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创造良好的语文学习环境

发布时间:2015-03-10 10:48:36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浅谈如何创造良好的语文学习环境

【摘要】《语文课程标准》指出: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课程,必须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获得基本的语文素养。语文课程应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语文的很多东西都是只可意会难以言传的,以读为本,以读促悟,正是化说为读,尊重学生自己在阅读中的体验、感受与理解,从而培养良好的语感。作为语文教师,应发挥朗读的优势,大胆地带着学生读书,创造一个书声琅琅的语文学习环境。

【关键词】语文;读书;朗读

语文课以读书为目的,老师引导学生俾善于读,则其功自伟。这是我国教育家叶圣陶先生对在语文教学中的地位所作的精当评价。《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而学生、教师、文本的对话过程,都离不开一个字。语文课堂教学中,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即通过以读为本来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作为语文教师,应发挥朗读的优势,大胆地带着学生读书,创造一个书声琅琅的语文学习环境。

1.采用各种方式充分地读 一节优秀的语文课应是书声琅琅的,老师在导入新课时,就要善于在课堂中营造一个有利于学生走进文本的氛围,使他们能主动地去读,专注地去读,兴致勃勃地去读。让尽情的朗读代替繁琐、生硬的讲解,这样既增强了他们的兴趣,使他们在书声琅琅中感知了全文,奠定了情感,诱发了激情,也为整节课的朗读打下了基础,因为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为调动学生阅读兴趣,可采用以下几种方式:

1.1 自由读。这种读面向全体学生。让全班同学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地朗读课文,他想怎么读就怎么读,但注意要出声读、大声读。这时速度快的可以多读几遍。

1.2选择读。这种读是在点上着力。在自由读的基础上,让同学选择自己最喜欢的一段来读,或选择认为自己读得最好的一段来读。这一环节可以激发学生的表现欲望,充分地展示自己。学生会无形中学会选择,学会评价。同时,也可促进同学间的互相学习与共同提高。

1.3接段读。这是点面结合式的朗读。因为课堂时间有限,选择性地读范围较小,不能让大多数学生都得以展示,因此无法满足全班同学的愿望。这就可采用接段读的方式,即让学生喜欢读第一段的同学站起来读,读完后坐下,再让喜欢读第二段的站起来接着读。这样一段一段接下去,到最后一段时,可提醒一下,还没读过的同学请抓住机会来站起来读。一轮下来,全班同学都能读到他最喜欢的一段,有的同学可能还会读好几段。这就为他们创造了充分读的机会。有的课文段落数较少,而每个段落又较长的,不宜用接段读,可选段改为接句读。

2.把握课文重点探究地读《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要逐步培养学生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的能力,提倡多角度、有创意的阅读,以促进学生的发展。

2.1集中研究主题,探究性地读。要以摆脱串讲串问、繁琐分析的传统模式,须在课堂教学中集中研究主题,并以此辐射全文,收以一当十之效,让学生在探究性的朗读中自悟,从而培养其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笔者在教学《望月》一课时,就集中了全文的研究主题是:整篇课文蕴含的一个美字体现在哪些地方?然后让学生去发现美,欣赏美。学生在反复地探究性读中发现了文章所蕴含的月景美、诗情美、人性美,再通过学生个性化的朗读来体会美乃至享受美,整节课流畅、优美,始终书声琅琅,美意浓浓。

再如《黄河的主人》第二至五节写羊皮筏子的段落,就可以集中一个小小的研究主题:羊皮筏子给你什么印象?学生通过自己反复地研读,会说出各自不同的理解:”“奇特,甚至是简陋难以想象;然后让他们结合语言文字谈各自理解的根源,再用自己的朗读深化自己的理解,升华情感。

2.2 抓住某一词句段,多角度地读。朗读不是一成不变的,是有个性的,不同的理解就有不同的朗读,小学教材中很多的句段,都宜进行多角度地读。

如《威尼斯的小艇》第四节中,有这样一句(在极险极窄的地方,小艇也能够穿过去,而且速度非常快)。笔者引导学生抓住穿字,从船夫游人两个角度去理解,读起来就别有风味!从船夫的角度看,这个穿字应是轻松、潇洒自如地穿,故而读得轻巧一些;从游人的角度看,这个穿字应是惊险、紧张转为惊叹的,故而读得惊叹不已。不仅如此,本节的其它句子也均可从船夫游人两个不同的角度去读;这样的设计使学生耳目一新,不仅更深切地体会了船夫的驾驶技术高超,而且无形中提高了学生的朗读水平,在更高的层次上体现了读悟结合

再如《荷花》中的(怎样长出来的才是冒?),《生命的壮歌》中的扭成一团(怎样地聚集才是扭成一团?),《小镇的早晨》中的唤醒(你认为摇橹声怎样地唤醒沉睡着的水乡小镇?)等词,均可引导学生从多个角度地去理解,多个角度地去朗读,引导读活语言文字,读活心中的感受。

这样的朗读是鲜活的,是学而有用的,是探究性的读,有利于丰富学生的语感,提高他们对语言的驾驭能力。

3.融入情感体验品味地读美学家王朝闻说:朗读者的高明之处,不只在于清晰、悦耳的音和调,主要在于他进入了文学作品所规定了的情景,即他自己有所体验而形成的入神的音调、颜面表情。品味地读正是那种获得了审美享受的朗读,朗读中学生的感知、情感、想像、理解等诸多心理功能被调动起来,处于无障碍状态,从而使他获得了精神上的自由、超脱、愉悦。这是一种灵与肉结合的读,是一种完全展示自己生命原生态的读!一篇课文中只有让学生进入到这样一种读的境界,才是成功的!

3.1 自得其乐读。这是很个性化的品读。在学生理解了课文的内容,体会了文中的情感,感受了文章的美妙之处后,他们会主动地投入,激发起浓厚的阅读兴趣,这时需要的就是尽情地朗读,在朗读中充分地涵咏与吟诵。因此,我们应让学生用自己的方式,欣赏地读,陶醉地读,美美地读,自由自在读,读出感觉,读出味道,读出精彩,最终达到语言的内化、语感的培养、情感的升华、审美能力的提高及思想境界的飞跃。

3.2声像同步读。这是融多媒体的品读。课文所描写的内容尽管精彩与美丽,但毕竟局限于文字,比较抽象,学生可能并无法完全体会与领悟。因此,可以利用现代多媒体教学手段,展现文章所描绘的情景,营造逼真的教学情境,引人人胜。在画面与音乐声中,学生会很直观很形象地感受到文字以外的美丽,如身临其境。这时再来朗读,会有一种良好的多重效果,更能品到文章的妙处所在,也更能读出其中的韵味。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课程,必须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获得基本的语文素养。语文课程应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语文的很多东西都是只可意会难以言传的,以读为本,以读促悟,正是化说为读,尊重学生自己在阅读中的体验、感受与理解,从而培养良好的语感。当然,教学中,一定要有指导,有层次,有感悟,有提高,在读中有所收获,有所发展,这才是真正的以读为本。让每一节语文课都伴随着琅琅的读书声吧,这是我们每个语文教师的责任与义务!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8d17c738fe4733687e21aa7a.html

《浅谈如何创造良好的语文学习环境.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