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进行安全检测...

发布时间:2023-11-22 12:45:33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文学暑・支謦译裾 评多丽丝・莱辛《黑皮肤的圣母》 刘宏 (西安外国语大学研究生部,陕西西安710128) 摘要:《黑皮肤的圣母》是莱辛最好的短篇小说之一。它以非 洲殖民地为背景.讲述了作为殖民者的上尉和意大利战俘米歇尔 与人之间的界限瓦解了,个体化原则下的自我主体消失了,主观 与神秘的大自然融为一体,从而感受到自然永恒的生命力,得到 之间的故事。论文将借用尼采哲学中的酒神精神解读米歇尔以及 种不可言状的快感。”(董学文227) 米歇尔和上尉的关系.试图证明此篇小说是对酒神精神的高度赞 扬和对原始生命的肯定 . 关键词:酒神狄奥尼索斯;酒神精神;迷狂;肯定生命 中图分类号:I234.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11l(2010)12—0079—02 多丽丝・莱辛(Dor Lessing,1919一)是英国文坛上一颗耀眼 的明星。从50年代初至今,莱辛共发表了二十余部风格独特、内 涵深邃的长、短篇小说集以及相当数量的诗集、剧本和文论,她也 因此斩获多个世界级文学奖项,并于2007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 她的处女作《青草在歌唱》(1950)深刻揭露了非洲殖民地的种族 压迫和矛盾.一问世就受到读者和评论界的好评,这让她得以立 足文坛。此后莱辛陆续发表了系列小说《暴力的孩子们》,这期间 她还完成了被公认是她的代表作的《金色笔记》(1962),奠定了她 在英国文坛的地位。莱辛创作的小说还包括《黑暗前的夏天》、《第 五个孩子》、《第三、四、五区域间的联姻》等。 《黑皮肤的圣母》选自莱辛的短篇小说集《非洲故事集》。它以 非洲殖民地为背景,讲述了作为殖民者的上尉和意大利战俘米歇 尔之间的故事。由于小说涉及到种族问题,现有的评论倾向于从 殖民主义角度来解读它。笔者拟借用尼采哲学中的酒神精神对米 歇尔以及他和上尉的关系进行剖析.以期证明整篇小说是对原始 生命的肯定、对自我的追寻以及对永不熄灭的生命意志的高扬。 1酒神狄奥尼索斯和酒神精神 酒神狄奥尼索斯(Dionysus)是葡萄酒与狂欢之神。在希腊神 话中,他是宙斯和底比斯国王卡德摩斯的女儿塞墨勒的孩子。赫 拉嫉妒丈夫和塞墨勒的恋情。在得知塞墨勒已经怀孕后,她便化 作人间女子,劝说塞墨勒要求宙斯以神的面目出现。宙斯答应了 她的要求,可他出现时,身上的闪电击死了塞墨勒。他从母体中取 出胎儿,缝进自己的大腿.直到他足月后出生。长大后的狄奥尼索 斯是长管葡萄种植和酿酒之神。“在古希腊人看来,酒神总是与纵 情狂欢、放荡不羁、特别是酒后的放纵行为有关”(郝澎55)。 酒神精神是尼采哲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与日神精神相对。 在他的早期著作《悲剧的诞生》中,尼采探讨并阐释了酒神精神。 尼采写道: 凭借狄奥尼索斯的魔力,不但人与人重新团结了,而且疏远、 敌对、被奴役的大自然也重新庆祝她同她的浪子——人类——和 解的节日。(尼采23) 酒神精神是一种迷狂状态,它在人们狂醉纵情时体现出来。 在“酒神精神”的作用下,人们情绪亢奋,打破平时禁忌,释放被压 抑的原始激情和本能.个体生命和个体意识也随之进人一种忘我 的境界,个体生命被束缚的状态也得以解除。“在这种状态中,人 2意大利战俘米歇尔 意大利战俘米歇尔给读者留下的印象是迷狂、宣泄和忘我, 这也正是酒神精神的表现。米歇尔的生活是迷狂的,他几乎整日 以酒为伴。他帮殖民者的太太和儿子们画像,也只是为了赚个喝 酒钱。他帮军队建造“村庄”,也是出于同样的目的。只要有钱用的 时候,他是不会替别人干活的。因此,在描写他的段落中.总会出 现“酒瓶”或“红酒”等词。某位太太不辞辛苦地找到他.发现他躺 在行军床上,手里捏着个酒瓶。当上尉找到他时,他醉意朦胧地躺 在行军床上,衣着凌乱破旧,胡子拉碴,一个酒瓶子立在手边。他 唱着歌,唱得那么狂野,那么忧伤。和上尉谈话结束时,他又把酒 瓶举起来,喝了一大口。 和酒神狄奥尼索斯一样.米歇尔是自然的.过着忠于内心的 生活。诸如社会规范、社会习俗等现代文明带来的束缚都被他抛 在脑后。做战犯时,他负责战俘营里教堂的内部装饰,在“雪白的 墙上画满了壁画:皮肤黝黑的农民在采摘葡萄,准备酿酒,美丽的 意大利女子偏偏起舞,还有黑眼睛、胖嘟嘟的孩子们。在这些密密 麻麻的意大利风情画里,圣母携着圣子光降了,笑盈盈地、慈悲 地、无拘无束地在她的子民中间走动。”(莱辛44)壁画中的人物 来自不同的国度,不同种族,但他们能够和平共处,幸福地生活, 这与彼时种族歧视的社会状况和混乱的世界格局形成鲜明对比。 他不受社会成规的约束,在白人的教堂里画黑人农民,表达了他 内心对平等、自由、博爱的渴望,而这些正是人类最原始最基本的 需求。 在酒的作用下,米歇尔是冲动的、不顾一切的,他的所作所为 有时是危险的。他随性的在木板上画黑人女孩,并往女孩和她的 娃娃头上点黄色的光圈。上尉告诉他不能画黑皮肤的圣母,他却 反驳道“她是农民嘛,我画的就是个农民嘛。黑皮肤的农民圣母, 又是黑人的村子.正好。”(55)这是德国人的村子,上尉告诫他。米 歇尔说:“这是我的圣母……德国的村子是你的,圣母是我的。好 了吧?我这画是献给圣母的。她很满意——我感觉到r。”(55)而 后,他因为忆起他还是战俘时红十字的人对他很好,就在墙上画 满了大大的红十字.把德国村子变成了英国村庄,险些将他俩送 上军事法庭。当演习快要开始时,他依然跪在地上,看着他的圣 母,不愿离去,哀怨地说他们要杀他的圣母。于是,在逃命之际。他 还抓起一把锯子去割木板,用手撕扯木板,企图摧毁搭建的教堂。 爆炸过后.他跪在地上,在废墟中凝望着他的圣母。他的这一系列 举动都是狂乱的,放纵的,然而却更能凸显出他的真实和自然。 米歇尔的自我、自然和冲动本质上就是对生命本能的肯定。 他饮酒,画黑色圣母,渴望和家人团聚。无一不是他内心最原始的 欲望,最自然的冲动的外在表现。如同狄奥尼索斯一样,他释放原 始激情,刺激生命,肯定生命。 文学界.79. 
文学导。文学译裾 
3米歇尔和上尉 小说中两位主要人物在身份和地位上有一定的差距。他们成 为朋友似乎是不可能的事。可是,在酒的助力下他们成了朋友,友 谊也在每次饮酒后得到加深。酒是他们逃避现实的工具。醉酒能 的最原始的人的本能,打破l现代文明对个人的束缚,个体生命 和意识进入了一种浑然忘我的境界,正如尼采所说: 在人与人之间树立的所有牢固而敌对的藩篱都土崩瓦解了。 现在,空中响着世界大同的声音,每个人都感到和周围的人联合 了,和解了,融合了,甚至和为I一体了,仿佛摩耶的面纱已经破裂, 只剩下一些碎片在神秘的太一面前飘忽。人以歌舞的方式表明自 己是一个更高级的集体的成员……(尼采23)。 使他们尽情放纵,体验生命的美好;醉酒能使他们敞开心扉,打破 禁忌.相互理解。这一点对上尉来说,表现的更为突出。他久居殖 民地,有着强烈的种族和阶级观念。他第一次见到米歇尔时,觉得 后者应该给他敬礼。说话时,他把头刻意的往后昂,竖起眉,翘起 下巴。上车时,他觉得米歇尔应该到后厢里去而不是坐到副驾驶 位子。看到米歇尔和黑人坐在树下唱着意大利歌曲,他甚至有种 4结语 《黑皮肤的圣母》这篇小说故事情节简单,但感情真实,给人 印象深刻。小说中的酒犹如一把钥匙,在醉狂的状态下,上尉和米 歇尔才能忘却人生的痛苦.体会生命的快乐。也只有在醉狂的状 态下,他们才能释放长期受到压抑的人的本能,消除彼此之间的 隔膜,慢慢靠近,走向和解。 想吐的冲动。这一切都让上尉觉得他们两人相差甚远,格格不入, 可这只是他们第一次喝酒时他对米歇尔的看法。 情况在第二次饮酒时发生了变化。上尉觉得他自己不一样 了.“他暂时从平常的行为规范里脱身出来了……他听见自己说 战后他想去意大利旅行…米歇尔给他唱了几首意大利歌曲,他也 给米歇尔唱了几首英格兰歌曲。米歇尔把妻子和孩子们的照片拿 出来给他看……”(51)他从没讲过他的私事,现在却给米歇尔说 起他最心爱的土著妻子纳迪亚,讲着自己的人生经历。逐渐地,感 性战胜了理性.他们开始倾诉心中压抑已久的对爱情对亲情的渴 望。第三次,他们敞开心扉.谈论各自的家庭。“上尉无休止地谈他 的妻子,谈女人。他简直停不下来……有一次他[米歇尔]说:‘等 我回家……’眼泪顺着脸颊流下来。‘我会把我的老婆搂在怀里, 参考文献 [1][英]多丽丝・莱辛.抟日记:非洲故事二集[M].范浩译. 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08. [2]董学文.西方文学理论史(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5. [3]郝澎.古希腊罗马神话与西方民间传说[M].海口:南海 出版公司 2004.  [德]尼采.悲剧的诞生[M 3.赵登荣,等译.桂林:漓江出 版社.2003. 什么也不问,真的,什么也不问。我不在乎。能够在一起就够了,够 了。对,我不会盘问她什么,我会很快乐的。”’(53)。说着说着,他 们一起引吭高歌。俩人在醉意中谈论深埋心中的秘密。上尉甚至 在其他官员嘲笑米歇尔的时候讲他是他的朋友,“这是他作为自 然个体的感情的流露”(于美琴7O)。灾难来l临时,他不顾自身安 [5]于美琴.评多丽丝・莱辛的《黑色圣母像》[J].绵阳师范 学院学报,2008(3):70. 刘宏(1986一),陕西西安人,西安外国语大学研究生部硕士研 究生。 危去救米歇尔,他是个讲情义的人。是酒开启了他们尘封已久的 心门。在酒神精神的影响下,他们情绪亢奋,抛弃偏见,释放压抑 (上接第69页)从儿童的视角看来充满诗性。如“我”跟着祖父除 草的时候留了一地狗尾草.祖父却并不责骂,而是循循善诱,两人 其乐融融。在文章的最后,“呼兰河这小城里面,以前住着我的祖 父.现在埋着我的祖父。” l996.33—274e (2]言昭.萧萧落红情依依[M].四川文艺出版 [3]新时期萧红研究述评.文学评论,1988(4) 4]鲁迅・萧红作《生死场》序・ [5]茅盾・呼兰河传序・ [6]黄晓娟・雪中芭蕉—萧红创作论[M].北京:中央编 译出版社。2003 刘利茹,女(1985一),河北石家庄人,河北师范大学09级在 总之,萧红虽然早生晚逝于夏加尔,萧红自从离开家乡后就 再也没有回去过,夏加尔则最终没有回去,如同夏)口尔笔下经常 出现的小镇,萧红笔下几乎也很少离开她的家乡,破碎的构图和 表达,诗性的村庄等等,这都是二者精神上同构性之表现。 参考文献 (1]萧红.中国现代文学百家.萧红[1Y1].北京:华夏出版社 读硕士中国现当代文学专业 80・ 文学界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8d53607d27d3240c8447ef3a.html

《正在进行安全检测....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