盖范围广。(3分)

影响:缓和了社会矛盾;促进了社会稳定;有利于经济发展。(3分)

(2)趋势:降低社会福利。(2分)

原因:世界经济发展缓慢;人口老龄化;庞大的财政开支;不利于企业健康发展;不利于提高人民生产的积极性。(任答四点得4分)

欢迎访问中试卷网”——http://sj.fjjy.org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8e38fbc4793e0912a21614791711cc7931b778e0.html

《河南省南阳市2018届高三上-期中质量评估历史试卷 含答案.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